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案例教学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逻辑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在逻辑学教学现代化的召唤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逻辑学教材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批以现代逻辑内容为主、并保留传统逻辑精华的逻辑教材相继出版。这些优秀教材,内容颇为丰富,体系各有特色。这些教材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逻辑学教学现代化和与国外逻辑学教学接轨的进程。然而,这些教材,主要是作为哲学学科基础课的教材,教学对象主要是面对哲学专业的学生。而且,在内容上,比较注重逻辑理论的阐述,内容比较抽象。
日前,高等院校文科非哲学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或公共选修课——“逻辑学”(国内称为“普通逻辑”,国外称为“大学逻辑”)课程,主要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好方法论基础,为学生日常生活的正确思维和社会交际提供逻辑方法。我们的教学计划学时只有36学时左右,因此,如果在公共课或选修课中使用哲学专业课的教材,教师只能有选择性地讲解其中的部分内容,势必影响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该课程由于抽象程度高,其中包括符号化的形式推演,往往使学生感到难学、费解,教师感到难教。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讲,在逻辑学教学中使用人工符号来表示命题和推理形式,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讨论命题形式和推论形式时,如果不从自然语言逐渐向形式语言过渡,上来就给出形式语言,就讨论形式语言的语法和语义,或上来就构造规范、严谨的自然推理系统甚至是公理系统(这种方法虽然也是构造现代逻辑系统的一般方法),实践证明,这是非哲学专业大学一年级本科生难于接受的,甚至会造成这样的印象:逻辑学研究的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无多大关系的符号和符号的推演,逻辑学在现实中是无用的。总之,使用理论性非常强的逻辑学教材,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必须编写出符合非哲学专业特点的、以应用为主的符合案例教学要求的逻辑学教材。2007年3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逻辑学基础教程》,就是一部采取案例教学法编写的教材,这是我们在逻辑学教材改革方面所做的尝试和探索。这种尝试和探索,已经在“逻辑学”教学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我国高校非哲学专业“逻辑学”的教学观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推进了“逻辑学” 的教学改革。
二、在逻辑学教材和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的理由
我们在逻辑学教材和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的理由如下:
1 教学对象。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非哲学专业学生的公共课和通选课,或数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
2 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必要的逻辑学基础知识,为学生识别、分析、重构和评价日常语言中的论证提供理论和方法。
3 教学内容。和任何科学一样,逻辑学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国内外逻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给予引进、吸收最新成果,只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尽量囊括在教学内容中。
4 教学方法。逻辑学理论与人们的日常思维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教师注重收集生活中的示例(笔者称为逻辑学课程案例)讲授逻辑学课程。这种方法,被国外非形式逻辑学者称为“基于实例的方法”(example-based metllod)。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的案例,教师通过分类、筛选、加工,形成逻辑学教学的案例库,以供教学时参考。
5 教学定位。该课程的教学定位做到理论联系示例,符号化的形式推演与生活或社会实际案例相结合,极大地克服了以往学生认为难学、费解,教师难教的状况。
6 教材的编写原则。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对象及课程定位,在教材的编写原则上,我们确立了“三个为主”的原则,即“以现代逻辑、案例教学和逻辑应用为主”,把逻辑学的教学和应用紧密挂钩,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三、《逻辑学基础教程》的结构和特点
在结构上,我们这部教材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在这部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案例”和“案例分析”具有突出的地位: “基本知识”和“知识拓展”是通过“案例”和“案例分析”而展开的;而“逻辑趣话”则是留给学生分析的“案例”:“习题”和“参考答案”则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案例”和“案例分析”。因此,我们的这部教材,在教学方法设计方面,是围绕案例教学法展开的。
与其他逻辑学教材相比,我们的这部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 以现代逻辑为主。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提倡“以现代逻辑为主”。众所周知,传统逻辑的知识无疑是有用的,但是,传统逻辑的知识在日常思维中也是远远不够用的,而现代逻辑是逻辑学发展的必然阶段,现代逻辑对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的研究,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方面讲,传统逻辑根本无法相比。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给学生讲授传统逻辑的知识,而是要以现代逻辑的精神来整合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的内容,反映逻辑学对概念、命题和推理条分缕析的逻辑分析精神,这是我们在逻辑学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至于怎么贯彻这个方针,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措施。特别在引入多少现代逻辑知识,怎么引入,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采取的方针是,使现代逻辑与传统逻辑有机融合,并在传统逻辑的基础上自然延伸到现代逻辑,并且尽可能使到两者的有机衔接起来。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们还吸收了“非形式逻辑”和“语用论辩学派”关于论证和论辩的最新成果。从宏观方面来识别、分析、重构和评价论证与论辩。
2 以案例教学为主。在教学方法的设计方面,我们强调了“以案例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由于其生动活泼的讲授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学生好学、老师好教,因此,受到了普遍欢迎。
