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升本专业管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川管理职业学院可以专升本。
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统考的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来源:文章屋网 )
农林经济管理是建立在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之上的涵盖面非常广泛的一个涉农专业,目前国内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处境艰难,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吉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科学完善的理论课程体系是理论课程教学成功进行的必要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构建科学的理论课程体系。
1.内容构成
根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确定三类课程,即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普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体育和“两课”等文化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文化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加强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经济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给学生打下深厚的经济学、管理学功底。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
2.课程性质分类
按照课程性质将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课程,所有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须修读,选修课则允许学生进行选择,只要修满学分即可。
3.课程结构
一般地,课程体系的构建需经本专业专家组的多轮研讨确定初稿,再报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后才能最终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可进行微调,每隔四年经过一轮完整的教学周期后再重新进行修订。
本文由收集整理
二、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1.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直接接受文化知识,获得各种技能的主渠道,是教师充分发挥自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主要途径。一般而言,教学模式应根据学科专业、课程性质和教学对象素质与个性的不同来进行选择。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1)讲授式教学。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确实存在着种种弊端,但它仍有其可取之处。讲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比较符合我国国情。讲授式教学在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的教学中尤其适用,此时,教师的“讲”处在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教师的讲授将有关概念、原理讲清、讲透,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扫清障碍。
(2)案例式教学。案例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最最具效率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指以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逐步展开,教师适时引导和评判,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最后得出结论或启示的教学模式。在我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对管理学、国际贸易和农业项目投资评估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成功地采用了案例教学。
(3)交流互动式教学。交流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高度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放弃传统的权威,改变传统的角色,确立双主体关系和互动对话关系。师生关系的改善,从根本上要求教师放弃传统的权威,进行角色的重新定位。
(4)课题组式教学。课题组式教学是指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热点难点问题联系紧密的课程内容,可从中确定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课题题目,然后组成多个课题组(每5名左右同学组成一个课题组)分别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尽可能按照课题研究的程序和规范进行。
(5)项目驱动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师生分工协作,将教学、学习和项目开发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项目驱动式教学要求围绕项目开发的规划与实施来设计课程体系,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分工协作的项目团队,项目开发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授的是项目开发中涉及的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知识,考核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将教学过程与项目科技开发合为一体,师生合作,即让学生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与合作精神,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可获得项目开发效益。
(6)学生主讲式教学。学生主讲式教学是指选定一部分适宜的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去轮流主讲,并主要由学生去组织课堂教学,老师作为辅助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该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必须进行充分地准备,既要深刻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课程内容,又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既要按照预先的设计很好地执行既定计划,又要根据课堂的情势灵活调整设计与计划,力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课外教学模式
理论课程的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它
转贴于
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必要环节,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涉农特点,其课外教学尤其重要。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有以下几种比较适用的课外教学模式。
(1)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教师在课外时间借助网络完成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可以把与课程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典型案例等放到网上供学生阅览,也可指导学生自己上网查阅学习资料。有条件的课程最好能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在平台中设计多个功能模块,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引导式教学。目前,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来说,由于专业兴趣缺乏而导致的厌学现象更为严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实际的热点问题、事关亿万农民疾苦的问题等唤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通过其他各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是能够从根本上确保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3)课外活动式教学。采取适宜的形式开展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实现其他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而课堂时间有限,同时很多活动也无法在课堂时间进行,只能在课外时间组织。
