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能减排评估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范文第1篇

一系列环境事件接踵而来,以至在股市格外波谲云诡的五六月之交,中国人不得不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气候――这个过去谈论毕竟还不很多的主题。

从无锡的太湖蓝藻爆发,到厦门的PX化工项目被迫暂停,公众的环境觉醒和环境受损对人类的报复同时呈现。6月4日,中国正式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三天后,在德国召开的G8峰会上,八国首脑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共识,同意“认真地考虑”(consider seriously)2050年前减少全球至少5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下称减排)。

上世纪最后十年以来,科学已经一步步揭示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990年第一次公布评估报告,初步给出了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1995年第二次评估报告发表,则清晰地指出了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系统造成了“可以辨别”的影响;2001年的第三次评估,认为“过去50年观察到的大部分变暖现象,可能要归因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浓度上升”。

到今年2月2日,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科学基础部分正式,已经明确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的大部分温度上升,有超过90%的可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直面气候挑战,最难回避的就是如何在各国之间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具体约定。从199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基础上的《柏林授权》,到1997年《京都议定书》,都没有将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纳入强制性减排范围之列。在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蓬勃于欧美的碳交易市场、鼓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又使中国获益不浅。

这样一种国际环境,很容易让道理上懂得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国人觉得,气候挑战离我们很近,而承担减排义务可能离我们还远。

显然,这只能是误解,因为“气候觉醒”是一个加速度的过程。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在各国逐渐显现,无论是欧洲遭遇的热浪袭击,还是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或者澳大利亚百年未遇的干旱,都使得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公众性话题。今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公布后,全球舆论的气候觉醒再度升级。

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积极主张减排的西方各国政治家已经在各种场合越来越多地提及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至上周G8峰会,当年退出《京都议定书》并且在会议之前重申绝不承诺减排义务的美国,态度又发生了微妙变化:会议第二天通过的决议中,美国首次表示将与各方一起“认真地考虑”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国提出的减排目标――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削减50%。虽然这一承诺尚不具约束性,但以美国在气候问题上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这种具有实质性的态度变化极为重要。其结果可能给中国带来的国际压力也不可小视。

更重要的是,气候变暖也在威胁中国人自己,而且中国人也在经历“气候觉醒”。即使在中国,以此次厦门PX工程和无锡蓝藻事件中舆论的强势出击,亦可看出公众对环境的担忧加速升级,而环境与气候的关系是如此直接。如学者们所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参见本期文章“水知道你的罪孽”)。

国际和国内的现实对中国的决策者提出挑战。毕竟,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处于错综复杂的工业化进程之中,面临多方压力和矛盾。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并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节能目标,即在2010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但从刚刚过去的2006年来看,每年4%的分阶段目标无法兑现几成定局。中国为进入现代化保持高速增长,温室排放总量的增加亦是必然。

然而,中国仍然需要为“共同的地球”承担责任,为世人,也为国人。特别是2009年中国或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温室排放第一大国,而现在执行的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正式到期;如果不能在2009年就接续方案达成一致,很可能使整个以《公约》为核心的减排体系遭受重大挫折。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技术;建筑技术;定量计算

1、引言

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工业化国家应采用尽可能降低CO2排放的生产技术,在谋求经济的发展,同时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臭氧等具有吸收太阳辐射热,同时又阻止地球向外层辐射散热,使得大气低层具有自然温室效应。当CO2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升高,便会造成吸收太阳辐射热增加,而地球向外辐射散热减少,导致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陆面积减少,海岸后退,引起港口、航道的回淤、湿地和河口冲击平原被淹没,将给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此外全球变暖还会引起温度带向高纬度移动,使一些地带生态发生变化,以及一些传染性疾病增加和大气臭氧层耗损增加。

中国政府2008年10月29日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近百年来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如2007年广东省气象局首次的《广东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预测,在未来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广东的CO2 等温室气体排放可能加倍,未来海平面可能上升30厘米(从历史最位起算),其影响区域和后果都十分严重。

