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的案例

课堂教学的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的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的案例

课堂教学的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法 课堂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20-0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为此,如何把案例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

对于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一般认为是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引入并运用于经济、管理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案例教学法已在多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应用。

简而言之,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件进行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法律思维。

二、经济法课堂中案例教学的意义

经济法是一系列单行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公、私法的融合,是一个体系、一个法群,非常的庞大、复杂,调整大量的法律关系和经济关系。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难度非常大。而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案例把经济法课程中抽象的原理具体化,把其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在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同时,也会使学生恰当地掌握这些原理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案例教学法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和分析,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

(一)案例教学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入案例,通过情景描述设置问题,让学生转换角色,设身处地的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既可以是当事人,也可以是旁观者,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和研讨,对案例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这一过程不仅深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同学们在课堂上就有“社会实践”的机会。是理论联系实际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没有。要到最后测试时才知道,这样学到的都是死知识。遇到生活中具体的法律事件,又不知从何下手。而在案例教学种,学生拿到案例后,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自己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宗旨,将各种案例带进课堂,同学们应当公开而有礼貌地承认他们可能存在的任何分歧,公开而有礼貌地表达不同意见,别人也应有礼貌地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哪怕此意见跟自己的看法大相径庭,至少使自己了解到同一问题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存在这一事实。教师和学生在遵守各自的职业道德的过程中,做到“思想共享”,[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学会了如何互相点评,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向别人提出自己的建议,还学会了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提高了与他人沟通的社交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四)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案例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这就是很好的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因为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采集案例材料,对案例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适合教学需要的具有真实性、实用性、可读性的教学案例;通过这些行为,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2]。再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案例教学,必须精心准备,熟练掌握案例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应用自如,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对学生发表的见解进行及时正确地点评、归纳、总结。因此,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能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经济法课堂中案例教学的把握

首先,在案例的收集与选择上,要求真实可信,客观生动,力求典型与关联。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它应该具有典型性,且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但它一定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教师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多渠道获取案例信息,决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注意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所选案例必须是针对课程内容的。即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不是实践中根本不会发生的案例,且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的关系比较全面,涵盖的法律知识较多,有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对所学理论加以验证,从中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每个案例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达到学以致用和指导实际工作的目的[3]。

其次,在组织案例教学上,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设疑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案例法、模拟法庭等[4]。选取某一种方法,要针对学生特点适度、适时运用。设疑法是教师根据典型的事例,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解惑答疑,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案例教学,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的结合,把学生带入实际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验事件过程,带来的情感冲击度大大提高,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讨论案例法是对某一章节进行全面讲授后,为了将强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效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案例。既可以分组、也可以分班讨论,可以先分后合,也可以先合后分,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模拟法庭主要是让学生模拟法院审理案例的情景处理案例,学生通过角色的转换,进行辩论、思考,提高其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是讲授教学的辅助手段,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解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适时地导入案例,把握和利用好典型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哈佛案例教学的魅力和启示[N].学习时报,2004.3.

[2]闫燕,浅谈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2.

课堂教学的案例范文第2篇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基础层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提高层目标: 1、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知道催化剂是否参加化学反应

高水平层目标:1、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总结选取发生装置的规律

2、初步建立“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的科学思路

重点、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 催化剂、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检验两瓶无色气体:氧气、空气?

3、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4、如何鉴别四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课内探究】

(导入)上一节学习氧气性质时,我们已经知道氧气可以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接触制取,具体的反应原理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板书)一、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师)请同学们按照学案中的表格,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做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填好实验现象,并认真思考表格最后一栏中的问题。

(设问)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实验2-5)与补充加热实验:

说明:1、补充加热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过氧化氢在没有二氧化锰的情况下自己能分解放出氧气,从而更清晰的认识到二氧化锰在该实验中的作用。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同学们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参加个别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师)好,大部分小组已经做完实验了,现在找几个小组起来说说他们组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最少三个小组),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生)叙述实验现象和结论,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

(同学们一般都会得出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并且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师)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那它是干啥的?请同学们用2分钟阅读课本38页,回答下列问题。

(生)自主学习: 1.化学反应里,能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作用:。

3.二氧化锰能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还可加入;由此可知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不止一种。

4.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师)好,现在找个同学说说他的答案

(生)说自主学习题答案

(师)纠正不正确的答案

(板书)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师精讲)在常温下,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的速度很慢,加热时才较快速放出氧气,而在常温下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化学上就把二氧化锰这样的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己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以下4个问题

(生)小组讨论

讨论交流: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能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吗?

