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的观点

管理学的观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的观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学的观点

管理学的观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古典理论理论回归

自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Kootz)1961年发表《管理理论丛林》一文,把管理理论称作丛林以来,管理理论的发展加速了自己的进程。此后,安索夫(Ansoff)《公司战略》(1965)一书的问世,“战略”开始引入管理界,迈克尔·波特(M.E.Porter)的《竞争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1993年迈克尔·海默(M.Hammer)博士与詹姆斯·昌佩(J.Champy)合著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完成了企业再造理论的最终构架,在世界范围内吹响了所谓的“第二次管理革命”号角。同一时期,彼德·圣吉(P.M.Senge)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学习型组织成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管理革命的重要标志。然而,在现代管理理论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我国管理学界,古典管理理论却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的论断。呼唤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有的是来自对中小企业管理的考察,有的是来自对管理职业化的理性分析,也有的是来自对古典管理理论自身的评判。一种观点的形成绝不是空穴来风,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和背景,分析这些原因,回望并深思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繁荣基础的古典管理理论,对推进管理理论中国化,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1古典管理理论具有自身的科学性及较强的应用价值

古典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探讨管理问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古典管理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集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于一体,对企业管理实践有着强大的指导意义。它犹如一只有形的手,科学有效地调动和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同时,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一般认为,泰勒、法约尔和韦伯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古典管理理论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的实践性,它是从企业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来的理论。作为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的泰勒和法约尔,有着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泰勒就是在生产一线发现并注意到“磨洋工”现象的,对这一现象的仔细观察,使他找到了工人“磨洋工”原因。他认为工人“磨洋工”有三个原因,即:工人们害怕不断增长的生产带来失业;失败的薪金制度不鼓励工人高效率的工作;工厂没有给工人提供科学的工作方法。这些观察和分析,成为科学管理理论构建的起点。虽然法约尔与泰勒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也一直处在企业管理的中、高层,漫长而成绩卓著的经营管理生涯使他对企业管理有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更高层次的认识。

古典管理理论的科学性还在于管理理念的先进性。泰罗认为,科学的工作方法是管理中的“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雇佣双方把视线从分享利润这块蛋糕转移开,共同想办法把“蛋糕做大”。他说:“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顾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并且认为,对雇主来说,“最大利益”不仅代表着短期内有较大的利润,也包括为达到公司的长期繁荣而全方位地发展。对雇员来说,最大利益则不仅代表着高工资,还有他们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使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高等级的工作。在他看来,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富裕。这一思想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以至于王义昌先生在《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后记中,还要遗憾:这么多年过去了,让雇主和雇员关系和谐共同发展,却至今依然是我们企业管理实践者和理论者的重大任务。作为一般管理理论的构建者,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一种可应用于一切机构的独立的活动;一个人在某机构内地位愈高,管理活动愈加重要;管理是可以教授的。正是这种对一般管理的认识,使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普适工具在广泛的社会领域得到了运用。由于韦伯是一个置身企业管理之外的“旁观者”,站在更加超脱的立场冷静分析企业管理的基本问题,他的管理理念更显深邃。他指出一套支配行为的特殊规则的存在,是组织概念的本质所在。没有它们,将无从判断组织。这些规则对行政人员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自己的行为受其制约,另一方面他们有责任监督其它成员服从于这些规则。韦伯理论的主要创新之处导源于他对有关官僚制效率争论的忽略,而把目光投向其准确性、连续性、纪律性、严整性与可靠性。韦伯这种强调规则、强调能力、强调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直到今天,在组织中普遍采用的高、中、低三层次管理就是源于他的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四个原理:即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旧的、单凭经验的劳动操作;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以代替允许工人凭自己的爱好选择工作的作法;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去办;管理人员和工人在工作和职责上要分工,各自承担最适合的工作,以代替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卸给工人的办法。这些原理,对于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法约尔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以及他对管理过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个要素进行的详细分析,则是企业管理过程科学化必不可少的。韦伯要求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所具有的八个特征,即实现明确的分工、实行等级原则、实行考核和训练制度、所有公职的担任者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出的、行政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他所管理的那个单位的所有者、组织是根据明文规定的法规规章组成的、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正是企业形成完整、有序和高效组织体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古典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逻辑前提和应用基础

