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教学实践案例

教育教学实践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教学实践案例

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沟通;案例教学;视频案例教学;探索实践

0 引言

我国对视频案例教学的研究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如何正确认识并科学有效地运用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是当前管理沟通教师普遍困惑而又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实践表明,视频案例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也不是简单地替代板书,而是教学设计上的革命,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熟悉学生的接收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新特征,把课本的内容变成语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有机结合,是集策划、组织、实施、指导于一体的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但视频案例教学及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在国内研究历史、发展和普及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对其相关理论及应用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处在中国西部的一些高校,研究理论和实践相对处于弱势。本文对管理沟通及视频案例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管理沟通教学中应用视频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高校管理沟通课程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增强视频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1 关于视频案例教学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案例及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译自英语“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此词用在商业或企业管理教学中译成“个案”、“实例”、“案例”等,目前国内以译作“案例”居多。所谓案例,就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案例分为文本案例(Textual case)和视频案例(Video case)。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即以案例为中心,将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世界通过案例描述出来,将学生引导到实际事件中,让他们去感受这个事件,并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参与教学,最终使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并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教学方法。

1.2 视频案例教学的内涵

在教师教育教学领域,应用视频案例教学作为教学的手段已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W.Aallen和他的同事W.EVE为师范教育设计的微格教学系统。国内学者鲍建生对其做出了初步定义,认为视频案例是指超媒体环境的课程教学视频案例,超媒体是一种非线性系统,即采取非线性、非依序性的方法取得资料。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在各个内容之间跳跃,来回触发所需要的数据库。而多数学者认为视频案例教学是教师利用超媒体(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网页等多媒体)的形式去捕捉和描述围绕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来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围绕视频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来完成教与学的过程。视频案例教学法就是对以视频形式表达出来的教学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学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展开分析研究,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 管理沟通教学中应用视频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应用视频案例教学是管理沟通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所决定的

管理沟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上课形式的灵活新颖,而视频案例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为管理沟通的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其特色主要有:声音影像表现直观生动,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并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助于提升管理沟通课程上课的效率;视频中蕴含的信息量更加丰富,视频是由声音和图像相叠加的动态系统,比起其他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沟通信息。全国各大院校开设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的意识,通过强化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今后职场的发展。管理沟通课程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传统教学很难满足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要求。而用视频案例教学推动这门课程的革新,能给学生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

2.2 应用视频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现在高校在校生多为90后,这一代学生的成长伴随着电视、电脑、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媒体,具有开阔的视野并热衷于新鲜事物,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提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将视频案列等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这正是老师所追求的课堂气氛。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走进了大学的课堂从事教学工作。这些年轻的老师更易与接收新事物,具有更强的创新思想,因此视频案例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已成为他们所钟爱的教学手段。

2.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应用及普及为视频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帮助人们实现了许多千百年来的梦想,计算机的出现与发展更是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也有了巨大的发展,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网络平台可供人们共享的资源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大量的视频资源,这些视频资源走进课堂成为教学案例成为了可能。

3 视频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视频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视频案例为基本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管理沟通教学中,视频案例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视频案例。视频素材的选取,应紧扣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所用视频资料不断更新,不断体现视频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然后对案例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视频案例进行剪辑以便于向学生展示。

第二步,提出问题。教师在视频播放完毕、学生获得初步感知之后,或者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要对案例进行相关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消除疑惑,对案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与感知。然后,教师针对视频材料,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提出必要的、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

第三步,团队成员进行讨论。在管理沟通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组建团队,确定团队名称、团队口号、团队使命、团队歌曲等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在学生个体对问题有了初步的、主观的答案后,团队成员彼此就可以进行讨论。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发扬团队分工与协作精神。

第四步,组织团队间交流。团队讨论结束之后,每位成员已经结合团队讨论的结果,对自己的观点或建议自觉地进行了补充与更新。这时候,就可以组织团队之间相互交流,倾听各个团队代表的发言,在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展现每个团队的风采。

第五步,总结评价。团队间交流之后,教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总结,让大家谈谈此次学习的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可以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案例分析报告,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刻,对学生自身的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沟通技能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与意见,并进行教学反思。