2.催化剂的特点:

3.为什么催化剂定义中只强调催化剂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为什么不包括物理性质?

4.在写文字表达式时,催化剂写在反应条件上,你认为催化剂参加化学反应吗?(做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课后去查资料,也可以去问老师)

(找几个同学起来说说讨论的结果,第四题留待课后)

(师精讲)催化剂概念中的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像钢铁生锈、橡胶老化、食物的变质我们都愿意它们发生得越慢越好,如在使用油脂里加入一些催化剂防止酸败,这就是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度的例子)

“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因为有很多化学反应是放出热量的,可能使催化剂在反应后改变状态,因此只是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

(过渡)除了过氧化氢,实验室还可以用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怎么制呢?

(板书)二、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展示样品)观察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并填在下面:

氯酸钾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师演示)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小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

(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题目。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板书)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师)高锰酸钾放入小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小木条检验。

(讲述)高锰酸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医院里常用作消毒剂,俗称“PP”粉,实验证明高锰酸钾受热可产生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板书)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讲述)化学上把这种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板书)三、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表示为:

AB A+B,特点是“一变多”

(师总结)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课堂小结)学完本节课,你的收获?

(生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对比化合反应又认识了分解反应。

巩固检测: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2.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 )

A.空气 B.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 D.二氧化锰

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催化剂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B.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C.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5. 根据实验现象,补充结论

试管内药品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情况 结论(是否有氧气放出)

5mL5%的过氧化氢 木条不复燃

5mL5%的过氧化氢+少量

水泥块 木条复燃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根据本实验能否确定水泥块是本实验的催化剂?说出你的理由。根据你对催化剂的理解,应该增加哪些实验?

【课后提升】

基 础 篇

1、 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硫 点燃 硫+氧气 B、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C、氧化汞加热 氧气+汞 D、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 B、大使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提 高 篇

1.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V)、二氧化锰的质量(m)与时间(t)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2.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 溶液或加热 的方法制取氧气,两个反应均属于 反应。在两个反应中,都接触到一种物质,它的名称叫做 。在前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 ,在后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 。

能 力 篇

1.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①写出它们的名称

②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 作用,是这个反应的 剂。

2、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装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课堂教学的案例范文第3篇

生物科学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对生命活动规律进行探索创新的历史,无数的科学探索留下了大量的经典生物实验,这些经典实验蕴涵科学家独具匠心的科学思维和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可以看出,生物科学史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内容,因而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不仅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明确要求,也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切实需要。

案例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取合适的案例贯穿于教学过程,来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等,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能力及形成良好的的个体品质的教学方法。将生物科学史融于生物课堂中,进行案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生物科学的素养,同时能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搜集、提取和分析的能力以及简单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1 生物科学史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1 利用生物科学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学教学实施的核心任?眨?也符合新一轮生物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

生物科学史中记载着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从中挖掘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把它们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乃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学生置身于科学史的氛围中进行领悟和体会,获取丰富而有趣的知识营养,体验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在厚重的历史感中体会前人的智慧,从而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1.2 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科学史就是科学家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过程史。生物科学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逻辑推理、检验假设、分析结论、交流评价等,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良好素材。学习生物科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从其中一些典型事件中学习到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这样不仅可促进学生深刻领会生物科学理论的论点,还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

2 案例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1 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案例教学法通过呈现案例情境材料,经过分析与讨论,不仅能帮肋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建构到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利于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即“隐性知识”。而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中,学生尽管能够记在所学的生物学理论知识,但这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单一的、静成的、孤立的抽象知识,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显性知识”。

