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能减排的创新想法

节能减排的创新想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能减排的创新想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节能减排的创新想法

节能减排的创新想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问题;对策

项目来源:2012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作为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行为,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来自高校的目光。众所周知,高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阶段的高校学生对于节能减排的态度将会引领节能减排未来的走向。那么,当代高校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现状进行了多元化的了解,为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广略尽绵力。

一、高校学生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

节能减排不仅是国家的一种号召,更是保护我们生存环应尽的义务,学生是高校中至关重要的群体,自然要肩负起这份重任。然而通过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在节能减排当前还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一)大学生整体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够强,没有形成节能减排行为习惯。从调查结果看来,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大学生具有节能减排的想法,但是鲜少落实到行为上,造成高校节能减排“知易行难”的现象。调查结果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对于节能减排行为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少数想要有所行动的学生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法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因此并没有将节能减排付诸行动。

(二)大学生没有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对节能减排产品及技术的关注度低。这一点从市面上很多节能减排的产品无法得到重视和推广情况可见一斑,调查群体对于节能减排的认识不够清晰,没有切身感受到能源短缺和资源浪费现象的危害。

(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用水、用电、一次性产品等)很容易被忽略,学校出现较大浪费现象时,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以及管理办法。高校节能减排流于口号,大多数校园内抬头可见节能减排标语,但是视而不见者大有人在,校园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意识,然而调查结果并不理想,大学生在用水、用电以及一次性用品的用量上甚少节制,不积小流,不成江河,因此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在节能减排方面至关重要。

(四)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年级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强弱并无明显差异,节能减排意识并没有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递增。为使调查结果有代表性同时也有层次梯度,团队在问卷设计上特别加入自然信息类,从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没有因为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递增,甚至在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群体中都没有显著变化。

(五)许多同学认为高校在校大学生应在校进行节能教育,但是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对此却没有相应的措施。在问卷提及节能减排教育时,许多同学表示出相当高的热情,在现今多元化教育体制下,节能教育势在必行,然而现实情况不尽人意。

二、造成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较低问题的原因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不难发现,当下大学生群体的节能减排意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对于大学生自身

首先,当前大学生群体较少主动去了解各种节能减排的知识信息,缺乏节能减排的敏感度,环境与化学等专业上有机会了解更多节能减排信息的同学们明显意识高于非专业相关的同学们。由此表明:相关的知识信息对于意识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其次,大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对于节能减排的研究创新,较少参与节能减排活动。校园中开展的相关活动学生参与度较低,许多同学认为这些活动专业性较强,并不能较好的在生活中联系节能减排,参与创新。实际上,“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为节能减排贡献一份力量。‘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1]

最后,生活中大学生存在一定的虚荣攀比心理,这也无形间导致盲目消费的比重加大,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购买欲和实际所需不成比例,闲置物品偏多,低碳意识和责任感相对淡化,缺乏对节能减排人人有责的认知。

(二)对于高校

学校节能宣传力度不够,对节能减排缺乏重视,在知识教育普及方面并没有做到位。“搞好高校节能减排教育,不但能产生巨大的直接节能环保效益,而且教育青年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习惯。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2]然而目前高校中鲜少相关的课程培训指导,也没有基础知识的讲座。高校及有关部门在节能教育方面的缺口十分明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难以进一步提高。

大多数学生缺乏深入了解节能减排的途径。节能减排的活动也因局限性导致受众较少,认同度较低。大多数同学对于节能减排的活动表现出漠然的态度。很多高校虽然逐步实行了一些相关措施,如禁止使用一次性产品、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等等,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多数同学并不能理解这些措施对节能减排的深层意义,因此,如若建立更为完善的教育制度体系,相信此方面的工作将更高效开展。

除了教育缺口的原因,众人皆知,我国现今还没有针对节能减排的具体项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学校也尚没有采取相关的管理处罚办法,从而使浪费现象一再发生在法律的盲点。缺乏强制性的管理条例,校园节能减排只靠大学生的自觉性和公益心,效果不尽人意也在意料之中。

三、提升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对策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引导、科学带动、学生参与,建立节能减排的一整套体系。针对大学生在节能减排意识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

