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53-02
“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到1999年年底为止出生的进入大学的中国公民。翻阅东北农业大学新生入学记录可见,2008年入学的大一新“90后”大学生生中,大部分出生于1990年,这也意味着大学已经迎来首批““90后””学生。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但是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重视[1]。“90后”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过程中主要面临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精力投入与综合效率、行为目的与行动原则、解决与问题思路方法、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等基本问题。
一、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以东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为例,即将毕业的本科生通常面临着找工作和读研的两种选择。
对于读研的同学来说(尤其是选择考研的同学),如何将学过的专业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大家培养出一种正确的复习方法。简单重复的书本学习不仅会让复习过程变得事半功倍,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也不可能为知识的运用带来突破性的进展。能够检验和强化所掌握的知识理论的方法只有实践,在复习的过程中则集中的体现为运用最大偏差消除法来做题。具体的步骤是:首先,通过综合题型的训练,找出自己不熟练或不知道的部分;其次,针对上述生疏部分的查找并复习书本上的相关知识[2];再次,对于综合题型中没能正确、快速、清晰解答的题型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练习;最后,在对专题练习中不熟悉的细节进一步学习。通过这样一个复习过程,真正完成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同时也可避免出现遗漏。
对于找工作的同学来说,同学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这主要是由于大家所表现的行为一致性造成的。思维方式的倒退是造成这种行为一致性的原因,是“思维一致性—目标一致性—行为一致性”。每年600万的大学毕业生中有400万(约67%)的学生由于上述思维固化问题需要接受再培训。因此,我们经管类的学生要想在求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开辟“蓝海”,获得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学会从自然科学出发,运用经管类的专业知识,多学科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3]。
二、精力的分配和效率问题
现在的用人企业普遍反映本科毕业生缺乏经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本科生精力分配的不合理。目前,很多大学生将自己大量的时间都安排在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以应付考试,即出现所谓的“用功过度”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导致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精力去吸收来自于外面的信息(如企业、行业、产业、社会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造成了其实际经验的匮乏。因此,大学生应首要关注的问题就是精力的合理分配[4]。
另一方面,可从增加有限的精力角度来解决问题,即增强时间的有效使用,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就要求大家培养一种学习习惯,以最短的时间去学习最核心的知识或完成工作。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效率最有效的途径,它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来形成。例如,通过纪要的整理:对于所要整理的内容,首先,凭记忆罗列出整体结构,强化自己短时间捕捉讲课或谈话要点的能力和对关键知识点的记忆力;其次,依靠笔记进行内容的扩充;最后,再利用录音查缺补漏,对纪要的内容进行补充。
三、做事的目的性、科学性和情景性原则
除了上述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精力分配、行事效率的问题外,做事的目的性、科学性和情景性原则也是重要的问题之一。具体包括:一是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时,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才有可能获取成功;二是解决科学性问题,在科学依据的约束下寻找尽可能多的实现路径,以便下一步找出最优的目标实现方案;三是对所有可能的路径进行情景分析,在现实情景的条件限制下,建立评价体系,以有效性、成本、实现难度、可能的代价和风险以及方案的局限和负效应5方面的指标为标准,对可能的路径进行评价、筛选,实现路径的优化选择[5]。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在实际教学和管理中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拥有多少条件,而是掌握、获取这些条件,对其进行选择、组合并加以利用,以使自己和相关主体在条件应用过程中创造价值的方法,即“方法论”。这种“方法论”的建立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应只是简单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获得、利用并进一步创造知识的思想方法。利用这种思想解决问题的具体的步骤为:(1)针对所有可能方法实现的难度、风险等基本问题进行初步的筛选;(2)将通过筛选的方法根据其特性的不同进行类别的划分;(3)对每一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依据其优劣排序;(4)方法的情景选择和灵活运用。
五、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
在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发现,平时我们在看事情、想问题时应当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看清其背后隐藏的规律,才能帮助我们去真正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看待问题,就如同电影导演剖析故事情节和电影结构,通常都是基于人性、文化和制度三者之间出现的冲突展开故事情节的。如图1所示,其中制度的约束力最高,但约束范围较窄;而人性的涉及面最广,但约束的力度较低。当出现变革时,制度会由于革命变得混沌,从而变宽;而此时人性会由于强化作用变高。
在此基础上,可见认识事物的本质,是获取知识、挖掘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抓手。
六、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对知识进行拆分的过程,将整体性、体系化的知识拆分成一个个的关键点并掌握;而知识的应用则是一个融合过程,将头脑中的关键点在一定的载体或对象基础上进行连接和融合,从而解决问题。针对不同人对知识
图1 人性、文化和冲突的关系
的反应的不同,可以将人分成3类:如图2所示,A、B和C分别是本文作者选择的3类学生,A属于适合搞科研的人,B属于对知识一知半解的人,而C属于对知识完全无反应、无效应的人。
图2 不同人对知识的反应
七、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习惯是指人在无任务或非刻意的情况下的行为。
1.习惯的特点
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比如,当我们养成用右手写字的习惯之后,就不会去用左手写字,无法更好地锻炼左手和右脑。习惯可以锻炼人的专向能力。比如,某些没有手的残疾人的脚会异常灵活,盲人的听力特别敏感等。
2.养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对习惯的分析,在大学生中素质较高的人争取全面发展,暂时没有条件的人可以利用良好的习惯专向发展。比如,在工作前夕,学习非专业知识,增加自己的转向能力,使自己可以很快地进入角色。
参考文献:
[1] 王小丽,胡代弟.根据九零后大学生特点因材施教[J].新西部:理论版,2013,(Z2):168-180.
[2] 黄京华,王笛,滕藤.兼容并包的多元化需求——解读九零后大学生喜爱的电视剧[J].中国电视,2012,(1):75-78.
关键词: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测评;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68-0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当前我国高校的战略任务,也是高校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现实选择,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与综合素质测评
大学生素质教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指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活动。素质教育强调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修养,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根据《决定》精神在大学校园中全面展开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考核。它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对高等院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现实意义。首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素质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素质教育科学化的根本要求。其次,通过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科学、系统地对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规范学校开展全面素质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情况。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测评体系不合理 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内容,某些高校还偏重于传统的学习成绩等易于测评的内容,而忽视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测评。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也不符合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要求更强,对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德育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要求更高的现实。各高校应根据企业及社会的要求,制定出符合专业岗位需求的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另外,某些高校综合素质测评内容虽然涵盖了素质要求的各项内容,但设定的加权比例不合适,仍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框框。
测评程序简单化 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与学生后续的奖、助贷、减补有很大的关系,如程序太简单显得这项工作太草率,不能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还会带来一些矛盾。
评价主体单一化 现在许多高校综合素质评价由辅导员和班长来完成,这样测评出来的结果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注重横向测评,忽视纵向测评 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会根据测评内容进行分数的加权计算,然后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数进行排名,根据分数和一定的比例排出等级,这是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让某些基础和能力较弱的学生产生消极的或自暴自弃的想法。
注重结果测评,忽视过程测评 许多高校测评均设基础分,然后设加分项或减分项,三者之和为综合素质的最后得分,加分项和减分项一般为学生获奖或被处分的分数,只重视结果得分,而没有将学生过程参与或改正错误的过程考虑到测评中去,这样,打击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某些高校规定只要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学生综合素质成绩就是不及格,这样的规定没有考虑学生改错的过程,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
注重校内学生素质评价,忽视校外学生素质评价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厂中校”等办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实施,但对学生校外综合素质的评价还是空白,多数学校到第三学年就不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了,这对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缺失。
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有效途径
测评体系合理化 人才素质目标及社会、企业用人要求是不断变化的,学校要不断调研,构建科学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现提供一种测评体系,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测评程序严格化 为了保证综合素质测评的参与性、公平性、公开化,可以采用如下页表2所示的完整的程序进行。
测评主体多元化 在测评过程中,可采用学生自评(占10%)、班级互评(占30%)、考核小组评定(占30%)、班委成员评定(占10%)、班主任评定(占10%)、辅导员评定(占10%)方式进行,然后将各项测评成绩加权得出综合素质评定分,以减少主观性和片面性。
兼顾横向测评和纵向测评 横向测评各高校均执行得较好,纵向测评建议采用档案袋法,即从每个学生入校起就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不仅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荣誉,更重要的是记录学生发展的历程,根据学生个人发展情况可设立单项奖,如学习进步奖、体育之星、实践之星、思想进步奖等。
兼顾结果测评和过程测评 在综合素质测评细则中应加入对学生参与过程的考虑,而不仅仅是对获奖等各种结果的考核,这样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兼顾校内和校外学生测评 各高职院校办学情况不同,可分别制定《校内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条例》和《校外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条例》。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校内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培养,也有利于对校外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培养。校外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对学生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兼顾素质测评和素质培养 素质测评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效果的检测手段。各高职院校一定要根据素质测评的各项内容努力创造和提供各种机会及条件进行学生素质培养。另外,素质测评体系一定要充分体现素质培养的各项内容。
各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探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完善评价体系,建立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才能切实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谢长旺,赵彦,范丽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3).