4 视频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视频案例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准备,并且要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思想也要贯穿于其中。所以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高,教师不仅要对课堂有较强的掌控力,而且也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为了确保视频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在管理沟通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当把握好几项原则:

4.1 把握好视频案例教学的“三适”原则

第一,适时原则。导入新课时,运用视频教学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用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开篇制胜的效果;课堂中间用,可突出重点难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思维,减缓疲劳;课堂总结时用,可强化和巩固教学内容。但是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案例切记时间太长。第二,适量原则。教学视频案例的选取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视频案例应用的过多,则会出现“审美疲劳,”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相反,如果视频案例应用得过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视野的开拓。第三,适学原则。课堂视频教学案例应选用适合教学对象心理需求、专业发展的视频,应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可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4.2 把握好视频案例教学的激励原则

每个有讲台经验的人都知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重要性。可以从三个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个人激励。管理沟通视频案例中涉及的许多问题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答案,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淡化“标准答案”意识,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提出自己的结论或独到的见解。其次,团队激励。以团队为单位,明确组长职责,对组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相互启发,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最后,成绩激励。教师不能忽略成绩激励这一环节。成绩要客观,要准确,要全面。考虑的主要方面是:课堂表现、分析报告、团队组织等。

4.3 把握好视频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管理沟通这门课程,除视频案例外,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也同样重要。将视频案例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并将所学知识加以拓展,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将视频案例与情景模拟相结合,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遇到各种情况应如何开展沟通,并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锻炼沟通的技能与水平。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势互补,才能使教学的内容真正为学生所掌握。

5 结束语

总之,视频案例教学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起到了推进和示范作用。视频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视频案例的应用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老师与学生一起不断进步。虽然,视频案例教学也有自身的缺陷与面临的问题,但相信在不断的应用与探索中,视频案例教学法会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齐振国,荆永君.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校本研修[J].中国电化教育报,2011(02).

[2]陈宗让,李骥平,李晓铭.教学视频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07).

[3]徐雪梅.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中的应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02).

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主题学习;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5-0011-04

研究学生学习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知识素养,也包括对教学对象的知识和以教学对象和知识内容为基础选择的教学策略。高职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大,对他们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学习能力,唯有学习能力能承载“学得更好和学得更多”的理想。高职大学生已经有十几年的学校教育经历,不能说这么多年来没有养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风格,只是来到大学以后,某些学习习惯反而成为提升学习效果的障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与其说他们需要教育,不如说是需要“治疗”。教师的积极引导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仍有较大影响,这也是教师介入学生学习的依据[1]。教师在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时,不妨像医生对病人一样,开诚布公地分析“病情”,讲解“治疗”的方案和目标,双方合力解决问题。从教师的角度看,有效的教学所学习的知识都是经过教育学和心理学处理的知识,这也是教学设计的依据,但学生并不了解这一处理过程和所使用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有十几年的学习经历,有自己的一套对知识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处理方式,类似建构主义所说的知识建构[2],只是他们自己未必了解。教师介入解决学生学习瓶颈问题,其实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经验和教育教学技能,沟通两个过程,即“教师对知识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处理的过程”和“学生对知识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处理的过程”。

教师方面采用的方法是在教学实践中以剖析教师学习过程为示范,针对学生学习能力中的薄弱环节,实践手把手的帮扶。将教师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作为案例向学生展示如何把握学习的目标和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有较为明确的参考系,以此促进学习方法的调整。学生方面,在操作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和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要参与和教师及同伴的讨论,明确自己所采用的学习方法的依据或学习过程所反映的关于学习的“个人哲学”,由此了解自己学习策略的形成和提高学习能力的途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反思的依据。

1 高职大学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不足的 原因分析

高职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形成是他们长期的学习习惯和所接受的教育方式积累使然的。有些学习习惯可能利于短期学习目标如应试,但不利于终身学习,有些学习方法利于理解知识而不利于研究和创新。高职大学生将他们的学习习惯带到大学课堂,但以往有效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新的学习要求。