(一)加强节能减排教育,加大科学研究力度。由高校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节能减排的知识,例如:形式多样的节能环保知识讲座、低碳生活的教育课程、了解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法规等。设立相关的网站及制作宣传展板、海报,增加节能减排知识的传播途径。

加大对节能减排的科学研究,大学生是拥有丰富科学知识的特殊群体。积极投入能源循环利用的研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达到开源节流的效果。

(二)建立相关制度,节能减排于细节。大学生节能减排生活方式的践行与学校的制度建设密不可分,高校的制度是推行节能减排生活方式的标尺,能够使学生丈量自己的节能行为。学校在水电管理方面拟定相关方案,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推广。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负责部门,将节能减排工作做到阳光化、透明化,设立意见箱,听取学生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要使节能减排生活方式与学生个人利益相关联,从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教育方面渗透节能减排思想。在校园中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及时检测校园内的水电设施,避免出现由于人为或忽视导致的浪费现象;优先采用环保型、节能型电器和设备,逐步淘汰高能耗、低能效设备。

(三)发动高校学生组织力量,学生会、学生社团、大学生工作室等要广泛开展以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各项各类形式新颖多样活动。动员学生从点滴做起,自觉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的意义,在开展正常活动的同时,向同学积极宣传关于节能减排各方面的知识,并且积极努力做到活动用品多次重复利用,活动报名表申报材料双面使用等方式,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微博、人人网等向大家发出倡议,用低碳环保的方式营造低碳的氛围。从而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带动各高校学生积极地参加各项节能减排的公益活动,让大家爱上公益。

(四)倡导商家规范性,倾听学生意见反馈。高校应鼓励并倡导校园商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数量,引导商家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替代原有的一次性用品;购物时使用环保袋,减少塑料袋使用量;严格执行塑料袋收费制,使校园节能减排行动与国家政策接轨。同时鼓励食堂、打印店、商店等校园商家粘贴节能减排标语标识。

将商家的节能减排工作纳入考核机制,组织学生定期对校园商家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估。这就要求商家定期开展并向同学们宣传节能减排活动,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避免铺张浪费,而且校园内商家为了获得良好的口碑自己就必须应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这样在学期结束时由学生评出最佳节能减排单位和节能减排工作最差单位。分别向全校通告,由学生组织评估给商家压力使得节能减排在学生和商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四、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于现今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存在问题及原因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当代大学生对节能减排的关注。一个人的节约是理财,一群人的节约是公益。节能减排无小事,点滴行动记心间,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很微薄,但是一个人可以引领一群人,一群人能够影响整个校园,从而将节能减排这一意识深入人心,更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的创新想法范文第2篇

在2010年年终总结会上,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钢)董事长、总经理杜双华对外宣布了日钢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上取得的成绩:“几年来,我们在循环经济上累计投入资金30.2亿元,结果是2010年我们76亿元的利税有一半来自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

杜双华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继续强调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必须要像抓主业一样抓好循环经济!公司由大转强,循环经济是主要增长点,环保是重要支撑点。”

杜双华的话,日钢环保部(下称环保部)副部长宋志浩是深有体会的。这位学热能出身的中年汉子在2003年底决定加入日钢,当时就是冲着这位“钢铁大亨”的节能减排理念而来的。杜双华这番话无疑是对他和环保部同事工作的肯定。

不过,在环保部所有员工的记忆里,他们已经忘记了奋斗在建设生产一线时,半个月、一个月都未能回一次家的辛苦,也淡忘了和其他部门在完成各自建设项目任务时的冲突。

狭路相逢

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下称TRT)发电,是利用高炉冶炼的副产品――高炉炉顶煤气具有的压力能及热能,使煤气通过透平膨胀机做功,将其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它是日钢最大的节能减排项目之一。这个项目从上马到运营都充满了挑战。

日钢2003年开始建设,2004年初,日钢就提出了购买TRT成套发电设备,这套设备是冶金工业推广节能和减少环境污染最“给力”的成套设备之一,这对日钢的未来具有非凡的意义。这也是杜双华从一开始就很重视的,然而,刚开始,环保部就迎来了第一个挑战。

