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视听法教学的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课件设计思路
《广告策划》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程,传统的“一言堂”“黑板-教室”和“纯理论、重理论”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专业兴趣培养,学生学得枯燥,教学效果不佳,使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目前高职教育教学的新理念,针对以上教学问题,本课件的设计思路是:以行动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重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广告业务策划能力和广告经营运作能力为主要目的,围绕为学院校园电子商务平台“天天来店”网站开展广告宣传策划这一真实工作项目,根据广告策划工作过程分解工作任务,创设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学习情境,并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视觉化的图表方式演示,辅以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精选丰富的广告案例穿插其中,生动立体地引导学生展开课程学习。同时设置单元模块的技能训练任务,学生可以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突出项目制、团队化、实战化的教学模式应用。
2.课件内容设计
根据《广告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课件在内容设计上主要设置8个学习情境:广告经营能力、广告业务策划、广告创意战略、广告媒介策划、广告文案创作、编制广告策划书、平面广告设计和广告效果测评,每个学习情境设计有工作项目、学习任务、广告案例、技能训练、课堂练习、知识链接和学习小结等教学模块。其中:工作项目模块为每个学习情境导入具体的项目背景和工作任务;学习任务模块具体列出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所需要进行的学习任务,即具体的学习内容;广告案例模块根据相应的理论知识,提供大量形式多样的广告案例(平面广告、视频广告、广播广告、策划方案等)供课堂讲解使用,每个案例均配以相应的文字点评,以帮助学生更生动直观的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技能训练模块结合不同工作项目要求提出具体的能力训练任务,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满足了课程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突出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课堂练习模块根据每个学习情境的重点内容,设置相应的课堂练习题目,题目类型有选择题和判断题,可供学生现场答题,并可获得答题评价,以帮助学生巩固相应知识点的学习;知识链接模块向学生提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网站,引导学生结合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查阅相关广告资源网站,开阔专业视野,探究行业发展新动态,有助于学生进行扩展学习;学习小结模块设置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最后,为该学习情境的学结,提纲挈领地列出该学习情境的重要知识点,方便学生进行整体复习。
3.课件设计所采用的技术
本课件主要运用MicrosoftPowerPoint2007和PhotoShopcs软件技术进行课件开发,为单机版PPT多媒体课件。课件在设计开发中灵活应用了PowerPoint软件的动画、触发器、超链接、路径等功能以及PhotoShopcs软件的图片处理功能,使课件布局合理,清晰有序,界面美观,色彩协调,交互性强,富有动感和美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课件设计中尽可能地借助图、表、动画等形式,增强课件的可视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特别是尽可能地将文字性的知识点转换为视觉化的图表方式来演示,包括色彩搭配、字体和布局设计等都注重协调性和艺术性,使教学内容富有动感、表现力强,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器官从而可以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2]。
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广告创意表现方法课例为例
1.课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4种广告创意表现方法(展示法、幽默法、情感运用法和夸张法)的操作方法和表现效果。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判断广告作品使用的广告创意表现方法,并能根据一定的广告主题,运用4种广告创意表现方法进行广告创意表现策划。素质目标: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科学美感。
2.课例教学设计
本课例采用项目教学五步法展开教学,第一步由教师提出项目任务,第二步学生讨论学习,教师教授指导,第三步学生动手完成能力训练任务,第四步学生项目成果展示,第五步教师评价学生成果完成情况,并进行总结提炼。课例全程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广告图片、视频、音频、文本等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手段将学生带进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之中。课例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为项目式、启发问答式、案例式和团队协作式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案例分析和技能训练合理结合,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3.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次课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广告创意表现方法,什么是创意?广告创意表现方法怎么操作?学生普遍感觉这些教学内容非常抽象,不容易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大量广告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大量形式多样的广告案例,以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调动学生视听感觉器官参与感知,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能力。比如,在本次课例的导入案例中,课件首先展示了两个平面广告作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点击课件放大广告作品,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广告创意表现:作品一《曲美减肥茶》是通过美女明星代言的方式表现减肥茶减肥效果,而作品二《百事减肥可乐》是通过展示猫喝了可乐后瘦到可以钻进老鼠洞的情景,以幽默、夸张的方法传达减肥功效的主题。经过分析比较之后,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感悟到,运用不同广告创意表现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的广告宣传效果,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本次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广告创意表现的操作方法和表现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巧妙地与教学环节设计结合,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比如,在讲授夸张法这种广告创意表现方法前,教师先展示相应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广告作品是如何表现广告主题的,案例分析点评之后再引出知识点的学习,联系广告案例学生很容易就能提炼和掌握夸张法如何操作。另外,本次课例中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基础创意训练任务。很多学生在演示本小组的创意方案时不够积极大胆,缺乏信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学生动手完成能力训练任务之前,先播放往届学生创意自拍视频,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教学更具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4.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应用中的实施效果
