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教育教学设计案例

护理教育教学设计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教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教育教学设计案例

护理教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微课”概念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我??多采用胡铁生老师提出的概念――微课是以某门学科的知识点为主要内容,并且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制作的系列化、专题化的在线网络教学视频。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信息非常丰富,社会的方方面面变化迅速,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不再局限于课堂,微课满足了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同时,微课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冲击。2012年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以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受到护理教育界的关注,推动着护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

一、微课推动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

1. 微课促进护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护理教师也逐渐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护理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使大学生群体实现了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不再被动地等待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对于感兴趣的知识,他们会通过互联网快速地搜索相关资源进行学习。而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显著特点获得大学生的青睐,学习效果显著。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2. 微课提高护理教师信息技术整合与创新能力

2013年9月,美国护理联盟召开教育峰会,有学者指出当前护理教师缺乏关于新技术的知识技能,这会成为促进信息技术整合的障碍。因此,护理教师需要具备用创造性方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并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持,且这些帮助与支持能够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在微课设计过程中,要将枯燥的知识转变成可听、可看或可模仿的形象生动的视频。护理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动画等丰富的知识信息载体整合到5分钟~10分钟的微课视频中。为了将知识点以精彩、准确和有利于记忆的方式进行呈现,护理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巧妙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软件,如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视频合成软件Edius、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要摒弃以往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提问、演示、归纳、反思、讨论等混合教学模式。微课在丰富教师的文化知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使教师的职业生涯得到有效的延伸。

3. 微课激发护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进行研究的热情

在开展微课教学的同时,护理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护理”“微课”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尽管研究数量较少,但研究范围涵盖了护理专业公共基础、医学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既有理论教学也有实训教学,研究对象包括护理本科生、高职高专护生和养老护理员,研究方向一是面向学生的微课知识内容的需求分析,二是将微课应用到具体课程的实践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微课能够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信息化教学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也反过来激发教师对微课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的动力,有效地推动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和专业内涵发展。

4. 微课促进院校合作,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上护理新理论、新技能的发展日新月异,设备的更新换代时有发生。而护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护理实训室设备的更新总是赶不上临床护理的发展速度,造成护理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脱节,使得学生到实习医院后不能很好、很快地适应护理岗位要求,这成了护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微课注重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结合临床,而且微课资源可以随时进行更新,它的出现给护理教师提供了接触临床、与临床兼职教师深入探讨和交流的机会。为了能够制作出与临床实际同步的微课视频,专职教师到临床一线观摩护理人员操作,搜集教学素材,提高了实践技能;有的微课选题、设计、视频拍摄等多个环节,是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或临床兼职教师独立完成的,这提高了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可见,微课教学为专兼职教师的沟通提供了桥梁,加强了院校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理念,可以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微课培养护理教师专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 微课设计与开发的目的不应脱离课程建设

微课给教学资源共享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促进了课程建设,同时也给教师教学风采的展示提供了机会。但是,教学观念的不正确往往导致行动的不合理。比如,个别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功利化明显,仅仅是为了参加微课大赛获得奖励,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或应付上级交代下来的任务,失去微课的教学价值。因此,护理教师应该以护理课程建设为立足点,重视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在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时,应该以课程为一个项目,将课程的知识点作为一个任务打包处理,每一个任务包里应包含该知识点的教学设计、PPT课件、图片、习题、案例等所有资源,使课程具有完整的、系统化的资源库。

2. 微课在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方面的不足

在护理教育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具有科学素养与人文关怀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微课作为模拟真实课堂毕竟是人机对话,缺失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涌动,缺失对人的终极关怀,通过机械技术难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富有激情的创新人才。护理的核心是照顾,根据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的关怀教育理论,学生先在教师那里得到爱和关心,才能逐步将得到的爱和关心转移给身边的人与陌生病人。而微课这样的视频课程,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中的人文关怀。因此,学校应该衡量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育的优势和劣势,也应该考虑微课在护理课程建设中的比例,而不是盲目地跟随微课建设的热潮。

