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教育案例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教师;转岗;培训;幼儿教师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扩大幼教师资来源。要以县为单位从农村小学富余学科教师中选择适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经转岗培训后从事幼教工作,转岗教师身份和待遇保持不变。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解决幼儿师资短缺问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幼教师资队伍。
一、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解读
根据小学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背景、基础情况以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转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个模块,共470学时。采取脱产集中学习和幼儿园见实习方式,学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
1.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共64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帮助转岗教师对学前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主要课程设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使转岗教师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其教育目标和根本任务;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知道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与常规培养要求,学习安排幼儿园的周课程与一日活动;初步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
2.学前教育专业应用课程,共166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帮助转岗教师提升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能力。主要课程设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设计,包括幼儿园健康活动、社会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数学活动、美术活动、音乐活动和幼儿园游戏指导。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转岗教师理解和掌握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内容与要求,特点与方法,以及活动的设计、指导与评价。通过本模块学习提高转岗教师对学前教育各项教学活动的理解与认识,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3.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共150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帮助转岗教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技巧水平。主要课程设幼儿歌曲弹唱、幼儿舞蹈和幼儿园美术等。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提升转岗教师的艺术综合素养,增强作为学前教育教师所需的表现力、感染力以及环境创设能力,使其具备策划、组织与有效开展幼儿园活动的能力。
4.教育实践课程,共90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保教见习和岗位实习。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帮助转岗教师深化对学前儿童和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了解,印证所学的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以上这些课程模块能够确保短时间内让小学教师经过转岗培训,在迁移、利用小学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和小学教师学科群知识的基础上,将幼儿园教师所必备的幼教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集中研修,能基本满足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二、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的教学方法
转岗培训将针对转岗担任幼儿教师的年龄、专业背景不同,充分发挥以“教学研训一体化”为特色的教学理念,开展多种培训模式,转岗教通过学、做、教、反思和研讨,促进转岗教师专业化发展。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法、尝试教学法、精讲多练法等。
1.案例教学法。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幼儿园真实的情境或幼儿事件为题材,提供转岗教师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转岗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可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转岗教师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将学前教育理论教学融入案例分析之中,使转岗教师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对理性的认识。
2.尝试教学法。转岗教师在先试后学、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中尝试学习,并在尝试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专业应用课程模块更多使用尝试教学法。由于转岗教师是在个人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尝试教学法有助于转岗教师对现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把握。
3.精讲多练法。本次的转岗教师其原有专业背景大多数是数学、语文学科出身,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了解与掌握相对较少。因此专业技能课程模块适宜使用“精讲多练法”,通过精讲多练法转岗教师初步掌握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是作为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补充的重要举措,纳入各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转岗教师群体的学习经历和年龄层次以及社会经验各不相同,在培训中要注意三个问题:
1.尊重转岗教师。就是要尊重转岗教师的身心、能力和背景特点等。转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再学习、再就业的过程。转岗教师新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学习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转岗教师有新的热情以及不断挑战自我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它需要我们为其新专业成长提供宽松、愉悦的环境。
2.重视现场研究。转岗教师是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来促进自身教学技术和教学行为的变化,也就是说转岗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在现场上,转岗教师要善于从现场中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当作小课题来研究。解决现场中的问题也就是赢得转岗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3.关注平台展示。培训者要为转岗教师搭建不同内容的展示平台活动。在平台展示中发现问题,总结不足,寻找策略,为下阶段改进把好方向。平台展示的过程不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从中发现潜质教师,为今后转岗教师梯队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潘丽芬.广西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模式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
1、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目前,独生子女、生活居住形式的变化,使幼儿逐渐失去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非常重视。他说:“必须以大自然为你的生物园,才会有丰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真教育吗?”优质的教育需要理想的学习空间,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舒适、温暖、愉悦的气氛以及令人感到快乐的环境,从而使整个幼儿园的环境富有亲和力和吸引力。
