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问题的提出
视频案例教学是对案例教学的一种延展,本文所说的视频案例指的是课堂视频案例,是在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设备、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1]这种把传统的文字记录改用视频记录,可以更好地捕捉和传递真实的课堂情境,既弥补了文本案例研究的局限,又能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使得课堂更加丰富生动,尤其在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有其突出的优势。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也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尤其突出实践性非常强的技能教学知识,而技能教学的知识很难只通过传统讲授来获得,视频案例教学恰好搭建起了这座桥梁,将教师的经验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成为提高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主要探讨视频案例在对外汉语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描绘步骤,分析优势,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二、视频案例教学在对外汉语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文化等要素的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中理论需要理解,技能训练更为重要。为了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我们将视频案例应用到各个教学阶段,促进学生技能的发展。
(一)视频案例在准备阶段的应用
课程准备阶段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示范课。学生刚刚接触对外汉语教学,对汉语课堂充满了好奇,优秀而完整的课堂教学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增加对课堂教学的感性认知。对外汉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第一堂课从课型上我们选择了综合课的视频案例,从教学内容上基本包括词语、语法点和课文的讲解和练习,更突出了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从教学阶段上选择了初级阶段教学案例,主要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以基础阶段为重点,基础阶段也拥有最多的学习者,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为下一步的理论讲析奠定了基础。
(二)视频案例在讲析阶段的应用
本课程讲析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各语言要素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技巧;二是各语言要素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步骤。分别结合视频做案例分析。语音教学通过视频来解决声母、韵母、声调中的难点,掌握常用的教学技巧及练习方式。汉字的笔画、笔顺、部件的教学结合汉字动画制作视频进行教学。词语教学,通过视频案例分析词语的展示顺序展示技巧、词语讲解的各种方法、词语练习的多个题型等。语法教学,通过视频案例分析常用的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如语法项目的引入方式、语法项目的解释角度、语法项目的归纳总结以及多种操练方法等。课文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步骤,即课文的导入——课文的讲练——课文的表演等,可见视频案例的介入使每一部分的讲析显得具体而生动,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视频案例在观摩阶段的应用
观摩阶段是视频案例应用的又一重要环节。首先要求学生做好观摩前的各项准备:要有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以学习的心态最大限度地从观摩中获得经验;要了解案例所涉及的主体和客体特征;要掌握观摩的具体方法:做到一观察、二思考、三评价。其次观摩阶段由学生分组进行,教师有目的地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案例,并提出观摩要求。学生反复观看案例,观察学生座位的排列、教师的体态语、板书和教学媒体的使用及课堂气氛等;思考教师控制课堂的技巧和方法、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如何控制课堂秩序和教学时间、如何定位和处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最后对上述内容做出评价,写出观察报告,由小组在班内进行汇报,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观察报告做出点评。
(四)视频案例在实践阶段的应用
实践阶段安排学生课堂模拟。首先教师选择优秀视频案例,从教学过程入手,分析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课、布置作业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既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又让学生体会教学环节的交叉性和多层次性,然后进入课堂模拟。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10分钟的教学模拟。学生分小组进行,自己选定教学内容,集体编写教案,一人模拟教师,其他成员模拟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课堂环境。班级其他学生对该小组的教学活动进行点评分析,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有异议双方可以交流,模拟小组也可以说出自己的教学设想。整个过程教师做一个倾听者和记录者。模拟进行完毕,教师对模拟方和评论方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和全体同学一起评出最佳小组及优秀个人。第二步30分钟的教学模拟。由评选出来的优秀个人挑选学生组成自己的教学团队,共同编写教案,进行微格试讲,然后把讲课视频拿到班级和全体同学一起观看,师生对这些视频进行分析、讨论和反思,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理论和实践知识都得到了提升。
三、视频案例教学在对外汉语课程中的优势分析
“现代教师培训应当继续开发在行动中学的思路,采用‘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模式’,这才是造就有经验教师和专家的必由之路”[2],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认为视频案例教学在对外汉语课程中更有其突出优势:
(一)视频案例教学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理论的讲授是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以理论为指导,才能使实践有坚实的基础,是开启该教学模式的前提。不论是讲析阶段还是观摩阶段,通过视频案例,学生可以对课堂进行深度观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加以反思,从而建构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最终以观察报告的形式加以总结。如果没有必要的教学理论的指导,这种观察就会流于形式,如果没有视频案例的分析,理论就不能被具象化。因此视频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就如同一座桥梁,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视频案例以其高情境化、多层次性展示了真实而复杂的课堂教学
视频案例是课堂教学的真实记录,从多个角度、真实地呈现课堂的基本情境,是即时的课堂,属于高情境化的材料,无不展现课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讲析阶段和观摩阶段,展示不同层次的案例:既有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案例,也有一位教师不同内容的案例;既有优秀的示范课,也有存在缺陷的不完美的案例;既有高校教师的案例,也有试讲学生的案例等。大量的案例、众多的信息极大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励着学生不断思考,并最终去指导他们的教学决策和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视频案例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定位,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视频案例教学使教师的讲授大大缩减,但又处处可见教师的身影,从选取分析案例、提出观摩要求、点评观摩报告、修改学生教案、组织小组模拟及评比到最后的微格试讲,每一个环节得以顺利进行,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在这种高要求中不断经历着困惑、感悟,并在这种困惑和感悟的过程中实施着一个观察者、引领者的角色。同样,视频案例教学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论是个人展示还是小组合作,不论是课下视频观摩、教案的编写,还是课上的教学汇报、讨论互评,处处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学会进行专业观察与思考,既彰显个人能力又突出了团队精神。可见,视频案例教学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了双向交互,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四)视频案例以其灵活性提供了讨论反思的空间、提升了教学效率
