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级营销策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广告;现代营销;优化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更加倾向于广告商品。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广告会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如竞争对手的影响、广告费用的影响、广告传播范围的影响、传播速度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倾向的影响等。因此,要想用固定花费提升广告效能,必须首先了解广告策略的特点与原则,用这两点指导营销策划的制定。
一、广告策略的特点
(一)具有总体性特征
策略不仅是一项具体的计划,地应该是长远性、总体性的广告概念以及规划。广告策略不应在一开始就将内容及具体过程阐述出来,严格来说是一种尚未成熟的计划。
(二)是一种营销方式
广告策略的重点在于策略,并不是一套具体的方案。策略的重点在于广告为营销带来的结果与效益。
(三)具有科学性
创意虽然是广告策划的重要项目,但策略才是广告的重点。只有在团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创意计划,才能够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广告策略。
二、营销中广告策划的要点
(一)注重品牌效应
营销中使用广告的目的无非两种,战术目标与战略目标。前者通常是销售方式上的差异性,例如促销等;后者考验的是企业长远目光。企业要想健康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开创品牌,在众多竞争中让消费者记住自己。
(二)注重企业形象
在广告中,企业商标以及品牌名称不仅是为商品做广告,也能够为企业树立形象。例如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将厂名、商标以及品牌名称系列化,让消费者潜意识中产生较深刻印象,对企业形象的深入人心打下基础。
三、基于广告策略的营销策划措施
(一)对产品准确定位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企业所销售的产品首先需要了解,产品对应的人群是哪些,这些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是什么,这样才能够做到投其所好,不会造成过多的资金浪费。广告效果的成败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对广告进行科学定位。广告定位是实施广告策略的原点和核心。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定位应以产品为起点,以消费者为终点,所以,广告的定位也要以企业定位为中心。这就要求,广告的定位要科学的对市场进行细致分析,充分考虑消费的目标人群,对消费群里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倾向深入的分析。
(二)明确目标市场
广告所取得的效果由市场营销的成果进行评分。广告效果的好坏,也就是广告策略的成果与否,直接由市场进行检验反馈。垄断是相对的,但是竞争是绝对的,不管企业的强弱,都存在竞争,在当下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家企业不可能做到全额占有市场,因此,企业的广告市场策略要有重点,对自己的市场定位要明细,只有先清晰地对自己做好定位,选择好合理的目标市场,才能在垄断与竞争中找准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
(三)产品策略的制定
产品的市场份额决定企业的发展,如何去占据企业应有的份额或者更多的份额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当然,产品的质量是企业成功的重点。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优秀的产品也难保证能够获得更大份额的市场。我们要看到,广告是服务于产品的,而且广告的策划更需要以企业长远发展为中心思想,基于企业长远利益意味着需要更加全面的在策略中考虑产品,这不单单只是对企业的某一产品进行考虑,还要对企业理念加以照顾,因此,在产品策略制定中,需要科学的分析和安排产品营销策划中的广告策略。
(四)充分落实文化策略
企业间的竞争是硬实力和软文化的竞争。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文化竞争愈演愈烈,而且文化的作用也越来重要。由于广告的性质和地位使得具有文化内涵的广告潜移默化的推动着消费群体的消费意向或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因此在广告策略中,我们需要更多将产品文化、企业文化渗透到广告中去。所以企业的广告在策划中需要精准的把握消费趋势,树立自己的产品的消费理念,逐步利用广告将产品文化、企业文化融入消费者心态中去,在提升广告品位和内涵的同时,也提升了产品和企业的内涵,真正达到广告的营销效果,提升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结论
营销策划离不开广告的支撑,在展开广告策略时,应首先定位好产品与市场,通过企业文化、品牌形象的注入让广告不仅是商品的宣传者,还是企业的宣传者。营销策划人员应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通过优秀的广告策略将营销产品迅速打入目标市场并保障其时效性,让广告效率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澜.营销策划中的广告运用策略探讨[J].中国商贸,2011(2)
[2]竺丹丹,余瑞繁,张琼霞.营销策划中的广告策略运用[J].经营与管理,2012(4)
[3]曾凌.试论营销策划中的广告应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9)
[4]陈立.试论广告策略及其在营销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4)
1文化差异的表现
(1)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同一词汇于两类不同文化中有着不一样的含义,这是因不尽相同的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生活方式、心理倾向等诸多方面导致的。所以,有许多词汇在另外一种语言里不容易找到与其相互对应的词汇。
(2)语用化的不同。所谓语用即语言在一定的语境里利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意义。我国当前的大学外语教学形式注重语言知识与语言框架而忽略语言能力方面的实际操作,这也为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3)非语言交际的不同。非语言交际包含哪部分内容目前似乎依旧没有具体划定,人们大多认为其包含手势和姿态及对时间与空间的运用等方面。
(4)交往习俗的不同。我国同西方人于交往方面存有差异,包含介绍和称呼以及寒喧等内容。
