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

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

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我校的具体工作目标如下:了解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努力使小学生成为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合格的小学生。并对孩子的学习有个好的支持作用。

二、实施方案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5、面对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预防和矫治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8、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9、心理教育宣传和心理辅导相结合

三、具体工作内容安排

四、具体时间安排

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区域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有效地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市教育局确立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四个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即以区域推进为中心,以课题研究和常态实施为主线,以统筹规划、先行试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为途径,全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效、健康发展。

一、找准教研立足点,宏观指导,多维促研,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教研是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常态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有效措施。实践中,我市推行“联片教研、网上教研、校本教研”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使心理教研活动在教研培训中心的宏观指导下,实现了城乡融合、虚实结合、内外联合,多维度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1.抓好联片教研――协作中求均衡

几年的探索,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制。但我们深知,这个体制是纵向的,要真正实现“区域性推进”还需要一个横向的支撑点。尤其是针对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寻找一个能促进各校之间协作共享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联片教研“优化一个,带动一片”的教研优势,成为我们首先倡导的教研模式。在联片教研活动中,各联谊校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研讨活动,大力创新联谊校教研活动的形式,做到每次活动有专题,有课例,有研讨,有反思,有指导。每次联谊活动,教研员都积极参与,及时总结联谊校的优秀经验向全市推广。联片教研极大地提高了集体教研的成效,也缩小了城乡学校间的差距,确保了区域推进沿着均衡化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行。

2.抓好网上教研――交流中求互补

我市早在2004年底就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站包括政策导向、理论导航、心育广角、心育载体、团体辅导、个别辅导、课程资源等近十个栏目。

为保证网上教研的顺畅、实用,我们一是加强网站的组织建设,建立网上教研规范。制定了《荣成市心理健康教育网上教研实施方案》,并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了一批有责任心、有热情的网站编辑,参与网站的管理与维护。二是加强网站的应用建设,维护网上教研秩序。为推广学校的经验和做法,我们特别设置了“心育广角”栏目,鼓励、指导各学校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负责人及时上传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供各学校学习和借鉴;为防止有教师抄袭别人文章,专门设置了检举BQQ;不定期抽查网上教研工作,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腾讯通采访的形式,收集教师对网上教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网上教研在虚拟中求实,在操作中求真,在规范中求新,让网上教研真正成为一线老师沟通交流、经验共享的工作平台。

3.抓好校本教研――内化中求提升

校本教研的最大优势是以校为本,因地制宜,因需而研,有针对性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但以校为本,不代表教研部门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而应站在区域推进的角度对学校进行方向的引领、过程的指导以及效果的评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着重抓两个重点:

一是内容上的宏观调控。我们在心理网站和研修平台上专门设立一个校本教研栏目,有规划、有文字和音像的教研内容,学校可根据需要进行自主选择;另外我们还开通网络应急通道,对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方面的困惑和需要进行及时地沟通答复。

二是过程中的督导引领。每个学期教研员都会根据学校的要求,为一线教师开设专题心理讲座、与教师以对话交流的形式进行专题教研活动、与教师共同听课、评课等。

二、找准实施核心点,由浅入深,强化应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实践和探索。实践中,我们不懈追求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实施,并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分别进行了内容的开发、课堂模式的构建以及活动载体的拓展,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开发课程资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在督导考核评估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和老师因缺少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资源作支撑,使心理辅导活动课陷入低效、盲目、无序的状态。为改变这一工作状态,保证心理辅导活动课能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我们组织部分心理骨干教师联合攻关,为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各学段开发构建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整个资源包共包含453个活动方案近百万字。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选取内容进行操作。

在使用课程资源包的过程中,我们还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资源包。我们将各年级的最佳方案逐一上传至心理辅导活动课专题网上研修平台上,指导心理健康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后反思与教研,共同参与课程资源包的修改完善工作。这一举措有效推动了心理健康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开设心理活动课,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一直是我们在基础研究中着力探索的领域。创新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堂结构是:提出问题、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置情境,方法迁移;澄清认识,理解升华四环节结构。几年来,实验教师以此模式执教的优质课多人次在国家、省级获奖。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的专家对我们所确立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7年,我们将一线教师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集结成教师辅导用书――《小学班级心理辅导指导用书》、《中学班级心理辅导指导用书》,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3.丰富课程内涵,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渠道

