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文化宣传制度

企业文化宣传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文化宣传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文化宣传制度

企业文化宣传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宣传;建筑企业;融合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有助于形成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以及趋同的行为偏好,从而便能提升建筑企业员工在项目施工中的团队凝聚力,以及形成符合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的行为规范。根据企业文化的圈层理论可知,企业文化从外层到内层的延伸先后经历了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步骤。从中不难知晓,最终实现精神文化的形成则是建筑企业所追求的。这时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在企业文化遵循着从上到下的建设进路中,如何能将企业管理层的主观意识转换为精神文化被基层员工所接受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重视企业宣传工作的功能定位。

在强调企业宣传工作需要落地的背景下,其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仍在于助力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这就意味着,助力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则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二者融合的实现机制分析

前面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圈层理论做了介绍,从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在建设中的路径逻辑。因此,若一味的通过宣传工作来直接去支撑精神文化的建设,那么这种组织生态是不健康的。笔者认为,应使宣传工作与企业相应文化建设阶段相融合,才能确保二者融合的有序性和共生性。

由此,二者融合的实现机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宣传工作适应于阶段性企业文化的建设

建筑企业宣传工作的实施主体一般为政工干部,他们结合上级精神围绕着企业经营实际所面临的挑战,为企业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并为基层员工提供精神支持。但这时的宣传工作仍需要与企业文化建设所在圈层相适应,从而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逻辑进路保持协调。

(二)宣传工作助力于阶段性企业文化的提升

长期以来,建筑企业都主要以提升经济回报为主线,在企业内部实施着以物质奖励为主导的绩效评价手段;同时,建筑企业所面临的项目施工环节,对于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也很高,这就表明企业文化建设正处于制度文化向精神文化的过度阶段。因此,宣传工作应助力这一质变进程的实现。

二、分析基础上的融合模式定位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二者融合的模式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二者融合的横向匹配方面

本文的落脚点在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从建筑企业的组织生态中可以抽象出,它们正处于强化制度文化的阶段,这也是国家主管部门对建筑市场和施工环节进行规范的结果,所以企业政工干部应围绕着制度建设向基层员工传递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的重要性。经验表明,在优化宣传工作模式的情况下,这种信息传递的功效不可小觑。

(二)二者融合的纵向递进方面

之所以需要重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因为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发展的主观意志将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而这种行动便在于员工从内心中已经接受了这一思想信息。因此,宣传工作还应起到助力制度文化向精神文化转换的功能,而这就依赖于政工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职能实施了。

三、定位驱动下的融合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二者融合模式的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分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

我国建筑企业可以分为国有和民营两大类,国有建筑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企业精神文化,这也是一代代员工所继承和传承的企业思想文化。相比较而言,大部分民营建筑企业还分别处于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阶段。因此,企业政工干部应从企业的经营实际中分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应阶段。

(二)增强宣传工作与阶段性的匹配

相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而言,宣传工作就具有灵活性的优势。这种灵活性不仅体现在宣传手段的应用上,还在于宣传内容的设计上。为此,应结合这一优势在增强与建筑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阶段性。如,为了使国有建筑企业员工形成市场竞争意识,在宣传内容的设计上就应引入减能增效的元素;如,为了使民营建筑企业员工形成制度规范意识,在宣传内容的设计上就应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元素。

(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元素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归宿仍是精神文化阶段,这也是建筑企业管理层所追求的。因此,企业宣传工作还应在这一方面起到助力的作用。简单而言,政工干部在实施宣传工作时应结合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教育和帮扶上来为员工提供正能量,从而使员工在精神层面得到升华。

以上三个方面的融合模式,便为我们系统理清了宣传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问题的拓展

以下针对跨国建筑企业进行问题的拓展:

针对中方员工容易形成非正式组织而言,也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给予引导。非正式制度,多以默会知识的状态存在着。这种存在方式,就使得在引入非正式制度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难以形成收敛的效果。通过根据企业软实力提升的方向与目标,有的放矢的选取非正式制度的有意要素。

以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例:为了提升员工的团队精神,企业可以选取区域文化有关利益分配取向的信息,不间断的向员工们释放。

由此可见,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非正式制度间的冲突,如习俗、惯例。二者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思维意识、行为特征、个性特征等方面。在东西方员工一同共事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四个方面依次展开。

五、小结

本文通过对二者融合实现机制的分析和模式定位,企业宣传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关系应围绕着:分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增强宣传工作与阶段性的匹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元素等三个方面来展开。

参考文献:

[1]肖锋鸣.企业家要提高统领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力[J].现代班组,2014(1).

