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教育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苏科版物理教材是江苏地区近几年才开始使用的教材。它与传统教材有很大不同:传统物理教材一般运用的是逻辑结构的框架,并不符合探究性的科学研究思想。苏科版物理教材规避了这些缺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材本身的设计思路,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真正有益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科学的、符合规律的开放式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非起的灌输知识的作用,而是作为引导者,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有效总结问题。以下笔者实现将会结合具体案例探讨科学教育法的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现途径。
一、习题篇――举一反三
习题教学是中学教学中最常用却也最重要的方式。在中学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非常必要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熟能生巧自古以来就是真理,通过做题重复所学知识,能使学生有效巩固所学概念,深入理解和应用规律,熟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学而不思则罔”,光做题而不知变通及举一反三,却也是极为不可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课本习题或相关例题,灵活运用变换题型、增减条件等方法改造原题,拓宽学生的思维。
例: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6cm,位于主光轴上的一个点光源S距透镜21cm,求像点位置。教师在看到这道简单的光学题时,可故意“为难”一下学生,提问:
如果我们用黑纸将透镜遮去一半,点光源所成的像将有什么变化?
通过这样的变换,有利于学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加深其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提高其思维的灵活度。
二、史实篇――追本溯源
著名科学家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实际上,课本上出现的理论往往来自于著名物理学家对先辈们得出结论的再完善或重构。为了准确理解概念,教师可以借助了解相关史料,让学生利用想象、灵感等“非逻辑”的方法,“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的历程,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笔者认为,理性的“逻辑方法”与感性的“非逻辑方法”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
例:牛顿第一定律便是在伽利略与笛卡尔等前辈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得出的。
三、实验篇――事实求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也是对理论的实践。而真理,往往都是经得住实践考验的理论。因此,学会应用实验这种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理解知识。物理学家们在研究问题时,常常运用“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这种研究方法。此种模式对学生物理学习极具借鉴意义,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此研究方法渗透到具体实战中。
例:在研究光的反射现象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生活中光反射现象的实例,引入课堂。然后,教师可在此提问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要了解哪些光反射的知识。接着,让学生提出假设,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如:
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好平面镜、纸板、激光手电筒等相关实验器材。
做实验时,可运用以下步骤:
(1)将平面镜固定于桌上,将纸板竖放在平面镜上,将两块纸板的重叠处作为法线;
(2)将激光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沿纸板左面或右面照射到平面镜上;入射点要在法线处;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让学生分组,然后进行分工合作探究。最后教师提问,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入相关课本概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最后进行总结。
四、概念规律篇――深入推理
物理虽然是理科,但依旧有许多概念和规律需要记忆。合格的物理教师会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教师在讲述某个概念时,可以适当让学生了解引进此概念的原因,定义此概念的缘由;在讲述规律时,要让学生知道此规律针对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历史上的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而这个规律又应当怎样去表述等等内容。当然,不管研究哪条规律,剖析典型教案都是必要的过程。
五、复习篇――思维整合
新课结束后,教师应为学生安排复习计划。复习,并非单调重复讲解原来所学的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梳理个部分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重新整合,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可以运用归纳法、类比法或者等效替代法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所学内容,加深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
例:电阻定义式R=U/I,决定式R=pL/S。定义式以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来定义电阻,决定式则反映出材料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在物理课本上这样的公式有很多,教师应帮助学生用归纳法等方法整理出相关线索,熟练掌握同类知识。
六、结语
马克思说,矛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所以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此理论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则预示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真正优秀的教育,传播的并非是某个领域的知识,而是研究此领域的科学方法,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务必注意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思维及研究方法,并培养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滕宏俊.谈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J].技术物理教学.2013年03月.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四、教学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
学生实验: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
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或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考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新课教学】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有关热力学的温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加油站”的内容。
2.单位:
①常用单位:摄氏度(℃)
②SI单位:开尔文(K)
3.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273+t
教师讲述:温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如:地球平均气温的升高使人们看到环境的污染导致“温室效应”;“SARS”传播期间,发病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体温升高;许多食品、药品的保鲜、保质都要在一定的冷藏、冷冻温度范围内;气温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的许多都要在一定温度环境下进行……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有关温度和温度测量的知识。
教师讲述:自然界中的物体,温度高低相差很悬殊。请大家读出图各种物体温度值,要求大家能说出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并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说明:引导学生参与探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讲述:我们对于温度高低的判断往往用皮肤的感觉。现在请同学们来做个实验探究。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请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说明:一名同学上前面来操作,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两手指的感觉,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二、测量工具──温度计
教师讲述: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使用温度计测量过温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些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常用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实物挂图让学生观察,并让用手捏住温度计使它升温,放手使之降温,引导同学们思考温度计的原理。
提问:温度计中液体上升和下降跟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后并回答,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
学生意见统一后,教师予以概括总结并用板书。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提问:前面我们已经观察过温度计的实物和挂图,都知道温度计上都标有刻度,你们知道温度计是怎样刻度的吗?
