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能减排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低碳城市 高校 节能减排 现状 对策
【Abstract】with global war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low carbon cities" construction to become the only way of hu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iversities as a part of the city, is one of the key energy dissipation unit, actively advocated the campus to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construction" low carbon campus ", for "low carbon cities" construction contribution to mak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low carbon c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universit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nd combined with zhejiang university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ree has effect, proposes the solution countermeasure.
【Keywords】low carbon city;university;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status;countermeasures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城市的不断扩张致使资源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低碳”、“绿色”、“环保”等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共识,加快推进“低碳城市”建设迫在眉睫。欧盟提出了“20-20-20”的口号,即2020年减少温室气体20%,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耗20%,能源利用率提高20%。[1]我国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建设“低碳城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沿阵地,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场所,面对“低碳城市”建设的要求,应首先担负起先锋责任,创建“绿色校园”,加快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文章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对高校的节能减排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对策和措施。
1 高校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其节能减排可分为节能和减排两个部分。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减排,指节约能耗降低废气排放。目前高校在这两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
1.1 节能方面
1.1.1 水电浪费现象严重
随着高校公共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部门(学院)用水、用电、空调等系统消耗大量资源。一方面,由于有些高校建校早,老建筑中仍在使用老式水龙头、白炽灯等浪费能源的水电设施,且设备和管线使用时间过长、年久失修,能源消耗加大;另一方面,大部分师生节约意识不强,公共建筑的水、电设备不用时,不会及时关闭,造成水电资源浪费严重。浙江树人大学2001年以前的教学用水和学生生活用水几乎没有计量装置,且常常处于无序管理状态,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这种现象在很多高校中都存在。
1.1.2 太阳能利用率不高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太阳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太阳能产品与建筑的使用功能得到有机的结合。但通过调研,部分高校考虑到新产品的运用会增加建设成本,因此,太阳能发电在高校中的使用并不普及,高校中老建筑改造和新建建设中对可再生能源考虑的还不多,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仍在大量消耗不可生能源。
1.1.3 IT设备损耗能源严重
IT设备是高校必不可少的设备,随着这些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耗能愈加厉害。首先,许多高校服务器的负载很低但却选择了高性能的服务器,这就意味着高能耗。其次,服务器的使用效率不高。据查,高校机房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仅7%,且使用这些服务器也加大了机房空间、机柜、耗电量、空调和管理人员的能耗和成本。另外,高校在教学的同时,在加强学生环保意识这方面较弱,学生们不能做到同时关掉主机和显示器,这样不仅带来辐射,增加碳排放,更不节能。
1.2 减排方面
1.2.1 污水的排放
高校师生众多,且大部分住校,因此各类生活污水排放量很大。例如,食堂的淘米洗菜水和学生生活中洗衣水等,这些污水排入环境中,不但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加剧环境污染。
1.2.2 实验室废弃物的排放
高校普遍存在实验室直接排放污水的现象。比如,试剂瓶里的废液,做实验用过的东西甚至是小白鼠直接倒入下水道,这些废弃物如果直接排入喝道或者大自然中,不仅会产生污染,甚至会产生有害物质以及病毒等,增加城市的污染。
2 高校节能减排的意义分析
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5年对45所高校能耗和水消费数据统计测算,高校人均年用水量145.2吨,是全国人均年生活用水量的1.95倍,人均年能耗0.775吨标准煤,是全国人均生活用能的4.32倍。如果我国高校能源消耗生均降低15%,水消耗降低15%,以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2144.7万人测算,全国高校每年可节能249.3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一个760万人口的大城市全年生活用能总量......【2】从这些数据看,高校在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方面潜力巨大。因此,建设“绿色、低碳、节约型校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社会价值。
2.1 对大学生具有教育意义