中国是最早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之一,由于目前尚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尚没有承担减排义务。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日益彰显,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减少温室气体排量,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中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2、建筑节能减排

各行各业实现节能减排,开发低碳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是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也是发展低碳建筑经济的重点之一。

建筑节能减排涉及到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围护结构、采暖空调系统设计、照明系统等多个专业领域。当前工程上已开展多种途径的建筑节能工作,包括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节能技术;太阳能及风能利用;供热供冷节约用能;加强节能科学管理等等,在节能减碳排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笔者感到当前这些主要还是“显性”的节能减碳工作,如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更多考虑的是建筑在使用期间降低空调制冷和供热采暖的能耗,这些工作尚未考虑项目实体的建造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能源,建筑材料的采集、加工过程及运输能源的消耗将排放大量CO2等温室气体,对这部分潜在的、内含的碳排放同样应采取低碳排放措施,这种低碳排放措施姑且称之为“隐性”减碳措施。就此意义而言,建筑低碳技术不仅要考虑 “显性”的低碳排放技术措施,而且还要考虑“隐性”的低碳技术措施。

3、低碳建筑技术

从低碳建筑技术角度,对建筑物消耗的大量各种材料、构配件,在建筑设计、施工中应精心考虑,认真比较选择碳排放低的材料和构配件。

3.1 结构设计的低碳技术

本论文选用某化工厂一栋五层框架结构的工业厂房的底层结构作为实际计算案例,在满足同样的结构荷载及抗震等设计要求前提下,通过PKPM结构设计软件分别选用C40与C50混凝土进行设计对比。在保持柱内钢筋不变的情况下,把混凝土等级由C40提高到C50,柱子截面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大部分柱子的截面边长减少50mm。

用于本文研究的混凝土配合比如表1所示。水泥生产的CO2排放量为1041.6kg CO2/t 。根据武汉市建筑材料采购的调查结果,混凝土搅拌站所用水泥的运输距离为50km~200km,为了方便计算,假设水泥的运输距离为100km,砂、碎石的运输距离为50km,混凝土从混凝土搅拌站到工程现场的运输距离为50km;根据文献,砂、碎石的生产能耗按13.89kw·h/t计算,混凝土搅拌耗电量为2kw·h/m3计算。所有材料的运输均采用5t卡车运输,公路运输及电力生产中的CO2排放量参考文献。应用生命周期评价中的清单分析两种强度等级下1m3混凝土的CO2排放量计算如表2所示。

经计算可得,底层结构的柱为C40混凝土时,混凝土用量为30.996m3,CO2排放量为15994kg;而采用C50混凝土时,混凝土用量为25.389m3,CO2排放量为15193kg,混凝土用量减少了5.607m3,用量减少率为18.1%;CO2排放量减少了801kg,减少率为5.0%。通过提高混凝土等级,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混凝土用量和CO2排放量。因此,在保证结构安全和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选用高强度混凝土。

3.2 建筑材料的低碳技术

建筑(构件)制品可以选择不同的建筑材料来制作,不同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的“隐性”CO2排放量却大不相同。本文运用美国标准和技术研究院开发的BEES评价软件来计算各种建筑材料的“隐性”CO2影响。BEES(Building for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BEES)是一种建筑的环境及经济可持续性综合评价软件,并得到了美国环境保护协会和美国政府的支持,采用全寿命周期分析法(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对建筑材料的环境性能进行定量评价。

3.2.1 铝合金幕墙与墙体涂料的对比

本文对某大学餐厅工程的铝合金玻璃幕墙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将其替换为普通墙体涂料的CO2排放量的差异。

利用BEES软件计算出1 m2的铝合金玻璃幕墙及普通墙体涂料的“隐性”CO2排放量。为了计算方便,假定两种材料的运输距离都为200 km,使用寿命为50年,则两者的CO2排放量如下:

因此,铝合金玻璃幕墙的CO2排放量远远大于普通墙体涂料。该餐厅工程中的铝合金玻璃幕墙总工程量为2 519 m2,如果将其改为普通墙体涂料,则将减排3 4476 kgCO2,减少率为85%,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3.2.2 室内地面装饰材料

地面装饰材料是住宅装修中消耗量和总造价都很大的装修材料,因此材料的选择与“隐性”CO2排放量及室内环境质量都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选择几种常见的室内地面装饰材料,利用BEES软件分别计算50年寿命期内1 m2装饰材料的“隐性”CO2排放量。为了计算方便,假定楼地面装饰材料的运输距离都为400 km,使用寿命为50年,则它们的CO2排放量如下:

中可以明显看出木地板在减碳性能上的优越性,而其他性质的装饰材料的全生命周期内都排放了较多的CO2,动物附属品的装饰材料最严重,因此在当地森林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优先选择木材的装饰材料。

4、结论

本文对低碳经济及低碳建筑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低碳建筑技术措施。在满足同样的结构荷载及抗震等设计要求前提下,将C40混凝为C50混凝土,结构的“隐性”CO2排放量大约将减少5%;相同建筑面积的铝合金玻璃幕墙的全生命周期CO2排放量仅为墙体涂料的15%;木地板比其他性质的室内地面装饰材料的“隐性”CO2排放量要小的多。以上措施和计算结果可为建筑的节能减排及低碳建筑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M], 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 2003.

[2] Chris H. Priorities for a low-carbon economy. New Economy, 2002, 9(1):11-15.

3] Composing team for Assessment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 of Guangdong. Assessment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 of Guangdong (Selection) [J]. Guangdong Meteorology, 2007, 29(3):1-7(in Chinese).广东省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编制课题组. 广东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节选) [J].广东气象,2007,29(3):1-7.

[4] Barbara C. Lippiatt. Building for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Technical Manual and User Guide [EB/OL]. 2007 Aug 20. [cited 2009 Mar 20] ..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范文第3篇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措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局各股室认真学习了文件,充分认识到做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来抓。

二、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各项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监督。

在学习文件精神后,古城区建设局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山群副局长任组长,局办公室、局各股室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做好本单位资源节约各项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

(二)找准问题,明确任务。

结合单位实际,按照“严、细、实”的管理作风,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开展调查研究和排查,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规划节能目标,实现节能改造,力争使单位的节能管理、节能设备和技术上一个新台阶。一是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监督管理,把好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工程质量监管及竣工验收等环节标准执行关,对达不到标准的建筑,不予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得销售使用,建立行政审批责任制和问责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督、谁负责”的原则,对不按规定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二是贯彻落实《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标准的监管力度。三是在《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中规定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质量保证书、使用说明书等文件中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信息。大型公共建筑建成后,必须进行建筑效能专项测评,达不到节能标准的不予组织竣工验收备案。

(三)认真作好宣传,建设审批关严把“四节”

认真做好建筑“四节”,即“节地、节能、节水、节材”。首先加强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严格执行并完善标准规范,加快科技创新,抓好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体系的试点示范。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全社会对节能省地住宅和公共建筑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节能型科技水平和能力,树立良好的节约能源的正确消费观。

(四)加强对全区工程建筑节能的质量监督管理

于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又是一有力举措。质监站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着手在工程监督注册、质量监督、验收备案等环节加强对全区工程建筑节能的质量监督管理。

在建筑工程办理监督注册手续时,区质监站将严格检查施工图审查机构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凡节能审查不达标的工程,不予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注册手续。进入施工现场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粘结材料、门窗等节能材料的复验应全部进行见证取样送检,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于工程中。施工单位在申报工程主体结构核查前,应提供建筑节能的施工方案,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合格证书、复试报告等有关资料。并作如下要求:

1、建筑部位和节能设计做法必须与审批合格的设计图纸相一致。

2、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通过审查合格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若确需变更,建设单位应委托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文书,并应报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批准合格后,方可实施。

