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教育案例及反思

德育教育案例及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教育案例及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育教育案例及反思

德育教育案例及反思范文第1篇

【摘 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提倡更多地关注学生视野下如何开展学习活动。本文把教师从学生、学习等角度来设计课程学习的目标、任务、问题、活动乃至学习反馈和课外作业的工作叫学习方案的设计。笔者用案例方式综述了自己近3年设计学习方案的独立观点和有效做法,供同行研究斧正。

关键词 初中物理;学习方案;设计

从学生、学习等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不知不觉成了方向。本文以初中物理《平面镜》为例,来介绍学习方案的结构、内容设计和常态教学反思的处置办法。

学习方案的标题一般设计为课题,内容则是经过切割后可以在正常的45分钟内完成的学习内容。例如:“课题:3.4平面镜1”,即苏科版八年级第3章第4节第1课时。

学习方案把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的设计整合在一起,避免重复。学习重点是在学习目标文字下方划单划线,学习难点则划双划线或做其他标记以示区别。学习目标需要将三维教学目标先进行融合,然后再负载到具体学习任务之上。学生课前的准备也是以常态课课前,学生能做的准备为主。案例如下:

明确学习目标,关注学习重点,挑战学习难点:

1.知道平面镜的基本特点。

2.经历探究过程,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要求课前完成的任务:

准备好文具、草稿纸,浏览教材和伴学单的内容,让自己和学习小组成员安静下来。

学习方案把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相关的问题、活动、反馈等内容梳理并排组好。学习任务以问题式并任务完成的主要方式设计。活动序号体现章节和序次。如0341即第3章第4节第1个活动。学习活动前需要准备的器材不提倡集中序写,而是根据方案设计用字框框出,提高教师设计方案的效率。案例如下:

要求课堂完成的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生活中哪些界面可以看作平面镜?

0341⑴阅读理解:平整且能反光的物体表面叫“平面镜”。从平面镜中可观察到镜前物体的“像”。

⑵实验探究1:用力弯曲一块平整的薄不锈钢钢皮并观察它,确认钢皮在____状态时属于平面镜。

⑶实验探究2:尝试从提供的金属勺(或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观察自己的像,并完成填空:

①你猜想---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形成像的物体大小____(可能/不可能)相等。

②你体验---照平面镜时,若你在举左手、眨右眼时,镜中的“你”在举____手、眨____眼。

学习方案在每个学习任务之后设计有“实录与反思”板块。主要功能是真实记录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的教学准备备忘,课堂上生成的经典问题及处置策略等。教学反思不提倡集中在课后写些不痛不痒的话,而是言之有物地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建议或小结。案例如下:

实录与反思:⑴不锈钢钢皮尺寸约20cm×25cm,学生实验共需25块,2人一组,预先要将边缘毛刺和角落都磨掉,防止意外伤害到学生!⑵凹面镜、凸面镜、平面镜各12块,4人一组,加上教师的1块共13套,也可用不锈钢勺,勺头的里面是凹面镜,勺头外面是凸面镜,勺柄平面则是平面镜!⑶要保持课堂良好的照度,用铅笔做物体也很容易观察它在3种面镜中的成像区别!⑷课堂上需要用纪律和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方案的课外作业,应该在复习预习类作业、深化理解类作业、拓展学习类作业和探究创新类作业中做选择。复习预习类作业是课堂学习行为的伸展与补充,是作业的重点。深化理解类作业主要是以一题多变、一变多问、一问多解的方式从思维方法的渗透和物理技能的培养方向来编撰。拓展学习类作业应该基于育德、阅读、梳理、应用和实践等功能进行设计。探究创新类作业则应从物理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选编些开放型、趣味型、观察型、探究型、创新型和综合型的问题。案例如下:

要求课外完成的任务:

1.完成教材P69www第2、3、4题.。

2.两人一组分站在无色窗玻璃里外,同学甲的手在玻璃前面运动,同学乙的手在玻璃后面同步、对称运动,互换角色训练到熟练为止,参考下列填空,把活动概要记下来:

⑴“手上有光时平面镜中的像”比“镜子上有光时平面镜里的像”要____(亮/暗)。

⑵甲的手靠近玻璃镜面运动时,乙的手要做____的运动;

