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影响

[论文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庞大的网民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网络进入学生的生活必然对其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引导青少年正确的运用网络、健康地成长是现今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网络是人类高科技的结晶,他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随着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对现有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如何采取措施克服其不利的影响呢?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一)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空间。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还可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这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二)网络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兴趣点,网络满足了青少年对信息的需求。网络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在网络上,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三)网络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由于网络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也是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

(二)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三)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消极影响。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使青少年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甚至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从而减弱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

三、减少网络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几点建议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青少年全面素质教育及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帮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思想道德意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选择性接收能力。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地方是网吧,有的网吧为谋取更多的利益,允许青少年进入一些不健康网站,执法机关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进行安全合格检查,净化网络环境。

(二)建设一批适合青少年的网站。 许多网站的信息良莠不齐。应建立一批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绿色网站。这样可以避免不良信息带来的思想污染,也可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在网上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的参与,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

(三)发挥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的阵地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博物馆等公益性科普活动场所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每个青少年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满足广大青少年对科普知识的需求,从而使青少年减少去网吧的时间和机会。

除以上几点外,家长也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技能,做好引导与教育工作;社会应加强对网络危害性方面因素的宣传和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互联网对青少年积极、消极的影响,二者都不可忽略。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尽可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使青少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范文第2篇

一、网络会使青少年的文化构成单一化

青少年是网络时代的先锋,也是网民的主体。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念的生成和选择时期,这使得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网络负面效应的侵扰和冲击。从民族文化方面来说,由于因特网具有开放性,它完全打破了国界,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大量新鲜的信息。但这种文化的单向流动也可以同时削弱我们应当保留和弘扬的意识形态,从而网络文化背景呈现西化倾向。因为因特网的基础语言是英语,其主导国家是美、英国家,潜伏在这种表面现象之后的本质是因特网上运行的往往是美国式的意识形式。其中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绝不是全部。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它必须具有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在竞争中保存和发展。青少年必须拥有具备自身特质的民族文化身份,才能体现存在的文化价值,才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一旦失去这种特质,这个青少年就失去文化身份,从而失去文化根底,沦落为他种文化的附庸。一个丧失文化认同感的青少年,是容易被外在不确定的偶然性所左右,成为形形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工具,最终丧失独立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成为没有主体性、自我性的“橡皮泥”。

从个人方面来说,电脑网络可能演变或同化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由于网络不可抗拒的力量,今天几乎每一个青少年都以上网为荣。广大青少年对电脑网络的趋之若鹜,造成的后果是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被机器同化,呈现单一化的状况。这样,人的思想就成了批量生产、结构相同的无差别物,人类文化将变非常单调。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不仅带来共享的信息资源和自由选择机会,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专制――技术的专制,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延伸和附属。

二、网络会使青少年的处世态度消极化

青少年在成长别渴望自我和他人关怀,在电脑网络上他们可以得到虚拟的满足感。

在自我关怀方面,通过电脑游戏青少年可以抛开世俗的种种规定,通过按钮为自己重新确定身份、财产、相貌、性别和情人,也可以亲自设置装备、战场、战友和敌人,不需要任何背景关系和资产准备就可以挑战一切,在游戏中的每一次胜利都会得到清楚的赞扬和具体的奖励。而这一切对于青少年来说,在现实社会是难以获得的,于是青少年就在虚拟世界中实现了自我肯定,唯我独尊,助长了自以为是的气焰。而且还可以通过制作个人主页、设立网站等形式强化和扩大自我认同。由于在网络世界总会更容易获得自我关怀,青少年自然就倾向于逃避现实世界。