购买第一批TRT成套发电设备就需要亿元以上的资金,“钱从哪里来?”这对刚刚成立、资金紧张的民营钢企来说,是一个问题,也是环保部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经过一年左右的反复沟通,2005年,日钢与设备制造方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陕鼓)及中信银行联手,按“卖方信贷、买方付息”的融资模式提供了约1.2亿元的金融服务,终于为日钢购回了TRT发电成套设备。

“钱从哪里来”的困惑解决了,这让日钢环保部一下子从困顿中走向了希望。也让日钢在缺乏足够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使很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得到成功启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冯鹏程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这在当时虽然算不上什么金融创新,但对民营企业来说非常不易,最终让日钢、陕鼓和中信银行实现了“三赢”。

历经曲折,终于把这些高达三层楼的“大家伙”买了回来。为了赶工期,环保部TRT项目组在建设过程中与高炉建设项目组发生了冲突。公司给高炉组和TRT项目组规定的时间都很紧,在日照市岚山区靠海的湿地上,仅有的通道让高炉组很着急。高炉组的负责人夏诚甚至躺在路上,堵住TRT项目组的工程车辆进入工地。

其实,夏诚之所以这么做,也无非是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但他的行动却与TRT项目组之间构成了冲突。狭路相逢中,冲突先是发生在夏诚与TRT项目组的司机之间,而后就迅速过渡到了高炉组与TRT项目组之间。

换句话说,两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冲突其实就是日钢在生产与节能减排问题上的冲突。环保部一位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TRT属于节能减排的事,不是钢铁的主业,不是高炉生产过程中必须有的,没有TRT也能生产,所以说做TRT的工作也有些困难。”

最终,问题得以解决。2006年5月28日,日钢第一台TRT机组系统并网成功,结束了日钢没有TRT的历史,从而进入了高炉煤气节能利用的新阶段。

这个历时三年才建成的项目似乎预见了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是年3月16日,国家发改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指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等。其中,钢铁等行业开展余热余压利用要作为10项重点工程来执行。

两年后,中央政府再次发文强调,要“突出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推动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

当有的钢铁企业还在为建TRT成套发电设备犯难时,日钢所有16个高炉,已个个配有TRT,取得很大的效益。

2010年,日钢TRT吨铁发电29.9千瓦时,全国排名第7位,并获得了山东省环保产业协会授予的“山东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荣誉。

独门秘笈

日钢的TRT刚刚建好时,有一个问题来了:日钢没有自己的TRT专业技术人才,这让负责人曾祥明很头疼。实际上,他也是个新人,刚从煤气发电项目组调到TRT项目组。曾祥明接到这个任务后,心里有些发怵。

无论曾祥明是否愿意,TRT发电机组必须运转起来的。但这样的困难仅靠曾祥明是无法解决的,于是,日钢就从山东省临沂电力学校招了一批毕业生,这是一批“有理论基础但实践能力不行”的学生。

为了把这批学生培养出来,曾祥明领着这批学生到TRT成套发电设备供应商陕鼓去学习。曾祥明带着这帮学生把TRT成套发电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后期维护上的一些理论彻底学了一遍,但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什么,可能遇到些什么问题,却是他们在陕鼓无法学到的。

实际上,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唐钢)1号高炉TRT发电试验和并网72小时的连续运行在1993年10月就考核成功了,唐钢在TRT发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日钢来说,他们渴望到这样的钢企去学习。

“通过参观学习,一些基本的工艺掌握了,我们心里也有个底了。就这样,我们没有外聘一个人,我们自己能源管控中心的员工,在公司相关领导的指导和设备科的协调配合下,最后把TRT设备转动起来了。”

曾祥明到现在还怀念那段日子,这段往事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能随时提出来讲述给不知情者听。

过去的那段日子成就了今天。对于人才,日钢会给他们创造足够好的环境,让他们奋力前行。“现在我们培养出了一批TRT技术人才,国内的一些钢厂聘请我们去他们那做指导,他们来我们这里学习。最让我们骄傲的是,我们的普通员工有到河北某钢厂当车间主任的,也有到临沂某钢厂当车间主任的。”

