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进行文化营销

如何进行文化营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进行文化营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进行文化营销

如何进行文化营销范文第1篇

“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教学要求。它要求学生们不仅仅要将所学内容掌握熟练,还得对西方文化也有进一步的了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渗透也会越来越频繁。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不仅能让学生们理解英语语言所包含的涵义,还能让学生们在理解的同时,真正地激发出他们的爱国热情,为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现代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顺应新课标要求的重要举措。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们在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思维单一的状况,

2. 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途径

任何一门语言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也是如此。小到一简单的英语单词,大到通篇文章的各个层面等,都能体现出文化内涵的存在。因此,进行文化渗透意识的教育,就会有多种途径可寻、多条路径可走。

首先,要抓住课堂这个重要的教学阵地,因为这是教师进行文化渗透及跨文化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们感受异国文化的差异,在模拟的氛围中培养学生们的跨国文化意识,真正地发挥课堂教学在文化渗透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在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来进行文化渗透。例如通过寻找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文化的不同,来促进学生们的记忆力,增强学生们的文化敏感度,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文化对比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的渗透。以节日“Christmas”为例,通过我们国家的“春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的风俗习惯,来与英语国家圣诞节的习俗进行比较,从而真正地让学生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西方之间的差异到底在哪?最后,课外也是我进行文化渗透教学的另一基地,譬如,课外时可以搜集一些英语国家的书籍、CD、图片等等,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让学生们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也可以在课外时间进行一些英语国家文化方面的小活动,来增强学生们的世界观意识,加深学生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认知及实际应用能力。

3.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举措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来说,其文化背景与中国文化习俗截然不同,要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文化渗透,确定一定的教学步骤是每个英语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要想让学生们以客观的眼光来认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对文化诞生的背景与文化发展的过程了解,是进行文化渗透的第一步。因为不同的诞生条件是造成文化之间差异的重要纽带,不同的文化发展过程也赋予了文化独特的内涵。

3.1有关英语口语方面的文化渗透

初中英语口语中有许多习惯性的表达,这种习惯性的口语表达方式其实就是英语文化积累的表现。教师要想真正、有效地实现文化渗透教学,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时,讲解一些英语口语中的习惯表达,就会加深学生们对口语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教学方式,譬如多媒体教学方式等,如此不仅能让学生们对于英语口语习惯有个更加直观的理解,也能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英语口语知识。如此的文化渗透,一举多得、效果显著。

3.2有关听力材料方面的文化渗透

初中英语教学中,听力成绩不佳是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通病,许多学生有时在进行听力时虽然能听懂部分内容,也会在做题时错误百出,这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头疼的问题。经过分析与研究后,我认为学生们虽然能够听懂材料中出现的词,但当许多词结合起来成为句子后,对于句子的理解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学生们对于知识与文化的理解能力不够造成的,理解句子不透彻,自然就会错误率直升不降。普及一些有关听力材料的文化背景与相关的语法知识,并对听力材料中的文化背景进行详细讲解,学生们自然就会很快地理解材料中所要表达的意思。特别是在平时的英语听力训练中,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的渗透,英语听力成绩不佳的局面就会有所改观。

4. 有关语法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汉语干扰现象在英语教学中屡见不鲜,特别是在进行英语造句时,这种现象就会表现的尤为明显。在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时,注重相应的文化渗透教学,引导学生们在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理解有关的英语语法,从而让学生们增强对英语语法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如何进行文化营销范文第2篇

摘要: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是新时期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新模式,是保护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的重要举措。本文将视角关注在陕西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以下简称大明宫),通过对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总结归纳它在文化旅游展示利用方面的主要成就,作为未来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发展的借鉴经验,同时找出存在问题,重点阐述如何进一步建设好大明宫,如何进行文化旅游活动。

