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范文第1篇

一、中外美学研究中美学非功利思想的溯源

政治经济得以迅速繁荣,在政治和经济的繁荣下,学术领域,自然科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哲学学科的变革与发展,经验主义思想架构得以建立。在美学对于美的认识中,美在于形状的比例和颜色,这个观点已经成普遍流行的态势。以经验主义的代表培根却认为“秀雅合度的动作的美才是美的精华,是绘画所无法表现出来的”这句话已经包含了审美非公利心态的雏形。而随后的霍布士在他的著述《论人性》和《巨鲸》中对人类心理活动进行了系统化得深入讨论,作为英国经验派心理学的始祖,霍布士创立了经验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一切人类思想都起源于感觉。康德的美学思想在《第三批判亦即判断力批判》得以体现,书中提出,非功利是审美活动的第一契机,随后非功利性这一境界自此被树立。这一观点的核心在于主体放弃同对象的利害关系,从而更多的关注审美对象的形式,认为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和不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

二、美学非功利思想在现代影视艺术鉴赏中的体现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高度综合的综合性艺术,集合了戏剧、文学、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并又具有自身的艺术特质。在影视艺术鉴赏时,我们同样应该注意到影视艺术的非功利性审美。例如在影视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因此对于影视艺术的非功利性审美的阐释,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影视艺术的欣赏过程更多的依靠着人的审美直觉。从表现手法来说,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更为直观。而镜头画面体现出的内容既有人文环境社会百态,也有自然风貌。如山水风貌,蓝天白云这种自然画面所带给我们的美感就是一种非功利性审美。即使反应社会生活,人生百态的画面,同样也蕴含着审美的非功利性。诸如影视镜头中所表现出的人性之美,就是一种单纯的感动,一种单纯的美学鉴赏。在影片《藏北人家》中通过表现藏北牧民生活,表现人与大自然的恬静淡远、和谐安宁的关系,应当说给予观众的就是一种非功利性审美。另一方面,影视艺术的传播途径也是大众传播,拥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化文化繁荣发展的当下,大众文化逐渐形成,其特征也日渐显现,休闲、娱乐、时尚都是大众文化的主要元素。大众文化的特征在于内容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易于被大众所接受。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影视艺术所表现的内容包罗了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是人的潜意识,都是影视语言的表达范畴。因此,这一特性使得影视艺术易于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甚至影视语言由此超越了国界,种族和语言。而身处社会环境中的大众,所需要的是如何获得身心的放松、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愉悦这种非功利性的审美。当鉴赏者进入审美的虚静状态之时,其实用的狭隘的功利观念就消失了,这种状态就体现了美学的非功利思想。结语通过对美学非功利思想的溯源和美学非功利思想在当下艺术鉴赏中的应用,我们可以认定在中西思想文化先哲的眼中,非功利性承担着审美的主要任务。而当下最大众化的影视艺术中,非功利性审美依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非功利性审美实现艺术鉴赏的主要推动力,因而对于美学非功利思想应当不断地探索和追求。

作者:王怡飞王永生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范文第2篇

——谈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异同

蒋慧慧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同属表演艺术的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在创作原则和表演方法上有着很多的相同点与规律。这一点导致了戏剧表演者和影视

表演者可互通互容。可是从根本上来讲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却率属于不一样的艺术门类,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因为受着电影、电视剧、

戏剧等等各个不一样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只有演员严格遵守各自不同的艺术规律,掌握表演技巧,就可以成功完成对表演

人物的塑造。

关键词:影视表演;戏剧表演;特征

前言: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都是率属于表演艺术,影视表演

和戏剧表演有着一定的共同点与相关规律例如:创作原则、创作

方法、表演方法。这些相同点与规律决定了戏剧演员与影视演员

可以相互流通人才。比如全世界有许许多多的全方面人才,他们

既可以从事影视表演又可以从事戏剧表演。可是,影视表演和戏

剧表演从本质上从属于不一样的艺术门类,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

都被电影、电视剧、戏剧等等各个不相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

相互制约着。

一、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征

(一)影视表演特征

影视演员打造银幕的角色形象是影视表演艺术的根本特征。

影视表演有5 个特点:1.影视表演者除了需要遵循剧本还要注重

钻研剧本的分镜头本,充分理解导演的想法,表演者必须在工作

人员指定或制作的场景进行表演。2.表演者必须在摄影机的约束

下完成表演。3.影视表演是没有顺序的。4.影视表演就是将短时

间细致真实进行记录的表演。5.影视表演一般运用剪辑技术将表

演重组顺序。

(二)戏剧表演特征

戏剧表演艺术的根本特征是舞台角色形象是由演员一手打

造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戏剧表演是戏剧演员对剧本的第

二次创作。2.戏剧表演形势必须由演员亲临舞台进行表演,不管

演出多少次,都要像第一次那样认真,每一次表演都是在重复表

演,但是演员可以在演出中即兴创作,每一次都是第一次。3.在

戏剧表演中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是在舞台上渐渐地展示出来的。4.