[2]杨海斌,徐慧君.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问题及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3]李俊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探索及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
[4]贺泽群,李方遒,倪东辉.以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新模式[J].高教论坛,2010(3).
[5]刘国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探讨[J].科技创业,2010(11).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综合素质应该是一个包含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笔者以自己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以及开展的调查为基础,总结出大学生综合素质应包含的主要方面。
政治素质:大学生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这样才能保证其在工作、生活的过程中方向明确。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的大学生,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尤为重要。
道德品质:中国自古崇尚道德,大学生应是一个德能兼具的个体,其中品德为首。今天,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在任何工作岗位中,品德都被作为首要的标准受到重视。大学素质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品德教育,立身先立德应该是大学生树立的观念。
人际关系:大学生走向社会,面临的最大困惑是人际关系的危机。走出校园意味着大学生从此要真正的一个人体验社会生活,与人合作、交流都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因此,在大学的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应该是其重要的一环。
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不论从事何种行业的工作,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压力下,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无法取得事业的更大发展。基于此,大学素质教育中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同样不可缺少。
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水平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缺少专业知识素养与丰富的知识背景,大学生很难在其职业生涯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因此,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文化知识要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从以往的成绩本位转变为涉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等多维指标相综合的评价体系。但是,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存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断层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导向性作用,但是这种评价体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断层。“北京市教委对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标准的一项调查显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已经提升为社会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联想集团的要求第一是做人正直,第二是胸怀大志,第三是善于学习;IBM的要求是自豪感、灵活性、必胜的信心,又快又好的执行能力和团队精神;柯达看重应聘者的工作方法、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才能;NEC希望员工为人正直高尚、业务精益求精;微软青睐有激情的人、聪明的人和努力工作的人;三井注重稳重、自信等内在品质。”从社会对人才标准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些,在我们现存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还不能很好的体现。现存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的断层,使得我们的人才培养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2 综合素质评级体系的考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考量标准不够科学、权重分配有待改进、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用分数来表示有失妥帖等。
考量标准不够科学,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设定不能完全体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各种指标的设定体现的是学校的思维,这和学生们的想法以及社会的需求必然存在不相适应的部分。比如,有的学校可能将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简单的罗列为学习成绩加社会活动,这样的评价标准显然是和学生本身的愿望相冲突的,当今的教育强调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将评价指标设定的过粗过宽使得同学们无法自由的发展自我。
权重分配的问题也是综合素质考量中的主要问题。学校可以通过权重的分配,更加灵活的选择培养学生的重点。比如,通过增加学习成绩的权重分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增加实践能力的权重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更多的实践。基于此,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应该具有调整的灵活性。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一旦素质测评的各项权重固定下来之后,学校就失去了变动的动力,这样的结果,就是学校失去了权重分配作为调节器的作用。
在学生综合素质考量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将学生素质仅仅用分数来考量。用分数考量有其优点,一方面在评价的过程中各项指标的量化有助于考量工作的简单化;另一方面用分数考量的结果便于学生之间的比较。但是,简单的分数考量还是存在缺陷。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评价指标都可以用分数来考量,比如道德品质,合作精神等。不可否认,通过学生的一些表现可以对学生有一个评价,但是道德品质这种指标如果依然采用分数考量就有失稳妥,而且还会造成一些同学只做道德品质指标里面加分项的活动,最终将学生的发展引向歧途。其次,将一些评价指标分数化也会造成学生的反感,让他们有一种自己的道德、精神等被功利化的感觉,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探索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笔者通过多年的学生工作以及对中央财经大学学生综合测评评价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如下的观点。
1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社会的需要接轨
