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育教学案例及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育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第1篇

和往常一样,我把《识字2》中的14个生字集中在一起学。在完成了“读读字音――分析字形――给生字组个词”这几个机械枯燥的步骤后,我对学生说:“生字就学到这里,接下去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话还没说完,突然,浩浩高高地举起了手,还没经我允许,他就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可不可以说说‘父’这个字怎么记住它?”其他孩子惊讶地望着他,又好像在责备他:“老师的话都没说完,你怎么可以站起来插嘴!”“前面认字的时候都没说,现在开始讲课文了,你还说什么?”浩浩一脸紧张,可不知哪来的力量促使他冒着“被老师批评”的危险勇敢地站起来。“‘父’字这么简单不是很容易记吗?”一个简单的念头从我的脑海一闪而过,可是孩子那充满恳求与渴望的眼神,那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强烈的表达欲望让我无法拒绝。我冷静了一会,淡淡地说:“那你说吧!”“老师,父亲的‘父’字上面的一撇一点就像父亲结实有力的双手顶着天,下面的一撇一捺就像父亲的那双脚踩着大地。”他见大家听得很认真,又接着说:“我妈妈告诉我爸爸是男子汉,我觉得爸爸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长大也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就像他的那番话一样,酝酿了好久之后爆发出来特别有力。“好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和孩子们被他的这一番话折服了,我暗暗庆幸自己刚才没有阻止他发言,才不至于把这“智慧的火花”浇灭!不是吗?我读过写过无数遍“父”字,却从来没有这样想过!此时此刻,我没有理由不相信,在他说过这番话之后,还会有谁不会读不会写不能理解“父”字?

正当我们沉浸在喜悦与激动中,又有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来。这回我毫不犹豫地请她站起来,亲切地问道:“雯雯,你想说什么呢?”“老师,我们的妈妈也很辛苦的,她不但要上班,还要给我和爸爸烧饭,洗衣服……”“你说的对,我们的妈妈其实和爸爸一样,也是很了不起的。”我以为雯雯还在讲刚才的那个话题,便马上肯定了她。可她有些急了,“老师你快看母亲的‘母’字。”她一边用手指着黑板上的那个“母”字,一边着急地说:“‘母’字中间一横就像晒衣服的竹竿或绳子,竖折、横折钩组成的这个部分就像妈妈晒在竹竿上的被子。”“说得真棒啊!”我和孩子们又兴奋地鼓起掌来。“那剩下的两点有又是什么呢?”又一个声音冒出来,“是啊,那两点又是什么呢?”我也帮着反问。“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原来是扬扬,一个平时不太爱学习,上课很少发言的男孩,今天竟然也会这么兴奋。“你快说!”我连忙请了他。“老师,这两点就是两个夹子,我妈妈晒被子的时候,都要在被子上夹两个夹子,上面夹一个,下面夹一个,这样被子就不会被风吹掉了!”扬扬一口气就把话讲完了,就像一股刚挖掘的泉水,喷薄而出。

这时其他孩子再也按捺不住了,思维的火花在碰撞后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有的孩子说:“‘教’字就是老师教孩子学文(反文旁)化吗?”有的孩子说:“有一个大人为了帮助别人,宁愿自己吃亏,你说这样的人值不值得‘夸’啊!”有的孩子说:“手拿扫把把地‘扫’,扫地的时候扫把当然是这样摆的喽!”还有的孩子竟然还说了“筷子的传说故事”,让大家对“筷”字的记忆更加深刻……

就这样,原本用来学课作业的30分钟全用来识字记字了。可是,孩子们仅仅是记住了这几个字吗?不,他们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在向我呼唤:给我一个舞台,还你无限精彩……

二、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让学生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本节课中浩浩同学的发言,“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起孩子们主动识字的欲望。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分析,各种各样独特的记字方法满足了他们急于实践的心理渴求,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牢固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在识字中表现得那么积极、热情、独立、自主,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单一变得多样,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久而久之,学生定能养成良好的自主识字的习惯。

