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治疗管理办法

医疗治疗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治疗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治疗管理办法

医疗治疗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癫痫 抑郁 心理治疗 帕罗西汀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447-02

长期以来,癫痫被认为是抑郁的危险因素,流病学研究发现癫痫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高[1-2] ,30% ~50 % 的难治性癫痫病人患有重度抑郁, 复发性癫痫病人患有抑郁的比率为20 %~ 55 %,癫痫病人的抑郁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社会心理因素,如教育就业机会降低及癫痫病人持续的耻辱感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抑郁较癫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更大,自杀成为癫痫病人首要的死亡原因。因此,癫痫伴发抑郁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我院2006年1月~2007 年12月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 CCMD -3) 的癫痫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17) > 18 分; 年龄20~60 岁;从未使用过任何抗抑郁药物;抑郁症状出现后癫痫的发作次数无明显改变; 服用抗癫痫药物为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 排除合并其它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酒精及药物滥用者;排除严重自杀企图或行为者,以及哺乳期、妊娠期妇女。共入组58 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间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癫痫发作类型、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继续维持原抗癫痫药物治疗不变。

1.2.1 帕罗西汀组予帕罗西汀20mg清晨口服,每日一次。

1.2.2 心理治疗组每次心理治疗为1 h,每周3次,持续8周。心理治疗方法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根据干预对象的文化素质,因人而宜地交谈,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生活事件、个性特征,态度诚恳,热情、耐心、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尽最大努力消除患者疑虑,使其对医生有充分信任感。②用通俗易懂的话对患者宣传癫痫病的病因及发作类型、临床表现、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坚持规律服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在用药和调整药物时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引导患者认识并放弃曲解认知,阻断心理因素与临床症状之间的恶性循环。③根据不同情况, 有的放矢地给予个别指导,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指出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指出抑郁情绪对癫痫治疗的不良影响,心理上给予安慰、疏导、支持、鼓励等措施,以减轻或消除其悲观、恐怖、焦虑情绪,增强治愈信心。④个体化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采用感受性音乐治疗,嘱其多欣赏聆听旋律优美、节奏舒适的轻音乐消除紧张情绪,此外嘱患者仰卧于床上,平静深呼吸,从头部至四肢肌肉逐渐放松,时间>30min/d,或让患者参加轻度体育锻炼(脉搏不超过正常的20% ) 时间>30min/d。

1.3 观察指标临床评定 2 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 个月后进行HAMD 量表评分[3] ,前17 项评分为总分;疗效评定为4 级,以HAMD 减分率判断疗效; > 75 % 为痊愈,50~74 % 为显效; 25~49 % 为好转; < 25 % 为无效[4]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统计采用SPSS 10. 0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

2 结果

2.1 HAMD评分 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无显着差异(t=0.16,p=0.88),治疗2个月后心理治疗组评分较治疗前显着下降(t=6.77,p=0.00),帕罗西汀组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7.45,p=0.00),而治疗后两组间评分无显著差异(t=0.37,p=0.72)。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X±S)

2.3 副作用 帕罗西汀组发现头昏3例,睡眠过多5例,肝功能损害2例,诱发癫痫发作2例,认知功能减退1例;心理治疗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3 讨论

国内有研究表明癫痫的发病机理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物学因素,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癫痫患者具有神经质、内向的、狂躁的个性倾向,癫痫患者的抑郁、焦虑、敌意、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因素显著高于常人。针对癫痫后抑郁的患者多采用抗抑郁药治疗,但抗抑郁药本身具备的副作用及有诱发癫痫发作的危险,使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应用心理治疗,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认识癫痫,主动配合治疗,对其康复产生积极影响。为了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在治疗的开始就应该向患者交代,心理健康是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在对癫痫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医务人员的言行,具有热情耐心的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了解和掌握其心理状态, 提供给患者能接受的解释,而权威的解释和暗示都是癫痫治疗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模式,重视与社会、家庭的密切结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观察研究,心理治疗不但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而且可能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可作为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 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编.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169-70,81-82.

[2]肖波,癫痫的心理治疗和健康指导,中国全科医学,2001,4(6);438-9

[3]林岚,对癫痫患者的心理干预,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3(4):283-4 [3]

[4]张明圆.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第2 版.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1121 -126.