这其实是日钢环保部成功的独门秘笈――专业吃螃蟹。曾祥明说:“我们是新生儿,也不去争做第一个吃螃蟹者,因为我们没有这个优势,但是我们善于从第一个吃螃蟹者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只有我们吸取了他们的经验教训,我们吃螃蟹时才会更专业,所以,我们要做专业吃螃蟹者。”

在其他节能减排项目上也是如此,在利用低温饱和蒸汽发电上,日钢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第一家吃螃蟹的是济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济钢)。2007年1月,济钢上马了世界上第一台4500千瓦低温饱和蒸汽发电装备。然而,济钢的这项技术当时运用得却并不成功,“他们的发电机组选型选小了,因此造成了资源浪费。”曾祥明说。

吸取了经验教训的日钢,一下子就上了1.2万千瓦的低温饱和蒸汽发电装备。实际上,在利用低温饱和蒸汽的问题上,日钢早就有了这个想法,但没有急着上,他们是等着钢铁行业谁第一个上这个项目,他们好从中学到可资借鉴的经验之后做得更好。“我们保证低温蒸汽不排放,有1.2万千瓦就发1.2万千瓦的电,最高时能发到1.3~1.4万千瓦。”

三个“第一”

在日钢,环保部门的职工因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而有着不一样的待遇。2006年的一天,日钢的一辆班车在上班路上因为避让一辆迎面开来的大货车撞上了路边的民房,车上多人受伤。知道这事后的日钢总经理助理李刚立马就给环保部门的负责人马浩打电话,询问是否受伤。

马浩因为第一台高炉发电机组要急着上马,已经在岗位上连续工作了25天,调试前一天他可以回家一趟,但因为临时有事并没有回家。

在日钢,为了上马节能减排项目,发展循环经济,杜双华给马浩他们下了命令。什么时间要完成的项目就必须什么时间完成,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因此,直到现在,他们也可能会因为某一个项目必须在某个时间完成而连续上班。

马浩说:“我们当时有一个发电项目是1月19日开始动工的,到了9月10日第一台机组发电,用了8个月时间。这是创历史纪录的事。”创纪录的事还在发生。

2010年度,日钢取得了三项“第一”:吨钢排水量0.098立方米,吨钢化学耗氧(COD)排放量0.0036千克,吨钢耗新水2.82立方米,在中国钢铁协会86家企业中可谓树立了一个新标杆。

与此同时,日钢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减至1.25千克,吨钢烟粉尘排放量减至0.82千克,排名全国第四。

对此,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说:“日钢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了不起的,也希望全国的钢铁行业都能像日钢一样把能源高效利用推广开来,把大量的余热、余压、可燃气体都充分利用起来,能源问题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对发展循环经济,杜双华如数家珍地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措施,“要发挥循环经济生产设施的产能效益。2011年对转底炉固废项目、水钢渣超细粉和水泥项目、临沂矿业项目,要全部纳入生产系统规范化管理,提升公司整体效益。不要一说生产就是铁钢材,一提销售就是板棒线,我们的水泥、钢渣、化肥都要释放设计产能,发挥最佳效益。”

日钢是跟节能环保杠上了,因为“从企业经营实际和行业发展趋向来看,循环经济在我们自身来讲,不管是投资、产值还是效益回报,都已经上升到与钢铁主业相匹配的重要地位,并且在以后还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节能减排的创新想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规划

低碳经济就是要降低能源消耗量,降低大气排放量,降低污染率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其实就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减少煤炭和石油的消耗,使不可再生能源成为可再生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能力,也起到了给城市环境净化的作用,减少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1 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1.1 国际低碳经济的发展

随着世界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人类对自然能源过渡的开发利用使得能源量大大降低,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世界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低碳经济”的想法首先是由英国人想出的,逐渐的这一概念被世界所认可和广泛推广,六年前,联合国预言气候的变化将会导致世界发生紊乱和生态平衡的问题,并要求各发达国家在近年内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大降低,全面实行低碳经济。次年的世界环境日就将传统观念进行了蜕变,使得低碳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进步。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将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推向了新高峰。如低碳文化和低碳人生或是低碳生产的新思想,以至于低碳理念更加的被世界所认识,使低碳经济增进了各国之间的情谊,促进了国际的合作与交流。