本次课例教学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广告创意案例,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广告创意表现方法的运用,将传统教学中不易表述、更不易传授的抽象能力以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互较好,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广告创意表现策划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普遍认为课件内容设计合理、信息量大、生动有趣、极富美感、交互性好。通过使用该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师的讲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都得到较大提高。学习结束时,由学生组成的每个策划团队都能完成一个广告活动的策划运作,给予了学生较强的成就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都能根据给定的主题和创意要求,进行广告创意表现的策划和演示。本课件在参加第七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设计大赛和2010年广西教育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高职高专组三等奖。
三、总结
综上所述,《广告策划》课程多媒体课件在设计和教学应用上有如下特点:
1.充分应用课件视听结合的多媒体展示功能
在教学课件中,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积累,运用了大量形式多样的广告案例(包括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学生自拍创意视频等形式),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能形象地演示各种广告案例,调动学生视听感觉器官参与感知,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2.课件与教学环节设计的巧妙结合,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中,能较好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启发式教学,比如,在讲解知识点前设置导入案例,播放平面或视频广告作品,使得学生对案例形成深刻的印象和整体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先主动思考、分析相关问题,接着再引入知识点的学习,最后教师再结合案例进行点评提炼,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借助多媒体课件,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性和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信息整合展示功能,在教学中实现多项相关教学内容整合展示在同一个页面中的效果,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点击相应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教学过程的交互性[3]。
4.原创性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视听引导 视频教学 激活课堂
一、引言
《初中生物新课标》指出:“计算机多媒体以其极强的交互性和模拟功能显示出它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营造视听交互性课堂。”上述国家政策性文件已从宏观角度明确了多媒体教学、视听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受制于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很多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仍习惯性采用“一言堂”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注重创设视听引导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陷入“高耗低效”的恶性循环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认识到视听教学激活初中生物课堂的促进效应,现将相关教学实践报道如下。
二、创设视听对比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动力
著名教育技术家余胜泉曾说:“教学中,必须将信息化教学普及到课堂中,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他的话阐述了一个哲理,即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视听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自媒体、数字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视频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力。
例如,我在教授《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一课时,便有效利用视频资源构建了对比引导教学场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具体教学中,我播放的视频为,片段1:神奇的九寨沟景区,山清水秀、花鸟虫鸣,游客沉浸在游山玩水的乐趣中,感受生态环境带来的情趣;片段2:北京的冬天,天空中弥漫着大片雾霾,走在街头的市民每个人都带着厚厚的围巾和口罩。学生在观看两组截然不同的视频情境后,立即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危害性,同时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立即萌生了环保意识。
之后的教学中,我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引导他们动手编订“环保宣传”方案,由于看了之前的视频,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教学效果十分完美。
三、利用视频巩固趣化,引导学生记忆难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视频对所学旧知识进行巩固,并引出新课,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动画、游戏等方式,以视频呈现、学生参与的形式,对所学生物学概念、原理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进行《生物的特征》内容教学时,我便利用Flas软件,将王致远的著名散曲《天净沙秋思》制作成动画视频,视频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通过动画效果,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再配上古典曲风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之余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判断散曲中的景物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如此一来,极富趣味的动画视频大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记忆了知识难点。而我借此机会引出了下一节课的内容。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以自制的Flas视频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创设古典氛围浓烈的课堂意境,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更重要的是在动画视频中,教师别具匠心地融入了生物特征相关内容,将动画视频与生物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有趣的场景中巩固了所学知识,记忆了学习难点,延伸了课堂效益。