古典管理理论从创建到现在已经整整100年,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推动着管理理论向前不断发展,形成流派纷呈的格局。但是,站在21世纪回望古典管理理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它们的真理光辉,也清晰可见它们与现代管理理论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逻辑前提,古典管理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是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的基础,而且本身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构成内容,同时还是现代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基础。

古典管理理论先驱们所试图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学面临的两个根本问题,即效率和组织问题。它们是任何管理理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管理理论都是在古典管理理论的启发下或指导下,在古典管理理论已经搭建的平台上的创新,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创新会一直持续下去。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问题仍然是现代管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比如对计划和策略的研究、对发展战略的研究、对组织形式的研究、对管理工作环境的研究,等等,都是对古典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就是在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里,通过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所要解决的也是泰勒在百年前所关注的雇主和雇员关系和谐及共同发展问题。

古典管理理论不仅为现代管理理论搭建了创新的平台,经过发展和完善的古典管理理论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构成内容之一。在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九大管理学派中,管理过程学派和经验主义学派就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现代版本。管理过程学派也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其开山鼻祖正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法约尔。这一学派因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人的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的主要学派,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验主义学派也被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他们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他们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以大企业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抽象和概括,然后传授给管理人员,向经理提出建议。经验主义学派中的许多代表人物深受古典管理理论影响,而且其中的多数人长期担任大公司的顾问或直接在大公司高层供职。经验主义学派走的是与泰勒、法约尔一样的研究道路,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以适用为主要目的。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对象的不同,经验主义学派所概括出来的理论并不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翻版,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和思想方法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现代管理理论抓住了管理中效率与人性这一被古典管理理论忽略的矛盾,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对于处理好管理中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人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保持组织的平衡和谐状态,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用现代管理理论指导现代企业管理,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当现代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离不开古典管理理论所构建的组织体系的基础性支持。现代管理理论为企业管理提供了许多工具,比如管理方格、决策模型、激励手段,等等,都要放在按照古典管理理论构建起来的、能完整地履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职能的组织体系中,才能发挥其作用。

3古典管理理论的应用是我国当前企业管理实践的现实需要

管理理论不是“屠龙术”,它必须见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一切不能为实践所用的理论都是灰色的。管理理论的实践价值并不在于管理理论本身,而在于它的指导对象,在于它与指导对象的吻合性。因此,管理理论应用是有边界约束条件的,在发达国家有用的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未必有用;在大企业奏效的理论,在小企业未必奏效。我们不能说哪一种理论更好,更不能说时髦的理论就是最好的理论。

3.1现实经济社会条件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古典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是与美国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成长五阶段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传统阶段、起飞前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高消费阶段。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时代正是美国处于起飞阶段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出现持续的增长,在主要成长部门有可能通过革新创造或者通过利用新的资源,从而形成很高的成长率,并带动社会经济中的其他方面扩充能量。由于经济起飞时期,几乎整个经济都在快速地增长,从而使具有经济现代化观念的人战胜坚持传统社会观念的人,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取得胜利。起飞阶段所迸发出来的强大刺激力量,既可以表现为政治革命的形式,也可能是技术革新的形式,还可能是管理方式改变的形式。当年,正是因应起飞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古典管理理论破土而出。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一般来讲,人均GDP400美元以下为经济增长的起步阶段,人均GDP400~2000美元为经济起飞阶段,人均GDP2000~10000美元为加速成长阶段,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为稳定增长阶段。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我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处于起飞阶段的关键时期。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状况,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与上个世纪初的美国有很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表明,古典管理理论回归在我国有比较适宜的土壤。所以,有人认为,“考虑我国企业的发展阶段,反省我们走过的路程,我们提出‘回归古典管理’,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并试图以此作为我国企业迈向职业化的理论指导。”

3.2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人们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是古典管理理论回归的重要人文环境

我国直到1994年才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仅仅10年时间,从政府到民间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都十分有限。我国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到成熟阶段,还有比较长的路需要走。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企业,传统体制的惯性,制约着人们对市场经济认识水平的提高,因而,对在成熟市场经济中孕育出来的现代管理理论,多少有些消化不良。