1.2 国内低碳经济现状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低碳经济更是成为了我国发展的必然形式。我国在低碳经济的不断探索道路上克服艰辛,寻求成功的突破口。2009年,低碳与生态经济博览会在江西南昌成功举办,国家低碳经济代表人也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通过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2 建造低碳城市

2.1 低碳城市的意义

低碳经济是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以中国新的发展方式,他能够从最大程度上做到节能环保,对人类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改革,将城市引领想了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低碳经济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低碳城市局势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对生产和消费上的节低碳,使城市能够更好的向节约型发展,也是为了使城市的环境能够更好的得到保护,保持能源消耗最低和污染气体排放最低。

2.2 低碳生活方式

居民在生活过程中,政府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比如,在政策的制约下,居民在出行是大多出现步行的交通方式,改变了以往乘公交或是私家车的形式,就算是使用交通工具也将传统燃料用清洁燃料代替;或是人们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在超市都会选择用环保的布袋来装载物品;用餐时,不再用一次性饭盒和一次性筷子;平时的生活中,能够养成不浪费水源能源的好习惯,随手关闭水龙头和电灯等;人们在上完厕所后能够及时的冲水;在居民生活中,会养一些植物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所以,可见低碳生活深入人心,已经广泛普及到千家万户,我们要从自身做起,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

2.3 低碳经济的创新发展

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进行的改革。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能源革命的改革创新。能源发展的历史是辉煌的,但能源发展的道路是坎坷的,在这个世界上,最能够拥有能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才称之为能源大国。在我国科技发展创新的当下,迎合经济危机发展的背景,能源的作用更应该得到发挥和应用。千禧年后,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应势的进入到能源开发方向的研究讨论之中,并从研究中得出了总结,那就是,科技是决定能源未来的重中之重,科技才能创新。

从科技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重新认识自然资源的价值同时也要重视资源生产率,产业的发展形式要根据时代的形势来发生改变,可以依靠顶尖的技术来促进产业升级的速度,与此同时,也提高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 低碳创新技术措施

3.1 替代技术

传统的资源工艺和产品被新能源、材料、产品所替代,称之为替代技术,那么这种发式的好处在哪里,一方面大大的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在生产过程中减轻了因环境带来的压力。

3.2 减量技术

用较少的物质能源消耗来达到生产的目的,从根本上将资源得到了节约,减小了污染程度。

3.3 二次利用技术

就是通过对能源的再次利用来减少了能源的消耗,更近一步达到低碳的要求。

3.4 循环技术

对重要元素进行循环分析,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再次有效的循环利用。

4 加快技术开发

加快低碳经济的开发,加快低碳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环保产业能够健康发展,与多个地区间进行沟通交流和学习,加快环保节能的力度,推动合同的管理,是节能减排的理念得到更好的发展。将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做合理的调整,使得低碳的形式得到体现。

5 倡导低碳生活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经济理念,低碳经济没有什么大众化的定义,低碳经济设计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遍及到所有服务业。广大市民倡导节能低碳的环保理念,希望能够把健康、自然、安全的低碳经济作为生活方式,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在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消费还是生产,各个方面都践行“低碳经济”。

任何政策的落实都需要经历一个从懵懂到成熟的阶段,他的发展道路是坎坷的,在这其中也会有很多的问题存在,那么这就需要各个行业在实行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避免问题的产生,如果发生问题,就要第一时间将其解决,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用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政府部门要加强和其他部门的联系沟通,能够一起合力将污染和排放问题得到控制和禁止。

6 结语

如何将低碳经济更好的运行到城市当中来,成为了当今世界学术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低碳城市对经济会产生很多影响这是必然的,低碳经济也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推广“低碳生活”,实现经济低碳化、生产低碳化、创新低碳化,用我们的双手不断创造,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普及低碳经济、建造生态环境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姜明军,王维洲,吴悦.节能减排对电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1(05).

