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三孩子的心理辅导

高三孩子的心理辅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三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三孩子的心理辅导

高三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考;复习技巧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全国各地高三的青年学子们正在日以继夜、挑灯备战高考冲刺阶段的学复习课程。同时,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或者聘请各路教育专家、知名导师举办高考复习及应试技巧、心理辅导等各式各样的讲习班,各个高中学校也制定各种各样的备考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想尽一切办法提升学校的高考升学率,那些考生的家长们也各显神通,使出了浑身解数,包括学习在内的衣食起居行样样考虑得周到、细致,甚至有的父母专门请假或辞掉工作,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备战高考的学子们,默默助力着考生们的高考备战之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害怕因为一点点的照顾疏漏而影响了学子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每天千叮咛万嘱咐的总是离不开学习方面事情,特别是关心总复习阶段的考试成绩,给本来就紧张备战的高考学子们平添了不少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因此,很多考生因为害怕高考冲刺总复习阶段的学习质量不高、考试成绩不佳而对不起老师的辛勤栽培和父母的碎心操劳,甚至有的学生因压力过重而郁郁寡欢,学习效果和成绩每况愈下、适得其反。

对此,作为身处其中备战2014年度高考的高三学生之一的我,每每看到这种负面的、极端的报道,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心潮久久不能平静,思前想后,我觉得有必要就高考前高三学生学复习阶段的应试心理及学习技巧,谈谈几点心得体会,供紧张备战高考的学子们参考、研学之用。

(1)保持一颗平常心至关重要。在高考进入总复习阶段的关键时刻,考生心理出现有点紧张、有点期待、甚至有点兴奋的状态是完全正常的,不要因担心复习不好、高考发挥失常而引起过度焦虑情绪,首先,在学习上,要保持“把平时当考试,考试当平时”的心态,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其次,生活饮食起居在保证良好习惯的基础上要保持与平常一样的作息习惯,不要特意做出改变,致使人体生物钟难以习惯而导致身体不适,徒增压力;第三,要始终保持自信的心理状态备考、迎考,适当的时候可以咨询心理辅导师缓解压力。

(2)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详细的甚至到每天的复习计划。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订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张而不忙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比如,首先要做一个整体复习计划,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要注意寻找答题规律和方法,获得能力上的提高;然后把它按周分成单元计划,最后具体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要明确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并且要用百分之百的精力来履行计划、完成计划,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每天睡前约半小时,对一天的学习情况进行梳理和记忆储存,对于不清楚的知识点要及时查阅、熟捻于胸,给“温故而知新”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3)勤学好问,拾遗补漏,不留知识“死角”。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要多向老师请教,遇到疑惑的知识点要勤与同学们交流沟通,要不耻下问,要坚信“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的有限时间内,很多考生过分追求“面面俱到”,总想着什么都要复习,因此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导致备考信心不足、复习计划紊乱,其结果必然是收效甚微甚至愈来愈差。所以,在临近高考的最后阶段上,考生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首先对主要知识点进行排查,要根据个人情况分出重点和难点,找出知识盲点并扫除,做到不留“死角”,把精力放在“拾遗补漏”上。

(4)要多与父母亲沟通,不要因为家庭为保障学子们的后勤服务过度操劳而增加了考生的思想压力。家长希望孩子能上大学,能成才,这种心情考生应该给予理解,要多与父母亲沟通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技巧,不要因为互不理解而背上思想包袱。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不妨抽点时间带孩子上街购物,或到公园游玩,调节一下孩子的心理,给孩子“换换脑子”,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情感,真正缓解孩子的备考压力。

(5)考生每天要“挤出”一定时间(约1小时左右)听听音乐、加强体育锻炼,放松身心,释放压力。在选择体育运动时,要以非剧烈运动为主,如散步、做操、慢跑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稳定与放松,最好不要游泳、爬山,以免出现意外伤害;特别是在临考前几天不要上网,不要看有强烈刺激的武打、枪战等情节的影视作品,否则容易在大脑皮层中产生兴奋,干扰复习,同时也会影响晚间睡眠质量,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甚至影响高考的临场发挥,影响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高三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2篇