3、重点加强对建筑工程的围护结构、门窗、屋面等重要节能部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建筑节能工程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样板墙、样板房,且应通知责任监监理进行监督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全面组织施工。

在工程竣工核验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以下有关资料:

1、建筑节能热性能现场检测报告。

2、监理单位出具的有明确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情况《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3、其他相关规定和规范要求提供的资料。

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阶段,对未按照墙改和建筑节能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的建设单位,责令改正并重新组织验收,未达到墙改与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规定要求的工程项目,不予办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手续;节能竣工资料核查不符合要求的工程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和竣工备案。

在工程建设各环节中,对违反墙改与建筑节能要求的责任主体,进行不良行为记录,对情节严重的,将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罚,对建筑节能不达标的工程,不予进行优质结构工程及优良工程评选等。

(五)建立长效机制,营造节约氛围。

制定更加细化的节能、节材、节水标准和制度,加强日常动态监督检查工作,实行节能降耗信息统计公示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的宣传节能减排和合理控制空调温度的科学道理,引导行业职工正确认识国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节能减排的部署上来。

三、加强本单位节能减排工作

(一)推行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

进一步完善办公网络建设,大力推行政务信息化。充分使用网络办文办会,减少公文数量,压缩会议数量和规模,注重会议实效;对工作流程进行再造整合,提高行政效能;切实加强对水电、办公、会议、车辆等经费的管理,有效控制经费支出,降低运行成本。

(二)开展节能改造,降低水电消耗

抓好建筑物采暖、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使用节能装置

或设备。积极推广高效节电型灯具,防止“长明灯”现象;尽量减少计算机等办公设备的待机电耗;推广使用节水型产品,降低水资源消耗。

(三)加强公车管理,降低车辆耗费。

我局及时报废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严格燃油定额管理,严禁公车私用,私车公支;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从严控制购置大排量公务车。

(四)减少公务费用开支,注重新建项目节能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范文第4篇

随着全球减排机制的加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减排呼声的不断提高,基于二氧化碳零排放理念的“碳中和”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碳中和”(Carbon Neutral)概念,最早起源于1997年伦敦未来森林公司(现改名为碳中和公司The Carbon Neutral Co.)的商业策划。这家公司以“碳中和”为商标,帮顾客计算出其一年之中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然后让顾客选择以植树的方式吸收相对应的二氧化碳,以达到顾客“碳中和”的目标。在此之后,虽然这种以植树来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因受到环保组织普遍质疑而未能推广,但“碳中和”这一概念还是被西方主流媒体广泛接受和宣传,并成为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和社会团体零排放运营的最佳绿色环保标签。

目前,国际社会上具有强烈环保意识的组织和个人积极自愿地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当中,通过投资或购买一些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项目活动所产生的减排额度达到组织或个人的“碳中和”,如汇丰银行,雅虎网站,惠普公司,乐购,欧洲之星等都已纷纷加入到“碳中和”行列。

“碳中和”理念在全球的发展和扩张已经从最初的纯企业行为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不同行业、不同层面间的减排总动员;同时,在政府大力推行之下,“碳中和”也悄悄地发生着由纯“自愿”向“官方计划”的形式转变,成为了全球减排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碳中和与体育盛事

截至今日,个人、企业和体育赛事都纷纷打出“碳中和”旗号,其中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06年德国世界杯成为了体育界“碳中和”实践的良好范例。