戏剧表演的演员本身就是作品的创造者又是表演的工具。

二、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异同

(一)时空关系的差异

不同于其他假定性较强的表演艺术形式,影视表演具有较强

的真实性。这种较强的真实感也是美学意义上的一种要求,影视

表演是一种不改变任何生活状态的表演形式。不同于纪录片中人

物活动。所有的表演艺术其实都有假设与虚构的成分,影视表演

也不例外。

戏剧表演艺术其实是存在一个假设的空间里,表演场所与环

境还有舞台搭建等等,使得戏剧表演可以容纳在相对虚构的空间

里。与此同时戏剧观赏者也会不自觉地被环境与情境感染,进入

到这个设定的虚拟空间里,观众与表演者就会从中产生戏剧的联

想,在情感上共同得到升华。

(二)演员与观众交流上的差异

观众与表演者在舞台表演中相互依存,在舞台表演中,演员

的表演与观众的欣赏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得以实现的,演员的表演

直接从观众得到反馈。影视表演则有所不同,影视表演直接将演

员与观众分割开来,演员不知道在拍摄结束正式放映时观众会是

什么反应,无法在表演的同时验证自己,而观众欣赏到的影视作

品都是经过剪辑之后的。

戏剧演员的现场表演,直接体现戏剧舞台表演最终结果,当

戏剧舞台落幕的那一刻,戏剧演员所塑造的形象也就此结束。可

是影视制作程序相对特殊,这也决定了影视表演不同于其他的表

演形式,表演者在表演现场结束表演却不对形象产生任何的影

响,欣赏者看到的是影像的人物形象而不是表演者本人。

(三)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相同之处

以上表述的是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不同之处,可是,不管

怎么区分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不同和美学上差异,影视表演与

戏剧表演的贡献都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由此可以看出,影视表

演与戏剧表演都是综合性相对较强的视听艺术,影视表演与戏剧

表演都是以人们的自然生活状态为基本点,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

又被称作为姐妹艺术。

三、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分寸差异

(一)放大

放大大多数都是针对戏剧表演来讲的,在戏剧表演过程中,

一些技术上要求必须将表演行为放大,可是这种放大并不是戏剧

表演形态的内在核心内容。虽然戏剧表演的舞台空间带给欣赏者

一定的接受阻挠与不方便,可是戏剧表演者与欣赏者的交流不仅

仅是凭借表演者夸大的表演与放大行为来实现的,戏剧的艺术特

征决定了戏剧的传播方式,戏剧剧本里所提供的内容与台词与表

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外在行为与舞台化妆来充分表现。

(二)还原

还原一般体现在影视表演过程中,具体是指表演者既演员的

行为(台词与肢体动作)还原于生活,还原是因为受着影视表演

的假定性、纪实性、逼真性的制约,逐渐形成了生活化的表演形

式从而达到了更加真实逼真的影视效果。当然了,还原还可以在

戏剧表演当中充分运用使用。如今所有的表演观念都在潜移默化

的发生着转变,所有剧场的表演渐渐地生活化。所有的剧场中心

与舞台逐渐延伸至观众席位,缩小了表演者与观众的距离,还原

了戏剧表演者的表演艺术行为,这种还原更加生活更加自然,使

得情感更加的真实、更具感染力。

(三)缩小

相对于放大、还原另一种手法就是缩小,缩小大多运用在影

视表演中,镜头里的景别越大表演者的表演行为分寸越是缩小。

景别的大小是相对镜头成像远近来讲的,摄像镜头推得越近景别

就会越大也就是所谓的近景、特写、大特,表演者的表演就相对

缩小,一直小到小于生活。之前曾经讲过影视表演就是生活化的

表演,与生活相同的表演,那么这里怎么会讲小于生活了呢?那

时因为摄像时候因为摄像镜头的推进,成像倍数的增长,表演者

的表演也跟着成倍数的增大,成为很夸张的影像效果。所以在特

写镜头下的表演者要尽量地缩小自己的表演,将表演速度尽量放

慢。

结语

总而言之,同样率属于表演艺术的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分

别从属于不一样的艺术门类。分别有着不相同的艺术特征与美学

原则还有观赏价值。两者有着不相同的艺术规律和不相同的表演

技巧。可是,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又分别在创作原则与创作方法

及表演方法上又有着许许多多相同的规律。不管是影视表演者或

者戏剧表演者只需遵守自己的游戏规则,掌握自身的艺术特征,

将各自的创作规律与表演技巧熟练掌握,一定可以肩负两者各自

