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诚信;市场;信用体系

一、市场诚信缺失之现状

“人无信而不立”,诚实信用历来被古人视为安身立命的基本道德准则。“言而无信”是小人行径,为君子所不齿。然时至今日,人人投入市场经济洪流,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成为许多人的行为动机与终极目标。为了赢利,惘顾诚信,泯灭良知,损人利己,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每天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天花乱坠的广告,各路明星代言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百草减肥茶”摇身一变,搭上神秘的西藏成了“藏秘排油茶”,大肆虚假宣传之后,成就了销售神话;成本五六十块的铝合金锅,一番包装,成了拥有数十项国际国内专利的“胡师傅”无油烟锅,价格扶摇直上599元……举不胜举的看上去、听上去很美的商品,熟悉的明星代言,到最后不过是精心编造的谎言与陷阱。

言之凿凿,无一实话;言之确确,无一可信。企业的诚信、媒体的诚信、个人的诚信,在金钱面前化为乌有。我们的市场充斥着唯利是图、弥天大谎成家常便饭的商家,更有铺天盖地的媒体广告助纣为虐,结果是每个消费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依然很难躲过重重谎言编制的陷阱,全然不知到底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如此这般信用存在严重危机的市场不是健康的市场,也不是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更不是和谐社会所期盼的市场。那我们该如何重现一言九鼎的诚信社会?

二、诚实信用原则之重识

诚实信用这样一个古老的道德准则,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何我们要从法律的视角去审视它,重新认识它对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乃至建立经济和谐社会的意义?笔者以为,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因素之一。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主体都试图通过交易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公平交易、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基本诉求。然契约是否公正,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取决于一个前提,即信息获取渠道的畅通以及双方信息的准确提供,但实际上,由于诸多的制约因素,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是常态,交易中的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往往导致交易天平的严重失衡。随着产品的极大丰富与专业技术含量的提高,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形反而越发突出,作为买方,对于产品的选择判断,主要依赖卖方所提供的信息。这时,市场的公平交易,依赖于人们合作的诚意和对自身信用的珍视。信任,成为了交易实现的道德基础,也是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的手段。但,或许正如哈特在谈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的时候所说,人的脆弱性,法律和道德的共同要求,就大部分来说,并不是由提供积极的服务,而是由消极克制构成的。这种克制通常是以作为禁令的否定形式来表达的,人们确实可能从不同的动机出发来服从,……另一方面,无论是对长期利益的了解,或者是意志的力量或善良,都不是所有人同样具有的……”正因为道德约束的脆弱性,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诚实信用,不可能仅靠道德倡导来实现,甚至仅停留在法律原则层面上的诚实信用原则,面对诚信缺失的市场,也有些苍白无力。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信用体系的建立必将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此意义上,市场是道德的市场,信用体系是关联着社会秩序的问题。而我们对此的理解,首先从对诚实信用本身的理解开始。

诚实,是道德规范的要求,要求人们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以诚实信用为经营基本原则和理念,遵守职业道德,提倡诚实守信、公平公正、正直良心等道德准则,这样才能使市场经济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企业和个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信用,则主要是指社会应该建立起一个刚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依靠一整套完整的信用管理机制与应用技术,来达到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目的。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Hl在于:

第一,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诚实信用原则的目的,在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必须抱着善意、诚实、不欺诈的主观心理状态对待他方当事人,尊重他方利益,以对待自己事务之注意对待他方事务,保证法律关系当事人都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不得损人利己,在不损害他方当事人利益的前提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从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可看出,它是对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提出的道德方面的要求。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原则已成为一切市场活动当事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

第二,诚实信用原则是道德准则的法律化,诚实信用原则是商品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一经立法者规定为法律规范之后,即获得了法律的效力,上升为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原则。

第三,诚实信用原则的实质在于授予法院以自由裁量权。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极为概括抽象,其内涵和外延具有不确定性,是法律中的“弹性条款”,具有较强的伸缩性,这实质上是以模糊规定或不确定性规定的方式,把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交给法官,使法官的司法活动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四。一方面该原则是法院解释契约、解释其他意思表示,从而干预生活,调整当事人利益冲突的依据和指导原则;另一方面也是法院演进法律、填补法律漏洞的依据和指导原则。