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着力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团队活动等学校日常工作融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关注问题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通过信箱、咨询电话、心理日记、面对面咨询等形式,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补救。三是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我们以学校为主体,联合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力量,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无止境。对于我们来说,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更多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还有更多的挑战需要我们面对。相信,只要沿着既定的方向去努力,去探索,去实践,就一定会迎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同时,我们也真切地希望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化推进能送给学生阳光般的心境,能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在教育转型的新形势下,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新问题、新动向的情况下,心育实践在一些区域的具体还要进一步扎实推进,在一些领域还有许多空白工作需要去填补。比如,咨询室设施建设问题、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问题、岗位设置与编制问题、心育在学校管理体制中的何去何从问题,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问题:普及率不高和科学化水平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制约着我国中小学心育普及与发展的主要瓶颈。“龙头”高中率先探索心育工程,将会对引领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开创性的贡献,并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因此,“龙头”高中要增强解决现实问题、实现自身使命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大规模、系统化地推进心育工程,把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作为当下实现高位发展的高标。

一、心育工程是“龙头”高中结合自身特点、与时俱进的必由之路

严格地讲,“龙头”高中的概念定位不够严谨,但是,它在教育现实中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一类实体。笔者所指的“龙头”高中,是指舆论公认的,在区域发展中通过自身的率先、高位、特色发展而自然形成的,具有稳固而持久的区域辐射力的国家级示范高中。这些“龙头”高中的基本特征包括:⒈“龙头”高中的学校形象是舆论公认的,具有较高的声誉和社会评价;⒉“龙头”高中的优势地位不是上级册封的,而是自发形成的;⒊“龙头”高中的发展模式是率先发展、特色发展;⒋“龙头”高中的社会价值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外,还在于为其他学校的发展竖起标杆;⒌“龙头”高中的发展引擎在于前瞻的教研智慧,教育科研成果在教育现实中的转化与应用也特别引人注目;⒍“龙头”高中的发展追求是高位的,与时俱进。多年来,“龙头”高中由于自身优势、社会期待、既有业绩等方面的因素,始终面临着高位发展的共同追求,都试图为自身高位发展寻求“特色”。有的从特色项目出发展示自身的优势,有的打造主题校园文化,凝练校本教育哲学;也有的从提升教师群体的学历着手,建设高学历的教师队伍。所有这些途径,都有效促进了各个高中的高位发展,提升了它们在所在区域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自身的“龙头”地位,也展示了一大批办学者的卓越智慧,但是,在教育进一步转型的形势下,“龙头”高中应该为高位发展寻求新源泉,进一步在学校的内涵提升上多做文章,不断为自身寻求新动力,注入新活力。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就是实现自身高位发展的必然路径,是一项利教、促学、益社会的奠基工程。

二、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符合很多“龙头”高中目前的客观实际

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有利于教育者自身素质的优化,拓展教师研修领域,为专业成长提供新路径,从而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有益于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区的精神文明。总之,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有利于把学校、教师与学生三者的发展统筹起来。

(一) 利在教师

“龙头”高中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倾向极为普遍,表现为教育者原有人格解散、身心疲惫、绩效低下。研究表明,教师从教达到一定年数,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其中原因主要有:教师不能及时应对工作压力,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婚姻家庭关系出现重大变故;师生交往中诱发严重家校矛盾;在收入分配与评优晋级中遭遇挫折;等等。事实表明,“龙头”高中的教师担负的工作更繁重,工作压力更大,更容易受到各种滋生职业倦怠的主客观因素的困扰。因此,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有利于在“龙头”高中的教师群体中普及心理知识,帮助教师及时走出倦怠,维护他们的健康权益,助推教育品质的高位提升。

