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对策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郑书欣
3.新形势下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卢宝玲
4.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学改革杜东升
5.中学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初探朱国庆
6.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刍议马晓田
7.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郭方
8.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黄珍
9.如何重塑课堂文化陈世庚
10.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历史事物评价标准的教学王晓燕
11.问题解决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易辉芸
1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谈中学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缪小云
1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中的应用郭志强
14.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张敏
15.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朱建武
16.论中学人格教育的学科归属及实践方式陆振红
17.浅谈迁移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赵琴
18.由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看世界遗产的保护张海洪
19.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浅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性质杨梅怡
20.从长远发展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方萍
21.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王红霞
22.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孟玉
2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渗透教育拓正文
24.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袁玉玲
25.试论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哲学孙克菊
26.高中哲学教学中"举例"应把握好三个"度"陈小丽
27.浅谈《生活与哲学》新课导入方式刘福平
28.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高爱国
29.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与人生观丁青林
30.浅谈中学思想品德法律部分案例教学的优势与方法卢毅
31.在历史教学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论许丽君
32.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教学见解贾学龙
3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的几点思考王文祥
34.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陈阳
35.例谈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吴小梅
3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判别方法徐晓梅
37.昼夜更替周期的图形释解王庆良
38.古罗马竞技场
1.浅谈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天宝
2.合理运用史料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单冬旺
3.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马威
4.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姚国华
5.新课改下如何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优质课堂刘春丽
6.怎样攻克高考选择题难题颜明秀
7.高三历史复习与应试的基本思路丁仕武
8.如何上好思想品德复习课李铁山
9.易学时区李秀松
10.巧用"听、说、读、写、思",学好思想品德课司朝华
11.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卷分析张忠梅
12.浅析歌曲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杨铭
13.以"空"引思以"白"激思——浅谈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薛维红
14.培养学生自由独立的人格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李洁
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历史复习教学的一点感悟陈素叶
16.合作学习——让地理课堂"活"起来尹银昌
17.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初探马骥
18.优化课堂教学展现历史魅力展艳
19.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赵琴
20.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奇超
2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陈冬菊
22.浅谈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孙旭红
23.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方法探究韦海方
24.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政治复习课李静
25.对一节课活动单导学设计及教学的研究与反思张小丽
26.浅论跨学科知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姚淑慧
27.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朱新田
28.对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新思考张友军hHTTp://
29.如何开展乡土历史自主探究活动课钟良锦
30.参与式教学实施初探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郭俊娟
31.浅谈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赵华
32.历史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王云峰,杨平凤
33.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梁珂菱
34.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丁连增
35.解读新课标理念季彩红
36.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学案教学袁顺
37.试论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败荆景云
38.试论东林学派的济世情怀陈莹
39.《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金华
1.新课程理念的参悟:教学相长谢玉强
2.中招思想品德开卷考试仍需把好记忆关姚淑慧
3.践行课改理念打造"低碳课堂"张一丁
4.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焕发活力的探讨于海通
5.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模式探究丁群生
6.把握新教材特点搞好政治课教学——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刘平平
7.《经济生活》中渗透的"诚信教育"张从艳
8.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探索陈宜芬
9.让爱国主义荣辱观在政治课中绽放赵昀
10.精心设计,优化教学——关于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薛茵
11.例谈历史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高飞
12.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设计初探唐乐平
13.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的探索赵祖平
14.历史课教学艺术新探王兴军
15.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吕治付
16.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探索张旭
17.浅谈常规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潘鸿飞
18.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贡献者刘海燕
19.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张玲
20.优化地理教学,深化中学素质教育白献菊
21.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思考郭杰
22.中国的"蓝色宝库"——南海魏晓敏
2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荆景云
24.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以教导学变教为学张同秀
25.变"教"为"导",培养学生地理兴趣陈建芬
26.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点滴反思刘文红
27.建构思想品德课"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反思郭汴霞
28.在探究学习中建构初中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唐冰清
29.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韦雪梅
30.地理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赵学竹
31.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的价值初探肖茹
32.浅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焦朝军
(一)受传统观念影响,历史学科地处边缘