企业管理说到底是人对人的管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管理理论应用的重要约束条件。从企业管理者来看,由于我国缺乏优秀企业家诞生和正常发育的社会土壤和社会氛围,社会体制方面也存在压抑优秀企业家成长的弊病,现阶段堪称真正企业家的厂长、经理为数其实并不多,甚至一些功成名就的企业管理者,往往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娴熟的市场经济驾御技巧,而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中抓住了某一个机遇。在成功的或失败的企业管理者口中,我们都不难听到成串的、最时尚的管理学词汇,但是在他所管理的企业里却很难看到这些词汇所代表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至于,在改革大潮中大量涌现出来的家族企业,管理者的状况更不容乐观。

3.3大量存在的中、小型企业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根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拥有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196222个,其中大型企业仅为1984个,占1%;中型企业为21647个,占11%;小型企业为172591个,占88%。在工业总产值上,三类企业各占1/3。大量存在的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下。有人对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做过调查分析,在那里企业管理存在四个具有共性的问题,即制度不科学,缺乏连续性;忽视基础,管理方法运用不当;未发挥组织职能,团队效率低;脱离实际,曲解“企业文化”。调查者认为,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整体上还处于十分原始的阶段,甚至还远未达到以“科学管理”和“一般管理”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的水平。浙江省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省份,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情况可想而知。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问题,更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普及古典管理理论知识,帮助企业加强管理的基础,比如应用“科学管理”理论,提高计划水平,增强管理控制能力。通过贯彻和运用“工作定额”、“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标准化”、“差别计件付酬制”及“计划和执行相分离”等原则和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能力,从而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应用“行政组织”理论,促进组织优化。在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起以制度为中心运转的、等级化、专业化的金字塔型的组织,为企业准确、迅速、有效地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美)F·W·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法)H.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3(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4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管理学的观点范文第2篇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诠释海尔》专题片中,有一个在海尔集团中心大楼一楼擦地板的服务员的镜头,解说词是这样说的:“每月有两万人到海尔参观,一年就是二十多万人。他们之中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些人是来洽谈生意的,但大多数是来取经的,而且是冲着OEC管理法来的。等他们把有关OEC的表格条文带回去时,发现并不好用。其实,海尔OEC管理的内在道理,就在大厅里那位服务员身上,每天她都不声不响地反复干着这种最简单的工作――擦地。在海尔,即使是一个擦地的服务员,都热衷于把事情做得最好。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海尔工业园中的标语,而是这些价值观已深刻在每个员工的心灵和头脑之中,被理解、相信和实践。”

学校的文化理念应成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内核。作为培养人的学校,不仅是求知的学园、生活的家园,更是精神的乐园。一个学校没有浓厚的校园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我们的精神支撑,不仅要写在墙上,挂在嘴边,更要内化到全体师生的思想中,内化到全体师生的行动中。在构筑师生精神支柱方面,我们一些学校做得很不够,对学校文化理念的理解还很肤浅,还没有完全内化到每个师生的头脑中,还没有真正成为每个师生的自觉行动。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海尔集团构建海尔文化的经验。把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进行全面的阐释,印制成手册,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注意把表层的物质文化、中间层的制度、行为文化与核心层的价值观、精神文化结合起来。

张瑞敏在谈到自己在海尔的角色时说:“我在海尔是设计师和牧师。设计师是指使海尔的组织结构适应于企业的发展,牧师是指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海尔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与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张瑞敏的这些观点对学校的管理者是极具借鉴意义的。

