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教学案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景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本文谨以“松花蛋中的化学”为例,阐述笔者对情境教学案例的思考与运用。

一、案例分析

皮蛋的v史发展、制作保存、营养健康及食用注意事项等,都蕴含着化学知识,从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课程标准来看,可分解出下述课题。

1.探究松花蛋中浸泡液的溶质组成。从知识角度,包含着酸碱盐的性质、物质的溶解性等内容。从技能角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关键。从观念角度,微粒观、变化观、价值观等会有所体现。从环保角度,则涉及到对废弃液的无害化处理。

2.探究“毒松花蛋”内因。这个话题主要涉及到物质的营养、有毒物质对蛋白质的破坏、健康饮食等。像毒皮蛋中涉及到的硫酸铜、氢氧化钠、氧化铅等物质,其中硫酸铜、氢氧化钠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在探索这一课题中,会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这几种物质的性质,并通过“毒皮蛋”产生的危害,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体悟化学的价值。

3.探究松花蛋的历史演变。从最初偶然发现皮蛋,到后来的泥制皮蛋、无泥皮蛋,感受人类智慧的发展,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松花蛋”蕴含的知识远不止此,如松花蛋殊气味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松花蛋吃起来比普通蛋要鲜?皮蛋的蛋黄为什么呈现青灰色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具有更丰富的化学知识,由此也可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化学,保持对化学长久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情境创设分析

将松花蛋作为一个教学资源,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从引发学生探究兴趣、融合化学探索问题角度分析,可采取下述方案。

1.实物展示。展示松花蛋和普通蛋样品,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产生制作松花蛋的兴趣,从而引出对配料的探究。

实物由于与学生距离最近,所以最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眼见为实”,看到的、摸到的就是最真实的。真实往往带来共鸣。让餐桌上的食品走上课堂,无形中缩短了未知与已知之间的距离,学生产生兴趣也属必然。

2.实验引入。可事先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课外探究并录像。课堂上以播放录像引入,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予以解决。

化学实验探究是吸引学生的最佳学习方式。事实证明,对于自然科学来说,最具煽动力的当属实验探究,因此以实验引入的形式,必然让学生趋之若鹜。何况,本处以学生自己的实验作为学习媒介,对实验者本身是一种鼓励,对为参与者来说是一种诱引,总之,对全体学生来说,都形成了较强大的吸引力场。

3.新闻引入。可播放“毒皮蛋”相关新闻,引发学生探索欲望。

任何来自生活场景的学习素材都会引发学生思考,何况“毒皮蛋”本身就具有强烈的震撼作用。因为每一个生命个体都会在另一种被摧残的生命现象中找到共鸣,共鸣本身就是兴趣。

4.展示引入。课前布置调查作业,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等方式获得初步知识,在组织学生展示过程中发现化学问题并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此类调查因为涉及到每一名学生,自然也就让学习成为每一个人的事。当每个学生都渴望得知信息分析从而确定自己的从属时,学习便已经成为学生自己跌事情。

5.故事引入。以故事形式介绍松花蛋历史起源及发展,引发学生研究兴趣。

不止对于学生,即便是成人,喜欢听故事都是一种天性。讲故事、听故事,在故事中思考道理,兴趣便寓于其中了。

关于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一而论,但不管如何创设,挖掘“情境”的价值当属首要。情境的价值首先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再完美的教学设计都是纸上谈兵。但是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兴趣层面,兴趣能够延伸发展,才是教学的主旨。也就是说,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要将情境的作用发挥到极大,让学生在富有内涵的思考探究中,将兴趣内化为内驱力,成为继续探究的源泉。

三、教学设计分析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

1.展示课前调查:学生对松花蛋的了解和喜爱原因分析。

2.播放“毒皮蛋”相关新闻。

3.课题展示:松花蛋中的化学

【设计意图】

进行课前调查,能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松花蛋这个课题上,并能自觉的运用化学知识对其作出初步思考。

从问卷中获知不少学生喜食松花蛋,在这一前提下播放“毒皮蛋”的新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激愤情绪,从而引发探究欲望。

环节二:质疑释疑,深度探索

1.学生交流后质疑。

2.学生相互释疑。

3.教师指导点拨。

【设计意图】

大家的问题大家解决,体现出的是对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培养,教师需要做的工作是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并给予学生辩论的时间。