高校聚集的有文化有理想的大学生是社会新思路、新技术的前沿群体,节能减排对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且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远高于其他群体,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不同途径教育学生节能减排,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并对社会起到辐射作用,逐渐把节能减排的意识深入人心,使节能减排从每个人的身边小事做起。例如,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
2.2 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必然要求
节能减排是建设“节约型校园”一项重要环节,是必然要求。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节约型”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起着重要意义。例如,浙江树人大学为响应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号召,实行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措施,并取得一定的效果。2001年以后学校对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安装水电表进行计量,目前学校共有水表3100多只,实现生活用水计量收费,有效地杜绝浪费现象,为“节约型校园”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
2.3 能改善办学条件
利用科学技术积极推广节能减排,缓解能源紧张,把节能减排的理念和技术落实到高校每个部门和每个人,能够有效制止因高校规模扩大和人员增加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增长过快,解决高校公费支出过多的问题;而且可把节约的资金再投入到教学中,有效改善高校办学条件。
3 高校节能减排的解决对策
浙江树人大学自2008年初为了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开始了水平衡测试工作,仅此一项每年能挽回近一万吨自来水的损失。同时对陈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并加强对设备的检修力度及针对随意浪费用水的部门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单,加大对随意浪费用电用水的处罚力度,有效杜绝人为浪费现象,控制用水用电量的不合理增长。
3.1 加强宣传,提高师生的节能减排意识
节能减排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只有节能减排的观念深入师生心中,大家才会自觉地投入到节能减排的队伍中去,并且辐射影响其他人,这样才能产生真正良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宣传和教育的力度,把节约节能意识灌输给师生,将建设“节约型校园”、培养节能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开展节能减排的课程与讲座,组织节能知识竞赛,并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橱窗等宣传手段大力营造节能减排的热烈氛围,以此吸引师生们的主动参与,加深对节能减排的认识。
3.2 提高和积极运用节能减排的技术
要使节能减排有效地完成,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节能减排的技术。首先,高校应
充分发挥其科研优势,积极开发适合学校情况的新产品,加快老旧设备改造[3]。例如,可因校制宜,结合建筑物改造进行太阳能光电板的铺设,为校内低压网络及部分日常用电提供能量;使用太阳能路灯,白天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晚上蓄电池给负载供电使用,减少管线布置,安全无污染,且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其次,应倡导合理使用水资源,倡导多次循环利用水来达到节约用水的效果。第三,在节约用电方面,应积极地淘汰高耗能产品,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例如,浙江树人大学把T8普通的日光灯管更换成T5、LED系列高效节能灯管。通过试用后发现,T5、LED系列节能灯管与T8普通日光灯管相比在节电、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通过核算,这几年使用节能灯每年能为学校节省近18万元的电费,同时可以节约不可再生的电能源和减少碳排放。因此,积极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并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能起到一劳多逸的作用。
3.3 完善管理机制
高校应加大对节能减排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加强考评体系。可以考虑节能管理方面的职能,监督和管理日常的节能减排工作,制定节能减排的规章制度,加强高校部门的考核和评估,并纳入学校目标考核体系,重点加强水电方面的管理,综合推进能耗监测、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实现对运行阶段的节能管理和对节能效果的双重管理。
3.4 加大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
首先,争取国家项目经费的支持,学习节能减排的各项政策,用好政策,制定详细的规划,逐级向上汇报,争取国家经费支持。其次,与相关的企业或个人合作,引进社会化、专业化的节能服务,由节能公司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监测、培训、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从而获得稳定节能收益和经济效益。第三,设立节能减排基金,吸引社会人士或企业为高校的节能减排活动做贡献,并且制定资金使用的规定与措施,推行“谁用能、谁付费”,既杜绝用能的随意性,又可减轻学校的能耗成本负担,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4 结束语
节能减排势在必行,是高校刻不容缓的责任,也是一项综合而长远的任务。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节约型校园”,建设“低碳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做好节能减排的工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节能网省略/ show.php?conten tid=164388 低碳经济之欧盟模式.
[2]贺慧宇.节能风吹“绿”校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推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相关政策解读.中国建设报,2008,(05).
[3]张岩. 浅谈高校节能减排的意义和措施[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03).
