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产组织 标准化管理 规范管理
1 标准化管理理论综述
生产组织管理只有不断改善现阶段粗放管理的现状,实施标准化管理,强化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才能切实提高实体质量和管理水平。因此,如何制定管理制度的标准化体系,实现总装分厂现车生产的标准化管理是我们需解决的问题[1]。
标准化的形式主要是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针对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
管理标准化的作用:(1)提高管理专业化水平。形成标准化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生产组织缺乏相对稳定和统一的标准,管理经验难以推广的缺陷。(2)提升管理绩效。通过标准化管理,形成不同的程序化模块,最终实现各阶段、各环节工作的有机衔接,实现过程的有效控制,提高过程绩效。(3)降低项目管理成本。实施标准化管理可以将生产组织的成功经验、管理标准、技术措施成功“复制”到类似车型的生产组织中。[2](4)促进企业组织知识积累。生产组织过程中项目信息、经验教训、管理经验等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可以看作是生产组织管理的知识积累,可以作为企业的知识存储,运用于未来项目。
2.1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思路
整个标准化的管理活动可以理解为在原有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上,要做好比原来更规范、更细致、更准确有效,将管理过程提升到如同工业产品生产一样,实现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准确“复制”。因此,就要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于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有着更加细致、准确、量化、科学的规定,作为指导管理活动的依据和约束。
2.2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原则
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的目的,就是规范生产组织全过程中,所有生产参与方的行为。管理制度是由认为设计和制定的,因此,管理者的理念决定了制度制定的理念,在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设计中应遵循规范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简明化原则。[3]
2.3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总体结构设计
生产组织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不只是简单、抽象的规章条文和表面的制度框架的构建,而是形成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三维空间体系。生产组织管理制度标准体系的结构从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管理对象、制度类型、制度范围三个维度加以考虑,以规范参建单位的管理行为。本文建立了管理制度标准体系的空间模型,便于从多个角度对管理制度标准体系有更好的理解。如图3-1所示。
3 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设计内容
3.1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设计的类型
生产组织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类型包涵内部管理制度、协调管理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激励管理制度四种。目标管理制度是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核心,内部管理制度、协调管理制度和激励管理制度是实现管理目标的辅助和支撑。另外,每种类型的管理制度又包含了几个子制度,共同完善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类型。[4]
3.2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设计的内容
生产组织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设计的范围是指各个管理子制度从哪些方面来规范各个管理对象的行为,本文从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方法三个方面界定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内容。
3.2.1管理组织
管理组织不只是组织结构的构建,还包括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职责、管理权限等,是对生产组织管理过程中重复出现的管理活动制定建设管理的目标、划分各参与方的职责和权限等。管理组织的设计要注意管理幅度与跨度,同时应遵循基本原则:目标统一、责权利平衡、组织制衡、保持连续性和统一性。
3.2.2管理流程
管理流程是指生产组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应遵循的程序,它将管理活动在时间进程中的分布和和实践上的次序加以确定和固定。管理流程的核心是识别每一项重要的工作和确定这些重要工作之间的组织顺序。
3.2.3管理措施
管理方法主要是指项目管理的方法,即完成管理过程、行使管理职能所运用的方法。不同的管理阶段、管理过程和管理内容,应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或者将某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有效实现管理目标。
4 结语
标准化管理是起源于国外制造行业的一种管理理念,在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已经提出了“标准化管理制度、人员配置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的项目实施过程标准化管理。通过标准化管理优化其施工流程、管理流程,有效解决了质量、进度、成本之间的矛盾,降低了不必要的损耗,提升了产品质量,保证了产品进度。
参考文献:
[1]林建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
[2]王波.浅谈高铁施工组织管理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标准化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
[关键词] 快递 标准化管理 现状及策略
物流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经过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不仅如此,发达国家为了提速快递运作效率,都积极致力于建立现代物流标准化管理系统。
我国快递业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快递业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更是相对落后于快递业,影响了我国快递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快递系统之间以及与国际快递系统之间的兼容。
一、我国快递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现状
1.什么是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是流通业现代化的基础。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标准化可以加速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极大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和管理效率及经济效益。标准化不仅是工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物流发展的基础,我国物流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更要注重物流标准化的问题。物流标准化包括物流软件、硬件的标准化。硬件标准主要是指物流运作过程中相关机具、工具的标准及配套标准,从一个作业流程到另一个作业流程衔接的标准,物流仓库、堆场、货架的规格标准、建设标准,信息系统硬件配置的标准等;软件标准是指物流信息系统的代码、文件格式、接口标准,物流管理、操作规程等。
