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急救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完善急救应急预案和护理程序;严格执行病情交代制度;减少医患矛盾
要求急诊科有接收和处理危重病患的综合能力,其中重大疾病应急预案以及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最致关重要。
1 临床资料
一批41例集体食物中毒患者中,重症8例,轻症33例,无死亡病例。其中男26 例,女15 例,年龄20~48 岁。经急诊抢救处理后收住院治疗8例,急诊留观6 例,收入重症监护室1例。
2 应急预案中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2.1 院内急救工作人员定岗、定位、定责,急诊抢救中由主任(节假日为总值班)为总指挥、设抢救护士2名、分诊协调员1名、记录员1名,定岗定责。总指挥负责决策和指导抢救。分诊协调员:由高年资护士负责,根据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特点进行初步分类,并按照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协调各科室进行集中有序的抢救。记录员:由护士担任,负责记录临时医嘱和护理文书书写、收集和保管病历资料,记录患者转科和转诊情况。
2.2 由急诊科医师及分诊协调员按病情将患者暂时分为两部分,轻症与重症患者分类救治,每个患者有唯一编码。本组41 例食物中毒患者重症9例、轻症32例,急诊抢救后急诊观察室留观6例,收入消化内科8例,收入重症监护室1例,其他患者均出院,无死亡病历。
2.3 由急诊科主任(节假日为总值班)为总指挥,分诊护士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系统、协调转运车辆、通知相关科室医生及相关医护人员在5 min内即到达抢救室,做好急诊抢救和急诊手术准备。此次应急预案启动迅速过程连贯,圆满完成了抢救和实施安置以及转送患者的任务。
2.4 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实施早期有效的急救护理
2.4.1 按CRAMS评分将患者区分病情轻重分别安置抢救。C(Circulation,循环);R(respiration,呼吸);A(Abdomen,腹胸部);M(Motor,运动);S(Speech,语言),每项正常记2分,轻度异常记1分,严重异常为0分,总分≤8为重伤。CRAMS评分是总分越小,伤情越重。此次9例患者总分≤8为重伤,轻症32例。
1/32例轻症患者安置于急诊大厅救治;2/8例病情稍重患者安置于急诊观察室;3/1例病情最重患者立即进抢救室救治。
2.4.2 对8例危重患者严格按照创伤急救VIP 抢救程序进行早期急救护理[1]。由抢救室专职护士配合医生抢救。 V(ventilation) :全部给予鼻管吸氧。对呼吸道梗阻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本组重症患者中有1位为极危重患者,呼吸受抑制时,果断采取了气管内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方法,及时改善了通气,纠正了缺氧 , I(infusion) :如进入抢救室的患者处于休克状态,需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紧急扩容、纠正中毒性休克。建立2~3 条静脉通道,本着快、足、稀的原则快速补液,补液时先晶体液,后胶体液,比例为2∶1 。 P(pulsation) :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监视及恢复心泵功能,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2.5 对无生命危险的轻症患者的处理 应尽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灌肠以清除胃肠道尚未吸收的毒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口服催吐22例,洗胃10例。
3 应急预案中的医患沟通
食物中毒的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重,完全无心理适应过程,所以极易造成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无法配合治疗并且导致医患矛盾的产生。
3.1 病情交代制度 由主管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与家属沟通交流以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3.2 护理人员 要沉着冷静、动作敏捷、有条不紊,避免加剧患者的不安心理。要语言温和,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对于3例有明显纠纷倾向的患者除积极救治外还应评估其心理活动,了解其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并且获得了最佳的解决效果,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
3.3 医护人员随时与家属沟通交流患者病情变化也使家属在安抚患者情绪和配合急救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应急预案中的医患沟通完善有效的减少急救中可能出现的3例医患矛盾和纠纷。
4 体会
本组41例食物中毒患者均转危为安,抢救成功率100%,无一例出现医患矛盾和纠纷。说明急救应急预案在突发群体伤的救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培养医护人员应急、应变能力与良好的心理素养以及沟通交流技巧,是减少医患矛盾和纠纷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批量患者; 抢救; 护理
批量患者通常是同一或一种以上致伤因素致少造成3个人员以上的伤员[1]。本院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城乡结合部),人员流动较大,患者复杂。经常出现批量急诊患者入抢救间的情景。目前批量伤员多来自于工伤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和群体性中毒。成批伤员相对集中、数量多、病情相对复杂,在抢救批量伤员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紧、患者数量多、患者病情重,确保抢救工作有序、紧张、快速有效地顺利进行是急诊科重要而艰巨的任务[2]。笔者通过2011年2月-2012年3月16起批量患者抢救案例,总结报告如下。
1 制定批量患者抢救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急危重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抢救,本院专门制定了“三先三后”的工作原则,即“先就诊、后挂号,先抢救、后交费,先住院、后办手续。”并制定了批量患者抢救的应急预案。遇批量外伤患者时,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院领导汇报,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小组即刻到达急诊科,在领导小组的指挥协调下,以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和场地为基础,快速分诊、分级处理严密组织、合理分工。