护理教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科护理;实训素材库;岗位胜任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和临床实践需求,急需培养出一批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在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带动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尝试以临床情景案例为切入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内科护理案例实训素材库,并应用于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中,以推动临床护理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内科护理案例实训素材库建设

1.1素材的收集

(1)充分利用网络、期刊、教材等共享资源,从各级精品课程网及临床教材上收集内科护理常见疾病、多发疾病案例资料,将分散的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并按照分属系统(呼吸、循环、泌尿、消化、血液、内分泌、代谢、神经、传染系统)进行分类、命名,以满足护理教师教学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护理专职教师从临床中收集病人真实资料,包括疾病发展演变过程、护患纠纷、给药错误等护理不良事件处理呈报资料,并与临床兼职教师商讨,编制应用型护理情景案例。

(3)案例实训素材强调应用性,应体现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其内容紧密联系最新的教学大纲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注重基础护理知识技能与临床护理学基本知识的融合,强化人文社会知识的渗透;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包括病人接待、入院评估和宣教、医嘱处理、出院指导、病情变化处理、护理不良事件处置等情景,同时结合日益更新的护理技术,强调创新能力培养。

1.2素材的组织与设计

紧密联系最新的教学大纲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设计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案例情景,以病人入院、住院、出院的整个疾病护理过程为主线,从接待病人入院、入院宣教、入院护理评估、处理医嘱、病情观察和处理到出院健康指导,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分别设置4~6个不同的临床案例情景,营造临床氛围,模拟临床真实过程,以加强基础理论和临床的结合,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以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的综合护理实训案例为例:张某,女,62岁,吸烟30余年;14年前因受凉及劳累后出现慢性咳嗽、咳痰,为白色粘液痰,无痰中带血,每年持续4个月,连续3年;7年前开始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劳累时有气急,伴心悸、胸闷。在当地医院查体发现:桶状胸,胸部叩诊音呈过清音,肺功能检查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诊断为COPD。每次发作时给予“抗炎、化痰、吸氧”等治疗后好转。1小时前因病情加重伴畏寒发热入院治疗。情境1:如果您是该病人的责任护士,请接待病人入院并进行入院评估及宣教。情境2:入院后第二天病人的咳嗽、咳痰较以前明显加重,多为黄色粘稠痰,难以咳出,且夜间咳嗽严重影响了睡眠。请针对病人情况提出目前最主要的护理问题。作为责任护士应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帮助排痰?情境3:第三天早上8点左右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经急救,吸氧、化痰,症状无缓解,后胸片检查发现肺大泡破裂引发气胸,呼吸衰竭。请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最主要的护理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情境4:住院10天后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病人病情稳定,准备出院进行家庭康复,如何进行出院健康指导?

2实训素材库的形式及在综合实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素材库包括纸质版的案例实训素材、同步录制的视频教材、电子版的案例素材3种形式。纸质版素材集结成书供教师上课以及学生自学使用;视频教材主要用于教师教学参考、课后教学评价及反思教学;电子版素材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虚拟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实训课前,提前两周将实验课病例素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练习,并撰写情景脚本初稿。实训课上,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展示,教师根据学生展示过程分别从情景处置、团队合作、角色扮演、技能操作、沟通协调等方面给出评价和建议,并进行现场评分。展示结束后,学生根据教师建议重新修改脚本,并对情景进行视频录制。将修改后的脚本补充到案例素材库。

3内科护理案例实训素材库建设的意义

3.1有利于提高护生岗位胜任力,实现与临床护理角色的顺利接轨

自1973年哈佛大学的DavidMcClelland教授首次提出胜任力概念以来,关于胜任力的研究成为人力资源、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王玉花等[1]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初步建立了新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包括人际关系、职业情操、职业礼仪、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因素,可作为医院选拔、培训新护士的指标。为使护生进入临床后能尽快适应角色转变,胜任岗位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引入教学模拟情景剧[2],加深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融合,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提高护生岗位胜任力,使其与临床护理角色顺利接轨。