(二)利在学校

近年来,各“龙头”高中都曾不同程度地追求高学历的教师群体,把提高学历层次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重要突破。现在,再次放眼江苏全省,乃至全国大多数发达地区,我们发现高学历的教师群体已经不再成为“龙头”学校区别于一般高中的标志。各大高中,包括乡镇高中,几乎都有一批高学历的教师群体。所以,就目前形势而言,追求高学历只是“龙头”学校获得高位发展、特色发展的一般条件。推动“龙头”高中高位发展,需要学校领导更新观念,及时转变教师发展方式,从追求“专业知识”向追求“技术知识”转变,从追求“教育学知识”向追求“心理学知识”转变。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不仅是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要求,而且是转变学校管理方式的要求,它有利于在技术上实现“以心育心”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更高定位与追求。

(三)利在学生

目前,“龙头”高中的学生常常因为学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而出现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生人格的心理学评估令人堪忧,有的学生已经因为人格局限,给自己、家庭或社会造成了严重后果。拿苏北某县来说,2013年高考前先后有2例高三学生不堪重负而上吊和坠楼。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学校教育管理方式毕竟是其中不可推卸的一个方面。时间和空间,是任何生命存在的基本维度。学生的生命达不到应有的维度,要么会产生紧张感,要么会觉得不堪重负。有的学校把时间卡得太死,管理事项过多,学生活动空间狭窄。当生命长久得不到自由呼吸的时候,灵魂受到压抑,精神就会倦怠,健康人格也会悄悄耗散殆尽,在反复的折磨与强化中,一种叫师长倍感惊讶的怪异人格就会形成。不健康而又反科学的校园管理方式是青少年各种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之一。在《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的新时代,校园生活中的那些反教育的旧做法、旧传统,已经到了该彻底抛弃的时候。因此,“龙头”高中必须尽快觉醒起来,从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着手,尽快对在校学生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育工程的实施涉及“龙头”高中教育实践的各层面

作为“龙头”高中在内涵上实现高位发展的一种具体形式和一个创新路径,心育工程是一项触及灵魂、挑动神经的开拓性事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在全体教师中普及心理学知识

班主任必须具有更高水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通过严格的心理学测试方可走上工作岗位,任课教师也要分期分批地参与心理学培训,可行的途径有在职继续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主动组织的各类心理学测试,学校通过奖惩措施促成各科教师参与心理学继续教育,使“龙头”高中在职教师的心理学素养普遍超出一般高中任课教师的水平。

(二)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援助计划

通过专业人员对学校的诊断、建议,对教师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教师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教师在学校中的工作绩效。具体地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减少或消除容易造成问题的外部压力源,包括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二是正确处理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症状的缓解和疏导;三是改变个体自身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三)建设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首先要在数量上有增长,使专业教师在数量上摆脱“一校一人”的单兵作战局面,尤其是大规模办学的“龙头”高中,可以尝试“一年级一人”的岗位设置标准,或者是每500学生设置一名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这样,多人组成的心理健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学科教研组,有利于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要在质量上实现大的提升,争取引进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拥有自主科研成果的心理健康教师,打造一个实力雄厚、能力卓越、科研成果丰富,对学校高位发展贡献率高的专业教师团队。

(四)在学科教研中增加心理学应用研究

组织教师主持或参与心理学范畴的专业成长研究,拓展教师研究领域,申报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省、市重点课题,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扎实研究,使之成为精品课题,提升心理学科研对于学校发展的贡献率。班主任要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在科研中承担学生个案研究,或者撰写心理学专业论文。

(五)德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学校德育工作重心定位在“心育”上,努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有计划地实施学习心理辅导、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教育、耐挫力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等,让心理疏导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成为价值引导的新途径。

(六)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充足的高级心理咨询中心

通过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帮助学生发掘潜能,完善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疏导压力,解决心理问题,预防恶性事件发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全面地发展。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要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坚持干预个体与覆盖全体相结合。要在比较常见的基础型、标准化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增加设置心检阅览区、潜能开发区、社团生涯区、中控督导区、情绪疏导区、艺术放松区等区域,各区域一律单独建室,总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其中容纳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配置主要有:健康检测系统、素质训练系统、艺术心理辅导箱、团体心理辅导箱、多元智能训练设备、沙盘游戏成套设备、心理学专用仪器、合理宣泄人、涂鸦墙、放松椅、宣泄球、放松音乐光盘、哈哈镜、心理剧舞台、心理学专业用书、心理学电影、心理学挂图等。