医疗治疗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西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糖皮质激素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11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这一概念是在2009年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国际工作组正式提出, 比原定义ITP更加突出本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性质[1]。研究表明,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感染、免疫等因素单独或同时作用, 均可引起发病, 是人体血液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 临床表现患者的皮肤及黏膜出现自发性出血, 临床检查示血小板减少, 西医多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2]。祖国传统医学亦有对本病的相关研究, 属“血证”“肌衄”范畴, 出血原因多与火或气有关, 根据不同的证型辨证施治。本研究选取28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 收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均为2012年7月~2015年10月于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8例。其中观察组中男18例, 女10例, 年龄17~63岁, 血小板计数22(3~41)×109/L;

对照组男15例, 女13例, 年龄16~62岁, 血小板计数为24(4~48)×109/L。患者臀部及下肢皮肤可见分布不一的瘀点或瘀斑。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有相关药物禁忌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每日清晨给予强的松片口服, 1~2 mg/kg, 随血小板计数的恢复情况酌情减量, 至血小板计数稳定后保持维持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论治, 分为热盛迫血型、阴虚火旺型、 气不摄血型。热盛迫血型患者以清营汤加减治疗、阴虚火旺型以茜根散合大补阴丸治疗、 气不摄血型以归脾汤加减治疗, 所用方药1剂/d, 水煎服, 3个月为1个疗程。定期检查并记录患者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肝功能、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 3 疗效判定标准 好转: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 出血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至50×109/L, 出血症状显著好转;有效: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上升, 出血症状减轻;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未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好转+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好转19例, 显效3例, 有效2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好转11例, 显效3例, 有效3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60.7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人体血液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 病情严重时常合并颅内、内脏出血症状, 给人们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从西医角度来看,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的原因在于血小板减少。大量临床资料显示, 约有4/5的患者是由于病毒感染从而引发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如巨细胞感染、EB病毒感染、Hp感染等, 且多呈复合感染。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目标是使大多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达到或超过安全水平, 即≥30×109/L, 并最大限度降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西医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此方法在提高血小板计数方面效果迅速且显著, 但由于药效维持时间短、易复发、不良反应多等, 在治疗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传统中医认为此病为中医学“血证”“肌衄”范畴, 出血原因多与火或气有关, 常见证型有热盛迫血型、阴虚火旺型、气不摄血型。热盛迫血型用生地黄、赤芍、紫草、大蓟、小蓟、水牛角、连翘、大青叶等清热凉血活血;气不摄血型用生地黄、黄芪、党参、白术补中益气摄血, 佐以仙鹤草、早莲草、当归凉血活血。阴虚火旺型用山药、生地、丹皮、茯苓、仙鹤草、泽泻、茜草、紫草、山茱萸、旱莲草、女贞子益补肾阴、填补肾精。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 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观察组好转19例, 显效3例, 有效2例, 无效4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 对照组好转11例, 显效3例, 有效3例, 无效1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0.7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双月, 裴仁治, 张丕胜, 等.幽门螺杆菌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3(5): 600-601.

[2] 马静瑶, 吴润晖, 陈振萍, 等.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初发病例T辅助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意义初探.血栓与止血学, 2013, 19(3):110-114.

医疗治疗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1地质原始资料特点

工程地质原始资料是工程勘测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记录,是工程设计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施工过程的重要指导。工程竣工后,原始资料便成为工程设计的原始凭证,对后期工程问题处理、工程质量责任划分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质原始资料档案是一个有机载体,其特点主要有四:

(1)成套性。它记载和反映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和成果,与总体的基建程序和专业内容衔接,构成项目完整的成套性整体;

(2)专业性。它是专业技术活动的真实记录,包括了从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到建成工程地质条件的全过程;

(3)现实性。它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是全面考核建设工作设计质量、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竣工验收的依据,是工程建设、使用维护和技术改造的不可缺少的现实性依据。

(4)保密性。因为它涉及到一定的地域和民族因素,必须保证其保密性,不可遗失或随意公开。

2地质原始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某设计院以水电项目为主,工程周期长,地质原始资料涉及前期勘探、施工期编录、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的多种图、表的记录,原始资料数量、种类繁多。

由于地质原始资料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导致有些项目对原始资料的重视度不够,存在原始地质资料收集不及时、有缺失,记录不规范、格式不统一,保存不当等,声像记录各自保存,没有及时编辑整理等各种问题。到工程竣工、原始资料归档时,资料残缺不全,污染破损严重,甚至无法成套性存档。

某些已竣工的工程显示,由于没有规范的归档流程,在后期资料查找使用中,资料的查找使用率不及30%。

3提高地质原始资料管理效率的办法

3.1提高全体员工对原始资料的重视度

首先需要提高全体员工对地质原始资料的重视度。地质原始资料是工程从勘察到竣工全过程地质条件的最真实记录,是设计方案的基础、是施工方案的重要指导、是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对原始资料的收集、保存及归档应做到系统性与及时性。地质原始资料完整地归档,对工程竣工后的管理、使用、维护、改建、扩建、技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质原始资料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保管不安全都会直接影响建设项目发挥最大效益。项目负责人及团队要高度重视地质原始资料的档案工作。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工程建设的原始资料档案同样是百年大计,因此从项目立项开始,就要明确分工,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文件、图纸、计算数据、声像记录等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