一、高三学生考前心理障碍分析

1.考前焦虑

我国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竞争激烈的升学现状和中学过于追求高升学率等状况给现代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高考考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中学生不管平时成绩如何,在临近高考前,都会出现焦虑忧郁的心理障碍,没有了平时的兴奋。高三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其他年级不能感受到的,每天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和联系,在时间上被压得喘不过气,根本没有时间让紧张的心理得到放松的机会[1]。在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后,更加关注自己学校和班级的排名,这是高三学生的压力所在,容易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造成抑郁情绪。尤其在临近高考的最后时期,很多学生都会考虑如果自己考不上大学人生就会没有前途,还辜负了教师和家长的期望。

考前焦虑心理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并且是由一定的应考情景引起的,具体表现为容易紧张、忧虑、情绪不稳定等,高三学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情绪上容易冲动、恐惧、烦躁等,造成记忆力减退,引发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出现心慌、胸闷气短、便秘、尿急等,严重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一般来说,适当的考前焦虑是比较正常的,并且能让学生更快进入考试状态,但是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则会导致学生发挥失常。

2.认为成绩唯一

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将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高三学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压力,开始将成绩作为自身唯一的追求,忽略其他事物,在每次考试中和考试后都“分分计较”,对在考试中作弊的同学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平衡,对班级集体活动表现得漠不关心,并且经常对班内积极向上的同学挖苦讽刺,造成同学之间关系严重恶化。这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并且情绪会随着成绩的变化出现很大波动,不能经受挫折,经常容易出现陷入成绩深渊而不能自拔。

二、高三学生考前心理障碍的疏导措施

1.注重沟通

首先,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并且做到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发现学生存在的不正常行为举动要主动和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减轻压力,促进高三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

其次,中学应定期举办高三年级家长会,让高三学生家长懂得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家长要先调整好心态,做到正确看待高考,给孩子营造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安心学习。对于在日常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长要因势利导,避免粗暴的行为增加考生的压力,从而引发不良后果。并且,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

最后,教师要帮助考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指的是学校和教师不要一味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应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帮助考生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紧张情绪的方法,提高自信,克服考前紧张感。

2.利用人际关系

学生的人际关系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多,在高三备考这样的关键时期,高三学生的人际关系基本上已经脱离了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容易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高三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其备考来说极其重要,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人际关系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3]。在高三这样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殊优势调节学生的心理,实施心理辅导教育。如对性格孤僻,并对其他学生表现出排斥心理的学生,教师可利用同桌或舍友影响他们,使他们改变现状,与其他同学多交往,增强自信心。

高三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辅导;认识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47-01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反思

21世纪是知识和人才竞争的世纪,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不加快,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普遍关注高中教育,关注高考,高中学生学习成为大家的聚焦点,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高中生的期盼所转化给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心理承担的负荷与日俱增,因人们对学生心理缺少足够的认识,心理疏通渠道单一和疏通方法简单浅显,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导致由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悲剧不断发生。如2013年江西省高三学生因不满班主任管理将班主任杀死案,2014年浙江省高三学生原本在安静的教室里面学习突然一名男生快步跑到窗口跳了下去案等。在一个个年轻生命陨落的背后,不得不让我们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深思。

心理健康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内心屏障,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高中生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灵,可以自主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挫折,在顺境中如鱼得水,成绩显著,同时也会在逆境中磨练奋发,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创造辉煌。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无小事,班主任重学生心理小事则促成学生茁壮成长,让学生受益一生,造福社会。

二、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及行为表现

马克思说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学习、工作和生活总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渴求日益高涨,高考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机制,是一个家庭对孩子的人生期盼,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展示。有了高考的存在,高中学生的学习被置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聚光灯”之下,学生因求学而心理背负的压力不断加重,其主要诱因有三点:

一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依赖人才,人才培养在教育。高考仍然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首要机制,面对高考招生指标有限和考生无限的矛盾,以及优秀教育资源的稀缺,众多高中生渴求通过高考能够迈进大学校门,甚至获得一个更高的人生发展平台,日日夜夜挑灯奋战,负重拼搏,不惜放弃自己爱好,透支身体,不愿和同学、家人分享内心的喜与悲,将自己内心锁在冰冷灰暗的小胡同里。日积月累,学生心理负荷没有得到疏导释放,学习目标开始迷茫,身体虚弱,性格孤僻怪异,成绩下滑,恶性循环让学生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失去了原有的学习动力。

二是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温暖港湾,可面对社会的需求和高考的选拔,父母渴望自己子女成龙成凤,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拼高考进名校,许多父母逐步变成“唯分数论”,分数成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尊重孩子人格、学习实际和闪光点,造成孩子内心埋怨叛逆封闭。另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留守学生大多存在自强、自卑、内向等多重心理,离异家庭孩子往往会对生活丧失信心,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

三是学校因素。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高考成绩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家长、学校、社会关注度最高。因此,高中学校为了在高考中角逐,将学生分类分层教学,将高考指标分解到班,以教学成绩优劣评价老师和班级,社会、家长给学校的压力传输给老师,老师把压力转给学生,且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拼时间、拼体力、拼智力,一句话“只要成绩能上来”怎么做都是合理的。为此,因老师们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对学生只压不导、只学不导,只见分数不见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以生恶果。

根据以上学生心理问题诱因分析,以及当班主任长时间观察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会以不同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归纳起来主要有:人生目标迷茫,对学习和生活丧失信心,学习被动没有动力,精神萎靡不振,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内向叛逆怪癖,身体虚弱多病;看小说书或者黄色书籍,不停玩手机,对电子产品有依赖症;爱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早恋;与父母、老师关系僵化,听不进任何意见和建议等。

三、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高三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三学生;考前心理;考试焦虑;情绪调节

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三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出现应激性的变换,尤其在心理上出现,对备考状态的不满意、对考试情景的忧虑、对考场发挥的担心、对考试成绩的不良预期、情绪亢进、精神抑郁和异常失误等心理异常现象都是影响考试心理和考试成绩的考前心理问题。

考前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在重大、关键性的考试应激情境下,产生的个体意识到或意识不到的一些主观困惑以及身心行为障碍。考生因高考引起的不适应反应除了焦虑外,还有自信心不足、复习的计划性和效率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降低、倾向自我封闭等问题。近几年各界对这些特殊群体的考前心理问题开始重视,本研究在高考前一个月对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90名学生进行了文卷(《高三学生复习备考心理状态调查问卷》)调查,以初步呈现其考前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显示:180人中42.8%的学生自信心不足,表明学生遇到挫折时容易丧失自信心,应对挫折能力低,易产生焦虑、浮躁的心理现象。在学习时间安排问题上,忙于完成作业,没有自己补习时间的有30%。习题多科目多,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分配时间的有52.2%。

29.4%的学生对考试成绩存在焦虑。学生整体存在因考试引起的精神状态不良现象,学习效率不高、意志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现象都反应了学生在高考压力刺激下,产生了过分的担忧和紧张不安的现象。考试遇到难题时,就会心慌意乱的现象有61.1%的学生。有13.3%的同学心理不适应状态引发了病理性反应,心理问题影响到了身体健康。

家长的态度对孩子,尤其是高三这特殊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46.7%的家长耐心教导和分担孩子的压力,16.1%的家长盲目的严加管理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15.6%和7.2%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总不满意,要求不切实际,期望过高,没有激励和表扬,使孩子失去信心和斗志,有挫败感。也有21.7%的家长漠视孩子的学习情况,持放任自流的态度,不加理会,使孩子也产生了放弃和不在乎学习成绩的心理。总体结果跟文莎丽等人的高三学生考前心理调查中家长态度的结果相似。