关键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明宫 文化旅游

一、引言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个名词是在2009年以“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主题的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正式提出的。2010年10月,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12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陕西成为目前拥有遗址公园最多的省市。在这三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秦始皇陵和汉阳陵现在开发的已经很成熟,而大明宫是2010年10月1日才正式对外开放,发展的时间短,在展示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文化旅游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本文选取大明宫为研究对象,为其文化旅游提升的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二、大明宫的现状分析

2.1运营现状

(1)景区特色展示:a.富有创意的展示手段:大明宫实现了保护与展示相结合,这种大体量的遗址保护展示在世界上少有所见,为国际大遗址保护探索出先进的经验。b.经典的特色景点:大明宫后形成六大亮点和十个典型游览景点。c.有趣的活动:在大明宫,除了能看到具有历史气息的遗址,还能看到“百官上朝”、“丹凤迎宾”等盛唐特有的情景,让游客宛若置身唐代宫廷。d.实用的旅游路线:设计了两条环形旅游路线,一条是步行游览,一条是乘电瓶车游览。

(2)经营管理 。2010年,西安曲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管理有限公司按照保护办的战略规划结合公司定位编制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管理有限公司“十二五”规划编制刚要》行政管理以构建和谐企业为中心,突出重点,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落实责任,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公文处理和信息报送工作。

(3)营销推广 。大明宫的经营管理人员还积极与旅行社合作,在全国各地对大明宫进行推广营销,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管理公司全面推进紫宸轩酒店,酒吧街,停车场等经营工作,启动了代步车项目,开展租车业务,并与百事可乐,统一,雀巢等重点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制定并推进大明宫全球宣传推广及市场营销方案,通过媒体进行大量的品牌宣传与活动报道,目前正在举办各种公益性活动进一步提升大明宫的整体社会形象。

2.2存在的问题

大明宫开园以来,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浮现出很多的问题。(1)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景区赖以生存的是它的旅游资源,配套条件是其需要的各种设施。大明宫的整个面积达3.2平方公里,园区非常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却不完善,有待完善。比如,景区里的公厕稀缺、排队现象严重等。(2)解说系统不完善。在环境解说方面,没有将大明宫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质等完全地体现出来,从而了解园区的文化遗产是如何形成、传承、保留的。在吸引物解说方面,吸引物的解说不够明确,没有制定一个包含景区概况、特点、主要活动项目等系统。(3)园区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差。园区工作人员的态度不够热情,服务意识不够,缺乏系统的景区工作培训。(4)园区特点不鲜明。景区里面除了供人们参观的遗址区,其他体现文化的地方不明显。文化景观体系不够清晰,不能从本质上给游客产生良好的感知。文化产品的开发也不够好,文化体验产品和文化创新产品缺乏。(5)营销推广力度不够大。大明宫遗开园以来,虽然有国家各级领导莅临参观游览并给与高度评价和赞誉,但是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的反响,普通游客还是没有关注这一新的景区。大明宫管理公司确实与许多重点企业有合作关系,但是并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品牌还是没有得到认知,整体社会形象还是没有建立。大明宫在宣传推广时,所覆盖的面比较小,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园区的收入模式只是简单的门票收入,营销模式单一,收入体系少。景区里所做的能够营销的地方很少,在经营管理方面没有有效地提升。

三、大明宫文化旅游对策

3.1文化旅游的开发定位

大明宫按原址3.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既是遗址保护,又是现代城市生态文化公园。而大明宫的定位在于生态和文化主题,但结合西安发展的现实来看,生态主题与大明宫的历史和西安的现实是不符的,而追求生态价值的同时必然有损其文化历史价值。而就陕西的三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来看,大明宫明显的不同是历史演变的轨迹不同。大明宫从辉煌到湮灭,由脏乱差的遗址到国家遗址公园,这种历史的演变是其他遗址无法比拟的。大明宫应该更加强调出这种古今对比的变化,体现出唐文化的灿烂。所以对大明宫进行文化旅游开发是最适合的,它具有深厚的唐文化底蕴,更是将唐文化诠释的淋漓尽致的的地方。