目前,农村的初中还存在对历史学科不重视,从领导阶层管理到班主任的引导,都存在一定的认识问题,认为相比语数外这些主科来讲,历史是“边缘学科”。并且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点相对保守、落后,因此他们与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分歧,部分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语数外”等占中考分数比重较大的科目自然受到重视,历史作为“小科”相对被忽视,这不仅给历史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
(二)教师资源匮乏,专业素养相对不足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起始学历普遍不高,而且大多又是非历史专业的毕业生,有些“半路出家”的初中历史教师因为对历史学科的认识相对不足,在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和偏见,缺乏历史科目的教学技巧,仅靠课堂上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和积极性。由于农村地区很难吸引年轻人才,部分农村学校存在着教师老龄化的现象,尤其是像历史这种边缘化的“小科”,教师的老龄化就会导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保守落后,阻碍历史教学的发展。
(三)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足,缺少教学资源
农村初中因为资金条件的限制,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部分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完善的图书馆和多媒体设施,相关的教辅资料也存在很大欠缺,这导致历史课堂上,教师仅凭一张嘴,一本教科书,画画条条框框来完成教学任务。这造成历史课呆板、生硬,学生没有听课的欲望,教师没有讲课的激情。
(四)教师科研活动参与较少,科研能力相对薄弱
历史教师只有掌握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才能及时充实历史教学的内容,使教学具有新颖性。而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由于对历史专业人士的浅薄以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少关注历史学科的前沿动态。并且农村地区的初中历史教师也很少参与教科研活动,这使得农村地区初中历史教师科研能力薄弱,难以总结和探讨历史教学问题。
二、改善农村初中历史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认识并重视初中历史教育的价值
历史教育中的公民教育与其他学科公民教育的侧重点有所差异,它不是完全针对公民的知识的教育和公民技能的训练,而是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公民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他们进行历史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意义重大。要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首先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历史学科的教育,提高历史学科的地位,在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渗透教育,对他们进行宣传,改变他们陈旧的观念,灌输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价值观。
(二)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引导和资金投入
首先应大力引导、广泛提倡,在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上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优秀的年轻历史教师到农村初中。其次,让学校有充足的资金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建设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要有文化的氛围,图书和相关教辅资料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新课改下,教师需要不断充实知识,增加文化底蕴,才能将历史课变成思维的盛宴。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要有大量的阅读,如果教师自行解决购买图书的费用,这将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挫伤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对农村学校的图书馆和教辅资料上加大资金支援,以确保农村历史教师的教学和进修的基本硬件条件。
(三)推进继续教育,加强对农村历史教师的进修和培训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 提高 效果
一、必须要使学生明白历史课堂的重要性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人类曾走过的路,不管路程多么漫长,过程多么艰难,结果是否成功,它都给后人留下无穷的思考。历史存在的意义正在于从中反观出个体、社会乃至人类的某种基本规律。中学历史教学的教育目的对这种借鉴进行了细化,新课程大纲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的:进行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际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优秀品德和革命传统,优秀道德情操,坚持真理献身科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社会发展等教育。因此,充分利用历史,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从而使学生从历史中学习到各种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是我们历史教育的终极意义。
二、必须要使学生体会到历史课堂的有趣性
1、运用各种多媒体和文史资料丰富课堂。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上很多的历史事件单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尤其是遇到时事激荡的时代,往往风云际会,在相同的时间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彼此交错。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由难而惑,惑而无趣,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同时再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分析寻找电影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历史知识,在趣味中巩固所学。同时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
2、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史实。面对应试的压力,历史课所以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史实的记忆问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太多的历史史实需要记忆。有意识的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成为活跃课堂的必要措施。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使我们作为史学工作者的责任。要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改变世人对历史极其庸俗的偏见,使广大中学生知史、懂史、乐史、学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注重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语调的抑扬顿挫。由于历史学科具有时间性的特点,所以对历史既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实践,而初中生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用优美、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历史理解和记忆。
三、必须要使学生感受到到历史课堂的人文性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离社会现实、脱离社会需要、脱离学生实际的不足,其主要表现就是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人生的指导,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制约了历史学科价值功能的充分实现.
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如果以历史地图为主,采用古今对照的形式,集中反映教科书要求掌握的历史地理知识、历史人物,地域风情、历史文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地图、图片、照片,就能更加形象地表现历史也就更能体现了现代教育“创新性、人文性”等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认识、理解、运用时要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的培育;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地图引领学生感受祖国大地沧海桑田的变化与中华文明兴衰枯荣的演进历程。这不仅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师运用历史地图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我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课堂的必由之路。
四、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反思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2、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改革开放后,学生接受的知识是多元化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对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三、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青铜市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对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三、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青铜市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