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经营模式的改变。随着电力企业的市场化,其经营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在这之前,电力企业的所有权完全掌控的国家的手中,国家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企业的经营体制和方针,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拥有的自主经营权力非常小,没有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因为受到国家经济体制和相关政策的扶持,其产品营销方面出现的问题也不大。但是在实施电力化改革之后,电力企业摇身变成股份制的经营体制,其经营自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国家不再完全掌控经营方针,只是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指导。虽然电力企业的经营体制在短时间中得到改善,但是其模式的变化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市场化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对抗严峻的市场化浪潮的冲击,只有不断的适应市场才能生存和发展。
2.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改变。在市场化改革之前,电力是非常重要的国有经济构成部分,其经营的权利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的现实,电力供求的总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电力企业作为具有相当大的“卖方优势”,无需担心市场供求变化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但是在市场化改革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变化,传统的发电方式也受到冲击,各种发电站的建设兴起,尤其是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建成促进了电力市场的发展,电力的供应局面出现巨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这就意味着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要应对这样的挑战,只有紧紧抓住新时期的发展过程,转变自身的经营思想和理念,找到合适的营销模式才能抢占市场先机。
二、电力市场化中营销模式存在的缺点
1.电费的收缴有着很大的风险。我国的居民电费主要是由国家电力企业进行收取,在日常的电费收缴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管理漏洞。比如在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面积较大的农村地区,电量的查询和电费的收缴方式使用非常传统人工方式开展,某些特别落后的地区需要电力工作者爬上电线杆进行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不但电力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还有可能出现由于数据抄写错误造成的缴费数目不对的问题。电力公司的电子收费方式没有全面落实,某些农村中的居民不能对用电数量和金额进行查询,或者错过缴费的日期,不及时缴费的现象需要支付违约金,居民对此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同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用电性质都存在一定的费用差异,其垄断性让百姓产生不满。没有有效的市场竞争造成营销模式的单一,出现电费风险。
2.管理方面的问题。从改革开放开始,电力市场就不再试封闭的运行状态,其大门向市场经济敞开,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电力营销模式层面的管理缺陷。通常来说,电力企业和用户之间是利益关系,两者的存亡相连。但是很多企业出现不按照合同中的约定实施供电,严重损害用户的利益,也给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同时也出现用户不按照约定用电的现象,电力企业不得不停止对用户的电力供应,给双方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因为企业的管理不到位出现收缴电费的工作人员受到利益的趋势的现象,利用职务之便给特定群体实施减免电费的现象,对社会的稳定和电力企业的发展均造成相应的影响。
三、电力市场化过程中有效的电力营销模式
1.服务性的电力营销模式。当前,践行服务型的营销模式就是对电力企业中服务型营销理论的实践和发展,这样的营销模式最为注重的就是服务的质量,期望通过高质量的服务产品吸引更多的用户,进而发展电力营销市场。作为一种近几年才发展践行的新型营销模式,服务型营销模式与传统的电力营销理论推行的观念有着很大的不一样,认为服务营销学理论中应该对多个变量组合进行解释和发展,在传统的4P理论之外,还增加了“人”、“服务的过程”、“具象的展示”等因素。服务的质量基于电力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功能质量,同时还提出了“服务接触”的概念,这一系列理论认为以服务作为电力营销过程的出发点,通过提高对服务产品的满意程度能够实现对电力市场的开拓。这样以用户的体验作为重要参考因素的理论在我国电力市场中被广泛的接受,不过由于其理论形成的时间还补不长,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在未来的电力营销中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综合型的电力营销模式。综合型的电力营销模式指的是将当前的市场营销模式、关系营销模式等理论相对成熟、应用非常广泛的营销模式进行集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综合各种优点的营销模式。综合型营销模式非常注重对企业中的资源进行调动,如产品资源、服务资源以及用户资源等,更好的为电力营销服务。这样的特点决定了综合型营销模式能够很好的与当前的电力市场化过程相适应,所以,电力企业在制定电力营销战略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综合型营销模式中的优点,服务于电力产品的营销。
四、关于加强电力营销的建议
1.强化对电力营销的多层次管理。电力营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电力营销业务也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加强对电力营销的管理,不仅是提高营销有效性和营销质量的措施,对于企业的综合实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立信息化的营销管理系统是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更新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等,根据当前的市场机制制定有效的保障电力营销管理安全、稳定运行的系统。