将现有的护理人员分为五组:(1)指挥组:护士长负责指挥护理救护工作,联络有关科室,调集人员,保障药品物质的供应。(2)病情预检组:由2~4名有丰富预诊经验的护士组成,负责快速对患者病情作初步判断,在观察病情时坚持一看面容、呼吸、表情、瞳孔、伤口,二摸脉搏、肢体感觉,三听血压、受伤经过,疼痛[3]。如是外伤患者按病情的轻、中、重分类挂上标记,填写编号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统一编号挂牌,红色:需要紧急处理的病人;黄色:可以延迟处理的伤员;绿色:轻伤伤员;黑色:不可挽救的伤员[4]。如是内科患者,更要做好病情的观察,评估,绝不延误病情。大多数突发灾害的患者都无家属陪伴,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识别制度,为每一位抢救患者带好腕带,腕带识别信息填写完整后,需有两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以便在进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前准确识别患者的信息,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在诊疗关键流程中识别患者的准确性,对提高护理安全非常重要,也是医院现代化、正规化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5]。(3)急救组:由3~6名急救医师和4~10名有丰富应急经验的护士组成,负责患者的抢救,如给予合适、有效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监护、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肺复功、抗休克等急诊救护,稳定患者基本生命体征。遵医嘱给药、止血包扎、固定等。(4)辅助组:由3~4名护士组成,负责常规性的治疗工作,如生命体征的测量、药物过敏试验、伤处初步处理、病情观察、特殊诊疗技术的配合、做好各种记录。(5)陪护组:由2~3名护士和若干护工组成,负责护送伤员进行有关检查,手术、住院等,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就地抢救。
2 批量患者入抢救间的急救处理
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在5 min内完成患者合适的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确保各种仪器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所有物品放在明显易取处,这样可以赢得抢救时间,减少混乱。建立静脉通道、采集标本,填写抢救记录单。根据患者情况安置患者,准备好抢救器材及抢救药品。观察患者有无意识、瞳孔大小的变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对于生命垂危的患者,遵循“救命第一”、“损害控制”原则[6],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急诊操作如,深静脉置管、环甲膜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心搏骤停患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食物中毒者及时给予催吐或导泻,必要时给予拮抗剂洗胃,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大面积烧伤患者给予抗休克、静脉补液、伤口清洗包扎;批量吸入性中毒患者,给予氧气吸入及对症处理;骨折患者给予初步固定,并行相关检查;对于心衰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有效吸氧,正确,合理用药等等。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书写急救护理抢救记录及危重患者转送登记本。突发批量伤员就诊时由于患者多,病情急,护士一般可执行口头医嘱,因此,要做到听清、问清、说清,做好三查七对,避免差错,要求医生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晰,尤其是药名、剂量、方法、时间、给药途径等,护士要复述1遍,医护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及时记录在抢救记录单上,抢救结束后补记医嘱补开处方[7]。抢救过程中做好患者的风险评估,加强安全管理,防止意外的发生。患者经急诊科妥善处理后病情稳定,需入院治疗或急诊手术的,护士应提前做好转送前的准备,患者的准备,妥善固定好各种引流管,便携式的除颤仪检测生命体征,便携式的吸痰器防治误吸,气管插管盘随时备用,保持输液通畅,及时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等等并提前通知手术室或相关科室,告知相关科室患者病情及人数使其做好接收及抢救准备工作。转送时危重患者应专人护送搬运动作轻稳,保持各种管道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到达病房或手术室时与病房或手术室护士认真交接好患者病情、检查、用药情况、各种处置等,并在转送登记本上签字。介绍病区护士,为家属患者与病房护士搭建沟通桥梁。
在治疗病员身体疾患的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为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应激障碍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安排一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工作,努力不让其留下心理阴影。在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急诊护士更应该对自我进行心理护理,在突发的事件中可能接触一些面目全非的患者,要积极调整心态。尽量避免因为急、忙、患者病情危重而导致和患者家属的争执。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避免护患发生纠纷。
3 小结
通过对16批批量患者的成功抢救使笔者认识到,成批伤员抢救时,要有批量患者抢救应急预案,早期有效的救治是多发伤的抢救关键,抓住伤后“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生命体征平稳[8]。在充分做好物资准备基础上,合理分工,统一指挥,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全力以赴,迅速救护病员,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保证。
参考文摘
[1] 徐桂琴,何忠杰,马俊勋,等.“3级检伤-3个分区-3个阶段”模式在群体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54-855.