节能减排的创新想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景观绿化;生态系统;建筑立面;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110?03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开展,加强了大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现了以学生特长、兴趣为出发点,以学会做事为基本要求,注重过程,追求实效,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之目的。同时,它也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项目的选题、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

节能与生态是当今社会的生活理念,是每一个建筑师和景观师在做项目设计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本着“绿色星球”的理念,尝试着去改变“混凝土森林”的现代建筑模式。正是在此研究背景下,笔者选择了“现代景观设计在建筑节能与生态上的应用”项目。

该项目为2009年申请立项的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具体的目标是研究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的生态系统构造。

(二)目的与意义

1.目的。将现代景观设计的理念运用到建筑立面的绿化中来。提出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的生态系统,解决设计中的构造节点问题。

2.意义。通过“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的生态系统构造研究”的创新性实验,一方面让笔者团队更早更多地接触景观、物理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开阔了思维;另一方面加强了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也是为节能、生态、低碳尽微薄之力。

从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的生态系统来看,可以解决垂直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协调人工绿化与植物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项目的开展与成果

2009年10月申请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现代景观设计在建筑节能与生态上的应用——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的生态系统构造研究”。12月组织小组成员收集资料、初步分工。2010年2月,学习植物、机械、制图等方面的知识和有关文献资料。3月12日完成项目的“文献综述”,签订“项目责任书”。4月组织了2次学习、讨论。5月~10月,参观世博会,学习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特别是收集立体绿化方面的案例。7月,开展“景观单元格”的制作。9月,购买花卉在寝室阳台试种。收集市区道路周边的景观绿化图片。2011年9月完成了该项目。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收集相关的资料。通过网络、刊物、书籍、城市、展览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主要有《世界建筑》中的东京蒲公英之家、垂直绿化、双层表皮深度,上海《绿地设计规程》《垂直绿化技术规程》,刘滨谊教授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李文敏导师的《园林植物与应用》,金煜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等。

第二,列出项目进展计划。根据时间节点,对目标和具体内容制订了实施计划。在初步阶段,分头构思草案,形成初步方案;在设计制图阶段,汇总方案,绘制图表;在装置制作阶段,根据已完成的设计图选定材料,制作出简单的模型、与导师汇报交流后制作初步装置,再根据试验结果修改、优化方案,并确定、制作出正式的试验装置;在观察植物生长和结构的测试阶段,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有定量的数据),并发现了结构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最后整理、分析研究报告。

第三,制定研究的技术路线。从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建筑景观单元格(立面绿化)“机械传动装置”“植物的选择与观测”“植物的浇洒方式与雨水的收集、利用”(见表1)。

第四,景观单元格的设计。结合有关工程设计项目中的经验,分析了单元格的尺寸,并建立了几种方案的草图(见表2)。

第五,制作景观单元格。采用钢板为材料,委托加工了景观单元格装置(见图1)。

第六,观察植物的季相种植情况。一方面利用世博会的机遇,收集相关的节能环保信息,了解立体绿化应用的细节。另一方面记录上海市区在不同月份的城市景观绿化种植的相关情况。如2010上海世博会场馆的立体绿化、市区城市景观的绿化构造和种植,以及不同月份的植物(见图2)。

现代景观设计在建筑节能与生态上的应用,正是追求建筑与人形成生态的和谐统一。

三、创新点与特色

(一)创新点

①过去的垂直绿化形式较为单一,多为“块、面、带”状,而这个项目经过实验与研究,使得植物与建筑外立面的环境和谐度得到提高,景观丰富性得到改善。

②制作出综合了多种技术、能把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模型并采用机械传动方式,在利用阳光的同时又增加了建筑的自然通风,改善了建筑环境。

③经过模块组合后培养出的立体绿化结合了节能与生态的概念,从节能的角度来说,在绿色植被的覆盖下,建筑的内部能冬暖夏凉。从生态方面讲,把多余的雨水进行了重新利用。在原有的绿色理念中,又增添了对生态的考虑,这些就是本项目最大的创新与特色。

