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素质教育倡导“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和谐发展,美术课程属于美育方面,在新课程改革发展中,美术教育课程倡导有效性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提高美育效率。那么应该如何实施初中美术的有效教学呢?教师结合新课标、课程教材等教学理念,从学校实际与学生的基础出发,走出一条适合自己教学的有效教学措施不是没有可能。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泉州地区人文教学而言,教师联系课堂内外进行有效的美术教学。

一、泉州地区人文资源

泉州市的人文景观独特,历史上,泉州南安市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南安这片土地上有很多名胜古迹。例如民族英雄郑成功陵墓、九日山摩崖石刻、五里石桥、五塔岩、陀罗尼经幢、官桥蔡氏古居民建筑群等。此外,南安还拥有千姿百态璀璨夺目的人工彩扎和剪纸工艺。

二、区域人文资源下提高初中美术的有效性教学

美术教学不比其他文化科课程,教学内容完全不必按照课程教材目录进行教学。因为教材编排的局限性,往往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不一定适合当地美术教学。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多教材地进行适当的重新调整,以适应当地美术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知识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对教材内容中的教学案例进行撤换,换成当地特色的人文资源。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中挂一张示范画,学生临摹即可(教师没有进行如何细致的教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图画课”。显然,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完全不行。基于初中学生拥有好奇心理与强烈表达的欲望,学习美术的兴趣不会低,有效性的美术教学不妨从创新方法开始。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中第三课寄情山水教学中,教师就以泉州地区著名的山水景点为素材,如水头的五里桥、九日山有祈风石刻、石佛、蓬华天柱岩、五塔岩摩崖石刻、洪梅六都灵应寺及山美水库等,这些景点通过图片、视频等给学生视听感受,然后择机选择一两副图进行教学探讨,这样的教学活动可谓新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性

前苏联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美术教学更是离不开兴趣的激发。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美术教学不重要,只要文化科学好就行,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常常悄悄地做一些文化科的作业。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中,笔者师从泉州水头的五里桥的人文景观作为出发点,以文字、图片、视频等角度向学生介绍五里桥其中蕴含的人文资源。五里桥人文景观从历史角度看,五里桥反映了泉州人民不屈不挠、辛苦劳作的精神品质,五里桥的建造反映了当地民俗文化特色。这对不了解五里桥建造历史的学生来说,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方面,感受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主题内容。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较好、较直接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从不同的角度看五里桥的人文景观,能较好地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是指导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互助学习。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采用合作学习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笔者在教学《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一单元教学中,就提前布置去官桥蔡氏古居民建筑群村落采风活动。官桥蔡氏古居民建筑群,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里面书画色彩斑斓、匾额别具一格、门窗形式多样。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在采访活动开始前,教师就给班级进行合理分组,小组成员分工,利用周末时间拍照、走访调查的前期工作,了解当地民俗的文化,后期在学校利用进行制作精美的课件、撰写调查报告。在这项工作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这是一组非常有创意的合作学习的体现。当笔者看到他们的作品时确实为他们的构思惊讶。在采风过程及后期制作展示课件、撰写调查报告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古村落的采访方法与制作课件、撰写报告的过程,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曾有教育家提出一个“重基础、重自学、重方法”的教育理论,笔者赞同这一教育理论。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创新是其灵魂所在,有创新艺术才有生命。美育工作者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纹样与生活》一课中,首先给出两个问:什么是纹样?纹样与生活有什么关系?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题板上,由组长或小组代表加以评述说明,让学生主动地尝试不同纹样的区分方法,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辅导。最后让学生创作作品,自己思考怎样才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效果呢?这个环节老师要巡视指导,表扬和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结语

美术课是一门技能课程,参与实践性是一大特点。在区域人文资源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引导,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有效性学习的几点理解和认识,文章从区域资源角度出发,结合泉州地区资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选择地区代表性的人文景观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美术教学同地域资源结合更多的研究问题,需要老师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得以发现并给予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洪军.利用地域性教学资源库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J].现代教学,2008(5).