企业文化宣传制度范文第2篇

一、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学习型组织

通过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将文化理念植入员工的价值观,促使员工转变思维方式,依照企业文化理念去思考、去行动。结合员工实际情况,紧紧围绕诚信、创造、健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建立学习型组织,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将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宿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个人目标融入企业的发展目标中。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气氛,提高企业整体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深入员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红辽公司一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改善和提高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把“内和外顺,日新行远”的企业精神充分体现到每个员工身上一般来说,员工在企业中的待遇分为两个部份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物质待遇主要指企业员工的工资、资金以及各种福利性的报酬。精神待遇则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精神、心理方面的回报,它不是可有可无、可给予可不给予的东西,而是员工一种正常的精神生活权益,是企业营造“诚信、创造、健康”的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展业余文化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如何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事实证明,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稳定与发展。作为一家稳步发展的企业,一直以来非常关注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把关心员工身心健康、活跃员工精神生活、焕发员工团结向上的拼搏精神融入企业的氛围中,在提高员工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想方设法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通过举办系列的文体活动为员工提供展示才华和自我的舞台。通过关心、爱护、尊重员工,激发员工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们的企业文化得到员工的认同,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价值,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三)改善员工的心里模式,提升工作效率。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上进心经常被一些错误的理念包裹着,妨碍了他们正确认识事物,使个人和企业的发展都受到影响。所以让企业文化落地不可缺少的一步是改善职工的心理模式,让先进的文化抵制、排除消极文化。对企业来说,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对工作态度好、效率高、业绩突出的个人进行奖励,进行重点宣传,让努力工作的员工获得更丰富的物质回报,满足其更深层的精神需求,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员工的消极情绪,塑造有价值的企业愿景,为员工描绘出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的愿景,确立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让员工在企业中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心甘情愿的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忠诚与才能,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

三、完善各项制度,推进企业文化在基层中落实

(一)构建企业制度体系,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在企业文化进行宣传的基础上,构建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文化理念的贯彻落实。文化只有以制度为依靠,才能保证管理的强制性。企业文化必须通过制度加以强化,以明确清晰、奖罚分明的制度体系来保证企业文化的推行。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落地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无论是理念体系还是行为体系,都是思想上、规范上的一种要求,只具有引导性,不具备硬约束,使思想与行为脱节,也就使企业文化只停留在意识层面,落实不到行动中。因此,要真正实现落地,还要把纸面上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的制度和规范,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做,做不到会受到什么惩罚,从而把思想与行为相结合。

(二)建立组织机构体系。企业领导干部特别是主管领导要有建设企业文化的自觉意识,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带头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为员工当好表率。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体系,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各部门负责分管工作领域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鼓励员工参加相关方面的企业文化培训,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授课,确保每个部门都有专人负责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和推广工作,从而自上而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体系,实现立体网络,全员覆盖。

(三)建立宣传教育机制。企业文化理念要落地,前提是让全体员工对文化理念普遍了解并广泛认同。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宣传教育机制,有目的的进行引导,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要从思想认识、典型示范、领导带动、物质激励等方面入手,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法,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要坚持宣传教育常规化,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开展万花理念宣传。将宣传标语、宣传栏、文化长廊、文化理念挂图等视觉系统配置到位,并统一规范宣传栏格式。

四、注重创新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宣传

必须创新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相结合,把文化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一)以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为载体。要以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为载体,把促进红辽公司快速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标准和制度,改进生产经营流程,优化服务,努力打造红塔品牌;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寓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之中,通过组织员工参与民主管理,教育广大员工遵纪守法,敬业奉献,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和谐的企业氛围。

(二)建立载体推动制度。企业文化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用有效的活动载体,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企业文化的落地。建立企业文化经典案例搜集编写制度,以企业文化理念为指针,对先进管理经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加以整理,编制成经典案例,发放给广大员工。举办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增强企业文化理念宣传的效果。

