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我们在引用他人的研究内容时不能把别人论点都写出来,只要在引用的地方做上标注,最后在论文的末尾依次列出来即可,这样节省的篇幅也使文章内容不那么繁琐。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商法案例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欣赏。

商法案例论文参考文献:

[1]范健等.商法教学与课程建设大家谈[J].中国大学教学,2009(9):28.

[2]李政辉.案例教学的困惑与反思——以商法教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2):72.

[3]王涌.我们需要怎样的商法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9(9):39.

[4]程宏.法学案例教学的方法与运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8(11):150.

[5]于黎佳等.民法教学案例库的开发与设计[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159.

[6][美]刘小提.亟待完善的中国法律教育[A].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学教育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69.

[7]张建映等.哲学读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5.

[8]曹兴权.商法案例教学模式的拓展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9):32.

商法案例论文参考文献:

[1]邹丽敏.案例教学的教育价值及教学流程探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2):38-39.

[2]杨清源.如何推行案例教学法[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8):44.

[3]潘学中.论师资培训中的案例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6):13.

[4]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增刊:98-99.

[5]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

商法案例论文参考文献:

[1]杨林生.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2]俞志方.樊清华大学本科商法课程教学范式研究——以商法案例教学的语境设计与分析为中心[J].理论导报,2008.

[3]闵永明.论案例教学法在国际商法课程中的优势及运用[J].法制与社会,2009.

[4]李政辉.案例教学的困惑与反思——以商法教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

[5]古晓燕,王梦鹿.浅谈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经贸专业国际商法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8):231.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江门市辖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及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个县级市,辖区范围俗称“五邑”,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对外贸易口岸。由于其独特有利的地理环境,江门成为对外贸易的水路交通枢纽和商品流通中心,因其外向型经济特点,江门市经济对外贸依存度很高。同时,江门也是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三百多万人,遍布全世界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外文化与经济的交流非常频繁,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很旺盛。2004年以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共招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约三千人,80%的学生在从事涉外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从事外贸行业)。随着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发展,了解这些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一、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综合素质需求调查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我们对江门五邑地区近八十家涉外中小型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让用人单位从知识、能力、岗位素质三个维度阐述了自身的需求。问卷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单位规模,从事行业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专业知识的维度;第三部分是能力维度;第四部分是岗位素质的需求。面向企业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68份。通过对调查问卷整理和分析,能够客观地掌握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

(一)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专业知识的需求

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认识的积累,是高层次系统化的信息,是国际贸易类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本次调查研究中的知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实务、经济法、国际商法、计算机应用与办公自动化、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外贸函电、公关礼仪、商务英语听说和旅游英语(尤其熟悉五邑地区旅游景点知识)。

从表1可知,企业认为高职商务英语人才要特别注重英语的听说和计算机应用与办公室自动化知识,认为这些是胜任工作必须重点掌握的知识;其次是贸易理论与实务、报关实务、函电写作和公关礼仪知识的储备,而对国际商法、经济商法、英语翻译和写作则认为一般了解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小企业认为即便是处于侨乡之地,旅游英语知识是不需要过多关注的,一般了解就行,甚至个别企业把它纳入不重要的范畴。

来源:根据调查的68份有效问卷统计。

(二)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能力的需求

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形成的。本研究调查的能力维度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英语应用能力,如企业日常中英文事务处理能力、商务英语翻译与写作能力、商务英语听说能力、英语导游能力(以五邑地区旅游景点为方向);二是商务英语实践能力,如中英语商务谈判实践能力、国外市场开拓实践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市场营销与广告推广能力;三是办公室设备操作能力,如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自动化实践能力。

从表2知,企业尤为看重英语的听说能力,认为英语的听说是完成岗位工作的重要能力;同时,也十分注重计算机和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对于日常中英文事务处理、商务谈判和贸易实务操作、营销推广能力方面,大部分企业认为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企业则认为一般掌握就可;而对于商务英语的实践能力,如国外市场开拓实践能力和商务英语翻译与写作能力则认为一般了解就可,企业并不十分强调;英语导游能力方面,有小部分的企业认为并不重要,认为发生的场合概率较小。

来源:根据调查的68份有效问卷统计。

(三)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岗位素质需求

《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事物本来的性质;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职业领域中,岗位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完成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本研究中的岗位素质包括:善于沟通与学习、时间管理好、组织协调好、应变能力强、执行能力强、团队协作精神好、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习惯、能够吃苦耐劳,并要求企业对这些普遍适用的素质按重要性进行排名。从表3知,企业最重视的是人才要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其次是团队协作精神好和执行能力较强,这说明,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人才来说,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善于协作和执行是企业更看重的岗位素质。