四、实施心育工程要在把握系统性的基础上做好广泛的协调与动员工作

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调研基础上积极助推,需要校长审时度势,果断策划,做好顶层设计与精细部署,也需要学校教职工凝聚共识,广泛参与。

(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调研基础上积极助推

在实施心育工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千校一面的状况,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深入学校,督促学校挖掘自身的心育资源,努力把心育工程与学校实际结合起来,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规范,杜绝一哄而上,积极引导因校制宜,让一些有心育资源优势的学校先行一步,真正为“龙头”高中的心育工程保驾护航。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细致的实施方案,做到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系统推进心育工程的实施。比如,联络人事与社会保障部门,增加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的人员编制,制订《心理咨询室建设实施方案》《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与培训方案》《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施办法》等,努力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版)》的落实。

(二)校长审时度势地做好顶层设计、精细部署

校长要当好心育工程的总设计师。要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版)》的要求,设置一些精品项目,推进心育工程的系统实施。比如,设立“知心小屋”,聘请有资格、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师,采取电话咨询、网上交流、个别面谈、写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个体的心理辅导工作,还可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动态,做到跟踪管理与辅导,确保学生的心结及早发现,思想疑难早化解,校园心理剧展演等。具体地说,校长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周全考虑: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一、问题提出

近几十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其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而普通高中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当前情形下开设人生规划课正当其时。

由于受课时和师资的限制,很多学校会选择由专职心理教师来承担人生规划课程的研发和开设,而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开始就在寻求与学校教育目标融合的教育模式,因此可尝试探索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人生规划课的整合。

二、理论依据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定义: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发展性团体辅导”,是以全班学生为对象,运用适切的辅导策略或方法,借着团体互动,协助学生重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调整认知与增进因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课程[1]。

人生规划课的定义:人生规划课程贯穿于人的一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侧重于自我认识、自我接受和自我发展,其本质是一种发展性教育,密切了学生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增强了教学的导向性和针对性,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并促使学生不断自我探索、体验生活[2-4]。

从以上内容可知,两门课程都是发展性教育,可促使学生不断自我探索、体验生活,激发学生潜能,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且两门课程的教学资源相似度极高,完全可以进行资源统筹整合,充分发挥两者优势,提高课堂有效性。

三、亮点创新

整合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人生规划课是一项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创新,是对现有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一项探索和改革,这样既节约课时,不增加学生额外负担,也合理利用了师资。整合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人生规划课不仅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弥补双方的不足,更高效地启动团体动力,提升课堂氛围,还可以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使问题解决更具现实意义,更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四、研究过程

以本校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学习、课堂教学、生涯咨询和社团辅导这四个方面对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人生规划课的整合进行实践与探索,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一)理论学习

首先,思想上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的梳理、学习,并注重教师自身素质和心理辅导、人生规划辅导操作技能的提升。

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查询已有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人生规划课的相关理论,收集现有研究成果,寻找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和人生规划课的共通性,逐步建立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国内外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人生规划课的研究策略和经验设计研究实施方案。

最后,通过对心理与人生规划课的操作、咨询、辅导等相关内容的查找,努力收集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升操作技能,为课堂教学、生涯咨询、社团辅导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人生规划课整合探索的主阵地,也是帮助学生全面探索自我,培养核心素养,激发学习动力,树立生涯发展意识,为适应高考改革与升学做好准备,为幸福人生奠基的主阵地[3]。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相关研究时需要制定全面细致的研究策略。

第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对当前学生对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人生规划课的认识、态度、需求、接受程度等展开多种形式的调查,如观察、访谈等,进而分析这些情况,探索课程模式。调查问题主要方向如下:

1. 以前有没有接触过心理辅导活动课?

2. 你对心理健康是如何理解的?

3. 心理辅导对我们的帮助有哪些?

4. 以前有没有接触过人生划教育类课程?

5. 我们为什么要开设人生规划教育这门课程?

6. 有没有想象过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7.对自己的了解有多少,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

8. 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特长、兴趣、价值观吗?

