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档案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图书档案; 管理; 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改革的深入,图书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图书档案工作对新形式下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了解信息的重要来源。目前,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许多弊端,旧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用于新形势下图书档案的发展需要。
一、我国图书档案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档案管理起源于革命时期,我党和我军为了选拔人才,根据个人的经历和事迹作为选拔干部的条件,逐步建立了以德才智为基础的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建国以后,这套制度逐渐完善。图书档案管理包括职工档案管理和图书档案管理。主要的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传递等方面的工作。到了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但是手工操作还处于主要阶段。
到了21世纪,图书档案面临着两个极端:第一个就是人们对于档案资料有种神秘的认识,把它看得非常的重要,比如里面的信息材料就对个人档案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其中有一点偏差,就会对个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第二个极端就是很多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档案不关心不重视,处理资料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弃档族”也大有人在。随着时间的推进,图书原有的一些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新形式下的发展,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
二、我国图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理解性差,认识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目前,许多人认为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它只是保管一类的工作,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认为只要保管好资料即可,只要需要的时候可以查询得到图书资料就可以了。对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觉悟性差,忽视了它在图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导致人员、经费等情况没有足够的保障。
(二)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单一落后。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都有一套完整而独立的图书档案管理软件,很多中小型单位还是依靠手工编辑和检索来管理的,这种情况就很容易造成档案归档的不及时以及资料遗漏,造成资料收集的不完整。
(三)多头管理影响图书档案的完整性。由于图书在多个单位流动,致使图书档案的多头管理跟不上图书移动的节奏,这样就容易造成记录收集的不完整,图书档案管理的信息未随着图书的流动而跟进记录,影响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造成了管理工作的遗漏,比如“丢档”“断档”等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图书档案管理的完整性。
(四)管理档案工作的人员紧张。我国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有着专业性、机密性等特点。需要专人去保管,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图书管理人员编制不够充足,对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也不是太重视,很少培养专业人员去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认为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地培养专业人才,只需要利用兼职人员去看管这些资料就可以了,大多数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还停留在原始、粗放的工作层面、即“你送我装”“你借我调”,毫无一丝技术含量可言。即使购买了图书档案管理软件,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没有充分地发挥大数据知识的应用,致使档案管理工作仍处于初始阶段。
(五)档案管理传递方式不规范。目前我国图书档案管理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问题,比如传递问题尤为严重。图书在传递的时候,图书档案资料并没有随着流入新的图书或工作单位。调动图书档案,不填转递单、不经过密封就让人自己拿走,就很容易造成资料的丢失、篡改。而且跟进记录工作存在缺失,常常出现“档在人不在”“人在档不在”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三、我国图书档案管理的建设与对策
(一)健全图书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化统一管理。图书档案是图书真实信息的主要来源。关乎图书的信息的完整性,目前我国图书档案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比如档案遗失、篡改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去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统一的管理。严格把关材料的归档、保管、传递,并制定明确的原则、基本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二)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实行专业化管理。培养专业高效的技术人才,提高档案人员的工作素质和业务素质等等。及时更新传统观念,做好材料的归档、保存、传递等工作,确定基本的工作流程、工作原则和注意事项,实行高效、专业化的管理
(三)加强图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仍旧实行的是手工操作和检索作业,没有充分地利用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便捷。所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录入图书的基本信息,做到实时更新。并对档案信息进行维护和更新。不断地提高图书档案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档案管理的快捷性。
(四)积极调研、献计献策、合作共享。 图书档案工作者要深入一线进行调研,了解人们对档案信息的要求,有目的地从档案材料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开展编研工作,编制多种检索工具,为科研、领导决策提供主动服务。同时,了解和研究档案利用的各种反馈信息,加强管理,提高档案利用率。打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界限,加强与各级图书馆的信息联系,互通档案信息,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赵小兰.浅析图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J].管理学研究,2011.
[2]黄雅君.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分析[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14,13(1).