2.我国快递企业的物流标准化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和快递业务的需要,快递的标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管理的标准化:在统一的品牌下设置组织机构,包括机构名称、岗位编制、职责的标准化,企业的标识、着装的统一等,还有规范的目标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企业制度。②物流业务的标准化:包括有关快递专业物流术语、业务种类、服务内容、计量单位、客户服务合同、物流单据、标签、业务流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标准化。③物流网络的标准化: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设立原则、选址、规模、设施布局、设备配置、标识的标准化,车辆尺寸、载重量、车厢标识、包装、运载容器、装卸搬运工具等的标准化。④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客户编码、货品编码、容器编码、储位编码、订单编码的标准化,物流信息系统文件格式、数据接口标准化等。
目前,我国快递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围绕和体现在在快递操作流程相关的方方面面。一般来说,快递各个站点及集散中心的流程操作按统一标准来进行,即SOP(标准化作业流程)。SOP,英文意思是“STANDARD ORPERRATIONPROCESS”,可以理解为标准操作程序,也可以称为标准化作业流程。我查了很多资料,只查到了中国标准化协会对“工作程序标准”下的定义。中国标准化协会对“工作程序标准”下的定义是“对生产和业务工作的先后顺序、内容和要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称为工作程序标准。工作程序标准是工作标准的一种,其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条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求得最佳工作秩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标准操作程序”这个概念强调的是标准的程序,而中国标准化协会对“工作程序标准”的定义更强调的是标准和规定。因此,我们可以把SOP定义为“达到了工作程序标准要求的程序或流程。”
我国一些快递企业通过了SOP,它的整个操作流程如调度、取件、站操作、集散操作、派送等各个环节的生产作业制定了标准规程,快递操作的工作人员如客服人员、调度、递送员等也都规定了统一的操作规范和作业要求,不仅如此,许多快递企业在邮政编码的正确书写、快递服务人员的着装、操作区域的安置、安全监视系统、派送车辆的标志、检修维护、取件派送的管理要求、递送员出车、取件、理货、交接、信息的发送及接收、分拣、装袋等涉及到快件流转的方方面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标准的制定,为企业进行有效地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操作标准的制定,微观上使公司运作更加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货物、人员及车辆的安全性,使公司以统一形象、标识和服务规范面对客户,提高了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宏观上起到了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开拓了市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规模效益等作用。
标准的制定不一定代表标准执行的到位。在标准执行过程中,企业中存在草草行事,走形式,不照章办事的现象,没有起到实质作用,经常发生不按标准操作的现象,致使快件丢失、延误经常发生,为公司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影响了企业的形象。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存在物流标准化意识、质量意识淡薄现象,有了标准也不认真执行,对企业标准的实施不能进行有效地监督,有“人治”而非“法治”现象。实际上,标准的知识应该当成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必修课,在思想上树立企业标准就是企业的法规,必须严格自觉遵守。企业管理者更应该是物流标准化管理的内行和支持者,只有增强全员物流标准化意识,才能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秩序,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物流标准化管理思想和制度宣传贯彻不够,致使部分管理人员和职工对标准化建设作用认识不够。管理人员对物流标准化作用和相关知识了解不够,甚至不知道物流标准化到底是干什么的,对物流标准化的认识上不去,甚至错误地认为物流标准化会约束企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难以得到提高。相对来说,快递企业一线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而他们直接面对的就是顾客和操作的货物,如果他们对物流标准化作用缺乏认识和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直接影响的就是顾客满意水平和货物操作质量的降低。
(3)标准实施组织执行不力,过程中监督管理不够。标准化的建设并不是把相关的标准化制定好了就完事大吉了,标准化的组织执行和监督反馈更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否则一系列的条文和标准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丝毫起不到它应该有的作用。
二、我国快递企业标准化管理优化策略
1.转变观念,找准定位
所谓改变观念,就是提高大家对物流标准化管理的认识,不要以为标准化管理就是标准化管理部门的事,事实上就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标准的制订、修订要靠标准化专职人员和各专业部门共同完成,靠广大职工共同遵守。同时,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法制观念,把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当成法律的要求,把企业标准化工作当做企业完成发展战略目标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从而使企业领导从支持转变为积极推动;同时,引导员工理解,学习和执行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使员工由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参与。
所谓找准定位,是指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不仅包括一定时期内标准体系应有的标准,还包括待定、修订的超前性发展的标准,是企业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话动。它不仅为开展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各级人员使用标准化提供了方便。可以说,一个不断完善的标准体系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佐证。
2.建立健全物流标准化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
加大物流标准化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根据企业需求,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企业物流标准化体系:建立企业合理的标准化组织结构,根据管理要求,制定适度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系统全面审核标准的全局性和协调性,克服就事论事的现象;采取合适的策略保证标准的有效实施,突出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任何管理制度不管优劣,只有全面实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才能实现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和创新。一个标准制定出来,如果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而落实不到行动上,都只能是一纸空文,是不会发生任何作用的。因此,只有通过贯彻实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它的作用和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3.加强物流标准化监督工作