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针对节能减排的宏观性与不可测性,我们主要依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7年公布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设定,并结合辽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实际制定了31项评价指标。分别对能源消耗、污染减排和经济发展三大方面做出了具体的量化,具体指标是[1]:单位GDP能耗(X1)、单位GDP电耗(X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X3)、单位GDP能耗降低率(X4)、单位GDP电耗降低率(X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X6)、单位GDP用水量(X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X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X9)、单位GDP用水量降低率(X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X1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率(X12)、二氧化硫排放量(X1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X14)、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X15)、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X16)、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率(X1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率(X1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X19)、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X20)、工业烟尘去除率(X2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22)、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X2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24)、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比重(X25)、人均GDP(X26)、GDP增长率(X27)、资金利税率(X2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X29)、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30)、百元固定资产实现产值(X31)。数据的来源主要是2008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及各省份统计年鉴。选取指标数据来源比较直接,使用的统计方法比较准确的描述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全貌,因此使得节能减排的量化工作具有可操作性。
2因子分析模型的设计
鉴于数据直接来源于公开发表的统计年鉴,将31个数据分成三大类后分别做出因子分析,在求得个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得到辽宁工业节能减排的综合数据指标。此外,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又选取了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四川和陕西等七省份的同样数据,以期能够更加客观的分析出辽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际情况。
2.1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由于数据单位不统一,以及存在数据的正评价和负评价,因此我们要对选取的31个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SPSS16.0forWindows软件,采用Z—Score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鉴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列出。选取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四川、陕西七个省份的原因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是中国的区域经济总量排名前4位的区域;湖北是华中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陕西是西北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四川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2.2数据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模型
主成分分析法,主要是基于将原有的多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在损失很小信息的情况下,将多指标转化为若干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生成的新的指标成为主成分,是原有指标的线性组合,且各主成分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使得新指标相比原有指标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我们就可以将原有指标简化为若干个新指标,既简化了指标处理的复杂程度,也方便了统计信息的采集与整理。为了减少篇幅并更好的对指标进行分析,我们先对能源节约系统进行因子分析。
2.3因子分析的经济含义
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从数据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出变量X1到X12都有线性相关关系,其中单位GDP能耗(X1)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X3)的相关系数达到0.9563,说明他们之间的信息具有高度重叠性,可以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公共因子的提取。在提取的公共因子中,只用4个新变量就可以将原来的12个数据进行替代,并涵盖了原有信息的85.8278%。即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的效果较理想。所以,我们可以将原来的12个数据替换为新的4个数据(Y1、Y2、Y3、Y4)。通过对旋转因子载荷矩阵的分析能够看出,新的公共因子Y1与X1、X3、X5、X11有较强的载荷;Y2与X2、X7、X8、X9有较强的载荷;Y3与X4、X6、X10有较强的载荷;Y4与X12有较强的载荷。可见提取4个因子就可以基本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即用Y1、Y2、Y3、Y4代替原有的12个指标[2]。式中,为公共因子的特征值,为各特征值之和。经计算,能够测算出各省2008年能源节约的具体分值,并进行排序。
2.4计算污染减排和经济发展指数
依据相同的原理,经计算可以得到污染减排和经济发展指数:
3节能减排综合评价及分析
根据能源消耗指数、污染减排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的测算,我们可以最终得到某一地区的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求得节能减排综合绩效指数(SERPPPI),并按其大小依次排序。SERPPPI数值越高,排名越靠前,表明该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越好,能源节约、污染减排、经济发展三个系统的关系越协调。八省份节能减排综合绩效指标指数及其排序如表五所示。(能源节约指数(SEI)、污染减排指数(RPI)、经济发展指数(EDI),由于各自权重难以测定,故在此仅将各指数权重平均化,按等权重处理。)通过比较各省份三项指标的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辽宁工业经济2008年度节能减排情况的分析结果:辽宁工业能源节约指数在八省份中排名第六,属于较低的水平。每万元GDP能耗1.617万吨标准煤,每万元GDP电耗1223.81千瓦时,分别是浙江的2.07倍和1.02倍;污染减排指数排名第五,减排水平低。二氧化硫排放量113.07万吨,全年COD排放量58.4万吨,分别是山东的66.83%和86.0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7.86%,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比重14.98%,分别比山东高出45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指数排名第三,属于发展较好的省份。究其原因是因为辽宁的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值较高,拉升了辽宁经济发展指数的排名[4]。从上述三方面分析来看,与辽宁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分不开的。工业一直是辽宁的主导产业,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能源的利用与消耗。作为工业大省,重化工业在经济比重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加之传统高耗能产业技术改造进展缓慢,都加剧了辽宁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工农业生产中对能源的重复利用率低,循环利用度不高。今后辽宁经济的发展要不断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好的产业发展,在对能源开采、加工、处理、使用等方面上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与支持力度,培养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企业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在对既有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逐渐淘汰一批产能落后、能源消耗大、产出率低的行业。对那些有发展前景,但目前有些困难的行业,政府要进行扶持,在金融、财政、税收、技术改造等各方面对其进行帮助[5]。
[关键词]节能减排;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35
[中图分类号]F270.7;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02
0 引 言
随着工程建造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施工项目中,且信息化管理技术与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施工技术不当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使社会公众对建筑行业的信任度不断降低。针对于此,相关部门必须要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针对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节能减排过程中的应用以及今后的发展策略展开了具体分析。