在获得他人关怀方面,电脑网络的危险在于青少年可能会为了寻求关怀方面而对其产生交往依赖。因特网的出现使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发生了革命。它具有广泛性,人们可以在几千万甚至更多的人中选择交往对象,并同时与其中的许多人交往,找到知音的机会大大多于现实的狭小范围。网络具有间接性,人们联系感情不用直接面对,这就大大激发了彼此之间的神秘感,随之而来的是美好想象和交往热情。它具有安全性,在网络上人们往往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所以不必担忧泄露自己的隐私或秘密,从而失去面子或危及自身利益。与网络交往的这些优点相比,现实交往的缺陷非常明显:因为现实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而且人们常常因为利益相关而互设心理障碍,很难找到真心朋友,无法满足关怀需求。因此相对而言人们很容易在网络上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失败者是网络上的风云人物,现实生活中的仇家是网络上的密友。当青少年在虚拟世界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他们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网络当中。这种循环很可能造成一个后果:青少年只愿意在网络上寻求虚拟的“完美”人生,而消极地对待不完美或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

三、网络会使青少年的破坏欲望扩张化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影响 对策

在我国,上网人员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15.8%,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据调查显示:近80%的青少年用户已开始使用互联网,青少年用户中男生略多于女生,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我国在教育方针中明确提出要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我们试从网络对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网络的先进性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网络使大容量的信息得以快速传播。而调查中我们得知,网络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1.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网络交往扩大了学生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学生的人生经验。网络交往还成为了学生现实交往的缓冲地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问题。通过网络交往,学生开阔了眼界,放松了心情,学习到了新知识;网络也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

2.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升华。

3.对青少年道德素质和智力因素的积极影响。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

二、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网下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区别,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而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的不成熟导致各种违纪违法现象频繁发生,造成很多家庭和社会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

1.不良信息的存在。其中有很多黄色网站,在一次次的点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正逐步改变。

2.上网聊天的影响。一方面,上网聊天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青少年学生每天都背负着不轻的学习压力,有很多学生因此得不到充分的睡眠,长此下去,便会导致睡眠更加不足,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

3.网络游戏的危害。网络是虚拟的,这种虚幻极易诱惑青少年学生不能自拔。这样,对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会产生种种不良影响,如不切实际的幻想、过分自恋,不负责的态度,无端厌世,以自我为中心或,在生理上会引起头晕、烦躁、厌食等诸多症状。

4.网络流行用语的危害。据统计,用得最多的网络语言是“晕”,接下来依次是汗、偶、倒、虾米、东东、酱紫。以上这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经常会被用于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弄得家长老师一头雾水。

三、网络对青少年学生负面影响的对策

1.家庭方面。家长应该和孩子交朋友,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情况,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寻求心理慰藉。作为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2.学校、社会方面。首先,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它查阅资料、了解信息,真正让它为我们的学习服务。其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到在今天激烈的竞争中必须加紧学习,掌握本领,否则就会被淘汰。学生只有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才不会到网上寻找乐趣。重点是教师要用爱心、耐心和诚心解开孩子心中的“结”。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特别是对于那些迷恋网吧的学生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时时刻刻地关注他们、关爱他们,最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目的。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文学 青少年 德育模式 影响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青少年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网络文学是随着网络兴起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它对青少年有强烈的吸引力,青少年在阅读网络文学时,由于侧重点不同,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资料显示:全球有中文文学网站 3720 个,中国内地有以“文学”命名的综合性文学网站约 300 个,以“网络文学”命名的文学网站 241 个,发表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文学网站 268 个,小说网站 486 个,诗歌网站 249个,散文网站 358 个,剧本的 75 个,杂文的 31 个,影视作品的 529 个。其他各类非文学网站中设有文学平台或栏目的网站共有 3000 多个。接受新事物能力超强的青少年们,在面对网络文学这个新事物时,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值得每个人深思研究。

二、网络文学的内涵与特征

1、网络文学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文学迅速发展起来,但目前对网络文学的概念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评论家欧阳友权认为,网络文学是用电脑创作的、在网上传播的新型文学样式。网络文学有三种形态:第一类是狭义的网络文学,即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创作的多媒体剧本、联手小说、超文本等,以及借助电脑软件生成的作品,这类作品离开网络就无法生存;第二类是用电脑创作并在网上首发的原创性文学作品;第三类是广义的网络文学,即将传统纸质作品电子化后在网上传播的作品,它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仅仅是传播媒介不同。陈村先生认为,网络不过是一种传播手段,只要在网上传播的作品都是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仅仅是传播载体不同。也有人认为,只有以网络生活、网络文化为题材的作品才是网络作品。总之,对网络文学的概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常认为网络文学是指直接在网络上创作、发表、传播的,内容具有后现代性的,感情表达具有宣泄性的文学作品。