物流标准化监督工作执行好坏,直接影响到操作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企业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只有及时配备了标准并严格执行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才能确保操作货物的流转质量。通过监督,一方面可以及时处罚违反标准的行为,另一方面可迅速反馈标准本身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如果在标准实施过程中,放任自流,不去监督检查,标准的贯彻就可能走样和流于形式,即使有较高的质量和较高水平的标准,也不会完全产生理想的效果。因此,只有对标准实施严格的监督,才能保证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所以,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以一系列制度加强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贯彻实施,并对标准实施进行严格的全过程的监督,才能保证企业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
总之,我国的快递企业必须加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快递从业务人员物流标准化意识,以有力措施保证标准化组织执行和过程监督,只有这样,我国快递企业物流标准化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其规范企业流程、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实现规模效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茹宜红:《物流学》铁道出版社2003.4
关键词:发电企业 标准化管理 情感管理 核心竞争力 思考
图书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电企业市场竞争压力倍增,如何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能成为获得市场竞争生存发展的关键。“标准化管事、情感化管人”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两者优势的方面,规避不利的因素,在管理过程中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刚性约束和柔性关怀完美统一,既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又营造凝聚人心的文化氛围,为发电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刚柔相济管理模式的理论探讨
(一)管理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古今中外的管理理论基本上遵循了两条线路进行:一是追求最大限度提高效率,达到“物尽其用”;二是追求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达到“人尽其才”。两种路线上由于各自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上存在着外显或者潜在的、意识或者行为上的矛盾冲突。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如何才能从超越两者对立状态,吸取两者的优势,构建“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以此引导和统一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向,实现“无为而治”终极目标,是摆在任何一个企业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管理的矛盾和冲突
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是基于人性假设理论演绎而来,可以理解为一种以满足人性各种假设条件为目标的管理方式,管理主张在实施管理中以满足人的一切需求为目标,通过人文关怀、人格尊重、道德引导、宽容理解等非强制性手段,引导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的高度认同,从而充分激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组织意志和愿望转化为组织成员自觉行为的管理。
以“物”为核心的管理是基于物质运动规律假设理论而衍生出来的,可以理解为一种以遵循物质运动规律为目说墓芾矸绞剑管理主张在实施管理中以制度规范协调组织成员遵守物质运动规律为目标,通过组织协调、制度规范、监督执行等强制性手段,协调组织成员完成组织目标,从而达到高效管理,把组织意志和愿望强制转化为组织成员行为的管理。
不难看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是一种柔性管理,以“物”为核心的管理是一种刚性管理,两者各有优势,也都存在明显缺陷。不同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具有不同的效率结果,即使是同一种管理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管理效率也不尽相同。选择哪一种管理方式并不是管理理念上争论的结果,最终都会转为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选择哪一种效率更高的问题。
(三)刚柔相济管理模式的探讨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成为获得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竞争充分的条件下,发电企业如何才能提高管理效率,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结合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建立一种融合以“人”“物”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来提高管理效率,成为发电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经途径。
(1)建立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的前提条件是构建“刚性”架构,规范企业成员的行为预期
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为企业成员行为提供强制规范,进一步遏制人的不确定行为,确保企业各项工作向企业意志方向发展,显然,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标准是实施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的前提条件。由于管理制度标准是文化的载体,要与企业成员的价值观、个性特征等因素相适应,能够正确规避人性与管理两者的冲突和矛盾,合理平衡人性承载力与管理张力。由于人性自由本性与管理制度标准约束一对矛盾统一体,制度标准是约束人行为的底线,制定管理制度标准一定要以企业预期目标为参照,以企业成员普遍能够接受的临界值范围内,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为目标设定的标准线。
同时,企业管理制度标准要具备持续与国家、行业发展以及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更新完善的功能,不断平衡与人性自由本性之间的关系,不断修正完善自身预期目标,使之与企业目标相适应的过程,从而获得绝大多数企业成员认同。因此,制定管理制度标准要广泛征求企业成员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处理企业成员的利益和诉求,确保管理制度标准在实践层面具有生命力、影响力和执行力。
(2)建立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的必要条件是实施柔性管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按照人性的心理特点,要运用人格尊重、道德引领、赏识激励、情感关爱等柔性管理策略,保证员工对企业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公平、公正、公开满足企业员工合理的多元需求,提供员工均等发展机遇,着力搭建员工自我成长发展的平台,千方百计帮助员工实现自我最大的价值,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切身体会并理解企业管理的意志和目标,提高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一体感。