[2] 蔡爱柳,危丽华.批量伤员入急诊科的急救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4):359.
[3] 陈淑芬,简华刚,村淑兰.批量车社祸伤员急救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0,29(6):567.
[4] 宋金兰.护理部面对成批量伤员急救的护理管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2):47-48.
[5] 付爱琴.标识腕带在批量突发事件急救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10(24):6446.
[6] 周文,吴峻松,马岳峰.损伤控制在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51-552.
[7] 常智云.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71-72.
关键词 氢氟酸烧伤 急救 应急预案
护理理念
氢氟酸为氟化氢的水溶液,无色无臭,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常作为一种清洗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及家居中。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防范意识的增强,临床氢氟酸烧伤的患者越来越少见。但其危害却不容忽视。曾有人报道,2.5%体表面积的氢氟酸烧伤即可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临床收治氢氟酸烧伤患者,护士要树立一定的急救护理理念,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争分夺秒进行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我科自1998年以来收治了17例氢氟酸烧伤的患者,1例死亡,16例治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5~40岁。烧伤面积最大51%,最小面积<0.5%;;均为Ⅱ~Ⅲ度烧伤。其中合并休克2例,吸入性损伤4例,氟化物急性中毒3例。烧伤部位以手指为多,其次为头面部及眼烧伤。17例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工作中操作不慎9例,防护手套破损和未戴手套3例,维修设备2例,意外事故2例。17例中非手术治愈9例,接受手术治疗7例,死亡1例。其中创面植皮5例,创面皮瓣修复2例。拔甲治疗9例。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有明显的焦虑、烦躁。创面疼痛剧烈。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可见口腔黏膜苍白,有较多口鼻分泌物,气促、紫绀、呼吸困难等。合并休克的患者较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成人每分钟可达120次以上)、指端冰冷、口唇发绀等。合并急性中毒的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双侧瞳孔不等大、瞳孔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多、低血钙等。其中,低血钙是氟化物中毒的主要死亡原因[2]。临床表现为手足抽搐、呕吐、腹泻、流涎、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及多种酶活力下降所引起的低氧血症等。本组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血钙症状,钙剂治疗10例。合并休克2例,吸入性损伤4例,氟化物急性中毒3例。1例烧伤面积达51%合并休克、吸入性损伤、急性中毒的患者虽经积极救治,但仍死于急性呼吸循环衰竭。另1例烧伤面积为16%,合并吸入性损伤、急性中毒的患者入院后急给予吸氧、补液、气管切开、钙剂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创面处理,监测生命体征、血钙浓度等急救治疗护理措施,患者住院26天,病情治愈出院。
急救与治疗应急预案:首先要建立首诊负责制,不仅只是医师的首诊负责,也包括接诊护士。树立分秒必争的急救、治疗、护理理念和意识。对患者的伤情要有充分的估计和思想准备,立即投入抢救。包括评估伤情、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心电监护、备好急救用物、气管切开、监测血钙浓度及其他生化指标、早期糖皮质激素应用等。建立应急预案机制,形成一整套有序而紧张的救护体系,充分调动每一位在场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救治越早越好。立即脱去或剪去污染衣裤或手套,需注意脱衣物时要防止污染衣裤对面部及眼睛的继发性损害,最好用剪刀剪去污染衣裤。伤情允许时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减轻皮肤进行性损害。冲洗时间应≥30分钟,如有水疱则予以清除,指(趾)甲下有浸润损害者,必须拔除指(趾)甲。如伤情较重则首先建立静脉通路,做好各项抢救准备。救治过程中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创面有否加深。钙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不容忽视。千万不可忘记眼烧伤的处理。头面部烧伤及怀疑有氢氟酸烟雾吸入史的患者进行呼吸道损伤评估。如患者出现咳嗽,大量咳痰,声音嘶哑、喉头水肿、胸闷气急、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由于氢氟酸具有较强刺激性,医护人员在处理创面及进行其他操作时,要戴好帽子、口罩、乳胶手套。
护理理念
接诊氢氟酸烧伤患者就要树立急诊观念,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氢氟酸浓度>50%,烧伤面积≥1%者;②任何浓度氢氟酸烧伤面积>5%者;③吸入氢氟酸烟雾者均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对神志清楚的患者突然出现意识模糊、神志丧失,提示患者可能并发氢氟酸中毒反应,立即抢救!