1)应试背景下形成的以寻求答案为目标的学习习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以课程标准为目标,以考试标准为检测手段。理论上,考试标准是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的,但是当评价以考试结果为准的时候,围绕考试标准而不是课程标准进行学习就理所当然了。所以,有效学习表现为有效解题。当然,这种现象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基础教育阶段无论是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还是考试内容,以知识点为答案,学习体现为运用知识解答问题,是可行的。多数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习惯了“学习就是找答案”。大学阶段却相反,学习是为了发现问题。很多学生刚入大学会在学习上感到茫然,因为他们的学习“惯性”不能调整过来,同时也不了解如何围绕“发现问题”来进行学习。

2)整体学习能力不足。这个问题与基础教育的知识点教学方式相关。学习学的和考试考的是知识点,造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大学学习的大信息量则要求学生必须有整体的眼光和对资料宏观的把握。高职大学生必须了解什么是整体学习,并掌握整体学习的技能。

3)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缺乏,使学习陷于肤浅。基础教育改革虽然也不断推动研究性学习,但很多研究局限于对简单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指向教材中的知识点,是一种只助于对教材内容理解而不是针对真正问题的研究,学生对研究的方法不甚了解,研究难以深入,这使他们在大学阶段需要研究问题时经常感到困难。

高职大学生这些学习上的方法问题,需要学生有意识地自我改进,学习一些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的知识。教师在学习能力培养介入中,仅提供这些知识是不够的,即使学生背熟了这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用剖析教师学习和研究的主题学习和问题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示范教师如何学习和做研究,为学生提供直接的示范,以此让学生体会信息加工、整体学习、研究方法等概念,也增加他们的学习体验。这一过程也是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师对知识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处理的过程。

2 以剖析教师科研与学习实践为案例的高 职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2.1 剖析教师的“主题学习”过程,让学生从教 师的思路中体会信息加工的策略和整体学习 的特点,直接为学生学习提供示范和训练

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案例研讨;教学模式;财经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6-0036-03

高职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迫切需要有成熟、可借鉴、可操作的课程教学模式。尽管高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模式不少,但主要集中在工科专业领域,对于财经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模式并不多。笔者在多年的经济法实务等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探索了构建案例研讨教学模式。

一、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般把模式理解为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知识系统。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一种教学体系”[1]。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一定教学理论的具体体现。通过教学模式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有利于教师动态地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根据教学模式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和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指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为出发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知识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培养融入案例研讨教学过程中,从而带动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教学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据此,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项目组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进行研讨,接受教师与项目组外学生围绕案例与教学内容的有关发问,提出解决案例相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教学内容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的主体角色

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该模式以真实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原型,以开放性为前提,与职业性密切相关,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实施策略,学生模拟双重身份,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强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建立起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

二、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对各要素的要求

案例研讨是学生、教师和案例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只有案例、教师与学生三个要素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案例研讨教学对各要素提出了较高要求。

(一)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学生组建有效的学习项目组,发挥团队合作学习的优势。案例研讨教学将学习时间、空间拓展到课堂之外,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投入充足的时间,收集案例信息并进行讨论、思考、反思,熟悉相关的内容;在课堂中,学习项目组成员要积极投入案例讨论、学习过程,获取并掌握教学内容。

(二)对案例的要求

案例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选择好案例尤为重要。“案例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必须提供足够的讯息,能够引发多层次的讨论分析和行动,教导给学生批判分析以及仔细规划行动的技巧。”[2]用于教学的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问题性、有趣性等特点,是真实的案例,能呈现疑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案例研讨学习,会加深学生对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三)对教师的要求

案例研讨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能依据教学内容提出适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从案例讨论中学习并应用知识;教师必须具备倾听、回应和沟通的能力,以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发展进行深入洞察和批判分析[3]。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必须把握问题讨论、教学内容输入连接的教学时机。

三、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的设计

案例研讨教学过程分四个阶段,各阶段环环相扣,需要统筹兼顾。

(一)第一阶段:组建案例研讨学习项目组

成立学习团队,每个项目组成员3~5人。第一步,进行自荐和推荐,按照一定的规则确定项目组负责人。第二步,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按一定规则确定每名学生进入一个学习团队。