⑶甲的手向上运动时,乙的手要向____运动;

⑷甲的手做顺时针运动时,乙的手在甲看来要做____运动。

⑸小孔成像时,物体与像左右、上下的运动方向都相反。那么,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在左右、上下等方向上的运动方向____(相同/不同),转动方向____(一致/不一致)。

3.尝试用不同表述方法来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像物连线与平面镜____;像物大小____;像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

②像与物关于平面镜____;像是____(实像/虚像)。

③若小孔成像特点描述为“倒立”、“u>v,缩小,u=v,等大,u<v,放大”、“实像”。

则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描述为“___”、“____”、“____”。

4.尝试并评价一下,用点燃的蜡烛、双色棋子、F字架、发光二极管做的F字板来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各有什么优缺点?

5.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在潜望镜、平面镜魔术箱等2件课外制作中,选做一件进行班级交流。

德育教育案例及反思范文第2篇

一是公开选拔聘用机制基本形成。拿__县来说,20__年招聘的30名交通协管员,全部通过提前政府公告、自愿报名、理论考核、身体复查、体能测试、面试、政审等环节,从全县数千名应聘者中,择优录取的。通过上述措施,保证了交通协管员这支的队伍政治上纯洁可靠;业务上素质过硬,较好地担负着协助交通安全管理重任。

二是交通协管员岗前培训制度爱落实到位。注重新录用交通协管人员岗前培训,参照新录用人民警察标准岗前培训教材,注重交通管理业务培训。以__县交警大队为例,20__年招录的30名交通协管员在上岗前,大队对其进行了为期30天的集中培训,从基本队列动作、交通指挥手姿、着装、交通安全基本法律法规、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纪律规章学起,使每一名协管员达到在岗会纠章;岗后能独立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日常会配合交通民警参与管理。除此之外,该大队还注重抓交通协管人员的在岗培训。把交通协管员岗位培训纳入单位大练兵内容,参照公路巡警岗位练兵标准,进行培训,保证了这支队伍永远富有朝气,永远具有活力。

三是政府出资保障的模式已经建立。最近几年,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全国正在争创平安畅通县区工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托地方党委支持,大力开展“三基”工程建设。这些都给交通协管员队伍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上、制度上的支持。就__县这讲,最近几年,结合开展争创二级平安畅通县任务,交警大队积极为地方党委政府汇报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经费困难,请求予以解决。县委政府当即立断,从紧张的县财政中挤出部分经费,全额保障录用交通协管人员工资。与此同时,为30名交通协管人员统一配备了服装、个人装备。20__年,又为他们办理了人身医疗保险、退休养老保险,这些措施都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四是“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对招录的交通协管人员,各级政府按照供需要求,统一分配到基层交警中队,委托交警部门进行管理。平时的培训、教育、考核、使用也由所在交警中队负责。交警部门往往也把交通协管人员的管理,纳入本部门人员教育培训之,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强化文明守法、遵章守纪、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法律、忠于人民、爱岗奉献等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安于工作,乐于奉献。

但是,交通协管员这支队伍如何实现规范化管理,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工作的潜能,如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也是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解决的问题,通过基层调研,我以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一是进一步规范交通协管人员的配置。受警力严重不足的制约,目前由于受人流、车流影响,交警管理部门把主要警力和交警中队布置在中心城区和国、省道等主干道路,不少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县乡公路和“村村通”公路由于远离主干道路,交警部门无暇顾及。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财政给予经费保障的前提下,招聘了部分交通安全协管人员,充实到县乡路面中去。但招聘多少,怎么安置,安置后怎么保障,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规范。

二是交通协管员的招聘录用程序进一步规范。招聘交通协管员途径,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规范。目前,__县招聘交通协管员程序是否可以借鉴。要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聘用。招聘对象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身体健康;思想品德良好,无违法犯罪记录;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18周岁至50周岁之间;具有一定的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基础业务知识;原则上会讲普通话。聘用交通协管员,要按照劳动法等有关规定和程序,与聘用对象签订

聘用合同。 三是交通协管员工作职责需要进一步规范。交通协管员在交通民警指导下,可以承担以下工作: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维护交通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及时报告道路上的交通、治安情况和其他重要情况;接受群众求助。