三、市场信用体系之建构

要建立一个诚信的市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仅凭借道德自律或法律的原则性规定是远远不够的,建立全面客观的市场信用监督体系,才是现实有效的办法。这一点,国外经验可资借鉴。

(一)国外市场诚信体系之经验

第一,由商业性信用机构组成信用局而形成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其代表国家—美国,其信用制度包括信用登记制度、信用评级制度、信用预警制度、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等等,美国的企业、征信公司、追账公司等从盈利目的出发,形成全美信用管理协会等著名商业性征信公司为主体的美国信用管理体系。

第二,以银行协会建立的会员制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组成的国家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代表国家一日本,有“全国银行个人信用信息管理中心”、邮购系统的“CIC”以及消费系统的“全国信用信息联合会”,其信息来源主要通过会员提供客户的贷款情况、账户和信用卡使用等情况,供会员信息共享。

第三,以中央银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系统为主体的国家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代表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该系统是由政府出资,建立全国数据库的网络系统,信息主要是供银行内部使用,服务于商业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

(二)我国市场诚信体系之建构

借鉴国外经验,立足本国实际,笔者认为,我国应建立专门的信用评价机构,对企业、媒体广告、个人进行有效的信用监督。

第一,建立全面的企业信用监督体系。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内部已建立了企业的信贷记录,并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共享,减少放贷风险的同时,也促使企业信守贷款协议,按时还贷,否则,无论在哪个金融机构,该企业都很难申请到新的贷款。但是,这一小范围的信用监督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企业信用的要求。众多的欺诈,始于企业信用制度的缺失。从对产品的虚假宣传到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表、虚构巨额交易欺骗股东等等行为,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缺乏全面有效的企业信用监督体系,才导致有的企业肆意欺诈、为所欲为。建立专门的信用评价机构,为每一个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根据其经营、纳税、履行债务等情况,对其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定信用等级,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为了及时、有效掌握企业的信用状况,工商、税务、金融机构应及时将企业的不诚信行为披露给信用评价机构,如经营中存在欺诈、偷逃税款、长时间欠贷不还、虚假广告等行为,以便于信用评价机构客观公正的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在对各类企业的信用监督中,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特别是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真实性的监管,对于虚假财务报告、虚构重大交易等欺诈行为,应作为永久信用瑕疵记录,并给予最低信用等级;同时,主管部门对其予以有效制裁,才能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广大股民的利益。

由专门的信用评价机构对企业信用进行权威的评定,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的信用等级,对于维护市场和谐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使社会公众了解该企业的信用状况,作为选择交易对象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对企业本身也是积极的督促,使企业注重维护自己的信誉,诚信经营,从而使“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

第二,建立媒体广告信用体系。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广告无孔不入,已经深刻影响着每个人、每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胜,无所不用其极,利用广告夸大宣传,虚构事实欺骗社会公众,是其常用的办法。

笔者认为,虚假广告之所以会大行其道,屡禁不止,与广告的媒体信用缺失密切相关。广告的媒体只顾获取广告费,对广告内容疏于审查,甚至根本不审查,给广告费就行;而等到东窗事发,撤了广告了事,对于虚假广告的媒体责任的疏于追究或是无关痛痒的罚款了事,根本无法制止虚假广告之嚣张?因为,在巨额广告费的诱惑面前,那点小小的罚款根本无济于事。

基于现状,一方面建立媒体广告信用体系,由专门的信用评价机构根据媒体所广告的真卖陛情况,予以媒体广告信用度评级,并予以公告,使那些严重失实的虚假广告的媒体,失信于社会公众,诚信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信誉,也不在这样的媒体广告。如此一来,媒体为了自己的信誉与生存,必然会加强对广告的审查,不会轻易冒险虚假广告,因为这将攸关其是否能在市场上立足。另一方面,对虚假广告的媒体,不仅要进行行政处罚,还应课以民事责任,例如,对因虚假广告造成的消费者的损失,应由制作虚假广告的厂商承担赔偿责任,而虚假广告的媒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第三,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由专门的信用评价机构全面记载个人信用状况,如重大考试信用记录、金融信用记录等,并据此综合评定个人信用等级,作为能否获得相关金融服务的依据,同时还可以作为招工、入学(研究生教育)等的品行参考。目前,虽然银行系统已建立个人金融信用记录,作为银行为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参考与风险预计,但其仅仅是个人金融信用,并不能反映个人综合信用状况。因此,由独立的信用评价机构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包括金融信用、考试信用、交易信用等,综合评价个人信用等级十分必要。