(5)社会心理的不同。社会心理的不同体现在对某一种文化的认知及敏感程度。
(6)价值观念的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第五,东方人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西方人则是一种直观性。比如我们喜欢用暗示,或借古论今,而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大不一样。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教学的导入
提升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环节。具体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教师要培养适应与渗透意识。应当充分意识到中西文化间的异同, 积极主动地吸收和尊重并且习得他国文化, 而不是排斥;(2)英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语言教学不单单是教语音和词汇以及语法等多方面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对语言模式和文化历史以及语言环境等方面实施语用分析;(3)英语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水平,不仅应学习与英语教学有关的语言、语用、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学术内容,而且还应掌握获得知识利用知识的手段,将理论探究与处理实际教学问题有机融合在一起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以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
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及措施
3.1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教学的新观念是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当成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往往都在课堂上,平日极少接触到英语语言环境,一旦遇到同课文相关的文化历史背景内容时,一般会产生费解,有时会误解以为外国人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完全同我们的相同。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起积极主导作用,从语言教学的框架中突破出来, 重新调整、端正英语教学的目标,不断探究新思路,敢于实践。从全面提升学生交际能力着手,把语言与文化二者的教学有机融合, 达到由纯语言教学形式转变为带有文化导入方面内容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3.2英汉文化比较
英语教学最有效的模式即中外语言之比较教学。比较法属于跨文化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教师能够借助图片、录像、多媒体等诸多形式, 以及开设文化沙龙, 同外教教师举办联欢会等形式, 促使学生处于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异国文化,只有借助比较教学方能发觉母语与目的语语言文化二者之间的异同,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流之文化敏感性。
3.3组织讨论活动
应当积极开设英语文化选修课, 较为系统地传输有关文化历史知识并组织讨论,为学生创造集体交流的条件,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自发表现欲,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并且让他们在每一次的讨论中获取系统的文化历史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微电影;策划与制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0-0174-02
微电影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个新概念,也是电影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艺术。所谓微电影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至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至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元至数万元每部)的视频短片。微电影其实也是电影的一种类型,它与传统电影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这个“微”字上,其表现就是“两短”和“一低”,具体来讲就是制作周期短、放映时间短、投资成本低。不仅如此,微电影还突破了传统电影必须要具有影院性的界限,它的传播渠道不是以影院为主,而是以网络传播为主,以3G、手机等新媒体终端为补充。
微电影按拍摄目的来分类一般分为广告式微电影、作者式微电影、公益性微电影、预告片式微电影、娱乐式微电影四类。广告式微电影就是广告主借助微电影的形式将广告主拟要宣传的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融入到微电影的故事情节中,用精彩的视听效果呈现给受众,使受众在“润物细无声”中形成对产品或品牌的认同感,达到广告主预期的广告效果。作者式微电影有着强烈的作者个人色彩,这类作品要么是网友一时兴起制作的,要么是有专业背景的学生或者年轻导演的作品,这些短片成本极低,基本上不带商业性质,制作精良,含义深刻,旨在表达作者个体的某种理念或某种社会价值观,一般都是放在网络上播放。公益性微电影,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宣扬公益活动,弘扬公益精神而拍摄的给受众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带来正面影响的那类微电影,这类微电影最近越来越受关注,其给人们的道德行为带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预告片式微电影主要是用于传统电影和某些活动的宣传推广,将传统的碎片式预告片换成用微电影的形式来表达,更具有故事性和感染力。娱乐式微电影的目的单纯,纯粹是为受众娱乐生活、放松身心、释放压力、调节心情而拍摄的娱乐搞笑类微电影。
