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案例教学法的典型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6-0919-03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一定的教学目的为中心,在临床教学中,将临床真实的、典型的病例整理精练,使之成为供学生思维和判别的案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互相探讨交流等形式提高自主分析、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老师负责组织学生对每一个案例进行研读、查阅、自主分析并进行讨论交流,主要是教会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基本原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及掌握。我们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两个年级部分班级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2007级和2008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每年级各10个班级,入学时均随机分班,在校期间各科学习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每一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共235名学生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为实验组,其中2007级117名学生,2008级118名学生;男生83名,女生152名,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2.12±4.65)岁;同时再随机抽取每一个年级各2个班238名学生采用传统儿科教学法作为对照组,其中2007级118名学生,2008级120名学生,男生59名,女生179名,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82±4.53)岁。
2.方法
(1)选取典型案例:依据本教研室制定的儿科学教学大纲为指导,精取、撰写具有代表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的案例,指定本教研室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编写案例,案例由一个真实病案改编而成,范围包括儿科学各系统疾病,另外还涵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传染病学等多系统多学科的知识,选取、编写的案例要求目的明确、客观真实、启发性强及结果可多元化等。案例配备有多媒体课件,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方面:临床资料、相关需要讨论的问题以及参考答案等。在教学形式上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自身特点而有所不同,包含课前自习、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总结归纳等,课前要认真备课并书写教案。
(2)案例教学的实施:对实验组实施典型案例教学法,具体方法为:①理论课后,教师给实验组学生布置事先准备好的案例,要求学生课后针对本案例做出相关的准备工作,提出的问题可包括如下内容:本案例的疑难问题、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初步的诊断有哪些、最有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如何、鉴别诊断有哪些、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判断治疗效果等。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作好归纳总结。②上见习课时除了按规定的内容查看病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并简要总结后,留出约30分钟时间针对上次理论课所提供的案例进行讨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言及讨论为主线,教师仅作适当的答疑、启发及引导,并作最后的总结归纳。对照组则实行传统儿科教学方法,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讲授教科书理论知识,辅以适量的课堂提问,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思路并控制教学进程。传统教学方法以大量的理论知识为主,配合少量案例,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对案例的经过及结果进行讲述,基本不针对案例提出问题及讨论。实验组及对照组均由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教师授课。对学生的考评内容由本教研室高年资教师共同编写,考试之前一律不单独进行辅导,不划重点或圈定考试的主要内容,采用同一试卷进行闭卷考试,统一评卷标准。
3.教学方法评价实行不同教学方法后,采用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对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价,评判其可行性和效果。
(1)考试评价方法:闭卷考试由理论知识及案例分析两部分构成,理论部分占总分的65%,包括填空题、是非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题型。案例分析部分占总分的35%,所有内容均严格符合大纲要求,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临床诊断思维方法、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等内容为主,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及病例分析考试成绩,评估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儿科学理论教学的效果及可行性。
(2)问卷调查:针对实施案例教学法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有无提高学习效率;②有无提高学习积极性;③是否提高临床思维能力;④有无加强对三基知识及疑难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⑤有无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⑥对实施案例教学法有何意见。对教学效果及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2.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明,实验组绝大多数学生支持典型案例教学法,97%(228/235)的同学认为该教学法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疑难重点的理解及掌握、对三基知识的掌握、形成科学的临床诊断分析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均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认为对能够逐步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起关键作用;11.9%(28/235)的同学虽然对本课程感觉到较其他课程有更大的学习压力,但仍认为实施案例教学法对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417%(98/235)的同学认为分班人数过多,不利于教学开展。讨论儿科学的学习遵循基础课、专业课、见习课及实习后毕业等渐进性的形式进行[1],传统儿科专业课理论教学多采取依照教学大纲、教师理论讲解为主,辅以适量的课堂提问,由教师引领学生的学习思路并控制教学进程,以大量的理论知识为主,配合少量案例,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理解及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不多,教学大纲上要求掌握的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会的内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院校在教学中讲究灵活性、科学性、有效性和个性化,在重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更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2,3]。典型案例教学法能够减少理论课学时数、增加临床见习课学时数,强化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临床诊断分析思维能力,将原本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案例作为教材的有力补充及延伸,以其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科学性、学生主体性、综合性、启发性、实践性、动态性及重复性等特点,将教学场景与临床实景有机结合,理论不再抽象,一个个案例好像活生生的病人出现在学生面前,理论和实践无缝结合;这种科学的教学方式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分析能力、看病及治病能力,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毕业以后能以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工作态度、正确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胜任医生的工作。