对于恶意透支、恶意欠贷、骗保、重大考试作弊、欺诈等行为,应对个人信用作瑕疵记录,并且信用记录有重大瑕疵者,如曾有诈骗等犯罪行为的,应当禁止其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如会计、律师、国家公务员等。唯有把个人信用与其个人的前途发展与切身利益密切联系起来,真正形成“人无信而不立”的氛围,才能促使每个人注重自己的信用,才能真正使“诚信至上”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信念。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及其重要地位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集体教育思想、管理制度、科学科研、课外活动和环境建设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群体文化。健康的高校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校来说,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调整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出意识形态多元化,价值观念复杂化的趋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由于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不平衡,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渗透,导致指导地位有所弱化,价值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从而在学生群体中突出表现为理想信念淡薄,现实主义、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把社会地位和个人收入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忽视政治信仰上的追求,凡事首先考虑的是自我利益,缺少提升精神境界的内在需求。往日的校园精英文化逐渐走向大众化、世俗化,不仅削弱了主流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污染了校园的精神环境,而且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美好人格的塑造。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许多院校过于强调美化校园环境,重视物质条件的改善,其思想意识教育的功能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忽略精神文化建设的校园文化,必然落后于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和时代节奏,违背文化精神本质和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造成校园主导文化与校园主体文化步调不协调。由此可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促使学生养成高尚人格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和中国现实国情结合,否则容易让大学生脱离中国国情这个实际,很可能导致他们迷失人生方向。要确定科学价值观的含义和内容,其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要体现它的先进性,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体体现为处理与他人或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道德约束,比如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社会集体的利益,不能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等等。

第二,加大弘扬高校校园主流文化,重视课堂、实践与专业渗透。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必须常抓不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同时,高校还要积极探索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形式,为班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积累经验,创新课堂教学与班级活动的联系模式,重点研究活动中如何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课题。

第三,积极打造高校校园文化特色,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环境。建设学术性、娱乐性、竞争性兼具的校园文化,举行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不断地参与进来,可以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发现自身价值,培养其意志坚韧性,摆脱自卑、自负等心理,增强了学生们承受磨难和失败的勇气与能力,从而逐渐形成强烈的自信心、荣誉感和创新竞争意识。此外,建筑物装饰、校园雕塑、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都是承载、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设计精巧、取材合理的雕塑与宣传资料,可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学校校训、办学特色、校园中各类标识的统一设计和安装制作等特有的文化,能使校园更加美丽、人文气息更加浓厚,使人们身处其中,心受感化与熏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德育内容。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我们一定要长期培育、细心经营教育氛围,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以此来提高大学教育的绩效,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赖浩明. 坚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J]. 大江周刊(论坛), 2011, (7): 104-105.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一、内蒙古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为推动自治区信用体系建设,自治区政府早在2003年印发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并于2007年颁布了《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对推进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作了总体安排,明确了三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2014年自治区结合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自治区政府印发了《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4-2015年行动计划》。为加强信用信息的征集、管理和应用,同时,与自治区质监局标准化院合作,从技术、数据、管理等3个方面展开了自治区信用信息平台的标准规范建立工作,并将以地方标准的形式确定下来,为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和相关工作的推进提供标准依据。有力地推动自治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包头市达茂旗为例,达茂旗作为内蒙古西部边远地区传统农牧业大旗,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结果显示,全旗总人口数达到11.4万,农牧民人口为7.5万,占比65.8%。2015年末农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5.38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达到11784元,年增长达到7.7%。截止2016年6月末已建立农牧户信用档案26550户,占全部农户98.02%,被评定为信用户的农牧户为23900户,占已建立信用档案农牧户数的88.23%,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初见成效。

二、比较分析与发达省份的差距

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国内发达的省份相比,差距很大。严重影响内蒙古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

(一)党政统筹协调、各方联动是关键。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以权威姿态统筹协调引导各方参加,打破各自为政格局,形成合力统筹推动。

(二)建立健全信用激励约束机制是根本。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机制,发挥信用制度在改善金融服务、优化经济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管理的作用。

