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标教学案例

新课标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课标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标教学案例

新课标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实验结论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标准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下面是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3―2)物理第四章《电磁感应》中《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说明“阻碍”的含义;会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能说明楞次定律符合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

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分析实验现象,采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实验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形成重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良好习惯。通过真实记录的观察到的现象,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用具]

已知绕向的线圈、条形磁铁、干电池和灵敏电流计。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整个电磁感应这一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设计特别强调了实验的作用,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互动的教学方法,边实验边教学,让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同学自己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请同学们把线圈和灵敏电流计连成闭合回路,先观察演示实验,把磁铁插入和拔出线圈,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结果发现指针偏转不同,为什么出现这一现象呢?这就涉及到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

二、研究流进电流计的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把一节干电池和灵敏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强调开关采用瞬间接触,先是电流计的正接线柱接电池的正极,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然后电流计的负接线柱接电池的正极,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提问学生得出什么结论。结论:电流从哪个接线柱流入,指针就向哪个接线柱偏转。

三、研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让学生把线圈和灵敏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一定弄清楚线圈的缠绕方法,哪根线接电流计的正接线柱,在纸上画出对应的实物图。

学生互动,老师巡回指导,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感应电流的方向弄错,引导学生以列表的形式总结出实验现象,汇总讨论得出实验结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结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穿过线圈的原磁场方向和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四、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楞次定律

让学生们再分析所记录的实验结果,总结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和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具体关系呢?

结论:1.当穿过线圈的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反。

2.当穿过线圈的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同。

根据得到的结论让学生们思考感应电流的磁场对原来的磁通量的变化起到什么作用呢?

分析:当穿过线圈的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反。感应电流的磁场“反抗”原磁通量的增加。

当穿过线圈的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场“补偿”原磁通量的减少。

概括一句话:感应电流的磁场对原来的磁通量的变化起到阻碍作用。而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是穿过线圈的原来的磁通量的变化。

结合上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思考与讨论:当条形磁铁向下运动时,根据线圈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判断对条形磁铁的作用力?当条形磁铁向上运动时呢?

结论:当磁铁向下运动时,对磁铁向上的排斥力,阻碍磁铁向下运动。当磁铁向上运动时,对磁铁向下的吸引力,阻碍磁铁向上运动。

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它们间的相对运动。由此可得,当手持磁铁运动时,要克服阻力做功。

同学们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一下有哪些形式的能相互转化?

结论:消耗了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由此可得楞次定律符合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楞次定律中的“阻碍”正是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具体体现。

五、楞次定律的应用

例题1、如图所示在场指导线附近又一个矩形线圈ABCD,线圈与导线在一个平面内。线圈在导线的右侧向右平移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分析与解答:选取线圈为研究对象,画出导线右侧的磁场方向,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当线圈向右移动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垂直纸面向里,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得感应电流的方向沿ADCBA.

根据此题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出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思路?

1.明确研究的对象是哪一个闭合回路。

2.该回路所处的磁场方向以及磁通量如何变化。

3.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巩固训练:

如图所示:导体棒在向右运动,

1.我们研究的是哪个闭合回路?2.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如何变化?

3.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如何?4.导体棒AB的电流方向?

新课标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一、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与学案教学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教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教学改革的意识渐入人心的今天,个别教师对高中物理学案教学任心存质疑,担心“画虎不成类成犬”,影响学生高考,这是对学案教学的实质和指导原则还不深入理解之故。高中物理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部分中要求“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的挑战奠定基础。”“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再看学案教学的指导原则和作用:学案与教案的不同表现在,它顺应了新课程关注生命的理念,适应了学生发展的要求,目标定位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它是教师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为适应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它以课时为单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案设计时遵循了如下基本原则:①主导性原则。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非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立足于“主导”地位思考设计学案,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把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问题都反映到学案上。②主体性原则。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案设计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充分信任学生,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③活动性原则。学案设计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有内涵的背景,开展多样有创意的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动脑、动手,或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通过积极有效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同学视野,撞击创新火花,提高学生能力。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讨论、辩论、评论、演讲、摸拟角色、新闻、学生讲课等,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选择。④创新性原则。学案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求新求异。⑤问题性原则。学案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科学、新颖、灵活、恰当、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是学案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⑥层次性原则。一个年级、一个班级的同学,基础和水平会参差不齐,学案设计从学生、班级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是分层教学的客观要求。综上所述可见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与学案教学理念和原则完全一致,我们应积极更新观念,大胆细致创新地推行高中物理学案教学,才是更好地达到了新课标要求。