然而,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柔性管理也是具有前提条件的,当人性不足以承载企业发展重任的时候,必须施加外界强制力量,迫使企业成员的行为按照企业发展预期目标推进。不难想象,当人性还未自觉管控行为朝着企业发展目标前进时,没有管理规章制度的企业必然是无序、混乱的,同样一个没有人的自觉行为,只有管理规章制度的企业必然是低效率的。
“柔性”管理是以“刚性”管理为前提,将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相结合,人文关怀和管理压力相结合是“刚柔相济”管理模式的本质特征,也是达成和谐高效管理的必要途径。
(3)发挥“刚柔相济”管理模式作用的关键环节是让企业成员崇尚企业精神
从管理角度来讲,企业管理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有意识地协调成员行为的过程,也就是对企业成员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效果取决于企业成员内心对企业管理的认同程度。诚然,利益驱动也能够使企业成员推动企业发展,但是如果仅仅是利益驱动的话,那么企业成员就不可能倾注其全部情感与意志去推动企业发展,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成员在工作过程中以利益为准甚至唯利是图,反而会降低企业运作的效率。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凝聚着全体企业成员对未来的价值追求,外显为企业成员所默认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本质为对企业发展的高度心理认同。当然,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体企业成员长期共同努力,不断反思修正、汇聚包容、接纳吸收的过程。每个企业成员既是主体,也是客体,在影响他人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的影响,经过企业成员之间各种思想、行为相互碰撞、交流、融合,最后实现超越升华为企业精神。
二、发电企业目前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发电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管理问题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存在交叉、打架、空白等现象,制度执行缺乏监督,各项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不同人员去执行存在不同的结果,造成了大量的管理资源浪费。二是人员积极性不高源自企业对人员的尊重、关怀、理解、信任等不够,职工没有归属感,工作缺乏主动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各级人员工作标准低下,存在应付、敷衍、过得去等思想。
三、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解决管理突出问题的对策
针对发电企业在“物”与“人”管理方面上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是实施“标准化管理”和“情感管理”, 建立“标准化管事、情感化管人” “刚柔相济”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管理效能,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标准化管理是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使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它是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活动的重要依据。
情感管理是有效满足企业成员的在特定情境中的合理要求,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展人,将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心理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协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谋求共同发展,为了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促使员工自我管理,主动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如何实现“刚柔相济”管理模式
(1)用“四抓”增强标准化管理
一是抓宣传。通过公司网站、宣传栏、杂志等媒体强化“标准化管理”的宣传攻势,提高全员对“标准化管理”的思想认识,强化“用标准管企业”的管理理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督促全员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执行,实现从“要我标准”向“我要标准” 转化的良好局面。
二是抓管理。成立标准化管理组织机构,统筹开展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各项工作,借鉴行业内外先进管理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下发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将标准化管理情况纳入月度、年度绩效,作为各部门干部评先选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充分激活人员参与标准化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抓培训。定期组织开展研讨式培训、以赛代训、任务式培训、远程式培训、导师带徒等诸多方式,对好的做法、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及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确保标准化管理取得实效。
四是抓监督。每月定期开展标准化管理推进会,统筹协调解决推进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定期开展检查和自查,强化规章制定执行,严厉打击不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企业标准化管理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用“四心”推进情感管理
一是谈心。通过定期走访、座谈会、思想动态调查及闲侃闲聊等多种方式,广泛与干部员工进行语言交流,深入了解和掌握被管理者的思想动态,以便“靶向精准”辩证施治,全力解决员工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二是交心。站在干部员工的角度去思考、谋划各项工作,坚决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积极主动地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从而达到消除误会、解除疑虑、、促进工作的目的。
三是热心。始终抱有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热忱,从细微之处入手,比如夏季检修现场送清凉饮品,职工生日时将礼物送到手里,对于职工的婚丧嫁娶、生病住院,除给予物资生活上的帮助,公司领导或者工会负责人要亲自前往,送去组织的关心与问候,定期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及时伸出救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加大实施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民生工程,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促使员工把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干到最好、做到极致。
四是真心。管理者将真心实意关爱职工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中,只要绝大多数人赞同,就要抱着为企业、为职工服务的真心,坚定不移实施推进,面对矛盾纠纷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诚地化解矛盾消除误会,力戒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用真心去换取广大员工的支持和信赖,增强员工企业身份的认同感,从而把全部精力用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上。