3.课程考核模式
在吉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系教学实践中,对传统的的以单一的期末考试来确定学生课程成绩的一次性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采取贯穿课程学习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综合型考核模式,旨在全面考查课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素质提高水平。
(1)考核内容。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相应的实践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三个部分。
第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即对每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第二,实践能力素质。在辽宁师范大学刘磊的博士论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论纲》中,将实践能力划分为八个方面,即语言实践能力(对词义特别敏感,擅长有效利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音乐实践能力(对乐曲、旋律、节奏特别敏感,有很强的感知、鉴赏、表达和创作音乐的能力),数理逻辑实践能力(有效利用数学和逻辑进行推理的能力),空间实践能力(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身体运动实践能力(动作灵巧、敏捷,在身体平衡、协调、力量、速度、灵活性等方面表现突出,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人际交往实践能力(善于觉察并区分他人动机、意图、情绪的能力),自我认识实践能力(善于认知人的内心世界,善于分辨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能力)和自然实践能力(善于观察和洞察生物界以及自然规律的能力)。一般的,每门课程所要求的多是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应在每门课程所对应的实践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三,创新能力素质。主要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创新意识并善于进行思想创新、观点创新、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的素质,创新能力是每门课程教学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但又难以确切考核的一项素质。
(2)考核方式。传统的课程考核往往只采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单一的考核方式,这样无法有效考核学生的全面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考核内容的需要。根据考核内容多样化的要求,应该采取课堂提问、随堂小考、命题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现场实践和期末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当然,考核方式也应因课程而异,根据每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可以选择与之相适宜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工程管理;应用型;技能培养
一、引言
1998年工程管理专业设立以来,本着为工程领域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的原则,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逐步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各大本科院校陆续开设了相关专业,依据国家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定了适合专业发展的相关培养文件,并且将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作为始终发展的目标[1]。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大多在建筑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咨询单位工作。建筑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可谓国家经济的晴雨表,为国家GDP的增长贡献率较高,毫无争议的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建筑业技术与科研正在走向世界前列。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PPP投资运营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发展战略[2],都给建筑业带来了持续发展的福音。高校如何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要求,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推送满足新形势需要的有能力、有担当的新鲜血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新形势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内容
(一)技术技能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首先要具备工程施工相关专业技术能力,基本能力包括工程图纸的识读能力,编制施工方案和组织施工能力等。在新形势下,学生在扎实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建筑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新技术学习转化的能力,以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经济技能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要具备经济相关专业基本能力包括工程经济的基础知识和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新形势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需要学生具备全过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高度。从项目前期投资决策的制定,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程经济评价(含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环境评价)到工程后评价,结合当前国家正在推行的EPC工程总承包的施工模式与PPP商业运营模式。
(三)管理技能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要具备管理相关专业基本能力包括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和资料管理能力。新形势下,应结合新技术、新工艺逐步培养学生项目集成化、精细化管理能力,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实施规范,进一步改善现有管理体系乱象,带动建筑行业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四)职业技能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要具备职业相关专业基本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现场沟通协调能力。新形势下,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规划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紧密联系,在大的工程管理背景下,逐步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发展意愿的突破点,形成职业发展路线规划图,调动学生内驱力,鼓励学生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帮助学生创造条件将有意义的想法应用到工程实践当中,产学结合,促进行业发展。
