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展示《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宣传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出穿越的话题,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穿越了会是什么情况?假如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穿越,但机会只有一次,你应该做哪些准备?通过学生的回答(想好自己穿越到哪个时代的哪个时间,什么地点,那个时代的情况,然后再搜索相关信息),教师总结怎样定位信息需求:考虑时间、地点、内容三个方面。

2.选择信息来源

教师提问做好穿越准备,可以从哪些地方获取到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从而引出信息的四种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的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并让学生尝试分析各种类型信息的优缺点,教师再总结。最后教师再将话题引向媒体(以电视、报刊、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因特网为核心的新媒体),让学生对媒体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3.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

教师询问学生:班主任平时是怎样得知你们表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观察法、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网上搜索等。

4.评价信息

教师先告知学生评价信息的几个角度,然后通过几个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信息。其中,以香蕉和苹果的例子(我想要一根香蕉,可是你却给了我一车苹果,然后你说你被自己感动了,问我为什么不感动,我无言以对,然后,你告诉全世界,你花光了所有的钱给我买了一车苹果,可是,我却没有一点点感动,我一定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来说明相同的信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以《我是歌手》这一热门节目引导学生想想平时是不是收到过“《我是歌手》栏目组”给出的中奖彩信(展示两张中奖彩信的图片),让学生判断信息的真伪,从而引导学生从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这个方面来辨别信息的真假;以兰德公司在朝鲜战争中预测到“中国将出兵朝鲜”但美国军方没有采用的例子说明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最后,以孙悟空的图像结束本节课,希望学生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也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学会正确地评价信息!

5.教学设计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情知教学;信息技术;课堂

一、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教学资料不断丰富,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我们一线教师以及广大教育研究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其实早在80年代初,大连市教育家冷冉先生借鉴古今中外教学论的精华,同时总结我市50多位优秀教师经验,提出了情·知教学理论,这一理论已经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近日来,大连市开展了学习冷冉先生的教育思想,笔者对情知教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际,把情·知教学理论应用到其中,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 情·知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案例分析

情知教学理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认知因素和情性因素辩证统一起来,把认知观点和情感论观点加以整合,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加以实现,从而提高课堂绩效。结合情知教学理论的学习,笔者对信息技术课堂分析如下:

1.从容淡定,让微笑之花永绽放

其实信息技术原本是冷冰冰的技术,缺少一定的人为情感,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的。在笔者的课堂上,微笑的表情是一直存在的,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教授曾这样说:“教师的微笑对学生来说,是理解,是信任,是鼓励,是宽容,他们从微笑中感受着老师的爱,对生活充满了自信。教师的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笑容,是暖暖的阳光……”,所以教师的微笑就像是一面镜子,照亮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阳光的课堂中快乐的学习,只有教师有亲和力,学生有活力,课堂才能有生命力。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挑战的动机

信息技术的课堂中,主要是技能操作类的过程。在课程的导入时,如何有吸引力的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说对于课程进展至关重要。在《建立工作表》一课中,笔者在上课前播放陈一冰在参加吊环比赛的精彩瞬间,将这个课程设计成一个小小奥运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十只手指管键盘》的课程前,先表扬学生,“我们学习画图程序使用,同学们都很聪明,画出来一幅幅漂亮的作品,那你们还记不记得,画图的时候,应用最多的设备是什么?”通过鼠标输入设备功能的不足,引入键盘这一输入设备,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键盘学习的热情。

3.小组合作与竞争机制,创建生生互动、组组评比的平台,让学生勇于挑战

21世纪最需要的就是人才,但是这人才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团队的合作下,学生们可以勇于接受挑战。

在《十只手指管键盘》的课程中,让小组同学合作,找出键盘中的成员总数,通过实际操作,分析出键盘各个分区的功能,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分享的乐趣,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此课程中,笔者设计了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对各小组有一定的评价,同学们在每次评价之后都有着不服输的精神,斗智斗勇,信心十足,提高了学生们挑战的积极性。

4.用情感打动学生,让课堂成为精神的家园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情感渗透,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让师生在这精神的家园中产生共鸣,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要长期摸索的一个重点。