首诊负责制,包括接诊医生和接诊护士。确保每一位氢氟酸烧伤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千万不能因为烧伤面积不大就掉以轻心,贻误抢救时机。氢氟酸烧伤的患者病情随时可能急转直下,每一位现场救治人员都要有危急重症意识,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合理用药,准确执行医嘱能提高抢救成功率。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蛋白水解酶及其辅酶的活力,并具有抗组胺的作用,从而减轻氢氟酸的进行性破坏作用。常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滴,4-8小时1次;监测血钙值,绘制血钙值动态图,根据血钙值及时给予静脉补充10%葡萄糖酸钙;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最好以血培养或创面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为准合理选择,需根据药物的半衰期不同而按时按点给予。
气道的管理和护理是救治氢氟酸烧伤的患者的有力保障。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气道的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有吸入性损伤或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氧气吸入,并随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已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要做好气切护理,及时吸痰,加强气道湿化。加强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每日更换并清洗消毒内套管两次。敷料潮湿及时更换。本组51%面积的烧伤患者在紧急行气管切开的过程中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因此,对确诊有吸入性损伤和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或先行气管插管术,以保证气道的通畅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及时排出。
氢氟酸烧伤的患者创面处理不同于普通烧伤患者,除常规护理如定时翻身、及时更换消毒垫、保持创面干燥等。氢氟酸烧伤的创面疼痛剧烈,使用镇静止痛药往往效果不明显。创面局部用药效果较好,用氯化钙60g、硫酸镁35g、5%碳酸氢钠250ml、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8万U、1%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5mg,配制成溶液,遵医嘱进行创面湿敷,每日1~2次,持续3天,以患者疼痛缓解为度。仔细观察创面在湿敷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若创面扩大加深迅速者应考虑急诊行清创术,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创面覆盖方法,如游离植皮或皮瓣覆盖,对深达骨质造成手指坏死难以修复的伤指要及时截除。
掌握沟通技巧,注重心理护理。氢氟酸烧伤的患者大多烦躁、焦虑、紧张甚至恐惧,重者死亡的威胁随时都在。积极救治的前提下,护士要善于观察、掌握病人的情绪,充分利用和患者接触的每一个时机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地安慰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安全和重视。善于倾听,在倾听病人诉说的过程中,护士更要用“三心”(爱心、耐心、同情心)视病人如亲人[3]。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等的不同,采用合适的语言和沟通方式。善于了解患者的肢体语言,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对不能进行语言沟通的患者可采用写字、画画、图片、手势等多种方式沟通。要妥善保管患者的钱物,为患者脱去污染衣裤时要检查口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黎鳌.黎鳌烧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0.
一.总则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辐射事故所致的危害,加强医院射线装置的安全监测和控制等管理工作,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受检者以及装置周围人员的健康安全,避免环境辐射污染,在一旦发生放射诊疗事件时,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应急响应行动,保护工作人员及公众及环境的安全,特制定本应急响应预案。
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安部令2001第16号《放射事故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第46号令《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2.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科涉及射线装置工作场所内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造成人员及设备设施事故的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工作。放射危险性的主要表现:当发生意外及人为等原因(如射线装置失控)时,会发生工作人员或公众受到意外照射。
二、放射科放射事件应急小组
三、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的原则
(一)迅速报告原则;
(二)主动抢救原则;
(三)生命第一的原则;
(四)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
(五)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原则。
四、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一)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二)应急小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三)事故处理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
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
(四)各种事故处理以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凡严重或重大的事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
放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流程图
突发事件
现场工作人员
应急领导小组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应急工作小组
现场处理人员
医务处
急诊科
调查、协调、汇报组织临床科室协助救治
进行突发事件处理
提供支援和协调
组织救治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通知有关部门
六、事故分级与报告:
放射突发事件小组全面负责放射事件应急有关工作,并根据放射事件的程度及时报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规定,在2小时内上报区环保局、卫生局和公安局。同时在12小时内填写《放射源事故报告表》报送区环保局、卫生局和公安局。
七、启动应急预案:
由放射突发事件小组统一指挥,工作人员应服从指挥,相互配合,支持。
u
现场控制:切断射线装置的电源,除了工作人员外,禁止其他人员进出辐射污染区;
u