总结以上,高三蒙生考前心理问题的产生受多种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外部压力使学生处于紧张、厌恶、压力的心理环境,导致了学生被动学习态度,不积极寻找科学的学习和复习方法策略,不能形成有规律的、健康的作息时间。内部原因是部分学生的认知评价方式的偏激,主观、片面、绝对化,把消极的方面夸大,忽视积极方面,不能正确看待考试成绩,不会积极归因,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缺乏,应对挫折能力差等主观因素。

针对高三学生考前心理状态,有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自信心的提高

从调查统计得知,很多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学生良好的自信心是考前心理健康的基础。必须要把自信心的培养和提高放在重要的位置,学生要及时分析自己的学业成绩,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水平,建立恰当的自我评价,才能树立更强的自信心。同时,学生学会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对提高自信心有重要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把成功和失败归于某种原因,心理学上称"归因"。学生的归因一般分为外部归因和内部归因,有的学生把考试成绩的优秀归因于努力,而有的则归因于运气。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努力,有利于学生提高努力程度,激发求知欲,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二、科学的学习方法

有合理的作息时间,劳逸结合,找到最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会提高弱项,善于利用强项的学习方法。考试是要考记忆,在早晨记忆力较好的时段可以学习和复习相对差的课程。人的记忆是有特定规律的,短时记忆转换成长时记忆储存后,考试时才能及时提取出来。知识储存初期要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同化,然后用复习等方法不断加以强化,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为考试做好硬件准备。

资料显示,因"粗心"问题影响学习和成绩的学生较多。高考这种重要考试中,因粗心大意,如漏题、跑题、看错运算符号、计算马虎、书写粗心等失误导致失败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心理定势也会使学生犯"粗心"问题,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形成了一种题型的思维定势,考试中遇到类似题就用这种方法解决,从而忽略了不同题间的细微区别,导致失误。

三、考试成绩焦虑的消除

学校及学生本身要适当交叉使用纵向和横向比较,鼓励学生和自己的过去比较,发现自己在各学科上的进步和提高。在这基础上和同学比较,提高不足,取得更大的进步。学校、家长的期望值和要求要适当,才能使学生在最轻松的状态下,达到最高的目标。

四、考前情绪调节

1、认知调整法

考试前的情绪波动、消极情绪都是由主观的、片面的、不合理的想法所导致的。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中,A代表客观事件,C代表人的情绪反应,而B是人对该事件的认知,客观事件A并不是直接引起情绪反应C的,而是要经过人的认知加工B,才能产生C。学生要学会通过认知调整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合理的、现实的想法代替原有的不合理的、引起消极情绪的认知,消除不切实际、妨碍复习的观念。

2、临考前的情绪调节技巧

(1)回忆自己最成功的考试场景,来提高自信,要多运用积极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坚定信念,调动积极的迎考心理。

(2)把重要紧张的考试场合想象成普通的、轻松的小考,从而保持轻松自然的常态,消除怯场心理。

(3)安静坐下来,面带微笑,轻闭双眼,放松全身肌肉,从上肢到躯体再到下肢放松。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体上,感受并慢慢放松直到每一块肌肉和血管,然后想象成功的、愉快的经历,积极自我暗示,从而获得积极情绪体验。

3、合理宣泄法

(1)运动,散步、做操和适当跑跳都是很健康、可取的方法。

(2)听音乐、看电影也可以消除不良情绪,这也是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3)找老师、家长或朋友谈心。

(4)把不愉快、委屈、压力都哭出来,把毒素排泄出来,也有益于身体。

五、对老师和家长的建议

在高三学期,老师应该常安排心理疏导讲座、主题班会等,宣传考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时刻了解和观察学生,发现有异常及时找有关专业人士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疏导。

因为种种压力,学生的心理敏感、孤独、易受伤害,家长的信任、理解和鼓励是他们考前心理调适最好的方法。家长需要经常跟孩子沟通,发现孩子在生活、学习或身心健康方面有问题时,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困惑,消除不良情绪,常鼓励和肯定他们的进步,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

综上所述,针对高三学生的考前心理状态,要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家庭要给这期的孩子营造轻松适宜的复习环境和心理环境,给以关爱和支持,成为坚强的后盾。相信扎实的功底、科学的方法、老师家长的鼓励和健康的考前心理会让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这群孩子们取得最后的胜利的!