典型案例教学法要求选取具有典型的常见病、多发病,要求其代表性及可操作性强,典型的病例能让学生去探究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发生机制,推断出诊断依据及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及主要用药,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的能力。本实验组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典型病例教学法为绝大多数学生赞成,教学效果良好,只要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将教材内容与案例教学同步进行,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必将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4]。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分部分教师认为案例教学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目的的错误思想,案例不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够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
典型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观察能动性和自觉性要求较传统教学高,其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必须课前自习教师要求掌握相关的知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教学进程能否顺利进行有较大关系,课前准备的态度、准备的充分程度由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决定,准备不够充分会使学生在案例讨论时不敢发言、无法发言,影响教学效果。另外,案例教学课堂必须对学生人数加以考虑,人数过多不利于案例教学的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可能因学生背景、学科类型及班级人数而异[3]。
参考文献
[1]蔺世平.中外儿科医学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4546.
[2]周亚夫.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2):8890.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法;Photoshop教学
Photoshop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实践性强、艺术性高的特点。Photoshop软件工具繁多、内容丰富、效果多彩,使得Photoshop教学“好上”,但“上好”困难。如何提高Photoshop课堂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Photoshop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简述
案例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蓝德尔(C.C.Langdell)提出的,主要是采用商业管理中比较独特的案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案例教学法应用与研究学会”(WACRA)成立,案例教学法才逐渐受到教育者的重视。1990年以后,我国教育界把案例教学法广泛应用于法律、企业管理、医学、政治等专业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精心组织、周密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设置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实践性、启发性、针对性的特点,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学生的自主式学习。
二、Photoshop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1.课程内容的可行性。Photoshop是Adobe公司出品的出色的图像处理软件。它界面友好,功能强大,其各种功能组件和数百种的工具按钮,涉及了图像合成、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等诸多领域。如此繁杂的知识点,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逐个讲解,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将所要讲授的内容融汇到每一个具体的实例中,通过对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按步骤模仿实例效果,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点,就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同时也让学生在对一个个精彩实例的制作中,丰富想象,拓展思维,为今后制作富有创意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一角度讲,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是适合的。
2.教学目标的可行性。Photoshop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掌握图像处理的方法,深刻领会Photoshop设计思想和理念,具有独立从事图像处理和创作的能力。而案例教学法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通过创设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解决案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等诸多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在新的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Photoshop案例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切身体验领悟到Photoshop的设计思想和精神理念。因此,从实现教学目标来看,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是可行的。
三、Photoshop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Photoshop教学大致可分为案例准备、案例实施、检查评价三个步骤。具体教学流程如下(图1所示):
1.案例准备。案例准备是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精心设置案例,把所讲授的理论和基础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案例中,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准备案例:
(1)案例的收集。一是从平面设计公司收集。如:宣传画册、贺卡、展板、资料封套、售楼书、横幅、影楼人像处理作品、企业形象设计(CIS)、广告创意DV/文案、产品包装设计、平面宣传海报等。二是从互联网收集。如:平面设计网站、论坛、免费图库、google图片搜索、baidu图片搜索、网站设计素材库等。三是从图像处理软件中收集。如: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Fireworks、MAYA等众多的图像处理软件素材库中集成了大量精美的图片,特别收集大量的Photoshop动作集,这些是学生最好的学习、研究、进阶Photoshop的助手。