上述教学过程能够做到课上课下相互配合,与视频案例使用的灵活性密切相关。课前教师会把视频案例、讨论题目、学习要求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多次观看视频,根据教师的要求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样就首先保证了小组内部共享经验和评论。课上就同一视频案例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对不同意见进行反思;另外,案例的灵活性还体现在随时服务于不同的教学需要: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可以从截取词语教学、语法教学的视频片段分析讨论,也可以按教学环节截取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课以及布置作业的片段分析讨论等,甚至同一个视频也可以分阶段重复播放,通过分析讨论便于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总之,视频案例以其灵活性给师生提供了讨论反思的空间,从而提升了教学效率。
四、视频案例教学实施的改进建议
(一)立足自身,加强合作,提升视频案例的品质
“视频案例是一个综合成果,整合了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及各种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把教学信息用非线性的方式链接起来,从而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3]可见,视频案例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录像,对其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目前我们的案例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国家汉办资源共享平台及部分教学视频网络平台;二是部分高校的资源库;三是本校学生的课堂模拟。其中虽然不乏优秀案例,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视频案例系统性有待完善,课型上主要集中在综合技能课,而专项技能课型较少;内容上语言要素不很均衡;教学阶段上主要集中在初级阶段。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可见教学资源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进一步依托国际交流学院,完善留学生教育平台,并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交流,实现院校间教育资源共享,以提升视频案例的品质。
(二)完善教学平台,实现多媒体视频和网络的无缝对接
视频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提升学生教学技能有突出优势,但实施该教学模式占用时间较多,同时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例如案例的搜集整理、案例的背景介绍尤其是观摩和实践阶段,还需要教师拿出大量课下时间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但现实却是课时不能增加,教师时间也有限,教学技能又急需加强,必要讲析还不能减少。如何来平衡这些矛盾,建议进一步加大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继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多媒体视频和网络的无缝对接,优化教学过程。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平台提前观看视频、了解视频背景,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感,同时还能和其他同学互动。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登录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网上点评等,一旦这些环节得以借助平成,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实践,从而实现该模式的效用最大化。
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教学理论知识和汉语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具备过硬的教学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视频案例以其自身具有的情境化、可视化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特点在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有其突出的优势,将其应用于对外汉语课程中,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当然提高学生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一门课程的开设、一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还远远不够,它需要一个更科学的教学体系,需要多门课程的协力配合,继续加大教改力度,优化教学过程,不仅加强课堂上的实践环节,还需要借助孔子学院、高校国际交流学院以及社会上各级培训机构的力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娟,张景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优势与个案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
[2]鲍建生,王洁,顾冷沅.聚焦课堂—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汉语教材 优化处理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效果
一.主题描述
作为教学结构中的三大要素之一,汉语教材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极其密切。一方面,教材服务于学生,因此它必须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但实际上教材的编写是以语言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依据的,可以说教材是一个以线性安排展开的封闭系统。它虽然最大程度地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却很难顾及到学生的个体需求,也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具体需求。因而,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教学机制和教学创造为前提,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结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协调和缓解学生不断生成的需求与相对固定的教材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教材也服务于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和教材的目标以及目的都指向学生的学习,因而两者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合作、相辅相成的。教材的内在价值及其功能也只有在教师的深度挖掘和完美演绎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此,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并最终达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教师既有权力也有义务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