9.了解社会上的哪些职业,能报出名字的职业有多少,对这些职业的了解程度怎么样?

10.有尝试过规划吗,结果怎么样?

………

通过以上类似问题的调查,不但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心理辅导活动课和人生规划课的认识,态度、需求、接受程度、是否存在误区等,为后续的课程研发和开设做好准备,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意识,在思想上重视心理健康和人生规划。

第二步:申报课程项目开发“招标”书。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对学生相关的认识、态度、需求、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梳理后,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指导下,将课程目标锁定为:希望通过心理与人生规划课的学习、训练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更有效率地过好每一天,更好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本着对学生坚定负责的态度,在课程研发、开设前对课程进行了细致的评估,首先向学校申报课程项目开发“招标”书,经过审核和逐步修订后,方才开始进行课程的研发和开设。

第三步:精炼素材,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开发旨在挖掘校园文化,传承精神,形成校本特色;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和人生规划教育的共同优势,节约课时和师资,贴合高中学生心态发展的需求,使学生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幸福人生奠基!

因此,在选择材料与主题时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需要,斟酌安排课时和学习内容,所选教材均需符合高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且教材具有时效性和前瞻性。特别增加与高考改革相关的内容,使课程更贴近学生当前的需要,帮助学生解惑、调整情绪、完善认知,突破自我,促进成长,适应高考变革,从心理和人生规划两方面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考改革,在成长中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由于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人生规划课程都是发展性教育,可促使学生不断自我探索、体验生活,激发学生潜能,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授课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具体如下:

1.自我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个人特质与潜能、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学业规划: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当前学业目的和结果的清楚认知和合理安排。

3.职业规划: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活动,升学与择业是学生人生发展中的关键环节,通过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将来做出思考和设想,尤其是升学。

考虑到高中时期是认识自我和能力培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教材选择时偏重自我规划和学业规划,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出现,如互动体验、视频感受、实地锻炼等,且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自我体验、自我探索、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主。

第四步:加强相关专业培训,努力提升教学效果。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人生规划课主要由心理教师承担和具体实施,虽然专职心理教师具有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能够助人自助、促人自我探索等,但相关的人生规划知识和操作技能仍然是缺乏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作为课程的实施者需要不断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同时,多听课,多磨课,尝试开设公开课,进行经验交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开阔眼界,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受益。

(三)生涯咨询

金树人[5]指出生涯咨询是一种心理咨询,其所作所为是处理和当事人生涯发展有关的认知、情绪、态度与行为。生涯咨询涉及当事人改变的方法与策略,奠基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之中[6]。而生涯规划的本质与精髓指出人的行为是目标导向的,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握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关注生涯发展有利于促进个体自身发展,促使个体不断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个体具备人生选择的能力,追寻、体验生活的过程与意义。

因此,专职心理教师在学习生涯发展理论、生涯规划、生涯咨询等技能的同时,可在一对一心理咨询过程中在遇到学生发展性问题的时候引入生涯咨询理念,尝试通过整合心理咨询和生涯咨询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发展性困惑。

(四)社团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已经被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了其有效性,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与促进成长的方法,尤其对于那些有相似的心理困扰和类似的发展性问题的辅导对象。受益于学校选修课资源,尝试定期面向学校心理社团――“牧心社”开展以生涯辅导为主题的社团辅导活动。以期在历经数次活动后,团体成员能朝着更加积极的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总之,理论学习、课堂教学、生涯咨询、社团辅导这四个环节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关系如图1。

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先决条件,所有研究和尝试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展开实践。理论学习有助于梳理脉络,解决困惑,制定课堂教学方案,提升生涯咨询和社团辅导技能。同时每次课堂教学、生涯咨询和社团辅导都是对相关理论的一次实践。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是学生最熟悉的学习环境,课时有保障,并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获益。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唤醒学生生涯发展意识,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对人生规划感兴趣,在学生遇到发展性问题时会愿意进行生涯咨询或参加社团辅导。同时,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一般性需求,可以为生涯咨询和社团辅导积累资料和经验。

