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能减排的背景

节能减排的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能减排的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节能减排的背景

节能减排的背景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 节能减排 排污权交易 研究

    排污权交易是控制环境污染的一种新的市场措施,在节能减排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处理总值处理可控的指标范围内,通过市场手段的调整和运作并从法律、激层面建立有法可行的污染物排放制度。在政府和市场双重运作机制下,将排污权利作为一种特殊的买卖商品投放到市场当中去,以此来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污染物排放量,达到改善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一、排污权交易制度概述

    (一)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起源

    世界上最早的排污权交易发源于美国。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期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也带来了环境的日益恶化,面对工业二氧化硫污染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考虑节能排污问题,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对此提出了着名的排污权交易理论。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为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矛盾问题,出台《清洁空气法》,《清洁空气法》中在明确空气质量目标时的同时也提出排污权交易的设想,并引用了“排放减少信用”概念,这是排污权交易设想第一次提出,也仅仅处于概念设想阶段。从1977年开始,美国以“排放减少信用”为中心先后制定了包括:补偿政策、泡泡政策、节余政策、银行政策等在内的排污权交易计划。1986年,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又扩大了政策范围,允许排污削减量的相互转让和交换,这为各工厂和企业在如何进行费用最小的污染削减方面提供了巨大空间。随后,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也相继效仿实行了排污权交易制度。

    (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主要特点

    排污交易制度作为一项改善和保护环境的经济手段,不仅可以将排污费用纳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改善企业排污、控污的相关技术,还可以通过调整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计划来实现对排放污染物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这样,即能够降低管理成本,又能够有效地调和日益扩大的社会生产和有限的环境容量资源之间的矛盾。排污权交易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污染治理成本小。通常情况下,排污、控污使用成本较低的企业会觉得自己进行拿出成本控制污染比购买污染物排污权要更加经济、实惠;而排污、控污使用成本较高的企业通常会认为购买排污权比自己治理企业排污要更加节约成本,达到效果更加突出。所以,就会出现,排污、控污使用成本较低的企业主动通过市场将排污权出售给治理使用成本较高的排污、控污企业。

    二是污染治理有效。在整体排污量控制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开展排污交易制度,可以促使排污量较大的企业通过市场运作对自身排污量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选择、配置,这样,既达到了改善环境质量的整体目标的目的,还使得企业降低了自身排污量避免资源闲置、浪费。

    三是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污染源增加,环境恶化,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通过排污交易制度的市场化运行,当有新的污染源加入排污、控污管理系统时,污染企业会主动通过政府部门或者市场手段向已进入市场运作的排污企业购买允许排放量,这样,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总的排污、控污指标、污染负荷保持不变,新的排污企业则通过许可证交易得到了持续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施现状

    本文以国家节能排污试验点浙江省绍兴市为例,通过对绍兴市试行排污权交易制度现状的介绍来分析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现状。浙江省绍兴市是沿海城市,位于浙江北部、长三角南部,经济发达,2011年绍兴市GDP已经达到3291亿美元,中国企业500强有7家入主绍兴,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该地区也出现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能耗高、污染重等弱点,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当地企业的健康发展。如:2009年,全市产业结构中以高能耗、重污染为主要特点的纺织、印染、化工、制革、造纸等行业逐年增强。目前,环境污染总量已接近环境容量上限,节能减排,治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阻碍绍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2007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和浙江省环保局决定,在绍兴市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试点,同年8月,绍兴市通过了《绍兴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试行)》,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了绍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并成功地进行了交易。经过三个多月的试运行后,同年11月,在国家环保总局的支持下,绍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正式成立。

    (一)绍兴市排污权交易制度介绍

    一是《绍兴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试行)》主要内容。引办法对绍兴市排污权交易制度做出明确的规定:从2007年11月1日起全市所有新建、扩建、技改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污量都必须通过排污交易获得。这一举动绍兴市各企业无偿获得排污许可证的历史;同时成立专门的排污交易管理部门“绍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并要求绍兴市所属的各县(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成立当地的交易中心。在具体的排污交易工作开展过程中,全市所有的排污交易行为都以“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为基础平台,未经过中心认可的交易行为被视为无效。此外,绍兴市环保局作为全市排污权储备交易活动的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具有宏观调控作用,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由排污交易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全部用于全市节能减排项目建设中。