1 进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节能减排信息化管理研究的意义
进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节能减排信息化管理的探究,首先可以有效地分析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为今后的建筑施工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减少建筑项目施工问题的出现;其次,在建筑项目施工与节能探究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分析目前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并将其科学地应用到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从而推进建筑施工的节能化发展;最后,通过进一步研究,可以对建筑项目施工与节能管理的发展提出更加科学的建议,推动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创新性发展,促进建筑行业进一步革新。
2 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节能减排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当前,业内对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其具体包括建筑施工前期准备,包含图纸设计修订、施工流程计划拟定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调度等;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监控,包含混凝土浇筑、钢筋构架等;施工结束后的工程验收技术等。现在业内普遍认可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是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监控。
接下来就对信息化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展开具体分析。
2.1 信息化管理在工程项目初期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项目开展的初期,必然要对施工项目展开详细的施工设计以及具体的施工数据分析,这些都需要进行严密的分析计算。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全新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便可以更好地提高管理效率以及分析的准确性,同时也减少了纸质办公,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例如,建筑施工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的设备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建筑信息的分享效率,帮助人们更快地掌握到必要的建筑细节。这就说明,在建筑项目施工初期,采用信息化的管理和分析方式,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符合了节能减排的基本理念,有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全新发展。
2.2 信息化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期的应用
建筑项目施工的中期,也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同样需要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提高建筑施工的基本效率,减少建筑资源的浪费。例如,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检测和监管,这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促M现场施工的有序进行,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除此之外,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安排,保证人力和物力都得到最恰当的安排和使用,从而更加科学地促进工程施工的高效开展。
2.3 信息化管理在工程项目后期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施工的后期阶段,信息化管理技术不仅有助于工程质量的验收,还促进了建筑施工节能减排的发展。在工程的验收阶段,要对建筑施工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既包括对建筑质量的科学检测,也需要对建筑施工的资源消耗等进行分析和测评,这样一来,便需要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检测,并对建筑施工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保证建筑项目的合理运行。例如,在最后的验收阶段需要对建筑施工的各个指标进行分析,如果采用人工测量就会造成人力的浪费,但是如果采用信息化技术就可以高效率地进行施工验收,提高建筑施工节能的效果。
3 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策略
3.1 建立和完善信息监控测量系统
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高效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监控测量系统。施工管理者要在国家相关规定和建筑行业规范的基础上,基于实际的施工技术水平以及不同工程的具体施工要求,构建健全的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制度,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管,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励和追责机制,提高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确保施工效率。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控系统,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3.2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是管理措施实施的基础,为了解决当前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对施工单位原本的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创新。建筑管理人员以及工程质量控制人员需要转变观念,明确施工信息化管理对工程施工的指导意义,树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实际的施工管理工作中。建筑施工作业毕竟是一项需要按照一定步骤进行的工作,因此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可以帮助施工现场更好地进行施工工作。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一方面,要衡量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结合各方面因素,制订细致的施工信息化管理计划,从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到机械设备的具体使用以及建筑用材的使用等方面,都应当在计划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在实际现场施工中要做到因时而变,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更改,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促进环保建筑的建设与发展。
3.3 培养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我国的建筑行业目前还处于劳动密集型的阶段,人力资源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但是这项优势也会随着我国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提高而逐渐降低。因此,过去通过廉价劳动力实现发展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对现代建筑企业来说,为了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更加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素养,培养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是施工技术中关键的部分,为了保障施工过程中每一阶段都能按照计划完成,就必须使用优秀的施工管理人员,优秀的施工管理人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对建筑施工来说,一方面要在招聘时严格把关,提高招聘标准,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要加强员工专业管理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4 加强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由于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环境不同,施工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相关的数据输入,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析,保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适应不同的施工现场。如果遇到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出现问题时,必须要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维护,避免因为缺乏维护而造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瘫痪和故障,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除此之外,信息化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升级,不断更新系统的设置程序,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为施工现场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分析。
4 结 语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发现,信息化管理对建筑施工的施工质量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指导。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骞.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探讨[J].科技风,2014(3).