(引导学生找到温度计刻度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的启发: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多少?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多少?
学生讨论后回答。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
讲述:摄氏温度就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1℃如何刻度呢?
学生思考,讨论,形成正确的观点后汇报,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教师板书
2.摄氏温度的规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温度计是常用的温度计,分别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
教师让学生再仔细看一看桌上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有何不同,想想温度计中的液体有何不同。
(提示:常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处于液态,才能正常使用。根据用途不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不同。参考值:实验室用的温度计:-20℃~110C;寒暑表:-20℃~50℃;体温计:35℃~42℃;固态汞熔点:-39℃;液态汞沸点:357℃;固态煤油熔点:低于-30℃;液态煤油沸点:150℃;固态酒精熔点:-117℃;液态酒精沸点:78℃。)
工作液体的选择原则:一是液体存在的温度范围要宽,即凝固点要低,沸点要高;二是液体的膨胀系数要大;三是液体要纯净,不沾污玻璃,不侵润玻璃。
3.常用温度计的种类:
(1)实验室温度计
(2)寒暑表
(3)体温表
①特殊结构:缩口
教师讲述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回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着体温计上端用力向下甩(不是体温计的普通温度计不能甩)。
②液体—水银量程:35℃~42℃分度值:0.1℃
体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①不能用常用温度计直接测量火焰的温度,原因之一是火焰的温度超过了常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另外火焰还可能使玻璃熔化或使温度计中的液体沸腾;
②寒暑表的测量范围的上限不会超过50℃,而沸腾的
水面上,水蒸气的温度会达到近100℃,所以不能用寒暑表测量沸水及沸水面上的温度;
[NextPage]
③测量液体温度时,如果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放在液体的中间部分,而是靠在了容器的侧壁,而侧壁因液体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其温度会低于或高于液体平均温度,使测量不准确。容器的底部也会因为加热,温度高于中间部位的液体温度。所以,应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液体的中间部位进行测量。
请同学们在综合第十一章有关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常用温度计。教师予以适当的指导。
说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正确的予以肯定。
学生意见统一后,教师予以概括总结并用投影出示。(小黑板展示)
4.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使用温度计前:①选择量程合格的温度计,若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温度计会胀破;若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②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能准确读数。③确定零刻线。
(2)使用温度计时:①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否则示数会降低。同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若斜视会产生误差。
学生实验:测出半杯冷水的温度,并不断向冷水中加热水后分别测出其温度的情况。
教师巡视并予以适当的指导。
教师讲述:温度计的种类很多,下面再向大家介绍几种温度计。
数字式温度计:根据物质导电性与温度的关系制成。感温元件将所测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通过数字电路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温度值。
双金属片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是由两种不同膨胀系数彼此牢固结合的金属作为感温组件的温度计。感温组件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形变,其自由端带动指针旋转,从而测得被测介质的温度,并直接通过表盘显示。
彩色温度表:根据高温物体的颜色与温度的关系用对照的方法估测出物体的温度。
告诉学生除了书上介绍的温度温度计外,在生产和科研中用到的温度还有很多种,例如:
气体温度计(gasthermometer)利用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或压强不变时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前者称为定容温度计,后者称为定压温度计。常用的气体有氢、氦、氮、氖、氧和空气等。用接近理想气体的氢气(或氦气)制成的温度计精确度高,且测量范围较广,所以常用于精密测量。
辐射高温计(radiationpyrometer)利用高温物体的热辐射来测量其温度的一种高温测量仪器。这种温度计可以不直接和被测物体接触而在远距离测量,所以可以用来测量星体温度。辐射高温计实际测量范围约为500~1600℃。
光测高温计(opticalpyrometer)利用炽热物体发的光测量其温度的一种高温测量仪器。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的物理量,生活与生产中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的原理工作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_______;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_____。
3.读出图中,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上时刻的气温。
2时_________℃
8时_________℃
14时________℃
20时________℃
4.用体温表测得某人的体温是38.5℃,用后没有甩过就又接着测第二个人,示数可能会怎么样?
