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心理疏导

大学生心理疏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心理疏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心理疏导

大学生心理疏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动态;调查与疏导

当前,心理疏导广泛被运用在医学、教育等领域。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开展心理疏导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主体则是进行过专业训练的心理疏导工作者,包括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学辅导员、心理素质教育机构的专兼职教师等。心理疏导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大学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扰,从而为促进大学生个性、才能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

1大学生负面心理动态调查

调查研究表明,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时,如果得到来自亲朋好友及社会其他方面的精神与物质支持和帮助,往往会提高心理应激能力。相反,如果得不到社会上的支持,会产生悲观失望,进而可能发展为仇视、对抗社会的心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在高校要开展心理支持,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促使彼此提供关怀,从而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压力,减少不良的心理状况的产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高校,心理疏导的心理支持功能,主要体现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的接纳和倾听。在倾听过程中,进行心理疏导的老师要尽可能地接纳学生的一切言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学生当时的心情,减轻其心理压力,引导他们把自己内心世界所有的不顺真实地说出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有人愿意真心地倾听他,关心他,从而使学生得到内心的安慰与支持。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身体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获得他人的理解,无疑是对他们莫大的安慰,可能一点点安慰,就会让他感受到生活处处充满阳光,使他重新自信起来,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因此在高校,心理疏导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在心理疏导老师的支持和关怀下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2大学生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疏导虽然在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心理疏导内容不科学、心理疏导机制不健全、心理疏导队伍结构不合理以及心理疏导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有利于高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前心理疏导的方法也必须适应其实际需要,这样就会增强说服力,产生好的效果,反之,就被实践所否定。“但实际工作中,搞‘注入式’、‘填鸭式’,缺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冷冰冰的说教,‘一刀切’、‘一锅煮’的教育方法,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阶段,学生经常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引起他们的真正共鸣。”这样的心理疏导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往往会导致学生非常被动的去咨询自己的心理问题。一旦学生自己去咨询心理问题的时候,可能就是这种心理问题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此外,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往往导致其不会主动地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这样就不利于心理疏导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甚至一些心理疏导教师只是简单问问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情况,并不会为其制定解决心理问题的规划。因此,必须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心理疏导方法,只有这样,高校心理疏导方法才能不断发展和丰富。

3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路径选择

3.1心理疏导内容要有针对性

高校在开展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每个咨询者的具体心理问题出发,采取适合其本人的,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内容和方法。不能把一套心理疏导的内容和方法用于所有的心理咨询者。因为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心理发展的特点,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心理问题,开展不同的心理疏导。高校要对心理疏导教师不断进行培训,从而掌握更加多样化的心理疏导途径,丰富心理疏导内容。鼓励高校的心理疏导教师,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这样不仅帮助了那些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生活的突然变化而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还能够积累一些处理心理问题的实际经验,以运用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上。

3.2促进心理疏导的内容与现实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素质普遍提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内容也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但是,当前高校开展心理疏导教育的一些内容明显滞后、陈旧,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革进展慢,心理疏导的内容,对于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新问题不能够及时找到有效地解决方法,特别是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择业难问题、腐败问题等等。这些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问题、社会公平等问题的思考,如果大学生对这些缺乏深刻的教育内容,就会遭到学生的极度厌倦,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大学生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和特定的心理特点,在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时,应当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并且同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革新。

4结束语

高校心理疏导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心理疏导内容不科学、心理疏导机制尚不健全、心理疏导队伍结构不合理和传统的心理疏导方法落后等等。所以,现阶段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问题研究,探析完善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路径,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质、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疏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疏导疗法;大学生;心理危机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疏导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干预方法,它能有效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并在大学生的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贯穿使用。疏导疗法在诸多心理干预手段中独具特色,十分适合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且这种干预也往往十分必要。