生涯咨询:生涯咨询是大后方,一对一的咨询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地了解学生的困惑与需求,同时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获益。另外,在严守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在征得学生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可将个体的问题进行一般化,融入课堂教学或社团辅导中,使更多学生获益。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提升相应的操作技能。

社团辅导:社团辅导是先头兵,团体心理辅导具有规模小、影响力大、效率高、后续效果好等优势。团体辅导更贴近于生活实际,使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交往、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过程,解决生活实际,实现自我成长[7]。社团辅导中的成功模式可以引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形式,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团体凝聚力,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且团体辅导中获得的体验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尝试生涯咨询。

通过这四个环节使人生规划教育B透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每个领域,充分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和人生规划教育的共同优势。

五、研究反思

理论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久的坚持,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才是科学有效的,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如文献查阅、生涯培训、经验交流等时刻关注理论学习,积极发挥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人生规划课的共生效应。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时始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与时俱进、脚踏实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全体学生获益的主要途径,因此守住和守好这个主阵地非常关键,在以后的实践中,课堂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获益,同时也要尽力展现两门课程整合的魅力,体现课程整合的价值。

目前生涯咨询还在初步尝试阶段,相关的生涯咨询技术还在学习和摸索中,且与生涯咨询相关的个案来访量有限,目前阶段发现在个案辅导过程中引入生涯理念可以帮助来访者看清未来,激发动力,释放积压情绪,而其他方面的经验和资料还需耐心逐步积累。

社团辅导活动时间有限,每节课40分钟,与传统的90~150分钟的团体辅导有很大区别,因此还需要不断地积极探索和创新,完善方案设计,提升教师团队带领能力,力争在短时间内启动团体动力,目标明确、快速进入主题,使40分钟的团体辅导既充实又有效。

参 考 文 献

[1]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与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

[2]钟思嘉.生涯咨询实战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樊富珉.结构式团体辅导与咨询应用实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美)萨维科斯著,郑世彦,马明伟,郭本禹译[M].生涯咨询.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5]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赵世俊,周燕.中学生生涯规划(高中版)[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按照“疫情防控为重、分析研判为先、分类施策为要”的工作要求,针对我区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统筹利用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开放性、公益性网络教育平台,整合调集适配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电视、家庭电脑和智能终端等,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在线授课(听课)、资源点播和线上辅导、讨论、答疑等教育教学活动,消减疫情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最大限度实现学校春季学期延迟开学不停学、教学计划不缩水、教学标准不降低,教育教学活动覆盖全体学生。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部署,分层推进。区教育局负责网上教学工作的监督指导和跟踪问效。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对各校网上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进行具体指导。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省、市、区和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做好本校线上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因校制宜,分类施策。各校要根据信息化基础条件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特点,遵循教育教学及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制定差异化实施办法和措施,灵活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三)精准实施,务求实效。各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快捷、易用、实用、普惠的要求,优先选用本地、本校应用成熟的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网上教学工作。科学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有效组织教师开展网上备课、授课、答疑辅导、作业批改等,确保线上教学活动科学有序、务实高效,与春季学期开学的教学工作有序衔接。

(四)协同合作,资源共享。各学校要加强与国家和省、市教育资源平台、互联网教育企业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建立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引导互联网教育企业向各地、学校免费提供安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

三、组织实施

(一)教学组织

1.制定网络教学方案

采取“一校一案”模式。各校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学科特点,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学校延期开学期间网络教育教学工作方案》。要指导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分学段,按学科,以周为时间单位,制定具体的学生“居家学习”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2.注重网络教学质量

一是加强网络备课。各校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组织教师开展网上集体备课,共建共享备课资源库。学科教研员要加强对新任教师的指导力度,确保教学标准不降低;积极研讨交流线上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线上教学水平效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及时进行反馈答疑,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不降低。

二是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时长。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线上教学内容宜少不宜多,进度宜慢不宜快,不得赶超教学进度。线上教学第1周以检查寒假作业、在线答疑、心理辅导、指导课外阅读为主,逐步过渡到新课内容。要严格把控在线时间,小学段,一、二年级网络学习时长不超过30分钟/天;三、四、五、六年级,网络学习时长不超过1.5小时/天。初中段,初一网络学习时长不超过3小时/天;初二网络学习时长不超过3.5小时/天。高中段,高一高二网络学习时长不超过4小时/天。因疫情期间耽误的教学内容,开学后将酌情通过调减周末时间、压缩暑期假期等方式来补偿,以保质保量完成学期教学任务。