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是迄今为止首次实现全程“碳中和”的奥运盛事。实现“碳中和”,完全抵消奥运会活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确保都灵冬奥活动对气候无害,是都灵冬季奥运组委会计划中重要的基础部分。据都灵奥组委计算,为期16天的冬季奥运赛事预计将排放10万吨的二氧化碳,其主要来源是交通和比赛场馆的运转。为抵消这些碳排放,组委会进行了一项“都灵气候遗产”(HECTOR)计划,使这些二氧化碳排放将通过林业、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计划得到抵消。除此之外,在都灵冬奥会的诸多环保方案中,还有一项名为“天然冷冻剂”的新方案与温室气体减排息息相关。该项自愿性方案由冬奥会两大赞助商──麦当劳与可口可乐,加上联合利华公司共同出资支持,并由环境规划署与绿色和平组织支持。方案目标是推广各摊位贩卖点使用替代冷冻技术来冷冻食品和冷饮,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气候与臭氧层。可口可乐在运动会场设置了1000具冷饮设备,均是利用二氧化碳来当作冷却剂,如此一来,可减少氟氯碳化物(CFC)及氟氢碳化物(HFC)等臭氧层破坏物质的使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如果这项技术推广到全球规模,将可大幅降低冷饮业者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同时又可保障地球的臭氧保护层不被破坏。环境规划署在洛桑体育博物馆举行的“全球体育与环境论坛”(Global Forum Sport and Environment)国际会议上公布,都灵冬奥会期间排放的温室气体,有70%被抵消,创造了冬奥会新纪录。而随后举办的2006年德国世界杯更是超额抵消了该赛事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即德国世界杯通过在印度和南非的环保投资获得“碳抵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0万吨,而比赛期间增加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8千吨。

北京奥运的“碳中和”路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其中“绿色奥运”的口号不在局限于环保单个方面,而是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世界和平、公平竞争、科技进步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寻找多元化的支撑点。在早些时候,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就明确对奥运会进行了整体的绿色规划。以《奥运行动规划》为指导,北京奥组委一直在积极地采取措施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具体包括在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中,将能耗指标要求作为工程建设的附件纳入场馆建设施工;广泛采用太阳能和风能这两种“绿色”能源为体育场馆和奥运村供电;采用新型环保建材并通过废物的循环再利用以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

然而,北京奥运会要想更好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仅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远远不够。北京奥运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奥运前期场馆建设以及奥运期间的交通和比赛场馆的运转,有数据统计,北京奥运会预计将吸引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前往北京所乘坐的飞机将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参加北京奥运比赛过程中,平均每位运动员将向大气中排放约4吨的二氧化碳。

2007年10月2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做的一份评估报告―《北京2008年奥运会:联合国环境署评估报告》建议北京奥组委应该制定并实施一个“碳中和”方案,起码抵消由于举办奥运会而在中国产生的所有碳排放。

2007年3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开始推动一项“夺金路,碳中和”的全球活动,号召各国运动员为自己的碳排放买单。借此契机,北京奥运会可以尽快与世界环保组织合作开展“低排放”、“碳中和”活动,鼓励境内外参加奥运会的团体和个人,通过投资国内潜在减排项目或在自愿减排市场购买已核证的减排量达到自身的“碳中和”。把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和“碳中和”的理念纳入本届奥运会,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暂时无需承担强制减排义务,而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我国一直在积极努力开展温室气体减排工作。恰逢此时,我们利用本次奥运会,在国内宣传和实践“碳中和”的理念,通过引入外资赞助的模式向国内具有减排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北京奥组委可以选择一家具有良好信誉的国际性银行、环保型能源企业或者是碳金融机构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碳减排信用额赞助商,由赞助商出资购买国内减排项目产生的碳减排信用额,并将这些碳减排信用额捐赠给北京奥运会以供“碳中和”之用。

采用这种全新的国际绿色体育赞助模式,可以使北京奥运会在现有节能减排的基础上获得提升;同时可以另辟蹊径,为国内的减排项目引入资金,推动我国减排项目的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北京奥运会这一盛大赛事的良好宣传和示范效应,推广“碳中和”理念,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引入国际减排合作机制促进我国减排项目的发展;最后,“碳中和”奥运会的举办将让国际社会看到我国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做的不懈努力,以缓解我国在后京都时代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谈判压力,带来名誉和利益双赢的局面。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范文第5篇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措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局各股室认真学习了文件,充分认识到做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来抓。