1 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特点
电子图书档案主要具有操作方便、东西不易丢失、传递快捷以及表现形式多样化等特点,详细特点介绍如下:
1.1 操作方便
电子图书档案管理主要具备操作方便的特点。一方面,管理电子图书时,无论增加内容或者删除内容,都比较容易,且将信息删除后不会留下痕迹;另一方面,电子信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此,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检索、操作较简单。
1.2 东西不易丢失
和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档案管理复制后,不仅能够保持较高的清晰度,而且还不会发生信息丢失的情况,通过应用数字化信息处理,对文件进行复制后,依然能够有效保持其原本特性。
1.3 传递快捷
电子图书档案管理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传递速度不受到地域、时间限制,仅仅通过网络传播就能够快速将所需要的信息传输到需求人员手中。另外,电子图书档案管理还能够实现由一个终端传输到多个终端的传播,最后实现资源共享。
1.4 表现形式多样化
和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管理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文字、图形、影像以及声音等形式,均可成为电子档案管理内容,且无论这些信息是单独存在的方式还是互相搭配的方式,均能够发展为档案管理模式。
2 电子图书档案载体的特点
电子图书档案载体主要将电子技术作为生产手段,主要以电子形式存在,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准确记录代码信息,并通过电子计算机,随机检索,将其显示出来。电子图书档案载体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2.1 运用机读数据形式表示
机读形式数据,能够被计算机进行识别、理解以及处理;其主要应用二进制码(也就是数字代码)进行表示。电影片、录音带以及录像带等能够将声频视、频模拟信息进行记录,主要将磁带、胶片作为载体。
2.2 信息载体为光学或者磁性信息存储介质
载体不同,物体所存贮信息的密度也不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载体信息自身的存贮密度也在不断增大。
2.3 信息具有结构性
信息具有结构性,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格式化处理后最终形成信息集合。换个角度分析,电子图书档案载体需要具备数据库结构,否则,如信息较凌乱,则不会被计算机程序有效处理。
2.4 需要借助应用电子计算机设备
对信息进行检索或者浏览时,要应用电子计算机设备。电子出版物离不开计算机,一方面由于文本为机读数据,这些数据只能通过计算机进行识别;另一方面需要借助软件进行浏览和检索,运行软件需要应用到计算机。
3 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
目前,我国电子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实际的应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档案对存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电子档案的可靠性较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工作人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为有效促进电子图书档案管理越来越快地发展,需要针对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3.1 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存放空间的安全性
为保障电子图书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建立一个较好的电子图书档案存放环境。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首先要注重保护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环境。电子图书档案环境主要指的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存储工具等,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在保持温度适中、卫生清洁的同时,还要安装抗电击、抗雷、抗磁场力等设备。另外,为提高存放空间的安全可靠性,要备份电子图书档案,在多个位置放置储存。此外,对存储工具定时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处理。
3.2 完善管理制度
为提高数据储藏的安全性,要严格根据电子图书管理的实际情况,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制度设计。对电子图书档案进行编制时,要安排业务能力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这样能够有效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工作人员要定时整理电子档案,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在对电子档案进行归类管理时,可将档案级别作为主要归档依据,保证各个级别信息准确无误后,对其进行归档处理;编制好电子档案后,上交领导,经领导检查核实,保证信息准确无误后存储。
3.3 加强系统管理
为保障数据信息读取的安全性,要加强系统管理设计。大多数情况下,电子图书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较低,主要存在着系统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系统被破坏的情况。为有效增强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完善系统管理体系,可对电子图书资料加密设计,注意设置的密码不能过于简单,要定期更换密码。另外,可根据需求,设置电子信息的访问权限,有效防止发生其他人获取信息的情况;网站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系统漏洞,因此,要加强防火墙设置,加强系统的维修、保护,有效增强信息安全性。
3.4 避免外来磁场入侵
软磁盘、磁带以及硬磁盘等均属于磁性载体,对磁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如磁性载体受到外来磁场干扰,那么将会导致出现丢失信息、破坏信息的情况。因此,保存、使用磁性载体时,要远离磁场,保证磁场不会给载体带来损坏。也可应用特殊材料,如应用软磁物质,如镍铁合金、软铁,将其制成存放磁性载体的柜子,能够有效屏蔽磁场;对于较重要的档案、电子图书存放区,通过设置测磁设备,能够有效监测隐蔽磁场,确保万无一失。此外,有效保证磁性载体质量,尽量避开磁场,准备好测磁、防磁设备,确保储存、使用的磁性载体不会受到磁场干扰影响。
3.5 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
为有效保障操作安全性,还要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并和工作人员的自身情况相结合,对工作人员的自身业务能力进行培训。其中,业务能力主要包括网络基础知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如条件许可,可安排专业扎实、功底强的人担任图书管理工作,更好地保障电子图书档案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当代 图书档案管理人员 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093-01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信息时代,知识总量呈几何级增长,作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的图书也浩如烟海。各学校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往往数以百万计,面对如此骇人的数量,读者想要仅凭个人来查找所需的图书无疑是很困难的。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辅助。这就要求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对图书档案管理领域知识掌握非常扎实,明确自身职责,对如何立卷、整理上架图书等专业知识了然于心,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读者。那么,在信息时代,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根据笔者从事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多年经验,接下来就论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思想素质