微电影是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鲜事物,从它一诞生就备受年轻人的关注和追捧,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网络上出现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男艺回忆录》、《春运帝国》、《一触即发》、《66号公路》等微电影在高校学生中的网络收视点击率极高。这些微电影不仅在高校学生中疯转疯传,而且还带动了广大大学生策划和创作以高校校园故事为题材的微电影的热潮。在校的大学生们使用一些拍摄设备,甚至是一部手机,一两个人在一年内就可以完成一个作品的创作,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大学生的独特思维和创作热情。微电影在高校校园里迅速生根发芽,开展得如火如荼,也产生了一批草根类创作的微电影,这些校园微电影总体来说无论是在画面质量还是传播效果上都是不够理想的,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制片者对校园微电影的策划与制作技巧没有把握好。
要完整制作一部微电影,一般都需要经历策划、筹备、拍摄、后期制作四个大环节,高校校园微电影也不例外,只是在策划和制作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更多的高校校园微电影本身独有的一些特色和元素。具体来讲,在策划与制作高校校园微电影时应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处理技巧。
第一,校园微电影剧本的写作。剧本是创作微电影的基础和路径图。要制作一个好的微电影就要有一个好的剧本。校园微电影剧本怎么写,写什么比较好,写了之后我们的观众喜不喜欢看,这是微电影制作人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剧本写作要围绕着电影的人物、情节、设置以及主题等故事元素来展开,尤其是主题的确立非常关键,这就需要做好选材的工作。校园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要提炼最能突出主题的故事,最能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故事,尽量选取那些给受众带来正能量的故事,让受众能产生共鸣,从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一面。剧本构思好之后,就要草拟剧本大纲,围绕着大纲创作初稿,再经过反复地修改到最终定稿。在修改剧本的时候要大胆地修改,不要迷恋自己的第一稿,只有经过大胆地修改才会一稿比一稿好。修改剧本时还要善于从剧本中走出来,写好的第一稿,自己再接着修改,如果一时找不到问题,可以把它放一段时间,自己休息一段时间再修改,或许眼前一亮的新想法就会出现。第一稿要及时给懂微电影、懂编剧的人看,让他们帮忙提出一些比较中肯、正确的建议和合理的修改思路,这对创作出好的剧本非常有帮助。
第二,校园微电影拍摄器材的选取。手机、摄像头、家用DV、专业摄像机和单反相机等都是校园微电影拍摄的器材。拍摄微电影要选择什么样的拍摄器材,并不是由拍摄器材本身所决定的,它是根据片子的定位来决定的。如果片子想要达到和现在主流电影一样的画面效果,就可用设备性价比比较高的单反相机5D2单机。如果要保证画质的优异和虚化,就选取24-70F2.8和70-200F2.8。大学生要自拍自导微电影,一般都是用家用DV机拍摄的比较多,虽然它拍摄的画面效果没有昂贵的专业级数码摄像机的效果那么好,但它价格便宜、携带轻便、操作简单,是高校大学生实现导演梦和演员梦的首选。当然,高校要拍摄一些高规格的校园宣传教育片,制作团队可能就要到高校演播厅或外面的专业机构租借专业级的摄像机来拍摄了。
第三,校园微电影演员的挑选。校园微电影是小投资、小规模的作品,挑选演员的时候就不能不计投入不计成本,在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能选择不要报酬的演员就尽量使用不要报酬的演员,能选择少花钱的演员就尽量选择少花钱的演员。演员是故事叙述的感情媒介,在确定剧本角色之后,找到合适的演员就成为了作品制作的头等大事。挑选演员时不要在密友或朋友那里找,除非他们是专业或经过培训的演员,否则一定不要把重要的剧中角色给他们,因为他们会牵扯到个人感情,对制作人来说会带来管理上的很多问题。出于对演员安全的考虑,能尽量不选孩子就尽量不选,因为孩子越小,安全系数就越低;同时能减少特技表演就尽量减少,因为特技表演是一种极有可能伤到演员或剧组人员身体的行为。
第四,校园微电影人物造型的塑造。对校园微电影演员所扮演角色的人物塑造,离不开服装、化妆和道具的综合之力。校园微电影由于投资比较小,为了节省资金,负责演员服装化妆和道具的工作一般都由一个人来完成,这个人要承担剧组服装师、化妆师和道具师的三重职责。在给演员选搭服装时,只要与演员扮演角色的身份相匹配即可,而无须喧宾夺主,让受众只记住服装了。化妆的主要目标就是要确保镜头前的每一个演员,即使在非常不好的环境下看起来也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化妆妆面尽量淡一些,以唯美为主,不能化成特别重的舞台式妆面。道具是所有出现在镜头前面的东西,道具的选择要考虑到化妆、服装和灯光等搭配因素。
第五,校园微电影灯光的运用。要想拍一部成功的校园微电影,除了要有专业的摄像还需要有灯光人员的参与。校园微电影对于场景的要求和电视剧、电影一样,对于人物的造型和人物的唯美,以及气氛的渲染,画面质量这一切都得靠灯光设计人员的共同参与来完成。灯光的运用,包括逆光、轮廓光、侧光、造型光的运用等,在什么样的光景下布什么样的光都是有讲究的。灯光的运用是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及创作的构思的需要来定的,有时剧情需要烘托富丽堂皇、喜庆热烈的场景,这时就需要造型光的介入了,有时剧情要营造一种阴森恐怖、沉闷压抑的氛围,这时就需要弱光的介入。
第六,校园微电影后期制作。如果说编剧是校园微电影作品的第一次创作,导演是第二次创作的话,那么后期制作便是影片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最后一次创作。后期制作是完成一部影片必需的过程,是影片拍摄完成以后,进行视觉剪辑和声音剪辑、制作字幕和特效等加工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拍摄影片进行剪辑。当下校园微电影的剪辑一般都是使用专用的剪辑软件剪辑,这些剪辑软件很多网上都可以免费下载得到。剪辑时要把握好剪辑要点,能正确传达影片中的情绪和把握导演的要求。因此,在对影片进行剪辑的时候,要充分地考虑到导演的意图,剪辑要符合剧情的发展,要理解故事发展,这样才能保障剪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校园微电影审查和播放。在一部微电影后期制作完成后,还要对其影片的内容进行自查,看看其内容是否有涉及违反校纪校规或法律法规的内容,如有要及时给予删减或调整,以此来保证影片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纯洁和统一。微电影的播放途径灵活多样,有放在校园网上播放的,有放在社交论坛上播放,有放在优酷网、搜狐视频、乐视网等国内知名视频网站上播放,也有放在校园影院播放的。制作好的微电影采用何种播放途径完全由制作主体根据实际需要定夺。
校园微电影用精练的语言叙事,用短小的故事明理,突出朴实真切,遵循高度凝练,弘扬精粹艺术,让大学生在以小见大中受到启迪,在见微知著中受到教育。校园微电影这一新生事物的诞生犹如一股清风,让大学生耳目一新,它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大学生的创作热情,而且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上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视校园微电影的发展,搭建更多的微电影创作平台,对有创作意愿和想法的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和条件。