3.2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情景剧案例教学,将“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翻转为“学生讲、教师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表演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要求提供必要的护理设备及条件,学生针对教师事先精心创设好的有效问题情景进行护理操作练习,有利于提高其护理实践能力。

3.3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杨莘等[3]研究了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一年内的335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发现造成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对病人评估不足及护患之间沟通不良,且与不良事件相关的护士多为护龄5年以内的年轻护士。赵海玲等[4]对172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责任人70%以上为护龄3年以内的年轻护士。冯成梅等[5]分析发现,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中,护理人员因素占63.9%,主要包括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护患沟通不到位等。张继红等[6]对年轻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归因分析发现,年轻护士人文知识、法律意识缺乏是原因之一,尤其是工作年限一年内的护士是不良事件发生的最危险群体。因此,要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首先要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素质,应从学生时期就注重其人文素质培养。为此,在护理教育中设置人文素质课程的同时,应积极开展情景案例教学。通过情景案例教学,小组学生之间互相观摩、相互启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形成自主参与的方法和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技能和团队协作意识;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作为病人的心情和痛苦,更加理解病人的处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会让病人更加满意,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培养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

3.4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徐金梅等[7]将高端智能模型应用于急救教学中,90%以上的护士认可该教学设计,认为逼真的临床模拟情景在培养急救综合技能基础上,缩短了课堂和临床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临床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王君俏等[8]在内科护理学课程中引入高仿真情景教学,发现情景教学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提升病情判断和决策能力、建立处理临床问题的自信心、促进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均有积极作用。马伟光等[9,10]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情景模拟教学病例,评价学生在模拟情景中运用、分析和整合知识的能力,学生认为该方式加深了对相关疾病的了解,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总之,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内科护理案例实训素材库并应用于教学,在巩固学生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保证学生系统、全面地获取知识和能力,为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提供了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王玉花,袁忠,谌永毅,等.新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4(9):53-55.

[2]孙柳,王艳玲,肖倩.我国护理专业情景教学文献的计量学分析[J].2014,28(7):2422-2424.

[3]杨莘,王祥,邵文利.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4]赵海玲,王春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61-63.

[5]冯成梅,林玉筠.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1089-1091.

[6]张继红,徐宇红.年轻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归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3,27(2):461-463.

[7]徐金梅,费素定,王小丽.基于高端智能模型的急救综合情景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1,18(1B):18-22.

[8]王君俏,陆敏敏,贾守梅,等.内科护理学课程引入高仿真情景教学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124-125.

[9]马伟光,梁涛,陈京立.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情景模拟教学病例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58-260.

护理教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一、背景及现状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从2003年广东省举办了首届护理技能竞赛开始,技能竞赛为中职学校的师生们提供了展示本领、切磋技艺的平台,充分展现广东省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扩大了中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同时,也清晰地传达出中职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理念。在全省职教系统形成学技能、练技能,学技术、创技术的良好氛围,对促进中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广东省护理技能竞赛(教师组)在我校举行,我校选派三名教师选手参赛,获得了团体第一名,其中林琳和蔡洁銮两名老师均获得省职教学会颁发的特等奖,笔者获得一等奖。回顾整个备赛的历程,可谓“收获与汗水并存”,表面上看起来是我们三个人在参加比赛,实际上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整个备赛团队的劳动成果。笔者从参赛选手的角度将本次备赛的几点经验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展带来的机会。中职学校的“新进教师”更为清晰地审视自我职业发展的轨迹,自控好专业发展的节奏,不断更新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结构,丰富个体发展的专业知识。