一、 在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采用心理疏导疗法进行干预的可行性分析

大学生不仅年轻、聪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更善于学习,对于新事物或新观念都比较容易接受,因而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往往会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1]而且大学生需要长期接受比较正式的训练以提升其言语表达及理解能力,因而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主要依靠语言分析的心理疏导疗法更有利且获益良多。[2]除此之外,大学生群体作为校园中的学习对象经常要接受各种知识,很容易接受并学习新的思维模式及观念等,能较为容易地将搜集资料和信息的任务完成并进行交流,使“疏”与“导”的工作可以十分顺利地开展。在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下,大学生能够迅速地了解相关心理疾病是如何产生的,并能够明白其发展的过程和该类疾病的特点及本质,接受并开展领悟自我、认识自我、矫正自我工作,认清相关心理疾病的主要运动规律,改造自身的个性缺陷,从而提高对心理应激反应的主动应付能力,并巩固其疗效。

二、心理疏导疗法对干预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的具体应用

1.疏通阶段应用

“疏通”指的是打开医患之间交流信息的通道,根据收集和反馈的信息,从而将患者心理上的阻塞症结以及心灵深处难以告人的隐情等都很充分地表达出来。因此,疏通阶段其实也是收集信息何处不辅导心理的阶段。根据一般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辅导员进行辅导或干预时,可以向大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大学生对症状进行陈述并接受投射测验,也可以利用通常心理危机的一些评估测验方法去尽量搜集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信息,使心理辅导以及干预的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2.引导阶段应用

所谓引导,就是以系统获取信息作为基础,抓住问题的主线,对大学生循循善诱,改造大学生不健康的认知结构,将其各种错误认识或者病态心理能够有效地向科学而又健康的轨道上引导,其实这也是将病理心理转化为生理心理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主观原因通常都是该大学生没有真正认识现实,过高地估计自身价值,而认知评价系统构建不正确,且缺乏足够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3.巩固阶段应用

大学生由于还没有正式踏入社会,社会经验还不足,“三观”正处于十分关键的形成阶段,因此面对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公共环境及个体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时很容易受到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够强大。因此辅导员进行心理干预时,必须应用必要的手段对其辅导成效进行有效巩固。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团体辅导等方式也可以使辅导成效得到强化,让大学生的思维观念更加坚定,建构其对事物进行认知评价时的正确标准,使大学生可以将辅导成效内化为自身的思维及价值观念,进而缓解乃至消除危机状态,并且以防在日后再次发生心理危机事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心理疏导疗法治疗心理危机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时,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优越性以及个性特点,这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因此辅导员在应用心理辅导疗法时,必须根据疏通、引导以及巩固这三个主要阶段的不同特点及具体需求,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从而解除其危机状态,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疏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疏导 艺术教育 作用

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可能会是因为个方面的原因,就业的压力、交际问题、学业问题等等,这些就可能会造成他们的心理压力过大,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对学生心理以及艺术教育概述

(一)学生心理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知识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可能会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而且,对学生就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勇于创新与尝试,但是对于社会等一些经验还很不足,这就会使得他们往往会陷入一种迷茫之中,自己不知所措,产生压力。同时,信息时代的到了也使得社会的竞争日益加剧,就业压力随之而来,很多大学生进入校园之后可能会对自己过于放松,在学习中得过且过,到头来自己学的的知识寥寥可数,面对着即将要到来的找工作、求职等一些问题自己不知所措,压力变大。

此外,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也会极易的受到一些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恋爱问题、家庭问题等,这些都会为他们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双重压力,甚至会引发心理障碍。

鉴于大学生复杂的心理问题,在大学教育中就应该给予及时的正确的指导,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分析其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对其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排解压力的一种能力。

(二)艺术教育概述

对于对学生来说,对其进行艺术教育,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生活,能够对学生平常的紧张、忧郁、焦虑、恐怖等一些心理状态予以消除,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身心进一步放松,帮助其改善自己的情绪,进而振奋精神发奋进取。

