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活动案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任务型课堂教学 任务设计 学生 活动

在具体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实践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合理化的任务设计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下面我就任务型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并列举活动案例进行分析。

一、任务的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创设真实的语言活动情境,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共同学习。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水平和实际生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任务有启发性、可操作性,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如七年级上学期在教学“Is this your ……?”时,在学生掌握了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班级的Lost and Found Case,谁丢了或找到了东西,就写一张寻物启事或失物招领。对这样的活动,学生会感到非常有趣,并且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任务自然就能很好地完成了,掌握语言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应遵循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置相应的任务。可以先确定一个统一的目标,使水平较差的学生学有所得,然后进行扩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各类学生都各有所得,都有成就感,也才能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并能使之在课外得到延伸。

总之,任务的设计应服从于教学内容,应采取最有利于激励学生参与语言交流的实践活动,同时还应考虑到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完整性、流畅性和正确性。

二、活动案例分析

仁爱版教材九年级上册Unit2 Saving the world 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教学内容。该单元的三个Topic具体涉及不同的方面:Topic1引出关于环境污染问题并介绍不同种类的污染;Topic2主要谈论关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件,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的危害;Topic3主要谈论环境保护的问题。针对每个问题教材本身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供学生参与活动。如:开展校际环保调查;给电视台写信反映城市污染情况;了解三北防护林情况;学习如何植树、种菜、养花等等。根据课本中提供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大量的活动补充,内容如下:

(一)观看录像、查找资料、限时汇报。

首先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环境状况,通过视觉效应震撼人心,以强调环保的重要性。我们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便是我们人类的眼泪。诸如此类的广告还有很多。要求学生上网查找环保资料,提供网址,如;提供报纸杂志名称,如《中国环境报》,并布置查找具体的内容,如:了解当地污染最大的几家工厂;了解沙尘暴最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猜想恐龙灭绝的原因并提供科学依据;画出全国各省水资源状况柱形图,以了解本省水资源缺乏程度;在地图上画出三北防护林的范围等等。要完成以上任务,学生必须借助多方信息来源,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学生完成任务后要求在课堂上作5分钟左右的口头限时汇报,这样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收获很大。

(二)表达观点。

结合课文就某一环境问题对学生们进行调查和采访,征询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结果,讨论越深入观点就越明确,学生们的创造性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剧本表演。

根据初中生好表现的心理,教师可以采用短剧表演的形式,将语言知识及运用结合起来,以提高兴趣。以环保为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4―8人的小组,自编、自导、自演一些语言简单、内容生动的短剧,如“熊猫搬家了”、“丹顶鹤回来了”、“水龙头不哭了”等,采取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话剧形式。活动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教师可以做一些修改剧本等辅导工作,学校及社会等各方面力量要支持配合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调查及实践。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分析比赛 由来 发展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4-0087-05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近年来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相继采取了案例分析教学的形式,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案例分析比赛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值得对其进行回顾与总结,以作为今后开展此项活动的指导。但目前尚未看到此方面的成果。因此,笔者愿不揣浅陋,对此方面的情况做一个梳理。

一、案例分析比赛的由来与发展

案例分析比赛作为高校专业教育的一项重要课外学术活动,经历了一个从产生到发展的较为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试对其作一个回顾。

(一)案例分析比赛的由来

所谓案例(也称个案、个例、实例等)就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即是说,首先,案例是一个事件。它是人们对一个事物或现象的某种实际情况的动态性把握,而不是对该事物或现象的某种静态的缺乏过程的描述。其次,案例是一个含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事件。它能够吸引人们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办法。再次,案例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人们从对这个事件的分析中能够说明、诠释类似的事件,因而能够给人们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最后,案例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事件,而不是一个杜撰的子虚乌有的故事。