2.开拓更大的电力市场。电力营销模式的探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用户,必须将用户和市场作为电力营销的关键因素,把握好老用户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开拓更大的电力市场的手段有很多,常见的有两种:第一是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第二则是灵活当前的定价机制,根据用户以及用电性质的不一样制定对应的用电价格,适当提出优惠方案。
五、结语
文化是人类物质和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和内容,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民族文化产品是文化的延续,自然也包含着真善美的境界,审美功能是民族文化产品的基本功能。民族文化产品源自民族文化,在加工、包装等多个环节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民族文化产品,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产品的支撑,同时民族文化也直接影响着文化产品的审美。以民族歌舞为例,自然、朴素、原生态是少数民族歌舞产品的共同特征,这是民族歌舞与众不同的特征,也是在此类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上开发文化产品的优势所在,相关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自然也保留了这些特征,民族文化产品中所保留的民族元素塑造了民族文化产品的别样美感。这种美感在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快节奏、喧闹的城市压力生活反衬下,更凸显了其纯真质朴,从内在上迎合了民众对自然纯真的审美追求。同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民族文化产品也会在原有美感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以加强文化产品的审美。以贵州的文化产品《多彩贵州风》为例,该产品在贵州境内民族文化艺术采撷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舞台艺术进行改造,最终使得作品形成了朴素、华丽、原始的美感,在原有美感的基础上增加其可审美性。[4]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对象是民族文化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强调产品功能是市场营销的主要工作,因此基于产品的立场,在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中把文化和审美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二、深层消费价值:民族文化产品引领文化关怀
民族文化产品是在民族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文化产品,虽然有民族属性,但民族文化产品同样有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如市场性与非市场性、价值的非消耗性、效用和价值难以估量等特征,但和其他产品一样,民族文化产品同样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顾客需求特征来调整自身的定位,并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市场营销环节进行相互协调,使各个环节围绕顾客需求来进行活动,顾客对民族文化产品的价值需求便是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所需要强调的价值取向。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正是由于其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在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中必须强调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性,把文化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价值导向才能使潜在的目标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清晰的认知,以此来满足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逐渐成为民众消费的重要项目,对大众消费者而言,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有别样的民族风情和民族韵味,和大众消费者所经常面对的主流文化有所不同,民族文化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民族文化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同时也可以使消费者认知民族文化,这是民众对民族文化产品消费的普遍心理。另外文化产品的消费往往是消费者表明自身身份地位的标识,现代社会中,不同的社会分工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往往会根据产品定位选择消费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产品,与民众对温饱消费的需求不同,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是民众在温饱之上的消费,通过民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来使自身精神感到愉悦和满足是民众对民族文化产品消费的基本要求,因此强调其中的文化内涵可以满足相当部分民族文化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的共同价值需求。市场营销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市场,特别关注“顾客需求”,以满足顾客需求来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也就是“如何给予满足”的思考方式。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并不是想消费、使用和取得产品本身,而是通过消费、使用、取得产品,获取一定的利益。产品又分五个层次:中核利益、产品形态、产品属性、售后及未来的可使用性。其中,中核利益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对民族文化产品而言,民族文化是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最关注的问题,民众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方向便是民族文化产品的价值导向,在市场营销中突出文化自在情理之中。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源自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在信息量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做出决策,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无处不在,剧增的产品信息使得消费者对于各种产品选择无所适从,特别是文化消费产品,从源头至过程在信息传递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很容易混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因此突出文化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点是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的关键。在民族文化的市场营销过程中,强调文化价值也可以使产品与目标消费者更准确快捷地发生关联。