3.2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体系

3.2.1文化景观系统设计

大明宫文化景观系统由四部分构成。(1)文化标志性景观。丹凤门博物馆,含元殿遗址,宣政殿遗址,紫宸殿遗址等,这些景点的景观都具有一定的原真性和历史性,是大明宫文化存在的支点,具有遗址文化的凝聚和缩影,代表了整个遗址公园的形象。(2)文化节点景观。IMAX影院,微缩景观,考古探索中心等,这些景观在对大明宫进行展示的同时,还应该适度开发参与性、体验性的景观类型,与周边环境设施相协调。在一些景观设计中可以在现大明宫以前的生活元素和文化元素,并与现代展示手段相结合,成为新型景观。(3)文化区域景观。大明宫为两个区域遗址区和休闲区。他们作为区域范畴,文化景观蕴含在区域环境当中,而大明宫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元素也渗透其中,所以这些区域应该进行元素整合,让其更能表现大明宫文化旅游的氛围。(4)文化边界景观。大明宫的目标是城市中央公园,它要与西安市的文化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周边不能是一堵墙将其圈起来,成为城市的独立点。所以在大明宫周围拆除违章建筑,疏解部分结构较差的建筑,保留结构、造型较好的、与大明宫相协调的建筑。整治外立面和改造周边环境,创造出一个融合的文化环境。

3.2.2文化产品开发

文化产品是大明宫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灵魂。走文化旅游的道路,以文化的有效传播为根本,围绕游客体验做文章,做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丰富和激活游客的人文体验。(1)文化产品体验开发。大明宫文化产品的体验开发分为三类,一是娱乐类文化产品,如大明宫文化节、音乐节等;而是教育类文化产品,如考古探索中心,遗址博物馆等;三是审美类文化产品,如丹凤门遗址发掘区,含元殿遗址发掘区等。(2)文化产品创新开发。在大明宫文化产品创新开发过程中,首先确认它最后前途的开发项目,然后根据项目特性制定开发战略,再者对产品进行试验确定其市场潜力和游客新引力,最后将进行产品规划并实施。 (3)文化产品整体开发。文化产品整体开发分为三个层次,文化核心产品是能够提供旅游者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效用的旅游产品,它通常是无形的,包括一种文化氛围、文化环境;将文化核心产品有形化后形成文化有形产品,即通过文化旅游设施和文化旅游线路为综合形态构成的吸引物;文化延伸产品是提供给游客的有形和无形的附加服务和利益。

参考文献:

[1]施亚岚.基于文化体验的遗址公园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福建:华侨大学,2011

如何进行文化营销范文第3篇

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詹姆斯克特教授认为,在具有强力型企业文化的企业中。员工们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念,通过经理人员的积极协调和组织,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将会有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但是,这是在企业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经营环境的需求相一致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否则,这种强力型的企业文化甚至可能导致明智的管理者做出具有破坏力的行为,就会不断地削弱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能力。因此,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其经营环境的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使企业的价值观念符合外界环境的变化,与之保持协调一致。以此规范、激励全体员工的行为。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成为企业中最主要的资源。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知识的传播、运用和贬值的速度加快。在激烈的竞争中,谁能抓住机遇。运用知识创造更多的机会,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面对剧烈的环境变化,紧抱住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事方式不变必然危及企业的生存。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开放性、全球性、竞争性的国际金融环境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进行相应的改组、改制,以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得住、立得稳、发展得好。但是在我国目前的银行业改革中却存在一个被普遍忽视的而非常重要的问题,即许多银行企业在建立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同时。较少注重进行相应的企业文化创新与构建。不可否认,改制改组、制度建设等工作对增强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我们的银行企业在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精神风貌、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层面上不进行相应的变革,那么制度、机制的改革所产生的效能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据专家预测,继第三次浪潮一一信息潮的冲击后。企业文化将是企业面临的第四次浪潮。”因此,我国银行业在加强体制改革、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注重锻造自身的“文化力”。打破现有的思维定式、经营模式,树立新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建立新的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加快培育与国际接轨且又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银行企业文化,以尽快提升我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