[2]慕旗.从节能减排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能源与节能,2011(9).
[3]徐建国.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1).
[4]张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建设[J].低碳世界,2016(13).
[5]贾正芒.从节能减排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6(8).
关键词:低碳经济;油田企业;节能减排
1油田行业实施节能减排的背景
1.1实现油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延长油田自1905年开发建设以来,已近100多年,随着油田开发周期的不断延长、油田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加,使得油田开发与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工作面临极其严峻形势:油田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的挑战。延长油田目前拥有4个百万吨级油田、5个50万t级油田、2个40万t级油田,原油生产总量达到了1200万t/年。随着油田数量的不断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油田开发与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和所产生的污染资源消耗和生产也随之增多,节能减排的压力十分巨大。油田勘探与开发配套设施不断老化、运行效率低。延长油田自1905年开发建设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勘探历程,随着生产设施投产运行时间的延长,各项勘探、开采、储运设备腐蚀、老化等问题也来越凸显,这将给延长油田的“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严峻形势。
1.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经济、社会与资源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要落实解决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延长油田作为我国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在为国家生产大量煤气油资源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因此,在低碳经济和“十三五”背景下,延长油田积极探索适合油田行业特点的节能减排新路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2低碳经济背景下油田企业节能减排途径
在低碳经济和“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深入开展背景下,延长油田在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统领,以优化油田开发和节能减排布局和效率为重点,以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为指导,以实现产量、效益、能量与排放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培育特色文化为载体,构建油藏工程系统、采油工程系统和地面工程系统“三维一体”的节能减排体系,从而为实现油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2.1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科学制定节能减排计划
延长油田作为我国能源生产的重要基地,曾以“高产、稳产”为中心,在低碳经济和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节能减排规划指引下,延长油田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油田发展面临的产能、耗能和节能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研究制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节能减排战略计划》,以优化与调整节能减排系统为目标,以高效率、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的清洁节约型发展为增长方式,以“三个结合”为途径,重点解决基础设施老化、系统负荷运行效率低、地上地下不匹配等问题,促使企业战略思想从传统“高产、高稳”逐渐地向“产量与节能、效益与减排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转变。注重当前效益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围绕控制投资、控制能耗、控制含水上升率、控制环境污染,制定五年中长期计划,实现节能系统的梯次调整优化与逐步升级改造。结合能耗点和污染点,制定年度滚动计划,充分利用已建能力,实现新老设施配套和技术集成。注重技术创新与管理潜力相结合。研究制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潜能表》,分析油田管理潜力,对生产运行、计量监测、减少天然气放空、打击偷盗破坏等方面管理潜力进行科学评价与分析。利用《油田单向技能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对油田各项技术的性能、质量、经济、效果及服务等进行全方位评价,逐项落实注采能耗降低、油田生产排放减少的技术潜能。注重地上系统与地下系统相结合。以地下油藏工程为源头,研究采油工程工艺配套经济性,合理确定油藏开发方案、各项开发及机采管理指标,降低油藏开发能耗;研究地面工程系统经济性,确定集输系统处理方式、利用率、负载率等指标,提高地面工程运行效率和合理性。
2.2以系统优化为重点,全面挖掘节能减排潜能
油田生产过程主要包括:注水、采油、处理、集输、污水处理等过程。电与天然气的消耗占油田生产过程中总生产能耗的90%以上,其中,采油与注水环节耗电量占总耗电量的71.3%。转油站和联合站的生产耗气最高,占总耗气量的98%。每年消耗的水资源约为2亿m3。因此,节约的主要能耗是电与天然气。地下采出的含油污水及加热系统时所排放的废气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重要源头。针对上述问题,延长油田通过构建“三维一体”的节能减排体系,针对老油田地面配套生产设备老化、种类多、含水高、能耗高、运行效率低、技术陈旧等特点,对高含水井实施关停和封堵措施;负荷率较低设备实施以大换小、及时更换高耗能设备;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在保持高产稳产同时,缩减站间规模,同时兼顾油藏工程无效低效注采循环、采油工程机采效率、地面工程承受能力,实现三大工程系统的同步规划、同步管理和同步实施,并逐步形成适用于不同油田的配套节能减排措施。