三、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方法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技能培养可以从优化培养方案、加强实训效果评价、教师一线锻炼和落实职业规划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淘汰落后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按照新形势下行业对学生四大技能的要求优化培养方案。各学校目前已经开展了一些实训课程,但效果难以评价,是学习效果把控的障碍,可以通过与行业协会技能证书的连接,响应国家政策,让学生实现毕业时”1+X”证书获得,同时达到实训效果评价的目的。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必要手段,创造条件让教师毫无后顾之忧的到企业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带领学生落实职业规划,不要有规划,没计划,没执行,而是要通过鼓励、监督和评价,引导学生具体实施。
四、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保障
(一)国家政策2019年,国家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22条“硬举措”。高教大计,本科为本。全国各高校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真正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职教20条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相关国家政策的出台,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二)学校支持各大高校通过出台文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国家、省、校级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教学相长;有针对性的调整培养方案,开设一系列新课程,如BIM建模,BIM5D,促进学生建筑信息化相关技能提升;与企业充分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和教师学习发展提供良好平台;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参与国内外顶尖会议机会,拓宽视野,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支持教师到企业一线参与技术支持和学习提高,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以更好的适应学科发展新形势。
(三)教师配合教师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直接引路人,教师的认同与配合是技能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一线教师摆正态度,顺应新形势的发展,克服自身困难,勇于担负起新知识传播者的重任,积极主动调整知识储备,不断推陈出新,调整修改教学任务要求,编制与新技能要求匹配的新教材,才能让学生接触到新知识,了解新变化,学到新知识。同时,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相关科学研究,配合一线企业更好的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理论支持,促进新技术和新经验的知识体系形成,促成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知识积累。
(四)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内驱力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对象是广大学生,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目标不清晰,懒于思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内驱力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当代大学生,成长条件大多优越,对自己未来面临的职业发展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在校学习懒散,知识学习浅尝辄止,专业能力培养系统性不足。学校、教师和家庭要充分调动各种手段、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勇担社会责任的信念,刺激学生内驱力:与学生一起分析和制定未来职业规划,将大学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作为自己在职业发展初期的积累,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方向,由宽度向深度发展;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习规划和职业发展,用成果来促进社会责任感和内驱力的持续增进。
(五)企业支持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内容,学校与对口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将企业专家请到学校来,或者将学生送到企业去,开辟用人单位和学生联系的绿色通道。开展顶岗实习,实验实训企业化教学,订单式培养,让学生尽早接触到真正的职场环境,看清自己的短板,明确学习目标,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学习内驱力,一方面缩短大学生就业适应期,另一方面为企业培养上手率高的专业技能人员,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共赢。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框架图,如图1所示。
五、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行业法规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本文以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提出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具体内容包括:技术技能、经济技能、管理技能和职业技能,总结了专业技能培养的方法,从政策、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各方面提出了实施保障,为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校 2009—2013 届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共381人,其中2009届55人,2010届78人,2011届85人,2012 届 72 人,2013 届 91 人;男性 143 人,女性228人;学生生源为全国各地。
1.2 方法
通过我校管理学院“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库”对工商管理专业2009—2013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情况进行统计,根据信息库所记录的学生基本情况、毕业去向和就业单位名称等信息,经过加工整理,探寻5届毕业生初次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趋势。
2 结果
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见表1。2.1 参与“派遣”的学生比例下降“,二分”比例增加2009—2013 年间,参与“派遣”学生的人数从2009年的14.55%下降到2013年的8.79%,参与“二分”学生的比例从2009年的54.55%上升到2013年的60.44%。可以看出,这5年来,参与“派遣”的学生比例在缓慢下降,参与“二分”就业的学生比例在逐渐增加。
2.2 升学就读研究生的学生比例大幅增加,出国学生比例增加
2009—2013年间,工商管理专业读研究生学生人数比例从 2009 年的 16.36%上升到 2013 年的25.28%,出国学生的比例从2009年的3.63%上升到2013年的5.50%。可以看出,这5年来,读研究生学生人数及所占的比例都在增大,出国学生的人数及比例也在增加。
2.3 就业单位类型主要为企业,事业单位比例显著下降
2009—2013年5年间,进入企业的人数累计占学生总人数的59.06%,进入事业单位学生人数累计占到总人数的10.76%,读研究生人数累计占学生总人数的21.26%,读研究生人数与进入企业的累计总和占到当年学生总数的80%左右。从这5年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读研究生和进入企业工作是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的主要出路。