(3)用“四措施”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是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绝不是装点门面的噱头,而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度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要高度重视,亲自参与企业文化理念总结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通过战略决策、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无论企业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文化上的约束力量,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要与企业管理相互高度融合,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行为控制,激励职工的工作激情,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是企业文化建立必须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高度认可。广泛发动全员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在创建过程中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并将企业文化贯穿与企业管理全过程,培育员工自觉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标准行成习惯,用企业文化的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员工自身行为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
四是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载体,全方位、多渠道地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实体和手段,在生产经营实践中表现出来,例如企业服装、宣传栏、文体活动、公司网站、内部期刊等,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载体,全方位、多渠道地建设企业文化,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把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与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有机结合起来,凝聚成强大的攻坚合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实践运用的总结
“标准化管理”和“情感管理”如同鸟之双翼,缺少了谁也都将显得单调、乏力和残缺,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弱化了标准化管理刚性对人的感情和心理造成的伤害,标准化管理淡化了人性中的随意和惰性。
以“标准化管理”和“情感管理”组成的“刚柔相济”管理模式是发电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必要途径,但也应该看到,其理论和实践方面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方如何把握“刚”的客观规律性与“柔”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掌握刚性和柔性两者结合的“度”等方面,有待于系统兄弟单位的管理者进行不懈探索。
关键词: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问题研究;分析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engineering. So in this premise, how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has become the primary factor construction managers consider. Production safety is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through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to construction,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construction safety of personnel.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problem research;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TU71
0前言
施工现场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成为安全施工的必要条件,在施工时只有保持施工的质量,才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市场上赢得更加有利的地位。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安全生产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已经受到更多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
1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施工时要注重对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只有重视安全质量的标准化管理才更加有利于工程施工的展开,这样能够树立企业的形象,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进一步推动工程行业的整体进步。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还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提高施工的环境质量,减少噪声污染、扬尘污染等。施工现场是一个动态的多工种立体作业的工程,它的生产设施具有临时性,作业环境也比较多变,人员以及设备的流动性比较强,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施工现场管理的混乱。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前提,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时要认真落实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为企业员工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让企业更好的获得利润。但是,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由于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管理意识不足,导致施工现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极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所以如何对施工现场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成为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
2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现场管理认识不足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企业对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认识不足,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时比较重视追求利润从而忽视了施工现场的管理,最终有可能导致工程的安全性。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工程准备时只是对工程的造价以及工程期限进行讨论,而对工程施工现场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预见不足,这就会导致施工现场的管理比较混乱,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够,设备的定期维护不到位,最终会影响到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