二、银行企业文化与银行核心竞争力

(一)银行企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

文化是指一系列制度、规范、准则、习俗、思想意识等的总和。文化在企业中具体地表现为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复合体。精神文化作为观念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作为精神层和物质层的中介的制度文化,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物质文化层面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外在表现,是指企业的环境、条件、设施、形象性等可感要素的总和。

银行企业文化既具有企业文化的共性。如社会性、民族性、传统性、渗透性等特征。更具有银行企业的个性。首先。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防范控制金融风险是其主要任务,因此,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具有风险文化的特征。其次,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其企业文化又具有典型的信用文化的特征。再次。商业银行是面向群众的窗口行业,企业文化具有服务文化的特征。银行企业文化作为在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金融管理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部门企业文化理论,是对原有的银行管理理论与运作模式的总结和创新。它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和分析现代银行业企业的运作,把银行的经营管理置放在企业文化构建之中,深刻洞悉到现代企业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属于与经济力、政治力并行的“文化力”的较量。

(二)银行企业文化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1990年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尔提出的,指的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并据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它具有差异性、价值性,积累性和不可模仿性的特征。银行企业文化完全符合核心竞争力的以上特征。第一。银行企业文化是融知识与资产为一体的文化体系,是竞争差异化的有效来源,其独特的竞争素质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第二,它具有客户可感知的价值,优秀的银行企业文化既能服务顾客也能创造顾客。而所有的“商业目的只有一个站得住脚的定义,即创造顾客”。第三。它的影响可以覆盖于商业银行多个产品和服务之中,能为银行进入其他的潜在市场提供条件。实现最大限度的范围经济,即具有可延伸性和积累性。因此,银行企业文化本身就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提升和巩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三)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银行企业文化的创新

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尽管也在一些银行中进行了初步尝试。但从整个银行业的现状来看,却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状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普遍模糊。不少银行尚未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少银行特别是基层银行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完全混为一谈,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做一些表面文章;不少银行人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员工的娱乐文化;等等。这一切,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与实际的经营管理成为好似互不相干的两张皮。(2)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短期化行为。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摘一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甚至不搞,缺乏企业文化的建设机制和专门从事企业文化研究与建设的机构。(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合力。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职工参与度不高,基层一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不准,理解不深,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有些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看做工会等群众性组织的部门事务。业务部门常常觉得与自身不搭界而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4)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的独创性。然而,现实中不少基层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银行业特色,缺乏本单位个性。(5)普遍存在着舍本逐末的倾向。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但一些单位在进行企业形象设计时。只是一味地在视觉识别上做文章。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来看待,导致企业文化的建设,外表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内在还是依然如故,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

从银行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来看,现阶段要提升我国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解决的不是要不要建设企业文化的问题,而是如何建设的问题。即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如何进行创新。因为“银行新型企业文化……造就了银行引人注目的基础 经营业绩”。

三、创新企业文化,提升银行业核心竞争力

(一)制度文化建设是根本

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银行业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最为迫切和关键的一步。但制度的改革创新不能脱离制度文化的建设。现代银行企业制度要求银行要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开放型企业。那么,最大的制度改革与创新就是要通过组织制度创新,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使其成为国家控股下、多重资本参股的完全市场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场变革其实已经不仅仅是金融机构本身的变革。更是作为深透到人们心灵的一种制度文化的变革。因此,现代银行企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必须要紧紧围绕制度文化建设、营造新型银行企业文化和促进银行企业再造工程来展开。让员工在价值观上认同这种制度上的变革,并努力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来适应这种变革。否则,现代银行企业制度建设变成了空中楼阁,而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林。