三、“眼球”消费价值:民族文化产品刺激审美需求
审美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产品与人的关系是微妙的,富有审美观感的产品往往更容易刺激人的眼球,更容易和人的情绪达成良好沟通,刺激人的消费行为发生。一句话,审美是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基本需求,也是其消费行为发生的主要动机之一。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主要是为了达成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产品的审美则是消费者精神愉悦的原因之一。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受时代、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从时展来看,虽然文化以经济为基础,但一直以来两者都是以平行线的状态保持发展,并无太多纠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审美文化开始受到多方关注,经济审美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德国学者提出“审美经济”概念以后,审美经济便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审美经济时代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了经济活动中审美要素的更多干扰,审美也因此为消费者消费增加了产品新体验和新的消费理由。审美经济形态下文化产品的发展自然也表现出了审美对文化产品消费的影响。在审美时代中,民众的消费行为表现为从单纯的物质需求转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消费行为受消费对象的审美所影响,文化产品的消费同样也不例外。从文化产品本身来看,审美是文化的本质属性,因此文化产品的开发自然也延伸了文化的审美,但是由于文化产品并不具有审美这一种特性,还有娱乐性、使用性等特性,如果在文化产品中其他特性超出了产品的审美特性,或者消费者更关注其他特性,则产品的审美特性便不能为产品的持续生命力提供支撑。一旦产品的娱乐性或其他特性完成,则产品也随之终结。如果文化产品能够恒久追求其审美品质,文化产品也将超越时空和环境条件限制延续其产品生命。文化消费所关注的是消费者的精神满足,因此文化产品的发展必须吻合民众的审美心理,并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才能使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审美需求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民族文化产品源自民族文化,和大众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文化产品中蕴含着民族审美意识,而这种审美和大众的审美观是不一致的,民族文化产品的审美功能可以使消费者在原有的审美观念上带来新的元素,并在这种审美观念的持续影响下,提升消费者的审美能力。主观上的审美需求及客观上带来的审美效果促使审美经济时代下的消费者更加关注民族文化产品的审美性。消费者需求是市场营销的方向,消费者在审美方面的需求要求民族文化产品在市场营销上要突出其审美功能。四、市场营销价值:民族文化产品引导文化消费与审美消费市场营销是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综合过程,在这个综合过程中,产品是逻辑起点,没有产品的配合,市场营销便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以民族文化产品为起点的市场营销同样也结合产品的特性来进行。文化和审美是民族文化产品的基本功能,文化和审美的民族性决定了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也必须服从产品的民族性,在此基础上来对民族文化产品进行营销。民族文化产品中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是产品的基本特征,市场营销必须突出产品的特性,并在营销过程中服从产品的文化和审美的民族限定性。[5]从审美方面来看,市场营销的过程是在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对产品所进行的定位、包装、营销的过程,加强产品的可审美性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工作。民族文化产品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功能奠定了市场营销在产品包装和美化方面的良好基础。而民族文化产品中所蕴含的民族审美意识奠定了产品营销在美感上的基调。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强调文化价值对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效果达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市场营销本身而言,市场营销的目的是使消费者对此产品与彼产品区别开来,尽快锁定目标消费者,并发生交换行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无论是营销策划或营销策略制订都是以此为出发点,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审美意识是其与其他文化产品区别开来的特殊之处,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性和审美性的强调可以使市场营销的产品区别效果更加突出。民族文化是产品的特色之处,民族文化是民族民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民族文化植根于民族肥沃土壤,拥有勃勃生机,经过时间的打磨,民族文化历久弥新,形成了顽强的生命力。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开发的民族文化产品也因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勃勃生机支撑而与其他产品区别开来,市场营销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性强调可以使营销过程的合理性得到强化,并因为民族文化的浸润,而使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形成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有利于市场营销形成持久的文化效应。