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制定与修改,应该首先征求学生的意见,其次要深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和学生的奖学金、各种荣誉称号的评选甚至未来的就业都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对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制定与修改都要在准备充足,征求各方建议之下谨慎的进行。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要更多的体现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学生对自身发展的渴望以及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的要求,使得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更好的成为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指导性文件。
2 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考量工作
完善考量工作,要在本着公正透明的前提下,努力改善考量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考量指标的设定要体现时代的发展要求,要具体明确。在考量指标设定的过程中,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要采取合理的浮动制度,以达到综合测评对学生发展的引导性作用。以我校为例,“大学一二年级,学校强调基础课的学习,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的养成。那么,一二年级的德育、智育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权重较大,上浮5%~10%;三四年级强调知识转化为能力,那么,三四年级能力成绩在总成绩中占的权重较大,上浮5%~10%。如果特殊强调学生需要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我们就将这一方面的要求作为附加指标。”通过浮动各项指标的权重,可以达到引导学生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大学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测评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8-0222-04
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实现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换言之,要检验第二课堂开展取得的成效就必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客观的测评。找到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一方面实现对第二课堂开展运行结果的量化考核,检查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成果;另一方面素质测评的结果对学生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能够引导学生朝着优良的大学生综合素质体系发展。在此我们在建立第二课堂运行体系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引入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
1 大学生第二课堂运行体系的层次结构
第二课堂内容繁多,建立清晰的结构便于有效地统筹管理。围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进行逐层分解、细化和组合,使运行体系结构清晰地展现出来。经过多方面数据的收集,现将运行体系分解为4个等级的层次结构,其中最高层为“目标层”;第二层为“阵地层”,它将若干相关的指标组合为一个类,以阵地建设的形式进行第二课堂的运行,这里结合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特点,参照了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划分方式,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具体将第二课堂活动按照阵地建设的结构划分为思想道德、科技学术、人文素质、体育心理和实践能力创新等5个板块进行管理;第三层为“主题活动层”,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类主题活动开展,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第四层为“实施层”,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体对活动进行选择和参与完成第二课堂教育的实施(如右图所示)。
大学生第二课堂运行体系结构
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内容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在第二课堂开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其测评内容就应是围绕第二课堂的运行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以及参与程度。在大学生第二课堂中对大学生的测评不光考核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取得的成绩,第二课堂作为一个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环境,我们还需要了解学生融入环境、参与活动的情况,原因在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很多低年级的同学身上蕴藏着很大的潜力和提升的空间,这时我们关注他们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一方面对其未来的发展可以进行有效地预测和指导,另一方面在考核中给予的肯定可以进一步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参与,提升自身素质。
第二,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测评。提升同学的综合素质水平、优化同学综合素质结构是我们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出发点,因此对于某同学其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如何,具体的素质结构又怎样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一方面我们只有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结构,才能因材施教,开展相应的活动,进行重点培养。另一方面,这也是对我们指导和组织开展第二课堂的成效的反映,对我们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有重要意义。
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实现方法与步骤
3.1 量化指标体系构建
在运行体系已实现层次结构模式的基础上,现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这里参照国内各高等院校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的基本情况,把大学生综合素质划分为5个一级指标、l3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进一步对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进行层次构建(见表1)。
3.2 利用FAHP法进行权重系数的确立