逻辑学、特别是现代逻辑给人们的一般印象是,抽象程度高、枯燥难懂,远离人们的日常思维实际。以数学方法和形式化方法研究人类日常活动,例如,谈话、演讲和论辩后面的思维规律、特别是推理的规律,固然有其抽象性的一面。然而,逻辑规律既然来源于人们的日常思维实际,它就必须能够回到日常思维中去指导人们的思维实际,否则,逻辑规律只不过是空中楼阁。我们的教材,采用大量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实际中鲜活的案例,希望把似乎抽象程度高、枯燥难懂的逻辑原理和方法讲得新鲜活泼,生动有趣。
3 以逻辑应用为主。在逻辑理论和逻辑理论的应用方面,我们强调了“以逻辑应用为主”。“以案例教学为主”是教学方法,这个方法要达到的目的,则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我们的学生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通过反复应用逻辑知识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可以使逻辑知识转化为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最终内化化为较高的逻辑思维素质。而逻辑思维素质,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以案例教学为主”,改变教学方法,实行逻辑学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在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逻辑学的生命力在于逻辑学的应用,在于能够提供分析和评价人们日常论证的原理和方法。在人们的思维实践中,论证是用日常语言表达的。因此。我们在教材中增加了“语境和预设”、“合作原则和准则”等涉及日常语言的语用推理方面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吸收了非形式逻辑和语用论辩学派的研究成果,把对自然语言表达的论证纳入我们的教学体系,从而大大丰富了逻辑学关于论证的内容,从语用层面丰富了关于论证的知识,在大学逻辑课的教学中实现了逻辑理论和逻辑应用的有机结合。
四、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初步成果
《逻辑学基础教程》采用了大量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实际中鲜活的案例,把似乎抽象程度高、枯燥难懂的逻辑原理和方法讲得生动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用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可以时学生深刻体会到逻辑学在社会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这些妙趣横生的案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活泼。课后,学生能主动应用逻辑原理去分析和解决日常思维中的种种逻辑问题,真正做到了切实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我们这部教材,只是在案例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我们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这种方法编写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逻辑学教材。我们下一步将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推进逻辑学的案例教学:
1 建立案例库。案例教学法要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具有时代特色,符合逻辑学科要求的“案例库”。教师要不辞辛苦,从报纸杂志、电视电台,互联网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收集大量的案例,而不是关在书斋中闭门造车,然后到课堂上讲那些生造的例子。逻辑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现实生活,怎么面对?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在人们实际生活中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在读书、看报、听广播和看电视时,搜集人们使用的概念、命题、推理、论证中的例证作为原始案例,回来后经过反复加工整理,精心设计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
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加到案例的收集、整理工作中来。由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与中国逻辑学会组织发起的“找逻辑与语言病句” 活动,其实是进行案例教学的一个好主意,而有的学校的老师,例如,上海师范大学的曹予生教授,则主张把这种一次性的活动常规化。这些活动,已经提出了案例教学法的思想,只不过还仅仅停留在寻找反面案例的范围内。
我们认为,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搜集、整理、分析正面和反面的案例,对培养国民(尤其是大学生)的逻辑意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素养,是十分有意义的。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们的运用逻辑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逻辑学的教学目的。因此,这项工作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在搜集案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案例要为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服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应用不同的案例。
3 要围绕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有计划地实施案例教学法。案例的选择,往往带有专业特色。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方法,而方法是要为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服务的,因此,使用案例教学法,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的培养方案出发,使逻辑学尽可能地与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等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增强“案例教学法”的计划性,目的性。
4 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应用,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和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它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任何方法,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一定的弊端。例如,案例教学法在知识体系讲解上可能不是特别系统。所以,怎么运用案例教学法,运用到什么程度,教师要认真仔细地研究。同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其他的教学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如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授方面,讲授法等方法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教学方法具有连贯性,条理清楚,讲解连续。所以,在逻辑学的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也要取长补短。我们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它们互相结合,各取所长,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国际贸易;模拟课程;教学案例;特点