2.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新进教师”正处于职业成长的初始阶段,对自身职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的程序都不了解。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机制有效地指导教师未来的职业发展,仅靠教师单个人的努力,这样的职业发展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发展的积极性,更是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利。现有的教师互动机制都较为单一,业如“以老带新”、“一对一培养”,没有将教师的初始阶段发展到中期成长再到专家型教师的养成三者的相互机制有效建立。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分层交替进行,层层递进,层与层之间相互促进。同时,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动机制不应局限于学校内部,而应是教师――学校――行业――教育部门相互促进的共同体发展圈。这种共同体的形式弥补分层交替方式单一的缺点,从多元、共同性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教师层层发展阶段中所需涉及的环境与影响因子。这种教师共同体互动机制的发展适合于我国中等职业“新进教师”的成长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3.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中等职业教师的专业标准是对教师职业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行业规则及科学的规定,这要求只要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这一行业必须达到的基本指标。教师要达到这一目标,需经过一系列的培养过程。就现有的学校层面而言,要衔接教师的入职前和入职后培养,就需建立起教师教育培养“一体化”体系。注重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培养,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设计教师所需要的校本培养项目,满足教师自身专业个性发展。“一体化”培训体系需要做到:岗前培养(学校文化的理解,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达到,专业发展实践的规划)――校本培训(根据建立起来的教师专业发展互动机制,进行阶段性培养)――导师制(以老带新的培养体制)――专家辅导(校外聘请机制的建立)――专业发展(以专业发展为根本方向的培养)――学术培养(对教师学问、知识和修养的培养)――教师专业品性的完善(创新核心课程体系,运用教学理论开展研究,探索教育规律)。

4.改革学校专业现代化建设

国家从过去的“九五”开局之年就提出学校专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现如今,经过了十五年的发展之期,学校专业现代化的格局日趋完善。但是,专业现代化建设工作是一个渐进的长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现代化专业的建设水平如何?中职教师来源对象的师范专业现代化改革如何?学校现有的管理水平专业现代化建设如何?这三个问题的建设工作不及时,就会影响教师队伍素质。学校专业现代化建设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备要求,因而,发展教师专业化,需审视学校专业现代化建设方向是否正确,是否有效推进。只有学校现有的专业达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标准,才能运用现代教育的思想和先进教学理念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二、备赛过程及体会

1.认真研读比赛评分标准

在接受到参赛任务以后,笔者及另外参赛选手以临床护理新进展、新理念为指导,认真研读评分标准,设计参赛的内容。这次备赛有别于基础的医学教育,目标是在短时间内取得最大限度的提高。评分标准中出现的内容,笔者及其他参赛选手力争面面俱到。而为了节省时间,评分标准中没有出现的动作都尽量删除。在模拟训练中,也是利用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这样按照“游戏规则”来办事,是这次竞赛成绩的一个最基本的保障。

2.贴近临床,强化训练

如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临床岗位需求是检验实训项目的唯一标准。在确定比赛项目后,笔者及参赛选手首先去到相应的临床科室,认真观看护理专家的示范,然后提出问题进行学习。在模拟赛中,笔者及参赛选手又请到了另外一个医院的护理专家进行指导,专家找出了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让笔者及参赛选手受益匪浅。当然,竞赛并非生搬硬套,除了在动作上紧扣临床标准,笔者及参赛选手在设计理念上也是紧扣临床岗位的要求,力争做到:(1)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2)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好健康教育;(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观念。如操作前对病人的核对,病情的评估,操作中利用有效的解释用语指导病人配合,操作后的健康宣教。

3.模拟赛场,提高选手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护生操作技能的发挥,在竞赛和实训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次比赛对笔者及参赛选手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赛场设在本校区,在赛前,笔者及参赛选手将每一次训练视为真正的比赛,按比赛的要求计时,评分。为了提高应变能力,笔者及参赛选手将病床摆放在不同的方向进行训练,又假设评委坐在不同的方向进行练习。在教学设计答辩环节的训练中,指导老师充当着评委,临时提出了各种常见类型的问题对笔者及参赛选手进行提问,令我们的应变能力大为提高,对这次比赛在答辩方面的得分很有帮助。笔者及参赛选手也假设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设计好应对的措施。就是这些高仿真及力求面面俱到的准备,大大减轻了比赛时的紧张程度。