二、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下学案编写及教学实施中的几点认识

(1)为使学案教学更好地达到新课标各方面要求,关键是设计科学实用的学案 ,尤其是科学性、实效性强的学案。

①学案设计应重在学法指导:学案不等于题案,其作为教师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设计与编制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②学案应有利于学生的质疑、探究、创新: 学案在问题设置、素材提供时,不能满足于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应关注引起了学生多少新问题,并以此来检验学案的成败。

新课标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从接触到实践“生本”教育的一年中,“生本”教育带给笔者很大的冲击和感悟,笔者对它也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

(一)以学生为本,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从矛盾论的观点来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在教和学这对矛盾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学生才是学习进步的根本动因。在“生本”教育中,课堂教学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课堂的主人,快乐地学习。

(二)突出学习,利用了学生本能的学习能力

“生本”教育与以往教育模式的最大区别就是教育过程,以往的教育是教师讲完后学生再学,学生如没看懂也只能自己摸索还要赶着学下一课;“生本”教育是先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生预习、自学,后在小组、全班的交流中得到提升,让学生真正理解,真正把知识学到手。所谓利用学生本能的学习能力,是指学习是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而且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就是丰富和发展人的本能(自然的、社会的),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尊重生命,相信生命,依靠生命,教育者所有的希冀与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去实现。

二、“学案”教学的探索

“学案”教学体现的是“生本”教育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学案”教学完全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精神:真正做到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一)“学案”教学的概念与模式

“学案”教学是学生依照教师提供的学案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笔者所在学校所尝试的“学案”教学模式是:自主课――展示课――反思课――习题课。即:教师编写学案――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先学――自主课堂学习小组交流研讨――学生为展示准备学习报告――展示课展示学习成果――展示中实现班级交流――课后反思――习题课中形成知识巩固。

1. 编写学案

学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确保有效的课堂学习,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学生的学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学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内容。一份好的学案势必有一条明线清晰地呈现学法、考法和记法;更应有一条暗线清楚地体现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

学案在教学目标设定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求完成的任务有所不同;提供的学习方法力求多样、具体、实用;学习过程尽量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设置多种多样的语言体验环境;充分开放教学资源,并积极鼓励学生开发资源。

2. 自主学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学习,自觉思考,与同伴讨论、交流,请教师长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的成果是写出自己满意的学习报告。

3. 学生课堂展示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充分地展示。展示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展现解答问题的过程,展现学生的思维。参加展示的同学越多越好,展示的问题越多越好。要知道,人们的最高追求就是价值追求,学生展示的过程就是实现他们自身价值的过程。课堂上学生展示时,教师要认真地观察学生的行为,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见解,以便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教师必须学会倾听,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当学生表达不出来时,要引导学生把话说出来。倾听就表示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民主,不尊重就容易造成满堂灌!

4. 反思

学生通过展示,反思自己的学习报告,悟出好的学习方法,并能继续学习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是不断进行的过程,总结出的结论应写在学习备忘录里。

5. 习题课

教师集体精选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通过训练,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查漏补缺。教师通过批阅发现问题,问题先由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帮助解决。

(二)“学案”教学展示课实例

Unit 5 Traveling abroad课堂实录稿(节选)

Discussion

T: In the last period, we have finished task 1 to task 3.Now,you are given 10 minutes to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the three tasks.

(The students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the tasks)

Distribute the tasks

T: Which group will show the tasks?

Student G in Group 7: Our group will show task 1.

Student H in Group 9: Our group will show task 2,No ① and ②.

Student I in Group 15: Our group will show task 2,question ③ and ④.

