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高学生法治意识

提高学生法治意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学生法治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高学生法治意识

提高学生法治意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阅读教学;学生;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而在阅读教学中这一点则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主体意识,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不断创新和提问质疑的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

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应该自觉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的自觉探究。有一位教师讲《麻雀》一课时说:“这篇课文记叙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事,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学生举手发言:“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没有告诉我们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立即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精神,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同学自读课文,通过文中的词句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孩子们畅所欲言,气氛异常活跃,经过热烈讨论,师生达成共识:这篇课文赞颂的是亲子之情。这一精彩的教学片断,向我们展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必要与可能。

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人又是个体,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说让人都一模一样,我想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这并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呢?我认为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如教学《鸟的天堂》,我在总结课文时指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就有两三只小手举了起来。我没有立即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这时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考。于是,我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学生把手放下,亲切地说:“你们反应可真快,我想你们如果和其他同学一样能认真读读课文,思考周到些,把语言组织得精练些,回答一定会更精彩。”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调动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稳定了全班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教师期待的目光中细致读、认真想,教室里鸦雀无声。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小手,这时我请一名中等程度的学生起来回答,他回答道:“这里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是因为大榕树茂盛和当地农民不许人捉鸟。”另一名学生补充道:“我认为这里成为鸟的天堂有三个原因:一是大榕树茂盛,适合鸟儿做巢生活;二是农民不许人捉鸟;三是四周环境宁静优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

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表达”

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如《再见了,亲人》,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中朝人民之间有着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以志愿军的口吻追述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献出鲜血和生命的感人往事,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有着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为了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也能体会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也有着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独立思考。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积累,根据下面的开头讲述志愿军可歌可泣的事例:(1)那一回,……。(2)我们清楚地记得,……。(3)八年来,……。

2.小组交流。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推选一位同学归纳小组同学的发言,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本组交流获得好评,小组成员全力以赴,群策群力。

提高学生法治意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审美意识;方法途径;素质教育

音乐,是人类社会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或思念、或舒展、或向往、或豪迈、或婉转等丰富的情感,可以影响人的情绪,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或慰藉。因此,音乐教学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感情体验,激发学生追求艺术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中职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意义分析

音乐艺术是极具震撼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其每一部作品从灵感迸发、创作实践到作品定性,再到最后受众欣赏,都需要艺术审美的参与。而孕育在深厚艺术氛围下的音乐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欣赏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可以让学生把握音乐艺术的本质属性,做到尊重音乐、敬畏艺术,从内心深处感知音乐的魅力。并且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能入其内、出其形、现其韵,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学意蕴,体会其中的情感,欣赏音乐的艺术表现力。这样学生就进入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并醉心于丰富的音乐内涵,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此外,音乐是一种良性的兴趣爱好,可以作为调节学生生活的重要手段,用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锻炼认识新事物的思维能力。如果学生能够长期坚持,将音乐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以此为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升道德感知水平和审美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2中职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方法初探

2.1精心设计音乐课堂教学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利用好课前时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预案,尤其在以感性认知为主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若局限在教材之内,只靠教师来口头教授和灌输,是很难激起学生兴趣的,更不要奢望达到高质量的音乐教学。因此,教师要充分准备教学资料,例如:挂图、视频、电影和舞台剧等,用来增强音乐课堂的信息量,加大艺术感染力。同时,教师也应该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营造具有艺术美氛围的音乐教学课堂,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其中,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例如,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鼓励一些有特长或者有积极性的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唱、演奏、表演等音乐项目。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培养他们在表演方面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从而在班级内形成音乐欣赏的良好氛围。此外,教师对学生教授的音乐知识及技能,要放在相应的作品中来分析,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实际感受一下,这对提升学生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审美意识有莫大的好处。

2.2积极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

音乐是一门活泼的、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艺术类学科,比起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更强调学生的自我感受和情感反馈。因此,教师应该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高音乐教学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民歌教学涉及到赛龙舟时劳动人民的音乐表现形式讲解时,教师应该准备一些文学资料和影像视频,帮助学生丰富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了解赛龙舟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民间情感寄托。然后,教师再结合赛龙舟的视频影像,播放一些激烈欢快的弹奏音乐,让学生直观感受赛龙舟的氛围,使学生亲临其境,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这样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魅力,教师再审时夺度地向学生传授音色、力度、力度等音乐知识,使学生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最后,教师再要求学生结合赛龙舟的场景边看边唱,从嘹亮的歌声中表达对赛龙舟的真实情感。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包括听、看、想、唱等多个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3增强学生游戏性音乐教学

音乐学习是一个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地进行音乐鉴赏和情感体验,在艺术氛围中的感性认识中培养审美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情感,给与学生审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实际感受听、看、唱、演等艺术实践,进而深入的理解和感受音乐。我们知道,青春期的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而音乐游戏正是根据这一特点,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帮助学生进行节拍和节奏的学习和练习时,单纯地讲授三拍子,学生可能不会理解。这时设计一个游戏性的音乐教学,可以令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大大增加。即让学生随着三拍子一起强拍拍手、弱拍拍肩、强拍拍手、再跺跺脚,手举向上随着拍子而晃动,然后再将歌唱、律动、伴奏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来参与教学。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且让学生在欢愉中学习音乐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意识。总之,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建立生动、活泼、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让学生多接触优秀的音乐文化,增强音乐欣赏的情绪体验,逐步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初可敬.中职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24):96-97.