(2)案例的选择。根据Photoshop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案例的选择要突出针对性、把握典型性、重在实践性、力求系统性。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案例,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熟悉Photoshop运行环境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第二类案例,Photoshop功能组件、工具集、动作集的实际引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体会到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类案例,Photoshop创作综合实例,使学生在模仿学习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领悟Photoshop创作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2.案例实施。实施Photoshop案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案例分析。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种是案例讲解。对于那些应用性、典型性特别强的案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逻辑授课方式,就案例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模仿和拓展。例如:制作一个立体电子书。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分析该图片的特征和知识点,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学生能说出需要的工具组件及相关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组提出实施方案,并对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突破方案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检查评价。检查评价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检查评价除老师自我评价外,还包括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自我评价是指教师要对案例难点、重点、设计理念、运用工具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设计思路等等作评价,总结出本次案例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可以比较他们完成任务的质量和优缺点,从而做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四、应用Photoshop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一
判例教学法对于英国、关国、法国等以判例为法的国家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法学教学意义。同时,案例教学法在这些国家的法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效仿与运用。虽然案例教学起源于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创立的判例教学法,但并不等同于判例教学法。由于我国的法律特点并非以判例为法,因此判例在我国不具备相应的法律渊源的地位。在我国法学教学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先由教师对成文法进行相应的讲解,然后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真实的或者教师编撰的案例进行探讨、分析以及研究,进而针对案例进行相应的评述并提出解决方案,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提高与培养。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教学过程中师生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在传统民商法的教学中,通常都是以教师为单一的主体,而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不同,极为注重学生之间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对法条进行相应的讲解,对课堂进行组织管理,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创造教学所需的场景,以及提高学生对法学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充当协助者的角色。(2)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传统的民商法的教学中,教学内容通常只局限于传统的教材,教学内容过于刻板,针对性不强。在案例教学法中,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案例在民商法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3)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灵活相互动性。传统的民商法教学常常是单纯地对正确答案进行追求,而忽略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机动性不足。案例教学法则不像传统的教学一般只注重结果,而是对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予以充分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案例所涉及各方面的问题,学生都需要自己进行分析、解释以及讨论。(4)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传统的民商法的教学通常对理论知识较为重视,而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重视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对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教学非常重视。
与法律相关的职业都是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在进行法学教育的过程之中,要求注重对学员人文方面以及职业方面的教育,重视对学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法学教育主要培养有关法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者人员与法律方面的实践性人才,如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培养法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而律师、法官的培养则主要集中在本科教育阶段。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法学教育主要是培养法律方面的实践性人才。但是,学校对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的培养不重视,而是重点集中于对法学理论的教学,使培养目标与培养的结果之间没有得到充分的衔接。因此,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对法律人才能力的需求。将充分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的法学教学之中,能够很好解决目前法学教学中理论、实践脱节的问题,对我国的法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在我国的法学教育中,往往重视对学生法律素质方面的培养,而对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民商法在生活中的涉及而极为广泛,对法律实践性人员的职业能力的要求较高。按以往的教学方法所培养出的法律方面的人员,无法很好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由此,就必须引入案例教学法。民商法具有内容多而杂、适用性极强的特点。民商法的课程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会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我国的法律与欧关等国家的法律在适用上有所不同,甚至相互冲突,在进行民商法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习者学会随机应变,懂得针对不同的案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处理。
(一)案例教学法在民商法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典型案例的选取,教师应引导、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辩论和推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之下,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对问题进行独立自主的解决。
运用列举法对法律概念、规范进行讲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列举一个或者多个案例,对法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法律制度以及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在对民商法中的概念、规范进行讲解时,可充分运用列举法进行教学。在列举案例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案例,也可以选择实际发生过的案例或者教师个人撰写的案例,对案例的选择在细节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