    二是明确排污权交易对象。在试点过程中,全市排污企业只有经过工程治理项目、结构调整减排项目等减排工作措施后所剩余的排污指标,经市环保部门专家组认定、审核后上交给市环保局并经得到确认后,才可以进入到排污权储备交易市场同相关企业进行交易。在排污权交易过程中,所有交易活动必须严格遵照规定程序进行办理;原有的无偿获取排污权的企业,当发生搬迁他地、破产、倒闭后,其排污权由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收回。

    三是建立排污权储备交易部门。针对排污交易工作落实、开展,绍兴市政府专门成立“绍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受市政府的直接监督管理,通过对企业现存的多余排污权反复清理、沟通,最终,使得全市各企业主手中多余的排污权全部存入到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

    四是建立排污权分配与审核监督制度。在开展排污权交易制度前,市内各企业可以无偿获得的排污权,未经过市政府相关行政部门许可审批,不能随意剥夺。排污、控污企业的交易行为只要符合规定,并经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审核确认后,即可进行交易。对企业通过交易所得的排污权,环保部门将通过污染监控系统和排污、控污申报制度以及飞行监测等手段来加强监督管,以确保排污权交易行为能够公开、公平、公正。

    (二)绍兴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分析

    一是市场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政府在起初刚刚开始优化配置环境容量资源时容易受到制约。由于市场不完善,排污权制度初具雏形,不成熟、不健全,而市场本身有着逐利的特点,使得一部分企业把污染物排放指标当作日后可以升值的增值产品,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

    二是环境容量难以量化。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能够实行的重要前提是环境容量及其价值能够分解并通过市场再销售,但以目前科技水平而言,具体计算和操作难度较大,富余的环境容量难以精确计算、限制了总量控制等相关制度的实施。此外,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和考核任用制度,使得一届地方领导往往出于自身业绩的政治考虑,通常会偏向政绩、发展经济而不充分考虑环境质量以及总量控制等,这样,对于排污权许可证的申请、审核、发放、监督和管理便流于形式。

    三、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一)政策和法律制度落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实现连续多年快速增长,但与之相适应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跟上脚步。目前,在法律层面还没有关于排污权制度方面法律、法规,属于空白领域。所以,我国排污、控污工作上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法律上能够建立并确认排污权交易制度,以便于它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分配。通过绍兴的排污交易制度试点开展,可知,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推行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行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完整的、操作性强的法律制度来支撑。在排污权交易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从项目的选定、单位审核、许可证总量的认证、交易权分配等项工作,都涉及到大量的立法工作来给予支持。

    (二)排污权交易市场不规范

    目前,在我国的经济中,乡镇企业占了很大的比重,乡镇企业有着“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它们所造成的工业排放污染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的50%以上。这决定着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在基础信息、环境监测、具体执行等方面操作比较困难。此外,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存有剩余排污量指标的企业不肯拿到市场上进行出售;一些地区出于地方性保护的想法,明令禁止把排污权指标转让给其它地区等。

    (三)总量控制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一是排污总量的合理确定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为基础,必须有先进的技术作保证,但我国在这项排污、控污领域的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决定着排污总量控制与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矛盾不可避免。当前的各地方政府的主要业绩核指标仍以GDP为主,这就导致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粗放型经济,而不注重环保节能,造成了粗放型经理经济增长与排污、控污总量控制的之间尖锐矛盾。

节能减排的背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节能减排; 火力发电; 产业发展; 策略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4. 048

