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1篇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阐述了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意义,针对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和疏导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和疏导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增加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学习。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兴趣

小学体育是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初级时期,对学生以后的体育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而目前我国小学教学过程中,仍有一部分学校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体育教学,造成小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甚至对体育课没有了兴趣。对于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和建议,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本文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疏导进行研究探讨。

1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

1.1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骨骼生长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引起高度重视。教师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锻炼意识,达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共同提高,进而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1.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不成熟、容易情绪波动、注意力易分散、表现欲望强烈、好奇心重、意志力薄弱等特点,所以教师要对小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培养和疏导,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意识。教师利用学生对娱乐节目和游戏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设计体育课堂环节,注重课堂趣味性和课堂内容的多彩性;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意义

小学生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再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小学生的好奇心只是短暂性的,难以维持。有些人认为体育是小学生最爱的活动,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培养和疏导,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不然。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懵懂状态,没有对外界事物形成正确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不知道体育的正确锻炼方法和意义,需要教师正确的培养和疏导。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对一些新奇的体育项目或游戏充满兴趣,教师和家长要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体育学习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体育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3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与疏导的方法

3.1语言诱导法

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采用语言对小学生进行诱导,端正小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教师也可以在体育课上讲述体育界的杰出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锻炼。教师也可以在体育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诱导,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3.2教师榜样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向,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良好榜样,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时刻提醒自己的榜样性。教师也可以成为学生心中的伟人,通过体育锻炼,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述体育健将的事迹,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3.3教学革新法

体育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体育不拘泥于课堂的空间,而是整个操场或者体育馆。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有益于学生锻炼、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体育教学模式,完成自己对学生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4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与疏导的建议

4.1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课堂气氛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喜爱一定程度上和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2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不应把自己的角色固定在教师职位上,应该换个角度重新思考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自己的教师角色,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核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成为体育的主导者,进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3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增加体育活动的丰富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内容,使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体育能力进行分组,使体育课堂更具多样化,也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5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关系着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对体育未来学习的重要时期。本文中主要分析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阐述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意义,最后给出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的方法和建议,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作者:邹得洋 单位: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学校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2篇

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流行特征

研究显示,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检出率在10%~20%之间。广西某地区小学生在思维内容、注意力、自信与自尊、责任感、学习与工作、情绪反应、社交问题、言语问题、人格问题、睡眠饮食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均超过10%。陈永胜H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多数研究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小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要差于男生。

1.2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许多研究显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情绪障碍、违纪、行为问题、欺负行为等问题。情绪障碍是影响学前及11岁以上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多动性障碍是影响6~11岁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6]。男孩多动性障碍高于女孩,女孩情绪障碍多于男孩2,男生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显着高于女生(P<0.05);在恐怖倾向得分上女生显着高于男生(P<0.05)。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除了要面向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要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有较为严重问题的学生要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心理指导。要从预防心理问题、矫治心理疾病和培养发展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多方位开展工作。

2.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向每一名小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传授给他们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让他们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并且能够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以达到预防心理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正确疏导问题的目的,从而帮助小学生学会学习、正常的人际交往、正确的面对困难、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还要针对小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加以集体辅导。如针对刚入学的小学生开展集体辅导,帮助他们尽早适应学校生活,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完成个人的角色变化;针对高年级小学生,要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以帮助他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生理特征,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主要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形式多样且灵活。

开设心理健康课各个学校大多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通过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方式,寓教于乐地将心理健康科学常识普及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作文和体育教学中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外,要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意识和知识。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学生通过写作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见解。通过制定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命题作文,既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又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利于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有资料显示,运动和体力娱乐活动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参加体育运动越多,情感困惑的情况越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在身体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便进行正确的疏导。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消除消极情绪,还可以通过竞技体育运动,培养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乐观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采取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听讲座、咨询、座谈及班主任家访等形式,增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引导家长转变错误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促进家长注重自身的良好素质养成,营造和谐的家庭心理健康环境,发挥家教的作用,以父母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孩子健康品格及心理素质的形成。

2.2根据人群特征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年龄的小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还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存在多动性障碍的特征,学校应该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以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克服问题,养成好的行为,遵守学校纪律,促进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形成。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情绪障碍问题,学校应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从而促进高年级学生积极情绪的形成。

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问题不同。针对男生好动和女生易出现情绪问题,应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疏导男生克服好动的问题,调节女生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由于男女生的青春期表现特征不同,面对身体上的变化,青春期学生易产生心理问题,还要针对于此分别对男女生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让他们健康平稳地渡过这一生理时期。