二、努力建设学习型学校

管理大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韦尔奇指出: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是负债,经过培训的员工是资产。知名企业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首先要成为学习化的乐园,抓好教职工学习培训已经成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当务之急。在解决骨干教师短缺方面,抓好青年教师的培训,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是有效途径之一。一些学校由于培训跟不上,而新上岗教师最初的教学效果常常较差,这种印象使学生和家长对年轻教师产生了很强的不信任感。而这种信任危机对青年教师日后课堂教学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学校必须结合自身情况,编制好青年教师培训手册,培训的内容包括价值观培训和教学技能培训两部分。价值观培训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的培训。教学技能培训以学校教学工作的规定为蓝本,重点放在教学常规的培训上,使每个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就明白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当然,让新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子,拜师学艺,也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对于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也必须加强培训学习。当前,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老教师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面临新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老教师与新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与新教师相比还存在着劣势。因为原有的一些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将影响到新课改的实施。所以说,骨干教师、老教师同样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体系,加强学习。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既要请有关专家、教研室的教研员来校培训,也要重视发挥本校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搞好校本培训。

三、选人用人上要“赛马”而不要“相马”

韦尔奇在谈到领导能力时讲了4个E和1个P,即有旺盛的精力(enevty);能够激励(energize)别人实现共同的目标;有决断力(edge),能够对是与非的问题作出坚决的回答和处理;能够坚持不懈进行实施(execute)并实现他们的承诺;一个P为激情(passipn)。这些管理思想对于我们选拔教学管理人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看管理水平的高低,而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从管理学的角度说,10%左右的管理人员担负着80%以上的责任。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自古崇尚伯乐相马,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喜好和眼光来选人用人。由此带来的弊端是员工工作关注的焦点不是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是领导是否满意。这种机制,不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学校在干部选拔以及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的选用上要采用“赛马”而不是“相马”的办法,从机制上解决管理人员的选拔问题,即要坚持三条原则:公平竞争,任人唯贤;职适其能,人尽其才;合理流动,动态管理。在用人问题上,要看工作,比贡献,看其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做了哪些工作,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哪些贡献,为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做了哪些努力。构筑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发挥每个教职工的最大潜能,这是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关键。在任何时代,能满足人最深层也是最本质需要的不是金钱、物质和地位,而是自我价值的发现和实现。一位老师曾说:我不愿做流泪的“红蜡烛”,让我做太阳吧,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辉煌了我自己。这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现代教师心态的真实体现。当教职工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能最大限度地唤起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作为一个学校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要能够容人之短,用其所长。

四、贯彻质量管理思想。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内有一张画:一头狮子和一只鹿。狮子说:虽然我十分强壮,但是今天不努力去捕捉食物,我也会和鹿一样;鹿说:狮子是我最大的危险,我今天不努力奔跑就会被它吃掉。画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不管你是强者还是弱者,都要努力去做。海尔集团的竞争理念是: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管理学的观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习时间管理 电子网络 建构

[作者简介]卢玉珑(1965-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管理。(广西 南宁 53002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服务北部湾区域经济的成人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GA155,项目负责人:卢玉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87-02

在电子网络普及的时代,在终生学习理念的引领下,人们纷纷选择无时空限制的电子网络学习形式。但是,许多网络课程学习者,因主客观的原因,常感疲惫不堪,收获甚少,更感受不到快乐。而利用电子网络学习环境培养服务北部湾区域人才,已经成为未来广西开放大学的主流教学手段。因此,有必要基于学习时间管理幸福观,对电子网络情境建构进行探讨。

一、学习时间管理幸福观

所谓学习时间管理,是指学习者为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或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计划和监控所采取的可行而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如何合理计划我们的学习?传统的高标准,往往使人变成失去自由的完美的奴隶,这样的学习生活索然无味。如果生活失去乐趣,那么时间管理还有什么意义?为此,产生了时间管理幸福观的思考。所谓时间管理幸福观,就是管理好自己和时间的关系,既有时间做事,又有时间享受生活。做事、学习要有幸福感,我们就必须智慧地取舍,管理好自己与时间的关系。吴淡如在《时间管理幸福学》中指出:“一件事情,如果你真心想要做它,而且愿意每天都进入它,那么它也会进入你的生命,变成一种宿命的节奏,它会和你的呼吸合为一体。”“过度校正自己的时间节奏,我们很容易觉得压力很大,很不快乐。”①

二、网络情境下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状况分析

1.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低。网络的自主性、非线性与选择性,并未给所有的学习者带来学习的支持。调查显示,在线学习者遇到的困难中,排在首位的是不善管理时间、时间利用效率不高;其次是独自学习的孤独感;最后是在线学习目标不清晰,找不到学习感觉。成人学习在时间上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往往是零散的、片段的和不确定的,学习状态多为下班后比较疲惫。另一项研究也认为: “时间难以保证、外界压力过重和自信心不足是成人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②