构建好学习团队是案例研讨教学的前提,要求学习团队成员能分工协作,互相配合,树立团队荣誉感。这一阶段,教师要搭配好项目组成员,向学习团队介绍案例研讨教学的方式与要求,告知学生每一次课安排一个项目组,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好一个案例进行研讨,并进行考核,团队成员得分一致。

(二)第二阶段:学习团队领取任务

在学习团队组建后,根据制订的教学计划,向学习项目组指派学习任务。每个项目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计划、进度,通过案例教材、图书馆、电视媒介、网络等途径,收集、整理、编辑案例。要求学习团队成员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掌握与案例有关的知识,分析案例成功、失败或发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得出该案例给大家的启示,从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避免哪些风险。对上述内容要求制作演示课件,并将文字按格式打印,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

在第二阶段,教师要对学习团队选择的案例进行审核,案例要求是真实发生过的,具有典型意义,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该项目组成员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学内容,熟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在收集、整理案例的过程中,可通过查找工具书、网络或请教教师,了解相关学习内容的基本应用。

(三)第三阶段:组织课堂案例研讨

第一步,学习项目组组长展示案例课件(PPT),讲解案例的前因后果,分析案例的处理,讲述案例启示,并提交打印的书面稿。第二步,教师与其他学生向项目组成员提出相关学习问题,由项目组成员分别给出解答。学生的发问主要围绕案例本身提出。教师的发问主要是拓展学习的空间,对项目组成员研究性学习情况进行检验,促进项目组成员对与本案例相关的知识进行准备。第三步,在学生案例研讨的基础上,教师讲解未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在本阶段,教师要调控课堂案例研讨过程,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研讨的思路;针对学生的提问,引导项目组成员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要求项目组成员积极参与研讨,对记录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其他学生应当认真倾听、踊跃发言,融入案例研讨过程。

(四)第四阶段:进行评价

由教师进行点评,对学习项目组“案例的质量、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小组分工及合作程度”等进行评价[4]。学习项目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主要评价成员的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研究能力、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等。其他学生对学习项目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作为该学习项目组考核的依据之一。根据教师评价、团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得出该项目组成员案例研讨项目的形成性评价得分。

参考文献:

[1]郭景扬,练丽娟,陈振国.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8.

[2]瞿启平.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7(25):27-28.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构建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36.

[4]郑金渊.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5.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se Study Teaching Mode in Financial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U Xi-bo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Changsha Hu’nan 410200, China)

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堂教学;案例;教师

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法”。它缘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通常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相关原理、原则。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案例教学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许多课程教学中得以使用,为了使案例教学在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应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形成正确认识,科学的实施。

1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弄清楚这些区别对于我们推广案例教学有很大益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授课方式。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通常是在课前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阅读,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因此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中心环节。

(2)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教材熟悉,表述清楚,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职责。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其责任有三,一是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真正弄清楚问题是什么;二是课堂上教师要领导案例讨论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作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在这里,正像一些有经验的案例教师讲的那样,教师既不能无所事事,任课堂讨论自流,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因而,这种讨论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三是教师要负责案例更新,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教育实际,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如果案例不作更新,多年不变,那么,学生也只能处理几年前的事情和得到几年前的知识。因此,案例更新是保持课堂活力的血液。

(3)学生的角色和责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作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 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1)案例引入。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挑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案例,案例教学也就无从谈起。教师所用的案例,从其来源讲,无外乎两类:一类是自己编写的案例,另一类是他人编写的案例。对前者,教师可介绍一些有关写作案例的感受、趣闻、轶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后者,教师可运用其他一些手段来提醒学生予以注意的必要性。

(2)案例讨论。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总是与下列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作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讨论中,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但应注意教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在讨论中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如果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教师也不必立即纠正,而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自觉地加以修正,另一方面,学生则可分别从自身角度剖析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唇枪舌战,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作为学生,除了自己积极发言以外,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并比较自己的观点与思想,从中吸取并综合出更完善的决策思想。