4.强调人文关怀,注重细节

我国卫生部在护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的氛围”。护理教育也要紧跟行业形势,贴近临床学科的发展,把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教育和技能训练中。在对白的设计中,笔者及参赛选手一再关注病人是否能够明白我们的意思,能够遵嘱进行配合。在这次比赛中,由于笔者抽到的是关于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患者的案例,在比赛过程中,笔者除了询问患者关于桡骨的主观感受,还询问到有没有其他部位的不舒服。最后,<以诘闫乐刑岬剑只有一个选手有做出这样的提问,这体现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防止病人由于紧张疏忽而对病史陈述不到位的情况,提高了护理质量。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为了防止在细节上丢分,指导老师的指导也是细致入微:在哪个位置讲开场白,病人坐在哪个位置更方便于摆好,如何整理好被子,枕头如何摆放,如何与病人进行眼神交流……这些貌似不起眼的小细节恰恰是一个个与别的选手拉开距离的得分点。

三、几点思考

1.应加强对教学方法的认真研究

作为一个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整天面对着教学,笔者却讲不出教学理论,用着教学方法,却不知道用着什么教学方法。在赛前,为了应付教学设计,笔者翻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但由于急功近利,没稳扎稳打地把各种常见的教学方法研究透,以至于在进行教学设计的答辩环节时,不能准确地回答出自己所用的教学方法。“万丈高楼从地起”,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别奢望在比赛中会有优异的成绩。

2.教学设计应该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验证

正如前面提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由于备赛的时间短、任务重,在备赛前期对教学设计的内容又摇摆不定,以至于笔者和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没来得及在真正的课堂中实践,所以出现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现象,这也有待于在以后的比赛中好好改进。

3.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这几乎是很多参赛教师的通病。总结起来有以下原因:

(1)毕竟平时多在教学第一线,参赛的经验不足,遇到评委出现了紧张的情绪。有时甚至答非所问,或者不够切题。

(2)对教学设计还不够熟悉,或者设计中所运用到的教学理论掌握不够,以至于答辩的时候心中没底。

护理教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2.过于重视理论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弊端传统的《人际沟通》教学将课程作为知识来传授,以掌握理论体系为目的,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在使用策略和技巧时缺乏灵活性,缺乏真实情境中的交际能力,到了真实的语境中就张口结舌。而较有影响的环境论和认知论皆认为,交际交往是个体在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特别是在和人们的语言交流中,以及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际沟通教学应成为一种生存技能教育。并且,以语言能力为主的教学宜采用情境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语言。所谓情境教学,即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组织课堂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3.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并促使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使得信息资源的分配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的便捷交流特质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扩展了教学的空间,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为营造新型学习环境提供了又一种可能性。我们有意探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现实情境,进而通过活动体验领悟的教学方式,试图将单一的理论训练转变为丰富的活动体验,将孤立的课堂空间转变为师生主动重构的现实情境,试图将封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开放的互动交流。为此,我们提出了“借助网络支持,在现实情境学习《人际沟通》课程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并有幸成为《远程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案例,旨在通过研究,探索出提高学生实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方法,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学活动方案,为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研究设计和方法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承担“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项目”《护患沟通》网络课程的开发,并成为“远程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学校。本人以此为契机,在22001级高职护理专业的两个班级开展《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实践,开始探索校园网环境下人文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及目的

1.将网络作为促进教学改革的物质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工作、生活情境,构建在此情境中进行实践体验,探索一种适于《人际沟通》课程的网络环境和现实情景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在情境真实、资源丰富、交互有效的教学境界中,得到积极、主动、全面的发展。

(二)学习需要分析

护理专业学生掌握人际关系及人际沟通的基本技能和理论,将有助于提高其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更对改善护理实践中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习者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分析