四是交通协管员教育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目前,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协管员管理基本根据“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自行组织,缺少专门的教材,对交通协管人员的管理、教育、培训、着装进行统一规范。因此,上级部门急需制定一部交通协管人员管理标准,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职责任务、工作纪律、业务基础知识、职业道德和执勤礼仪、岗位培训等方面进行规范。

德育教育案例及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网络时代 德育案例 传播 应用 研究

[作者简介]施伟萍(1962-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科研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德育和传统文化。(江苏 苏州 21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教科院“十一五”立项课题“网络时代高职校德育工作案例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D201001,主持人:施伟萍)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39-02

国务院总理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今天担负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除了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育人德为先”,道德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把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以及作为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思想教育统称为“德育”。“新网络时代”区别于前十年已经习惯称为的“网络时代”,它是指以2005年为起点的十年,是全球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第三个十年,也是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第二个十年。

“德育案例”是指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学校各部门行政管理人员等全员育人工作中形成的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价值性、可行性的真实事例,教师总结撰写并通过网络来实现传播应用的一种策略体系;重点是个案资料的积累、研究,并通过实践、传播、分享、应用这些案例,从而使高职校的德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新网络时代”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面前,更好更快地应对,游刃有余地分析、解决问题。所以,网络德育案例信息库和交流平台的建立,对教师转变传统德育教育观念,适应新形势发展,借助多媒体网络研究新时期的德育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接受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复杂化

新网络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互联网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不如高中、大学紧张,业余时间学生们喜欢上网聊天、看新闻、发微博以及在BBS上涂鸦、贴图、上传视频、玩网络游戏等,学生们大面积“触网”,使得他们接触新信息、新思想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对传统德育方式的效果提出了挑战。当我们还停留在对个案的“孤岛式”研究的时候,学生已经走在了教师的前面运用网络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普通大学、中学相比,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网络,负面情感、事例的传播在一个学校与另一个学校之间,比正面的还要快。因此,对于德育工作案例的传播与应用,我们如果还停留在开会交流学习或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为载体的阶段,显然是不行的,也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也正在年轻化,对于网络他们可能并不陌生,但相对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师,他们掌握的速度很慢,同时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践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有许多青年教师主要是专业教师,对学生既要传授专业技能,又要提升学生修养,往往有些不知所措。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想方设法把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尽快地保留与传播给新教师,使他们间接地接受学习;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出现的新问题以案例的形式收集起来,进行实践研究,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所以,要使青年教师能够承上启下,快速成长,其关键在于利用网络,建立以校为本的德育工作案例制度,把学到的理论与对德育工作案例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反思,来同化并形成新的德育理念,从而推动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教师传统培训的理论化、简单化

传统的在职教师教育,都以理论、经验的课程培训为主,老师们很难做到“听了能懂,懂了会用”。传播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于回避同自己原有认知要素相对立的不协调信息,反而积极接触与之协调的信息。青年教师对不协调信息易于排异、歪曲,难以重构。专业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大多要嵌入于情境活动之中,需要边做边学,才能学会。所以青年教师在德育工作上的成熟,更是依赖于老教师的传帮带和自身经验的积累,这与飞速发展的新网络时代已经不相适应。通过网络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不受时空限制。

建立以校为本的德育工作案例制度,并利用网络开展校与校、地区之间的分享交流,达到传播与应用的效果非常迫切。通过德育案例积累,教师把实际工作与研究相结合。重点围绕德育教育的个案进行分析,撰写案例报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寻找同类个案,通过对同类个案的比较研究,从中可以发现新问题,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这将为教育行为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 新网络时代德育案例传播与应用研究策略

为了使德育教育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德育教育真正使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学校要建立开发德育案例研究的机制,并加以传播、应用。在行动中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推广优秀案例成果,制定德育工作案例共享机制,使之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让青年一代教师在案例中学习和总结先进的德育工作理念,再将先进的德育工作理念通过案例变为德育工作行为,通过问题的解决将成功的经验运用于德育工作之中,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优秀的德育工作案例资料的积累,德育工作案例资料学习与应用