所谓案例分析,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来说,则是在专业教育中,在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条件下,让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提高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或方法。这一方法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的“问答法”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的精神实质有六个部分:第一,由问题构成的思考方式——精神助产术;第二,从常识出发——启发式;第三,让回答者自证其伪;第四,反诘——突破传统认识;第五,对方的主动性——知识是自足的;第六,问答双方是平等的——信心的产生。正是由于受到苏格拉底“问答法”教学方法的启发,1870年,美国律师出身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代尔(Christopher Clumbers Langdell)在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后,针对美国法学教育当时盛行的讲授式教学法的弊端,开始倡导案例分析教学法。郎代尔指出:“如果你阅读了大量案例,特别是判决正确的案例,真理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因此,郎代尔主张,在法学教育中应以法院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作为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像律师那样思考的技巧与能力。此后,美国哈佛大学等领头高校都相继推行了案例分析教学法,并且从法学教育领域扩展到商学教育等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后,案例分析教学法开始登陆我国,并逐渐成为我国高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这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中,教师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身份,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教学过程的主体意识,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很好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有着一系列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活动围绕实践开展,讲课开始于实践,从实践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发现规律,提炼理论,然后使理论回到实践,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这也是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2)双向交流性更强,教学活动中学生并非被动接受,师生之间围绕案例可以进行更多的交流,便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也能够使学生更主动的探索教学知识与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更加注重能力培养,教学重点从知识培养转移到能力培养上,通过将案例作为实践的基础与素材展开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都能够进行有效的锻炼,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1.案例教学法与高职会计教学的目标相契合;

2.案例教学法满足高职会计教学的需求;

3.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以“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这一理论知识点的案例教学为例,在实际的会计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五个阶段进行案例教学活动。

1.准备阶段

首先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相关资料的搜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案例线索,也可以直接提供部分学生无法获得的文献资料。

2.独立小组讨论阶段

在学生做好准备阶段工作后,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学习小组,由学生小组进行单独的小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应将不同的小组分开,同时教师减少对小组讨论的干预,充分发挥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学生对不同观点的辩论与分析,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形成主动思考与探索的良好习惯。

3.小组集中讨论阶段

当各小组形成统一观点与方案后,可以在课上组织小组的集中讨论,通过让各小组选派代表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阐述表达,其他小组对其阐述的观点与方案进行评议或提出质疑,可以由此展开辩论,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与讨论的氛围,阐述完成后可以由学生或教师进行评价与总结。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并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

4.案例分析报告撰写阶段

在小组集中讨论结束后,由学生对讨论的结果与案例分析过程中所获得收获进行总结,结合理论知识,形成规范的案例分析报告,这一环节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对学生写作能力得到训练,对于学生未来到工作岗位中的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案例分析报告撰写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案例中会计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评价,充分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教师总结阶段

最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案例教学活动的概括和总结,对于学生的表现与成绩予以合理的分析与评价,对案例教学的重要知识点予以总结阐述,对教学过程中的要点难点进行补充讲解,对学生各个环节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特别要注意突出信息搜集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四、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还要注意:(1)合理调配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比重,要认识到案例教学并非万能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取论教学,因此案例教学还要与理论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应做到两者并重,才能实现良好教学效果。(2)案例教学要与我国高职特色相适应,这就要求案例要有一定的实用性,要尽可能贴近实际的会计工作,还要有适用性,不能盲目引用国外教材案例,要与我国的实际市场情况与会计工作相符。

总结: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会计教学中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是十分必要的,高职院校应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特征加强会计教学的改革,将案例教学法有效融入到会计教学中,从而提高会计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多种教学法,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法的优势,形成高效的会计教学方法体系,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培养越来越多优秀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海燕.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外资.2013(08)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Visual Basic语言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一种,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启发受教育者对基本知识、原理、方法的理解掌握,激发受教育者对基本知识、原理、方法的理解掌握,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法学、商贸学及医学教学活动中已得到很广泛的应用,随着案例教学内容、方法和经验的日趋丰富和完善,案例教学法已成为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但如何在Visual Basic(以下简称为VB)语言中采用案例教学,是需要进行认真探索和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VB语言课与案例教学

针对本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本文所称的案例主要是指,在VB语言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把学生分成3—5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每组通过对案例、程序源代码进行分析,并提交相应的分析报告;在分析的过程中去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建立起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案例分析,教师在分析过程中穿插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一方面增长知识视野,丰富分析应用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如何把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及时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一)、VB语言课的特点。

计算机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同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的工具性、计算机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性都非常强,对VB语言的应用,是通过语言编程来实现的,学习VB语言,就是学习如何去编程。而这种编程的过程,就是学习VB语言的过程。对VB语言的教学,不仅仅是教VB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利用VB语言知识去编程,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案例与举例。