1.网络课程结构

结构方面安排了三个模块:以实践为主线的“实践”模块,以理论为主线并与活动相协调的“理论”模块,以及与实践和理论相配合的“资源”模块。理论模块: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力求简洁实用,与护理实践紧密结合。并附有相关链接,供学习者更深一步研究。资源模块: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大量支持案例、背景资料、相关网址等等,为学习者自学和练习,以及进行本专业的研究提供适合而充足的资源。实践模块:通过实践活动将整个课程联系起来,实践活动分为脑力激荡、协作学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拓展阅读五种类型,旨在通过以学生为主、强调合作学习、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自评与互评的学习安排,使学习者既锻炼了人际沟通的实践技能,又能更深刻地领悟护理人际沟通的实际内涵。主要解决“怎样学”和“怎么做”的问题。

2.课程组织

课程融理论、实践、案例于一体,通过大量的沟通案例和技能实训组织课程内容,突出《人际沟通》的课程特点(情感和行为的改变),强调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具有以下特点:实践性:本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实践性内容。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淡化了纯理论的讲解,增加了“实践活动”模块,并与理论知识相呼应,意在使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理论,通过实践理解理论”。针对性:精简人际沟通一般理论的讲解,突出护理实践中最常用的沟通形式(如交谈)的学习,并增加“团队建设与冲突解决”、“护理治疗性沟通示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护理人际沟通”等内容,以加强对护理实践的针对性,突出体现职业技能的培养。丰富的案例:强调实际情境和学习任务的重要作用,以大量护理实例贯穿整个教材。

3.考核评价

要注意改进考试考核方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问、作业、表演、平时表现(实践运用能力)、学习态度、参与应用训练和专题报告(口头或书面)为主评价,淡化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

4.学生特征分析

以2001级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共79人,均为女性,年龄19~20岁。均为高中毕业经全国统考录入我校三年制高护专业。在第四学期开设《护患沟通》课程时,同一个老师对两个班采用了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总学时数为32。课程结束后对学生从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测试题对学科水平进行了测试,利用模拟角色扮演和临床实习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行了考评。

5.应用环境

(1)硬件环境我们网络课程教学班教室配有一台服务器,配有一条ADSL专线供该班学生上因特网用。一台教师机,配有多媒体教学控制系统,全班学生每人配一台多媒体电脑作为学生工作站,所有电脑均连接在学校的园网上,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2)软件环境软件环境的核心是校园网上的网络课程资源库。资源库内有:多媒体素材、网络课件、教学策略库、教学资料库、测试题库、教学案例库等。

6.实施方案

我们吸收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随机进入教学法),结合《护患沟通》学科的特点及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构建适合于人文类课程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景———提出课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小结交流———实践测试———拓展延伸”七个环节。网络环境下的《人际沟通》教学模式流程图如上所示:这种网络教学设计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特点是:(1)实现了个别化教学。(2)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它保留“传递-接受”教学活动进程,同时吸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在“传递-接受”教学活动进程中,通过实践研究、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而进行的“人-机”交互或“人-人”交互,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让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过程。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学生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的,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水平不同程度地“创造”出知识和能力,从而实现了个别化教学。此外,这种教学设计模式使学生主动地从课堂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访问网络课程提供的大量、广泛的教学资源和相关知识网站获取所需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网络教学结构图说明一:三种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在学习传统纸制教材基础上拓展学习。包括预习、练习、复习及实践活动。利用网络优势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过程;例如:学会浏览,学会选择,学会发现重点、难点;学会新旧知识的对比、迁移。利用网络资源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参与状态(主动性、全员性)。

(2)合作学习创设网络环境下新型的互助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完成目标的学习方式。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充分体现网络信息交流的优势。增强合作意识,养成良好合作品质。