2.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低的影响因素。第一,课程设计的因素。(1)课程结构设计灵性不足,无法全面调动学习者感官。比如,只有文档资源无视听资源。(2)课程时间设计过于呆板,学习者不容易合理调配学习时间,最终因工学矛盾耽搁学习。比如,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间平均分配,未凸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可能导致两种情形。一种是学习者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埋头学习,便眉毛胡子一把抓,效率太低;另一种是学习者时间缺乏,因短时间找不到重、难知识点切入,放弃学习。

第二,学习交互因素。萧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将可拥有两种思想。网络学习的交互,多半呈现在讨论区。综观许多课程交流园地,有启发性的观点较少,更多的是人云亦云地附和,这使得工学矛盾紧张的成人学习者,不乐意参加学习讨论,协作学习效果不佳。

第三,网络课程平台设计的因素。“酒香不怕巷子深”,用在网络学习并不适用。网络课程平台设计最忌讳不直接,但有些学习网站则偏偏要逆流而上。殊不知,如果学习者需要费很多时间搜索学习内容,会非常不耐烦,最终很可能放弃学习。例如,《职业与人生》精品课程的网络路径包括:第一步是进入学校网站;第二步是进入“办公信息管理平台”;第三步进入“教学资源”;第四步进入“高职园地”;第五步才是该课程网页“职业与人生”,如走迷宫一般,如果没人指点,恐难见庐山真面目。

第四,学习者个人因素。学习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生理上,有性别、年龄、体质等;表现在心理上,则存在知识结构、认知风格、兴趣、情感、意志等。众多研究表明,个体先前知识水平的差异对网络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个体认知风格的差异对网络学习也具有重要影响。相同网络学习环境下,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习者如鱼得水;而另一部分学习者则无所适从,常常为迷航、自主控制乏力、认知超荷等问题所困扰,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1)先前知识缺乏的学习者、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遇到网络学习系统的导航设计不够清晰时,容易产生迷航的问题。相反,先前知识丰富的学习者、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不容易产生迷航的障碍。此外,前者在层级结构型系统环境中,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后者无论是在层级结构型系统,还是在网状结构型系统,都能较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很快地完成学习。(2)先前知识缺乏的学习者、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在学习者控制占主导的情形下,表现较为消极被动,学习效果逊色。相反,先前知识丰富的学习者、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表现较为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出色。(3)先前知识缺乏的学习者、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容易受到网络学习系统提供的自由导航的迷惑,由于缺乏学习内容关联性的理解,无的放矢,不懂过滤和处理信息,导致认知超荷,费力不讨好。相反,先前知识丰富的学习者、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对学习的主题胸有成竹,能够利用组织化、细节化、模块化等有效获取信息的策略萃取信息,四两拨千斤,不受认知超荷之累。(4)学习者时间管理能力,也是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个善于处理自己与时间的关系的学习者,能够张弛自如,充分彰显生命的韧度,从学习的适度压力中收获精神的快意;反之,则容易陷入疲于应对的窘境,失去幸福感。

三、建构高效学习的电子网络情境

1.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依据设计课程。一是课程结构设计以绝对阈限为基准,适度增添生动的视听资源,配以亲和的技术支持,设法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反应。注意,适度很重要,刚好引起学习者关注即可。例如,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网站利用一个小小的技术支持――积分和礼品兑换制度,就达到了较好的激励学习者的效果。在它的“获得积分的途径”中,针对“每日签到”“论坛发帖”“提交作业”“参与活动”的不同情况,明示差别化积分标准,引导勤学、敏思和分享。它还进行友情提醒:“您至少需要完成3门选修课的学习;学习选修视频和下载课件都需要消耗积分(100分和30分),您的积分请优先用于选修课的学习和下载课件后,再来兑换礼品”,以柔性语言促使学习者接受学习规则:“必须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多学多得、优学多得!”二是单元学习的时间设计,应根据知识的难易轻重错落调节。实践告诉我们,有弹性才能有好效率。弹性很重要,对于学习者来说,应根据“大原则”管理自己的时间。如果一直长期刻苦,按表操作,很容易产生弹性疲乏,甚至失去学习的动力。