二、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各项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监督。

在学习文件精神后,*区建设局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山群副局长任组长,局办公室、局各股室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做好本单位资源节约各项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

(二)找准问题,明确任务。

结合单位实际,按照“严、细、实”的管理作风,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开展调查研究和排查,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规划节能目标,实现节能改造,力争使单位的节能管理、节能设备和技术上一个新台阶。一是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监督管理,把好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工程质量监管及竣工验收等环节标准执行关,对达不到标准的建筑,不予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得销售使用,建立行政审批责任制和问责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督、谁负责”的原则,对不按规定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二是贯彻落实《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标准的监管力度。三是在《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中规定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质量保证书、使用说明书等文件中载明耗能量、节)措施等信息。大型公共建筑建成后,必须进行建筑效能专项测评,达不到节能标准的不予组织竣工验收备案。

(三)认真作好宣传,建设审批关严把“四节”

认真做好建筑“四节”,即“节地、节能、节水、节材”。首先加强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严格执行并完善标准规范,加快科技创新,抓好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体系的试点示范。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全社会对节能省地住宅和公共建筑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节能型科技水平和能力,树立良好的节约能源的正确消费观。

(四)加强对全区工程建筑节能的质量监督管理

于20*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又是一有力举措。质监站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着手在工程监督注册、质量监督、验收备案等环节加强对全区工程建筑节能的质量监督管理。

在建筑工程办理监督注册手续时,区质监站将严格检查施工图审查机构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凡节能审查不达标的工程,不予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注册手续。进入施工现场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粘结材料、门窗等节能材料的复验应全部进行见证取样送检,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于工程中。施工单位在申报工程主体结构核查前,应提供建筑节能的施工方案,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合格证书、复试报告等有关资料。并作如下要求:

1、建筑部位和节能设计做法必须与审批合格的设计图纸相一致。

2、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通过审查合格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若确需变更,建设单位应委托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文书,并应报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批准合格后,方可实施。

3、重点加强对建筑工程的围护结构、门窗、屋面等重要节能部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建筑节能工程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样板墙、样板房,且应通知责任监监理进行监督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全面组织施工。

在工程竣工核验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以下有关资料:

1、建筑节能热性能现场检测报告。

2、监理单位出具的有明确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情况《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3、其他相关规定和规范要求提供的资料。

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阶段,对未按照墙改和建筑节能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的建设单位,责令改正并重新组织验收,未达到墙改与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规定要求的工程项目,不予办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手续;节能竣工资料核查不符合要求的工程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和竣工备案。

在工程建设各环节中,对违反墙改与建筑节能要求的责任主体,进行不良行为记录,对情节严重的,将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罚,对建筑节能不达标的工程,不予进行优质结构工程及优良工程评选等。

(五)建立长效机制,营造节约氛围。

制定更加细化的节能、节材、节水标准和制度,加强日常动态监督检查工作,实行节能降耗信息统计公示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的宣传节能减排和合理控制空调温度的科学道理,引导行业职工正确认识国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节能减排的部署上来。

三、加强本单位节能减排工作

(一)推行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

进一步完善办公网络建设,大力推行政务信息化。充分使用网络办文办会,减少公文数量,压缩会议数量和规模,注重会议实效;对工作流程进行再造整合,提高行政效能;切实加强对水电、办公、会议、车辆等经费的管理,有效控制经费支出,降低运行成本。

(二)开展节能改造,降低水电消耗

抓好建筑物采暖、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使用节能装置

或设备。积极推广高效节电型灯具,防止“长明灯”现象;尽量减少计算机等办公设备的待机电耗;推广使用节水型产品,降低水资源消耗。

(三)加强公车管理,降低车辆耗费。

我局及时报废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严格燃油定额管理,严禁公车私用,私车公支;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从严控制购置大排量公务车。

(四)减少公务费用开支,注重新建项目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