近年来,大学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探讨成为热点。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即教学活动的一元是在学校教学另一元是在企业实训,加拿大的CBE(CompetencBasedEducation)模式即能力本位教育,结合我国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工作要求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外贸企业的减少矛盾突出,商业机密和工作效率导致外贸公司不愿接纳学生实习…,使得企业作为实践教学资源并不能完全配合学生规模、训练强度和教学时间等,拟景教育引已成为实践类课程广泛应用的新教学模式。因此教学内容不能仅仅依赖于原先的教材,而是需要根据真实交易资料和课程训练要求来设计制作一些教学案例,并配以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来运行,探究实践教学案例的特点,能让教师在设计、制作、应用、优化这类新型教学资源的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
一、充分认识教学案例应切合课程目标
国际贸易模拟TMT(TeachMeTrade)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而开设的仿真实习依托精心设计的课程平台,学生进入一家虚拟的中国贸易公司,以公司实习生身份亲身体验一笔出口贸易的全过程,动手完成各业务环节的业务操作,通过“做中学”,来实现“熟悉贸易流程、掌握操作技能的课程目标。因此,高质量、仿真度高的教学案例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
TMT课程的教学案例区别于其他课程教学案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已经成为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
从教学角度来看它就是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的电子版的动态开放式的国际贸易实务训练教材;从实习角度来看它就是一份完整的出易业务资料,包括从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到交易善后的全过程中出口商与进口商或相关机构的所有业务往来文件。
教师在设计、制作、应用教学案例前充分认识关键两点:第一、学生在TMT课程中能学习到什么?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技能。第二、学生该如何参与TMT课程的学习?利用网络平台自主训练、“做中学”、发现问题时与同学或教师交流以解决问题。这完全区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
在充分认识上述两点的基础上,TMT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数十年来的不断思考和实践,共制作教学案例20多套,全部以拟景操作形式呈现于课程平台www.scicib.conl,已有近万名本科学生利用TMT课程教学案例进行模拟实习。
二、全面把握教学案例应具备的特点
在实践和总结中,T课程教学团队对于该课程教学案例的特点有了全面透彻的认识和把握,不断优化教学案例,以更符合课程目标、更利于学生自主训练、更切合实际工作要求。TMT课程的教学案例具备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
(一)完整性
一方面,为了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教学案例的设计不能只是出口业务涉及的某个方面、某个阶段或某个片段,而是一笔出口业务完整的操作流程及涵盖的全部操作文件。教学案例的设计内容完整地涵盖实际业务中的每~个操作环节,包括l2周次的实习任务,按照此笔交易的进程依次完成,从而使得学生对于一笔出易的全部流程和各环节具体操作有了直观的体验和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除了在整体上把握流程外,课程要求学生在每个操作环节中根据业务信息制作每个具体文件,共20个操作文件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所需的六大操作技能:商务信函拟写、出口价格核算、出口合同填制、信用证操作、出口货物托运报关、出口单据填制审核。
(二)仿真性
TMT教学案例尽可能地与实际的外贸业务相符合,包括远程实习的平台环境及现场实习的办公环境、交易商品、费用信息、客户、出口履约中各受理机构的办事程序及机构文件的样式和内容等等,让学生在模拟实习中仿佛置身于一场正在进行的贸易实战。这种高度的仿真性会让学生更投入公司实习生这一角色,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从一个贸易理论的学习者向外贸工作人员过渡。而在整个教学案例的编写过程中,始终以真实的出口业务资料为参考,结合模拟实习的需要进行整理、设计和编写,以交易进程为主线,从实际业务的角度去考虑各个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让教学案例尽可能地呈现出客观真实性。
比如在进行出口认证时,出口商应根据客户的要求去申领不同的认证文件,若客户要求的是普惠制原产地证明格式A,学生则应在课程平台下载相应格式的申请文件,填制好后交由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签署,随后会收到受理机构反馈的已签署的浅绿色底的普惠制原产地证明格式A。这就充分体现了该履约过程的高度仿真性:第一、办理流程、受理机构及提交文件完全与实际业务相符合;第二、即使是同一个履约环节,由于客户的要求不同,其办理的相关文件也不同,这也与实际业务相符合;第三、上述两种原产地证明的样式、颜色、填制内容与实际业务完全相符。
(三)实践性
TMT课程利用教学案例运行教学过程,全过程模拟实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登录课程平台,按照课程平台的“操作要求”结合自己的思考判断去跟进业务,理解每个环节“做什么”,通过自己动手完成每个操作文件并在线提交,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而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通过课程平台的“操作示范”提供每份操作文件的示范样本,让学生查看后反思自己的文件“做得如何”,同时通过阶段讲座、在线讨论等多种形式和学生交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和“如何做得更好”。这样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学习的方法和工作的态度。
比如客户需要产品插页,教学案例中已通过课程平台为实习公司建立了相应的商品信息库。学生在课程平台的“商品查询”栏目中根据商品类别查询,然后在下载的实习公司信纸上自行制作各种直观生动的产品插页以提供给客户,待学生提交文件时间截止后教师会在课程平台的“操作示范”中提供一份规范的产品插页供学生参考,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后通过查看示范明确自己制作的产品插页是否符合要求,包括信息是否齐全、格式是否工整、图片是否清楚美观。
案例教学军校教学意义实践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与具体的实践案例互相结合,进而进行的一种教学,其具有联系实际性、启发性的特点。在军校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主要将教学案例作为主要的素材,然后严格的依据军校教学大纲中制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启发,对军校学员进行的实际教学案例提供相关的问题材料,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对军校教学的意义分析