参考文献:

[1]申燕萍.考试心理训练60法[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2]刘翔平.战胜考试焦虑[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3]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高三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5篇

近年来,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青少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公众对心理问题的了解和认识的滞后,许多隐患不能及早发现、治疗,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正确对待和解决,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以至悲剧的发生。基于这个现状,姜堰二中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到一定位置,与学校的其它工作同思考、同部署、同安排本支持原创作品,并于2002年创办心理咨询室。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心理咨询室已成为同学们心灵沟通的桥梁,心语倾诉的“知心室”,使同学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创办之初衷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在学习、就业和工作等各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高中生这一群体,面临着高考这一决定着前途命运的关卡,家长关注、教师关注、社会关注、全民关注,教师、家长对他们的投入最多,期望也最大。然而,长期以来,不少人却忽略了与他们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学校近三年对学生设计的心理调查问卷可以看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既是对学习知识的检验,也是一次心理考验,不少学生考试紧张,担心考不好,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这种现象在高三尤为突出,约占50%左右。

二是人际关系不协调。重点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阶段的佼佼者,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加之独生子女在家多受“宠爱”,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关系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使得人际关系不协调。这部分同学约占20%左右。

三是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在对学生以考试成绩论优劣,考差了就觉得智力不行,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考大学、特别是能否考上好大学“前途未卜”,自信心不足。这部分学生占10%左右。

四是男女交往的困扰。高中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表现为“总想看到他(她)”,“总想和他(她)在一起”,“我和他(她)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爱上了×××”,等等,由此感到烦躁不安,甚至成绩下降。由于陷于男女交往的困扰,产生种种心理反映。这部分学生约占20%左右。

以上情况使学校领导、老师深切地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是,校党支部和校委会研究,一方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一方面创办心理咨询室。经过市关工委的沟通和市教育局支持,2002年,学校聘请了有着多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实践经验的老教育工作者担任学校心理教育辅导员,并从紧张的教学用房中腾出一间办公室,配备了桌椅、专用电话。房子虽然不大,但温馨、亲切,靠近学生,便利学生。

做法和效果支持原创作品

一是以咨询室为平台,送上心理关爱。心理咨询室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学生,面向家长,敞开心扉,倾听诉说,解疑释难,温馨你我”的原则,每天开放,开放时间安排在课间操、活动课和晚饭前后的时段,便于学生走近它,亲近它,有话好好说。学生小C,因学习压力大,多次来咨询室求询。辅导老师李万华给他以父辈般的关爱,帮助他分析学习方法,为他减压,使他放松心情,轻装上阵,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学生小W(女),追求所谓有“时尚”,欲寻找心目中的“他”,寻找“学习动力”,陷入空虚和痛苦之中,成绩急剧下滑。在接待小W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友谊、友情的角度帮她正确认识异性之间的关系,没有将男女问题贴上“恋爱”的标签,使该女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情感的转移和升华,成绩很快又上升到班上前20名之内。学生小L,是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自暴自弃,常常光顾电脑房,成绩每况愈下,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心疼。接待这个同学时,指导老师先从情感上给予他温暖和理解,再以负责任的语言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与老师、班主任沟通,给以宽容的等待,终于使这个孩子有了进步,考上了大学,并与心理指导老师结成了“忘年交”朋友。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心理咨询室已接待在校学生1300人次,非本校学生350多人次,家长300多人次;电话咨询100多人次;上门服务的100多人次;回信解答的200多人次。连扬州、盐城等地的一些学生家长也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开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辅佐心理咨询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校先后在学生中举办了“消除顾虑,勇敢地走进咨询室”、“压力与交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昂首挺胸面对挫折”、“面对新的征程,我们应有哪些心理准备”、“如何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同学们,你的心理健康吗”、“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与高中生谈人际交往”等讲座,使18000多名学生受到了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一新生进校,就讲“面对新征程,应有哪些心理准备”;对高三学生考前辅导,就讲“卸掉包袱,轻装上阵”。较为系统的心理教育,收到了“两高一低”的效果,即提高了同学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升学录取率,降低了犯罪率。近几年,学校的本科达线率逐年上升:2002年280人,2003年340人,2004年450人,今年,超过500人;而学生犯罪率创全市最低,没有一个在校生犯罪的。