2.3以技术创新为指导,突破节能减排技术瓶颈
延长油田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的指导思想,由技术发展部门为引领,组织相关专家、单位和部门,根据企业自身节能减排需求,采取“课题研究”的形式,利用“研发层、中试层、转化层”的科研体系,对节能减排的一些关键技术存在问题进行改进与创新,重点突破节能减排技术的瓶颈。延长油田积极践行“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指导思想,组织企业核心技术力量对油田勘探、开发及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排放物的处理及循环利用,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使得传统的“资源—生产—污染”的生产模式,逐渐地向“资源—生产—再生资源”模式积极转变,同时达到节能和减排的双重效益。
2.4以打造特色文化为依托,营造节能减排氛围
一是宣传责任,启迪员工文化意识。延长油田先后开展“一个人就是一个节能减排增长点”“油田生态经济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带来的影响”等专题讲座,大力宣传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职责;利用先进典型经验和事迹,组织员工纵横向分析和相互借鉴学习,促使员工对节能减排有更具体、深入的感知;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党建平台等途径广泛宣传,做到根植于每一个员工内心,并逐渐形成“关爱生命、关注环境、产能更要节能、节能就是增效”的理念,并争做“节约人、减排人”,为绿色油田、生态油田建设做贡献。二是细算潜力,增强员工践行使命感。延长油田组织员工细算“1”的潜力账:综合含水少上升1个百分点、每天每口井少注入1吨无效水、每天每口开采井少用1度电等潜能,再由小及大,逐渐的扩展到油田企业的各个岗位工作中、每个工作日中,让员工能够清楚地认识岗位工作中所蕴含的节能减排潜能,促使人人制定目标和措施,从点滴小事做起,创造性的做好本岗位的节能减排工作。
关键词: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问题;解决对策
作为一个人口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在推进各行各业发展的过程中,资源消耗较快,这使得我国资源日益匮乏,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于国民的生存、生活有很大影响。对此,我国大力提倡节约型社会理念。交通运输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应当注意推行节能减排,使得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符合人类未来发展方向。但目前交通运输中节能减排效果不佳,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节能减排的推行。所以,积极探究切实有效措施来解决交通运输中节能减排问题,更好促进交通运输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我国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1.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现状。基于我国资源日益匮乏和环境污染严重性,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政策,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有力支持,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基于此,交通运输部门成立了节能减排专项工作小组,主要负责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的推进,与此同时多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纷纷成立相关工作机构,意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通过节能减排工作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的努力,目前我国已经基于交通运输特点,构建了汽车排放法规体系,并且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示范活动,对交通运输中资源浪费、汽车尾气排放等方面有一定的控制。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交通运输中节能减排的推行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诸多缺陷与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不懈努力。
2.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的确,综合当前多地交通运输中节能减排工作落实情况,不难看出节能减排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2.1节能减排认识不到位。2006年国务院就已经对交通运输中节能减排提出了相关要求。但十年过去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依旧存在诸多问题,而节能减排认识不到位就是其中之一。交通运输方面对节能减排认识不到位,与粗放型经济方式的推行有很大关系,与交通运输部门缺乏节能减排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有很大关系。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将节能减排看作为重要工作,那么后续的节能减排工作必然难以及时且有效的落实,最终导致节能减排相关工作不断推迟、延后,交通运输依旧保持原状。
2.2节能减排资金支持不佳。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节能减排的推行不能纸上谈兵了,需要各行各业付出实际行动,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有效的整治排放不标准问题。但实际情况则不然。大多数交通运输企业,出于自身利益及企业发展的考虑,认为节能减排会增加企业交通运输成本,并且不合格排放标准的整治,会影响交通运输业务,因此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投入的资金少之又少,单纯的依靠政府及交通运输部门推进,很难使交通运输方面的节能减排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3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即便国务院已经对交通运输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节能减排要求。但是,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行依旧比较缓慢。不得不说,这与监督检查不作为有很大关系。一些地区的监督检查部门,并没有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具体进行交通运输监督检查中未能按照国务院提出的节能减排要求,严格的、规范的进行交通运输工具监督检查,导致交通运输工具不合理排放等现象依旧存在,阻碍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