识字、记字并不是识字教学的惟一目标和最终目标。识字记字的过程使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分析能力得到综合性提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另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启迪。如本节课中,浩浩同学这样描述“父”字:“‘父’字上面的一撇一点就像父亲结实有力的双手顶着天,下面的一撇一捺就像父亲的双脚踩着大地。”“我觉得爸爸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长大也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浩浩对“父”字的独特解释,让学生们感悟到了父亲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气概,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而其他几位学生对“母”字的识记方法也让孩子们领悟了母亲的勤劳能干。同时,这种富有情感的感知、想象和启发,也让感性思维丰富的孩子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

本节课中,浩浩同学那无法抑制的发言正是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是来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视的课程资源……如果说这是一个“教学意外”,那也称得上是个“喜出望外”,因为,这是学生“潜心会文本”的直接体现。教师应该接纳和珍视教学中的“意外”,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把“教学意外”建构生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这样,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教育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第2篇

《8、7、6加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比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来进行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快。

2.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课件出示儿童乐园)

3.师: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谁说对了谁先出发!

师:最后一题,9+7得多少?咱们一块答!(生答。师问:你是怎样算的?)

二、自主探究,学会算理

1.激趣导学

(1)儿童乐园已经有很多人在等着买门票了,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应该买多少张门票呢?(课件出示主题图)

(2)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1:数的。

生2:用接数法。

2.汇报点拨

(1)8加几(教学教材中的例1)

师:9加几的方法咱们已经学过了,那8+5该怎么算呢?把你的算法用学具摆一摆,并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会动脑筋,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演示,说算法。(出示学生的几种摆法,通过比较,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记下来。题目:你觉得哪种方法能一眼看出8+5是多少?)

师: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几道题。(课文第105页第1题)

师:这些题目都是几加几?怎么算?

生小结。

(2)自主探究7、6加几(教学教材中的例2)

师:同学们刚才都学得不错,下面咱们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项目。(课件出示游乐项目及票价)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呢?(学生列算式,教师将板书设计成两组,一边写大数加小数,一边写小数加大数)

师:咱们先看左边的算式,比如:8+4,怎么算?(学生说算法)

师:那这边的其他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桌说一说)指名学生说出7加几、6加几的算法。

(3)算法多样化(教学教材中的例3)

师:请看右边的算式,怎么算?比如:8+9,看哪位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生1:把8凑十。

生2:把9凑十。

生3:从9+8=17想到8+9=17。

师:解同一道题,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算法,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

三、当堂训练

1.做一做:瞧,车来接我们回家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几句话?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04页,在第一题的第一幅图里圈出10个算式,再进行计算。

2.做“找朋友”游戏。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在这节课表现得很好,谁来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运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比较认真,这为学生的积极活动和有效参与奠定了基础。生动的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在设计教学时,通过采用创设情境、语言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口算引入,引起兴趣。

师:咱们比一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

2+3 4+1 3+3 ……

师:刚才大家口算又快又准。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课件出示游乐园)

师: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谁说对了谁先出发!(课件出示小车上的算式)

生1:8+2=10 7+3=10 10+1=11(小组内学生依次回答后小车开走)

生2:9+1=10 9+3=12 9+5=14

9+7=16(让学生说说最后一题怎样想的)

计算课教学往往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很重要。上课伊始,笔者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通过“比反应快慢”“答对就出发”等环节让学生有一种比一比、试一试的心理,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就要求学生积极行动、全员参与,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证明算理的教学。

师:看看游乐园有哪些好玩的?(课件出示游乐项目及票价)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呢?

师: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学生交流后回答)

生1:我想玩“木马”和“小汽车”,列式是“5+7”。

生2:我想玩“小汽车”和“小飞机”,列式是“8+7”。

……

师:(将学生列出的算式写在黑板上)列了这么多算式,你能算出自己要花多少钱吗?