[中图分类号] TM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4- 0079- 01

1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发展节能降耗机组

由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内依赖煤电的能源结构短时间很难改变,作为资源消耗大户的火力发电产业,要坚持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积极提高煤炭等燃料的利用率,① 要积极开发供电煤耗低的大容量高参数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级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要积极开发60万千瓦及以上容量、节水型空冷机组,燃烧无烟煤的大型锅炉机组。② 要积极发展热电冷联产机组,提高热量的综合利用率。③ 鼓励开发洁净煤发电技术,重点研究开发推广适合国情的沸腾炉和循环硫化床(CFBC)增压循环硫化床(PFBC)及煤气化发电技术(IGCC)(包括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电、化、热多联产技术)。④ 要不断加快对火电厂锅炉、汽机及辅机、控制系统等技术改造,提高设备可靠性和技术经济水平,减少自身能耗,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厂用电率。

2 加强循环经济建设,变产业排放废物为宝

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规模。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循环经济试点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进步,但是当前我国在观念认识、制度环境、法律与政策、管理体制、技术支撑和外部推动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国家应出台指导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建立起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火力发电企业的资源利用的指标和核算体系,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综合利用的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围绕符合国情的火力发电产业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以及适合区域性循环经济网络发展需要的经济机制和政策体系等。

3 建立政策和经济双重引导的节能减排政策鼓励体系

电力工业发展的指导方针缺乏强有力的具体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造成缺乏执行困难和约束力不足。主动的节能减排反成为企业市场经营的负担,而得不到起码的补偿;热电冷联产的火力发电产业还包含了公共事业的性质,但是由于位于城市附近,严格的各种不合理的限制措施也制约了其生存和发展。由于我国政府对节能减排火力发电企业的政策扶持明显落后,不能起到鼓励发电企业参与节能减排积极性的目的。只有把指导方针通过制定具体的产业政策,才能真正落实火力发电产业优化的目的,从而指导火力发电产业的发展规划,规范火力发电产业的发展优化行为,各级部门才能真正制定配套完善的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体现方针的指导作用。

在火力发电产业政策条款中应明确产业政策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明确建立监督和约束机制,同时配套必要的法律法规政策。建议将电力工业发展产业政策的实施纳入国家行政监察范围,同时明确行业自律和企业的责任、义务及相应的权利。增强产业政策执行的刚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错必纠。统筹火力发电产业与其他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发展。火力发电产业与煤炭产业、交通运输业、机械制造业、自动控制设备等产业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彼此之间互为影响。因此制定火力发电产业政策时,要注意统筹考虑与其他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

4 继续深化发电等能源产业的各项改革

“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电力工业推行集资办电,多元投资主体兴办电厂已成为主流。因此,要进一步向国内外投资者开放,用合资或通过资本市场,采取股票、债券、盘活资产、并购、出让、变现以及直接融资等多种方式,实行火力发电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其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国务院下发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即坚持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输配分开,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建立社会主义电力市场经济体制。由于标杆电价形成机制的不完善,加之煤电联动政策并未真正实施,造成2003年至今的火力发电企业亏损逐年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制约。改革政府核定发电电价机制,完成从标杆电价管理过渡到通过电源市场招标确定投资主体和发电容量电价,交易市场竞争形成电量电价。

节能减排的背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节能减排

前言:

在现代建筑建设环节中,暖通空调工程已经成为了最基本的建设内容,其对于满足业主生活需求就有重大意义。随着应用能源的不断减少,节能减排事业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重要发展目标,暖通空调工程作为建筑工程当中的主要能源应用系统,在其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实现节能减排,对于提升建筑工程的节能减排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的暖通空调节能减排事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这对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发展意义重大。

一、节能减排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目标及基本原则

1.节能减排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目标

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工程是基于业主生活需求而建设的,其对于满足业主夏季制冷、冬季制热供暖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能源逐渐减少,空气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在满足业主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能源的有效节约与排放量的有效控制,这对我国节能环保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利用新技术、新材料,结合暖通空调节能减排设计经验,通过对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来实现对暖通空调运行效果的提升,并控制了投资成本,发挥暖通空调给排水、空调系统的节能作用,达到暖通空调节能减排目的。

2.节能减排在暖通空调中的基本原则

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节能减排技术当中,其必须要满足以下基本原则,才能够发挥出自身作用。首先是对暖通空调工程项目的严格设计,通过对建筑物冷热负荷的详细计算,得出建筑的最佳冷热调控标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节能措施的制定。其次是充分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为此设计人员要与建设工人进行深入的沟通,详细掌握建筑物的建筑功能要求、符合水平,并在掌握当地能源特点和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暖通空调的管道布置,实现暖通空调与建筑工程的土建结构、水电系统、消防系统的协调配合,为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节能减排效果提供基础保障。