2.4节能减排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了保证交通运输部门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完善的、健全的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对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予以严格的约束与规范,必然能够是节能减排工作有序落实,并且充分发挥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工作人员节能减排意识薄弱,使得制定的节能减排体系标准不合理,节能减排规章制度不完善,相应的节能减排工作具体落实得不到体系支持、制度约束,必然会受到阻碍及影响,使得节能减排效果不佳。
二、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问题处理
1.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加大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宣传,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之一。交通运输中节能减排宣传,其一是让“节能减排”深入人心,使得交通运输方面工作人员及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潜意识中知道节能减排及其对我们生活的正面影响、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其二,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使其能够更多的关注和监督交通运输企业及部门,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或者监管不到位的部门揪出,呈现在人民面前、法律面前,使得相关企业单位及工作人员受到应有的惩罚。其三,使交通运输企业及相关部门人员能够深入了解节能减排,并且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节能减排意识。
2.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规章制度。除了积极的宣传节能减排之外,制定完善的、健全的节能减排规章制度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节能减排规章制度的制定,了解交通运输整体情况,依据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提出的相关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对节能减排流程、汽车排放标准等方面予以说明,如此可以有效的规范、约束交通运输中节能减排工作,使其有计划的、有序的开展,为交通运输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3.相关部门应加大节能减排监督工作。加大相关部门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其实,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如财政部门、环境治理部门、监督检查部门等等。为了使得交通运输减节能减排能够落实到位,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并且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节能减排工作落实情况,如若发现问题或缺陷,要求相关人员对其予以处理。另外,相关部门在监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严格按照各项政策法规,如此可以保证节能减排问题得到有效处理。4.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保障机制。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保障机制,首先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求为准,对交通运输通道进行合理的养护,提高公路等级,使其可以满通运输需求。其次是合理优化道路运输场站布局,使得道路运输与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相协调、与客运网络发展相协调。与此同时,将发展物流中心和快速货运、集装箱等货运站场为主,对道路运输予以科学、合理的规范,进而达到节省能源,降低污染的目的。
三、结语
在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提倡节能型社会理念的背景下,道路运输方面应当注意加强节能减排宣传、完善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制定节能减排机制及相关部门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以此来解决交通运输中的节能减排问题,有效规避汽车排放不标准等问题,使得交通运输更加健康、环保,如此不仅可以降低道路运输成本,还能促进道路运输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所以,作为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行业,积极推行节能减排工作,逐步实现节能型、环保型道路运输行业,利于道路运输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赵卉 单位:陕西省渭南市道路运输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石友蓉,赵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综合管理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4):26—27.
[2]赵建顺.如何有效实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1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