参考文献:
[1]江长明,马子凯,高先林.微电影入门[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3.
[2]钱力.微电影“自由表达”渐成燎原之势[N].中国文化报,2013-02-23.
[3]王晓挺.浅谈校园微电影拍摄设备的配置[J].信息通讯,2013(9).
[4]傅泉森.灯光在“微电影”中的运用[J].现代电视技术,2012(10).
一、树立信心,因势利导
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范得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确实,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的嘲笑,孩子们已经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于是他们产生了自卑心理。因此,要帮助学生重拾信心,是首要解决的难题。如,对于胆小的学生,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可尝试着主动让他们在课堂上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鼓励学生做好,或如果再怎么做会更好。我们不要吝啬表扬的语言,因为那是孩子自信的源泉,对于回答不出问题来的学生,我们可主动告诉他们答案,让孩子对下次的回答充满自信。
二、耐心营造,活跃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孩子们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困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有时他们说错了,老师不直接说:“NO”而是微笑着对他说:“Please think it over.”只要他们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老师都要予以表扬,给予肯定。
三、细心创设,顺势延伸
一堂充满乐趣的课是学生难忘又非常乐意接受的。对于学习感觉乏味的那些同学来说,无疑是一剂很好的调料。而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利用多媒体下载游戏,结合课文教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听说,从听听说说、读读认认、唱唱玩玩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学得轻松愉快,令课堂气氛活跃,简笔画、表演、动作等教学方式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就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四、精心设计,任务教学
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一举两得,既能让学生通过倾听、询问、解释、沟通、交涉、表达等各种活动形式学习语言,又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尝试使用“英语思维”,培养其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对于“学困生”的能力培养尤其重要。
“任务”完成后的喜悦又会给他们带来学习上的成就感,调动起他们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学任务化整为零,也就是将每一单元的总教学目标拆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目标。由于任务被简单化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也就没有那么多困难了,学起来就轻松了很多。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是可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跨文化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223-02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当中,高校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于高校的培养方向而言,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是最终目标。英语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的分量相当重,学生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实践中运用。但是,由于高校英语教育模式的问题,致使高校在英语教育方面不够全面,不能很好地兼顾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教学。文化与语言相互依存,因而,在高校开展英语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高校在英语教育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必然性
1.英语教学模式转变的需要。目前,高校在英语教育方面,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在一时之间还难以被取代。观察高校的英语教学课堂,不难发现,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讲授语言点(辨证词义、分析语法结构、译释难句等)[1]。而本应该重点讲解的文化背景却少之又少。从现行的考试制度上来看,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其对于学生语言学习、提高考试成绩并无多大帮助,因而不被教师和学生重视。但是深究之下,就能发现,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积累不足以支撑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对于英美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缺少了解,导致学生的英语变成了“哑巴”英语,不利于应用。而教育改革的推进,正需要解决这项问题。
2.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英语教学中,针对语言和文化都有相应的教育内容。作为外语教学中的本质特征之一,外语中的文化是应当被学生所了解的。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都与语言本身具有紧密的联系,缺少这些领域知识支撑的语言将会缺少内涵[2]。因此,学习英语,在掌握其语音、词汇、语法和习语的基础上,更需要了解他们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他们的社会思想、习惯、行为中感悟语言的魅力。了解文化是理解语言的一条捷径,因而高校应重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才是我国高等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育现状