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长学校。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的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他们把心理教育延伸到家长学校,先后在学生家长中开设了“关注孩子心理发展、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从具体事例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高考”、“孩子为什么会上网成瘾”等讲座,家长听众达12000人次以上。

四是在老师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先后开设了“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做好青少年转化工作”、“对年轻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等讲座,从心理层面上谈班主任工作及其角色的定位。建议年轻教师和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和学习情况,以尊重、平等的教育理念善待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实施无过错原则,慎用“恋爱”两字界定男女生交往,不把心理问题贴上品德问题的标签,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成长。心理老师逐渐成为年轻教师,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的好朋友,当他(她)们遇到较为棘手的问题或自身情绪上出现低谷状态时,也总能在与心理老师交流后得到一些启发,工作效果更好。支持原创作品

几年来,姜堰二中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们主要体会是:

一是心理情绪的释放站。当代学生,独生子女多,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不少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将心理压力和矛盾向辅导老师倾诉,辅导老师不仅耐心倾听他们的宣泄,还与他们谈人生,谈价值观,交流探讨学习方法,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疏导和教育。小小的心理咨询室成为学生们心理情绪的释放站,心灵沟通的温馨小屋。

二是学习中的加油站。家长望子成龙,学生渴望高分。但由于学习方法、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不少学生成绩不理想。他们怀着求知的强烈欲望,走进心理咨询室,渴求得到帮助。如学生于某,高考前心理不太稳定,模拟考试有时好,有时差,考前十分紧张。经过两次辅导,该生考出了高出重点本科线40分的好成绩,被江苏大学录取,家长、学生都很满意。

三是人生道路的指导站。一次,心理咨询室接到了一封署名为“迷茫的女孩”的信,信中讲她拿了奶奶的280元钱,心理矛盾极了,每天都陷在无名的恐惧之中……。接到这封来信,心理辅导员李万华及时给“迷茫的女孩”回了信,并留心找到了这女孩,把她请到了心理咨询室,与其商量了解决办法,探讨了从这件事情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支持原创作品。目前,这个女孩成了班上的生活委员。

四是相关矛盾的协调站。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心理咨询室无形中成了一些矛盾的协调站。学生李某与任课老师发生了误会,老师一气之下,令其家长连夜从乡下赶来学校,把学生带回。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老师从中斡旋,双方达成谅解,缓和了师生关系。

启示与建议

培养健康健全人格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姜堰二中创办心理咨询室,为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1、中学都应设立心理咨询室

中学生处在心理发育期、情感波动期,他们的心理情绪起伏大、变化大,需要倾诉和沟通。心理咨询无疑是他们倾诉的好场所。建议全市的每一所中学都要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送上心理关爱,并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延伸其工作范围,积极开展心得健康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举办培训班和讲座,对学生、家长、老师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辅导。

2、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以心理咨询室为主渠道,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等;非专门性,就是在学校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要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创设三段式教学结构,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发展。第一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第二段,利用创设的气氛,提出问题,在学生的好奇和思索中,完成教学任务;第三段,巩固扩展第二阶段的学习内容,强化心理品德训练。

三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教育者。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情况看,不少班主任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巧。因此,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四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构建家长与学校联系的绿色通道。学校要经常与家长联系,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辅导,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构建家长与学校联系沟通的绿色通道。支持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