病人救治:对受到辐射伤害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而后转到指定医院治疗;
u
现场保护:配合区公安局、卫生局、环保局进行现场调查;
u
接触隔离:对放射事故造成的影像进行评估和总结,找出原因,为整改提供依据。医务管理处组织对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u
通知设备科或相关公司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
u
整改:环保局、卫生局和公安局联合调查的结论和建议进行整改,杜绝安全隐患,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八、应急响应的终止:
故障设备维修后,要经过XX市疾病控制中心放射防护专业人员对设备和场所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篇二
放射科应急预案
为了预防和处理放射科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制定如下应急处理预案:
科室应急组织及职责:
科室应急小组组长:放射科主任
成员:放射科全体工作人员。
职责:严格执行放射科各项工作制度及规定,组织实施可能各项意外事件发生的处理和上报
科室意外应急事件的上报制度:
放射科发生意外应急事件后,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积极处理的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在其指导下工作。
放射科定期自查与监测制度:
放射科质量控制及安全防护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放射科的医疗治疗、设备性能、抢救物品及药品等进行检查和维护,配合省、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定期监测与检查,以预防各项意外、应急事件的发生,并保障应急事件处理的有效进行。
应急事件处理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科室各项相关制度与操作规程,做好科室的质量控制,执行科室自查与监测,并配合医院及上级各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为各种突发、应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做好保障。
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
1.放射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2.及时上报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处理;
3.组织封闭现场,消除可能导致辐射污染突发事件扩大的隐患;
4.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5.事故处理必须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放射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
6.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域;
7.负责组织抢救、转运伤员;
8.组织灾害消除后重建和环境保护;
9.组织进行总体善后处理。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放射科各项应急控制处理措施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责任制,积极配合临床科室进行需要的影像学检查,要有高度责任心,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病人。并详细、完整、准确初具诊断报告,妥善保存相关资料。
2、做好传染病防治、消毒及隔离工作,尽量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
3、为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正常启动,本科室要积极配合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各科室的工作,保证检查到位。
4、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知识的掌握及诊治技能,组织学习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实施办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5、加强科室院内感染管理与监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6、检查诊断室要保持通风、清洁。一旦接诊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病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病人后,要根据其传染性质、传播途径进行消毒隔离。室内进行空气消毒,物体表面使用消毒剂擦拭。
其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突发停电:及时关闭各机器、设备电源,保护机器、设备,并同时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与后勤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及时解决问题。
2、计算机、网络故障:立即通知相关部门、人员处理故障,保证病人的检查及资料的完整。
3、火灾:立即报警;通知医院相关部门切断电源;保护机器、设备及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安全。
4、水灾:立即通知医院相关部门,保护机器、设备,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
5、重大突发事件:如有火灾、水灾、大型交通事故、大型食物中毒、等重大突发事件,由科主任负责组织科室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保证医务人员、病人的安全,尽可能保障安全有序的影像检查工作。
6、节假日如发生特使情况,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实施首诊负责制,并及时通知科主任及医院相关部门值班人员。
放射性污染的应急处理制度
1.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2.
放射性污染去污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A.
对任何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原则上都应尽快去除干净,避免污染放射性核素播散。
B.
对人体体表放射性污染应该避免过度的去污处理而损伤皮肤和促进放射性核素的人体吸收。
C.
对人体体表创伤部位放射性污染的处理应优先于对健康体表污染的处理。
D.
对人体体表放射性污染禁用促进放射性核素吸收的有机溶剂、浓度较大的酸、碱溶剂和刺激性强的溶剂。
3.
在放射性核素操作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放射性污染,应按《放射性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及时去污处理。
4.
对于仅局限在科室内部的一般性污染应及时通知技术组组长,严重污染时应立即通知科室主任。
5.
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重大污染,还应立即通知当地环保部门。
6.
事后应及时对严重的污染事故进行总结,以便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并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对于违反放射性核素操作规程,而导致放射性污染的人员应给予相应处罚。
放射性源遗失或被盗的应急预案
1.
一旦发生放射性源的遗失或被盗,应立即保护现场。
2.
当事人应立即向核医学主任汇报,并由主任向医院院长汇报,同时向成都市公安局、环保局、成华区卫生局报告。
3.