来源:根据调查的68份有效问卷统计。

二、对江门五邑地区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一)打造适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地方型”人才

无论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其适应社会工作和地方性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担负着服务地方,为江门五邑地区输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艰巨任务。调查数据表明,调查对象更注重高职人才在英语听说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同时也强调计算机和办公自动化操作的能力培养。高职院校不能一味追求过于专业化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而应该踏踏实实地先培养好学生最基本的英语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机技能,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商业模块的专业学习。

(二)优化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职商务英语人才

课程设置是以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为依据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能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商务英语工作理论基础,能提供完成商务英语工作情景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目前的课程安排还欠缺一定的针对性,如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专业课程的课时分配是基本平均的,应该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强化商务英语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增加听说模块课时;同时,把计算机课程由原来的一个学期扩展至一个学年,增加办公自动化操作的实践学习,如常见的办公室传真机和复印机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课堂之外,还可以适当增加拓展训练环节,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作为课程体系的有力补充。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外贸英语函电;教学;ESP;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课程性质与特征

(一)在性质上,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函电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外贸英语函电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强调实用性。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业能力以及职业竞争能力。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 必须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 如会计英语、物流英语、旅游英语、计算机英语等, 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外贸英语函电也属于这个范畴,课程本身涉及多个知识领域, 如经济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商法、金融、运输、保险等等, 这些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将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如何在不同的商务环境下撰写、翻译出表达准确、得体的商务英语函电,从而能够达到不同的商务活动的目的。

(二)在内容上, 外贸英语函电既不同于普通传统英语, 也不同于其他专门用途英语。它涉及到外贸活动的各个环节, 主要包括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成交、订单、接受、包装、装运、保险、付款和索赔等。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介绍外贸活动中各个环节的信函的写作内容, 专业术语及其表达方法。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不难看出,外贸英语函电教学既是一种语言教学, 更是一种技能教学, 它要求教学中同时注重语言能力和外贸业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熟悉国际商务活动的规则和操作程序, 从而顺利地开展各类国际商务交流。

二、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

目前外贸英语函电教材繁多, 基本上都是按照按外贸实务顺序编排的。整个外贸活动包括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成交、订单、接受、包装、装运、保险、付款和索赔等。因此,大部分的教材内容都大同小异,且内容陈旧,表达方式与外贸实际操作脱节。另外,课后练习题型方面过多地侧重语法练习, 与外贸实践活动的接轨和实操性不强。

(二)教师

本文分析的外贸英语函电这门课程是开设在商务英语专业的第四学期,因此,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都是来自英语专业教师队伍。这就使得外贸英语函电的课堂更像一堂英语精读课,学生熟悉了语法、短语、句型和篇章结构,但却对外贸业务仍然一知半解,没能体现函电实用的特点。基于此,有些高职院校会选择国际贸易出身的教师来教学此门课程,可是,他们虽然熟悉外贸业务并有一定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也许还有外贸实践经历,可他们不了解语言教学规律,无法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英语独立地进行各类外贸函电的处理。

(三)学生

首先,外贸英语函电是英语写作和外贸业务相结合的一门实用性课程对,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外贸业务知识均有一定程的要求。而对大部分学生来言,英语写作本身就是一件头疼的任务,再加上对外贸内容的一知半解,更加增加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另外,高职高专的很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普遍英语语言和写作功底不扎实, 畏难的情绪使学生从开始的兴趣浓厚、信心满怀,慢慢转变到乏味吃力,学习效果就会大大受影响。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改进前期课程设置,完成知识储备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英语基础和写作能力, 同时应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外贸活动各项工作环节的操作技能。因此至少应在学完了国际贸易理论/实务后才能开课。一般高职高专院校选择在第四学期开课, 这是符合语言教学和技能习得规律的。但部分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就开设了外贸英语函电课程, 此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还在系统学习英语写作知识,培养英语写作能力,甚至根本还没有开始国际贸易理论/实务课程的学习,结果学生在外贸英语函电的课堂上只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何谈用英语撰写、翻译出表达准确、得体的商务英语函电。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的呈现形式更为直观,不仅可以在单位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说,外语英语函电的教学案例最好是来自与国际贸易相关一手资料, 与当下的外贸活动相结合,且具有操作性。因此,在案例教学的运用上,多媒体是最好的操作平台,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实现ESP教学目标。

(三)开展课堂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实训是理论授课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际训练, 使学生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要让学生基本了解外贸业务进展的不同环节的操作,并进行系列相关的练习。比如在讲解信用证的相关流程的时候,教师应尽可能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复杂的流程变成图像化的信息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及接受这些流程。另外,各个业务环节的信函的写作格式和翻译等都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大量的操练。