2、开发园本课程资源的需要。提出《“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课题是贯彻落实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深化我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园进行了课程园本化的实践研究,为使课程更具幼儿园特色,我们根据《纲要》中指出的“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1) “生活即教育”:园本课程非常注重教学生活化,亲亲大自然特色活动的开展将根据“生活即教育”的原则而实行的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思想,幼儿活动的空间已不再局限于教室内,它还包括幼儿园内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课题的开展主要是将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并有选择的整合幼儿园周边、社区的自然资源将其作为孩子学习的课堂,活动的现场,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将教育生活化,将生活教育化,使大自然成为孩子的乐园,使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使师生成为创造的主人。
(2)“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不能以教师为本位,教师不要只研究自己的“教”,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教师备课不能仅备“教法”,还必须备“学法”,不要以“教会”为目的,而要以学生“会学”为目的。“亲亲大自然”教育不片面强调幼儿对机械性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以人为本,根据孩子的需要、兴趣选择教学内容,把目标、内容编织成主题网络,然后再组织幼儿在大自然这个活的背景中去主动探索,积极求知,自主建构,自由创造。
2、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方案教学是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向外扩散,编制主题网络,网络中的每一个副主题或由副主题分化出来的下一级主题都可以成为儿童探究活动的学习主题。方案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儿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园本课程:在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中挖掘教育因素。
“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是幼儿对自然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幼儿接触自然,探索自然,亲和自然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育方法上的“亲亲”,其含义是进入现场和情境,让孩子在自然中自主探索,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并结合新《纲要》、《指南》中“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的精神,来充分利用和挖掘幼儿园内外自然资源的教育因素,并创设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情境,从而把自然环境转化为有利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感受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使幼儿在大自然广阔的怀抱中愉快地成长,和谐地发展的课程。
四、研究目标
1、幼儿园构建“亲亲大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目的:接近大自然、让幼儿喜爱自然的环境是一种智能。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幼儿,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培养幼儿认识自然、接触自然是需要的,因为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环,让他们了解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才会懂得重视生命、珍惜生命,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2、在“亲亲大自然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不同年龄段幼儿“亲亲大自然”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建构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3、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增强课程资源创新开发意识,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的发展,并从中得到专业化成长。
五、研究对象:全体幼儿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整合各种研究方法。但主要采用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等开展研究。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
2、案例研究法:案例就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和感悟,就是案例研究,又称为教育叙事(或者教学叙事)。案例所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涵盖教育教学的众多方面。它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启发性、研究性四个特点。
3、经验筛选法:对研究的过程与效益,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概括、揭示经验的实质和规律。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
(1)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教育理论。
(2)组织分析探讨,掌握课题研究的有关动态和情报资料,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6月)
(1)调查研究。按照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实施调查研究:进行幼儿园开展“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的资源调查,幼儿园组织实施“亲亲大自然”活动的现状调查。
(2)实践探索。在调查基础上,按照预定的课题研究要求,实施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收集、分析、筛选有关资料,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提炼和整理出自己的、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总结,召开中期评估会。
此阶段的研究方法将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经验筛选等方法着力于反映教师经过学习与探索,所获得的对课程的认识和学习心得,包括对有关的理论知识背景的分析、课程的整体框架、管理,以及课程中的环境、教师指导等诸多方面,展现幼儿不断发展的过程。
3、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6年6月)
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总结,举行课题鉴定会,展示研究成果,编著理论研究成果集和实践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
〔中图分类号〕 G6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9(B)―0034―01
一、幼儿园课程资源及其开发
幼儿园课程具有基础性,即要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而,幼儿园课程必须是有价值的。同时,幼儿园课程还要追求适宜性,即要适宜于幼儿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文化。幼儿园课程改革要求幼儿园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由此可见教育决策部门对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视。幼儿教师应树立大课程资源的观念,将目光投向整个社区,积极地发掘和利用社区内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以服务于幼儿园课程。然而我国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开发尤其是对本地课程资源的开发还处在探索阶段,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开发与应用还相对比较薄弱。