1.英语教师缺乏扎实的语言功底。目前,在高校进行授课的教师,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他们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教学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教学模式。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全面改善。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语言和文学教育环境下,其语言功底可能有所减弱,表达和思维更符合国内的语言环境。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或多或少会缺少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
2.英语教材内容不够多样。为了推进高等教育,教育部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材有专门的要求。但是,这些教材还是沿用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思想准备的。因此,在编选教材中,处理教学与文化的关系还不够恰当。所采用的教材内容有限,学生和教师就只能依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3.缺少机会参与国际交流和学习。目前,我国与各个英语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多。在如此环境下,实施教育是非常便利的。但是,由于校方缺少相应的资源,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高校学生很难有机会去走出国门进行交流和学习。
三、推进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育的对策
1.增强跨文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世界是由多个国家组成,受地域环境影响,每一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风土人情,由此才组成了千差万别的文化氛围。充分认识并了解文化的共时性和历时性,是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不同文化群体成员的文化行为存在差异,平等客观地看待这些文化差异是必须要学会的一项内容。同时,针对学生,要让其学生心理调节,适应文化差异。在教师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异文化的接触,培养其敏感性。
2.编制跨文化教学教材。高校在运用英语教材时,应该针对部分教材进行筛选,根据高校的实际选择相应的英语跨文化教学教材。对于西方语言文化的了解有很多种方式,但是任何一种方式都没有最直接地从教材获取来的简便。因此,高校在英语教学中应根据课程要求,适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相关教材。现行的教材在文化知识教育上有失偏颇,需要进行改革创新。
3.推行体验式教学与说教式教学共用。所谓的体验式教学,即在英语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英语文化体验。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英语专业知识以及提升英语文化知识方面的素养还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引导,因而,实施说教式教学必不可少。
4.创造机会全方位体悟跨文化。在跨文化交H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价值观是运用英语交流的前提。人们的一切行为都与其价值观念相一致,因而,了解英语文化背景下的人的价值观,对于加深跨文化理解非常有利。在汉语环境中,由于不能身临其境,因此,对英语文化的认知就停留在了表面。为此,教师可以创造英语环境,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体味英语文化。譬如,借助影碟、录像、电影等,设置英语国家的英语文化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认识。引导学生观察英语环境中人的社会生活、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礼仪等。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中西方文化素养,又能够提高其跨文化能力。
5.创新考核机制。为了不影响学生跨文化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考核方面应作出改进。等级考试原本是大学英语教学考核的“金标准”,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的价值至今为止大打折扣。考核应该更加多样化,例如,日常交流,跨文化调研、跨文化情景再现、歌剧等都能够被纳入考核范畴,作为考核的数据[3]。完善考核机制是带动学生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的最佳动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意义重大。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门人才是高校进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高校针对跨文化教育应予以高度重视。在当前外语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环境下,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及时解决英语教师缺乏扎实的语言功底,英语教材内容不够多样以及缺少机会参与国际交流和学习等问题,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根本。在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应从增强跨文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编制跨文化教学教材,推行体验式教学与说教式教学共用,创造机会全方位体悟跨文化以及创新考核机制方面着手,帮助高校英语教育跨文化教育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刘嘉菊.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