(三)建立征信共享平台是基础。征信共享平台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查询了解信用状况提供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形成信用激励约束“一张网”。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与缺陷

(一)信用体系的社会化程度不够,缺乏良好的法治环境。从信用本身来说,信用体系不仅仅是信贷的诚信程度,还包括自然人各方面的信用状况,内蒙古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想建立好信用环境必须先在法治环境上下功夫,要把信用体系建立起来,最急需的是要加快信用法制建设,使信用方面问题有法可依。所以,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包括社会各方面的信用程度,这也就要求信用体系建设中不但要维护金融信用环境,还要维护公众认知的诚信。也就是要求信用体系建设从社会全方面入手抓信用建设。

(二)农村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割状态,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随着内蒙古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牧民外出务工增加,农村民营企业增加,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信贷关系增加,农村信用范围有所扩大。但这些信息主要分散在工商、税务、电信、金融机构等部门,大多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使部分农牧户始终游离于信用体系之外。以包头市达茂旗达茂旗基层乡镇白彦敖包苏木为例,该苏木原有农牧户100多户,而现在除外出打工和经商的农牧户,当地只剩农牧户20余户,使得农牧户信息采集难以达到全面完整。同时绝大部分农牧户对涉及自身隐私如家庭资产、收支和健康状况等的指标较为敏感,不愿填报或少填报,涉及信用、工商、保险等信息难以获得。

(三)农村信用体系处于建设初期,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推动力。

一方面,由于内蒙古地区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起步较晚,还处于建设初期,对于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的记录还不具备普遍的关注。另一方面,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等因素影响,地区整体信用意识不高。大多数农牧户小农思想根深蒂固,逃废债务、合同违约、商品交易主体之间失信现象依然屡见不鲜,甚至为了逃避信用记录的制约,一些人不愿意参与信用信息征集、评级等业务,或者消极对待信息征集,提供虚假信息,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户的效益分析,贷款风险预测也无法正常进行。

对策措施及建议

(一)完善激励制度,构建政策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确保内蒙古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应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尽快修订完善或制定《担保法》、《征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好依,同时要完善好相关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方面的制度约束和适时激励,保护征信系统的安全规范高效运行;加强与工商、税务和司法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各类社会征信机构发展,形成完善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

(二)以政府主导强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一方面,内蒙古地区在法律规定下,要明确“政府主导,央行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企业公民自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思路。以“政府主导”为切入点,由人民银行、银监部门、金融机构、工商、税务、公安、法院、教育等部门参加,定期召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辖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另一方面,要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基层政府考核内容,加大对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考核力度。努力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制约;事事守信,路路畅通”的社会氛围。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范文第4篇

一、引例

近日,发生在广州的信用卡被盗刷的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广州的王先生信用卡未离身,却被盗刷了3万余元。而银行处理结果是:由于王先生的信用卡是凭密码消费的,银行方面概不负责,如果未设密码,则可以赔偿部分损失。由此,舆论哗然:信用卡消费不设密码,用签名反而更加安全?因为银行的“失卡保障”服务,仅针对非密签名信用卡有效。

类似事件成为部分人认同签名方式的理由,因为如果有密码的信用卡一旦被盗刷,银行一概不予赔偿用户的损失。

二、我国信用卡“签名认证”惹争议

从合同的角度看,当客户合法持有一张信用卡,他就与发卡银行之间形成了信用卡使用协议,客户与发卡银行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当按照该合同或信用卡章程来履行。

我国现阶段信用卡支付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签名认证、密码认证、签名与密码同时认证的方式。其中,仅凭密码认证比较特殊。密码就如同客户的钥匙,当客户的信用卡仅凭密码刷卡,实际上就是凭密码向银行申请支付,银行自然地,或者说强制地认为持有密码的人就是客户,批准信用卡的支付申请。

所以,几乎所有银行的信用卡章程都规定:“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如果客户信用卡交易申请是凭密码发生的,按照该约定视为客户自己的申请。设置密码的信用卡被盗刷,银行理所应当就免除了责任。只有采用签名支付的信用卡发生风险后,银行才有可能承担责任。所以许多人认为设置密码会让自己损失更大。“签名”这种几乎的认证方式反而成为很多人的定心丸。