生1:我花了12元。

生2:我花了15元。

……

师:好,请同桌间说一说,你所列出的算式的答案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师:大家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

生2:相加的两个数一样。

……

师:你们真会观察,都说对了!那我来考考你们。(出示7+6=13 6+5=11,请学生说说另外两个式子的答案)

在这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将例2、例3进行整合教学,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遇到困难时同桌间相互讨论,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课设计以游乐园为主线,教学时注意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再进行反馈评价,最后进行课外延伸,张扬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样设计,时间上有宽度,空间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深度,方法上有灵活度,结果上有效度,达到了设计科学、训练有度的目的。

教育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职英语教学 反思性教学 师生互评

当前,各地中等职业学校都致力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技能的发展,基础学科的教学热点多数聚焦于教材资源的整合、大纲的修订、教师课堂的驾驭、学生课堂的掌握等方面,教师一部分时间忙于日常教学等,大部分时间忙于准备参加省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或“信息化教学大赛”,再或者在假期抽出时间参加省市级相关专业培训,所以很少有时间在自身的教学上进行深入研究。事实上,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大部分取决于教师本身,比如:教学理念、专业水平、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师自身的发展能力,这些都是制约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反思性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能大大提高教师自身的发展能力。本文以《旅游英语》课程为例,阐述了反思性教学在中职英语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反思,通俗地讲,就是反过来思考、事后思考,即: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也就是把反思看做人类精神或思想上以自己为主体的思索。

“反思性教学”一词最早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在西方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希昂从实践的角度指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结合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1]。在我国,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的观点比较被大家认同,他在《反思性教学》一书中指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2]。从以上这些学者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研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和提高课程设置、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的合理性,最终实现从一般型教师过渡到学者型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基本方法是“结合法”,把教师和学生结合起来,通过换位思考等方法,切实可行地解决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一)反思的主人公是教师自身。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扮演多重角色:从业者、研究者、教学的实施者等。虽然当下课改要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教师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学会教学”。

在中职英语的课改课堂上,主讲教师的角色是经常变化的,并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只是处在辅导或辅助的位置,这是需要基础的,需要课堂主体(企业的“工人”、师傅面前的“学徒”等)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一定的职业经验积累,以便让他们自主地掌握各堂课的知识点,这个时候,教师(“车间主任”、“师傅”)结合知识点、结合个案、结合课前所备下的反思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帮助或辅导,给学生以及时的启发,从而完成反思性教学。

(二)反思性教学以问题解决为导向。

在整个反思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上问题的发现(事前发现)、对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对问题解决之后的自身的评价(事后归纳或经验总结)予以体现。

1.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

教师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的循环,不断形成新的观点和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总结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以提升自身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职业学校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目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要求培养的是一批有着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导游专业技能性人才。他们不仅要有接待旅游团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好的英语听说能力,以便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为此对任课教师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绝大部分老师都了解反思性教学方法,只有少数老师不知反思性教学是什么;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于种种原因,真正经常采用反思性教学的老师仅占50%左右,40%的老师偶尔运用或者不善于运用此类教学法,而近10%的老师从未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过反思。在此调研过程中,80%左右的老师认为反思性教学对提高自身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0%左右的老师认为作用不大,或根本没有作用。还有少数教师不知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这一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尤其是对于专业课新手教师,适当培训反思性教学方法很有必要,否则将会阻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

2.反思性教学的分析和流程。

(1)反思性教学分析的内容。

反思性教学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例如:课前教材的分析、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新授知识的导入及呈现、教学策略的效果、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等等。下课后,教师应根据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例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章节间是否有联系,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师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公平,有没有过分地偏向于学优生或后进生,等等。

教学案例1:

教育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第4篇

本书共分六个单元,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第五单元,主要呈现一个个完整的案例或案例片段,在同伴研讨及评价的基础上。阐述一个个教学观点。第一单元是关于适宜的教育教学主题和目标的确定。确定适宜的活动主题与教育目标是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最基础的一步。作者认为:适宜的教育教学主题和目标的确定,主要与幼儿的关键经验、兴趣点及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等有关。

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了互动墙饰的创设及适宜材料与资源的选择与投放。作者通过案例《采摘前后》和《秋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墙饰与教育活动的相互呼应和相互生成;通过展现体育活动《赶小猪》和《自制平衡木》,让我们了解了如何通过适宜的材料投放与游戏活动,支持幼儿跨越学习的难点;通过呈现案例《小兔跳和大象走》,让我们知道了怎样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材料。