[2]陈强.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1(10).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 美术教育 困境 策略

美术并不是美术专业学生所独特拥有的,而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去学习和深入探索的。我们不会强迫大部分学生去爱上美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美术教学感化和感动更多的学生,让他们的内心充满阳光,充满活力。

一、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困境

1.学校缺少与美术教育相关的资源

在素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课程资源的概念被不断拓展。以前的课程资源是指某学科在课堂上的相关资源,而现在这个概念被拓展到了课外,是指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各种相关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只要能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的资源,就是初中美术的课程资源,其中也包括一系列对初中美术教学有益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众多中学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即美术课堂资源不足。无论是辅助初中美术教学的课堂资源还是与之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都显得相当匮乏。有些学校没有美术作品展示的场所,还有些学校缺少经过专业院校培训的专业美术教师,很多中学的美术课流于形式,这都给初中美术教学增添了不少困难。[1]

2.教师实践能力较差

在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很多学校缺少相关的专业美术人才,即使拥有专业美术教师的学校,其美术课也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由于一些美术教师刚刚走出校门,对美术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刻,还停留在钻研美术理论、提高专业水平的层面,对美术教材的选择、美术教学的开展仍欠缺经验。而美术教师人数较少,教学经验交流效果就显得不那么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初中美术教育的效果。

3.学生对美术教育认识上的偏差

当前的初中生面临较重的课业负担,中考涉及的课程才是他们关注的重中之重。而且有的学校缺乏正确的引导,使美术教学渐渐偏离了教学的目的。美术在这种环境下成了无关紧要的“副科”,美术教学在初中生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不被重视,美术教师在学校没有话语权,美术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这些都使初中生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产生偏差,也使得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难见起色。[2]

二、提高初中美术教育的有效策略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生处于一个浮躁的年龄阶段,教师要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很多有个性的学生,对美术学科存在偏见,认为美术课不重要。教师要通过孜孜不倦的教导,提高他们对美术课的认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快培养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参与教学,并不断鼓励他们,使其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从而推动学习实效性的提升。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从社会、学校到家长都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从学校和老师做起,真正把美术课重视起来,让家长和学生都明白,美术课不仅仅是对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用审视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对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念进行扬弃和超越,把这种美术观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学生明白美术学习和自己终身生活的关联,学好美术会受益终身。

3.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多样化

现在中学美术课多数是课堂教学,以绘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学生以临摹为主,照葫芦画瓢。应该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身感受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能力、造型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技能、技巧教学和学生动手相结合,注重教学创新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设施,促进中学美术教学走向更高水平。除传授美术技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提高。[3]

4.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课前认真准备教学案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综合教学手段,如示范、投影、音乐等,在这种声、形、色结合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充分感受美。

5. 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者,他们自身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教学是否能顺利的展开。首先学校在聘请美术教师时应严格要求,择优录用。其次,学校应积极鼓励美术老师多参加职业培训的课程,让老师了解到了他们是学生艺术教育的哺育者,他们的专业素养深度决定着学生的思想高度,高专业素养的老师才能真正的在知识的角度征服学生。

6.注重学生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培养

首先,在美术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过程中应适当的穿插创新思维的激发,鼓励学生形成自身的想法,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其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注重加入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在感受美时,也能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最后,可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今,社会实践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与学生观察生活的机会,适当的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并激发他们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之中,让他们直观的感受体会美术的美感。[4]

7.完善美术教学设施

美术是一门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一般老师会采取示范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这样能够充分的保证教学效果。目前,大多数学校对美术教学的硬件设施投入较少,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因此,学校应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度,完善美术教学设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保障。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我们教师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通过教育,方法的指导,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常玲. 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兴趣[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1)

[2] 郑静静. 大力发展初中美术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教得,2012,(5):145.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区域资源是重要的美术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是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美术教师恰当地引入区域资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关注并深入了解地域艺术文化。该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选取优秀的区域资源和教学实例,进行初中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探索实践。

关键词:

初中美术;区域资源;有效教学;开发;探索

区域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美术教师需要引入区域资源作为教学素材,结合艺术课程内容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泉州市泉港区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土艺术文化资源。如何将区域人文资源更好地融入初中美术课程,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美术教师可结合新课标的教改理念和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观,从学校实际和学生学情出发,有效地开发泉港区域人文资源。笔者依据自身地域人文艺术资源的挖掘、教学、研究经验,多方面探讨如何联系课堂内外资源进行有效的美术教学。