教学案例与经常采用的举例说明虽然都是引用案例,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是在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技巧能力,只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程序,包含的内容多,程序代码量大。对案例的分析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在现有知识基础上的全面提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思考,与教师的引导控制相结合来进行,需要一定的学习环境。而举例则多是对某一变量或应用进行使用练习,可在课堂上也可在上机课中进行,同样,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举例。

(三)、案例教学与传统模式教学。

传统模式下对VB语言课的教学,多采用“板书”(多媒体)+上机实践的方法,总是先介绍语句的语法规则举例讲解(演示)课后习题上机验证,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是教学媒介体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一些理论课较适合,但对VB语言课,无法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同时也容易增加学习的枯燥感,甚至学期结束,也只能完成简单的程序设计。

此外,传统模式下是按教材、分章节按部就班地讲课的,往往造成教师因“材”施教。而采用案例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已不再局限于教材本身,此外,案例教学的教学内容的外延性非常强,强调学习的知识性、应用性、系统性、严密性,体现知识体系的建立。在授课方式上,不局限课堂上按章分节的顺序讲课,而是把课堂内外VB语言课与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课堂内外研读源程序,产生疑问,课堂向老师发问释疑,在教学行为上,案例教学中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发挥出主导、组织作用。

二、案例教学在VB语言课中的作用

以案例为中心来组织VB语言的各方面,实际也就是模拟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环境、开发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其身份已不仅仅是学生,而可能是当今软件开发工程中的一个角色,学习VB语言主要是为了应用,如果不能应用于实际,那么,学习的专业知识将是空泛的,无法产生实际效果,案例教学在VB语言课中的应用,它的主要积极作用是:

(一)、案例教学是知识共享、创新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迅速建立VB学科知识体系框架,并提高操作应用能力。

在案例分析思考过程中,学生将会把有关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是对知识完整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记忆。案例教学对学生是采用分组学习的,强调的是一种真实环境的再现或虚拟,通过集体讨论,启迪思路,在自我思考、自我总结中启发思路,在相互探讨、切磋中引发思维共振,共享知识,逐步强化自己分析案例,实际应用操作能力所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技能。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职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其所学知识、技能的多少,而更注重于其是否具有一定的实战能力。而大部分职校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仅仅在毕业前让其作一次毕业总结,具体实际能力很难练就。案例教学是把学生到社会去实践的那个过程提前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一定的实战经验,这样才能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实战型人才。

此外,案例教学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在分组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

三、计算机语言案例教学实施

作为案例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教学小组,但需要在开课前有详细周密的教学安排,其内容包括案例实施的时间过程及安排,学生的分组组织,案例素材的发放等,案例分析中哪些是理论分析,哪些是应用操作分析等,并对案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外延知识及对策做出安排。

(一)、结合语言特点,选取教学案例。

VB语言是一种具有面向对象的可视化设计工具,它是以事件驱动来进行编程,是一种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

在传统模式下,教学活动过程的开展往往是逐一地讲解各语句,加以举例说明,最后学生针对课后练习上机进行验证,整个学期由于受教学课时的限制,数据类型、数组及函数重要概念和应用的讲述,已没有更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去做一具体的整合性学习。可以说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仅仅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本门课中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系统、全面地认识和应用所学知识。这样就导致学生在从事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过程中,缺乏创造性思想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在案例选取时,就应使案例能够包容上述知识,体现出编程的概念及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案例是一些贴近生活的画面,如绘制函数、“红绿灯”程序、制作mp3播放器;还有《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系统中用到的各种数据、变量等与学生的自身信息紧密相关,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

(二)、案例的开展和实施。

根据案例教学法及VB的特点,在简要介绍VB的基本操作后,即可进行全面讲解分析案例。《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是一个与学生自身信息紧密相关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分为基本信息,成绩、图书借阅等子系统。可利用系统实现对学生信息的浏览、查询、修改等,这些就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教材分课时对程序进行部分分析,也可根据程序的模块进行讲解,使得课程的教学主要体现在这个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这一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案例,不仅改变VB学习从传统、枯燥的理论开始的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应用的灵活性和设计的多样性,从点上具体明确了VB的作用,面上体现出计算机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体现VB各功能系统间的联系及实际应用系统的构成。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进行精心组织,使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编程的技术,具有解决一定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组织考察。

在进行案例分析的同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实际,学生3—5人一组,每组针对案例写出案例分析报告,这份案例分析报告实际上相当于软件开发工程中的系统分析、设计说明。然后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程序,应用领域可以自己定,给他们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最后完成程序设计,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想,使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系统、牢固。教师也可以据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来代替传统的考试,并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以引导解决。