2、网络文学的特征

由于传播方式、受众、内容等方面的差异,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作者方面来看,网络文学的作者有着明显的草根化、年轻化特点。在虚拟而游移不定的网络空间中,网络文学的作者完全可以逃避创作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尽情地写作与发表而不受任何约束。网络文学的创作者被称为,主要由大学生、教师、记者、编辑等社会群体组成。网络有着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年龄在25 岁左右的占 70%,这些年轻人思想自由、性格活泼,崇尚自由、民主与个性,其作品更加贴近年轻人的心理。从内容上看,网络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后现代性。在网络世界中主体责任、艺术承担、社会效果等都失去了合理的逻辑前提,网络文学更是以开放的、非中心性、反权威性等方式颠覆着传统文学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性。

三、加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的培养方式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素质,使青少年在繁杂的信息面前保持鉴别力,明辨是非,针对互联网对青少年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创新青少年德育的培养方式。

1、做到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他律和自律有效结合。网络环境赋予青少年不可想象的巨大空间,享有不可想象的自由,青少年行为的善恶是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自律。在网络环境中,青少年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管理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偏好选择网络环境下的项目和内容,参与各项网络活动。网络道德自律是指青少年参与网络环境中,自我约束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自主、自愿、自觉的主体性活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要有“慎独”的精神,养成慎独的习惯。但同时,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仅仅靠道德德自律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外在约束力量来互相促进,开展青少年德育做到道德他律和自律相结合。

2、充分发挥网络道德教育和传统德育的各自优势。在网络环境下,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平台进行青少年德育,德育内容要注重选择性,德育途径要注重渗透性,德育方式要注重平等性、交互性。另一方面在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开展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我们不能抛弃传统德育的优势,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仍处于道德教育的基础地位,我们要把开展面对面的、有形载体的道德教育,与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有效的结合起来。传统的课堂教育、座谈、访谈、讲座,是把握和了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窗口,也是观察和反馈网络道德教育的渠道。因此,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要形成传统德育与网络道德教育相互借助、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结构。

3、突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技术性与人文性统一。网络环境对青少年进行德育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开拓的新领域,使道德教育体现科学化、现代化,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新技术、新概念建立新的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建设的人本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社会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前,“微博”已成为一个迅速蹿红的交流工具,微博成为重要的网络传播媒介,以快捷、操作简单、传播快、交互性强等特点,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微博成为与博客、E-mail、QQ、MSN 一样青少年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在进行青少年德育的过程中依赖技术的同时,给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德育注入更多的人文性,使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体现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努力实现青少年道德教育手段的网络化。青少年通过互联网了解社会逐渐已成为他们的基本需要。“既要充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又要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因此,我们开展青少年德育要充分运用网络。首先,利用网络发展的最新成果,发挥网络环境开放、自由、兼容、平等、交互、共享的优势,指导青少年参与网络建设、管理、研究等活动,在认知与实践上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形成网络与青少年德育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的机制和格局。其次,努力完善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利用网络提高德育课程的效果。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赋予网络环境下的新意义。再次,加强青少年德育信息开发、利用和交流。网络道德课程建设要做到与思想道德修养无缝整合,使思想道德建设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讲授要有系统的理论指导,旨在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1]

5、构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要构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我们就要推进网络法治化进程。我国网络立法体系尚不完善,网络舆论立法仍是空白,网络立法的速度和应用程度滞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和程度,部分涉及网络的法律法规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出台多年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缺乏有效的宣传和贯彻。因此,一方面行政职能部门应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执法能力,推进网络法治化进程,净化网络环境,建设有序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体系,规范网络主体的行为。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与网络犯罪和不道德行为作斗争,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过滤。通过合法、高效的监管行为给青少年营造一个清洁文明的网络环境,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给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