2.2施工的安全认识不足
在许多的施工企业中存在着施工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他们没有完整的安全施工的制度,在进行施工时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操作方法。大部分的企业认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时企业安全部门和主管部门的事情,对施工人员来说没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现场工程施工时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比较低,应对事故的突发能力不足,这就导致施工现场更加混乱,降低施工的效率。
2.3施工管理不规范
由于企业比较重视企业利润的实现,从而忽视了施工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在许多的中小企业施工单位里没有明确管理的责任,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不足,缺乏企业内部施工制度的相关建设,这些都会使施工现场的管理出现问题。在一些大企业中虽然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对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不够,也是使这些制度成为了一纸空文。
2.4企业员工专业素质差
在企业工程施工的员工中一般专业施工素质都比较低,,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而企业的管理阶层因为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认识不足,导致现场管理比较混乱。这些问题使得员工在进行施工时没有按照相关的施工要求进行,在应对突发事故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最终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损失。除此之外,企业对员工的专业培训力度不够,员工在施工时没有安全的施工意识,盲目操作、违章作业,最终导致现场事故频发。通过对大部分现场事故案例的分析,从中不难发现,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企业在发展时应该加强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
3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就是指在施工时将企业管理制度化,让施工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以及施工步骤,增强对现场施工的应对能力。在这样的制度化管理下,企业能够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提高工程的质量,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为有利的地位。
3.1对施工安全进行严格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就是指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保证生产安全的全部管理活动。一般情况下施工现场的人员流动、设备流动性比较强,作业环境比较复杂,这就会导致安全生产的隐患大量存在。进行施工安全管理中,要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对施工安全问题进行发现和处理,对施工现场隐患进行排除,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现场施工管理规定进行施工操作。例如,严禁在施工现场乱搭、乱接电线,要做好相应的防火措施,要求施工人员在作业时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对施工设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查,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要建立相关的安全监督部门,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小组,加强对企业员工安全培训。
3.2保证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要保证施工现场的文明,按照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标准对现场施工进行管理,加强现场的督促和检查。通过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施工素质。在培训中,要注重对施工人员的现场施工素质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工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现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进行良好的现场施工竞争,提高施工效益。对施工现场进行文明标语建设,为施工人员建立良好的施工环境。
3.3落实现场管理制度
针对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上存在的不足,企业应该加强现场管理制度的建设,坚持科学管理,标准化作业,进一步好落实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
第一,建立完善安全领导系统。通过安全领导系统,对施工现场员工工作进行具体分工,建立各级人员安全施工责任制度,将生产责任落实到实处。明确各个机构责任,保证各部门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进行安全生产。
第二,实行目标的量化管理。对现场施工工程目标进行量化分析,对现场施工效果进行评估,制定有效目标方案。量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主体进行目标建设,提高施工效益。落实量化管理要对部门员工进行细致目标分配,对个人施工效果进行充分考虑,实现管理标准化。
第三,建立完善责任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责任管理体系,对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分工,提高管理人员在进行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责任意识,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效果。对员工进行有效奖惩,提高现场施工的管理效果。
3.4保证现场施工的进度
现场施工进度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加强对现场施工进度的管理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在进行现场施工管理管理操作中,管理人员要严格把握整体的施工进度,对施工进度进行细化和分解。建立专业施工管理进度监督小组,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效果进行评估。管理小组好加强对施工项目的控制,对施工环境、施工动态变化进行预测,对其进行完善的资料准备。
要保证各部门之间关系协调,建立施工管理相互配合体系,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对工程施工的进展要不断跟进,掌握工程施工的进度,保证施工的质量。处理施工进度问题时,要确保相关部门联合进行讨论和处理,提高工程质量,加强管理效益。将部门之间意见进行综合考虑,制定有效施工现场进度方案,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实现条例化管理。
4总结
通过对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简单分析,我们从中发现现场施工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样能够保证施工现场进行有序的施工,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它也能够提升工程的质量。总之,工程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要想提高管理的标准化程度就要加强企业的制度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这样有利于推动企业的进步,促进我国工程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利平.浅谈建筑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15):67-68.