二、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1.一方面,丰富的课程资源闲置着,另一方面,幼儿园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每个幼儿园都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拥有各自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完备的医疗、教育等生活服务。这些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的、人文的资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是幼儿感兴趣的,也是最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资源。但是,这些有价值的社区环境与人文资源却闲置着。与此同时,各幼儿园却普遍存在着幼儿教育缺乏特色的问题。对本地资源利用欠缺、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现有教材内容远离幼儿的实际生活,忽略了幼儿的实际需求。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现实背景,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的生活背景联系越紧密,幼儿就越能感受和理解。现实生活中蕴含了大量发展幼儿运动技能、认知和情感的内容,而源自现实生活的课程才是真正适宜于幼儿的课程,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课程。但目前,多数幼儿园自主选用的各种版本的教材有些内容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难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具体表现为:⑴现有教材是针对全国幼儿编制的,具有普遍性,内容全而杂,但缺乏地域性,适合南方幼儿的内容不一定适合北方幼儿,反之亦然;⑵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现有的教材导致教师一厢情愿地想教给幼儿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而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忽略了幼儿更想获得的东西;⑶远离幼儿生活背景、生僻的内容容易导致教师的教授以知识为中心,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实践性与创造性,也很难让幼儿真正领悟。
三、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建议与对策
首先,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应有正确的认识,要立足于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1.树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资源观,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能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幼儿园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如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生产资源、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源、独特的文化资源、优美的社区环境资源等物质的、人文的课程资源。2.明确一个前提,即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进行,要涉及社会、自然、健康、艺术、语言等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开展实质性的探索。3.利用本地资源时要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幼儿兴趣、生活经验等进行有目的的筛选,避免流于形式或盲目模仿他人,加重教师和幼儿的负担。
笔者所在的学校就立足幼师专业的职业需要,倡导案例实践教学理念,实现活动设计课程的“全实践”教学,将抽象、复杂的教育理论具体化、趣味化,以真实情境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岗位群的适应能力。
一、立足幼师职业岗位(群)需求,精选案例,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实践性和启发性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选择典型案例,引发学生对具体事实和原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学以致用。因此,案例创设的典型性、实践性、问题性和趣味性举足轻重。笔者认为案例的选择创设应满足以下几点:
1.案例创设的典型性、代表性
案例的选取既要满足教学目的的要求,自觉突显理论学习的重难点,又要具备典型性,能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加深对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拓展应用,从而提升学生对同类案例群的运用迁移能力。如笔者在讲授“幼儿同伴交往和社会行为(中班)”的章节,就选择了两个幼儿园实地拍摄的视频:幼儿园里三个小朋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分享玩具、建立友谊的过程;三个小朋友因为溜滑梯顺序发生矛盾,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解决矛盾的过程。这个案例的实用性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大家紧紧围绕着“儿童的友谊建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学习的最后,学生不仅能自己总结出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甚至还有不少学生关注到了视频中两位幼儿园教师对问题的处理过程,提出了教师的态度行为会对“儿童早期智力的发展、儿童心理‘敏感期’产生深远影响”等许多发散性问题,而这些不同视角和思维的碰撞又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更多新知识的重要契机。
2.案例创设的实践性、问题性
活生生的案例最具有说服力。在幼儿园里真实出现、经常使用的案例会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职业需求而能引发学生更多的共鸣。此外,案例多角度呈现的问题也更易于引发学生积极的讨论和探索。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教学中,笔者坚持以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基础,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典型任务,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习问题、感情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自我认知问题等作为案例设置的主要内容。
3.案例创设的浓缩性、启发性
案例是一个学习的背景,最重要的是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好的问题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更能推动课堂学习的步步深人。反之,如果问题的创设缺乏理论一致性,课堂教学就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滑人“学生玩耍一堂课,嬉戏小结就完事”的误区。在教学中,笔者总是在案例投放之前就提出核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案例学习,通过问题的创设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设计游戏技能、指导游戏技能和游戏教学技能,要求学生在实例教学中既消化掌握教学活动的理论,又能独力担当起组织教学活动,并能设计、创编、组织幼儿教育教学游戏的任务。
实践证明,幼师专业的女学生占大多数,表演能力强,亲和力大,趣味性的案例教学吸引着原来呆坐在座位上死读理论的学生走出来,体验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实践学习,这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幼儿园典型教学任务,实施案例教学,建立开放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般而言,“典型案例导学——案例实践教学——评价反思”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1.整合课程,接轨“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确定典型案例教学任务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敎材共有四章内容,笔者在备课的最初就按案例教学的需要打碑章节界限,把教材整合为若干板块,确定课程里适于案例教学的学习内容。诸如:(1)依据“幼师职业岗位(群)的教学目标”确定案例分类,如将幼儿园各独立部分结构整合相关的案例任务为:幼儿游戏活动案例、幼儿活动区活动设计案例、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案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等。(2)依据“不同性质的游戏设计与指导”分类,整合为:第一类创造性游戏;第二类规则游戏;第三类体育游戏或视频欣赏等各自归类,并细化到教学进度中,对个别实在不能进行案例情境教学的内容要合理分配。(3)依据“不同场所的硬件设施条件”分类,整合为:第一类以学校实验室、实训室现有的物质条件、硬件设施为主要实训依托的案倒教学;第二类以(实习)幼儿园现场教学为依托的案例模块;第三类以社区(社会)等开放性场所设施为主要依托的案例实践教学。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不同,案例的选择也各有不同。(4)依据“一般教学规律的遵循”分类,整合为诸如以“幼儿教育活动顺序的层次性”来整合创设案例任务。(5)依据“学习过程中某一主要学习方法”为分类点,诸如第一类以“观察法为主”的实践案例,笔者就经常倡导自然条件下幼儿心理及行为现象的观察教学;第二类以“调查法为主”的实践案例,笔者就曾创设过让学生针对幼儿的个性、情感、意志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五周的个案追踪调查。
2.创设案例情境,将学生引入需要通过某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
案例情境的创设是案例教学法的“导向阶段”,精彩的情境专题既能实现当前学习内容与现实情况的接轨,巧妙引出任务的主题,又能引导学生确定游戏计划、明确设计任务,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笔者在准备“看图讲述”活动设计中,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组出示情节图片,一组放映小动漫视频。学生讨论:哪组更易于刺激幼儿说话的欲望?为什么?在熟悉的感性情境认知里,学生很快理解掌握了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的目标、要求以及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等理论知识,甚至还有学生就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看图讲述,提出了自己的活动设计主题。