三是加强初、高中毕业年级教学指导。各学校结合实际灵活运用集中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指导,切实加强备考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学生线上学习要留痕、存档,要与学期“正常开学”的教学工作有序衔接。

四是幼儿园可通过APP、微信、QQ等方式,指导家长科学开展亲子活动、提供科学育儿知识辅导,严禁幼儿园直接面向幼儿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3.网络教研和教学指导

充分利用教育部“教研网”“教研”微信公众号、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等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完成新学期线上集体备课工作。各学科教研员要加强对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线学习活动的指导、跟踪、服务和监督,探索创新网络教学多样化有效形式,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有关网络教学计划指导意见将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要求于近期另行发文。

(二)教学模式

1.在线直播课堂。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冈络平台开设直播课堂,教师集中授课,课后分班辅导。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的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网络点播教学。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存量资源和积累的“一师一优课”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资源点播。

3.学生自主学习。由学校组织教师根据网上学习资源清单,结合本校实际,指导、推送给学生供自主学习。学校和家庭要加强自主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效果。

4.电视视频学习。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教育电视台,通过直播、点播等方式进行学习。

5.线上辅导答疑。各中小学在组织网络课堂学习的同时,可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和“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进行在线辅导、答疑,并合理布置作业,严禁加重课业负担。

(三)教学资源

按照“用好国家和省资源、聚集地方优质资源、开发内生特色资源”的总体思路,各校可根据实际选择相应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如中央电教馆提供国家中小学网络云课堂、中国教育电视合通过电视频道播出有关课程(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同步直播)、人民教育出版社开放“人教点读”数字教学资源库等。

2.充分利用省、市、县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各地、各学校可登录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或市教育公共资源平台。

3.鼓励各校开发开放本校网络教学资源。要积极发挥现有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按程序逐步遴选一批微课等类型的优质资源,根据实际需要面向本校中小学生的网络教学服务推送。在疫情期间,不提倡、不鼓励每一位教师都录制线上课程。

四、工作步骤

(一)全区网络教学资源调研阶段(2月20日前)

成立网络教学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教育局分层开展基层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实地调研,组织信息技术人员和学校校长开展相关教学资源研讨会。根据调研情况制定全区网络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做好教学活动安排部署。

(二)学校网络教学工作准备阶段(2月22日前)

制定学校网络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教师进修学校和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会议系统、即时通信工具对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开展应用培训;要以学校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通过微信工作群、QQ群等方式,开展网上备课。各校要在22日前将《学校延期开学期间网络教育教学工作方案》上交教师进修学校审核,为全面实施网上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三)学校网络教育教学组织实施(2月24日后)

全区中小学校网络教学活动于2月24日起全面启动实施。各校网络教学领导机构要在每周日前对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审核和。同时,各校负责人要将学校一周网络教学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周小结,并于每周日前上交教师进修学校备案。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培训指导

学校教学指导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网上教学指导,为教师开展高质量的网上教学提供支持服务,切实让教师掌握网络教学的技术要求和基本规律,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效。

(二)强化技术支撑

加强与各电信运营企业、各互联网教育企业等的沟通协调,全力做好网络教学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协调各互联网教育企业同步做好相关平台的资源更新和教学应用支撑工作。

(三)强化家校共育

要加强家校联系、密切合作。各学校要分班级指定专人及时向家长介绍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安排,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提前做好网络教学准备,督促学生按时参加线上教学、按时完成网上作业。要引导家长与学生共同制定延期开学期间活动计划,让学生保持良好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适当开展劳动教育,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防止沉溺网络和电子游戏。

(四)强化质量监控

各学校要切实做好网络课程内容监管和质量保障。教师直播或录制的课程以及网络课程的选用,由各学校负责审核,确保意识形态安全。要实施领导包保年级或学科制,加强网上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加大作业考核检查、在线学习督导和课程教学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