(二)信用文化建设是基础

“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两个原本独立的范畴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金融。”银行就是货币与信用的互动式结合的产物。银行业所从事的不是普通商品的生产与买卖。而是货币、有价证券等有形与无形金融资产的交易与流通,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良性循环。这种特性决定了银行企业的职工必须首先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更加讲究诚信原则。

当前,信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健全企业信用制度,完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市场,制定行业标准,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网络化信用数据库,通过这一系列的载体建设,构建企业信用文化。二是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目前在我国严格意义上的个人信用制度几乎是空白,急需建立个人信用的登记制度、资信评估制度以及风险预测制度等。特别是通过现代消费信用制度的不断完善。强化人们的信用意识,形成社会成员信用文化。

(三)营销文化革新是核心

营销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把银行企业当成机关进行管理,以及我国长期处于银行产品的卖方市场有关。进行营销文化创新,就是要强化主动营销的意识,认识市场营销的重要意义。“从顾客的观点来看,市场营销是整个企业活动。”此之外,银行要加强企业形象和金融产品、服务的广告宣传力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从根本上说是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就是要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开发设计银行产品和服务,实施柔性化管理。目前我国不少银行企业虽然也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往往偏重于运用拉关系等手段去“争夺”客户和客户资源。而不是以一流的服务吸引客户。真正意义上的“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使客户成为需求的主体。

(四)品牌文化构建是重点

品牌文化在我国的银行文化建设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除了理念方面的主观原因外,银行企业经营同质的“货币资金”是一个客观上的原因。但是任何企业文化都是附加在其产品载体上的,世界上没有不附加在其商品载体上的企业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品牌。银行文化和金融产品品牌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品牌是银行企业的经营理念、市场定位、策划创意和银行企业信誉的象征,也是银行文化凝结在银行服务产品上的结果。因此,品牌文化的创新除了要树立银行品牌意识,注重银行企业形象的设计和宣传外,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再次吹响银行品牌大战的号角。面对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银行应事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以了解顾客的不同需求、生活背景、消费观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实现银行间的“有差别产品”服务。同时还要注意,在进行品牌的推广时,银行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真实、有效的宣传。不断扩大品牌的社会知名度,以利于银行品牌产品的成长。

如何进行文化营销范文第4篇

创新,并不意味着脱离传统

非遗的创新一定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而继承的关键则是其继承的完整性。不但要完整地继承非遗工艺,更要深刻地了解非遗的历史,包括非遗技艺发展演变的过程。事实上,非遗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代从事这些技艺、表演的传承人在继承中又会将自己的体会、经验融入其中,所创作的作品也必然留下时代的印记和元素。比如,唐代玉石摆件和当今的玉石摆件,其本身材质的年代和质地都是一样的,真正区分他们的只是工艺技术。每一代传承人的创作一定会反映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特征,非遗的基因是不变的,但在这不变中,时代的倒影又会汇入非遗传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非遗传承恒定性和流变性的统一。

在今天,活态流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传承特征。过去的非遗是适合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而今天要让非遗“活着”重新回到当代生活中,必然需要站在今天社会的审美和需求角度来创新地继承非遗技艺。

在我们的生活中,“非遗”总是以物质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而物质形态的东西,经过一定的时间,往往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要想让非遗永久传承,就要有一代又一代的传人掌握其生产流程、制作工艺、储存技术,确保一批又一批新产品不断问世。而且,为了让非遗充满魅力,被年轻人所喜爱,不致因面孔陈旧令人生厌,还要加大创新的力度,在非遗中注入新的元素,包括新的内容、形式、手法,或者新的颜色、形状、味道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坚守,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也逐渐开始对其材质和技术进行改良创新,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非遗传承者,打造更多以非遗为原型的创新产品,让非遗文化更长久地留存并流传下去。

当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原司长马文辉说:“我们要对非遗进行‘生产性保护’,非遗传承人要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进行创意提升,然后再进入市场。”