四、结束语

网络文学对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青少年的德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传统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当前的网络文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引导,把握得好,网络文学就是一个多元的空间,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文字,展示不同的灵魂与心态,不同的个性生活与社会景象。这对于喜爱幻想并充满好奇,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青少年而言,无疑是一面多棱镜、一个万花筒。但把握的不好,便会一步步的把自己推进一个深渊。希望笔者关于网络文学影响力的见解能够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2]

参考文献:

[1]艾洪庆 论网络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与对策 [J] 中国教育 2010

[2]旷勇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 理论学报 2011

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项论文。课题编号:1310023,课题名称:网络文学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范文第5篇

3.有必要对网络语言进行适当的规范和引导。不少人希望语言纯洁,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未免有点儿理想化。要看到,我们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多样化,语言同样不可能做到纯而又纯,而只能把负面影响限定在一定的度以内。因此,针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和引导一定要把握好度,应该是在宽容理解的基础上的规范和引导。所谓宽容理解,就是对于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网上的语言,不必大惊小怪,横加指责。因为过早地指责是不适宜的,也是不公平的,谁也没有力量阻挡网络语言的出现。

事实上,网络语言在经过了一段时间考验后,有一部分特点鲜明、为网民们所喜闻乐见的,就很快地得到认可,并在社会上流行开来。例如: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晚会就曾经演出过一个名叫“网络友情”的小品,反映的是在网络聊天室里发生的事情,两位女演员几次说到了“美眉”、“大虾”、“恐龙”、“菜鸟”等词语。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第一次亲密接触》,电视剧《一网情深》等影视作品,男女主角在交流中都大量地使用了网络语言。所谓加以引导,就是对语言使用中的不正常心理加以疏导,这是教育领域应该承担起来的重要责任。

总的来说,网络语言远不是一个发展成熟了的社会语言现象,相反只是刚刚开始产生,并将继续发展下去。对于发展中的网络语言研究应该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社会语言变异的典型范例,同时又可以通过与其他的社会语言变异现象比较,发现一些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一种语言,只要仍在为人类的交际服务,就是活的、变化的语言,就必然会随时新陈代谢。任何社会,只要它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社会,只要它还在不断地进展,就必然会经常出现新的词语。更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更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祁伟. 试论网络流行语和网络语言.语言与翻译(汉文). 2002(3)18.

[2].cn/society. 2001-11-22. (2003年12月读取).

[3]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华中科技大学学学报,2002(3):104.

[4]毛利群.网络语言: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 (119),31.

[5]肖汉明.网络语言: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3),77.

[6]周洪波.述评:网络语言的位置.光明日报,2001-8-22:第3版.

摘要:目前,我国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不断深入,其实施和开展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创新意义。在此,本文对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术词汇特征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学术词汇的内涵和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的具体应用,并指出来学术词汇在应用语言学专业应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 学术词汇 应用 特征

作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应用语言学是对语言在各领域中实际应用的研究,主要用于鉴定各种理论,解决实际存在的现实性问题。自提出以来,应用语言学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作用的广泛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更是被作为一门专业性学科列入了教育教学体制的范畴。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本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工作中表达、创新、管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本文对应用语言学专业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术词汇特征开展探讨。

一、学术词汇的概述

学术词汇是对学术性观点的表达,有利于实现生僻晦涩原理和现象的形象化和直观化,提高其呈现的准确性。学术词汇是学习者学习和使用的难点,但在各学科、专业中均十分常用,在语言课程词汇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来说,学术词汇多出现有学术文本中,鲜存在于非学术领域,因此,学术词汇又被称为半专业词汇。根据具体功能的差异,学术词汇可以分为描述研究过程的词汇、用于分析问题的词汇以及对研究进行评估的词汇三类,主要包括涉及文献领域及语言功能、描述科学活动和有关科学活动的主题等内容,能够对语言学中的某些行为、活动进行叙述和评估。