在《建立工作表》一课中,笔者设置头脑风暴——作品创作这一环节,要求每个小组在一定时间内做出相应的作品。(1)初中生每周的生活消费情况统计,通过表格的制作让学生体会父母供他们上学的不易,对学生进行孝顺父母的情感教育;(2)正巧九九重阳节,把中央电视台中关爱老人的节目向学生进行传授,让学生对自己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传递自己的关爱,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制作重阳节相关的表格;(3)班级通讯录的制作,让学生汇总班级成员的联系方式,qq等信息,做出相应的表格,让他们同学之间彼此珍惜这份难得的友谊。

5.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挑战

从某种程度上说,信息技术课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科目,但是每周就一节课,如何在这四十分钟让学生玩中有所获,也就是如何把信息技术课设计的快乐和谐,需要教师花费心思。

在《十只手指管键盘》的课程中,笔者通过《键盘小能手》小游戏(见下图)让学生来练习键盘中八个基本键,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游戏性,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通过游戏化的教学,让学生快乐、开心的记住了八个基本键及其指法,同时即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让课堂氛围更加和谐。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信息技术 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61-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指导学生测定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以及工作世界,结合时代特点,大学生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做出职业决策,确定职业定位,为实现职业目标制定出相应的一系列行动计划,在有效执行行动计划后,凭借专业实力获取更多的面试机会和求职成功。高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修正和完善学生的职业规划。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日益受到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当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然有些问题。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效果现状

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有限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同发达国家比较,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团队专业能力较为薄弱,不具备完善的教学体系,高校的职业生涯课程的师资多是学校就业部门的老师或辅导员老师,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欠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工作世界等方面不能有效地提供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业余化的教学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即使按照教材施教,也无法有效地结合实际情况,不利于大学生今后在职场上的运用,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效性有所折扣,与教学目标产生一定差距。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我国具备完善的职业生涯理论知识,但是部分高校在开展课程的同时,往往指导老师只注重课堂的讲解,偏重于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忽略大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缺乏专业和行业的针对性,而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性,需要有效地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地融入实际情况,通过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机结合现实问题,加强培养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的应变能力。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大多使用讲授法,也有老师在尝试案例分析法、形势分析法等,即使和学生有互动,但互动次数、互动效果有限,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能动性并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尤其是在大班或合班教学时,这导致老师和学生无法针对学生个体特点、行业和专业情况进行深入的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规划源于大学生对自己和工作世界的充分了解,个体数量大,工作岗位和信息众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仅凭老师的讲授是无法完美沟通和指导的。如今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老师传递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有效信息,可以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使枯燥的课堂生动形象起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和发展。由此可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利用的信息技术

2.1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可以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媒体来共同表现期望表达的主题和信息,比单纯地讲解和板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更能刺激学生的感知系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记忆效果,切实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内化。

2.2 职业测评系统

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通过MBTI、霍兰德职业兴趣等心理测量量表了解自己,如果要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讲授或多媒体课件完成所有测试,则会消耗大量的课时,而且结果展示还不能一对一。现在有许多公司如北森等都开发有专门的职业测评系统,如果由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到安装有职业测评系统的机房专心完成职业测评,不仅高效快速,而且得到的结果更加有针对性,也能保护学生自己的隐私,学生还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职业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以及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为职业生涯规划后续的工作和努力奠定基础。

2.3 互联网

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它就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互联网能储存和传递大量的信息,而且更新速度快,这些信息可以实现交换,且不受空间限制,交换形式丰富,如视频、图片、文章等,这些信息成本低,价值大,容易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的使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几乎可渗透到每个主题内容,特别是当学生认识复杂的工作世界时,他们可以通过Jobsoso、58同城等网站搜集大量的职业信息、职业要求和职业发展路径,然后结合自己的优势劣势,分析自己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实现职业定位,确定职业目标,设计行动计划,寻找求职单位,甚至可以帮助评估职业生涯规划后实现动态调整。指导老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构建课程资源库,如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使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取信息。