(一)敬业精神
无论是哪一级的图书档案管理员,都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感。首先,这需要认识到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工作有着清醒全面的认识,并抱有一定的热忱。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图书馆是人类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因此,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看似微小,实则重大,因为这份工作担负着向读者传播知识、为读者在书山引路的任务。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工作人员提高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激发起工作的热忱。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琐碎的问题。来馆学习读书的人,文化水平和年龄大小都是参差不齐的,会有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来此充电,也必然会有知识储量很低的读者,这对图书馆里人员的耐心和服务热情是一种考验。拥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温和的态度来为读者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才是一个新世纪图书管理人员应有的精神状态。
(二)奉献精神
图书管理的工作注定了其休息时间与其他工作的不同。在节假日的时候,图书管理员往往正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因此,在节假日的时候难免与家人聚少离多,这就需要从事图书管理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只有具有了奉献精神,才能克服工作带来的种种困难,为读者奉上优质的服务。
(三)进取精神
信息时代,知识的数量呈现几何级的增长,更新速度极快。图书管理人员只有拥有进取精神,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才会在时展的浪潮中始终“屹立不倒”。
二、业务素质
身为图书管理人员,如果没有一定的业务素质,怎么可能做好工作,为读者服务呢?业务素质不仅仅是指书籍的阅读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素质
即对图书管理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熟练的掌握。具体包括丰富的图书专业知识,对图书馆的工作规律和构造熟知,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对图书、期刊、报纸的采访、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入藏、借阅、查询、读者管理、统计等的计算机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的操作及科学排架、规范上架、保管、装订、维护等人工劳动都能熟练掌握。
(二)文化素质
图书馆藏书数量巨大,各时代、各学科的材料都很详尽。作为图书管理人员,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工作的时候一定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对文献和书籍进行整理、归纳,也是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之一,图书管理人员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三)信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图书馆也告别了过去人工管理的模式,各种图书管理系统相继走入了学校和社会上的图书馆。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以便对现代化、数字化的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操控,必要的时候甚至还要有维护的能力。
(四)加强新老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经验交流
(一)设备太落后
学校图书馆大多没有实现设施、设备的现代化,图书档案的分类、编目、存档、归类、整理以及读者对文献的检索等等工作还是原始的传统的手工操作,不论是图书档案管理员、还是读者,要完成一项任务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耗费很大的精力。
(二)制度不健全
高职高专院校在管理中虽然制定了适用于本单位的、较为健全的教育和教学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但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较少,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没有统一录用标准,缺乏统一管理,很多文件材料没有进行系统整理归档,管理混乱。
(三)管理不到位
在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专职档案员负责图书馆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二是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以及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三是少数中职学校没有专用档案室,档案无法集中管理,缺乏保护措施,不利于档案的管理。
二、改进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搞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一个学校档案工作管理得怎么样,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要做好图书馆档案工作,首先要积极争取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支持。
(二)指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并提高其素质
学校一方面要指定有责任心、能吃苦的同志专职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配备先进的软硬件设施设备
硬件是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档案水平的基础,也是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把档案设施建设列入学校基本建设的总体规划,配置足够的档案库房,库房内可适当配备空调、去湿机以及防虫、防火、防盗等基本设备;按需配置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在软件方面,应安装档案管理软件,把档案录入计算机,建立电子档案,极大地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存储、处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能力,以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四)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第二,简明实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第四,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五)科学分类