首先要建立网上德育信息资料库,为德育案例的传播与应用搭建好交流平台。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中撰写德育工作案例,将典型事实用记叙文的形式写出来,并上传到网上,经过部门负责人的审核,才能公开。其原则是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即案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有据可查。但是要隐去当事人的姓名和班级,重要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德育职教网络平台,旨在加强各校德育交流,高职院校德育网络平台为彰显各校风采,可以分级设置:一级版块以学校名称建立;其下的二级版块以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案例、德育活动案例、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社团活动、学习资料为分类。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为本校版块管理员,负责审核本校成员注册信息的正确性和发贴的合法性。当各校不断有德育案例上传,网络的资源就会越来越丰富,加入的人员也会越来越多,德育研究交流就会蔚然成风。德育工作的创新成果也会不断出现。

(二)形成德育工作案例的传播交流机制

如果利用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的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就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边学习边运用,迅速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德育的新内容。网络可以使学校德育内容得到扩展,极大地丰富德育资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案例的积累,有赖于各校结合自己的德育工作案例,及时反思,积累自己和他人的案例;形成研究学习氛围,学习别人,探讨实践,总结反思,共同提高。这会产生以下作用:

1.更新德育观念。高职院校通过德育案例的传播共享,德育工作者会积极深入地研究德育在网络时代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网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改变旧的思维方式。教师将采取变堵为疏、积极参与、正确引导的做法,将德育渗透到媒体教育和信息教育之中。教师也会利用网络开展自身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如利用家校路路通平台跟学生的家长积极沟通,教师建立QQ群与学生交流。有一位教师就利用QQ解决了一个学生离家出走的问题。

教师利用网络德育案例的交流,可以着重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网德教育”,形成青年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要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自律的习惯。学校在传授网络技术的同时,增强青年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从而改善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状况。

2.提升网络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业务精通又懂网络技术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显得尤为紧迫。“新网络时代”要求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学会运用网络,把德育渗透进去,这样才能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这支队伍应当具有深厚的德育理论水平,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责任感;具有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熟练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答难的能力;会利用网络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平台开展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运用现代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为教师服务的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德育案例的交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三)通过德育案例应用进行自我反思

德育工作者需要经常反思,在反思已有德育工作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中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经验与理念的共同引领。所以当自己的德育案例受到别人的关注时,也要多关注与自己相似的德育案例,取长补短,并不断地完善。

在反思理论性的德育工作与现实的差距中完成向行为转移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同伴互助。教育工作者不能是孤立的,在德育案例的交流平台,把自己应用的心得告诉别人,并与他人进行思想的碰撞,这样可能会有更创新的方法。遇到困惑借助德育案例交流网络还可以向同伴讨教,这样的策略可能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更有帮助。同时在反思德育工作行为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中完成规律的揭示。这一过程是需要专家引领下的行为反省。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并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甚至普通人的力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案例的传播与应用的研究,要以“案例”为载体,采取“德育工作实践—案例形成—案例积累—传播分享—案例应用—总结理念—前瞻性探讨”的校本教研途径,采用理论研究、行动研究、案例开发与传播共享研究等方法。在研究中,坚持实践性原则,着眼过程,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与生成性。根据不同的问题,还可以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各研究课题小组及个人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发展。在具体实施时面向全校,或一个地区同类几所学校构成一个整体全面的运作体系。

新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案例的传播与应用的研究,更应注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案例,教师要帮助学生多开展职业生涯的规划活动,并在各阶段引导学生认识所学的专业,各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案例可以充分地在网络上分享,并真正地运用到德育活动中去,这样正面的活动开展的多一些,学生的院校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德育案例的交流研究就更加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敬春.互联网发展与高校网络德育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德育教育案例及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因特网之旅》教学案例 德育实践 网络道德教育

一、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同样承担着德育的重任。网络时代对学生道德规范产生很大的冲击,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当积极地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因势利导,探索新时代下的德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因特网之旅》教学案例中的德育实践

(一)教材分析

《因特网之旅》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第三单元《畅游因特网》第一节的内容。上一节课学习了《接入因特网》,这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案例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必修模块和网络选修模块前面部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上网实践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认知基础,配合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能够掌握浏览器的使用;熟悉登录FTP网站的方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协助工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服务类型;了解WWW、FTP服务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浏览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FTP服务的相关技术。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三、教学反思

德育教育案例及反思范文第5篇

机电 教学 德育

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德育?