2.3关注个体问题进行心理指导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3篇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说:“要使每一个教师都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工作直接面对生命,关系到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生命的成长。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价值的事业。”那么,怎样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深入了解,诊断分析

全面细致深入地了解学生、分析心理问题的实质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前提。教师对学生信息的获取是建立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的,包括了解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有关的社会背景以及学生近期的状态等。同时,教师应注意倾听学生的诉说,有助于学生澄清问题和阐明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咨询进行评估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多层次性、多样性和多侧面性。学生常见的行为问题、情感问题、知识问题,往往是相互交织而又不断变化,而就某一问题来看,也存在着诱发因素多样、程度不同的差别。据有关专家的调查剖析,当前小学生存在畏难、压抑、任性、占强、情感脆弱等心理问题,个别学生还表现攀比、贪图享受、羡慕权利的不良社会心态。因此,教师一定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随时从多方面了解信息,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质,从心理问题中找出主要方面,从引发心理问题的许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以利“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例如:发现某学生近期心情不舒畅,天天闷闷不乐,学习成绩滑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全面分析该生近期与老师、同学间的关系,同时,应深入班级、家庭进行了解,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建立关系,实施干预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施教和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知心是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外力促进,是打通学生内心世界的道路。教师个人品质修养,是学生情绪情感的重要诱因。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消除权威心理,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消除急躁心理,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消除偏袒心理,与学生建立纯洁关系。教师要对学生施以无尽的爱,同他们打成一片,感化、诱惑学生的心灵。多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领悟到师生之间是一种心理的完全平等,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尊重和心理互动基础上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建立以后,就根据心理问题的实质和对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案,并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干预。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既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又要有高度机智的工作艺术,切忌简单粗暴、主观专断、指责、训斥,而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不同,采用个别谈话、上门诊断、电话联系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挥心理潜能,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某生整天精神不振、厌学。针对这一心理问题,老师进行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得知症结的该生父母离异,缺少爱。于是,该班班主任就经常关心他,爱护他。同时,找他个别谈心,让他正确对待此事。没过多久,该生终于成了一位好学生。其次,注意培养小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帮助树立远大的理想,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同时,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帮助克服不良的性格特征;再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与成绩,消除过分强烈的自我意识。学校和老师应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应引导学生善于控制、调节焦虑程度,鼓励学生勇于挑战,不怕困难,积极进取;最后,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选用劝慰、暗示、互惠等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对小学生所提供的方案以及对小学生心理问题实施的干预措施,都必须遵守法律和伦理的要求;同时,对被咨询的小学生姓名、咨询陈述的内容,尤其是涉及到小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等方面的问题,要给予保密,确保小学生的基本权利不受侵害。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4篇

心理健康心理辅导辅导方法每一粒种子能够长成一株秧苗,都要经过一个艰难的历程。在生长的过程中,要克服很多的困难,如岩石、恶劣气候等,都会影响到秧苗的健康成长。小学生的成长就和一株秧苗的成长一样,历经坎坷才能完成生命的怒放。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等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能够正确、顺利地通过,那么就会茁壮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如果不能顺利通过,就有可能半路夭折,或者长成一颗歪曲的植物。小学生他们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来监护他们健康成长,所以基础教育阶段都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便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能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行走呢?

一、明确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身体健康而言的科学概念。什么是健康,这是研究心理健康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健康是指一个人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正常的生理机能,精力充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的复杂。对于健康的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革,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一个人既具有一个生物体的个性特征,更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特征。所以以往因为遗传和生活环境界定的健康概念,对于今天人们的生活和学习而言,都显得单薄和苍白。如今的健康概念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当然也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一个健康的人应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一种良好健康的状态,没有生理方面的疾病和缺陷,没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和缺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完全可以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去应对一切社会活动,完全可以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去看待和解决社会现象,能够很好地、及时地调节社会和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适应,保持自己健康向上的乐观心态。能够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而采取相应的原则、方法和措施,去为自己也为别人营造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获得,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生的视野也在被扩大。他们接触到的各个信息可以说是海量的。这些信息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有学习环境、家庭环境等,都在一定层面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学习成绩的压力导致的焦虑

目前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是家长的掌上明珠,甚至还是祖辈的掌上明珠,往往是六个大人守护着一个孩子。因此,孩子在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生活上的极大满足,不能代替孩子所承受的压力。很多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都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即能延续生命也能延续理想,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是家长的普遍现象。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心,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生的心理焦虑,长此以往,形成心理问题。更有甚者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还可能遭致辱骂和贬损,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人际关系带来的焦虑