2.4 就业以医药类相关行业为主,但比例逐渐下降2009—2013年5年间,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的行业分布为以医药行业为主(累计占到总人数的53.3%),但比例从2009年的60%下降到2013年的50.5%。可以看到,我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既可以在医药相关的行业工作,同时也可以在其他行业工作,并且其他行业所占比例在逐渐增大。
2.5 回生源地或其他直辖市就业的学生大幅增加,继续留在北京的比例减少2009—2013年5年间,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回到本省或者其他直辖市就业的比例大幅增加,从2009年的12.72%上升到2013年的51.65%,继续留在北京的学生的比例显著减少。从5年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学生逐渐选择就业压力相对较小的本省或者其他直辖市,而不是选择继续留在北京。
3 讨论和分析
3.1 学生的就业思路正在发生转变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该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时,二成以上的学生选择就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和专业素质;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已经从原来的以北京为主发展转变成以其所在省或其他省会城市为主,这种改变彰显出学生就业思路的拓宽,学生已经不再把北京当成首选了,而选择就业压力相对较小的本省或其他省会城市;在就业单位类型的选择上,选择的就业单位类型主要为企业,可见该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已经不再一味追求事业单位了,这也和当今的就业大趋势是一致的。
3.2 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要与专业学习齐头并进统计结果表明,该专业的学生就业仍以医药类相关专业为主,但比例在逐渐下降,显示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多向性正在逐渐形成。而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往往比较重视专业课的学习,殊不知,在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更加看重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技能、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也会看重学生的实习经历、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及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这就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务必注意自己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3 学生的职业规划要从低年级抓起,要建立起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理念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是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或岗位,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的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项目和措施作出合理的安排。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上,经常有学生抱怨“下手太晚”,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主要是以基础课的学习为主,三年级和四年级才会学习专业课程,使得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的基本情况知之甚晚,荒废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大部分美好时光,毕业的时候经常是后悔晚矣。建议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就开设本专业基本情况介绍的课程,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情况早了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早规划。同时,在学生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建议低年级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高年级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从而建立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理念。
3.4 人才培养要突出中医药行业特色
行业特色指原隶属于国务院某部门或行业,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归口于教育部等部门主管的一些院校或专业,但仍应具有鲜明行业办学特色及突出的优势学科。中医药高等院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其“目标”客户通常是医药行业相关的用人单位,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要立足于中医药行业特色,培养既懂医药知识,又懂管理知识的高度复合型人才。把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做强、做实、做大,让更多的学生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受益,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或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专业方向调整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 教育,医学,本科;护理;临床实习;心理学试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undergraduate nurses in order to give them psychological guidance for a new job. Methods Selfrating scales (SCL90) were sent to 52 nursing undergraduates and compared with nationwide youth nom. Results The score was higher in the students than that of the nom group in seven factors in SCL90 (t=2.24-6.50;P
[KEY WORDS] Education, medical, undergraduate; Nursing care; Clinical rotation training; Psychological test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经过四年的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习,不仅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步入社会这一复杂环境的过渡阶段。大学校园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较为简单,步入社会后,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社会环境将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从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惑。护理实习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因此,调查此时期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护生从学生到一名工作者的角色转变进行科学的心理指导,对护生更能胜任将来的工作有很大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在我院实习护理学专业本科生52名,年龄22~25岁,均已修满全部护理学专业课程的学分,并圆满结束实习任务。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及评分标准 采用国际上常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1,2]作为评定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本量表共90个条目,分为5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相当严重,5=严重。采取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每个条目影响自己的程度。选取常用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7个因子。因子分越高,说明该项心理症状越明显,因子分在2~5分的说明该项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