1.有利于提高军事教学的质量
在我国军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军事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的形势下,需要通过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专业技术强、处理问题效率高以及应变能力强的军事人才。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性、研讨性的教学方法,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加强各个不同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最终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业务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能够对教学双方进行探讨,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模板,最终促进其朝现代化、革命化以及正规化的方向进行建设。
2.有利于促进案例教学的改革
案例教学法,转变了以往的以书本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避免出现运用一本教材、一种教学观念、一种教学方法以及一个标准答案的情况。该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批判思维以及营造活跃的教学环境。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达到学生“学会”和“会学”的效果,并且让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3.有利于转变军校的教学模式
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将旧教育模式转变为新教育模式。其从教学到考试的整个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临摹,并且在分析、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允许存在多种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独到的思维。
二、在军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践
1.保证训练工作的真实性,健全案例教学的内容
首先,在进行训练工作时,运用案例教学法,要对案例教学的内容进行完善;其次,在选择案例时,要保证案例教学理论知识能够和实际的训练工作互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提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水平。所以,选择的军事案例,要能够与实际训练情况相结合,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进行教学。另外,教师在对案例教学进行准备的过程中,要注重不断健全案例教学的学习内容。对军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案例教学的学习内容、教学环节以及重点难点等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进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内容。此外,熟练掌握案例教学的规律,组织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真正的引入到案例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分析案例教学。
2.加强军校学生的培训工作,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由于军事案例教学的教学内容具有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包含各种不同的新技术、新知识以及新思想。所以,要求军事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科技知识,并且有广泛的兴趣。另外,军事教员还要具备很强的观察、分析、处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引导学生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例如,军校首先要加强对军事教员进行培训工作,让其对案例教学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并选择培训结果优秀的教员,使其深入到部队中,亲身体验岗位任职工作,熟练掌握部队进行的战备训练活动,汲取有利的实践经验,并加强与部队领导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对部队中官兵实际训练的特点进行把握,收集出比较典型的成功的案例,将其作为案例教学的经典案例教学内容。另外,军校的教员要注重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学习,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提升自我,引起学员对案例教学法的重视,并且坚持平等的教学原则,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独到的见解,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提高案例资源的建设力度,运用精品教学案例
军事教员所选择的案例教学资源对整个案例教学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员要注重案例的科学选择。教员通过建立一个案例库,对该案例库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选择适中的案例数量,旨在能够建设一个精品的案例库。首先,教师选择一些部队的实际训练案例,这些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时代性、启发性以及警示性的特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然后,所构建好的案例库,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对其进行不断的更新和维护,最大程度的保证案例教学的时效性,及时淘汰已经不适用的案例,补充紧跟时展的案例。要注意,建立案例库时,要在吸取相关的教员、学员的积极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后,确定案例内容。此外,还要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施条件,完善案例教学需要的基础设施,保障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以其自身具备的实时性、真实性、启发性以及联系性特点,在军校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提高军事教学质量、促进案例教学的改革以及转变军校的教学模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军校教员要运用保证训练工作的真实性,加强军校学生的培训工作以及提高案例资源的建设力度的方式,最终有效地提高案例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亚楠,何庆.浅谈案例教学在军校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1):39-40.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货币金融学 案例教学 实例