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理念已被教师广泛接纳并成为实践中的追求。然而,真正的主动学习状态是什么样的,在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教师怎样发挥作用,教师当前的兴趣与关注点蕴涵着哪些教育价值等,仍然是教师们感到困惑的问题。第三单元在呈现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案例的基础上,为教师营造了一个个主动学习的“课堂”,让大家在经历一次次视觉体验的基础上,达到经验内化的学习。

第四单元,作者结合《纲要》向我们介绍了不同领域的特点及幼儿在其中学习的不同表现方式,并指出:应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支持幼儿主动学习。案例《洗手四部曲》中的教师通过体验、游戏、疾病归因、环境暗示与巩固等方式,有效地激发和促进了幼儿健康行为的主动选择与学习。《打人之后》这一案例以幼儿人际交往中的争执事件为背景,生动地展示了促进幼儿主动建构适宜交往策略的教育过程。

第五单元,反思、改进教与学的行为。就如何反思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幼儿发展进行了阐述。在《玩偶进行曲》这一案例中,教师重点反思了同一教育教学内容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宜性与挑战性。健康教育案例《整齐便利小柜格》体现出了一种反思思路,即在发现、思考、尝试实践的循环往复中总结出有效策略。作者希望我们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养成反思的意识,学习反思的基本方法,通过有效反思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有效发展,促进自身专业的主动而持续的发展,促进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

教育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要实现“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并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必须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原来的“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并不断提升教学反思的能力,应知晓教学反思的内容,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更应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阐述以下几种方法。

一、教学日记反思法

教学日记反思法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把当天的教学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的反思方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可见,教学日记的重要作用。教学日记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功之举,也就是取得的达到或高于期望值的成就。即教学过程中达成预设目标的措施,教学手段运用得当的体会,教学方法的创新,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程,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情况等;(2)不足之处,也就是低于期望值的结果。“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总有须进一步改善、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对不足之处的记录可以包括: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对这些方面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进行深刻地剖析,提出修改措施,或写出“再教设计”,即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做。(3)创意之点,这里所说的创意指教师的创意和学生的创意,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顿生的教学灵感,学生的独创性见解等。总之,教学日记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贵在坚持,贵在及时,若能持之以恒,就会收到“聚沙成塔”的效果。

二、教学案例研究反思法

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某一教学事件或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案例的选择应遵循真实性、典型性、价值性等原则。所谓真实性,是指案例发生在真实的教学中的真实的教学“故事”;所谓典型性,是指作为研究样本的案例,必须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所谓价值性,是指案例应具有研究探讨的价值。教学案例的素材可以是:(1)研究自己的教学,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2)观察同事的教学,从中搜集案例;(3)与学生谈心,从学生的口中搜集案例。教学案例搜集之后,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工具,对教学理念、学生观念、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理性反思。例如,在教学中常见到这种现象:一些教师对学生做错题的处理方法是错一罚十,甚至错一罚百,而学生尽管苦不堪言、极不情愿,但还是照办,其结果是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同类型题仍然出错。这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师必须依据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为指导,深刻地剖析和反思,以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交流对话反思法

新课程强调,教师之间应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加强交流对话,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交流对话反思是通过与其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对话来进行反思的方法。我们知道,教师的个人反思有一定的局限性,“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请同事参与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分析,提供不同观点,聆听“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反思。为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进行交流,可以向同事叙述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同事的看法,使自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促进反思,“请进来”即邀请其他教师光临自己的课堂,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须进=步完善之处;“走出去”即走出自己的课堂,走进他人的课堂,观摩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这样,可以反观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除了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对话反思外,还应与学生进行交流,“从学生眼中认识自己”。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平等、理解、信任和宽容的氛围,唯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惧怕心理,坦诚交流,达到预期效果。

四、教学录像反思法

教学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况用摄像机录制下来,课后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提出活动化的教学观,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可以作如下反思:课堂上,用于教师讲话的时间和学生发言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是否足够;教师是否常常微笑,实施“微笑教学”策略;是否经常对学生做出表示认可的反应,如鼓励性地点点头,激励性的评价等;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还是新课程倡导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等等。

五、教育教学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