Task 1

T: Now, Group 7 please show your answers of task 1.

Student J in Group 7 write their answers on the blackboard.

Para.1 No.6 Para.2 No.1 Para.3 No.7 Para.4 No.4

Para.5 No.2 Para 6 No.5 Para.7 No.3

Student K in Group 7: 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in this part?

Ss: No.

T: Group 7 have done a good job, now you all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Task 2

T: Now, let’s go to the next task.

Student L in Group 9: The answer to the first question is “She is in England to study at a university. She has been in England for six months.”

T: Then, for what does she study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L in Group 9: She studies in the university for a business qualification.

T: So the answer to the first question should be…

Student L in Group 9: She is in England to study in a university for a business qualification.

T: Do you agree?

Ss: Yes.

Student M in Group 9: I will explain the next question: Why is she doing a preparation course first?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is on Page 38, Line 18 and 19: Studying her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studying in China, so you need some preparation first. Do you have any different idea? (ask the other students)

Ss: No.

Student N in Group 15: Question 3: Why did Xie Lei feel like a child when she first arrived in England?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is: She had to learn almost everything again. Do you agree with me? (ask the other students)

Ss: Yes.

Student O in Group 15:I will explain the answer to Question 4: Which two types of people have helped Xie Lei most since she came to England? Please look at Page 38, Line 34: Xie Lie lives with a host family who give her lots of good advice. From the Paragraph 5,we know the tutor helped her write an essay and encouraged her to contradict the authors she had read. So the answer is: Her host family and her tutor have helped Xie Lei most. Are you clear? (ask the other students)

Ss: Yes.

Task 3

T: Now, 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qualities that we learn from Xie Lei.

Student P in Group 13: I think she is adaptable. She left her city to go to England even though she had never traveled abroad before, and after several months, she feels at home in a strange country.

Student Q in Group 2: I think she is fearless. Because she dares to study abroad alone.

Student R in Group 14: I think she is easy??going. For she is getting on well with her host family and other college students.

Student S in Group 6: Our group believe that she is serious about her work, and the evidence of our idea: Above all, she did research on the Internet for her essay. Besides, when her tutor didn’t give her a good mark, she went to her tutor to ask the reason. Thirdly, she overcame many difficulties, and became a more autonomous learners in the end.

Student T in Group 5: I think she is persevered when she first arrived, she had problems, but she tried her best to overcome them.

Student U in Group 8: I also think she is persevered because she didn’t give up when her first essay failed.

T: From your discussion, I know you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and know more about Xie Lei. She is a fearless, adaptable, easy??going, persevered girl, and she is serious about her work. These are good qualities, so I hope you will also have these qualities.

Conclusion:

T: From this period, we know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A student studying abroad may meet with some difficulties just as you have found. Besides, we also 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 know some good qualities Xie Lei has.

T: Now, class is over, see you!

Ss: See you.

课后反思:上完本节课,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只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放手让他们去做,他们会做的很好。任务一和任务二是针对课文的理解而设计的,本来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语言的组织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经过小组讨论,这些问题基本解决了,学生在讨论中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展示课中对于问题的分析也很到位。任务三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主人公谢蕾的优秀品质,学生们的发言真的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们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把谢蕾的优秀品质提炼了出来。这个过程也引导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决心。这节课的所有教学任务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展示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学案”教学的优点

(一)充分挖掘教师集体资源,克服个体资源不足

学案的编制要求教师的教必须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以学定教,必须根据课堂上的情境不断形成新的专业知识或技能,以适应教学的新要求。为了适应上述要求,教师之间应实现智慧碰撞,集思广益,取各家之长,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达到对英语教科书的深度理解,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

(二)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弥补教师单方面资源的不足

“学案”教学将教与学更妥善的结合,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把传授知识也当成自己的任务,而不只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它能够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学生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应用,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学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捕获、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学生拿到学案首先要自主学习,根据学案创设的问题情境、语用任务,结合教科书,寻求相关信息,达到理解的目的。这能够培养学生捕获、选择、搜集、加工、传递、吸收利用信息的能力。