四、借助视频引入新课,引导构建问题场景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平时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视频资源,创设问题场景,引导学生进入神奇的生物世界。在具体课堂设计过程中,我尝试了一种利用影视资源创设启发探究场景,引入新课的方法,该种教学策略富有针对性、新颖性、启发性,通过多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或自主探究,教学效果良好。
仍以《生物的特征》教学为例,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播放了《植物王国》和《地球生灵》两组视频片段。视频中,变色龙捕获猎物,剪草蚁大规模搬草种植真菌,海豚智捕鱼群,庞大的真菌菌丝等画面,都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场景。全班同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兴趣浓厚。而我则趁热打铁地提出引导性问题:“视频中的动植物、真菌都是生物吗?”“如果它们是生物,都有那些符合生物的特征?”“如果它们不是生物,你能说出你的理由吗?”一系列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不断抛出,大家在问题思索、视听盛宴的场景中,轻松进入有关生物特征的学习中。
上述教学案例中,视频内容与连串问题有机结合,同学们在视听氛围中逐渐被引导至生物知识建构体系中,感受到生物科学的奥妙,更激起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视频+问题”教学策略发挥了实效。
五、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引入视频资源,构建动态视听课堂情境,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仅论述了三种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生物教学工作者对视频教学的关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视听语言》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环境下,影视动画类人才迎来了美好的就业前景。《视听语言》是影视动画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为《影视后期编辑》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视听语言的经典理论,掌握影视剪辑的技巧规律,培养专业的镜头意识,并具备运用镜头来讲故事的能力。
近年来,《视听语言》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在《视听语言》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设置上,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影视后期编辑的完整工作过程包括前期策划、素材拍摄和后期剪辑等基本步骤,但是在传统的《视听语言》课程设置中,教师只重视影视动画理论的讲述,和实际的工作过程脱节,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和工作需求相结合。
2.教学手段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老师都认为这是一门非常初级的课程,所以没有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基本采取侧重概念陈述的照本宣科或者简单空泛的作品赏析,这样就易造成学生的厌倦心理,教学效果不佳。
3.学生存在认识误区,对课程没有充分的重视。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是一门单纯的影视基础理论课程,忽略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创作的结合,更意识不到它对于培养自身影视动画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内容选择与重构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的思路,我们对《视听语言》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首先,将《视听语言》和《视频编辑》两门课程进行整合。《视听语言》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而《视频编辑》课程重在实践操作,两门课程整合之后,成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实践创作,而实践创作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镜头衔接技巧”一节时,首先结合具体的影视片段,向学生介绍不同镜头衔接技巧的作用,然后在Edius软件中向学生演示各种镜头衔接技巧的实现方法,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趣味化,避免了在讲剪辑技巧时,单纯地讲解软件操作,而忽视了镜头语言的重要作用。
其次,增加剧本编写、视频拍摄等相关内容。前期的剧本创作和中期的视频采集是整个影视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适当加大课时,向学生补充文稿创作、分镜头稿本编写的知识,并增加DV视频拍摄、画面构图、采光等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我们除了结合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讲授传统影视理论知识外,还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经典案例拉片解读。依托大量经典影视动画的拉片解读,消化相对枯燥的理论,理解相对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该课程结合《埃及王子》、《狮子王》等世界优秀动画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蒙太奇、轴线关系、声音、音乐表现等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常用的表现方法。
2.情景模拟。《视听语言》不是简单的概念阐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镜头意识和艺术创造力。我们在课堂中引入了情景模拟的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性。例如在讲授“双人对话的典型机位”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反拍”、“外反拍”、“齐轴镜头”等各种不同的机位,我们选择两位同学现场模拟对话场景,并分别在多个角度架设不同的机位,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双人对话的各个典型机位不同的特点。
3.视频拍摄与剪辑练习。学习视听语言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逐步形成“镜头感”专业意识,并掌握影视剪辑的技巧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在讲授蒙太奇相关章节内容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拍摄视频素材,并运用艺术构想剪辑组合镜头,把所学的视听语言理论与文化素养在剪辑中体现出来,使学生掌握剪辑技巧的同时,体会不同类型作品的视听表达规律。
4.微电影创作。微电影创作是贯彻《视听语言》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大的实战项目,在学期初就向学生下达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在本学期完成一个主题明确的微电影,要求剧本原创。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深入,学生要逐步完成剧本创作、分镜头设计等前期工作。在学期末,专门设置了该课程的课程设计周。在这一星期内,其他课程都暂时停课,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微电影的拍摄、后期剪辑等工作中。在课程设计周,我们还邀请企业专家进课堂,全程指导学生的微电影创作,从而保证了作品质量。课程设计结束,举行微电影大赛,优秀的作品推荐参加各类省级或国家大赛。
经过多年探索,《视听语言》的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仍需不断探索,以寻找更加符合《视听语言》课程特色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米高峰,巩梦.动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影评介,2012(17).