3.2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地质原始资料管理规章制度

首先某设计院针对各种档案的管理有一系列覆盖面广泛的管理作业文件。地质处应根据项目类型,严格按照院文件材料归档管理作业文件ITM.03B01及国家规程规范《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DA/T 41-2008)的要求,结合地质处的生产管理细则,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特点和需要,合理分配相关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其次是加强项目资料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切合实际的地质原始资料归档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进行考核并与奖惩挂钩。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建设项目由于规模大、工期长、地质原始资料多,因此,依据不同项目特点制定符合该项目实际情况的地质原始资料档案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程序,就成为做好地质原始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第三要坚持做到“四同步”,即:项目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项目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项目计划进度与检查项目文件材料积累情况同步,验收、鉴定项目成果与验收、鉴定项目文件材料归档情况同步,项目总结与项目文件材料完全归档同步。以“四同步”制度来确保做好项目档案的收集工作。

3.3对专业责任人员进行档案知识业务培训

一个单位建设项目地质原始资料档案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项目上的地质专业负责人对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地质原始资料档案未形成时,资料都散落在各经办人手中。地质处项目责任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各有关人员进行档案知识的业务培训,让项目上的地质团队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掌握地质原始资料档案的收集范围、归档范围、整理规范、保管要求等,不要等到工程项目需要进行档案验收时,才知道地质原始资料档案还有整理的标准和安全保管要求,这时往往积累了很多工作需要处理,搞得很被动。因此,地质处项目责任人应及时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及早介入地质原始资料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保证档案在形成过程中的完整性,为最终项目的验收打下基础。

3.4规范地质原始资料收集的方法

地质原始资料收集是否完整齐全,整理是否科学规范直接反映工程地质条件的完整度和准确度。地质原始资料收集方法应体现全程跟踪收集和管理的原则。特别是水电项目工程大、周期长,形成的文件材料门类繁多, 要明确规定工程地质档案应具备的质量和数量要求、移交形式等。相关责任人应对收集的地质原始资料进行检查、校核和鉴定工作。最终达到地质原始资料收集表格化、清单化、标准化;整理及时化、整理手段标准化;保存方式安全、规范化;移交资料全面、完整、正确。

3.5定期开展资料整理检查与监督

由于地质原始资料繁多,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现场工作又非常繁忙,地质人员绝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工程地质情况的收集,对资料整理一般都是被动应付。如不认真进行督导检查,到最后很可能一塌糊涂,甚至有大量资料流失。所以要定期开展地质原始资料的自查工作,一方面保证资料收集的及时性、全面性与正确性,另一方面保证地质原始资料保存的完整性与保密性。

4结语

医疗治疗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为加强我市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效益,推动我市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发展,现将《北京市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办法》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北京市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办法

一、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发展我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管好用好合作医疗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的监督,特制定本办法。

二、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

(一)在巩固现有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建立以区县为单位,个人、集体、政府参与的资金筹集制度,即:资金筹集采取以农民个人投入为主,村集体、企业参与,政府给予一定支持的原则。

(二)个人缴纳基金:按每人上年度人均收入2%缴纳,由各村民委员会收取。农民缴纳的合作医疗基金不计入乡统筹、村提留。已参加大病保险的中小学生可适当减少筹资数额。乡镇办的“三资”企业农民职工和外出就业的农民应参加户口所在地的合作医疗,并执行当地的政策和标准。

(三)企业缴纳基金:乡镇、村办企业、私营企业,乡镇办的“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按本企业职工年计税工资标准的3%缴纳,可请银行代办。

(四)村集体缴纳基金:村集体从公益金中提取6%作为村缴纳的合作医疗资金。

(五)政府扶持基金:各区县、乡镇政府按辖区内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分别以每人2-3元的标准扶持本地区的合作医疗,具体由各区县按实际情况确定。市财政局结合每年的财力情况,安排全市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全市合作医疗工作的引导与管理,对实行大病、重病统筹的区县给予部分补偿。

三、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

本着合理给付、节约使用的原则,确定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比例、医药费补偿范围和医药费补偿比例。

(一)基金使用比例。总基金的75%-80%作为乡(镇)基金,用于门诊及住院年支出3000元以下(含3000元)医药费的补偿:总基金的15%作为区县共济基金,用于年支出3000元以上门诊及住院医药费的补偿;总基金的5%-10%用于农民预防保健、特种病的防治。