1.2.2 调查方法 向受试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资料。发出问卷52份,剔除2份填写不完整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96.15%。
1.2.3 统计学处理 将50份问卷整理计算,得出数据后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护生组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组,差异有显著性(t=2.24~6.50,P
2.2 护生组SCL90因子分≥2分人数分布
主要心理问题按人数多少依次为抑郁、人际关系和强迫、躯体化、焦虑等,共19人,其中抑郁9人
6期尹相萍,袁倩,徐红英.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587
(18%);人际关系和强迫5人(10%);躯体化3人(6%);焦虑2人(4%)。 表1 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 讨 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在实习期间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7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子分≥2分者19人,说明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差,且有19人存在着7个因子项中轻重不同的心理问题。
3.1 分析原因
3.1.1 自身特有的原因 作为新时期高等院校大学生,正处于情绪波动的高峰期和自我意识发展的新时期,而身心发展的快速变化易带给人心理上的困惑和不适[3]。护理专业学生处在一个纯女性的生活环境,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往往对女生关心和保护偏多,导致了女性感情细腻,谨小慎微且胆小、敏感、内向的性格特点。女生又多爱要面子、羞涩腼腆,有些人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爱向老师咨询或向同学倾诉。受自身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生们的心理健康。
3.1.2 环境改变的影响 实习生从学校走向医院,是向将来社会角色转换的过渡期,学校生活较为单一,走向医院后,密切接触病人及家属,工作繁重、节奏紧张,责任重大。由于其还处于学习阶段,技术操作不熟练,经验不足,理论尚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所以在实习工作中普遍存在紧张、害怕出错等心理问题,这就导致护生出现身心疲劳,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3.1.3 就业压力 在实习期间,职业选择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过去大学生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只要进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而现在则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最近几年得到飞速发展,各医学院校大都设置了高护专业,毕业生的大幅度增加无疑给学生就业带来了竞争压力。护生对毕业后前途担心而焦虑,求职中面试失败、考研成绩不理想等情况更加促进了护生心理问题的激化,如不能很好适应和不断地调节自己,心理平衡就无法维持[4]。
3.1.4 人际关系 协调和处理护理实践中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实习护生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能很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学校里的社会关系较为简单,容易处理,进入临床实习后,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起来,护生需要密切接触病人及家属、医生、护士及其他医院工作人员,刚刚进入医院环境时,面对病人不知该说些什么,因此在实习操作中一言不发的现象十分常见,这些都会带来心理上的困惑与不适。
3.1.5 专业心理矛盾 专业心理矛盾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持不喜爱态度的心理冲突[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护理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而繁琐的服务性工作,因此常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这在客观上影响了护生的专业态度。在校期间与医学生一起学习医学知识,他们一同进入医院实习后,由于分工的不同,与他们相比护生往往缺乏成就感,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护生心理上的失落。
3.2 应对措施
3.2.1 保持健康的情绪为自己的心理减压 可以通过自我宣泄、请人疏导、情绪转移、爱好冲消等方法为自己的心理减轻压力。①自我宣泄:当自己遇到困惑,心中郁闷时,可以通过一种方式发泄出来,比如大哭一场、写日记倾诉自己的苦恼等。②请人疏导:在有心理上的痛苦时,应该与老师、同学、亲朋好友多交流,从而缓解自己的情绪。这样不但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得到心理压力转移的机会。③情绪转移:可以通过看书、看电影、参加体育活动、社交活动等转移注意力。④爱好冲消:根据自己的爱好去找事情干,比如研究问题、画画、写作等,这样可以使人变得开朗。
3.2.2 学会去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爱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除了大家通常意义上所指的爱情之外,它还包含着惦念、安慰、帮助、理解、支持、关心、鼓励等等,而这些都有助于自己建立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而且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拥有博大的胸怀,可以增加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信心和力量。
同时,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过来也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关爱,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这些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6]。
3.3.3 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人不可能总是在工作和学习,在业余时间应该积极参加娱乐活动及体育锻炼。为自己做一次放松和休整,才能得到真正的身心保健,也能使自己更有效地从事工作与学习,当感到寂寞孤独、忧郁焦虑时,通过自我娱乐来缓解情绪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综上所述,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分析其原因,除了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经济及连带问题外,还有女性特有的心理生理特点、专业心理矛盾、求职和考验带来的压力、学习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当有心理问题产生时,应及时向老师、学院及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另外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尤其是将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更应该加强自我调节能力,对心理健康做自我维护,以便为将来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金华,吴文源,张明园. 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初步分析[J]. 中国精神神经疾病杂志, 1986,12(5):260.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3135,122124,127131.
[3]王思婕,苏勇.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增大的原因及解压对策探讨[J]. 西南军医, 2008,10(1):164165.
[4]尤佳,丁亚萍. 本科实习护生压力的相关研究及展望[J]. 护理学报, 2008,15(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