设计的景观绿化的生态单元格主要由3部分组成。一是安装在建筑立面的绿化种植槽,二是雨水回收处理利用装置,三是循环管道。“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的生态系统构造”的设计,目前已取得了专利[1]。

(二)特色

①将节能、生态、低碳的理念运用到创新项目中,融入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思想。

②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实践项目相结合。景观学专业侧重设计、美学,物理专业侧重机械传动的分析。增加了建筑表皮的表现肌理形式、在建筑立面构建出景观的斑块元素。

③集成创新了雨水回用(水处理)、储水与提升、喷灌与滴灌、机械传动与控制等技术。形成自成一体的生态循环系统。

④解决了常规垂直绿化中的不足,如满足不同位置植物对阳光和水的需求、避免出现浇灌中水的浪费和水渍等问题。

⑤认识了相关植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到地区适宜问题。

四、启示

第一,节能低碳、生态环保要从身边做起。国家提出节能减排不仅仅需要认识的提高,更需要行动。事实上,节能、生态就在我们身边。建筑节能可以通过景观生态单元格来进行,既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又可以起到通风、降低二氧化碳及空气中的尘埃、美化建筑立面的功效。

第二,创新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创新活动项目中,笔者团队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学到了一些研究方法。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感到知识的不足,收集了不少书籍、刊物。最早的想法源于专业刊物中日本的“东京蒲公英之家”住宅,项目开展后我们又结合专业开始学习《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植物与应用》《景观美学》等,学会了平时关心专业知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也多次参观了解相关技术的进展。经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作为景观专业的学生,学习了生态、环境、建筑等方面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新活动提高了我们研究的能力,使我们初步了解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初期通过大家讨论,确定了活动的方法和进度,制订了技术路线图。特别是中期考核对我们来说是有效的督促,懂得了研究工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第三,知识的结合是创新的聚集点。该项目的创新在于将不同知识相结合,寻找各专业的交叉点进行创新。我们认为,大学生创新活动需要通过自主的实践来认识创新的过程。该项目就是解决了建筑与景观共同需要处理的问题,并满足节能和生态的要求,提出了“景观?生态?技术”的新想法。

第四,创新需要团队协作,取长补短。活动团队由景观学系和物理系的同学组成,有景观学专业的技术支持,同样也有物理系的结构保障。注重实践的同时,及时补充相互的专业知识。景观偏文,但平时经常做模型,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物理偏理,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发挥每位成员所具有的特长。

第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虽然我们在初期制订了计划,但在过程中会出现新的问题。一是项目中发现有类似的垂直绿化项目,我们就考察了世博会的主题馆、沪上生态家、外滩绿化墙,分析各自的特点,调整我们的研究,强调系统的生态性。二是现阶段做出的样品装置与想象的结果有差异,让我们知道在活动中要学会不断修正、不断改进,对比目标前进。三是活动过程中要学会发现,多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通过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并能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领悟、思考,体现了该项目“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原则。

节能减排的创新想法范文第5篇

上半年,区总工会主要围绕“创模”和“节能减排”,以及机关效能建设、抗震救灾和“迎奥运、树新风”等重点工作,组织各级工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会活动,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于各种生产和社会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全省领先,西部一流”的奋斗目标和行动上来。以下是工会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细节:

一、发挥农民工业余学校的作用,积极开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

1、1月16日和22日,在湖光社区和红星社区分别举办了两期“百日安全生产活动”暨《劳动合同法》培训班,100余名民营企业、餐饮行业的负责人、基层工会干部参加了培训。

2、与市财贸工会联合开展餐饮服务管理培训班,对银江镇阿暑达村农家乐和天寿湖度假村的65名彝族农民工服务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服务规范的教育和培训,推进了阿暑达新农村建设和餐饮服务行业的发展。

二、开展“送温暖活动”

1、1月17日、18日,会同区文明办、教育局、卫生局等14个部门,在东区银江镇阿暑达村和弄弄坪街道建设者广场分别开展了“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把科教、文体、法律和卫生送到村、社区,送到群众中,为15户贫困职工和10名贫困学生发放了桶装油和慰问金,为20户贫困家庭赠送了家庭药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余份,送字画,年画300幅书籍300本。