一、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区域资源下的艺术素养教育

泉港有丰富的历史名胜、文化资源、地域特色,拥有古民居(樟脚古民居、土坑古民居、黄素古石楼等)、古寺庙(涂岭虎岩寺、沙格灵慈宫、峰尾东岳庙等)、古街巷(圭峰古街、涂岭老街、割山楼下街等)等建筑艺术资源,还拥有惠屿岛、圭峰塔、金钟潭、红星万亩生态园、黄氏家族造船名匠、民俗奇葩七星灯、沙格灵慈宫独特的剪碗雕塑以及精湛的石雕艺术等众多旅游景点(区)的自然、人文资源。泉港地域性的建筑艺术、人文景观、民俗风情是当地人智慧的结晶。如,古民居、古寺庙、古街巷遗留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让学生不仅可以从美术角度进行学习、欣赏,还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家乡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美术教师可以利用众多的旅游景点(区),从美术教育角度进行艺术教育。如,学生可利用学校社会实践的机会进行校外采风,凭借高清相机或者手机拍摄一些优美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拍摄,拍摄的照片可以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素描素材或艺术欣赏课的教学资料。美术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品格。

二、区域人文资源下提高初中美术的有效性教学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分析学校教学条件、学生学情、地方课教学内容等,在遵循新课改理念与艺术素养培养的前提下合理替换教学素材,引入学生容易接受的美术课堂教学素材。

1.采用合理的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生课业负担繁重,一周一次的美术课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放松的机会。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堂学习的欲望。如,在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文明之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泉港地区的福船作为教学素材。福船是中国古代四大船系之一,其历史文化价值与美术教育价值不言而喻。教师在课前可以介绍福船的历史文化,再让学生从建造工艺角度欣赏福船建造的技艺,最后从美术教育角度学习福船古船模制作技艺和造型的绘画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认为美术课只是文化课的调味剂,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画家乡的风景》一课教学中,教师选取泉港区的樟脚古民居群作为地域性教学素材。樟脚古民居群地处农村,樟脚古民居村落中还有大溪涧、金钟潭、观音山寺、陈平山烈士故居和纪念碑等,教师可以向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申请组织校外艺术采风,借助一年一次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饱览地域民居。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准备,在采风期间介绍樟脚古民居的历史文化,与学生一起体验当地的民风,欣赏农村的田野风光,必要时进行拍照、文字记录等。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审美的角度看待樟脚古民居群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通过实地采风调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共同任务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离不开小组的参与。一年一度的学校艺术活动中,美术作品展览是艺术活动的一部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布置美术作品,让学生自行将自己或者小组合作的作品整理好进行展览。如,七年级某班级就以《画家乡的风景》一课中的实践采风系列作品作为展览素材,有的学生展览陈平山烈士故居和纪念碑、观音山寺的部分景物素描作品,有的学生展览樟脚古民居中的居民的衣着和劳作时的各种作品,有的学生展览樟脚古民居村中的河流、山水、田野等自然风光的艺术作品,有的学生展览其参观樟脚古民居群的诗歌、散文等艺术欣赏作品,有能力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并展示其采风的调查报告。最后教师可以写上带领学生参观的感受或者对艺术的理解等。教师带领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每名学生都有任务。当全校师生看到他们的作品时,会对其采风系列赞赏有加。这样就给其他班级的学生指明了采风古村落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美术乡土教材

新课标指出:“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画下身边的美,使美术教学进一步融入生活。”地方学校的美术教师长期接触本地区的特色文化,不能只是全国各地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者和探索者。如何做到既有效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又能与新课标精神保持一致,是地方美术教材编写的重点与难点。笔者认为,泉港地区美术教材编写需要坚持实用原则,在编写教材前,要根据地方美术资源的实际情况,以教师和学生需求为基准,自行组织和解析材料。坚持实用性原则就能避免生搬硬套,适应当地学校的学生。

四、结语

美术课程不是一门简单的技能课程,而是一种艺术审美教育课程。教师从区域人文资源的视角将地域人文资源融入美术教育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热情。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开发地方美术课程。区域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资源之间存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地方。美术教师不能孤立地教学,必要时可与相关学科专家、学者、教师一起探讨,从而促进地区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军.利用地域性教学资源库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现代教学,2008(5).