2.4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是个体交流经验、意见、观点的平台,现在常见的社交媒体有Email、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这些媒体交互方式使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从课堂到课外,时时处处都可以,更加频繁和容易,而且成本较低。指导老师可以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供关注的学生“粉丝”学习和互动。学生也可以通过Email、微信、QQ等方式随时询问老师有关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疑问。

2.5 办公软件

办公软件指可以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幻灯片制作、简单数据库的处理等方面工作的软件。包括微软Office系列、金山WPS系列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依赖于PPT,决策平衡单需要Excel的支持,行动计划、求职简历、评估调整内容都需要靠Word来完成,办公软件在教学前、中、后都必不可少,是提升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工具。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案

由于科技的发展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提供了更加自主性、便捷性的辅助平台。在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无法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的形势下,顺畅的人机对话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增强了个体针对性,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指导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独特的教学方法,围绕就业的竞争力,全面分析现代市场的需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全面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考虑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案如表。

高等院校管理部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配置适合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机房和专业测评软件,开通网络,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打下物质基础。同时,管理部门还应安排具有专业能力及丰富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并针对机房采购的软件组织专门的培训,使指导老师能切实掌握测评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课程的体系,采用小班教学,更顺利地实现全员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完成全程化教学任务。

4 总结

大学生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就业能力。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指导老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职业测评系统、互联网、社交媒体、办公软件等技术手段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和学生自我思考和操作部分,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学生更受益,教学效果更好。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参考文献:

[1]周娜.论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2]臧刚顺.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职业成熟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6,(8).

[3]王荣山.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生涯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6).

[4]刘松艳,王宝珍,王志才,张雷.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8).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一、通用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案例体系构建原则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案例构建要和课标统一,需符合通用技术的特点,在通用技术课标的指导下开发教学案例,选用时要注意以下原则:一要具有启发性原则,预留出学生想象的空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二要具有趣味性原则,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三要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拉近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贴近学生的生活,考虑学校地域、城乡特点。四要具有可操作性。

二、通用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案例体系构建方法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实践教学在整个通用技术教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学生主动参加实践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有利于学生技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教师就需要思考,应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精选好案例,以案例为线索,创设情境,提问激趣,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完成作品的开发与设计。

(1)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创设学习案例。

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不应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技术、生活经验的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熟悉的例子,就有利对通用技术的理解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案例要注重基础,联系实际,尽可能考虑到全体学生都熟悉的内容,针对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实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使他们全心身投入技术课堂。比如在讲授《技术的价值》时,就选择了“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的这个案例,让学生试着联系生活的实际,说一说最近10年来自己家里和路上的灯的变化情况,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畅想未来高科技的灯是什么样子。正是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大量案例,为通用技术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技术、设计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自主进入学习探讨,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2)要适当加入地方特色,利用已有的资源形成教学案例

通用技术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本校已有的教学硬件,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载体和案例进行分析。比如在进行《结构与设计》教学时,引用綦江彩虹桥事件这个案例,请学生讨论它垮塌的原因。用本地特色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生活情景为接口,让学生感觉技术就在身边。

(3)教师精心准备,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

教师可以根据通用技术要求的规范,准备相应的器材设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去感悟、体验和探究。比如在进行《设计的基础》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用“设计相框”为例,来说明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步骤。由于相框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件产品,因此学生很轻松的就进入了自主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三、通用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案例体系构建内容

在通用技术的课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教研组老师讨论、不同教师、班级教学的同课异构,以及学生的调查,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例体系。本体系把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所学的通用技术的内容进行整合,把理论的内容充分溶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作模块的学习,来完成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其中高一包括三个模块,分别为《相框的制作》、《广告灯笼制作》和《桥的制作》,而高二考虑到要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就只有《家用控制电路的安装》和《机器人自动控制》两个模块。每个模块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为课堂教学内容部分,这部分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技术的学习,体现每一堂课的流程;第二部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内容部分,该部分内容是对每堂课教学内容的补充,主要包括该堂课的部分案例、技术要点、创新思维培养等内容。