然而我认为,这颗定心丸吃不得!首先,我们的签名极易被仿冒;其次,银行大多采取单方推卸责任的行为;另外,信用卡纠纷案件的索赔程序十分复杂复杂。人们之所以认为这种方式更容易减少损失,可见“签名比密码更安全”的观念体现了国内民众对金融信用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还十分淡薄。

三、探寻国外先进的信用产业发展经验

很多国家并不存在我国这样多种组合的信用卡支付认证方式,持卡人根本没必要费尽心思去权衡利弊。在多数西方国家,信用卡只凭持卡人的签名进行交易甚至成为一种金融习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许多西方国家不但信用卡只认签名,而且在很多其他场合也只认签名,甚至签合同连公章都不需要,只需要当事人或人签名即可,因为公章的仿冒成本甚至更低廉。

如此高度发达的信用环境,是诸多复杂的因素作用的结果。这里仅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他们信赖“签名刷卡”的原因。

第一,完整的个人信用体系是他们信赖“签名”的重要前提。

个人信用体系掌握了每个人全面的信用情况,只要当事人诚信守法,全社会在各种场合都认可与之相符的民事行为,而当某个公民发生信用违约事项,比如非法盗刷他人信用卡,那么他不仅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而且未来会在所有的场合感受交易困难、遭遇个人信用危机。个人信用体系的特点就是,维护良好信用的人可以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破坏信用的人将受到严厉的制裁。

第二,多数发达国家拥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商家如果因为把关不严,被人家索赔,不仅面临着财产的损失,信用也会下降。有了发达的信用体系做监督,无论是公民,商家,还是银行,都会谨慎使用信用,保护自己的信用,甚至竭力提高自己的信用,尽可能将双方的风险降到最低。

第三,法律制度为“签名”认证起到了平衡利益的作用。

西方法律注重平衡理念,在信用卡制度上则体现为相关法律对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保护。既要求银行无条件保护合法持卡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又减弱了银行承担因卡片失窃导致的损失。

第四,保险制度为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西方的保险体系非常发达,险种丰富,对于信用卡盗刷损失也有相关的保险。客户只需每月支付很少的保险费,就可以保障自己的用卡安全,银行也乐于因此免责,保险可以说是客户、银行、商户和保险公司四方均可受益的上佳方案。

四、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是解决信用风险最佳途径

我国的信用卡安全问题如此严峻,不是舆论所谈及的国民素质问题那么简单。我国法律制度以及保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程度都落后于国际水平,想要赶上来确实是想好大的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现阶段如要面对我国多发的信用风险案件,切实缓解信用产业的发展压力,理应从我国具体国情上寻求解药,着手健全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活动的参与者为主体,以信用活动者的信用记录为基础,规范信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机制,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工程。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际关系和谐的基本前提。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每个人和每个机构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并提供给信用记录的使用者,使有不良信用记录者得到惩戒,使有良好信用记录者得到激励。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和机制的形成,使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每个人和每个机构都珍重自己的信用行为和信用记录,从而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各领域的信用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和环境。

五、完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第一,刺激全社会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

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形成鼓励守信、惩戒失信的社会机制。收集信用信息,畅通与使用者的渠道,目的在于使用。合理使用信用信息,使守信者得到鼓励,使失信者得到惩戒,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信用信息使用范围愈大、使用愈合理,特别是对失信惩戒愈严厉,失信成本愈高,对信用主体的约束愈大,信用信息发挥的作用愈大。

第二,健全信用法律和制度,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

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国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较为完善的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不仅法律法规的种类多,而且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例如,美国制定了16部法律法规来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信用信息采集、加工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然而中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全国性的信用立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应加快信用立法,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体系。

第三,建立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征信市场监管。

首先,为了切实履行政府对于信用体系建设所承担的职能,应加强总体协调与指导,尽快建立各部门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落实相关职能与任务。

其次,尽快组建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自律作用。

再次,加大对失信行为信息的披露,建立不良信用信息目录,建立黑名单制度,逐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四,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

加快行业信用建设。各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务院职能分工与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根据完善行业信用信息资源的需要,加强统筹规划,编制行业信用信息目录,明确本行业信用信息的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将相关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工作,纳入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对于已建立全国统一的执法信息系统的部门,要继续完善整合本行业在监管过程中产生的信用信息;对于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执法信息系统的部门,要加大建设力度。