[2]黄钊钊.区域人文资源背景下提高初中美术的有效性教学.考试周刊,2016(24).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 美术课程 教材分析

一.新课改下高中美术课程的特点

新课改给高中的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通过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比较高中新课程与原高中美术欣赏课、义务教育课程的区别,抓住普高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自从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顺应时代要求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了全新的高中美术教学目标体系,提出了基础性、多样化、有层次和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教学宗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高中开设美术课程对于广大师生来说都是全新事物,学生们只有小学和初中的美术学习经历。所以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上完全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普通高中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义务教育的延续。但也应该属于艺术课程,既区别于中小学的美术课,也不同于大学的美术课程,所以普通高中美术教学也应该有利于高中生的学习,体现高中生的学习特点来。它应该适度地向美术本体回归,加重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但相对学习面可能更精,不需要像义务教育那样以普及为主;它在美术知识与技能方面也需要与学生的兴趣和条件相适应,学习的难度相对较低。

高中美术课程需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强调了课程中的人文科学,让学生们通过课程学习和传承美术文化;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来了解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尊重多元化艺术;同时也能缓解高中学业压力,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陶冶艺术情感,提高审美能力。通过课内课外的美术实践活动,还能以此激发出学生创新潜能,拓展学生们的发展空间。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个性的自由发展。其中,选择性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学生可以自由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想学的课程,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设施的条件、美术教师的特长等因素来选择开设的模块。第一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这种大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和个性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二.设计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既保证学生的基本学习,也给予他们比较充分的自由选择机会。各地在开设模块的选择中,应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此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开设了五大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9个学习模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供学生自主选择。其基本理念是要通过改革,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9个模块中,选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我个人认为“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提高美术审美能力、升华艺术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比较推荐学生可以先选修“美术鉴赏”获得1个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获得另外2个学分。

当前学校开设模块教学的情况多是选择在高一开课,当然也有个别在高二才开课。基本都开设了“美术鉴赏”模块。一般教师多会去选择开设的模块有“绘画”、“电脑绘画・电脑设计”、“设计”和“书法”等,从调查结果粗略得出教师较擅长传统美术技法及现代媒体技术。

我们在分析了课改下的美术课程后再来设计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一定要考虑到一部分学生想大范围普及知识的想法,以及也有部分学生想深入学习美术课程的需要,尽可能多提供学习模块。同时也要在推进高中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工作。各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对学生选课前及时提供选课指导。可以召开班长或美术课代表会议,组织指导学生根据学校设课和自身情况确定个人高中阶段的课程修习计划,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

三.深入研究美术教材

高中美术教科书的特点就是内容量大,教学内容组织困难,18学时的确难以完成一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再完美的教材也没办法满足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际需要,更何况是在配套的教辅资源缺乏,现有的资料性教参很难满足教师教学设计参考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必须根据现状对教材进行取舍与重组,教师们必须在深入研究美术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合理的选择教材内容。

深入研究教材就是要把握和理解所选美术教材的编写意图,思想内容和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教科书知识点结构,以及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弄清楚教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有助于教师熟悉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明确知识点框架,以及了解需要通过书籍和网络进行补充的知识方向。

人教版的美术教材是以丰富的知识背景做构架,重点明确,主次突出,情境创设灵活,图片的文字点评有详有略,符合学生自主阅读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将活动设计融于实践情境中去,同时插入课教学内容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也十分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文字富有文彩,丰富的图片资料和举名家书画的例子来进行点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样本,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分析不同版本的教材,认真研究如何更好的实用教材。选择共同课题作为重点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湖北地区特有的原生态美术文化例如楚文化,对新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补充和重组。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习出现在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可组织学生开展分层、分组、分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前课外主题。

结语:

新课改给高中的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丰富了高中的教学内容,算是实现了素质教育。也给高中美术课程带来了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美术课程和美术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美术课程强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形成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学。因此要设计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并且对学生选课前及时提供选课指导。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再合理的对新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补充和重组。

参考文献:

[1]尹少淳主编,走进课堂 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小山、严先元编著,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3]李力加著,走向多元的美术教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

[4]尹少淳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课堂的优化 新课标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的优化是当今教育界的一大热点。什么是课堂的优化呢?它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笔者就如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绘画创新能力发表一些个人的思考和看法。