[2]田丹.中职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思路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142.

[3]汤茵.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优化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6):100-101.

提高学生法治意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 身体素质 体育意识 自主锻炼

一、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重要性

1.1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首先,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与意识,并将自己作为体育锻炼活动的主体。其次,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可对强身健体的主体性进行树立,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将参与体育活动作为自身的爱好。

1.2 对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进行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独立性进行重点关注,培养学生获得独立锻炼的能力。具体而言,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锻炼,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初中体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以及习惯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1.3 加强自我锻炼

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了解自身所能接受的方式、强度以及内容是进行自我锻炼的主要目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锻炼主要表现在其能针对锻炼内容完成自我规划、自我引导,即在参与体育活动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锻炼目标,使自己能依据完整的锻炼流程完成自主锻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锻炼,培养其获得独立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即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素质的一大因素[1]。

二、采取合理手段对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进行培养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上,“满堂灌”以及“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常见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就成了课堂的主体,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对体育知识进行掌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的约束,仅将重点放在了教学工作上。因此,学生并未自主地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走出校园以后,就会因各种压力出现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也随之得到了显露。因此,为了对初中体育教学课堂进行革新和完善,教师就需首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点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以及锻炼习惯进行培养,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另外,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课堂而言,其主要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就需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对“立定跳远”这一项目进行教学时,笔者并未对学生讲述跳远的知识和注意事项,而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锻炼的方式练习立定跳远。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自主地对立定跳远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思考分析了。这样一来,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可得到调动,而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得到有效提高[2]。

三、教师需做到因材施教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许多繁重的工作都逐步由机器来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与此同时,脑力劳动的不断增加又使得人们长时期处于静止状态,久而久之,身体素质就下降了。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国教育部门针对现有的体育教育机制进行了完善和革新,期望能借此对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进行增强。比如,对近几年的中考、高考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学生的体育成绩已成为了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可见,对于体育教育事业,我国教育部门是非常重视的。另外,为了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学习可运用相关措施,比如对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选拔嘉奖。这样一来,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可得到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运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即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教师需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想法。其次,体育教师可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从而对教学方法以及训练项目进行完善和优化,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锻炼项目,使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最终获得进行自主锻炼的能力[3]。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初中体育教师就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进行高度重视。另外,教师还需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和完善,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以及锻炼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翊峰.小学高年级体育的有效教学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3(07)

提高学生法治意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团队合作意识;方法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样的学生将来是很难在社会中立足的,也不符合我们的教育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体育运动尤其要讲究合作精神,体育课也成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作为一名高职体育课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必要性

(一)社会的需要。我们处在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团体、个人之间都需要合作。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不能小看,不能忽视。因为他们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方面。要想圆满地完成一项工作,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根本无法做到,需要集体中不同成员之间默契的协作,需要成员间融洽和谐的关系。如果不懂得合作,不善于利用外部资源,最终是要被社会淘汰的。现在,我国的很多企业都讲究团队精神,重视同事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打团体战。在招聘引进人才时,团队协作能力成为首要的考核项目。那些特立独行、不会与人协作相处的个人主义者常常被拒之门外。

(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现在有一部分学生从小在家人过度的溺爱中长大,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别人合作;还有一部分学生内心封闭,生活圈子狭小,不太合群。当他们走入社会后,如果缺乏合作精神,靠自己的单打独斗,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而这些学生是我们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如果连合作精神都没有,又怎能形成一个国家和民族应有的凝聚力呢?当然,我们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但首先我们需要的是懂得合作、有团队精神、能很快融入社会的身心健康的人。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一)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学生真正意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他们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培养。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有首歌中也唱得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这些都说明了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篮球、足球、排球等一些球类运动都需要队员在场上默契地配合,如果每个队员都不努力、锐意进取或者个人逞强,不注意整个团队的战术配合,肯定不能取得很好的名次。