1、什么叫“教”?东汉时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义理解释得非常精辟。“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本质就是要以身作则;“育,教子使作善也”。教孩子使他能够做善人,所以这个“育”当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善”,而“善”要有标准,孩子才懂得他做人的分寸。以前的读书人是“志在圣贤”,现在的读书人“志在赚钱”。圣贤与赚钱差很多,这样“育”出来的方向是偏颇、是错误的。

2、什么叫“德”?随顺自然规律(道)的心念和行为就是“德”。德,是做人的态度(素质),就是要懂得尊重、爱护一切人事物,德育的本质,就是爱的教育。

二、在机电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教育的策略

1、结合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技校学生在校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于各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他们的部分思想问题就会在教学过程中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目前机电类学生的具有普遍性且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学习懒散,对专业学习兴趣低,学习成绩普遍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及学习动力。这不单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更加妨碍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影响到人才质量的培养。所以,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和人生观,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机械基础这门基础课程来讲,学习该门课程能够了解机械组成、构件受力、强度计算、变形基本方式,熟悉常用的机械材料种类、应用、牌号以及性能,明确热处理目的,具备一般的机械动作同功能的分析能力以及一般的机械维护和使用能力。不管是从事机械维修、制造,还是使用和研究机械,都需要运用到这些基本内容。学生在了解及掌握后可以树立“做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为家乡经济建设做贡献”的思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产生积极向上的好学之心。机械基础课程里的德育教育因素,隐性的多显性的少。所以,一定要深挖,认真翻阅教材内容,寻找教材里的德育因素。教师可在各章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德育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分类、整理、加工,组合成一系列连贯的德育渗透。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出我国在加入WTO以后社会经济建设的进程加快,国内制造业对技术性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更大,以此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肩负的重大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之后的章节教学里,结合课程内容适当地介绍目前专业领域动态、现状,提高学生的使命感和成就感。让他们知道只有掌握各科知识,才能在今后工作岗位中做出成绩,实现人生的价值。

2、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具体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注重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要把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权利、学习的快乐、学习的自由以及人格尊严还给学生,才能帮助和促进学生良好的综合道德素质的生成和发展。教师在课堂上是“主持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课堂上,提倡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欣赏、自我承担责任,让学生的学习主人地位落到实处。

(2)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

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包括实习实训阶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育教育中要有专业教学,专业教学中要有德育教育,二者不可分割。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是方法、手段和途径,而德育教育才是目的。因此,只有坚持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一体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方能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3)德育教育方法途径要灵活多样。

方法可以有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报告法;自我修养法、自我反思法、自我锻炼法、自我约束法等等。德育途径,是指教育工作者在通过一定的方法施教时,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路径和过程。包括施教和接受教育时所经历的两种途径和过程。更应注重受教育者所经历的途径和过程。具体的途径可以有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校生活、交往、案例研究、活动等等。

3、将德育教育知识渗透到实习教育过程中

实习实训对于技校来说极其重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另外,其还是德育教育方面工作开展的重要时机。按照我国中职院校开展的实习实训工作的形势及其特征,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与职业纪律两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同时学校还需要把诚实讲信用和热爱本职工作作为职业道德内容中最重要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导,进而提高其树立遵守纪律和重视质量意识。因此,学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开展教育。

1)、实施实习之前进行教育

学校需要从多个角度使学生了解到实习的重要性,同时知道实习企业形成的环境和工作方面的纪律与条件等多种要求,并且学校、监护人以及实习企业三者之间必须形成一个科学的领导小组,对学生的实习过程相关的方法、目的拟定要求并监督学生贯彻实施。

2)、 对实习教育进行有效的管理

实习企业、监护人以及学校必须充分做好分工合作计划,把实习的具体情况准时地相互通报,有效地为处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服务。另外学校还必须提高领队教师队伍的水平,确保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合理地将其功能发挥[3]。与此同时,学校还必须采取有用的措施将学生干部以及校团组织两者具备的功能全部发挥出来,自主地领导学生开展自我、自理以及自治三个方面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