1.优化课堂教学指向,以利于学生创新

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这次课改促使人们对以往的教育观进行反思和置疑。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才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不让课改成为一句空口号。

1.1用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

在新课程小学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体验;“教室壁报的编排设计”是对校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对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的体验,等等。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如:《走近大自然》是一年级造型、表现的一节课,课中已提供了一些图片。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仅靠书本上的图片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搜集资料,利用多媒体现代化工具,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让学生自己与作品面对面地接触,直接与作品对话,直接体验。

1.2《新课标》的课堂教学目标强调张扬学生的个性。

“培养美术兴趣,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法,在运用美术媒体的过程中体会表现的乐趣;培养感受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了解人类美术遗产,扩大文化视野,培养美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上述三点不仅是新的美术教育的整体目标,还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使学生学会获取,培养学生的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比如《小鸟找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帮助弱者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我的太阳》,这一课的标题就很能说明编者的意图,每个孩子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想象王国的太阳,他们在绘画中寄托的情感就很不一般了,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个性审美和想象的肯定与自信。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人们常说,课堂是教师永远的情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学是情感的交融,是生命的交往。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更要给课堂画上绚丽的“色彩”,注入生命的“活力”。我们要立足于生活,超越课堂,让学生亲身、亲心、亲历学习。

2.1变“灌输”为“交流”的教学手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即变“灌输”为“交流”,让学生去交流、去探求、去发现。所谓交流,意味着交流双方彼此敝开心扉,相互接纳,学生可以与心灵交流,可以与作品交流,可以与他人交流。当学生有学习需要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也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学生不必等着教师的传授、灌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例如:《染色图案》一课,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学效果就会一般。我经过反复的琢磨和设计,分别染制了小花伞(八角形图案)、小领结(条纹图案)、花裙子(小碎花图案),还有头饰、小手帕等备用。黑板上挂两幅范作染色图案,我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使欣赏与交流联系起来,从而引发学生联想。提问一:“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图案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提问二:“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能不能用它设计一两件服饰?”通过探讨、交流,孩子们生出了想象的翅膀,诱发了学生从探索到联想设计的欲望。可以说天有多宽,想象的天地就有多宽。

2.2变“简单划一评价”为“鼓励性评价”,激励学生创新。

所谓鼓励性评价,就是教育者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过去教师用统一标准简单划一地评价学生的绘画水平,往往是造成“学习困难学生”的反复失败的重要原因。它压抑了一大批本来可以学得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有的学生甚至向相反方向发展。教师在评点学生习作时,常用“你今天画得多棒!”“只要你在那儿稍改一下就更美了!”“老师为你画得那么好真高兴呀!”……会极大地增进学生学习信心。实践证明,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有利于为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取得成功提供机会;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地受到表扬和鼓励,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各层次的学生都向高一层次前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充满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应激起学生的情感,放飞学生的心灵,“用我心画我画,用我情表我意”,产生一定的课堂情感效应,使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充满情趣,充满魅力,让他们实现最自由、最幸福、充满激情的学习旅程。

3.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激励学生学习创新的源泉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教师的全部活动都应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只能是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学活动的能力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强烈创新教学意识。这是美术教师的首要道德素质,也是教师素质中极为重要的精神要素。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创造性的、富有魅力的课,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大的作用。如:在《手提包》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今天,老师要带我们小朋友去商场里逛一逛、大街上走一走”导入,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我把学生引入“热闹的街市”中。“你们看,商场货架上的手提包(我事先的范画)可真多,可真美。你能分别给老师和同学介绍一下这些包的形状和图案吗?”学生认真观察后,分别介绍了每种包的外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梯形……)。然后我又说:“我们今天逛街的收获可不小啊!”由学生小结:我们认识了各种包,有不同形状、不同花纹。接着,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设计出其它形状的包吗?”这样的课学生学得主动,思维活跃,激起了学生创新的的热情。所以,美术教师在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使学生乘胜进步,提高创新能力。

未来的社会肯定是一个变化的、速率更快的社会,是一个以信息流动、资源流动和人才流动为特征的大流动的社会。这种社会特征要求人具有更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之相适应。新的形势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作出种种的思考和应对。当前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不同类型的学生成人、成材。笔者不揣简陋,提出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以求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以便更深入、准确地把握相关问题,推动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王大根.新课程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