2.2 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的结晶,这在生物科学史上有很多例子,最经典的是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从1951年~1953年两年间在英图剑桥大学实验室里亲密的合作,最终揭示了生命最本质的奥秘――DNA双螺旋结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机会不多,且较多地停留在口头层面上,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可能变成一种生硬地说教,而案例教学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过程。因为小组合作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

2.3 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起点和发端,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有发明和创造。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通过案例的呈现创设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就在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小组讨论、提出方案中进行。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学问题,潜移默化地便逐步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

3 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案例教学过程

3.1 选择合适的生物科学史撰写案例

案例撰写是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完成的准备,也是搞好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要确立教学内容,并收集与此相关的生物科学史内容的案例素材。因为要编写高质量的生物案例,就要有充足的案例素材。其次,教师要分析学生现有掌握的知识水平,结合相应的科学史内容在整个生物教材中地位,制定这个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生物案例撰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从案例素材的筛选与取舍到最终形成案例的整个过程指明了方向。然后,仔细阅读、分析案例素材,紧密结合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案例素材作必要的筛选、修改工作,使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案例文字简明扼要、不过于冗长,以免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最后,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技能和知识背景,教师结合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并能产生思考、讨论的问题,写出组织教学案例。

例如,在对光合作用发现史组织教学案例时,教师可先罗列光合作用的背景描述,并整理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将不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实验结果、分析结论一一对比,找出光合作用研究进展的方向,同时根据生物课程目标确立光合作用发现史的知识、能力、情感的教学目标,最终撰写出光合作用发现史的教学案例。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科学家们的实验情景进行问题的设计及讨论,丰富案例内容。

3.2 在课堂中实施生物科学史的案例教学

在课堂中对生物科学史的案例教学进行完美实施是体现案例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撰写好的案例是进行生物科学史教学的保证,而在课堂中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巧妙地应用教学技巧,适当地辅助教学手段,是真正落实生物科学史案例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科学家们的求真精神,如何展示前人在追求科学真理时的坚持,如何把握学生们的情感体验,是教师们必须要重点关注的。

在遗传物质发现史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机理开始了理性的认识,随之与学生一起重温科学家的实验过程,体验他们所做的实验,感受伟大的发现。在讲述格里菲斯、艾弗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在描述赫尔希和蔡斯探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简单的叙述是不足以展示当年科学家们的那种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所以教师得有效地利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地、有条不紊地呈现。问题适宜时机的导入、实验表格的设计、各种多媒体辅助的支持以及师生间互动模式的合作,都是将案例教学实实在在在课堂上实施的手段。

3.3 总结、反思、完善,以形成一个成熟的案例

一个成熟的案例并不仅仅是一两堂课的教学实施就能形成,没有及时的总结、反思,?]有一个案例的多次反复的教学实施,没有不同案例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对比,是不可能获得一个成熟、完善的案例。

课堂教学的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德育课堂 案例教学法 能力培养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阐释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于德育课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笔者在教学时,通过幻灯、多媒体等手段呈现案例,利用图、文、声、色等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分析、演绎、推理、归纳、总结,升华出理论知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直观、更清晰,掌握得更牢固、更深刻,收获更大。譬如在经济政治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利用“农民弃耕打工”“我国的家具、彩电、打火机在美国、欧洲遭遇反倾销” 等案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商品的价值、价格、价值规律及作用等商品经济内容;利用“西气东输”“国家对粮食主产区进行补贴”等案例,学生自己就能得出“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更有力”的结论。又如在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掌握“商标是无形资产”的知识点,笔者用以下案例点缀说明:一个有良好信誉的公司,它的著名商品的品牌一般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如可口可乐这个品牌的价值就达360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假设,即使有一天可口可乐公司所有工厂一夜之间被全部焚毁,第二天还会东山再起,原因是可口可乐的商标价值会得到银行支持,是无形资产。在学习税法内容时,可以同学们熟悉的与影星相关的“晓庆文化公司偷税案”为例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