(3)概括总结。

这个阶段属于过渡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指出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并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的书面报告。写好书面报告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因此,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案例广泛地进行讨论后,应要求学生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学生不要去猜测教师的分析构思、评价结论,实际是如何做的,也不要去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能够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案例教学的优点与局限性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在教学中得到推广,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把握案例教学,弄清它的优点和局限性,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良好指导。

3.1 案例教学的优点

(1)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单纯由老师唱主角、讲授知识、学生当观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使学生在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下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同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成功与不足,进而针对漏洞寻求填补方法,因此,通过案例教学既可以把握理论的精髓也能够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讨论还可以使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培养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强化竟争意识。

(3)案例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这样,学生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把握、理解这些概念、原理。另外,通过联系实际了解这些概念、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和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习的动力,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以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从而避免高分低能现象泛滥。

(4)案例教学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要讲好一个案例并不容易,需要真正的理论修养和相应的领域知识。如何以小见大,如何于细微处见精神,如何多视角多侧面地剖析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做到收放自如,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在案例分析上是最能检验一位教师的“功力”。案例的运用促使教师很好地掌握理论,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

3.2 案例教学的局限性

(1)案例教学的课堂上容易出现“冷场”。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但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长期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成长起来,出现了或重或轻的迷信权威、迷信教师的行为,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常表现出保持原有的“惰性”,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方式,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受到限制,而一但学生没有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冷场”。

(2)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案例教学是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导演、教练、评论者、仲裁者,教师要潜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让其各抒己见、展示观点。组织讨论要讲究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为此,教师授课前要扎扎实实地备好课,胸装一盘棋,对案例可能提的问题拟出讨论提纲,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避免讨论过于分散、杂乱无序。同时要根据案例涉及的问题多少、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好讨论的时间,留有一定的时间加以归纳总结。教师要通过布置案例、设问、分组、指导发言和暗示等方式激发学员思维,拓宽学员思路,引导学员参与讨论。讨论进行中教师还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气氛,调控好讨论节奏。当讨论分散杂乱时,要加以规范;当学生热情不高思维停止不前时,要启迪疏通;当争论不休、纠缠不清时,要分析梳理;当水到渠成,问题迎刃而解时,要及时归纳总结。所以,只有特别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案例课,而且培养一位优秀案例老师需要较长的时间。

(3)案例选择费时费力。案例教学是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的。案例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而设置的线索、背景,案例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所选案例不仅不能脱离教材内容,要同教材内容“接近”,而且还要使其具有一定的通俗性、简洁性、疑难性和典型性,要通过案例选取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从案例中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案例要力求简洁,要将主要时间用在讲授理论和学生思考、讨论上,不能把整堂课变成故事会,避免冲淡授课的重点。选择案例还应考虑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供多种意见。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4)案例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概括化认识。因为有时某一或两个案例所展现出来的信息非常吸引人,学生也深受影响,但他在这一两个案例上形成的概括化认识,也许远远不能说明事物整体,这样就出现了一种“过度概括化”的现象。同时,虽然案例对于启发人的灵感、创意和理性有好处,但作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能仅靠这种启发。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打基础、进行科学修养,是在强调基本训练的前提下来谈结合实际和灵活运用,切不可本末倒置。否则,容易陷入“让学生到学校里来学实践、学经验”的误区。在学校,当然可以学实践、学经验,但显然不是学校最擅长的,学校毕竟是“探索和传承普遍学问的场所”,对系统的、结构化知识的掌握,当成为学生的主要诉求。

综上所述,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从理论层面上弄清楚案例教学的相关知识和问题,而且在实际运用中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艳霞.引入案例教学 提高教学实效[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1).