企业文化宣传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实践;文化力

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指出:“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幸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挑战,企业要求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文化管理水平的需求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学习企业文化的理论,并在企业文化的推广与实施上做出各种尝试。然而,令一些企业管理者感到不解的是,他们虽然作了大量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员工的精神面貌没有丝毫的改变?为什么企业的经营业绩没有些许的起色?为什么企业依然像一部陈旧的机器没有任何的变革?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这些企业的文化还悬在半空中,没有落到实处。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更是一种管理实践,只有将企业倡导的文化理念深深扎根到企业的现实土壤当中,它才能真正的发挥效力。那么,要想实现企业文化的成功着陆,企业就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企业文化的推广与实施工作。

一、强力灌输,广泛宣传

企业文化只有被员工信仰才有价值,而信仰的前提必须是员工了解,熟悉并记住本企业的文化理念。这就需要企业建立长效机制,锲而不舍地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在这方面很多成功的企业给我们以启示。像松下公司就有一项规定:每天上午8点,全体员工必须诵读松下精神,唱公司歌曲,其用意就在于让全体员工时刻牢记公司的目标和使命,时时鞭策自己,使松下精神持久地发扬下去。宣传灌输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张贴标语,网络宣传,公司发展的纪录片、演讲,关于价值观与战略愿景的研讨会等,都是企业通常采取的形式。为了使宣传的效果达到最佳,表达的方式一定要简洁、清晰、前后一致,特别是要注意采用广大员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海尔集团采用的员工的“画与话”、GE公司的企业价值观卡以及许多优秀公司的讲故事等,实践证明都是行之有效的形式。从宣贯这个角度来看,企业文化就是故事,大家都记得住的事就是文化,大家能够搞明白的事就是文化。

二、完善制度,持续推进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是支撑现代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一样,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然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一些企业制度是制度,文化是文化,二者的相关性、配套性很差,甚至存在制度与文化相互矛盾,说法不一的现象,这就给员工的思想和行为造成混乱,不利于企业文化的推进。事实上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制度健全、规范和落实的过程。因此要按照企业文化的基本精神,重新审视和修订原有的规章制度,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融入到各项规章制度中,制定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发展技术,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工作职责,做到制度体现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制度之中。当然企业制度的硬性约束作用是一个逐渐减弱的过程。在初始阶段,带有硬性约束的宣贯是必要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要求也是必要的。因为无此约束,再先进的文化观念也不会自行其道。随着员工对于企业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同,制度的硬性约束作用会逐渐淡化,而员工的软性自我约束则会逐渐增强。当员工将企业价值观内化于心灵之中,能够实行自我管理时,制度的外在硬性约束就已经消失,而员工们内在自我约束的自觉行为得以升华。

三、关注细节,点滴做起

企业文化的实践过程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同时也是一项宏伟的工程。老子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想做大事的人很多,而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正如汪中求先生所言:我们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绝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同样的道理,企业文化的实践过程就是把企业倡导的文化理念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细节中。从横向层面来看,企业文化要落实到每个科室、每个班组和每个岗位之中。像沈阳香雪面粉公司每个车间都有自己的岗位格言,挂面车间的岗位格言是“条条出精品,袋袋送温情”,检斤工的岗位格言是“斤斤计较,两两不差”。这些朴素生动的群众智慧语言已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纵向层面来看,企业文化要落实到每个工序和工作环节之中。上海宝钢公司实施的“用户满意工程”,就是把企业的价值观和理念系统贯彻到了每个工序与工作环节之中。把先进的企业文化贯彻到生产经营活动的细节之中,它会产生文化力,实际上也就是当前许多企业所倡导的执行力。企业文化固然要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然而战略确立之后,执行就是关键问题了。而把企业文化落实到细节的过程,也就是执行文化的形成和运作过程。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谁能拥有文化优势,谁就具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但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这种文化力是依靠企业坚持不懈的实践和修炼才能获得的。实践和修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积极进取,勇于实践,不断扬弃,追求卓越。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宣传制度范文第4篇