(3)探索学习在认真学习教材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筛选信息,并加以归类、整理,分析、解决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自主探究;网络教学结构图说明一:三种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在学习传统纸制教材基础上拓展学习。包括预习、练习、复习及实践活动。利用网络优势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过程;例如:学会浏览,学会选择,学会发现重点、难点;学会新旧知识的对比、迁移。利用网络资源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网络资源启迪思维,体现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创造性;说明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上的“论坛”、“聊天室”、“公告板”等栏目进行。

二、教学案例

下面以第三章关系沟通第三节处理好护患关系为例,对此模式作一介绍。

(一)教学设计思想

体现《护患沟通》教学的学科特点,体现网络课程的教学观点,充分利用案例和多媒体网络工具,以“创设情景———提出课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小结交流———实践测试———拓展延伸”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三、网络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检验

1.教学模式代表了教学改革的方向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

(1)学生学习自觉性有明显提高,能自觉地利用网络工具访问网络资源库进行预习和复习、在信息交流平台(论坛、聊天室等)上讨论问题。

(2)学生能较好地从网络资源库、因特网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料。

(3)学生能够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课题研究。

3.学生的学科能力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

(1)网络课程教学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2)网络课程教学班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比普通班学生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比普通班学生强,有较好的人际沟通素养;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明显比普通班学生高,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四、网络教学积极作用

1.教育观念开放

从网络课程教学班一年的教学实践来看,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带有松散、不确定、难控制的特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对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教师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这对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否则,无法适应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教学。

2.教学空间开放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具有交互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具有自主性和个性化。这就要求网络教学的教学环境必须是开放的,要营造适合于网络教学的教学环境,即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在这方面我校虽然先走了一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不同学科的教师对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建设要求相差甚远。如何真正实现教学空间的开放是有待探讨和研究。

3.教学时间开放

现行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虽然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对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作了精密的安排,但是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有不确定因素,要使学生在一堂课内完成“创设情景———提出课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小结交流———实践测试———拓展延伸”的教学过程,时间是非常紧迫的,这就要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具有“开放的教学时间”。因此,要解决好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时间与现行课堂教学时间的矛盾。

4.教学评价开放

显然,评价网络教学不能用传统的、封闭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衡量,这就要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需要“开放的教学评价”,那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网络教学呢?这个问题急需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五、网络教学中的问题和思考

1.荧屏功能不应取代课本功能

2.网络情境不应取代多元化的情境创设(例如现实场景、角色演出)

3.网上交流不应取代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音色、停顿、语气、表情等传达着更为丰富的人文信息)

4.上网操作不应取代学科、教材原有的基本训练

护理教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说课;高职护理教育;《护理沟通与礼仪》

说课是指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在授课之前,针对所授科目说课程性质、任务,说课程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学法等[1]。说课能帮助教师更好的熟悉课本,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能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更能提高学校教研改革的实效性和教学质量[2]。

我校依据高职教育理念于2010年开始对护理专业的部分课程进行了重构和解构。其中,《护理沟通与礼仪》作为护理专业核心课程[3]被提出。此课程是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必考科目之一,为了让教师将职教理念融入到此门课程中,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好此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特在课程讲授的开始对学生就所学科目进行说课。

1.《护理沟通与礼仪》说课的主要内容

1.1课程性质

《护理沟通与礼仪》课程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属于护理专业素质拓展学习领域的专业课。是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中必考科目之一。

1.2 课程任务

《护理沟通与礼仪》的任务是培养护生良好的礼仪素养,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指导下,塑造良好的职业礼仪形象,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的整体需要。

1.3 课程目标

为培养学生正确的护理服务观念,提高护患沟通交流技巧,为让学生初步具备护士的职业素质,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护理岗位对护理人才的能力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从能力、知识、职业素质和态度三个方面分别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能力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设计适宜的自身形象;能在各种护理工作区域中恰当应用各种沟通技巧,进行护患间的有效交流;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护理工作和日常社交活动中,塑造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为了让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护理礼仪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规范及各种沟通的技巧。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具备一定的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沟通态度、优雅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尊重患者、同行,最终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达到素质目标。