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范文第5篇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是高师院校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育的接班人。作为师范教育本科学生的专业课,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增强从事语文教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使中学语文教学法陷入了一种两难困境,一方面它是一门教育专业必修课,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息息相关,地位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已明显滞后于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教学研究相对落后,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毕业生与中学语文教学不能接轨,教不好《语文》课,学生的学习就会缺乏兴趣,因此,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究势在必行。

一 抓典型案例,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教学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就某个现实的问题提供情况介绍,指出面临的困境、几种选择或已做出的行为,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对这些困境、选择或行为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已经做出的行为进行肯定、比较、矫正,从而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这门学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理论上已初具规模,主要由课程论、教材论、教学论、教师论四大版块构成,而目前的现状是理论远落后于实践,因此在课堂上?t望中学语文教育实践的新动向十分必要,教学案例又可以使教学理论从“空中”着陆,落实为中教实践的指导原则。在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而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是:选择案例――阅读案例――讨论案例――评析案例,其中选择案例是前提,主要是教师结合新教材、新教法,选择典型案例,更新学生的教育理念,弥补中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材的不足。这些案例可以是全国特级教师上课实录,也可以是中学名师来校的示范课,又可以是不同版本语文教材的体例选文对照,等等。这既拉进了课堂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的距离,又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既是一种示范,亦是一种案例资源,可通过观看、阅读展开讨论,推进反思、推动进步。采用案例教学关键要关注学生的前状态,尽量关注学生的实践经验,并将所选案例与学生的实践经验建立关联,讨论时要考虑多元背景学生的组合,增进不同经验、信息、知识、观点的交流和互动。在中学语文教学法课堂上学生的经验源于自己的求学经历、源于恩师的言传身教,但这些远远不够,学生缺乏教学经历,缺乏理论积淀,因此需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指导,加强课程标准解读,在解读中补充相关理论。

中学语文教学法在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每周4节,共16周,合计64课时,主要的上课方式是“教师讲授理论+学生上课试讲”,课时偏少,为了弥补教学法课程的有限性和单一性,要尽量加强教学法课程群的建设,努力开展第二课堂,即增加专业选修课、扩大选修的门类,如开设的说课与典型教材分析、中学语文板书学、中学语文教材研究等均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用“案例教学+学生实践”的上课方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课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 关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

中教法课程是一门应用理论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是这门课程的特点。除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学习教学法课程更应关注实践,才能形成实效。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师范生进行模拟训练,提高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另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观摩,学会聆听,进行实战,从批改作业到听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逐步体验经历,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展开教学。

明确了课程的性质,还必须在学生实践与理论的衔接上认真思考究竟是先理论后实践还是先实践后理论,值得推敲。对于师范生,各个高校都会建立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要与当地中学建立密切联系,共同培养教育生力军,在学生的实践环节安排见习和实习。在我校的课程设置中,教育专业相关的理论课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各个院系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也安排了个别选修课,而教学论的设置主要安排在大三的第二学期,大四第一学期设有一到两周的见习,第二学期有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在实际的操作中,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为了改善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论的上课期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见习,总体时间为两周,这两周可以是集体组织,也可以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中学校园。见习和实习是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实践经验的主渠道,必须要有良好的制度、明确的目标、合理的任务。比如通过听、察、访、议,完成自己对学科的再认识,积累教学经验,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新动态、积累调查资料、吸取经验、总结教学资源。课程结束,就可进入实习基地进行教育实习,将所学用于教育教学实际之中,通过实践完成对所学理论的检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法是教师范生学会教《语文》的课程,理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说过:“我们主张我们的学生从实践中去学习。”可见,实践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远比课本上的理论更直接、更持久,尤其是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实践远比理论更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因此在教学法课程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模拟上课、说课、即兴演讲等科目训练,培养和增强师范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

三 关注教学动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法课堂

教学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倡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重书本应考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轻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和活动技能的发展”的应试教育现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合格毕业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独立地分析教材、组织教学,除了能够从容地站上讲台,还必须能够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推进教学改革。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教学科研工作,更应重视学生的科研实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供合适的科研平台,积极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并学会,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研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展示。师范生的科研工作主要是教育调查、教学实验和文献钻研,在此基础上要学习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教学论文的写作。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是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考核,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是促进学生早日成才的很好手段。中文专业的师范生,除了参与语文教学法的学习,还要参与见习和实习,并且加大见习、实习的时间,在此期间,搞好语文教育调查,主要调查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特点和方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以及语文教改的新情况,促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提高对语文教育理论的认识,培养科学精神和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