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阅读或观看案例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的分析,学习用口头或笔头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学会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能自圆其说,学会以一种有说服力的、令人信服的方式来陈述自己的观点,以避免班上其他同学的反驳、挑剔,因此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如有一次笔者在11数控高职(1)班上课时,发现一位女同学眼部轻微受伤,于是立即结合当堂课要学习的民事责任的内容,组织同学们就“人与责任,谁应承担责任和如何承担责任”展开讨论,同学们都十分踊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终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负有自己的责任,人人都该尽职尽责,只不过这些责任是基于道德和合法行为等因素产生的,若是违约或侵权行为,无论有意无意,都该承担民事责任,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是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课堂运用“案例教学法”,抓住学生身边的案例,巧妙地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讨论气氛中,让学生见识、领略了不同的思维之道,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有理有据、入情入理的案例分析,老师虽然讲得不多,但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的收获很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德育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形象、逼真的正反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同时,在学生大胆交流、讨论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探讨,容易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合作意识。与时俱进地选择最新的、大家都关注的案例,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例如在“地区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教学中,教材就只有西部大开发的内容,若加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案例,教学效果会更好。

案例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置学生于案例环境中,真正从当事人或企业或工作岗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感同身受。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准备发言稿,除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之外,还会自觉地阅读课本之外的书籍,查找资料,甚至必须几人合作,来完成案例的分析、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全力以赴的参与中,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他人共事合作的能力,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启发来启迪学生的智慧,通过讨论使真理越辩越明。这种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中,案例所描述的仅仅是事实,需要学生去讨论、分析。而案例讨论的结果有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学生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事实,应用相关知识,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的教学中,关于什么样的行为是道德的,笔者引用了“苏格拉底与一位青年学生讨论道德问题”的案例。

苏格拉底问这位青年:“人人都说要做有道德的人,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道:“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能欺骗人,这是大家都公认的道德行为。”苏格拉底接着问道:“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人,那么在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方的将领为了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和迷惑敌人,这种欺骗是不是道德的呢?”那位青年回答道:“对敌人进行欺骗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苏格拉底接着问道:“在我军和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境困难,士气低落。我军将领为了鼓舞士气,组织突围,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大家努力突围出去。结果士气大振,突围成功。你能说将军欺骗自己的士兵是不道德的吗?”那位青年回答说:“那是在战争的情况下,战争情况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欺骗。”苏格拉底接着问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儿子生病了,父亲拿来药儿子又不愿意吃。于是,父亲就欺骗儿子说,这不是药,是一种好吃的东西,儿子吃了药病就好了。你说这种欺骗是不道德的吗?”那位青年只好说:“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么什么才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说:“您把我弄糊涂了,以前我还知道什么是道德,我现在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了。那么您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才是道德呢?”苏格拉底笑着回答道:“道德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道德概念”。

通过苏格拉底与青年学生关于道德问题的辩论,引导学生对已经存在了的概念和定义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怀疑和批判精神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施案例教学;思想品德课

借助案例教学,通过浅显易懂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带入课堂,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也利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大家一起运用所学的思想品德理论来探讨解决问题,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来实施案例教学呢?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所以,教师的准备更重要,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注意挑选能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件,不能随意挑选一些不太切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以显得牵强附会。由于案例来源很多,例如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甚至日常生活中的见闻都可成为教学案例的来源,因此,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就必须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选择那些有助于说明所讲内容的带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才能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点,教师切忌胡乱编造或把道听途说的消息作为案例拿到课堂上举例,否则会适得其反。

进行案例教学必须破除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要注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通过分组讨论,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这样做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他们的协同合作能力。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只要把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不仅对原有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往往还能举出一些很能说明该堂课涉及的思想品德理论的其他事例。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但也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选择案例并介绍案例的背景材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有时还要同学生一起对案例教学进行必要的小结等。教师应放下自己的架子,走到学生当中,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讨论,开阔他们的视野,克服其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课堂教学创新性教学实践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它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健全人格,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课堂案例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改革传统概念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而学会学习;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最终促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