2.以重、难、新知识提升课程讨论区的含金量。辅导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讨论区,用前瞻性、现实性强的问题抛砖引玉,让学习者学有所获,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欲望,自觉、自主地克服学习时间管理的压力,积极寻求网络交流和分享的快乐。

3.以傻瓜式操作、快餐化展台加快学习者收获学习成果的速度。所谓傻瓜式操作,就是简单易行,老少咸宜。所谓快餐化展台,就是让课程学习的主要信息在同一界面展开,纵深层次路径尽可能减少,实现扁平化。换言之,就是减少层级结构型系统,多用网状结构系统。网络学习若要普及化,平台设计必须直观便捷,尽可能地让学习者“秒杀”信息,使其产生类似“消费者剩余”的满足感。

4.以顺应个体差异具体需求的网络环境催生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要想让学习者心甘情愿地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徜徉,必须改善网络系统使其感到“缺氧”的状态。一是消减迷航。层级结构型系统与网状结构型系统兼具,但导航设计必须明晰无误。二是提高学习者自主控制。首先,一定要区分哪些内容必须是教师讲的,哪些是应该留给学习者自己去研究的。其次,要让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都能有所收获。通常,针对学习者的水平层次,相对简单、封闭性的学习内容,采用视频、HTML的指令描述,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指导,创设程序控制占主导的学习情境;对复杂、有深度、开放性的学习内容,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创设以学习者控制为主导的学习情境,给学习者留出适当的思维空间,强化学习者自主控制的能力。三是解决认知冗余。建议制作课程知识关联图,引导学习者思维,使学习者能像药房配中药那样,便捷地采集处理学习信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以科学的时间利用技巧帮助学习者实现无压力学习。时间管理的重心在于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已成为人类文明生活的必然,这意味着学习将成为重要而常规的生活方式。课程学习网站有别于综合网站,如何为学员创设“无压力学习”情境,教育机构可以借鉴David Allen的GTD(Getting Things Done )新时间管理方法。GTD的基本方法分为五个步骤――收集、整理、组织、回顾、行动。首先,收集。在设计课程网站时,要尽可能地将所有与课程学习关联的材料罗列进来。例如,课程标准、能力测评大纲、学习资料、学习指导等。其次,整理。围绕课程知识的重点、难点,定期不定期地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整理,清除内容陈旧、观点过时、混淆视听的材料,避免信息冗余,尽量做到少而精。第三,组织。以学习认知规律为依据,尊重课程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科学规划界面,合理设计导航。比如,在课程网站醒目位置,以表格形式理出该课程的重、难点,并温馨预告学习时间和方法,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择时而学。再比如,人性化设计轻松活泼的疑难解答板块,导师尽量利用答疑平台引导高质量的学科主题讨论。再比如,精心打造教学微视频、微案例,便于学习者充分利用时间的“边角料”,专心致志地高效学习。第四,回顾。课程网站应该设计追踪引擎功能,加强人机交互,使每一个学习者定期回顾和检查学习成效,教育机构也能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态。比如,将在线题库练习、课程交互讨论、课程资源点击的痕迹记录与奖励机制结合。最后,行动。根据以上思路,建构基于学习时间管理幸福观的电子网络情境。

电子网络学习,应该让学习者受益而不是受累,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生活乐趣。基于学习时间管理幸福观的电子网络情境创设,并不是骆驼钻针眼那么难。只要将有趣的课程设计、启发性的学习反馈、亲和的技术支持、顺应学习者个性差异、科学的时间利用技巧等方面协调好,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注释]

①吴淡如.时间幸福管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②王永辉.影响成人远程学习绩效的因素分析――一项基于成人学习者的调查[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25.