(二)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认同感,是指团体成员对同一语言、行为和态度,对本团体内的人员具有更高的接受度、评价和支持度。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从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关系一般的人口中提出的一个完全相同的善意的意见,大多数人会乐于接受好朋友的意见,而对后者则会不予重视。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心理认同感造成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必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这样,在体育课上,同学之间才能配合默契,有问题处理起来也容易得多。增强学生对集体认同感的方法很多,比如经常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同学有了困难要互相帮助,教师要走入学生中间,关注学生内心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疏导等。

(三)培养团体荣誉感和个体的责任意识。团体荣誉感是指团体中成员都希望所在的团体声誉更好,并且愿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的心理。其实,每个学生在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都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这一点。在体育课上,教师要经常组织一些小集体之间的比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这个小集体中的重要一员,对于比赛结果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四)增强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力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培养。从内部看,一个团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积极的团体规范以及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这是团队凝聚力的最重要因素。学生也应该明确,个人隶属于一个团体后,必须遵守团队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团队的荣誉,为团队争光。在团队内部,要学会和其他成员的合作,要尊重他人,虚心听取其他们的意见。如果其他队员出现错误,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提出来。从外部看,就是增强团队的外部压力,从而提高内部的凝聚力。道理很简单,当外部压力增大的时候,内部矛盾就会弱化,而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班级、团队之间的比赛等来提高团队的内部凝聚力。

总之,团队的合作精神在纷繁复杂、事务庞杂、信息浩瀚、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中成为了制胜的王道。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认同感、归属感、团体荣誉感、增强团队精神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新型人才,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提高学生法治意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法治意识;政治教学;高中生;培养;核心素养

引言: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治国守家的重中之重,对于我国青少年的培养来说更是基本常识。而高中是青少年成长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对于其法治意识观的教育必不可少。在政治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真正明白法治社会下的法律理念,更是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环节之一。

1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客观需求

1.1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想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法规,大力推广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一定要先从教育领域开始,在教育中加入民主法治理念,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奠定一定的教育基础。法治国家的主要人物就是公民,应该从小养成法治的理念,不仅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不断完善自家的行为举止,完善法律的行为。而且人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就是高中阶段,高中生作为我国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未来栋梁,最应该关注的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加入民主法治的理念[1]。

1.2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给高中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想要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就需要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时,增加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重视起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把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而且在做课堂的教学设计时,也要紧紧围绕法治意识的理念,科学合理的把法治意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树立高中生的法治意识,最终为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任务而努力。分析其他角度,大多数教材上都有法律知识,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些法律法规,就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2]。

1.3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自学习高中政治课时,可以加入法治意识的学习,在日常中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使学生能够不断了解现代的社会,在法治的社会下学习和成长。在高中生树立法治意识后,也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当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如果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也能拿起法律的武器。

2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的策略

2.1求真求实,在生活中渗透

当学生在学习法治课堂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生活进行法治内容的讲解,这样学生也能理解。例如,当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自己身边人的消费观念,根据学生的讨论在引出应该倡导的消费行为。最后做出正确的结论。教师也可以延伸课程,给学生讲解一些因过度消费而触犯法律的行为,树立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的理念。让学生从感性升级到理性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还能认同法律[3]。

2.2教师努力提升自身法律素养

教师作为政治课堂上法治意识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先要保证自身法律知识的渊博,其次把握好整个课堂的走向。对于教师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最重要的就是打好基础,比如,通过培训和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学习重温基础法律知识。由于教师作为法律和高中青少年二者之间的衔接者,所以必须做到对法律知识的熟悉和掌握,为学生树立榜样。此外,教师还要熟悉了解我国最基本的法律———《宪法》,以及其他基本法律。只有教师的基础扎实、法律素养足够浓厚,才有能力给学生解答关于法律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延伸,比如,在高中政治必修一的“经济生活”教学中,在讲解纸币知识时,就应该延伸涉及相关知识的基本法律[4]。在《刑法》当中就有对制作和贩卖假币的违法人员的处罚规定,数额大的按照伪造货币罪论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才能在恰当的时候将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讲给学生,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2.3合理运用多媒体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很多教师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高中政治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必然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了解宪法和有关部门法的基本规定。而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不仅可以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介绍更多的法律内容,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主动吸收法律知识,为提升其法治意识奠定了基础[5]。比如,教师上课之前给学生放映电影《秋菊打官司》,影片围绕20世纪90年代善良淳朴的农村妇女秋菊为了给丈夫讨回公道,在乡里、县里、市里层层上访,最后都失败转而去法院打官司的事情,在这过程中,秋菊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还是坚持到最后,用法律手段讨回了公道。由此可以看出20世纪我国基层法律的状况,教师上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借助多媒体的影音功能,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法律法规内化感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法治意识。

结束语:法治知识、法治修养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拥有的,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只有知法、懂法、守法,才能成长为国之栋梁。总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政治教师的重要任务,政治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法治知识,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庆录.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65-66.

[2]孙耀华.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5):130.

[3]舒畅.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之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