本环节深度探索的问题自然来源于学生的交流,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到的学生的疑难点,在此时也要作为重难点进行突破。或许上环节中的问题学生都能做到细致解析,但是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要通过追问、引导等方式,将学生的疑难点“追”出来,使学生坚定地相信:要探究的问题正是自己的真问题,从而使本环节的教学成为一节课的。

从教学角度说,本环节探究的重点是配料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处理废液,以及从微观角度分析其中的化学内涵等内容。

环节三:提炼总结,有效评价

1.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2.研究方法总结与分析

3.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作用是提炼升华,将学生凌乱的思维归于调理,将模糊的知识夯实,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本环节教学,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能自觉的通过化学视角看社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环节四:深刻反思,提出问题

1.回顾松花蛋的发展史,引导学生猜想设计优化的制作松花蛋方案。

2.结合社会现实,对“毒皮蛋”进行社会分析。

初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实验表面的新奇特点只能使得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较短的时间,教师可以创设最佳情境,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且能够沉浸其中,积极按照小组分工参与实验操作,仔细观察并及时记载,认真思考且能够主动将自己的所得和小组成员及教师交流。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比如,在菜市场买鱼,如果鱼已经死亡,我们如何判断它是否新鲜。这个问题可以在课前提出,让其从生活经验中找到答案,当学生了解到根据鳃的颜色判断新鲜程度的知识后,进一步要求学生了解鱼的鳃有什么作用。在教师的情境创设下,学生们的对实验课的兴趣得以保持且更为浓厚,其学习的内容不再只是局限于教材及知识内容本身,适当得到了更多的延伸。

二、规范操作环节,阐明实验目的及原理

1.实验目的和原理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进观察力以及适应各种考试的需要等。同时还要全面介绍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试剂、仪器、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学生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做到更加心中有怠T诒臼笛橹校实验前就要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鲫鱼外形、各种结构及它们的功能,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报告册设置一些探究问题,比如鲫鱼的鳍有什么作用,鲫鱼用什么器官感觉水流方向,鲫鱼的呼吸器官是什么等,只有明确的探究问题后,学生的思考才得以顺利进行,他们才愿意更为仔细的观察、记载、探究。

2.部分教师为省事,常常简化实验环节或者变为“演示”实验为“讲”实验,为了贪图方便而不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演示操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在分组实验开始前可进行演示,当教师熟练、娴熟的演示实验过程时,学生们往往会为教师的精湛、严谨而暗暗赞叹,期待自己可以马上操作,跃跃欲试。部分高中生在实验课上使用显微镜也有问题,不规范甚至是不会使用。其原因这里有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做过“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也有不少学生虽然做过该实验,但由于部分教师演示的不规范,反而巩固了学生的错误操作。

三、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

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巡视指导,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使更多的学生积累实验操作的经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不会操作的学生,不能冷眼旁观,更不能完全包办,一定要耐心地指导,帮助其学会实验操作。教师应在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不规范动作及时指出,及时加以纠正。同时,教师还要管理好过于“热闹”的学生,帮助其改正实验课“好玩”的心态,使每个学生都能专心的投入到实验中去。

四、引导学生分析及总结实验,做好反思

在分组实验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或每一装置的作用和必要性,还要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寻找成败的原因。如在“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有部分学生实验成功,能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这时要引导他们分析能看到细胞的原因,而部分学生实验失败,找不到细胞或只看到一个气泡,这时要引导他们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可能是刮取细胞的位置不正确,也可能是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不正确,还可能是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不正确,并克服这些原因,重新进行实验并观察。在实验课结束前,还要协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绘制图表,得出实验结论,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展示,使更多的学生能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

初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的一些理论知识都是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发现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消除了学生的压抑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谈点体会.

一、影响物理教学效率的因素

1.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板书,让学生做好记录,再通过一定数量的作业训练,给学生传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物理学科有许多难懂的知识,有些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深层次地理解,打击了学生的信心,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的理解粗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有可无.