运用分组讨论法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教师在讲完相关的理论知识点之后,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相应的案例,并针对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之后,教师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分组,并公推一组作为评委会,每组各推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组织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式。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的过程中,可以自由查阅相关资料。当每组都分析讨论之后,由代表向全班陈述该组对于问题的处理措施,然后评委会对各组的陈述进行评分,再交给教师评点与归纳总结。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巩固,还可以在实际运用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充分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运用模拟教学法对典型案例进行模拟审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充当现实生活中的相应的角色,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场景进行模拟。当完成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可选取或者编撰一个合适的案例,让学生充当案例中的角色进行法庭模拟。学生可充当审判人员、原告、被告、证人等角色,充分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对案子进行模拟演绎,运用合适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思考。模拟教学法很好地将理论、实际进行联系,不仅帮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与加强,还提高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对于民商法教学的意义
在进行民商法的教学过程中,最为基本的是使学生充分掌握有关民商法的相关规章制度,最为关键的是要充分培养以及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能够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而听,而对乏味枯燥的教学,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把民商法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其实用性没有得到很好体现。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教学中,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了主动学习者。学生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研究,大大地提高了对民商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传统的教授法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有余,而对实际运用的重视明显不足,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很好地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在民商法教学时,通过由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把理论知识点与实际运用加以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运用模拟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保证自己的威严,往往与学生保持着距离,学生与教师之间很难平等相处。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往往不敢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通过案例教学法,充分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能够很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三
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第一要务,便是要选择恰当的案例,没有典型的案例就无法展开案例教学。在民商法的教学中,应选择典型、时效、难易适中的案例。首先,应该充分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能够满足具体教学环节的案例。比如符合民商法的某项法律原则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典型案例,或者是当下社会中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其次,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应对案例进行相应的研究,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案例,而不要选那些已经过时的、与现实生活脱节较为严重的案例。再次,教师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应该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选取。如果所选的案例太简单,学生不用经过思考就能理解,便失去了案件的教学价值。如果所选案例太难,学生运用现有知识无法理解,则同样无法发挥案例所应有的教学价值。在进行案例选取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握好案例的难易度。选取之后,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民商法的案例库,通过不断地更新完善案例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案可教。
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方法会被人们所熟知。在法律教学当中也是一样的,法律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采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学习。那么,案例教学法到底有哪些优势,能够让人们广泛采用呢?
1.增强法律教学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法律教学当中,教师的授课内容常常会被法律的概念、内容、性质、意义等一系列枯燥乏味的内容所束缚。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会利用典型生动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油然而生。
2.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而真正的主角――学生,却沦落为课堂的配角。所以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会改变这样一种现象,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融入课堂,主导课堂,最终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3.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传统的法律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罗列一堆概念、意义、性质,这些枯燥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案例教学的引进,会让学生通过案例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消化知识。
二、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要求
法律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要求,通常会分为对教师的要求和对案例的要求两大类。
1.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我们要广泛使用案例教学法,就必须促使教师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清楚认识到法律是一门实践的科目,不能靠大量概念灌输法去教学。其次,要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方法的关系。