《货币金融学》既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金融学专业学科体系的核心课程。然而其具有内容庞杂的特点,既有偏理论性的知识,又有偏实践性的操作;既需要宏观思维来把控,又涉及到微观工具的运用,因而在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再者,独立学院的教学既不同于一般研究型本科教学,又不同于高职院校完全讲求应用型教学。因此,如何在独立学院教好《货币金融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和实务技能打下良好基础,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培养学生金融理念、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的含义与特点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由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是以真实案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丰富课堂内涵,激发教、学双方的活力和效率。20世纪80年代,这一教学方法发展得较为成熟,开始在国内教育界得到推广。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同时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习效果。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应该怎么办,而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使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并且案例教学的后面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交流,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促进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激励的效果。
2.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考试才知道。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熟悉这些理论知识后,学生还要经过缜密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即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评价指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因此,双向教学形式也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独立学院《货币金融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从《货币金融学》的课程特点出发
《货币金融学》既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金融学专业学科体系的核心课程,内容包括货币、信用、利率、汇率和金融市场、金融中介、中央银行以及货币均衡、货币政策等宏微观经济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因而具有概念原理多、内容庞杂等特点。该课程还要求学生学完后能将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融会贯通,具备一定分析宏微观经济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货币金融学》还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结合现实的案例研究。
从独立学院教育的特点出发
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教育部改革,当时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此后,独立学院快速发展,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独立学院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为三本线,以2013年湖北省高考各批次录取分数线为例,三本与二本录取分数线文科相差74分、理科相差104分。所以独立学院的学生整体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从家庭背景来看,大多数学生来自本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家庭条件优越,并且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普遍较高,学生从小见多识广、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因而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但也养成了个性强、自以为是、不够刻苦的性格。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自觉性不高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而案例教学法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引入,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当前的实际金融问题,无疑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多借助于母体高校资源,自有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为例,在校学生10643人,教师539人,生师比达到19.7:1,远远超过国际经合组织国家14.4:1的水平。在539名专任教师中,法商学院的教师仅有61人,因此母体高校长期为全院学生授课的教师数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任课教师多来源于研究型院校,其教学方法不可避免的沿袭了传统研究型院校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探讨的教学模式,使得独立学院《货币金融学》的教和学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需要探索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弥补传统研究型院校教师教学方式的不足,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再次,独立学院属于应用型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注重理论,也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只强调操作,其培养模式是按照社会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同时能完成实践操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尤其金融专业的学生,其培养目标是成为金融理论知识深、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现代金融人才,这一特点就要求教师注重理论讲授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用和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则正好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目前《货币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的运用与评价
案例教学的运用
《货币金融学》案例教学的运用可分为以下几种:
1.基础理论型。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这类案例适用于帮助理解基本原理,重在培养学生学习《货币金融学》原理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加深对课堂中所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2.综合讨论型。在系统讲授相关联的几章后,选取涉及讲授章节内容之间内在联系的案例。此类案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外思考型。由教师给出题目或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构建案例,此类案例以学生自我研究为主,作用在于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因此此类案例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能所用。
案例教学的评价
从案例教学的效果来看,不少学生认为能增进理解、拓宽思维。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教师对案例的解读不够深入。案例教学过程的最后,教师需要总结学生的代表性意见,并结合基本理论予以评价。但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于将要讨论的案例没有做深入了解,同时又缺乏理论运用能力的话,就难以在课堂上进行透彻分析与拓展,从而使得案例分析虎头蛇尾,这样不仅影响本次的教学效果,也会影响以后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二是部分学生参与讨论不够积极。从教师的角度而言,由于长期以来课堂上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能力与技巧,往往引入案例后即给出结论,不做讨论和进一步展开,也就没给学生参与案例的机会,这与传统的满堂灌没什么区别。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由于参与讨论的激励不足,使得学生认为与考试、成绩无关,因而不予重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讨论前准备不足,没有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因此难以参与讨论,从而使课堂缺乏积极活跃的讨论氛围。
《货币金融学》案例教学的优化
普及案例教学的理念
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要从《货币金融学》的课程改革、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各方面来普及案例教学的理念,并重视案例教学的运用。具体到《货币金融学》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应该贯穿始终,从教学前的案例设计到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运用,再到考核时的案例分析,应处处体现对案例教学的重视。
优化案例选择的标准
在挑选案例时,应尽量选择“本土化”,亦即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具体国情相适应的案例。从近20年来高校进行《货币金融学》的教学实践来看,所运用的大量案例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实际事例,而源于我国本土经济的案例很少,从而导致在教学中存在理论脱离我国实际的问题。因此,搜集本土化教学案例就成为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案例搜集工作庞大而繁琐,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因而作为《货币金融学》的任课老师,必须学习、阅读我国经济运行方面的历史资料,日积月累,逐渐形成本土化教学案例库。
优化教师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演绎和推理的方法传授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位置,而学生处于被动位置,这种角色定位最大的问题在于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需被重新定位,有助于优化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的新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做到细致充分的课前准备、强化课堂驾驭案例的能力、重视课后总结与反思。
同时,案例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模拟面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环境,学会选择立场、科学分析、合理决定。要求学生跳出原有被动学习的框架,主动思维、大胆质疑,学生能自主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学生的新的角色定位要求学生做到:学会阅读案例、合理分析案例、参与课堂讨论、主动积极交流、认真完善总结。
优化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与培养计划
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具有连贯、系统、全面等特点,尤其是《货币金融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解,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也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才能真正融入案例教学中。同时,案例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因为许多基本理论难以通过案例进行传授,案例教学只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在教学中要依据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特点,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与培养计划,既不能一味讲解理论,又不能完全讲述案例,而应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教会学生掌握金融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
《货币金融学》案例教学的实例分析
假如教师计划在“货币均衡”这一章采用案例教学法,本章共安排4个课时。
1.理论讲解
本章内容包括:货币均衡概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本章的学习目标在于:理解货币均衡的含义;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界定、衡量、成因;掌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本章的难点有两个:一是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需求拉上说、成本推进说、供求混合说、结构说、预期说);二是通货膨胀带来的效应(强制储蓄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产出效应)。由于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因而在理论部分只重点讲解通货膨胀的相关原理即可。本部分安排三个课时。
案例选择
要通过案例分析货币失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现象,就要选择较为典型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事件。由于学生对通货紧缩这一概念更为陌生,因此可选择“1900年-2001年日本的通货紧缩”和“1997年10月-2001年初中国的通货紧缩”这两个案例,教师应先将能证明经济中存在通货紧缩现象的相关数据和当时的社会评论搜集整理出来,以便学生比较分析。教师还应准备相关提问、做好各种预案,以及整理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案例剖析
可采用问答式分析法,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1)根据以上描述,解释什么是通货紧缩?