2.情境教学观念不明确与案例选择不当.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有些教师开始认同情境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案例分析,但是由于对情境教学没有深入了解,所以情境的创设偏离了情境教学的意图.情境教学注重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繁杂的物理问题变得更加简易,降低学生的认知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如果目标不明确,就很难使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可能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正确选取有关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如果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因此,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可以将富有趣味性的一些小故事导入其中,因为初中生往往对于故事都充满好奇心.情境教学的选择,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物理知识基础,根据他们的基础划定一个适合的范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2.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生活化,能够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烦躁的心理情绪的改变,同时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杠杆原理”时,教师可以由生活中的玩乐设施跷跷板切入.对于这一设施,学生都很熟悉.同时,学生都很惊讶,原来自己小时候玩的设施包含了杠杆原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生活实例的同时,教师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关的运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学情境的科学性,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的策略

案例分析,就是对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的讲述.对于案例的有效选择,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在教学课标规定的范畴之内细心筛选,从中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理解、更加贴近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从而有利于案例的筛选.案例展示是案例分析教学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案例,并允许学生彼此之间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在案例中找到相关知识点,理解与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问题分析

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可以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和阐述,而且还会对教学行为进行记叙,能够充分的反应和体现教学过程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接下来,笔者就对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如下详细的分析。

一、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的涵义。所谓的教学案例就是指对实际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描述,包括具体的情境、问题、矛盾等。它是一个具体的教学实践的过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的一系列事件。

2.教学案例的特点。首先,教学案例与论文相比,在文体和表述上论文是以议论和说理为主的,而案例则是以记录和叙述为主,同时进行必要的、适当的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通过对故事的讲述,以此来阐述和说明一定的道理。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写作思路和方法上,两者的区别也是非常大的。

其次,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在课前就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一种反映。前者是在教学活动之前,后者是在教学过程之后,两者在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除此之外,教学案例比较适合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教学设计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最后,与教学实录相比,虽然这两者比较相似,都是对教学情境进行具体的描述,但是教学实例是有针对的对教学情境进行记录,必须是作者经过反复的思考的结果。

综上所述,教学案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本身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浓缩性和启发性,这也是教学案例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3.教学案例的构成要素。根据初中数学的特点,教学案例的设计一般需要包括如下几种基本要素:

首先,在背景上应该把事件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等,都向读者交代清楚。

其次,要把该案例的主题交代清楚,这也是案例设计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在对案例进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个案例想要反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再根据这个问题做出一系列的阐述和分析。

再次,在确定主题之后,就要考虑具体的情节,如果说主题是主干,那么情节就是支架,是使主题变得更加丰富的重要因素。例如,把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介绍,或者把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等。

最后,对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的实施,即应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在对教学思路进行说明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们的反应,从而了解到教学案例的结果,这对加深了解整个过程也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这次教学案例的设计,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总结。在反思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进一步的揭示和分析。

二、对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进行设计的必要性和意义

1.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在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一种检验,通过在教学中应用教学案例,教师可以对一些教学问题有一个更加客观、合理的认识,能够对这些不足进行总结,从而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2.推动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发展。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时,一定会与教学理论结合起来。因为只有把教学理论作为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才能计出优秀的教学案例。这对促进教师学习和掌握学习理论也是有很大的帮组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发展。

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策略和方法

根据初中数学新课标的一些要求,在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的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案例才能符合新课程的具体标准。

1.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往的传统教学只是侧重对知识的灌输,很少去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因此,在对初中数学案例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的那样,现在很多数学课堂只是把现成的饭拿上桌,而缺少绝提做饭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节时,教师就应该摒弃以往那种向学生灌输的教学方法,而是向学生们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们通过对直角三角形各边的观察和计算,从而得出具体的结论。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且对开发和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3.培养学生数学的抽象思维 。初中数学最终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即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具体的数学问题,并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的能力。一般建议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等形式的教学案例。

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外,还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等进行培养。具备以上几种能力也是新时期对初中生最基本的要求,是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的。

结束语:

初中数学作为初中课程中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也是很多人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涵义、特点和组成要素,以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教学案例的意义和具体策略、方法等,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希望可以为初中数学教学给予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数学卷[C]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教科书数学(必修)第3册(上)[M]

[3]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实施策略[J]

初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一、关于内容的整合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这一教学理念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在落实与践行,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案例】有位教师在教学“In a new house”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整合美术的内容,要求学生设计理想的家,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花了近10分钟的时间来设计房间,他们忙于剪、贴、画,忽略了语言的运用,导致后面的句型交流环节因为时间关系草草结束了。