3.案例教学“教学做合一”,帮助学生实践、体验、反思、内化
这个实践环节以学生的操作为主,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综合运用获得的知识信息,教师则重点把握好游戏过程中的观察、指导和评价,创设推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将实训内容与课程教学、幼师职业技能紧密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深化理论,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同时,情境模拟、观摩见习、方案设计、小组讨论等的学习方式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幼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教育职业技能训练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4.成果评价、实时反馈,坚持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优化实践教学反思'
“实践反思型幼儿教师”是我们培养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及时指导反馈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释疑评析游戏学习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等一系列反馈反思工作就成为课堂评价的重头戏。笔者所在的班级在这一环节里,最常用的是使用“活动设计评价表”,其内容包括:设计的意图、活动目标及设计的依据、活动准备的内容、活动流程、各关键环节的安排、活动延伸的设想等。同时,在f时的过程考核中,笔者还坚持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个学生建立“小小成长档案袋”,将学生的作业、练习、说课视频、实习资料、模拟教学活动视频、评价反思、见习随感等资料系统地保存下来,重点培养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和评价反思的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小组间互评、组内成员互评、档案袋等多形式、多角度的评价方式,更容易搭建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也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均衡发展。此外,通过完成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与体育游戏等一系列的案例任务,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玩多种游戏,提高了学生的游戏理论水平和游戏实际操作技能,又提升了学生组织和指导教育游戏活动’设计和创编游戏方案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既是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又是师生共同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学相长的过程。
三、活化课程的动力与实施的压力并存一案例实践教学效果与困境的反思
笔者的案例教学模式在活动设计应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1)让沉闷的理论教学变得鲜活,学生能够快乐学习。案例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探究、大胆质疑,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快乐的知识探究者,快乐而持续的学习态度既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在案例教学中,不同的案例情境,不同的探究、成长,使学生能真切观摩到幼儿园工作活动的不同体验,这些互动教学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掌握到“学之即用”的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方法规律,增强了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自觉感和对幼师职业的自豪感。(3)案例教学易于激发学生一系列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更易于培养开放型、应用型的人才。
开幕式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虞永平理事长致欢迎辞,他指出要充分利用好园长大会这个“分享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平台和品牌活动,共同商讨通过创新管理来提升幼儿园质量之策。四川省政府刘东总督学向大会代表介绍了四川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成都市傅勇林副市长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介绍了成都学前教育的发展成果和“软硬兼施”的发展思路。
大会围绕着“聚焦质量,创新管理”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李天顺巡视员提出了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三点意见:(1)紧紧抓住大好机遇,把学前教育作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全面加大推进力度。(2)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把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真正落到实处。(3)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坚持科学保教作为幼儿园工作的基本要求,认真抓实抓好。
联合国儿基会驻华办事处教育处孟宁处长做了题为《利用讲故事培养幼儿语言、理解、移情和创造能力——培养语言、理解及交流能力的多样化手段》的报告,她以案例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儿基会在我国项目地区开展的“爱生幼儿园”项目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如何利用讲故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成都市教育局吕信伟局长做了题为《公益为本,市域统筹,建设普惠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报告。吕局长介绍了成都市在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建立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保障公益性幼儿园健康运行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而提出要通过优化幼儿园资源配置机制、完善幼儿园收费政策并加强管理、深入完善学前教育相关配套政策、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等措施进一步推进成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倪闽景处长从做好教育评价工作的角度做了《从PISA到绿色指标》的报告,引导大家从思考学生的“学习代价”到思考幼儿的“学习代价”问题,并通过分析上海市开发的“绿色指标”,引导幼儿园管理者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评价方法,真正促进广大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郝和平教授通过视频作了题为《让学习和思考变得可见——哈佛大学“零点计划”的一些研究》的报告。他通过丰富的幻灯片和视频详细介绍了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让思考可见”等项目,对于幼儿园教师如何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与幼儿互动研讨等方式有效地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颇有启发。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做了题为《树立正确观念,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了解读。她首先指出《指南》是国家对幼儿教育应遵循的方向和应达到的质量的基本要求。其次,她对《指南》的价值和作用、我国的《指南》和国外的《标准》的异同、《指南》和《纲要》的关系进行了解读。最后,她介绍了如何运用《指南》和《指南》的基本立场。
上海市芷江中路幼儿园、思南路幼儿园、浦东新区南门幼儿园和成都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园长们的精彩的大会主题发言也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为了促进各地代表交流在管理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大会组织了7个分论坛,分别围绕“新时期背景下幼儿园制度创新”“城乡示范性幼儿园引领作用与后续发展”“园长管理的精细化及保教质量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环境资源利用与家园、社区合作”“名园办分园的思考与实践”“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和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等主题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