神华集团是以煤为基础,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为一体,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能源企业,同时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和世界最大的煤炭经销商,其企业经济贡献率连续多年位居我国第一位。神华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一主多元、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管理体系、企业文化建设骨干队伍体系、企业文化建设理念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建设制度管理体系、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方式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估创新体系。中国神华铁路货车运输分公司作为神华集团的分公司,主要承担神华集团42000余辆自备铁路货车的运输组织、检修维护和配置管理等工作,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业化铁路自备货车管理企业该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顺应企业文化宣传的立体化趋势,在企业的形象宣传和企业之歌等具体路径上有效挖掘资源,努力提高效率,提升了企业企业知名度,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阶段和典型路径,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1.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纵观货车公司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从自发状态向自觉状态,从无意识状态向有意识状态转变以及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创业期文化:企业文化的孕育期。货车公司的发展肇始于1992年华能精煤公司自备车管理办公室的成立,当时人员不足,货车公司企业文化在无意识地发展,文化风格悄然形成。在此阶段,企业文化是一种创业型文化,具有硬汉风格。文化强调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难,做事情雷厉风行,注重效率;讲究务实奉献的工作风格,注重学习创新,遇到新问题以创新性思维解决,抓紧时间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可见,在此阶段,文化建设的内容具有需求导向型。理论来源于实践,企业文化建设并非国外理论的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我国国情、企业发展阶段循序渐进。在神华货运分公司内部,伴随着公司人员的增加、业务范围的扩展、职能部门的设置、自备车数量的递增,如何对公司人、财、物进行有效地管理,保证神华精煤安全高效地运输,成为公司各级领导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企业文化建设逐步提上了公司工作议程,“文化管理”逐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推崇。同时,领导风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成为重要影响变量。法国学者罗里和萨林的研究证明了一定的文化价值与企业成长和利润相关领导风格的变革维度和交易维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是领导风格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同一连续体的两个极端。同一个领导既具有交易性特征又具有变革性特征,而且领导的两个方面有同时增强或减弱趋势。变革型领导是以交易型领导为基础,是交易型领导的一种特殊情况。神华货运分公司的实践也证明了此点。“在这一阶段,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货车公司文化受到了部门领导工作风格的影响,尤其是时任总经理为中心的多名企业领导的影响。”

(2)从生产管理到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的萌发期。从2001年4月20日神华铁路货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到2008年12月24日公司正式启动企业文化提炼、梳理工作项目,公司管理者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文化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下,逐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在公司大的文化系统之下,公司还逐步形成了安全文化、节约文化、和谐文化等子文化系统,其中以安全文化氛围尤为浓厚。在安全思想方面,公司提出“上下团结一致一条心、一板一眼一根筋”的工作指导思想;在安全思想灌输方面,提出安全思想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每时每秒都不能放松”,并以“安康杯”技能竞赛为载体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安全制度方面,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梳理安全体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事故处理办法,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办法》等规章制度。公司持续未断的安全生产记录也成为安全文化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成为了公司成员的骄傲与自豪。

(3)日臻完善:企业文化走向成熟。2008年12月,公司根据神华党组〔2008〕49号文件“关于印发〈神华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试行)〉的通知”精神,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公司企业文化梳理提炼工作的通知》(神华货车党字〔2008〕16号),正式启动了公司企业文化梳理、提炼工作项目。2009年8月,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外部企业文化专家的协助下,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和《视觉识别系统手册》两本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资料正式编撰刊印,这标志着公司全面完成了企业文化梳理提炼工作项目。《企业文化手册》中将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定义为“桥梁文化”,并系统阐述了公司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使命、精神以及经营、发展、执行、人才、安全、质量等文化理念的核心内涵和精神实质。

(4)“桥梁文化”:企业文化的界定和内涵。“桥梁文化”是中国神华铁路货车运输分公司的简单概括。从租赁办公室、查找大点车开始的自备车办公室,如何发展成为拥有28000余辆自备车经营管理的专业化公司,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公司特色的“桥梁文化”。正是这内涵丰富的“桥梁文化”,指引公司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变革,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成绩。何为“桥梁文化”?桥梁包括有形之桥和无形之桥。有形之桥———路的延伸,给人以交通便利,没有桥,人们就失去了接应,失去了贯通;无形之桥———心的沟通,以坦诚交流、和谐互助连接你我,实现共同发展。桥梁所映射的精神实质与公司长期以来服务大局、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行为定式具有高度一致性,也是公司在神华集团所处战略位置的真实写照。桥梁精神是桥梁文化的核心要义,秉承“桥梁精神”、发扬“桥梁文化”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哲学基础,是公司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公司成为集团栋梁的精神动力。