四、案例教学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案例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

案例教学中教师从主讲的身份转化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主导者,其性质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由以前的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知识流动、行为互动转变。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以广博的案例知识积淀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依托。不但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理解案例中所隐含的学科理论知识。教师不仅要有每一节课的备课,还要有课堂教学设计及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

(二)、案例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

从学生角度看,案例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养成了学生的被动学习,考试靠记忆力来死记硬背概念的行为,严重影响到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影响其主动性的发挥,制约了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部分学生甚至存在心理障碍,还需要一定的心理辅导。

(三)、案例少。

VB语言课中采用的案例,与其他学科中采用的案例不同,由于计算机的种类非常多,而且应用的学科交叉性非常强,在实践中单纯采用VB语言的应用程序很少,针对VB语言的案例大多需要教师进行开发,无形中又增添了教师的工作量。

五、结束语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人才已不能更快地适应时展的需求,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也促使学生们期望改变过去以考定论的学习方式,而更多地关心知识与能力的自我提升,因此,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案例教学,提升VB语言教学质量,是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Visual Basic精彩编程200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

2.高职艺术课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石凯定,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79-80;

3.传统课堂教学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改革措施的尝试,黄晓彬,广东医学院外语教研室,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1)-111-112;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要想使学生对教师所授课程真正感兴趣,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要不断改进教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电信企业服务营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学生表演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从中使自身的才能得以展示,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人员推销”一节时,要求学生进行课堂模拟训练:每人扮演一名商品推销员进行上门推销。这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大家都认真准备,积极表演,虽然有些幼稚和模仿的痕迹,但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内心中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是一切学习的根本。

二、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安排教学

(一)围绕技能学习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针对《电信企业服务营销》的课程特点,我们在每一章都确定了明确的技能实践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措施。如:在学习完“服务购买行为”一章以后,学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产生购买行为的动机;“顾客关系保持”一章的技能实践目标是学生能够建立顾客联系卡,制定顾客关系保持策略。并在班级内组建模拟企业、顾客小组,每一位同学既是企业员工,又是顾客,自行制定顾客关系保持策略,建立顾客联系卡,每一位“员工”随时与自己的“顾客”进行联系、访问,进而形成自己的顾客群,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本课程结束。既锻炼了学生的技能,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做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根据技能学习要求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对所选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主要安排了服务营销知识简介,营销调研与分析,购买行为分析,企业定位,产品,价格,分销,促销,企业形象与品牌战略,企业服务人员等章节。使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做到一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一切为学生技能培养服务。

(三)依照技能学习特点组织教学活动

《电信企业服务营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在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所以,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主要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深入浅出等教学方法,同时配合情景教学、案例分析、学生活动等方式,寓深奥的理论于现实生活情境之中,努力做到“学“”用”结合,使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学生技能掌握服务。

1.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课堂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许多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例加以整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于与社会阅历浅的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由于这种方法与实际联系较为密切,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教与学的效果都非常显著。例如讲授“目标市场营销”一章时,让学生对“恒基伟业”的产品PAD由以面向学生为目标市场的“快译通”,到以面向商务人士为目标市场的“商务通”的变化过程这一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了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的有关知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要分析的案例进行预习,在课上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有新意的观点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进一步增强。

2.开展调查研究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市场、分析产品,如何开展独特、新颖的服务营销活动。因此,在完成“市场营销调研”一章的讲授后,我们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不同的市场调研活动。例如分组进行各大超级市场的商品种类的比较调查,客流量的比较调查,店堂布局的比较调查等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在讲授“产品策略”一章时,针对“产品整体概念”这一难点时,布置学生在学校进行一个小的调查研究:学生使用牙膏情况调查。包括品牌种类,使用时间,每次用量,牙膏同中的剩余量,剩余牙膏可以使用的次数,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建议和设想。从学生交上的调查报告来看,既有理论阐述,又有调查结果分析,而且有很好的建议。这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作风。在讲授“企业服务人员”一章时,要求学生到市内各移动业务大厅去观察各部门服务人员行为举止以及他们是如何接待顾客的,并要求每一位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一份企业人员素质评价报告,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做一位营销服务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使之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有目的的要求自己,约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