2、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开展“五送”活动,区总工会走访困难职工10户、送慰问金5500元,看望劳动模范7人,送慰问金3950元,为1090户特困职工发放慰问金(每户400元)。

3、各级工会在元旦、春节期间走访困难职工、农民工、劳模1118人,送慰问金、慰问品价值45万元。

三、结合工会工作实际,积极配合“创模”工作的开展

1、举办了2期“创模”知识讲座、安全防范管理知识培训班,有135人参加了培训;有机结合“创模”与“职工节能减排”活动,专门下发了文件,对各级工会开展“职工节能减排”活动的内容提出了要求,同时,在职工中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提合理化建议活动。

2、牵头组织全区职工实施“今冬明春群众性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对基层工会的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落实了工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员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在“创模”活动中的保证作用。

3、在社区工会中开展“绿色环保家庭”评选工作和“家庭环保节能小发明”的推荐工作,使环保的意识、观念和家庭环保、节能的小发明、科学方法得到推广。

四、积极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选送一支代表队参加全市“讲文明、树新风”知识电视竞赛,获三等奖;在湖光社区和西海岸社区开展“,共创和谐社区”活动,对辖区居民进行了一次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和社会的普及和社会新风尚的教育活动。

五、关爱劳模,弘扬劳模精神

4月25日,召开了劳模座谈会,来自各行业的12名在职、退休劳动模范参加了会议,劳模们听取了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情况和区总工会开展的工作和活动,以及对劳模的推选、管理和对劳模精神、事迹的宣传情况的通报;他们畅谈了自己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劳模的表率作用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感受、情况以及今后如何继续发挥模范作用的想法。

六、关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情况

1、开展了一次对企业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的调查,初步掌握了贯彻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形成调查分析材料上报市总工会。

2、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个私经济协会组成联合执法检查小组,于3月15日至4月20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情况专项检查活动,走访了68家用人单位,实际企业员工人数2171人,下达《劳动保障检查调查询问通知书》36份,下达《劳动保障检查限期改正指令书》27份;同时,检查小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检查和指导的重点。

3、5月10日,联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妇联在竹湖园大门口设点搭台,开展《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200余份。

七、心系灾区,奉献爱心

1、5.12汶川大地震后,区总工会积极参加各种救灾捐助活动,奉献爱心。为阿坝州总工会捐助帐篷款25000元,分三批次慰问和看望灾区来攀就读的74名学生,送慰问品价值9121.12元。

2、为灾区妇女捐助女性用品600套,价值3000元。

3、开展“爱心家教”志愿活动,对灾区来攀就读的学生74名需要在暑假期间补课的情况和信息进行了调查、整理,上报市总统一调配,在暑假期间实施,使他们能够在教短时间内把因灾情耽误的课程补回来,同时,帮助他们疏导心心理,健康成长。

八、加强乡镇工会组织建设,富于创新

5月30日,成立了全市首个镇总工会——银江镇总工会。这是新时期、新形式下工会工作的需要,也是我区乡镇工会组织建设中的一次重大尝试和突破;它标志着银江镇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和壮大,利在农民工、服务农民工;把更多的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

九、开展“关爱农民工,夏日送清凉”活动

坚持每年一次的“关爱农民工,夏日送清凉”慰问活动。6月12日,区总工会牵头,联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司法局、区安监局、区园区管委会、区文体局、区委宣传部等7个部门到高粱坪工业集中发展区开展了慰问活动,把法律安全、维权、文化知识送到园区,将茶叶、白糖、金银花、洗发液等六各品种的清凉饮品和洗涤用品发到农民工手中,本次活动,慰问农民工280人,送慰问品价值11922.80元。

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结合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了相关文件制定和完善了本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及时对“十个一”系列活动进行了安排。同时,结合工会工作实际抓效能建设,积极为基层和群众服务。5月份,对2008年度调查的银江镇、各街道特困职工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再次进行了调查和核实,同时明确了长期帮扶的机制。

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好09年下半年工作计划,争取将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