艺术教育本身其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美好的和谐的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用一种艺术的语言进行对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及来表达自己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最终使得这个世界更加的美好。可以说,在教育中没有艺术教育,就可能会出现僵化以及机械,仅仅是在学校教育中用一种机械灌输、让学生对学习死记硬背,进行题海战术,如果是仅仅存在着这种教育,就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想象力的丧失,以及学生本应该有的潜能的摧残,成为一种学习的机器。可以说,没有审美情趣以及艺术的修养的人是可悲的,甚至是粗鲁的,没有创造性缺乏情趣。

二、艺术教育的作用

受传统的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仅仅是重视对学生的科学知识的教育,对于人文的教育以及艺术教育没有给予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人们对教育的反思,逐渐的认识到在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人文教育来说,其必定是将来的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而艺术教育作为一种人文教育也已经受到了很多教育者的重视。

在对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时,艺术教育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和谐的校园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爱好,最终实现一种对学生的情绪以及压力予以调解以及提升,对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信心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其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学习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等,另外还有一些社会上的竞争等等,这些都会让他们身心疲惫。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就业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使得学生在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是挫折时能够积极的态度以及情绪予以调解。与其他的课程是不相同的,艺术就业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能够做到全身心的参与进来,比如说,对于艺术形式进行分析、评价、欣赏等,或者是学生在这种艺术中来汲取一定的营养,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实践来对艺术这种快乐予以感受。

此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养成是不能离开良好的环境的,需要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文化氛围。可以说,艺术教育是一种比较人性的教育,在进行一种教育体系的构建时,对艺术教育不能忽视,也不能将其替代,将艺术教育的作用予以发挥,来创设一种更加和谐的社会与校园。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对学生加强其艺术教育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在这个基础上,促进学生将其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予以结合,进而来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高校艺术教育的策略

(一)艺术教育形式进一步丰富

对于工作者来说,应树立一种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心理以及精神上的需求要全面的了解与把握,进一步对学生的需求与爱好进行培养,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比如说,在艺术教育中可以利用一些图片、音乐、课件等一些美的意象对学生予以感染,这样来打动对学生,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就在对美的欣赏的同时也缓解了自己的压力。

(二)举办一些艺术类讲座

在大学艺术教育中,其中一种教学的辅助型手段就是进行定期的艺术性讲座,这种艺术性讲座就能够进一步的营造一种好的校园艺术环境与氛围。通过艺术专家的讲座,在讲座中将学生与艺术的距离再一次拉近,在聆听艺术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增长知识,深层加深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

(三)组织社团活动

大学生心理疏导范文第4篇

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之后,党的十报告再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心理疏导,势在必行。

一、心理疏导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最初只是作为一种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是指在医疗机构中,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治疗人员运用心理治疗技术,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实施个别或集体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后来应用到一般的心理调适中,最后被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心理疏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遵循人的思想活动形成与发展规律,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疏通引导,创造条件,让其充分表达,又善于引导,从而帮助人们理顺思想障碍,提高思想认识,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一种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心理疏导是一种通过疏导心理层面的问题来达到思想沟通引导作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心理疏导不仅仅是方法层面的突破,更是在理念层面的创新,可以解决单纯思想政治教育或单纯心理咨询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心理疏导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之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以理服人,强调社会本位、集体本位和政治本位,靠大道理、大原则压制人。忽视大学生的情感因素,忽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心理疏导,通过耐心细致地倾听、交流和对话,使大学生感受到被体谅和关怀的温暖,使大学生心情舒畅,心态趋于平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更容易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二)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更要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过硬。大学生正处在青少年后期向成年转变的重要阶段,处在心理走向成熟和人格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体,思想活跃,主体意识强,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同时,他们有时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好走极端,思想容易脱离实际,有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另外,当今大学生又面临各种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大学生的很多问题不是思想问题、道德问题,而是认知问题、心理问题。调查显示,16%~25.4%的大学生存在一般心理问题。因此,遵循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发展规律,探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子,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路径构建