[参考文献]

管理学的观点范文第4篇

一、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意义

所谓《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教学,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实证型教育培训方法。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有利于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也有利于整合师生智慧和资源,经验共享,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行政管理现象的技能,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人才的目的。

1.验证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设置合理,才能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形成合理的学生知识和理论结构,科学、合理、有效地解读现实行政管理和改革实践活动。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的一个目的就是检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能否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实践所需要的知识、理论和能力。只有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科学、合理、有效地解读现实个案,才能验证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提供学生置身于复杂现实行政管理环境的体验

案例课程教学,让学生由“局外人”变成“局中人”,使他们体验到实际政务操作的各种压力和复杂性。行政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课程,让学生认识大量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学会理论分析能力。但是学生无法得到真实行政管理活动的体会。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提供实际案例,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会,形成局中人的自我认同,对行政管理实务的复杂性和压力做好心理准备。

3.培养学生解决行政实务问题的独立思考习惯和能力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是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初步职业技能,沟通理论与实践,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融合起来的一种课程教学。通过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达到培养学生应用学科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思考习惯和能力。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以案例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讨为核心,以知识的灵活应用为关键,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案例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改善其思维模式,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意识,习得解决行政管理实务的各种技能和方法。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互动沟通与合作能力

与人互动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能力。通过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学生可以认识到,行政实务的解决,受到行政公共性规律的约束,不是单个人通常可以解决的,它必须整合行政管理系统所有的资源。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课程整合了全体学生和老师的智慧和能力,形成综合运用集体能力和资源解决实务问题的一种行动模式,在此过程中,为了达到整合全体师生智慧与能力,学生必须习得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既要同教师进行互动沟通,还有与学生互动沟通,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行为能力。

二、《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特点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从程序上看,通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简要讲授相关公共行政理论,而后分析印证有关理论。接着引入与所讲授行政理论密切相关的行政案例,介绍案例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把握切入点,给出分析方法。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以案论理。

1.重案例选择

行政案例教学是通过对行政案例进行考察和分析,使学习者获得有关公共行政管理实践的知识和经验,并提高和增强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课程,案例是课程的核心,没有案例不是案例教学,没有恰当的案例也不是案例教学,对案例的精选是案例课成败的关键之一。

2.学生讨论为主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是第一位的。案例教学跟非案例教学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案例课程有相当比重的时间和环节让学生针对案例反映的行政管理问题进行深度讨论。这个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讨论环节包括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全班集中讨论和辩论,小组讨论和集中讨论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发言。讨论和发言的环节多,量也比较大,决定讨论的时间占用也相当多。但是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中讨论,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主角,教师原则上并不参与讨论,更不提供所讨论问题的标准答案。教师责任是为学生讨论提供必要的知识和理论背景解释,并为学生就相关知识、理论和问题提供解答释疑。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以学生讨论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和案例体验,这是非案例教学所无法获得的教学效应。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干预也不放任

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必须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向“权威、书本、教师”挑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开放、自由地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式适当地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多向思维,抓住学生讨论中的“奇思妙想”,引发有分歧的观点,激化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实现多向度的充分交流而具有生机和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但是不强制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限制学生。

4.重理论深度提炼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不能为分析而分析,必须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案例教学中,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得到充分交流与碰撞,使理论得到深化和提升。教师虽不参与具体讨论,也不提供问题解决的权威答案,但是教师在引导、指导学生讨论,以及最后环节的课堂教学总结中,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将案例教学的理论深度尽可能地阐述和演绎。

三、存在问题

管理学的观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消费观教育

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因此,如何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消费观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摆在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独立学院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1.独立学院学生相对缺乏节俭意识

独立学院学生每年的学费比普通高校本科生高许多,有的独立学院光学费每年就有两万左右,因此能够进入独立学院学习的学生一般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再加上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父母基本上对孩子都十分溺爱,在经济上的需求都会尽量满足,这导致部分孩子从小就缺乏节俭意识。在进入大学以后,由于身边的同学基本上家境都比较优越,缺乏形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氛围。