(四)举办写作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班级为单位,在学生学完本课程之后,举办外贸英语函电的写作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兴趣,更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函电的写作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氛围。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一方面,培养学生法律层面的职业素养是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需要,是实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院经管类专业主要有营销、会计、物流、商务等专业,此类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会涉及到经济、法律等相关知识,经济法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与习惯,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职业技能人才,为学生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夯实基础。另一方面,经济法课程的开设是职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我院学生实行“双证书”制度,即“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而我院经管类专业所涉及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助理营销师、助理物流师、会计从业资格证、国际商务师等。在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中我们发现,近几年的职业资格考试中,经济法律知识的分值比重在逐年加大,其重要性逐步显现。因此,经济法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灵活应对相关职业资格考试中对经济法律知识部分的考查。

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一)课时少,内容多

目前我院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总课时是32课时。随着高校“两课”课程体系改革的发展,原来的法律基础课程被整合到思想品德修养课程中,课时大幅缩水。加之我院多数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开设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导致经济法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方面,学生刚刚从高中跨入到职业院校,教育模式、学习模式的转变尚未完全适应,突然面对大量的法律术语和教学案例,学习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对经济法授课教师而言,在课时短缺的情况下,要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大量知识点,无疑压力倍增,因而不可避免的有选择性的删选教学内容。

(二)授课内容未能有效体现专业特性

我院经济法平台课的开设专业主要有市场营销、会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学院对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选取也大多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因此,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标准的制定必然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实际上,不同专业对经济法律知识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营销专业学生需要熟悉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国际商务、会计专业则需要熟悉票据法等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讲授的内容没有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严格区分,而是一视同仁,专业虽不同内容却一致,这必然导致专业间的差异性消失,法律知识模块的学习也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基于“厚基础、大平台”的经济法课程内容体系的搭建

随着我院“厚基础、大平台”人才培养方式的提出,基础课、平台课的建设工作日益得到重视。根据高职院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近年来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对经济法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人才培养方案是源头,课程标准是标杆

高职院所有课程的设置必然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课时、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职业要求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因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课程标准的第一指南,是制定课程标准的直接导向。此外,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标杆,也是规范教学的有效手段。因而,课程标准的执行程度,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要想有高质量的教学内容,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前提,高效的课程标准的执行与实施是保障。

(二)课程内容应体现专业特点

目前我们统一称之的“经济法”,更多的可以说是民法、商法、经济法的混合体。以经贸学院经济法课程为例,在第一章,经济法基础部分,学生所学习的法人制度、法律行为制度、制度、诉讼时效制度等,实属于民法范畴,但却是经管类学生学习商法及经济法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物权法、公司法、合同法、票据法、保险法大多属于商法的内容;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证券法则属于经济法的内容。经管类学生究竟该掌握哪些法律知识,可以由专业需要和生活需要决定知识模块,即应该根据学生职业素养和个人素养两个方面来确定教学内容。一般而言,可以从生活相关和专业相关两方面考虑。如,生活方面,应该熟悉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物权法等;专业方面,考虑到经管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应掌握公司法、合同法、票据法、证券法、破产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

(三)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选取的宽度和深度上,要结合各专业职业技能岗位的需求,以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围绕职业资格考试来精选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适应当前及今后职业生涯中的相关法律知识模块考试。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营销专业学生要求在校期间需取得助理营销师资格证书。而在营销师考试大纲中,明确法律法规知识,包括: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票据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价格法、担保法、商标法、劳动法等相关内容。而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因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中已学过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因而,就没必要再将票据法重复放在经济法课程中,而要想继续参加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则必须认真学习民法基础和劳动合同法。

(四)教材结构的设计

经济法课程的教材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法学专业用教材,主体架构包含了经济法总论、经济法主体、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特点是“专、深、窄”,这类教材显然不适合经管类学生使用;另一类则是专门针对非法学专业或者经管类专业学生编写的,这类教材大多受到“大经济法”观点的影响,内容比较宽泛,即前文所称的“民法、商法和经济法的混合体”。相比较第一类教材,显然第二类更适用于经管类专业,但是第二类教材最大的特点也是其最大的缺陷———太过宽泛,反而忽视了专业间的差异性。鉴于经济法教材的现状,我们不妨尝试“基础+通识+职业能力”模式来重新搭建教材结构体系。“基础”部分,即民法总论,包括法律行为制度、制度、诉讼时效制度、仲裁、复议制度等。“通识”部分,即经管类各专业都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公司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职业能力”部分,则采取“自由选择”的方式,根据各专业职业能力发展需要,从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商标法、价格法、票据法、担保法、证券法、物权法、保险法等内容中选择与专业职业能力相关性较强的法律制度模块,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组织教学。目前,经济法课程定位为我院经管类专业技术平台基础课,鉴于课时有限的现状,不妨在32课时中重点讲授“基础+通识”部分,让学生对此部分模块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而“职业能力”部分可以设置在专业技术课程体系中,或者作为职业资格考试专项培训课程。