二、节能减排在暖通空调中的优化设计

1.空调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

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通风系统运行过程中,其会释放大量的热能量,如果能将这些热能进行有效的转化,那对于建筑空调的节能减排事业将是重要的进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建筑物所产生的余热越来越多,这会加大暖通空调的制冷需求。在此背景下,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够在满足建筑空调散热制冷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对运行成本的大幅降低,这是推动暖通空调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空调系统末端可采用新风换气机组的形式,通过对新风的有效引入来实现对回风热量的交换,从而在达到散热制冷目的的基础上,实现对其他能源的节约。

2.空调水系统的优化设计

空调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水泵扬程会消耗加大能量,在这一环节当中可以实现将水系统开式转变成为水系统闭式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之所以强调对开式水循环的调整,是因为该系统当中冷水与热水的同一管道回路,在运行过程中会因为冷热交替而消耗大量能量,闭式水循环系统的区分式管道回路则可以避免此问题。除此之外,在空调水系统当中变频泵也能够实现对节能减排目标。变频泵的使用能够根据水循环系统中不同回路间的负荷需求来进行调整,保证整个水系统运行通常的同时,避免能量的不必要消耗,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3.空调冷热源的优化设计

空调冷热源系统通常以集中设置冷(热)水机组为方式。由于机组当中设备种类过多,因此如果在设置时没有对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那么就极有可能造成能源的浪费行为。为此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机组当中所有设备的使用特征、运行费用、占地面积、环保规格等内容进行分析,保证配置的科学性与恰当性,在保证冷热源方案科学性的技术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三、节能减排在暖通空调中的具体应用

1.建筑保温系统的设计应用

建筑保温系统是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最基础的应用措施之一,对建筑进行保温处理,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的保温性能,还可以实现对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能源损耗的降低。为此,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建筑的实际能耗情况、保温系统的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的改善,通过对暖通空调设计改善与建筑保温系统改善,为建筑工程建立起最为合理的暖通空调系统,使其能够在满足建筑工程空调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对能源的有效节约,为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事业进步做出贡献。

2.冰蓄冷水系统的设计应用

建筑工程的暖通空调系统是需要电力系统作为支持的。由于业主生活具有规律性,因此在使用暖通空调时业主会有一个集中表现,例如下班后、休息日等。在这时,暖通空调系统为了保持运转会消耗大量电能,电力系统也会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相反在上班时、工作日,业主对暖通空调系统的需求较小,在这时电力系统则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为了避免对电能的浪费,暖通空调可以通过设计冰蓄冷水系统来实现对电能的合理利用,在用电需求小时,暖通空调利用电能将水系统当中的水作用成冰,等到业主需要暖通空调时,水系统的冰可以实现制冷需求,这对于节约电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3.变频空调系统的设计应用

变频空调系统是现代建筑暖通空调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是暖通空调实现节能减排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暖通空调的负荷也会产生变化。如果暖通空调负荷产生变化,但其工作效率没有变化,那么在满足建筑对暖通空调需求的基础上,其就必然会出现能源浪费。变频空调系统的出现,能够实现对暖通空调负荷情况的实时掌握,并根据暖通空调的实际负荷对其工作输出进行调整,这在满足建筑对暖通空调需求的基础上,避免了暖通空调不必要的工作输出,实现了对能源的有效节约。从暖通空调行业发展的规律来看,变频空调系统的出现是暖通空调进步的必然结果,其对暖通空调节能减排事业的推动作用无可比拟。

总结:

综上所述,暖通空调作为建筑工程当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建设内容,对其实现节能减排不仅能够提升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发展水平,还能给予业主更好的生活享受。在节能减排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暖通空调节能减排已经实现了较为良好的发展,这对于实现全面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应用能源日益稀缺的今天,只有实现节能减排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发展,所以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还需脚踏实地去努力,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为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工程的进步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施国强.论暖通空调工程中的节能减排设计[J].建设科技,2013,10:82-83.