学术词汇的正确使用能够使得论题阐述、文献回顾和论点的论证过程描述更加明确,学术论文更具有规范性和可读性。因此,学术词汇已逐渐被列为学术教育、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术词汇研究不断深入,适用于其他不同学科的学术词汇表也纷纷建立,这就使得学科研究更具专业性。其中,学术词汇在应用语言学专业中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并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二、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的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文化、贸易、旅游、通讯等各种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基础和环境。语言学作为信息沟通全球化的重要前提,其教育教学工作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其中,应用语言学专业作为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而词汇量扩大的需求是应用语言学专业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学术词汇在应用语言学专业中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具体表现在:

(一)在学术领域中的应用

学术词汇主要用于学术观点的表达、研究活动的阐述以及研究结果的解释,在各领域学术文本中频繁出现,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和普遍适应性。因此,学术词汇表在应用语言学专业中也同样适用,被广泛应用于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论文写作等方面。

(二)在非学术领域的应用

学术词汇在各学术领域中出现比较频繁,而在非学术领域中并不常见。然而,应用语言学专业并不做其他学科专业,往往除了自身专业学术领域之外还涉及到其他专业的学术领域。而此时,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术词汇并非对学术观点和研究的展现,更多的是对语言的应用。譬如:学生的日常口语表达实践、教师的口语教学等,其具体实施应用中并不涉及到学术内容,而只是作为应用语言学基础词汇的一部分。

三、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的特征

学术词汇表在应用语言学课程中的建立使得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生对于学术词汇的使用更加熟练,也使得学术词汇已深入到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日常教学和实践应用中,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然而,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科学术词汇,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表中所收集的词汇有所差异。在其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了诸多特征。

(一)在应用语言学中具有较高的出现频率

学术词汇是对各学科学术问题的直观阐述,被广泛用于各学术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尤其是在学术文本的写作过程中,学术词汇的正确使用能够使论题阐述、文献回顾和论点的论证过程描述更加明确,有效提高文本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因此,学术词汇已成为我国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普遍存在于语言学教育中。而随着应用语言学专业的迅速发展,学术词汇作为掌握应用语言学词汇的关键,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出现有着很高的频率,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生对学术词汇的使用已相当熟练。

(二)在学术文献中占有数量优势

据相关研究表明,就学术词汇在学术文献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分析以及结论等各个部分的分布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学术词汇在整个语料库中所占比例以达到11.19%,明显高于低频词汇、专业词汇,甚至高频词汇。因此,在学术文献的所有词汇中,应用语言学学术词汇的数量占有绝对优势。这就表明在应用语言学专业教育、学习过程中,学术词汇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三)相对专业词汇不被熟知

受应用语言学自身特点的影响,应用语言学专业中的学术词汇往往是对语言学内部特定问题和概念的定义。应用语言学专业词汇是对对应用语言学本身课程内容之外其它某一学科、领域或行业的专有阐述,可能涉及到哲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各类学科,而并非对应用语言学本身课程内容的阐述。因此,专业词汇的意义单一、一词多义的现象相对较少且多为在各自领域中较为常见的词汇,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而相比之下,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术词汇更为抽象,并不被学生所熟知,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学术词汇多义性易导致使用错误

目前,绝大多数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生已能够熟练使用学术词汇,并将其充分运用到论文写作和专业研究中。但往往也存在着词汇使用不当、语法和语境错误等诸多问题。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具有多义性,普遍存在一词多义、一意多词的现象,学生学习和记忆起来很困难。同时,受教师讲述不清、学生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词语搭配不当的情况便时有发生了。

四、结语

学术词汇是学术研究与理论实践的重要工具,目前已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就语言学教育来看,学术词汇在应用语言学专业中的应用使得应用语言学的教学实施和研究发展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和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我国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学术词汇上存在的问题。这就给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教学大纲的科学化改进,能够有效地促进应用语言学学术质量的提高,对于现代语言学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瑾、王同顺. Coxhead“学术词汇表”的适用性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 , 2007(2): 28 - 33.

[2]Saville- Troike, M・What really matter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for academic achievement? [J]・TESOLQuarterly, 1984,18(2):199--219.

[3]张颖.英语学术词汇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