2.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路径。长期以来,公司大力弘扬“桥梁文化”,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着手打造了一支能够同甘共苦、相互协作、拼搏进取的团队,形成了忠于职守、务实高效、以和为贵的工作作风,在神华产、运、销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回顾其建设路径,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包容型发展,多元化共存。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公司针对下属单位的不同的工作内容,有意识地进行文化的引导与塑造,逐步形成了以北京机关总部为代表的自觉型文化,以神铁昌泰公司为代表的纪律型文化,以各办事处为代表的亲情型文化和以车辆段、车检中心为代表的执行型文化,使各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既在公司的框架指导之下,又更加体现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包括:自觉型文化———北京机关总部。以北京机关总部为代表的自觉型文化具有较高层次的价值追求与最强的主动性、创造性。机关总部各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事业心和进取心,能够全方位的审视问题。个人行为动力不是源自严格的管理,而是来自内心的自觉。纪律型文化———神铁昌泰公司。该单位注重制度的不断完善与严格执行,注重发挥纪律对员工的指导与约束作用。在价值追求方面,作为具体业务部门,神铁昌泰把做好本职工作,完成货车公司分配的任务作为第一目标,同时注重以纪律型文化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亲情型文化———公司各办事处。货车公司办事处人员较少,但工作任务繁重。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办事处成员之间工作上相互协作,紧密配合,生活上相互关心,逐渐形成亲情型文化。执行型文化———车辆段和车检中心。货车公司车辆段、肃宁检修中心管理沿袭国铁半军事化管理思想,“听命令、听指挥”的行为原则成为其优良的文化传统,逐渐形成了执行型文化。公司多元化文化共存现象既是各单位职能分工、地理人文环境等客观条件作用的结果,又是公司企业文化从懵懂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只有对其进行科学分析,选优舍劣,才能真正梳理提炼出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

(2)提升理论含量,注重落地生根。企业文化重在提炼,贵在落地。如何尽快推进公司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规范,成为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成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2009年9月,公司党委下发了《关于做好公司企业文化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成立了企业文化宣贯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公司企业文化宣传贯彻工作。在宣传过程中,公司通过组建企业文化宣讲检查团、发放《公司企业文化宣贯情况回访问卷》、收集整理意见建议、组织员工自学等途径,使广大干部员工进一步加深了对公司企业文化相关知识的认同和掌握,加深了对企业文化核心内涵的认知和理解。在以“认知、感悟”为主题的公司首届“企业文化周”(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周)期间,公司精心筹备开展了学习培训、讨论座谈、宣传推广、专题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引导公司全体员工树立“融心汇智、凝和共济”的核心价值观,加强干部职工的文化意识,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文化对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加快企业文化落地生根,推动企业文化全面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文化寓于生产,创建特色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公司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对新老员工宣传塑造“奉献精神、务实高效、团结协作、奋战提效”等务实性、经济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价值观体系,将“压缩休时、提高周速、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等责任意识与“高工作效率、长工作时间、信息化管理、规范化生产、精细化运作、及时协调沟通”等工作行为特点,作为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公司还将“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探索具有神华特色的企业自备车管理模式”的创新精神“;千方百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的人本精神;“辛勤劳动和默默奉献”的积极奉献精神“;依靠集体的智慧,依靠团队的力量”的团队意识等作为公司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进行宣传贯彻。

二、企业文化宣传的常规做法

企业文化宣传制度范文第5篇

人生格言:厚重诚信自强致远

2007年8月17日品牌宣传

公司今年再次成为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惟一保险赞助商,昨天下午举行新闻会,公司领导将保单赠予国家田径管理中心领导。今天早上,秘书小徐将新闻稿件发给了我。我一看标题是《公司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新闻会》,导语是“8月16日下午3时,2007全日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新闻会在国际体育总局新闻厅举行。**副总经理代表公司将保单赠与国家田径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标题和导语都没有问题,符合通常的新闻写作,但是我感到缺乏力度,便将标题改为了《我公司再次成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惟一保险赞助商》,导语改为“我公司以雄厚的实力、优良的服务再次成为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的惟一保险赞助商。8月16日下午……”