初步建立行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建立信用信息目录,制定信用信息采集标准,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鼓励部门间开展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加强互联互通,整合各行业的信用信息资源,初步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制度与共享平台。信息需求紧迫的行业或重点领域先行试点,积极探索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第五,完善市场体系。

要加快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机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高执业水准、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和加工信用信息,同时开展多种专业化征信服务,推动信用交易的发展,提高全社会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

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切实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加大信息的公开力度。另一方面,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信用服务机构。鼓励信用服务机构进行跨地区和跨行业发展,各级政府要进行必要的投资,制定有关政策,引导信用行业的均衡发展,形成合理的行业结构。

第六,加大信用管理人才培养力度。

信用服务具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事业的推进,社会对于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应通过在高等院校设置信用管理专业等措施,有针对性的加大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未来我国信用管理人才的培训方向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就是公共信用管理人才;另一个层面是企业信用管理人才。公共信用管理人才主要是社会行政管理,包括信用监管、信用法律和社会学之类;企业信用管理人才包括银行、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等所需的高端信用管理人才。

第七,引进高科技身份识别技术。

如今的科技水平已经使生物识别技术成为可能。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如指纹、虹膜、脸型等。由于人体特征具有人体所固有的不可复制的唯一性,这一生物密钥无法复制、失窃或被遗忘,生物识别比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更具安全、保密和方便性。

七、结语

“信用卡盗刷”作为信用卡风险案件的一种形式,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这就决定了这一难题的破解途径不是单一的。但是,在众多的原因分析中,我们在借鉴国外的先进体制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具体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改革发展道路——利用成熟的科技成果,依靠政府财政的支持,建立全民个人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个人身份识别系统。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其中仍然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要有以下这样两个方面:

首先是现实阻碍较大。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仍然还有许多的薄弱环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进程。比如在其建设与实际生活的各类价值观念并不能很好的衔接、融合,这也就使得人们的认同度不高。其次在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更为迫切。当代中国,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种发展模式下,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系统的完善工作,使其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所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的研究工作,也是十分迫切而重大的课题。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策

(一)加强理论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会议对其重大意义作了全面的阐述,明确了我们的意识,但这只是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打好了基础;要对其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还需要专家学者不懈的努力。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它是我们党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因此,对很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对它的提出,只是基于总体理论框架和建设思路;党的十指出“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再次强调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其中具体的内容,还需广大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

(二)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思想教育是其中心环节。要想使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社会主义价值观念,那么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主导作用。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产生不是自发性的,它必须要经过外在的教育灌输才能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人民群众是否能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将其付诸于实践活动,这还是要取决于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所以,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全面地、深入地开展,这样才能使得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发挥媒体的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

在当代社会,媒体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牢牢紧握宣传舆论工作,这样才能搞好事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第一位就是要把握正确的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原则为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再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

所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并不是抽象的,它在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具体行动和现实生活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学习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亲身实践可以说是其中最好的、最有效果的。我们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创建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样的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如今,我国又以创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对于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不能只停留在创建活动表面,它毕竟只是一种形式和载体,我们必须把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活动的核心内容,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作为活动的终极目标,从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整个社会的风尚更加和谐、积极、健康;使人际关系更加礼让有序;使社会心态更加昂扬向上。通过这样的活动,就能够为建设我国社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好群众基础。

在开展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建活动中,要努力增强公民、企业以及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始终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及时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对于那些贫困地区以及困难群众,要切切实实地为他们服务,使创建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扩大其覆盖面,要确保全社会各行各业、全体公民都能够得到实惠;在创建活动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形式,还要注重其思想内涵。要确保人们在参与中,思想境界、道德境界都能得到提升。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我们也确实收获了可观的成效。我们也开展了希望工程、送温暖、幸福工程、扶残助残等实实在在的活动,对企业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也提供了切实的帮助。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社会风尚。对于这些成功的、良好的实践经验,我们不能漠然视之,而应及时进行总结并整理,使其更加优化和完善,并最终实现其长效机制。对此,我们可以将美国社会作为一些参考,比如在诚实守信问题上,美国的每一位公民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码,这就是信用号码,它是终身不变的。通过这个号码就可以查询公民过往的各种信息记录,比如工作记录、存贷款信用记录、犯罪记录等等。如果出现了不良的信用记录,那么对于公民的求职、升迁、经营等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美国人也就把自己的信用看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