(二)医药费补偿范围。由各区县结合本地区情况制定。

(三)医药费补偿比例。门诊及住院医药费累计在3000元以下的,在乡镇基金中补偿,补偿比例门诊为50%-60%、住院为60%-70%。门诊及住院医药费累计在3000元以上的在区县共济基金中补偿,补偿比例为60%-70%,但最高补偿金额暂定为2万元。

四、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监督

(一)将筹集的经费统一纳入合作医疗基金管理范畴,设立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借支、挪用和不合理的报销。

医疗治疗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第二条  南昌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个人帐户实行IC卡管理。IC卡统一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制发。IC卡制作的工本费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个人负担。

    第三条  IC卡用于记录参保人的基本情况和个人帐户资金的收支情况。

    第四条  个人帐户资金的构成:

    (一)参保人个人缴纳2%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划入个人帐户。

    (二)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将其中的30%按在职参保人和退休参保人的不同年龄段划入个人帐户:

    1、35岁以下的,按其缴费工资的0.7%划入;

    2、35岁以上至45岁的,按其缴费工资的0.8%划入;

    3、45岁以上至退休年龄的,按其缴费工资的0.9%划入;

    4、退休人员按其基本养老金的3.2%划入。

    (三)从单位缴纳的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中按一定比例划入的部分。

    (四)个人帐户积累金在银行的利息。

    第五条  个人帐户资金的录入:

    (一)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人建立个人缴费台帐及个人帐户资金划转记录台帐。

    (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逐月审定参保人个人帐户划转记录情况,并按时足额划入个人帐户。

    (三)个人帐户由用人单位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定期核对。

    第六条  参保人个人帐户的使用范围:

    (一)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的基本医疗费用(不含应由统筹基金支付特殊病种门诊的医疗费用);

    (二)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费用;

    (三)其它应由个人负担的基本医疗费用。

    第七条  用人单位和参保人未按规定缴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不划入个人帐户,并且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

    第八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人设置个人帐户,发放IC卡,并建立个人帐户微机管理系统。用人单位负责本单位参保人IC卡的领取和发放。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配备刷卡机,并负责个人帐户的结算和记录。

    第九条  参保人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必须凭IC卡进行结算。

    第十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个人帐户实行统一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个人帐户的有关情况。用人单位、参保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应予以配合。

    第十一条  参保人个人帐户的资金,按城乡居民同期存款利率计息,经核定后划入个人帐户。个人帐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节余资金可结转使用,不得提取现金,不得透支。

    第十二条  参保人到法定退休年龄经批准退休的,用人单位应及时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人身份变更手续,并为其一次性缴纳风险储备金。从参保人身份变更的下月起,参保人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并可继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三条  常驻外地的工作人员和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不发放IC卡,其个人帐户的资金按月发放给本人。

    第十四条  参保人在本市范围内的工作异动,若调入单位已参保的,必须办理异动手续,其IC卡和个人帐户继续使用;若调入单位没有参保的,个人帐户使用至无余额为止,IC卡停止使用,并由本人保管,待重新参保后继续使用。参保人在本市范围外的工作异动,若调入单位已参保的,其个人帐户资金按规定转往调入地区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并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收回IC卡;若调入单位没有参保的,其个人帐户资金余额一次性发放给本人,并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收回IC卡。

    第十五条  参保人与参保单位因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等原因,暂时中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由原参保单位办理异动手续,其个人帐户使用至无余额止,IC卡暂停使用,并由本人保管,待重新参保后继续使用。

    第十六条  参保人死亡后,个人帐户资金余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由其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依法继承。若指定的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帐户资金余额转入指定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的个人帐户,并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收回死亡人员的IC卡;若指定的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帐户资金余额一次性发给指定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收回死亡人员的IC卡。

    第十七条  参保人的IC卡应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应及时报告本单位,由用人单位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挂失,并办理补发手续。在遗失期间造成个人帐户资金的损失,由参保人本人负责。

    第十八条  参保人有权查询本人个人帐户的资金情况,对个人帐户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实施监督。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用人单位对参保人个人帐户资金余额一年核对一次,并由用单位向参保人公布。

    第十九条  IC卡的记录权属本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用人单位或参保人涂改、伪造、盗用IC卡的,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对由此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严重损失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参保人的年龄确定,以上年12月31日为计算年度,每年的年初进行一次性核定。当年内其个人帐户划入比例不作变动,在下年度核定时统一调整。

    第二十一条  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依据参保人的IC卡作为其就医和购药的凭证,并以此进行费用结算,核减个人帐户基金,在每月5日前报送上月医疗费用、购药费用凭证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办理拨付手续。

    第二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每年应向用人单位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供个人帐户资金使用情况汇总表,以及时掌握个人帐户资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