1.1案例数量缺乏,选取不当
旅游教学案例数量严重不足,仅有的少量案例教材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教学需求,不能真正解决旅游行业对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的人才需求问题;旅游服务案例居多,占的比例较大,而管理案例相对较少,更多适用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案例亟待我们去收集和补充。而且案例选取不当也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上的一个问题,它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效果,使学生参与感降低。许多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盲目崇外,在教学过程中直接采用国外案例,认为通过学习先进国家的成功案例,就可以结合理论知识研究国内旅游管理情况。但是,由于国外企业的制度背景、文化背景与中国有很大区别,案例的实用性较差,学生缺乏对其相关背景的了解,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1.2案例教材不配套,深度和广度欠佳
在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与教科书配套的案例资料非常缺乏。目前出版的旅游管理案例教学书籍,内容大多集中于旅游接待与旅游营销等方面,较少涉及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与发展动态等方面,反映中国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情况案例是少之又少。许多旅游管理案例教材缺乏分析步骤和指导性的结论,一些旅游管理案例教材甚至连背景资料、思考题都没有,只是简单的事实描述。所以,与旅游管理教科书配套的案例选编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1.3案例更新不及时,跟不上时代变化
案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因而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由于我国进行案例教学的时间相对较短,案例积累较为单薄,加之,原创性案例开发滞后,导致案例的匮乏和质量偏低。查阅现有的旅游管理教材可以发现,以教材形式出现的旅游管理案例几乎没有更新,跟不上旅游企业变化的实际。有的案例发生于三、四年前或者更早,案例中反映的问题在相关当事企业中已经得到改进或解决,其中包含的教学信息时效性、针对性和适应性也相应降低。这些时间跨度长的案例,缺少时代特色,内容也陈旧过时,无法反映学科发展方向与趋势,也降低了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2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应用效果措施
2.1重视案例的收集和编写,建立健全案例库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只有加强对案例的更新,才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行业的发展动态,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想保障案例教学的有效进行,各高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例如通过生活实践、社会调查,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搜索,通过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进行全方位的案例收集和整理,确保案例的数量。应多选择贴近生活和实际的案例,典型而具有代表性,这样的案例具有感染力,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提高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2.2丰富案例教学手段,从多渠道增加多媒体资源
首先,可以借助于旅游企业优势,搭建校企联系的桥梁,通过让企业人员走上讲台,走入课堂,参与到旅游案例教学中来,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实践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其次,应该从多渠道增加多媒体资源,注意采集图片、录音、录像等视听型资料,将采集到的资料制作幻灯片、动画片、录音带、录像带、视频文件等形式的视听型案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得到感性和理性的双方面的训练,能更有效地掌握课程知识,培养对旅游理论的运用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3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区别于从事课程理论教学与研究的专职案例教师(培训师)队伍,并建立、实施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实现高校教师队伍的多元化。案例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必须是责任感强、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知识比较丰富,或有直接的实际工作经验,并通晓学生心理规律的专家学者型教师,他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培训师,他的工作就是案例教学,他的大量时间在于与企业的接触和实践。所以,对于案例教学教师的评价体系,应区别于一般教师,考核重点不在于课时量的多少和科研论文的质与量。
2.4建立适合案例教学的成绩评价制度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英语视听说 课程设计
1.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课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高考的“遴选”,步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英语普遍不理想。英语高考成绩平均在80分左右。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听说能力尤为欠佳。经过我对相关院校的走访和观察,高职英语视听说课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基本就是听力课。学生都是被动的听,参与环节太少。听力教学的传统模式为听录音―讲解答案―再听录音,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听,完成练习,在这样的传统教育方式下,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其扮演的角色仅仅是操作手。教学活动简单枯燥,教学效果低下。这种费时低效的现象多年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来看,听力部分的失分仍然是很严重的。
其中的原因很清楚,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指定学生根据所听内容选出正确的答案,并且给出答案的信息支持点,缺乏视觉的生动性和活泼性,有些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感,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很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为了服务于“考级”这一终结性评价标准。据我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半成的学生认为大学的英语教育和高中的没有太大区别。和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相比,“职业教育”这一特点也没能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彰显。再加上教材教学方法单一,语言学习环境不足,学生缺乏自信和兴趣。“哑巴英语”及“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现象尤其明显。《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视听说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学生普遍对视听说这门课程的期望值较高。但视听说课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还相差很大。
本文就是旨在从视听说课现状分析入手,借助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从选材、教法、教学环节及评价系统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课的课堂效果。
2.建构主义与英语视听说课