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内画”的实践为例,传统的“内画”艺术主要生产各类的鼻烟夭品,但鼻烟壶早已丧失了实用性。现如今需要在保留传统工艺和绘画技艺的同时,研发一些新样式和新功能的产品,这样才能使这一传统非遗项目在现代市场竞争下获取生机。目前,该项目设计生产了一些精美的女性化妆盒、各类香水瓶、微型的个人肖像瓶及其他观赏性强又兼具实用性的新产品,将鼻烟壶的原有功能进行转变,赋予它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目前这些产品远销欧美等地,受到人们欢迎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天传统非遗介入当代生活需要依靠成熟的市场运作体系,需要合适的传承人、艺术家、设计师、企业家、金融家来共同参与合作,需要对接合适的商业品牌,需要选择合适的契机进行文化传播和市场运营。在尽量保留非遗手工艺的原貌和视觉特征基础上,按照当代审美意识和生活需求方式,来进行非遗手工艺的融合创新,为当代生活注入具有传统审美和工艺特征的非遗用品。

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宗旨就是“非遗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在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十年之际,非遗复兴的途径就是有效地进入当代社会。

进入商品市场的非遗传承人,能够通过手艺获得稳定的收入,获得人们的尊重和社会地位,这样才能发展形成一个稳定的非遗传承群体,吸纳更多年轻传承人加入进来。我们不能仅仅靠政府的力量,把传承人供养起来,一方面使他们丧失传承的动力,另一方面,新一代的年轻人也丧失兴趣,不愿意去学习。非遗的传承需要人,人们的喜爱、人们的加入才能使非遗获得复兴的动力。

市场为非遗注入生命力

非遗创新不应只拘泥于技术方面。市场经济新态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思路也需同步创新。我们不仅需要创新的产品,更需要创新性的推广。传统非遗与商业文明的结合,虽然要面临许多挫折,但是也会在竞争中突破,进而形成一种新经济模式,带动中国劳动力和制造能力的转型升级。

如今,非遗“生产性”保护中出现了一个现实情况,一些非遗传承人80%的时间花在了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方面,只有20%的时间能专心创作,即便如此,由于个人力量有限以及非遗受众面小等原因,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需要一个健全的、专注于非遗项目的市场运作机构在宣传推广、市场营销、经营运作上多下功夫,这是当今社会中非遗能够“活态”传承的重要环节。

如何进行文化营销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工作研究;信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乡镇图书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努力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氛围,而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是重要环节,其涉及到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无一不与信息环境建设相关;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任务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抓好村镇文化室、运动场等建设,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部门更应首当其冲。

1乡镇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之一

1.1研究农民信息需求—般有两种观点:一是从发展眼光看需求的。这种观点不看实际,而是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对农民的要求来确定文献信息的收藏和传播。实际上农民由于文化水平和习俗所限,这些脱离实际的文献信息便成了摆设。这种文献鼠的收藏与传柿必然导致失败;二是从实际出发。—要看当前的需求,二要看他们接受和利用的能力。

1.2那么当前农村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我们以为,一是农民的文化水平还不理想,特别是科学文化知识还不那么普及,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移风移俗与小康以及和谐社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这说明乡镇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藏与传播要注意这个实际晴况;二是农村的文化设施还十分地落后,应该说绝大多数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设施。因此,农民,腓霹到先进科学文化的熏染。作为乡镇图书馆在农村图书馆没有普及的前提下,又主要是为农村服务的,一定要考虑这个现实。

1.3我们以为原则应是:“立足当前,兼顾长远”。重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教育,在这个基础上传播生产生活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技术。当然,传播各种致富及生产营销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2乡镇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之二