(2)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会对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具备更高的水平,要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因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源于生活的教学方法,所以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
(3)完善教学手段。在案例教学法中,我们主要是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但是受到不同教师、不同学生等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案例也会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来完善案例教学的手段,采取一种更加适合自己,更加适合学生的手段来进行案例教学法。
2.对案例选择的要求
一、“框架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逻辑性,呈现出具有规律性的框架形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将遇到的内容分别纳入对应的“框架”之内,这样不仅加强理解、利于记忆,更能使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中,运用“框架案例”教学法,需要把“组织行为学”理论涉及的主要方面放到具体事件中,融会贯通于剖析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框架案例”教学法是以理论框架为平台、典型管理案例为媒介,以问题为向导,再现、体验和分析真实的管理情境,将理论与实践、框架与案例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在运用“框架案例”教学法进行“组织行为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勾勒出学科知识体系框架,精选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框架案例”教学法的明显优势
1.搭建坚固框架
“组织行为学”涵盖两大部分内容,第一大部分是介绍“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第二大部分可分为“个体行为篇”“群体行为篇”“领导行为篇”和“组织行为篇”四个部分,主要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对组织中的心理及行为进行探讨。“个体行为篇”主要从个体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群体行为篇”主要从群体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领导行为篇”主要从领导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组织行为篇”主要研究组织的行为规律。教师教学时首先应讲清这四方面内容和其中的分支框架理论,给学生搭建整体框架,让学生通过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为理解具体内容打下基础。
2.精选典型案例
在整体框架搭建起来之后,教师应通过独特而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具体阐释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中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实际应用。这一过程既活跃课堂、活化知识,又使学生活获得知识、升华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运用“框架案例”教学法时,案例的选择必须典型。因此需要教师广泛阅读、精心搜集,整合出具有代表性、真实性、时代性、开放性和生动性的案例作为授课内容。此外,教师在授课前还要充分考虑案例的主要特征、案例要解决的问题和案例所能引起的积极思维等。例如在教学“人性的假设”时,可通过分析美国曾经的五大富翁、被誉为“电脑大王”的王安电脑公司及齐鲁石化的“信得过”管理等案例帮助学生认识“人性理论”作为管理学基础的重要性及其运用,从而完整建构关于“人性的假设”的新知识。典型、生动的案例能充分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启发学生明确案例的思考对象,熟悉组织设计的安排,了解不同组织类型的特点,并对案例问题的多种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犹如进入企业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运用“框架案例”教学法时,为了让学生认清案例的本质,教师要给予学生三个必要的帮助。一是向学生交代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等,让学生明确案例发生的原因或条件。二是深入分析情节,挖掘情节中的细节,让学生搞清案例的目的、用意及蕴含的基本原理。三是将案例推而广之,使学生得到启示、获得经验或吸取教训。
3.注重学生参与
“框架案例”教学法的成效依赖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如果教师只是把案例作为实例说明或演示论证,那么最多只能培养学生的案例鉴赏能力,而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实,“框架案例”教学法并非简单举例,而是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练习、判断和决策,从而使学生经历、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行为”情况或问题,获得对“组织行为”的感性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思考、质疑、讨论、探究和决策等过程,将概念和理论活学活用,进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采用“框架案例”教学法的“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的高低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为了保证学生的充分参与,教师至少要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教师要做好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包括六点:一是详细分析教学内容,搭建理论框架;二是精选典型案例,实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确定教学起点;四是恰当设计案例问题,随时点拨引导学生;五是充分预测学生可能提供的各种方案,拿出有效对策积极应对;六是从不同角度剖析案例,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例如:利用音像资料展示案例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阐释晦涩理论;引入“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身处其中”,自己“悟”出道理;借助“游戏”训练法,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水平。最后,充分利用网络,实施网上教学。具体包括四点:一是公布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案等,以便学生提前预习;二是将相关知识、历史文献和前沿信息等放在网站上,供学生随时浏览;三是在网站上公布要讨论的案例,使学生在课前有所了解,有助学生充分交流与讨论;四是课后采用各种网络联系方式(例如E﹣mail、BBS、MSN和QQ等),增进师生的交流。
4.鼓励探究创新
在运用“框架案例”教学法进行“组织行为学”教学时,教师应努力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案例、阐述答案,使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为此,教师要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通过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行为学”课程中开放性、趣味性的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进行探究,最终分析、总结和归纳事物的本质,从而建构概念和原理。其次,引入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主动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议、动眼看、动耳听和动笔写,并独立观察、分析和归纳等,进而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最后,开展多种活动给学生提供创新空间。教师可通过编演课堂戏、组织专题辩论和自拟题目讨论等活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