1.4 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护理沟通与礼仪》与《护理学导论》等课程同属专业相关课程,可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旨在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前阶段学习的人文素质等课程为它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它亦为后阶段的《护理基础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项目的实施铺垫了良好的个人基础,是学生后期从事临床护理实践,提高沟通能力,满足服务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整体需要的重要基础。

1.5 学情分析

此课程教授的对象是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此层次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前阶段高中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自然、人文科学知识,理论根基较为扎实,且他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对课堂理论学习较忽视,但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高中三年的理论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知、行方面有一定的脱离。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应注重因材施教,将教学与自学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机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塑造出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

1.6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各种沟通技巧;各种基本礼仪、护理礼仪。

难点:将各种沟通技巧和基本礼仪应用在相应的情境中;各种沟通技巧和基本礼仪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

1.7 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形成专业认知。(2)模拟教学,培养专业能力。(3)现场教学,学做真实“护理人”。(4) PBL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5)讲授法:对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1.8 教学手段:

(1)借助多媒体技术,加强教学效果。(2)通过数字化信息资源,拓展教学课堂。(3)开展情景剧竞赛,促进技能培养。(4)建设护理文化,培养人文精神。

1.9 考核标准与方式

《护理沟通与礼仪》课程考核包括学习效果的考核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1.9.1 学习效果的考核:采用过程评价(30%)和结果评价(70%)。

(1)过程评价:根据出勤、听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和参与课堂讨论、实训活动情况及礼仪竞赛等进行综合评价。

(2)结果评价:开卷考试、灵活多样,旨在检验学生对护理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相关礼仪知识的能力。成绩采用等级计分制,分别为优秀、优良、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等。

1.9.2 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评教、教学检查、同行评价。

2.方法

依据三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剖析课程,于第一次授课时对学生进行20分钟的说课。通过自制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7名授课教师和随机抽调的50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2.1教师问卷分为两部分:个人一般情况和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效果三内容三程度的比较。共发放问卷7份,回收7份,有效卷7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2.2学生问卷分为两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和课程目标、课程重点、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四内容三程度的比较。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500份,有效卷49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9%

3.结果

3.1 说课前后教师教学设计的比较(详见表1)

3.2说课前后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的比较(详见表2)

4.讨论与分析

从研究结果来看,说课既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自觉进行教学反思;也能让学生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目的性,从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学习,掌握本领。

4.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和教师备课的质量

说课让授课教师在上课前熟悉所教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处理,明确自己教学的目的,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找到适应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通过说课,还可以引导教师主动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从而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4.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说好一门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语言的组织及表达能力。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收集素材,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并用语言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在无形中扩充了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组织表达能力,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学生通过老师对整本教材的剖析,能清楚整本书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和掌握好本领;并针对难懂的知识提前做好准备,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如:学生对《护理沟通与礼仪》中“化妆术”这节内容很感兴趣,在上课前便翻阅教材做好了预习工作),为课程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4.3说课时的注意事项

课程说课是放在了本门课程第一次上课时前20分钟内完成。这要求教师要合理把握和分配时间。将说课的重点放在“课程任务、课程目标、重点与难点”中,这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有一大致认知。若说课时间过长,容易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畏难心理,不利于课程的学习。另外,课程说课的形式是对传统教学形式进行的一次改革,学生对这种形式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说课时应牵牵把握课程标准,生动说课,忌“读”课、“背”课,如此才能让学生明白所学课程在专业中开设的必要性和实际可行性。

综上所述,说课使教师对所授课程有了全面、深度的理解,在教学环节的组织中能根据学情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学水平;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确了学习目标,确定了学习方法,提升了职业实践能力。说课作为一条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4],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体现护理专业职业教育理念而言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丽丽.谈如何使说课更深刻生动[N].学知报,2010,03(16):B03.

[2] 温冬晓.浅析说课与说课活动在教师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5):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