四、通用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案例体系的教学方案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和科学与人文相融合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特征的课程,教学必须符合课程特点,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我们在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实验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1.集体面授+自学。五大教学模块的每个自主教学案例都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便于集体面授,而第二部分便于学生自学,如果课堂时间不足,教师集体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学,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一般过程、基本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常规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方案,提高通用技术的素养。集体面授+自学,不仅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且为学生进行自主创意活动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思想方法基础和技术语言基础。

2.小组活动。由于学生识知层次不一样,学校的条件的限制等原因,可以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团队活动,不仅提高了创意设计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而且也增强了沟通合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微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2-0102-02

如今,微课热潮来袭,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微课教学逐渐流行开来。微课教学能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但其在学习体验方面却比较欠缺,所以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同样,体验式教学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和不足,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自主⒂攵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效果明显,而其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学进度较慢。在这种情况下,体验式课堂教学需要一些手段来辅助、促进教学进度,而微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笔者来说,将体验式教学和微课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将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如果将这种有效的整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会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笔者结合几个微课教学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微课设计之情境体验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导入,让学生在预设的情境氛围中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供主观动力。这样的微课设计以学生的内需为根本,以课堂任务为载体,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使体验教学发挥良好效果。

微课应用案例一: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复制与粘贴图形》一课。

微课视频中放映了哆啦A梦的动画,视频中笔者讲道:“Hi,小朋友你好,我是机器猫哆啦A梦,今天我要给你变个魔术,请看这里有一盆漂亮的花,现在用我的魔法口袋可以再变出两盆一样的花。”视频中出现了机器猫口袋变出多盆花的动画,接着视频中又讲道:“小朋友你想学会这个魔术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复制与粘贴图形》。”

【分析】因为微课有时间限制,所以教师在微课设计时要做到快速切入主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复制、粘贴以及移动图形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复制、粘贴的技巧(透明模式),简化作图过程,了解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区别。哆啦A梦是学生喜欢且熟悉的卡通人物,在微课中笔者利用哆啦A梦动画进行情境导入可以快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思考,也能顺理成章地推动他们学习新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微课设计之练习体验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只有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己判断,才能使其真正学到新的知识。

微课应用案例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画线》一课。

在微课中,笔者先介绍了单弧曲线的画法,并总结出口诀,又出示了几个其他单弧曲线的样式,要求学生在画图软件中根据笔者提供的口诀来试着绘画;接着,又介绍了双弧曲线的画法并总结了口诀,要求学生练习绘制多个双弧曲线。

【分析】在《画线》中“画曲线”是难点,笔者将“画曲线”这一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视频中,笔者将难点的步骤总结成口诀,再让学生根据口诀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印象,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教师要关注微课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在微课设计中可将微课练习资源分层,实现异步教学,尽可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练习。

微课应用案例三: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组合图形》一课。

在微课视频中,笔者出示不同的任务卡给学生并说:“请你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挑选一个任务完成。①将素材图形“其他朋友”添加到海底世界连环画第四格中,注意调整大小和位置。②创作绘画海底生物并添加到海底世界连环画第四格中。”

【分析】在微课教学环节,笔者出示的两个任务的难度和目标各异。第一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充分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二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放大镜等工具在新的画图文件中进行创作后,再组合到之前的画图中,这一任务的目标和要求较高。笔者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往往被迫重复讲解基本操作,满足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利用微课教学设置分层教学任务后,教师完全可以实现异步式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任务,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微课设计之整合体验

信息技术课堂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是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师要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微课应用案例四: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画方形和圆形》一课。

在微课中,笔者展示了多幅乱砍滥伐、破坏环境的图片并配以悲伤的音乐,在情感渲染后,提出了绘画创作任务:“让我们携起手来,通过今天学习的画方形和圆形的知识,来设计保护环境、不乱砍滥伐的标志,倡导大家保护地球。”同时,在微课中展示了一些实例标志,并演示说明了设计标志的简要步骤,学生可以边做边看。

【分析】在微课设计中,笔者融入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目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破坏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再促使其运用所学知识去设计保护环境的绘画标志。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还应在其他领域对学生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追寻的教育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