的职能,完美地塑造各自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 普多夫金.何力译.《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中国电

影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85 页。

[2]齐士龙.《电影戏剧中的表演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第

234 页。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范文第3篇

纵观当下,随着我们国家科学技术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数据的时代应经来到我们的身边,并且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模式。数字大潮的不断崛起使得我们今天的美学已然有了一番全新的面貌,当然影视制作也不会例外。眼下我们的电影、电视等都在不断朝着高清的方向逐步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的影视设备也在紧随其后发生着改变,他们已经朝着更加便捷更加小巧的方面发展。这些高新技术产品使得我们的艺术作品焕然一新。这些全新的影视作品与银幕形象也带给我们的视觉与心灵一定的冲击力度,使得我们产生了全新的审美感与思考,给了我们对于影视制作与美学艺术一定的启发。这是一场全新的变革,让我一起拭目以待吧!

1影视制作中小型摄影机应运的优势

一个优美的艺术作品的展示都必须借助于摄影机的外力,它对于这些艺术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映入我们眼帘的摄影机的种类复杂又繁多,但是就整体情况而言小型摄影机在影视制作中的应运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足以说明他一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小型摄影机的优点:与绝大多数的摄影机有的工作原理一样,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光学图片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以此来帮助我们储存信息或者是传输信息。在我们使用它拍摄我们想要拍摄的物体时,通过将物体上反射的光用摄像机镜头收集起来,使它们可以聚焦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如摄像管的靶面)上,再通过摄像器件把光转变为电能,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视频信号”了。一般而言光电学信号很微弱,我们需通过预放电路将其进行放大,再经过各种电路的处理器进行处理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最后得到的标准信号准确的送到录像机等记录媒介上记录下来,又或者是通过传播系统传播或送到监视器上显示出来。这样的小型摄影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功能较为齐全,质量有相对的保障、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方便,最重要的是它的价格较其他摄影机更为便宜,社会中人们更为关注这一点。所以在生活中它已经被绝大多数的人广泛地使用开来,现如今就连教学课堂中也都在使用它,比如说微格教学。影视制作中关键点:对于影视制作中的关键就是视频清晰度,因此显而易见的小型摄影机之所以能够被影视行业广泛的使用就在于他能够具有高质量的、高清晰的拍摄效果,而且轻巧又灵活。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色彩的处理,这是影视制作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影视制作中色彩的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对人们的视觉冲击力度,美的艺术可以个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他们都是一种直觉动物,第一印象会直接影响到人们之后的观看欣赏的效果。若是一开始就产生了排斥的心理,之后的内容无论多么的精彩,多么的独具一格,人们都可能会融入不到这个画面中去。因此,这样的情况下色彩对于当下非常潮流的影视制作中的动画画面也是格外的重要,它会直接地影响到影视作品的画面效果、角色的情感表达、气氛的营造等等。而这一切要得以在影视画面与美学艺术中被表达出来都得借助于摄影机这一外力的帮助,而小型摄影机的出现更使得影视制作中的这一切将近完美地实现。