关键词: 配合施工; 标准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048-01
引言
配合施工是勘察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服务的关键环节,能够让设计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适时弥补设计缺陷,优化施工图设计,对提高勘察设计及服务质量,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有重大意义。配合施工管理不到位,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将会延误施工进度甚至带来严重的施工事故,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品牌声誉,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由于配合施工涉及相关方多、工作内容复杂等特点,如何探索运用标准化管理来切实提升配合施工管理水平,提高配合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安全,成为摆在勘察设计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1 配合施工概念与内容
配合施工是指勘察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交付后至竣工验收合格期间,通过现场工作配合施工单位及时研究解决勘察设计问题等。
配合施工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日常工作和设计变更。其中,日常工作主要为督促施工方贯彻落实业主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规范等的鉴定或审查意见等;开展施工现场的日常巡查,根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完成配合施工日志填写工作,详细记录当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巡检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以及问题解决情况等;定期向建设指挥部和上一级单位汇报配合施工工作情况等。设计变更工作主要为根据项目实施需要,以会审纪要为依据,按照变更设计类型和规定流程及时完成变更设计并交付施工方。
2 标准化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2.1标准化管理的内涵。标准化,即为企业将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以规章制度、规范、规则等方式加以固化,并依标准付诸实际。标准化管理是以标准为基础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以预防为主线,注重全过程控制,强调持续改进,其核心是建立系统的标准,并确保各项标准得到贯彻执行。
2.2标准化管理的意义。有效的标准化管理,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提高配合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不仅是贯彻落实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要求,是建设项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勘察设计企业把项目建设成安全工程、精品工程的客观需要。
3 配合施工常见问题
由于配合施工工作内容较为复杂,现实管理中常常暴露出一些问题,一般表现为:
3.1规章制度不健全。未建立完善的与配合施工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明确规定勘察设计企业内部各专业以及企业与施工方、监理方、业主等有关方在配合施工中的工作关系、职责范围、工作界面、工作流程、工作程序与沟通机制等,不利于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工作,难以高效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各项配合施工工作,及时了解现场施工进展情况,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问题。
3.2人员配备不到位。由于勘察设计企业生产任务繁重、人力资源较为紧张以及对配合施工重视不够等原因,使得企业往往难以保证配合施工人员的数量与质量,存在派出人员不齐全,专业配备不够,派出人员经验有限,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现场人员不稳定,经常更换或无法常驻现场等各类问题。人员配备不到位,影响了配合施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现场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3监督管理不完善。配合施工属现场作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现场人员的监管较难。勘察设计企业如果未加强对配合施工人员的监督管理,并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配合施工人员有可能发生违纪违规问题,不但影响正常的工程建设,而且严重损坏企业声誉,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4 基于标准化管理的配合施工管理
经过多年的实践,中铁二院在近年的配合施工项目中,通过大力推广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的全方位标准化管理工作,有效解决了配合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基于标准化管理的配合施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4.1管理制度标准化。根据相关标准化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通过制定设计交底、配合施工管理实施办法、变更设计实施细则、配合人员责任和工作守则等系列规章制度,重点针对施工图设计、现场配合施工及变更设计的实际情况,完善配合施工管理制度和勘察设计工作流程及责任制。逐渐形成了系统全面、责权分明、程序具体、考核明确的配合施工相关管理体系,从制度上确保配合施工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4.2人员配备标准化。成立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项目部经理任组长,副经理、总工任副组长,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副总工、专业设计负责人为组员,积极推动标准化管理。配合施工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尽可能为具有配合施工工作经验、熟悉项目情况或参加过项目勘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项目推进全过程的人员配备尽可能执行“谁勘察、谁设计、谁配合施工”原则。
4.3现场管理标准化。配合施工技术人员在进驻现场前由项目部组织学习标准化管理相关文件,促使其按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采取了系列具体措施:将配合施工管理办法下发至全体职工;配合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按专业分别成册,人手一册;各种标准化管理图表、岗位职责等管理办法则制作成标牌挂放于办公室显著位置;通过各种方式方便职工随时随地学习、温故知新。
在强化学习的基础上,加强配合施工的现场标准化管理。按规定,配合施工人员均要求随身携带一帽(安全帽)、一牌(胸牌)、一本(配合施工日志本)、一手册(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等四要件。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一般事项予以现场快速准确处理,复杂事项要求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予以尽快处理,并建立健全各项配合施工台帐。如需变更设计,本着“先批准、后变更,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快出图、出高质量图。同时,对建设单位审核下发的本专业施工图进行及时梳理及核查,对图纸内的差错漏洞第一时间予以更正通知。
4.4过程控制标准化。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采取定期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内业检查与外业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抓好检查标准化管理的落实情况,实行责任到人。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未认真贯彻执行标准化管理要求的员工,立即停止其工作,要求其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在充分理解文件精神和要求后再开展工作;对于标准化管理贯彻较差且屡教不改的人员,责令退出配合施工工作;对于执行情况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将标准化管理的执行情况纳入员工年度业绩考核。
5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设计配合施工工作在工程项目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勘察设计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配合施工的重要性,在实际生产中以标准化管理实现配合施工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才能提高配合施工管理水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勘察设计任务,同时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打造企业良好品牌,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刘亚非.浅析铁路建设项目设计配合施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3):222-224.
[2] 温江.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问题探讨[J].商业文化,2011(7):362-363.
[3] 戈守云,李尚斌.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标准化管理[J].交通 科技,2011(7):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