(一)发挥高校心理咨询室、咨询中心的专业优势

高校一般都设有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中心,这些机构的人员一般都有心理学背景,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中坚力量。他们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入学时的心理调适(通过心理学讲座)、心理筛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以及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等工作。

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下设心理咨询室,属于社科部的一个教研室。心理咨询室几位老师除了负责心理咨询外,还担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可以渗透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另外,心理咨询室有些老师还开出了相关选修课,如《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流派与技能技巧》、《旅游心理学》等,这些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更强。心理咨询室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周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己,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除此之外,每年黄河科技学院心理咨询室都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和筛查,建立心理档案。对测试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重点跟踪关注。对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干预,对校园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专业优势。

(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疏导,教师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以平等和尊重的理念对待学生,用沟通与对话的方法展开工作。不仅注意到学生整体,而且关注学生个体;不仅关注学生思想,而且关注学生心理;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种方法,又要接受一定的心理培训,了解心理学原理,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技术。因此,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一般是心理咨询师三级),培养双师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三)发挥大学生辅导员近距离、全方位的优势

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辅导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辅导员和大学生平时接触比较多,可以说是近距离、全方位的。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辅导员工作时间和方法比较灵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下课就走了,基本只能管课上。而辅导员可以通过开班会、找学生谈心等形式了解学生心理。黄河科技学院要求辅导员手机24小时开机,民族学院辅导员还要求住到学生宿舍。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了解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辅导员还通过翻看学生档案以及和学生相处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黄河科技学院的辅导员从新生入学军训就开始带这一届学生,一直到毕业。学生也习惯了有什么事找辅导员。这些都是辅导员进行心理疏导的优势。

辅导员与大学生近距离、全方位接触更要求辅导员具备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疏导的应用技术。应通过鼓励辅导员自学、考级(如心理咨询师三级)、组织函授、举办心理学讲座等形式,帮助辅导员掌握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基础理论;或通过请专家指导,进行传帮带,让辅导员掌握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成为双师型辅导员。甚至培养一批专业心理辅导员,专门从事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

(四)培训学生心理骨干,建立基层心理援助

学生心理骨干是心理疏导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就在大学生中间,对于同学的喜怒哀乐和思想动态更为了解,作为同辈也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因此,心理疏导要重视对学生心理骨干的培养,在学生会中应增设心理部,班委中应增设心理委员。另外,应重视宿舍长的作用,一个宿舍的同学有较多的共同生活和学习的时间,好多活动也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因此,宿舍长在对同宿舍其他学生的心理疏导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当然,要对这些学生心理骨干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掌握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疏导的基础力量。

(五)开设校园心理咨询热线等,搭建完善的心理疏导平台

大学生心理疏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社会适应心理问题 对策

一、大学毕业生面踏入社会面临的的全新环境

近几年来,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较为独立的生活环境等,很难适应,从而产生焦虑、压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就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导致偏激的行为,对个人、社会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和恶劣的后果。一般而言,学生从初入社会时的心理盲目适应,经过心理不适应,再到心理基本主动适应,其周期需要3―5年时间。自我意识和自我感受能力偏强的人,往往适应期要长一些,反之则短一些;心理比较脆弱、自我调控能力差、缺乏辩证思维的人,往往适应期要长一些,反之则短一些。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职业社会化的关键期就在毕业后的头几年。

二、在适应社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

1.理想和现实的极大反差让大学毕业生产生焦虑心理。

大学生毕业生拥有无数个理想、美梦。但面对实际的工作、生活环境,不少人不能马上适应下来,不能从基层做起,感觉和理想中落差很大,就产生了焦虑的心理。还有大学生对现在工作中复杂的技术也很难适应,感觉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而且理论和实践相差很大。从而让他们感觉到很大的危机,调节不好会形成心理问题。