新闻宣传是品牌建设的主要手段。尽管在西方新闻学中,新闻被称为“藏舌头”,要求作者要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进行报道,但是这并不是说作者没有好恶。优秀的撰稿人往往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切入来表达自己的好恶爱憎,以这个新闻事件为例,如果只是平平淡淡地描述,向被传播者传达的只是公司参加马拉松新闻会这一新闻事实。但是如果从“再次成为马拉松惟一保险商”这一角度切入,并且在导语中加上公司是因为“雄厚的实力、优良的服务”再次成为惟一保险商,对公司品牌的宣传无疑较前一种写法更佳。

目前大家一提到品牌宣传言必称“策划”,喜欢通过什么爆炸性的事件、著名的人物将品牌宣传出去。我个人认为进行策划寻找新的品牌兴奋点是必要的,但是对已有的品牌资源进行挖掘包装更是低成本、高成效之路。最近合众人寿在北京不少地铁站口树起了广告牌,宣传该公司理赔的六大特色,很容易打动社会公众的心。其实合众人寿的理赔特色,诸如“小额即付”、“24小时报案”等,我们公司也做到了,只是我们没有像他们这样有意识地进行包装宣传而已。另外以诚信宣传为例,很多同事都意识到诚信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是公司品牌要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如何进行宣传却找不到好的切入点,寄希望通过策划某些新闻事件来进行包装。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打造出一个秩序井然、和谐稳定的大汉帝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完全可以将“责任”作为突破口,一个对客户、对社会、对员工、对股东负责任的企业,肯定是一个诚信的企业、一个不断进取的企业。同样,一个对单位、对公司、对自我负责任的员工,肯定也会是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勇于创新的、不懈追求的优秀员工。

另外,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会一劳永逸。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企业文化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不断调整、不断提升。以联想企业文化建设为例,联想本身的发展经历了初创(1984至1987)、起步(1988步,因为制度重要性的释放不仅仅体现在制度的制定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制度的执行上。得不到执行的制度还不如没有制度,因为它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将对制度制定者的权威造成负面影响。”

确实如此,一个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是体现其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但是如果想使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理念的匹配性,即制度中所依据和植入的理念应与员工愿意接受的理念相匹配。换句话说,员工认可制度所提倡的理念,“愿意接受”,这才是制度得以执行的根本。有不少企业从先通过挖掘已有的品牌资源,达到预期效果。诸如,及时宣传报道公司的一些典型理赔案例,将公司自分业以来的十大赔付案例印成宣传单页等等,通过这些宣传完全可以凸现公司诚信的品牌内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百多年前,艺术大师罗丹如是说。品牌宣传亦是如此,在工作中我们并不缺乏品牌资源,缺乏的只是对品牌资源的认识和挖掘,其实有时我们只要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品牌资源取之不竭。

2007年10月5日企业文化

看到管理咨询公司为公司拿出的企业文化理念第一稿,我感到写得非常全面,但是非常笼统,没有凸现公司的特色和现阶段的重点,满篇都是“正确的空话”,典型的“放之四海皆准”型。

其实我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不要试图面面俱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企业文化建设亦是如此。如果面面俱到,没有突破口和着力点,最后只能像说的那样“五个指头摁五个跳蚤,最后一个也摁不到”。汉朝治国选准了一个“孝”字作突破口,从“孝”字演绎出去,君君臣臣、夫妻父子,一丝不乱,至1993)、助跑(1994至1996)、起跳(1997至2000)、转型(2001至现在)五个阶段,伴随着企业发展转型,其企业文化建设也先后经历了从创业文化、客户文化、严格文化、亲情文化到现在联想文化的转变。同理,公司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立足当前公司的实际,针对公司这次企业文化现状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诸如缺乏责任感、沟通不畅通等着重去解决,将来随着公司的发展,再有针对性地去调整、去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如果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立足于公司当前的实际,只能是缺乏生命力的、难以奏效的。

总之一句话,试图面面俱到、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建设决不会存在,也绝不会成功。

2007年11月14日制度建设

今天根据人力资源部关于开展“读书计划”的要求,结合对《制度高于一切》一书的学习,我写了《制度的力量》这篇文章。在文章的最后我写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利益面前,仅仅依靠教育、依靠自律往往是不够的,更需要有制度来保障。但是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仅仅是在制度的重要性上走出了万里第一进企业或咨询公司那里“搬”来了很多很先进的制度,但是使用效果却不理想;有些企业,制度尽管看上去很“土”,却能产生很好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理念的匹配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