值班人员一旦发生有盗窃情况,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后勤科(电话:65272523)。
一旦发生放射性源的遗失或被盗,医院相关人员应密切配合协助调查取证。
超声、心电检查危重患者抢救应急预案
1.超声、心电等检查时必须有医生在场,在检查前应对患者是否能接受检查进行评估。如属危重患者一般劝其暂停检查,如患者必须接受检查的,应通知其所在科室派医师到场协助。
2.在检查过程中,如患者病情重,应有家属在检查室陪同检查,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遇到意外情况及时通知病区的值班医师。
3.如患者接受检查时出现意外,超声、心电图检查医师应立即停止检查,迅速投入抢救。并在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所在病区的值班医师,请求协助抢救。
4.超声、心电室工作人员应仔细观察,随时掌握受检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5.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状态良好,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6.超声、心电室医师应掌握基本的抢救知识,在专科医生到达现场前,能够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放射科危重患者救治预案
1.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生各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病情变化和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检查。
2.在场的医生和护士立即处置病人,吸氧、测血压、吸痰,使用必要的急救用药。同时将身体放平,头侧转,以防呕吐物堵塞喉道。必要时使用气管插管。
3.放射科医技人员一方面配合医生护士急救,另一方面电话通知医院总值班,同时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接到通知后,要立即赶至现场组织抢救。
4.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医患建立协调配合的良好关系,以利于对患者的抢救治疗。
5.当现场急救后确认病情趋于稳定时,应立即转入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治疗。
6.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状态良好,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关键词】 严重创伤病人;急救护理时效;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0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创伤病例也随之增加,近几年严重创伤已经成为25-40岁人群的高死亡率的重要诱因。实施高效的急救措施对提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效率、降低病死率有明显的联系,国内外对此的研究也此起彼伏[1]。本次研究为了探讨提重创伤病人急救护理时效的临床效果观察,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40例严重创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和流程完整、高效的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先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40例严重创伤病人,(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并将这些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为82例,女性为58例,年龄在2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9.6岁。其中车祸伤77例,坠落伤6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ISS评分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 测量血压、观察生命体征、意识是否清楚、呼吸是否通畅,简单的皮肤护理,采集和留取样本,提供氧疗,进行急救治疗。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①提前准备抢救物品:如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验单、CT单、检验试管、抢救记录单,全部单证放在透明资料袋内;心电监护仪、静脉穿刺置管所需要的物品、呼吸机等抢救设备放置在抢救床一米范围内;创伤专用记录单准备好。②人员的合理安排:每位病人需有一个团队来进行抢救,专职护士长、预检护士各1名,抢救班护士2-3名;组成急救护理梯队参与急救,涉及各个科室的储备护士。所有进行急救的护士均经过多方面培训和模拟训练,对流程相对熟悉,业务水平也较高。③抢救流程的程序化:严重创伤病人一入院由预检护士送至抢救室,同时与其他团队成员任务分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提供氧疗、建立静脉通道、止血包扎、环甲膜穿刺、打开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急救流程。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在入院到抢救所需的时间、死亡率两方面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3.1 研究结果显示,提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时效能够大大缩短入院至抢救所需时间,抓住关键抢救时机,通过专业抢救团队的密切配合,降低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治疗疗效。本次研究采用提前准备急救物品和建立科学合理的急救应急预案来提高急救护理的时效,这两项措施有效争取到病人黄金时间段,对降低病死率有明显的作用[2]。
3.2 急救物品准备的充分和摆放得当能在最短时间完成各项检查,不像其他抢救室单证不按照类别、型号摆放,填写时会花费较长时间。我院在每项检查单上盖好绿色通道专用章并整理放入透明资料袋保存。这一步骤既规范有序又节约时间,为抢救提供了更多的时间[3-4]。此外,我院的护理团队分工很明确,只要病人入院,第一时间护理流程就启动,专门的护士开始接诊,立刻送入抢救室。急救小组根据自己承担的角色开展急救工作,保证抢救进行的有条不紊,专职护士长协调各项处置时间,对提高急救效率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入院至抢救时间为(70.5±9.6)min,对照组为(86.3±11.7)min,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相比缩短接近16min,急救时效相当高,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抢救流程中的各项工作,对患者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供吸氧并做缺氧纠正以保证患者呼吸顺畅、环甲膜穿刺等各项措施都开展有效,以此来提高抢救的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的急救流程的安排,提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时效对于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俊.严重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14.
[2] 李琦.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J].工企医刊,2006,19(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