科学分类就是按照档案部门的要求,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按部门、内容等分成不同类别。一是党群类:包括上级文件、校内文件、计划、总结、规章制度等。二是业务类:包括各业务部门的报表、工作日志、各类活动等。三是人事类:包括职称晋升、考勤、考核、职工培训及进修情况等。图书馆的档案收集通过科学分类,便于系统地查找和利用。
(六)电子归档
在高职高专院校图书档案管理中,要逐步实现技术现代化,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收集、处理、传递、利用档案信息资料,提高档案的服务质量。它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七)提高服务水平
[关键词]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必要举措;探究路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97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183- 02
不置可否,图书管理模式需要紧随时代变化而锐意创新,实现图书档案一体化成为大势所趋,档案管理一体化能够充分满足读者需求,更降低了时空限制,有效提升了图书馆相关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但是,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并不能一蹴而就,其中诸多弊病仍要解决,探究之路任重而道远。
1 明晰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弊病所在
1.1 政策以及体制构建不完备,欠缺行业规范与标准
档案馆以及图书馆处于各自为政的现状,相互协作性偏弱,难以实现信息交换和共通,阻碍资源共享以及一体化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引发了相当程度上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另外,在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环节没有统一行业标准的指导,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便难以实现对于图书档案管理的具体实践。由此看来,相关管理层必须高度注重一体化建设进程,认识到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方面的制度问题。一体化管理离不开统一性行业标准的约束,但是我国在这方面工作相当欠缺,在制定适合国内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行业标准上需要进一步协调和规范。运用互联网等先进化技术,需要充分结合图书馆、档案馆的要求与特点,制定实用性、共同性原则,实现网络、数据库统一建设与管理迫在眉睫[1]。
1.2 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紧缺复合型人才
现实生活中,鉴于既有档案事业、图书管理事业与教育体制的脱节,在精通档案理论和图书管理实践技能型的人才建设上远远处于落后状况,专业人员素质水平不高会严重制约图书档案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进程。当前急需培养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诸多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在学科教育中包含图书档案知识,以此同时,还要强化对于现在职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此敦促他们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更好地为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推进保驾护航。
1.3 图书档案管理实践不足
当前国内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研究中主要侧重于理论性研究,在实践方面的探究较为薄弱,尤其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在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过程中片中理论,发展水平十分落后,在管理过程中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比比皆是。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积极的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 探究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2.1 构建管理制度,完善一体化信息平台
首要的是构建一体化管理制度,站在全局立场,紧抓信息时代顺应图书馆、档案馆两馆发展的趋势,进行各部门间整合和合理配置资源。继而,管理层需要强化重视度,提升决策可操作性、正确性,从而为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石,其中贯彻实践性与理论性结合的理念[2]。打造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通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是必备前提,通过管理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利用集中、高效、高速的最佳效能,为共享信息资源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 确保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2 实现统一的技术标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档案共享与发展是互相关联的,只有二者横向联系,才能进一步实现图书、档案管理的相互交叉,使两个具有相同的工作系统在全面规划下互相协调、探寻两者互换性和交融性的结合点,从而制定出适用更广的技术标准,不断推动一体化的进程。只有进行信息共享中发挥整体合力,才能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一体化管理,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网络相连的综合信息检索查询所需信息, 实施网络化的模式可以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建设[3]。一体化的管理说到底还是主要依靠人才为支撑,这就要求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复合型人才。转变过去人才单一、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建立一支知识面广泛、熟悉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通过形式多样且灵活的路径探究人才培养方式,强化人才制度建设与管理,不断为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注入新活力。
3 结 语
一言以蔽之,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理应发挥双管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制度问题、实践不足问题,不断发展一体化过程中管理水准。尽管当下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郭红艳,韩淑华,于冬梅,等.新农村建设中图书档案管理瓶颈及实施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对策――以河北省秦皇岛市为例[J].科技信息,2016(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