新课标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第一,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把先进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案例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诊断、进行多维度解读,将具体的教学行为与理论实际联系起来思考,使教学行为赋予崭新理念,可以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反过来又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师教育实践的合理性。

第二,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案例研究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总结得失,明确方向,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能力。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探索教改途径,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互相交流研讨、提高其看、评课等教研活动的实效。教学案例的内容贴近教师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灵活,易于传播、交流和研讨,因此,常把教学案例研究作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引导教师研讨交流教学案例,有利于提高教师分析反思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标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案例教学教学法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法,这些案例都是来自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和实践,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效果显著。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在《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提出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中的价值,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研究案例教学法则是在1990年以后才开始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通过对案例分析与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在近几年的课题研究、实践和反思中深刻地感受到,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最为突出的问题不是不为,而是不能。特别是有追求的青年教师,更要解决不能的问题,以此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教师教学素质提高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成长。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因此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手段。

在案例研究中,教学围绕研究的课题,积极扎实地开展对某具体教育教学对象或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个别性,方法的综合性,内容的深入性,可保证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条件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1.撰写教学案例

要撰写教学案例,首先要明确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标题在教学案例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好的标题能够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和对案例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标题可以是单一的,一句话、一个短语来表达观点、概括情境、点明内容;也可以是复合型标题,除主标题外还有副标题(对正标题的内容加以说明、补充)。

任何一个教学案例都有它特殊的背景,包括环境、教师和学生,对象不确定,过程不可复制,结论不能套用。在撰写案例的时候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并且要准确的介绍教材版本、学制、学科及课题,重点要说明案例中故事发生特殊原因和条件。教学案例的主体部分就是除了把案例教学中的核心事情写清楚,还要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如何在对话互动中发现、提出、思考和交流问题的过程写详细、具体、清晰,尤其是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学生的情绪反应与教师的内心感受进行真实的描述,成为教学实践的真实再现。最后,在记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价与反思。就是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与分析,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首先,要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案例,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某种技能。挑选的案例一定要真正来源于生活,具有可信性和典型性,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所选的案例要有代表性,通过案例讨论以达到理解理论的目的。

其次,要根据新课标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与学生进行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言,对学生发言中的论点随时进行引导、点拨和补充。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考核,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中小学教学案例实例分析

一年级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做课本上的一道题。题目是看图列式,左边图上画了一棵大树,树上有5只鸟,树的旁边画了3只鸟(头朝树)。学生当即写出算式:“5+3=8”,表示“树上又5只鸟,又飞来了3只,一共是8只”。右边图和左边的图一样,只不过小鸟头的方向是朝向远离树的一边。这是学生也当即写出算式:“8-3=5”,“表示树上原来有8只鸟,飞走了3只,还剩下5只。”在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的时候,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他列的算式还是“5+3=8”。老师就问:“难道你没看见头朝左边表示加,头朝右边表示减吗?”我们发现在教学中,老师曾经做过很多这样人为的规定,“实线就表示合并,虚线就表示去掉”“看见总和共就加,看见剩下就减”。如果把此案例用于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得出为第二个图为什么是8-3=5而不是5+3=8,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发现规律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一概而论“头朝左边表示加,头朝右边表示减”。通过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教师应该像学生传授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所谓“公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此教学案例,不仅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纠正,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在中小学推广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中小学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一个基础的地位,在这个阶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等,对于学生在以后的高等教育中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推进作用。如何能够提高中小学教育的教育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新课标明确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中小学教学中,正确的实施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完成“三维目标”。在案例教学法中,首先,教师要经常撰写、搜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定期与同事交流案例心得,从中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同时吸取好的教学经验以补充到自己的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其次,是教师围绕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挑选教学案例在教师的策划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深入角色进行案例的分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方法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分析、讨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笔者在小学、中学、高中三种不同年龄特征、不同心理特征的受教群体中走访、听课、调研,最后得出结论:案例教学法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卓有成效的,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应该在现有的案例资源中进一步发挥每一位一线教师的主体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案例逐渐系统化、成熟化,为我们的中小学教学法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加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