由于决定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纷繁复杂,各个评价指标在综合评判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因此,在对指标的评判值进行合成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指标的重要程度,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在层次分析法下面,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具体做法是:首先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二层开始构造成对比较阵,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的每个因素和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及其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作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计算组合权向量并作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最低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作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构造判断矩阵,对所有判断矩阵进行综合,得到专家群体判断矩阵。这里结合各高等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行考评办法标准,参照某高校的相关调查结果结合对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后,对相关指标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计算并调整给出的示范(见表1),另外具体的实施中还应进一步调查分析,并结合不同的院校的性质和培养方向进行补充和修订,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同学其测评重点不应完全相同,而应该据其培养的具体要求,有所侧重。
3.3 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3.3.1 评价评语的确定
3.3.5 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在模糊数学理论中,综合评判的结果划分也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最大隶属原则”和“综合排序值”两种方法。其中“最大隶属原则”就是B=(b1,b2,…,b5)中选取最大的评价值对应的等级作为最终评判结果。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可以按照“最大隶属原则”给出判断等级,同时对各层的具体情况给出评定。
3.3.6 FAHP-模糊综合评判的综合运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相关部负责人员、辅导员和学生构成的评判团首先对测评同学的综合测评表现对照指标进行打分,然后我们可以引入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在这里FAHP-模糊综合评判仅作为测评方法简单的介绍。
4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难点和解决办法的思考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理论上使用模糊层次综合判断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即能更加客观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判断,同时也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显示。但是在实际的测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高校中还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按比例进行加权计算的方式。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两方面:
第一,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对学生的考核仅仅限于修够所规定的学分即可,对于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成绩只在奖学金评定方面略有体现,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激励效果不明显,学校和其本人对其综合素质的构成状况如何关注不够,或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没有明显的体现。
第二,第二课堂的素质测评如果要实现,单靠人工的计算是不可能的,必须建设网络系统进行支持才可以,但在目前众多高校中管理的网络技术平台逐步涉及各管理各层面的同时,其网络共享等问题却日益突出,比如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系统、财务系统等互相不能够实现共享,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却涉及方方面面,这就很难实现综合素质测评的技术平台。
5 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测评的实际运用
在现实中,目前对于第二课堂的考核一般是实行课外学分制,参照大学课外教育培养方案课外学分认定标准表可获得不同程度的课外学分。但是,课外学分虽然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有了硬性的尺度上的规范,但是却不能直观地体现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究竟如何。因此在引入FAHP――模糊综合评判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体系下,除获得相应的学分外每学期末还将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进行测评,并按照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记录其成绩,纳入到学生的整个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具体的测评认定步骤如下:
第一步,记录相关数据:通过建设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测评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如实记载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第二课堂的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数据负责登记记录的部门如表2所示。
第二步,根据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获奖成绩及日常表现,由具体辅导员或相关负责人成立对第二课堂素质测评的评议小组,依据记录的成绩对同学进行单个的评价。其中评议小组的成员包括:班级辅导员、班级同学(由计算机随机抽取10名同学,并实行匿名制)、社区辅导员,设本科生专业导师的学校或学院应该增加专业导师。测评过程中分别由这些评议小组成员登录素质测评管理信息技术平台网站对照测评指标进行测评,其中由10名同学进行测评的成绩再由计算机随机挑选出5份作为评议的结果,从而尽量避免人为的主观控制评价因素。 第三步,在获得单个评价成绩的基础上,运用F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获得相应的测评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这里我们具体举例进行示范:
例如:某同学上一部分中获得的单个测评成绩为对于二级指标的测评结果的统计结果是:B11(政治表现)=(0.1,0.3,0.6,0)其含义是评价小组中有10% 的人认为学生的政治表现优秀,有30%的人认为良好,有60% 的人认为一般,有0%的人认为较差。同样获得:B12(道德行为)=(0.2,0.4,0.3,0.1)B13(法纪观念)=(0.3,0.4,0.3,0),从而可以得到B1与V之间的关系矩阵R1:
第四步,按照以谁组织(活动)谁授予(学分)为原则,对照课外学分获得的对照表给予相应的课外学分。这样既实现了在单一的学分制下将国家、省、校市、院系、班级等各个层面的所有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量化,分获奖、组织、参与和观摩几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获得课外学分的方案约束力强、宜于操作,同时通过综合测评的结合弥补了学分制不能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得到的综合素质的锻炼的成效进行具体测度的不足之处,双管齐下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科学合理的测评。
参考文献:
[1]张 英,冯艳芳.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0).