【反思】这原本是不错的创意,但目前这样整合教材,看似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但也因此冲淡了英语学习的内涵。课堂中学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忙于剪、贴、画,脱离了本学科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这一环节可以作为创造性的作业在课后来完成,然后在下一节课上用所学句型来描述自己的设计以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虽然新课程强调在教师教学中要努力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但教师无论采用怎样的方式开展教学都不能脱离教学目标——为英语教学服务,为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服务。英语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了不能把英语课上成美术课或其他课。

二、关于教学的导入

精彩的导入或引入,能抓住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情绪高涨,调整到学习新知识的状态。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导入这个环节,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用各种方法导入新课。但在英语教学导入中却存在导入指向性、简洁性、有效性的问题。

【案例】有位教师的教学内容是time,该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What’s the time? It’s ... o’clock. It’s time to ... It’s time for ... 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2.能听懂、会说1-60的数字。

下面是具体的导入步骤。

1. Greeting.

2. Sing an English song Ten Little Indian Boys.

3. Play a game —Next number. 复习数字。

4. Say numbers in our life. 教师列举了众所周知的号码,如:110、114、119、120等,还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5. Game—Be a policeman. 通过观看动画迅速读出汽车车牌上的数字.

【反思】显然,教师想通过对数字的复习过渡到时间的表达,但这个导入用时超过10分钟,教师组织了唱、玩、说等好几个复习、热身活动,而本课重点要学的句型还未呈现,那么,接下去这堂课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吗?这样的导入是否冗长?如此耗时耗力的导入是否有必要?看起来这些活动虽然都与当天的教学内容有联系,但在导入及热身这个环节如果组织的活动过多,会影响到后面新授内容的进行。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它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在设计导入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师一定要明确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处理好导入与新授内容之间的关系。有时,在一个简短的warming up或相关的free talk之后,无须绕很多弯,就可以自然、直接地切入新课的主题。

三、关于活动的设计

“以活动促语言发展”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指导思想。教师在课堂上也力求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因此,每位英语教师几乎都成了活动设计专家,在公开课上,学生唱唱跳跳,既有做游戏又有演节目,还有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来助阵,气氛非常活跃,场面非常热闹。然而,活跃和热闹之后,学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别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学到了什么呢?

【案例】有位教师在学生学完国家和国籍的单词后布置了一个学生之间互相询问“Where are you from?”的调查任务。

【反思】这样的学习任务还是停留在机械性的语言练习层面上,缺乏有意义的交流。调查是英语教学中的热门活动之一,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调查,获取相关信息,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语言知识,提高其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学完了有关数字的单词后,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句型“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My telephone number is ... ”调查本班同学的住宅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并让学生将信息填入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这个具有信息差的活动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有意义的交流中获得了信息,运用了语言,并提高了自身的语言技能。笔者认为,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设计都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性、高效性、层次性、趣味性以及快节奏和高密度,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是有效的。

四、关于媒体的组合

现代教学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无疑给传统的英语课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它将视频和音频融为一体,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给学生创设了赏心悦目的英语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不足——授课课件化、板书屏幕化等问题屡见不鲜。

【案例】有教师在执教“A trip to the zoo”这一课时,费劲心思,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还收集了动物玩具,墙上贴满了动物图片,教室俨然成了一个动物大观园。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学生虽然兴致勃勃,但其注意力更多地被异彩纷呈的画面和新奇有趣的教具所吸引,强烈的感官刺激反而弱化了语言信号的刺激。

【反思】滥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有些英语观摩课上的一大通病,异彩纷呈的画面和精彩的视频代替了朴实简单的图片或简笔画,有些完全可以通过直观教具或体态语解决的问题也用多媒体,具有示范意义的板书也只是在电脑上一闪而过,是否有这个必要呢?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教师应遵循适时、适度、适效的原则,而且对于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的教师来说,寥寥几笔的简笔画、几件小道具、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有效的互动游戏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锦上添花, 却不应该让它喧宾夺主。

五、关于教学的细节

关注教学细节,能为有效课堂增色。教学细节指的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以及其中的教学活动,也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细枝末节。透过课堂现场的一些教学细节,就能看出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虽小,但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它;细节虽小,但教学失败的罪魁祸首有时也是它。

【案例】教师对答对问题的学生经常会说“You’re very good. Here’s a gift for you. Sit down, please”,而对答错的学生则会说“Sit down! You must listen carefu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