四、结束语
现阶段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暴露的愈发严重,但是由于企业管理层对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企业内没有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或是信息化管理工作模式不合理等,造成了信息化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成绩未能达到企业所预想的效果。信息收集不合理,统计不科学等问题都是影响企业目前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不能合理应用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因素。目前有许多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对于引进信息化管理模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很大的原因是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在市场营销中应用的好坏与否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的体会不够深切,这种原因使得企业内部不能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或是信息化管理机制,让信息化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开展与推进之路走得异常艰辛。
二、如何在市场营销中落实信息化管理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大力推进市场营销信息化管理建设,成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能贯穿整个商品的价值链,只有落实好市场营销信息化管理工作,才能确保产品销售量能在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时代中拥有与时并进竞争实力,与全面提升市场营销效益的能力。以下从几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在市场营销中落实好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办法:
1加强市场营销主管部门以及企业商品市场销售部门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管理观念。产品的市场营销若想在竞争激烈危机并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取得最大的销售效益,就必须将如何在市场营销中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工作推进的更加彻底,用更加智能准确且高效的方法进行管理统计,降低人为错误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所以为了能让信息化管理渗透到市场营销各个阶层,首先要加强管理层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让领导班子多参加相关的市场营销信息化管理建设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深刻的意识到在市场营销中落实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完善市场营销中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以及构建合理的市场营销信息化管理模式。结合产品市场营销的实际情况对于影响产品市场营销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合理的给出产品市场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方式,统筹产品在市场营销中所使用的各种营销手段以及产品在市场营销中的安排,这对在市场营销中能贯彻落实信息化管理制度以及完善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如今信息化普及的社会环境下,每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的营销都应该有一套完整信息化管理制度与之相匹配,这样才能在电子信息化的时代中,集合相关电子数据为产品市场营销决策层管理层给予最真实,最准确且最可靠的产品营销信息数据报表,让他们能清楚知道产品在市场营销中的具体情况,更加清楚的了解市场中客户的需求,然后对产品销售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及不足有针对性的给出改善的方法和解决方案。图一是信息化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具体管理流程:
3加强市场营销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提高市场营销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在社会上大部分的产品都会实行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管理,这是实现市场营销管理日趋智能化的前提。加强市场营销信息化管理工作,软件的投入是第一步,应用与信息化管理相匹配的管理系统可以及时有效的对产品在市场上营销中各个阶段的数据与销售信息进行了解和分析,有效的实现提升产品销售量。
三、结语
(一)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目标是一切行动的指南,只要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不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迷失。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以理论研究与传授为主,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即便是理论课的设置也并不合理,同系不同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区别不大,专业特色体现不明显。由于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过多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专业理论而不懂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并不是营销类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实践教学未成体系我国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很重视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开设,而市场营销专业也是理论课程多实践实训类课程较少。课程设计缺乏专业特点和前瞻性,授课中信息内容和引用案例陈旧,实验教学往往又把营销环境和决策简单化,实践实训容易流于形式化。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执行能力更为看重的营销专业,其实践教学缺乏统筹安排和整体布局,实训尚未形成有效体系,这样的课程结构难以适应社会经济与企业的发展需求。