[2]黄明强.学生评优问题的层次分析模型[J].保定师范学校学报,2005(10):35-37.
[3]唐莉,唐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J].教育与管理,2006(1):23-24.
[4]南兆旭.学生素质测评[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状况 评价研究策略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提出了几点大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的措施。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严重的偏离
在大学,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与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打交道,另外人与人之间的个性相差比较大。在处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大学生一般都比较注重的是自己的想法。在计提利益面前,更加看中的是个人的利益。特别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的世界,认为在网络里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被网络上的攀比、暴力等行为严重的抹杀了,有些学生利用网络欺骗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做损害他人的利益的事儿,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缺少真诚,具有不正确的动机,使大学的学风受到严重的损坏。
(二)学生的健康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
处于大学中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是在二十岁左右,应该充满朝气,积极乐观,勇敢坚强,能够坦然的接受各种挑战以及失败的打击,但是很多大学生的思想往往比较的纠结,比较的矛盾,面临着新旧思想的不断冲击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矛盾,使他们的心理严重的不平衡,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这些心理上的变化会对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有负面的作用。
(三)重视知识的输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里,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一途径就是大学课堂,但是很多大学里,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呆板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占据着非常被动的地位,会大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很好的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教育,没有及时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另外没有很好的与学生交流,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讲完课就走了,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没有办法及时的请教。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效率非常的低,甚至很多学生逃课。在课后学生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能也不够好。
(四)没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择业观
大学的管理一般比较宽松,大学生一般有很多自由的时间,但是很多大学生利用自由的时间打游戏、看泡沫电视剧。另外大学生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有很多学生严重的熬夜,身体素质很差,平时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很少的体育课,学生们普遍没有引起重视,很少去上,或者敷衍了事。在择业方面,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认为只要考取的证书越多对工作越有帮助,却不知道什么工作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没有明确的目标,盲目随众对于自己在学校学习的道路和以后的职业道路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转贴于
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一)优化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大学里的学生一般已经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定的认识。政治思想素质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态度和道德水准,是一个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应该抓住这一点,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培养严谨踏实的优良学风和文明进取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踏实做人。广大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
每个学校和家长的责任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学生也有责任努力地树立正确的观念。大学生处于社会和学校的分界点,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开展心理咨询课,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思想比较另类,或者是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世界,及时地纠正他们消极的观念,解开他们心理上的矛盾,使他们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不断的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和能力素质以及文化素养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能力素质和文化素养,能够熟练的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使用的技巧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去,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不断的创新,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积累经验,发现做事和学习的规律。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
总结
大学学校发展的要求就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高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不断地锻炼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时地发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且因材施教,积极地帮助学生改善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远琳. 新形势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分析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2(5).
[2]王永吉.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培养[J]. 现代交际,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