2.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大学生产生压抑感。

人际关系适应是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中,人际关系适应最好,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朋友,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关系很好。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在适应周期内承认自己在人际适应上有压抑感。这种压抑感往往从正式开始工作即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在达到顶点以后逐渐回落。它由以下三种感受组成:一是个性失落感。大学时期允许个性在适当程度上发挥,而工作团队则是一个强调共性的地方,于是一些毕业生在与人相处时,过于压抑自己的个性,甚至为了某些需要而伪装自己。二是层级挤压感。刚从学校到社会工作,一般都要从最低的层级干起,即使同事们并没有压制年轻人的主观动机,但在工作上,尤其是在心理上,职场新人总是会感觉到来自职务地位的种种压抑。三是攀比失衡感。新进入职场的人习惯于与自己的同学、同龄人、同一批进入工作岗位的伙伴等作比较,比较的结果常常是优越于别人的方面被忽略,而逊人一筹的地方被放大,由此也容易产生压抑感。

3.生活的压力让大学毕业生心理矛盾感加重。

生活适应是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基本内容。在学校里面,大学生主要是面对学业问题。走上社会之后,大学生面临着婚姻、家庭等诸多问题。调查显示,在婚姻、家庭生活、文化生活方面,感到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大多数,一般情况的占中等,不大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极少数;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与社会地位方面,感到很好和比较好的占30%以上,一般情况的占50%以上,很差和比较差的占15%左右。部分毕业生适应较差,是因为随着职业生活的全面展开,刚刚从业的激动兴奋渐趋平缓,好奇心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许多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三、大学毕业生在社会适应中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环境的变化。

高科技发展对人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充满了竞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既呈多元化又呈综合化;知识不断生产和创新,瞬息万变。高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的猛增与更新速度的加快,必然对人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客观上决定了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的不适应性。所谓生活技能是指个体能够采取正确的、适当的行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和挑战的能力。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基本上处于与社会隔绝的状态,对社会缺乏了解和认识。刚进入工作岗位,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有许多东西需要重新学习。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剧,现不少大学毕业生总会发出“做人真难”、“活着真累”的感慨。

2.知识、能力的不足。

调查显示,毕业生在工作中明显感觉到知识不够用、能力不足。这说明大学毕业生的业务素质还不算高,他们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实践上还明显不足,特别是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一些重要科研课题、技术革新项目与一些边缘学科,往往仅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社会和学校的群体不同,有的毕业生在学校期间通过锻炼培养了自己的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但走上社会面临复杂的群体,应对这些人际关系上还显得不是很适应。

3.工作、生活实践经验缺乏。

大学毕业生之所以在离开学校后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强烈的矛盾感,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生活实践经验,涉世尚浅,容易想当然地想象社会生活的美好,而又往往脱离现实条件。具体来说,一方面,从小到大,家庭教育忽视生活技能的训练,较少提供给他们生活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他们养成依赖性,遇事易激动,情绪缺乏控制,处世不够老练。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多是传授理论知识,即使是少有的生活知识讲解,也缺乏真枪实弹的实践。生活技能是在掌握了相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获得的,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继而逐步形成技能。所以,生活技能的培养是以探究体验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只有把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重视直接体验和经验学习,才能使多方面的实际能力得到培养。工作上更是如此,在学校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相当的差距,平时也缺乏到工作一线锻炼的机会,所以一踏上工作岗位,便感觉缺乏实践技能,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

四、心理问题的疏导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毕业生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

(1)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一种健康、融洽的关系中生活、学习和发展。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活泼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学习竞赛、名家讲坛、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并以活动为纽带,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2)加强心理训练,增强心理素质。大学毕业生们应主动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些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和基本的心理调适办法,比如通过听音乐、看电影、阅读书籍等发泄心中情绪,可以有助于毕业生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减少情绪波动的频率与剧烈程度,减少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而且是保障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

2.正确认识自我,确定新的人生起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