2.1首先是搜集文献信息资源的形态问题。就目前看,乡镇图书馆应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纸质形的文献,包括书籍、报纸、杂志。这应该是主要的收藏对象;文献。这类文献不易过多,原因是因阅读设备的限制不易被更多的人利用,更何况需要较多的资金;重点放在有针对性的农民科技致富资料上;三是声像资料包括磁带、光碟等;四是网络文献。特别是建立网络文献信息集成库。这是个文献收藏的方向,虽然也需大量的阅读设备,但收藏就目前看来,还牵涉不到版权等问题。这一切不需大量的资金。在—般的情况下,乡镇图书馆都是办得到的。

2.2乡镇图书馆的定位仍是科教、信息文化部门。因此它的宗旨也仍是普及与提高科学文化知识。那么它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也必须有绝大部份属这方面的资源。这其中文化消遣要占绝对优势,例如文学类、科普类还有一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这类文献要占总藏量的百分之70以上。这是个原则也是客观实际。农民更是如此,他们在逐渐富裕的条件下,文化消遣是生活中占重大比例的事情。因此,图书馆作为文化部门,在这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2.3适宜农卡寸应用的生产生活科技文献信息要多多益善。特别注意那些深入浅出的科技资料一经发现决不放过。

2.4就是把握全国乃至全世界各方面的信息 除了在报刊搜集外,重点放在网上搜求。当然,这种搜求也一定是有针对性的。一定要及时的、准确的、当地能用得上的。这些信息也要存储起来,但要设两个数据库,一是永久.眭的,一是临时性的对于临时陛的信息资料库要设删节的功能。

以上应算作乡镇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指南,要强调两点:其一文献信息收集要精要多要快。就目前包括相当长的未来,乡镇馆藏书是少的不能再少了。所以所说的零增长,稳定增长在这里免谈!而且还要注意下一步普及村屯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藏工作;其二是文献信息收集的资金问题。我们以为就当前中央政策看,有利于这方面工作。我们多做工作争取领导支持就是了。其次是发动社会的力量,群众合力办图书馆。

3文献信的传播与服务工作

3.1培养农村乡镇潜在读者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方法可以丰富多彩,比如办学习班、报告讲座、开会宣传等等。培训的内容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等,要他们知道文献信息与他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是让他们有文献信息的需求之举;之后,便是培训他们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和利用网上知识息的能力。比如了解文献信息的产生和流通睛况、获取的方式方法,如何查找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呀等等。这就是说要有点利用微机和网上检索的能力。

3.2宣传吸引潜在读者用户利用馆藏、利用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宣传的内容主要有这样几:其一是宣传馆藏、网络集成库的储存、网络文献索引等等。其目的要民众了解这个乡镇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储存,以便民众更便捷地利用。其::.宣传民众利用图书馆的效果。民众看到利用的效果是吸引民众利用图书馆最好的办法。其三通过调研指出农村乡镇有哪些生产生活的问题可以在图书馆得以解决,这种方法应该说是图书馆吸引读者用户的最好办法,当然也是工作量较大,要求业务高水平的工作。其四开展一些活动,例如知识竞赛等方法以吸引民众利用图书馆。

3.3开展读者活动,建立读者协会。迄今为止,读者活动大致有这样三项内容:其一是宣传图书馆,前面已经说过;其二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其三是以知识为单元直接为读者服务。而读者协会正是承这三项任务而存在的。它组织广大读者读书、研究读书效益,又协助图书馆进行导读,发展读者主持和开展一系列的读者活动。

3.4说到底还是要看乡镇图书馆的利用率,通过以上的各项活动,流通率能达百分之二百或者更多。我们这个乡镇馆就算成功。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4加强规划,重在落实。

我们论题的关键不在有多深的道理或如何好的方案,而在如何将其落于实处。本文研究的是已有的乡镇馆,如何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以及传播和服务工作。所以普及农村图书馆不是本文的课题。而就乡镇图书馆而言,能够将上述内容落于实处也并非易事。因此,有必要再深^提示以下三个问题。

4.1乡镇图书馆建设与其他工作一样,也要事先有规划有论证。所以,要有一完整的规划,经论证、并得到上级批准后附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