【布置作业】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课堂实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4日
设计一项运作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需考虑四个主要因素:一是案例选择。一般来说,案例包括典型案例、对立案例、边缘案例、相关案例;二是研究者的作用。当某一课堂被选做研究对象后,研究人员必须向学生讲明自己发挥的作用,方可开始收集资料;三是资料收集。研究者应提前考虑所要选用资料的收集范围;四是分析资料。可分为5个步骤:1、回顾整个事件;2、确认与事件有关的其他部分如介绍、活动、结论等;3、在时间发生的任何一个环节,确认学生和教师间的组织配合;4、仔细选择好论题后,集中精力把一些相关的语言及其行为明确的转译出来,与其相关的其他人的语言以及行为也该明确地译出;5、从记录中任意选取几个类似的例子将步骤4和5做一下比较。
一、选择合适的案例
(一)案例的特点
1、案例是自然的。(1)案例研究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源泉:研究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需要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展开研究;(2)主要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型观察方法对问题或情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3)案例研究把每一个所研究的教学现象,当作一个整体来详细加以描述,理解与诠释。
2、案例是不完全的。研究者不可能把问题发生、发展中的所有变量都揭示出来,但认识的不完全性并不降低我们追求解释的热情。
3、案例研究倾向于归纳。(1)教育案例的研究以归纳为主要的分析手段;(2)注意力指向了学校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互动关系,从人本的角度理解学校生活的完整性。
(二)案例的选取。1、选择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2、选取的事件必须是以大量的细致的研究为基础的;3、案例必须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二、案例故事描述
(一)要有条件和背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条件。1、描写研究的脉络和背景资料;2、此案例的焦点人物或实践;3、研究的潜在重要性;4、初步的文献综述,以作为研究可能的概念框架。
(二)对故事环节要详细的描述。1、以叙述形式提供资料,用描述性小标题表示不同“发现”;2、分析与资料混合使用;3、资料描述必须充分,以让学生自我判断。
(三)有结论或反思。1、重述论点;2、叙述资料的结果及对论点的影响;3、结果的启示;4、引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案例研究写作的五个阶段
一是案前准备。选择典型案例,对其内容、结构进行分析:领会案例作者如何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何突出主要问题;案例作者如何处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炼的问题如何与案例内容相关联。
二是案例准备。上一堂公开课或听公开课、教研会。①大脑风暴,说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优点与不足之处,可能的解决策略;②任课老师说课;③参与者“移情”(寻求解决策略)。
三是撰写案例初稿。①选择有冲突的事件;②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③确定事件中的演员;④重写主要事件以及自己的反应;⑤检查自己的行动结果;⑥假设自己再次遭遇该事件。
四是反思、斟酌、重写。
五是赋案例以意义。
四、教学体会
在讲到个人所得税应承担起组织财政收入的重任时,我搜集了以下数据:在税收构成中,关税的增长潜力在加入WTO以后会越来越小,国有企业所得税在国有企业走出困境之前难见起色,集体企业受到市场竞争及自身的局限发展也受到重重阻力,企业所得税增长幅度也不可能太大。现在课征不足的税种只有个人所得税。在国民收入分配主体分配格局中,个人收入比重过高。据1992~1996年数据,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在GNP初次分配格局中所占比重平均为64.80∶19.34∶15.86,在最终分配格局中所占比重平均为64.20∶12.45∶18.35,这表明征收个人所得税有足够的潜力。目前,应转换筹资机制,变向社会发债为向个人征税,这是解决财政困境的治本之计。因此,从增加财政收入能力角度看,个人所得税应承担起组织财政收入的重任。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很大,从现在开始应该有能力再维持20~30年的快速增长。到2020年之前这一段时期,GDP保持7.5%左右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那么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超过日本,居世界第2位,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将接近于当时美国的水平。人均GDP可能达到按当时价格计算的5,000美元,这一水平是1997年的世界平均水平,超过上中等收入国家人民生活质量,2000年已在整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以后将进一步明显改善。
全民族教育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提供了良好的纳税人条件。信息经济日益发达,整个社会都包围在信息之中,纳税人接受信息变得十分方便,处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之中,逐渐地培育现代税收意识。
关键词:生活化;物理教学;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是广大教师探讨的关键问题,在此笔者将自己的思考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物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初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中间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尾声,承担着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础性工作。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直接影响着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牢,怎能建成摩天大厦?这需要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具有大厦基础的意识,具有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视角。物理教学生活化是贯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标志。物理是解决生活问题的科学,生活中很多的物理知识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料,而教师需要将这些资料适当地运用在教学中,让学生的物理学习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上。