(2)通货紧缩有什么效应,会对一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3)试分析我国出现通货紧缩的原因。
(4)试探讨解决我国通货紧缩的方法与途径。
4.概括总结
在以上教师与学生互动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对我国经济中出现通货紧缩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作出归纳与总结。比如,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通货紧缩也是经济失衡的现象之一,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通货紧缩使得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经济全面衰退。有时其治理比通货膨胀更难,要综合利用各种政策措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促使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到合理水平。案例剖析和概括总结安排在一个课时完成。
5.拓展运用
为了使案例教学效果更好,可以鼓励学生将课堂分析的内容、结论以论文的形式整理出来,既强化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又能形成一定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蒋少华.金融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应用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3(6).
[2]徐懿,徐艳.金融学案例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实施[J].当代经济,2013(1).
【关键词】小学数学;案例教学
对教师来说,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应该以严谨的计划作为辅助,案例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他们的需求,制订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其次,教师还应该利用案例的一些特性,改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案例教学的特点之一,也是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加以利用的地方.最后,为了增加教学的合理性,教师还应该适当地听取学生的建议.
一、制订严谨科学的教学计划
顾名思义,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情况来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严谨科学的教学计划.所谓严谨,是指教学方式应该充分地契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能够在实际的学习状况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在这种情况中,教师应该考虑以下问题.首先,教学计划的可行性.案例教学的主要组成是一些例子,因此教师应该从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地选择例子.所谓科学,是指这些案例应该符合学生的情感和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以便满足他们的切实需求.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制订一些教学计划,保证教学的进度和质量.四则运算是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组成,它是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学生接触这些运算方法的时候,应该首先对他们各自的含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加法和减法是相对的,而乘法则是加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势,除法则是由乘法转变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加法是四则运算的基础.在教师进行加法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合适的案例,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例如,一个苹果和另一个苹果放在一起就是两个苹果,这就是加法的最简单形式,这样的直观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对加法的内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案例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上述的案例可以改变课堂学习的氛围,让学生重新定义数学课堂,并且对教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些都是案例教学所带来的改变,教师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利用案例教学的特点,改变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导致学生对课堂缺乏足够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水平.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的特性进行一些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发现并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学问题而言,它们之间也存在普遍的差异性.为此教师可以将其进行一些划分,根据问题的不同,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教师要解决的便是学生的学习情绪问题.这些主要是由于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得到应有感受,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为此,教师应该利用案例教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带有趣味性的案例,帮助学生获取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在不同的学习情况中,学生所面临的情况也有所差异.从以往的教学案例来看,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到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案例教学中做出一些改变.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地选择案例,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四则运算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它的内容枯燥,难以得到学生的青睐.为此,教师可以为它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将运算融于具体的情境中,以此改变数学课堂的氛围.对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改变可以有效地改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认知,从而获得一些带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听取学生的建议
对教师来说,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毕竟是一个人的思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听取学生的建议.案例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内容是多样的,而且要随着教学的改变而不断调整.此外,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保证学生对教学问题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尝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就案例与学生进行一些交流,这样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建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听取学生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生的建议带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由于受到学习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需要合理地选择学生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建议并不是统一的,教师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只能听取大多数学生的建议,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体会.为此,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听取学生的建议,除了课堂上的互动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练习、作业中得出结论,发现学生的思维需求,在教学中做出合适的调整.
结语
案例教学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满足学生们在教学中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严谨科学的教学方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案例教学的相关特点解决这些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合理地利用教学案例以及互动关系,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听取学生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数学课堂的情况,选择学生的建议.在不同的时期内,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建议,并且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9):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