(3)考核评价方法单一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最看重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但这往往又是企业对毕业生最不满意的地方。追根究底这是由于僵化单一的考核评价方法导致的。卷面考试仍然是很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对学生唯一的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逻辑分析、问题发现和解决等方面的考察。传统的闭卷考试让学生照着教材和笔记死记硬背,难以反映实践教学的成果,也不能激励学生通过更多的实践培养创造力和执行力。因而毕业生在面试甚至其后的工作中的表现也就差强人意。
(4)实践经费投入不足比起课堂教学,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所需的调查、实习经费和实验设备都需要更大的投入,而各高校在这一方面的经费明显不足。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实训环节操作复杂、牵涉面广又难以量化,校方给予的工作量往往也不多。老师们不愿意指导实践实训环节,因此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有过程而无质量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营销类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1.符合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要求从高校教学规律和个体身心发展要求来看,项目化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工作的过程,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领域与新途径,符合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要求。
2.契合营销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相比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项目化教学模式更容易使学生系统全面的应用掌握的知识。在项目的设计实施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利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逐步地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该模式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3.易于激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是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听取;而项目化教学方法中每一个环节所需的知识、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资源。这样不仅能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从宏观理论世界到微观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都更容易调动学生对知识和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
4.利于营销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小组共同执行并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并充分发觉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与特长。团队协作式的项目化教学是学生实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基础,在项目的成功或失败中锻炼了良好的意志控制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综上几点可以发现,项目化教学方法是提高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模式中锻炼形成的综合能力将在今后的职场发挥重要作用。
二、基于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具有指向、激励、标准作用的预期结果。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有相应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导,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做到老师教授时有的放矢、学生学习时重点突出地共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逐渐呈现出一种边际化的变化趋势,即一种主要岗位与多岗位转换结合的职业构架。这一态势要求高校毕业生能掌握不同岗位的多种知识与技能。这种跨岗位的“综合型职业能力”即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营销类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从营销类岗位的工作职责分析入手,围绕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德育目标,综合建立起既具备系统的市场营销专业理论又拥有营销岗位基本操作训练的教学体系。
(二)教学项目的选择
营销类项目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项目操作的同时能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而想要实现教学目标里的教学效果,项目的选择与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实施教学时,作为组织者的老师要精心地设计好每一个“项目”。而在确定项目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实施项目的课程在营销专业中所处的定位首先应根据该课程在专业方向的作用与定位来确定课程级项目。课程级项目的选择应该既符合企业真实的岗位操作要求又适合课程的专业定位。根据知识体系、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内容将课程级项目划分为若干模块项目,每个模块项目又可进一步分为小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和模块项目要能有效地体现对市场营销学科体系下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和规划。