二、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验证前人科学论断的学科,很多的物理知识都要通过实验来解决,所以,生活化的物理教学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实践能力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首先,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力度,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实验条件不足问题。其次,教学管理要上档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就成了当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生物实践动机,激发学生的生物实践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学习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参与、探究、动手、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五种技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三种能力;二是要转变教学理念,要从课堂教学上真正实现由重视“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的转变。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这是生活化的物理教学的目标。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后提出的教学理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趋势。教师要在自身素养提高上下工夫,要在生活中寻找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用生活去影响教学,用实践去影响学生的学习,这是物理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一、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不符
我国初中物理情境创设教学仍处于初级阶段,诸多环节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不符等。初中物理情境创设教学的开展,教师对于教学情境的设计存在局限性,没有与教学目标进行结合,导致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不符,降低了物理课堂的实效性[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内容设计并未与教学目标进行融合,导致教学效率下降,不利于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开展。
(二)情境创设过于形式化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初中物理情境创设教学缺乏实效性,主要是由于教师对情境创设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情境创设教学过于形式化,不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初中物理情境创设教学的开展,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情境内容创设会存在与教学内容不符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材内容,降低了物理课堂的实效性[2]。此外,物理教师对于情境创设教学的理解不到位,情境创设的内容与方法存在局限性,导致情境创设设置不合理,降低了物理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
(三)情境创设缺乏实效性
情境创设缺乏实效性,是初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现阶段,为了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初中物理情境创设教学较功利化,教师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忽略了教学质量,使得物理课堂缺乏实效性,降低了物理教学效率。此外,相关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素材缺乏,导致情境创设内容与方法具有局限性,使得情境创设教学无法在物理课堂中充分发挥效用,降低了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二、基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有效策略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情境创设的融合
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情境创设教学效率,对于情境创设内容设置需要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进而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与情境创设内容进行融合,从而提高情境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3]。情境创设教学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进行呈现,降低了物理教学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境创设教学属于新的教学模式,其能够降低初中物理教学的难度,使得抽象的问题简单化,提高了物理教学效率。
(二)丰富情境创设的形式
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在不断改革,不仅注重学生物理知识教学,同时重视学生的物理思维培养,注重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需要丰富情境创设教学形式,使得情境设计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符,进而提高情境创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要提高教学水平,采用多种方法创新情境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物理课堂的顺利开展。丰富情境创设教学形式,能够构建民主、和谐的初中物理课堂,有助于物理教学的开展。
(三)提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