2.独立学院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

作为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大学阶段,学生应当把主要的精力和花费用在学习上。但是从现在的独立学院学生的消费支出来看,存在着非常不合理的现象。学生用在学习资料、书籍方面的开支比例很小,用在必要的生活消费上所花的钱也不多。更多的花费是用在攀比消费和人际消费上。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境普遍优越,对各种时尚用品的消费会存在盲目攀比的现象。就拿手机来说,一部苹果手机售价高达四五千元,但是仍然受到学生的追捧,大家觉得有苹果手机是很有面子和实力的事情,因此,即使在学习和生活上少用点也要买部苹果手机,甚至个别家境较差的同学,把辛辛苦苦勤工俭学的钱、贷款来的钱用在购买一些不必要的高档手机和高档衣服上。另外,独立学院学生花在人际交往上的钱也很多。平时同学聚会、外出游玩等费用支出较大。有的同学一次聚餐就将一个月甚至是几个月的生活费都花光,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学生正常的生活需求。谈恋爱的同学的花费则更大。很多情侣之间把是否愿意为对方花钱作为衡量感情的一个重要因素,认为舍得为对方花钱是爱的一种表现,在这方面男生的花费相对较大。每当重要节日如生日、情人节时情侣的花费显著提高。学生在这些方面投入过大,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独立学院学生经济独立意识相对相差,缺乏合理的理财计划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家庭,独立学院的学生这点表现的更为明显。由于上得起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都不错,因此,这些学生也就缺乏经济独立意识的原动力,一般不会去勤工俭学,即使去做兼职带家教等的首要目的也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获得社会经验,增长人生阅历。较少有同学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贴补生活费的目的去勤工俭学的。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平时生活费相对比较充裕,父母对其经济上也没有限制,基本上是要多少给多少,这直接导致了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缺乏合理的理财计划,对于开支没有合理的预算和决算。

二、关于独立学院学生消费观的几点思考

1.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消费观教育和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开展工作。

第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校园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总体上仍然不富裕,因此,我们更应当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树立勤俭节约的典型模范,结合国家学雷锋常态化的要求,号召大家学习雷锋精神,在大学校园里弘扬正确的消费观,帮助同学们健康幸福的成长。

第二,要加强对独立学院学生相对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能力的研究及引导

要对独立学院学生形成合理消费观念进行有效的指导,前提是在掌握独立学院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能力的基础上。因此,独立学院应当通过调查研究的形式,来获得当代独立学院学生的消费心理和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消费观教育并引导独立学院学生对自我的消费行为进行反思,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消费困境。

第三,开展相应的消费课程和理财教育,把消费观教育纳入现有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过程中。

联合国在有关保护消费者准则中指出,“消费教育应在适当情形下成为教育制度基本课程的组成部分,最好成为现有科目的一部分”。

独立学院一方面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探讨人生观、价值观时加入消费观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反思。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融入消费观和理财教育,让学生明白进入社会后拥有勤俭节约意识和经济独立意识以及一定的理财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和心理,理性消费。

2.家长应配合学校开展消费观教育,积极引导子女合理消费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父母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往往会直接影响子女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因此,家长首先自己要形成合理的消费观,摈弃攀比消费、虚荣消费等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通过言传身教给子女树立健康消费的好榜样。其次家长要用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引导孩子,转变传统的观念,鼓励孩子参加勤工俭学、进行社会实践,让子女体会到挣钱的艰辛,引导子女把钱用在刀刃上。对子女的消费情况有所掌握,在面对子女的不合理消费需求时应当予以限制,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精神,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幸福观。特别是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的,一定要改变那种再苦不能苦孩子,勒紧裤腰带也要满足子女的所有需要,应该满足合理需求,抵制不合理需求。

3.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想要达到教育的效果,就必须要充分调动独立学院学生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我教育来达到实现树立合理消费观的目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外在教育必须通过自我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离不开他们自身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的转变。大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在大学的生活消费中,增强自己的合理的消费判断力和执行力,把内在合理的消费观转化为合理的消费行为。作为学生,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学业上,摆正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之间的关系,合理理财。

4.加强舆论引导,弘扬主流消费观

在现实生活中,舆论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消费引导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往往跟随舆论,追求各种时尚,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媒体舆论导向功能,引导独立学院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观。首先,要坚持积极、正确的消费导向,大力宣传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其次,依据独立学院学生精神消费的需要,创造一批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文化娱乐产品,使他们在休闲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合理消费观的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