我们知道,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有学生、有老师,在交往中会出现一些心理矛盾与冲突。他们从小就在一个自我为中心的环境里生活和学习,自私、自利的现象时有出现。这使得他们在同学间及师生间的相互交往中容易出现自以为是的现象和心理,不懂得关心和照顾同学。孤僻、不合群、依赖性的情况非常普遍,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出现一些矛盾,使他们的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会发生矛盾冲突。还有媒体报道的自杀、暴力等少年中不应出现的情况。这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学生的心理问题。

3.与父母、师长沟通中的焦虑

小学生在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也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学生与父母、师长相处时间最长,但是由于年龄和心理的特点往往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诱因素,使学生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

三、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调节的方法

心理调节已经被社会、家长和学校所认可,所以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心理调节,一般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

1.实施讲授法

所谓的讲授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进行调节,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在小学生中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实施认识指导法

认识指导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必要的指导,如指导阅读、举办故事会、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自我表述和自我评价等,通过这些途径进行心理疏导。

3.实施行为改变法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明辨是非,尤其要鼓励良好行为,通过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和惩罚等措施,强化学生的认知和行为。

4.实施自我调控法

发挥自身的调节能力,即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增进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进心理健康的进程,如鼓励和要求小学生写日记、周记和小结,适当组织展览,谈收获、体会、感受等。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疏导,避免一些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发生。为学生的成长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仲稳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2).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5篇

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人生观与是非道德观等都处在一个形成时期,所以,教师一定要进行引导,避免形成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类现象的发生的。

1.能够非常顺利的完成教学进度。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只有在学生们有问题时,有烦闹时才进行疏导与沟通的,而是他要在学生们平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心理上都要进行时刻关注的一种常时间的教学活动。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方法、动机、态度等等。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决定了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

2.能够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学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学生们的情感体现。学生们的情感体现主要是在他们参加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态度,与人沟通的能力,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在学习方面,学习的动机,态度和方法等等。这些方面都对小学生们日后的成长和性格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果通过对他们的消极情绪的疏导来让他们更加的合群,让他们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团队协作。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帮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使用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在小学生管理教学当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是需要相互辅助教学的,它们有一定的共性,能够相互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德育教育是相通的教育模式,两种教育要相互辅助着进行教学,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找到能够让学生们觉得是榜样的例子,要让小学生们体会到批评与表扬的不同,要让他们愿意去努力得到表扬,在好的榜样的带动下,更加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教师还可以不定期的去组织一些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活动,这样,在帮助学生们成长的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德育教育的时效。

2.在每个学科中,推广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管制工作当中,如果想要有较好的纪律性,有较好的校风,就需要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对小学生们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而这个重担就需要放在班主任的肩上,班主任的管制教育在小学生中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班主任不仅仅是小学生们的监管人,他更是学生们的主要引领人,他不只负责学生们的知识教育工作,教师还要担负起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帮助小学生们全面的进步。教师要在一切的课程与平时的知识传授时,都要有目的的去加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要让他们随时的能够吸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随时的去灌输他们好的思想,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心与健康的心理。

3.有效指引心理特殊的学生

小学生管理是需要一个耐心的过程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们各方面的情况表面,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不能一味的去批评学生,要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寻找问题的主要原因用教导的方式来让他们去体会到自己的错误。“四块糖”的故事,讲述了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方法:陶行知在担任小学校长的时候,在某一天看见一名男同学拿砖头砸同学,就上前阻止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等陶行知返回办公室的时候,犯错的学生已经在办公室里了,出乎意料的是,陶行知拿出一块糖果给学生,并说:“这是对你的奖励,原因是你比我早到了。”男同学不敢直视校长。陶行知紧接着又拿出一块糖说:“这个还是给你的,原因是当我阻止你时你当即停止了,这表明了你对我的尊敬。”小男孩半信半疑地拿过第二块糖。陶先生接着说:“根据我的了解,你打同学是由于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具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此时,男孩感动地哭了,说:“校长,我知道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运用这样的手段。”陶先生又拿出一块糖:“既然你知道自己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从这个故事能够发现,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取决于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4.设立合理的心理健康平台

小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的心理疑惑已经超负荷时,就需要通过心理健康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心理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做到实时把握,要随时的与之沟通。所以,就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平台。让学生们可以随时的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教师的帮助,让学生们可以健康向上无忧的发展。

5.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

小学生心理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所以,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所了解,那么,就需要有针对于小学生们的心理档案,这样,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通过不同时期的沟通与在档案中的记录,就可以在每一段时间内都对他们进行观察,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教育沟通。这样也更容易对他们的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具体的掌握。所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应该先对他们进行各个方面的评估,然后与家长进行沟通,找到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教育方式,与家长配合,一起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