2.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任何教学项目在设计与选择时都需要考虑项目的实用性与真实性。营销型的项目必须与企业策划类、推广类或现实商业经营相关,并将某一教学课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紧密结合。
3.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在设计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认知能力和兴趣方向。项目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力求做到学生能独立处理和克服在项目操作中出现的困难,或者利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其课程体系构成应是以项目涉及的具体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导向进行组合归纳,以完成具体的项目工作为目标设置知识内容模块。要把过去市场营销专业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构建,改造成按任务完成能力构建的若干知识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具体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步骤如下:
1.明确专业岗位要求通过市场调研确定营销岗位职责和要求是建立项目化课程体系的重要一步,调研需客观真实地反映市场实际需求以作为后续各阶段的基础。通过对企业需求的调研,明确工作岗位所要求具备的各项技能和素质,由此确定教学培养目标。
2.设计课程级项目每一个专业岗位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范围,在具体工作职责的基础上找出具有专业代表性的典型项目或者企业实际操作项目。以此为基础组成课程项目集合,作为贯穿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的核心环节。
3.分解子项目根据不同的职能模块把典型课程项目分成若干独立的子项目,再按工作流程顺序将子项目排成序列。子项目的分解和线性有利于专业课程模块的设置。
4.形成专业课程模块分析子项目操作中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以每一个子项目的理论知识点作为教学课程模块的支撑。按子项目操作排序序列安排专业课程,形成课程模块链条。
5.形成项目课程体系上述四个步骤各有标准,并项目联系和制约。通过这些流程的实施执行,以项目操作过程为导向,紧密围绕项目实施各环节所需知识点而进行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初步构建起来。
(四)项目化教学流程设计
依据前述,项目化教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因此,项目执行及教学的具体实施流程可分为教师执行端和学生操作端两个不同的角度。在具体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老师扮演者项目策划者与组织者的角色。他们所要做的工作有:确定教学项目后使之形成可视化的呈现;明确项目教学的目标任务;围绕项目所需知识点进行课堂讲授;在项目实施前给学生提供和展示相关的教学资源;对项目的开展实施进行有效建议;引导学生独立或分小组进行项目执行并促进小组的讨论交流;最后对学生形成的项目成果或作品进行考核评价并依此对典型项目进行修正调整。而学生在项目化实训中要完成的内容依次有:首先感知教学项目并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听取项目相关知识点的讲授和获取项目操作资源;独立进行项目操作程序设计或者小组讨论项目操作流程;接下来即是项目执行操作并小组讨论交流;在项目完成之后形成项目作品或成果;接受老师的成果考核评价。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关键点是顺利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思路清晰、组织得力。只有对需要完成的项目教学程序相当清楚,才能尽可能预估项目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和疑问,也就才能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及时反馈和指导。
(五)综合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康师傅瓶装清凉饮品系列(柠檬茶、酸梅汤)的上市策划案,借助于竞品统一(编者注:统一品牌是台湾统一企业的产品品牌,也是顶新集团的产品品牌康师傅的最大竞争对手)。所布建好的通路,利用统一新品断货的契机,从各方面切入,一举占领各个市场。该案例的作者是1998~2000年顶新集团天津顶津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经理人,为促使康师傅清凉系列饮品成功上市,采取了一系列巧妙实用的营销战术,如“坎级促销”等。这些战术在传统的营销理论中虽没有详细介绍,但在营销实战中却被经常使用,这些内容,其实是本案例中最有价值的成分。另外,策划案中的一系列营销手法,如对延伸包装形象的分析,促销的构思等都非常值得市场一线的人员借鉴学习。请看本期“康师傅饮料新品上市策划案例”。
一背景
TP250和CAN340已成昨日黄花,PET是未来最流行和趋势化的包装形式,但是康师傅这种包装的吹瓶技术不过关,面临竞品统一旺销导致断货的契机,康师傅决定强推新品,抢占市场。
康师傅清凉饮品系列(柠檬茶、酸梅汤)原有两种包装形式:TP250(纸包装250毫升)和CAN340(听装340毫升),TP250系列自1996年推出后,一直是康师傅饮品系列的当家花旦,广告语为“好滋味绝不放手”;但随着市场的发展,TP250系列产品消费年龄不断下降,整体市场呈萎缩趋势,康师傅TP250系列虽仍是市场领导品牌,但产品本身已进入生命周期的衰退期,一方面不断有新产品上市,市场份额受切分;另一方面,又需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来维护固有的市场份额,对上市新品低价倾销策略予以反击。在竞争加剧、市场份额缩小、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必然要考虑产品何去何从的问题:是继续在这个成熟的市场中,停留在过去的成绩上,只是适时地针对竞品的各种策略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维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和有限的利润空间?还是跳出过去成功的光环,通过新产品的研发去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康师傅采用了“继承发展”的方式,还是将TP250系列列为1999年战术产品,仍然以柠檬茶、酸梅汤为主要销售产品,但是更换了一种新的包装形式来适应和开拓市场。
在选择什么样的包装形式上,厂商也是颇费心思。选择什么样的包装形式既有利于消费者又能使商家获利呢?依照日本和台湾最新的研究资料,塑料瓶装即PET装是最理想也是未来最流行和趋势化的包装形式,这种包装以大包装(490ml、500ml)、透明化(使消费者对瓶内饮料一目了然)、物美价廉、易于携带的特点吸引消费者,迅速占领当地市场;从另一方面来讲,商家采用PET瓶装来代替TP系列,通过厂商自行生产瓶装的方式,节省了从利乐公司或康美公司订购昂贵的TP纸的费用,在利润上也是一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