[2]王厉.基于(火用)方法的暖通空调系统热力学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2.

[3]燕东红.建筑通风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措施[J].山西建筑,2013,36:222-223.

节能减排的背景范文第4篇

1、数据来源及变量解释

本文中选用2011年-2013年这三年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环境年鉴和环境保护部所提供的数据。本文数据的处理主要采用EXCEL和SPSS20.0。在对被解释变量进行考虑时,主要以三废排放物的减少量来衡量节能减排的效果,专项资金投入主要以污染减排支出、污染防治支出和节能减排支出之和来表示,本文的控制变量选取人口数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具体情况视表1而定。

2、模型构建

为检验本文假设1和假设2,构建如下模型:Performance=α1+α2*Invest+α3*population+α4*Industrial+ε(1)Performance=α1+α2*Invest+α3*Invest*GDP+α4*population+α5*Industrial+ε(2)3、描述性统计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最近几年里对于节能减排越发重视,从污染减排指出和污染防治支出的金额就可以看出,国家对其投入的金额是呈逐年上升趋势。三废排放量在近三年排放仍较多。

二、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专项资金投入对节能减排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专项资金投入与节能减排效果呈负相关关系,否定原假设。这说明近几年来,我国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并未达到其投入产出效果,国家投入资金越多,其节能减排效果越不理想。

2、经济状况对专项资金投入与节能减排关系的影响

从表4中,不难发现经济状况对专项资金投入与节能减排关系存在负向影响,这说明国家经济状况越好,专项资金投入对节能减排的负向作用越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在追求GDP的过程中,部分地区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该结论与原假设2一致。

三、结论

节能减排的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金融支持

Abstract:whether enterprises can innovat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is depended on interests,and whether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ends to provide risk investment to enterprises is depended on the proportion of social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model analysis,we find that the optimal amount of capital inves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s to innovat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is not only determined by the condition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f themselves,but also by government relative support,and limited to consumers’ awareness and acceptance.

Key Words: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technology innovation,financial support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8-0003-0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骄人成绩,但粗放的发展方式不仅面临紧迫的能源安全问题,而且形成了严峻的环境压力。面对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国家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目前,节能减排技术转让的可能性小,自主研发势在必行,而企业普遍缺乏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金融支持不足进一步限制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充分利用金融系统的融资功能和风险分散功能。因而,如何融合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金融支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节能减排的技术金融一体化

(一)节能减排技术金融一体化的内涵

“技术金融一体化”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与金融、技术创新与金融发展结合日益紧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客观现象与动态过程。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一个新范式的技术经济系统发展过程,它是一个包括研发、商品化、产业化等阶段的动态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人力和物力,更加依赖于良好的金融支持。金融工具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能够规避价格风险,降低借贷成本,提高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发现未来价格,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这些特点为金融介入提供了依据和空间。同时,金融作为虚拟经济,其本质上还是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和依托。而在实体经济中,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高增值性,增强了其产权的流动性,以相对更高的生产力与成长性、相对更高的投资价值、更广阔的增值空间扩大金融支持介入的空间,从客观上讲,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资本流动的必要动力。

(二)节能减排技术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阶段

不同的金融机构可以采用不同的金融工具,为不同阶段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支持。在具体的金融支持主体方面,可以参考美国对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经验,如图1。

技术创新被划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在技术创新的种子期,金融投资主要来自天使投资人和政府金融扶持;在技术创新的创业期,金融投资主要来自风险投资基金;在技术创新的成长期,金融投资主要来自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在技术创新的扩张期,金融投资主要来自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的成熟期,金融投资主要来自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

从这一过程来看,我国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仍处在创业期和成长期,此阶段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具有风险性,其融资途径更多依赖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的投融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技术创新企业的需求,促进了技术的发展,风险投资和技术创新企业之间融合度高、互补性强,风险投资不仅对技术创新企业进行资金的支持,还能为企业提供管理经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支持,以弥补技术创新企业这方面的缺陷。

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机制分析

(一)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