2.1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及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指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如老师或同学)帮助,通过建构认知方式而获得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东西(张家进,2007)。同时,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认知主体进行信息加工,对信息认知方式进行建构,而教师则成为学生认知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所有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必须遵循可理解型输入即i+1原则,教学内容不可太难,也不可太易,而是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基础上设置学习任务。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考虑到不少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完成授课任务,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开口的机会,这与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教学观是相反的。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必要的环境、情境和时间上的保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课堂活动的协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及心理支持者。建构主义所强调的教学策略结合到英语教学中就可以概括如下: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评价反思。
2.2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视听说课堂
本文作为校级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几个方面来探讨高职院校的英语视听说课在应对新一轮教学改革和时代需求的情况下的走向。下面我就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How to get a good job”为案例来阐释建构主义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及学生中心地位凸显的一系列理念对增强英语视听说课堂效果的作用。
2.2.1教学内容选择
我选取了“Getting a good job”这个话题。相对于《新视野英语视听》中的其他话题(有些话题过于脱离时代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以适当地删补),这一话题无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课堂效果及课后的学生反馈中也同样可以看出学生渴望生动形象、实用性强的英语课,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外界帮助自己构建了新的相关语言知识,能够在相应的交际场合灵活运用。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后,就要创立相应的目的语情境。Lyon指出语言既是生物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所以语言的学习应该同文化的学习同步进行(梁春林,2005)。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文化被看成是与语言脱离的教育目标,解决交际中不同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障碍。电影作为一个文化的直接载体,应该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出国门、知晓世界的一个平台。视频资料的放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其了解了背景知识,积累一些相关的词汇。
在做听力练习时,不应再单纯地追求答案,要让学生弄明白对话发生的背景或语境,甚至要求学生把相关对话内容以两人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但锻炼了听力,而且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储备了语言知识。通过电影的欣赏,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出招聘时的常用短语、句型、涉及的问题等。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招聘的场景,进行相关练习,巩固了语言知识,获得了语言技能,在实际的招聘会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2.2.2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听说课上,学生既不能习惯母语说话者的语速,也不能完全正确理解听力材料中涉及的文化内容,导致听力无法有效进行。在这个前提下,背景知识的输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改进教学方法,倡导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任务为中心,用开放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视听说课的改革重点。
针对“How to get a good job”这一案例,在Lead-in环节,老师可先通过图片幻灯让学生Brainstorm出图片中工作的英文对应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尽量说出这些工作需要应聘者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为后面的听说打基础。
在听力环节之前,先介绍找工作的基本流程:先apply for a job,然后wait for response最终接受interview。在做听力练习的过程中,不强调学生选择答案,让他们通过听,记录下听力的内容,以同桌对话的形式展现出听力内容,在此基础上,答案的得出实属易事。在本课中,面试无疑成了重要环节。作为大一学生,面试终归会是他们在将来找工作中要经历的一环。所以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What should you prepare before interview?How should you behave in an interview?在学生经过了一系列的激烈讨论之后,总结出他们所认为重要的内容。然后让他们通过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当幸福来敲门》)中面试的片段,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去听。这些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和电影内容相关,可以鼓励学生记录关键词,从而有利于他们表演出电影中的面试情节。
在这一系列的环节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课上的内容自己建构出一整个找工作的过程,并以小组的形式策划招聘、应聘、面试的相关英语表达的内容,并且相互面试、评价。
只要合理地安排英语的视听说课程的基本活动,学生的语法知识不足、语音不全面,这些传统课堂上的学习和教学障碍都不再成为影响学生听说的难点,使得学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学得了知识。
2.2.3视听说课的评价体系
很多院校对英语学科的评价还停留于考试型的终结性评价,造成了师生在心态上不重视视听说课程。在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提倡形成性评价,把这一评价标准运用到视听说课上就是:不单纯追求听力的答案的选择,而是要从背景知识、文化层面去感受目的语环境,通过视听两种感官的刺激形成听说能力。如在“How to get a good job”一课上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对于找工作的英语表达有没有形成内化,在日后能不能进行熟练的运用。
3.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一个着力点,即加强听说,这是针对过去大学英语教学以阅读理解为主而学生听说能力较弱这一现状提出来的。其实,加强听说是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前提下提出来的。高等教育应该是分层次的教育,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该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走“职业化”英语教学的路线。在一些院校已经开始了试点英语教学改革,由外研社委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的《新职业英语》也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从“个性化”理念出发,各校应朝建立大学英语教学综合评估体系方向努力,使教学评估从对学生语言水平终结性考核转为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培养过程的跟踪、诊断和反馈。综合评估体系需“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个体在学习方法,能力,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加强对学生个体内差异的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信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金艳,2008)。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春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更新教师教学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5,(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金艳.大学英语教学综合评估体系[A].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报告[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苏远连.论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一项基于中国外语初学者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