四、结语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根据外贸行业的发展需求状况,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将理论学习与外贸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参加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锻炼与职业训练,从而为顺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中还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践教学不够完善。由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很多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专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力,重视采用实践案例教学方法,但是,由于该方法缺乏系统性及针对性,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因为部分教师缺乏经贸工作的实际经历,他们选择的实践教学案例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理论知识没有有效结合起来,造成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不仅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而且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方法不适应要求。培养方法指的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实施人才教育的方法或手段。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以及学生的要求。例如,很多教师沿用传统的教材,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讲授的知识陈旧过时,而且无法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无法真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对应用能力重视不足。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安排以学科性课程为主,对综合性课程以及职业性课程不够重视,尤其是忽视国际贸易专业突出的实践性,无法有效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无法适应外贸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尽管有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但是这种训练只是针对某一具体岗位进行的,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不足,使学生难以适应毕业之后社会的发展要求。

2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基本思路

2.1实施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的强调技能培训的教学模式,要求专业教学以社会需求为根据,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来制定课程方案。因此,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大力实施模块化教学,根据岗位需求状况进行专业教学及成绩评估。具体来说,要把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模块划分为专业基础类模块及专业岗位类模块。其中,专业基础类模块指的是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要求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中比较通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外贸及相关岗位工作的能力。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类模块包括经济学基础、基础会计、商务英语、国际商法、世界文化与地理及商务谈判等。专业基础类模块的教学,应当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从事相关工作所必需的基础性理论及普遍性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转岗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及经济政策的分析能力、企业财务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以及应用国际金融知识的能力等,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而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类模块主要是以具有完整性、综合性以及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为目标,科学划分相应的专业领域,引导学生通过若干专业领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完成某一领域内的综合任务。一般来说,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类模块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国际货运实务以及进出口实务等。专业岗位类模块应当遵循“行动优先”的原则,根据岗位实际需求状况安排教学,强调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及应用性,把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化与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于典型案例及工作任务的要求,开展针对性训练,使学生逐步具备国际市场调研及预测的能力、市场信息获取及处理的能力、成本预算核算与定价能力、进出口单证处理的能力以及外汇申请与核销的能力等。通过实施模块化教学,在巩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相关的岗位工作技能,进而根据国家外贸职业资格的标准以及外贸企业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与专业方向高度吻合的岗位技能。另外,鼓励学生在掌握外贸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考取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为以后从事外贸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很多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等特征,因此,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必须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由于一笔贸易业务从其成交到交易结束,涉及到很多环节及相关机构,包括保险公司、海关以及商检等。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相关机构的职能及其在外贸工作中的作用,可以拍摄或者挑选一些反映外贸行业业务及流程的录像资料,在搜集补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软件,制作出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展示出与国际贸易业务有关的机构及其职能。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熟悉了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业务,为他们以后从事外贸工作打下了基础。

2.3根据市场需求安排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外商业交流更加频繁,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国际贸易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极为旺盛。因此,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就应当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状况,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才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运用实用性的专业技能强,在毕业之后就能直接上岗开展工作。例如,在海运教学模块中,海运提单是一种重要的物权凭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海运提单的功能及其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熟知海运提单栏目内容以及制作样本提单的要求,使他们明确审核船公司签发的正本提单是否符合信用证的要求等。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始终以提高学生的实用操作技能为目标,突出教学工作的实用性与实践性特征。

2.4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在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锻炼。首先,要重视专业课教师的实际操作经验,优先选聘具备一定从事外贸工作经历并获得相关专业技术执照的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对于那些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应当安排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其次,高职院校要组织开展国际贸易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相关的专业比赛。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强化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的自主性。最后,要重视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例如,不同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之间开展联合教学,互派专业课教师到合作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吸收对方学校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以及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完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实训实践体系。

2.5加强模拟操作训练

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在教学模块完成之后,要积极开展模拟操作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融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要重视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与外贸企业开展合作,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工作,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专业实习等问题,而且增加了学生毕业求职的机会。其次,要加强实验室建设。通过建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借助于相应软件的支撑,模拟相关公司或者某些交易环节,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环节以及相关流程,而且掌握实际单据的填写以及商业谈判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通过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