然而,由于受我国传统和历史重教材的影响,很多教师过分夸大了教材的作用,以致于在教学中陷入教材使用的误区,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具体表现为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的“教科书中心”现象——把生动的语言教学过程纳入到以教科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开展、教师和学生的所有互动和交流,都紧紧围绕着教科书展开。这种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1)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容易机械化、很难有创新;(2)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3)教学过程单调而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参与度受限,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激情;(4)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
由此可见,对教材功能、价值以及处理方式等的认识,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的展开与进行。因此,要想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本教学案例主要从教师对教材的合理、有效处理和利用入手对教材的优化处理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对外汉语教师减少对教材的依赖性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以及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深入而全面。该案例的课文选自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的《汉语教程》(第二册·下),主要是针对中级留学生编写的,课文题目是《寒假你打算去哪儿旅行》。
二.案例描述
这是2011年4月27日的一堂示范课。授课者是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的青年教师饶丽,授课对象是中级班留学生,听课者是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2010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全班同学,课型是综合课,授课内容为《汉语教程》(第二册·下)第十八课《寒假你打算去哪儿旅行》,时间为90分钟。
开始上课后,教师首先向同学生问好,问学生周末都去哪里玩了,并询问:学生有到餐馆点菜吗?都点了些什么菜?除此之外他们还知道些什么中国菜?通过交互问答的方式完成了新课的导入。
进入新课环节,教师主要讲解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生词的讲练。在学生轮流朗读和教师带读生词以后,教师开始讲解重点生词。首先是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辨析易混淆的词“喝”跟“渴”;然后结合课文以及生活实际讲解并扩展生词“点菜”、“好吃”、“辣子鸡丁”、“周”、“计划”等,并通过问答的方式完成生词及其所涉及语法的运用练习。第二部分是课文的处理。首先由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然后教师联系实际生活针对课文里的某些点进行扩展,如引导和提示学生由“特色菜”、“拿手菜”联想到“招牌菜”和“菜单”等,接下来由学生针对课文提出疑问,教师答疑,最后教师进行反提问,了解学生课文的掌握情况。第三部分是语法点的讲练。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法点,然后带领学生复习本堂课语法点“什么”已学过的用法,最后讲练“什么”的新用法,大致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举出课文中的例子;第二步,在上一步的基础上为学生分析“什么”及其同类词表示肯定时的意义;第三步,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和丰富的例句为学生归纳和讲解“什么”的具体用法和使用情境——表“随便”、“特别的”和“不知道”并给出语境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第四步,为学生指出重、难点并对此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再由教师释疑。
新课结束以后教师直接进入到练习环节,练习形式有两种:一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口头上的句型操练;二是有选择性的完成几道课后习题,并通过此项练习发现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再加以强化讲解。之后布置完作业即结束了本次课。
三.案例分析
在笔者看来,饶丽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是非常到位的,而我课下对班上一些同学的访问调查也表明,课堂教学效果很不错。她对教材的优化处理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重视语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和深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都针对教材并结合本地生活实际做了适当的补充和延伸。如语法点“什么”的讲练,教师并未按照课本给出的内容展开讲解,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加以整合、编排再呈现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点始终放在语言教学上而非教教材,教学目标明确。
第二,教学活动的展开和进行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学习情况而不拘泥于教材所编排的教学顺序。如对练习的处理,教师并未按照教材的编排来处理而是自己筛选和改编以后把要求、题号等信息告知学生再进行实践。这样做既实用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还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对于教材内容的处理富有趣味性,教学环节的安排紧凑、高效。既着力于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又赋予课程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还结合了当前、本地的实际,从人们所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热门话题出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联系实际引入学生关注的内容来展开教学。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建议
对于汉语教材的优化处理,笔者认为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活动性原则。具体表现为针对同样的语言意义选用多样化的语言形式范例,包括语境、交往对象、语言得体性等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适当地拓展和延伸。第二,情感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恰当地处理教材,从而达到教材内容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统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开放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材的活化,即:不把教材看作学生必须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视其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案例或范例。同一个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范例,教材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众多材料中的一种。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加以优化处理,以便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和价值,也使其更具开放性、动态性、真实性和交际性,进而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同时也促成学生汉语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第四,趣味性原则。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不仅要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话题,还要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开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便持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进行汉语的学习和交际,最终从根本上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夏纪梅,孔宪辉.试论外语教材的功能等有关问题[J].外语教学,1999(20).
[2]盛双霞.论对外汉语教材的优化处理[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2期
[3]卢家楣.教学心理学情感维度上的一种教材处理策略——心理匹配[J].心理科学,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