2小型摄影机在影视制作中的应运所带来的美学思考

影视制作的效果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美学的观点、角度与思维方式,毋庸置疑会在这其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指导着所有相关的艺术的制作与表现。伴随着当下影视业与各种艺术的蓬勃发展,小型摄影技术的优点已经得以在影视行业中得以广泛地展现出来。当下艺术的新形势要求我们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合理地运用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我们国内的艺术再现一个新的。所谓的美学思维,通俗地来讲就是将我们的一般思维方式与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人们对于物品基础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并且揭示美感与人的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与常规规律的思维过程。它并不是自然科学,而是一门文学课程,现如今在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以及高校中都有涉及。美学思维也并非是在片面的研究一个单一的层面,而是倾向于整体形象。它的研究不仅仅是以前那些静止不动的物体,现如今更多的是倾向于那些活的生物。在这其中我们更多的是涉及感性层面并非仅仅是理想的认为;它的对象不只是抽象的个体,更多的是具体的形象展示。由于现如今美学艺术已经较为普及地走进课堂,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到对学生兴趣培养,设立明确的教学方案与目的。在孩子较小的时候就给予他们正确的审美思维引导。给学生展示优秀的作品使得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爱上中华文化、爱上美学、爱上艺术,将来更好地为我们国家民族的艺术事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对于影视制作、影视美术、舞台效果等等艺术情景的表达都被强烈地渴望能够以完美的姿态展示给观众,因此小型摄影机对于他们的发展将会是必不可少的。

3小结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影视艺术;综合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32-01

影视的诞生与发展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结果,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出现电影、电视这两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就影视的技术性而言,它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的技术成果,当这些现代科学成果不断地被迅速吸收到影视艺术的制作中,便使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与艺术语言日益丰富,不断创新,与此同时,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媒介,经过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共同构筑起令人瞩目的影视文化,而影视文化本身涉及到传媒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各种社会科学领域,它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综合性文化,因此,影视艺术的综合性,首先体现在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应用科学与人文科学、科学与艺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

此外,影视艺术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它吸收各种艺术的长处和特点,丰富并充实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上。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化、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当这些艺术元素进入影视之后,便被融合改造,形成了影视的新特质,使影视艺术成为了一种可独立的艺术,影视艺术之所以能将其他艺术的精华吸纳到自身的系统中,固然是由于影视作为最年轻的艺术种类,它必须向其他早已成熟的艺术样式学习和借鉴经验,更重要的是,影视本身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既是静态艺术,又是动态艺术,既是再现艺术,又是表现艺术,正是影视艺术自身的这种集大成、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影视艺术必须是一种集体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剪辑、美工、道具、服装、化妆、录音、音响等多种职能部门的艺术创造者集合在一起,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共同完成摄制任务。

影视艺术还深受文学的影响,电影与电视从文学中汲取并借鉴了许多叙事手法和结构方式,文学融入电影、电视。构成了故事片、电视剧和电影专题片深厚的文学底基。影视艺术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剧本,影视文学剧本在整个影视艺术创作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很作用。继而,文学的各种体裁都对电影与电视产生过直接的影响,影视艺术向诗歌学习,产生了抒情性的诗电影,如美国的《金色池塘》,苏联的《战舰波将金号》,我国的《黄土地》、《我们的田野》等。影视向散文学习,产生了散文电影或纪实电影。电影、电视向小说学习,产生了小说电影和小说电视,如苏联的《战争与和平》,我国的电视连续剧《围城》、《雍正王朝》等。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范文第5篇

舞蹈作为呈现人体体态美感的重要艺术形式,在其诞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历史变迁、人文变迁、科技变革的发展烙印。人们对舞蹈艺术的期待从最初的祭祀娱神到后来的娱人自娱再到如今上升到精神表达、审美哲思范畴,自始至终都在源源不断地加入更多视听美学因素,以期达到舞蹈艺术内容、形式的丰满和延展。当代舞蹈表演的场地大多从空旷的自然空间走进了一定封闭的室内舞台,同时新的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舞蹈的环境、空间、视听、审美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个别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舞台、舞蹈内容、舞蹈形态在视觉与听觉的感受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舞蹈文化、舞蹈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舞者和观众在进行有关舞蹈艺术的活动时,呈现出万花筒般的繁荣景象。

新媒体舞蹈艺术定义的再解析

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出现定义上的偏差,认为是新媒体舞蹈艺术,但事实上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定义并非如此。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新媒体?关于新媒体的定义,直到现在还没有达成共识,笔者较为赞同匡文波教授的观点:借助计算机 (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 传播信息的载体。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在常见的媒体中分离归类出新媒体的三大部分 IPTV、地面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显然,新媒体舞蹈艺术并非是新媒体舞蹈艺术,似乎新媒体舞蹈艺术能够更为贴切形象地阐释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本质,也就是指舞蹈与类似于投影技术、全息技术、声光舞美等媒体技术交互之后,达到增强艺术效果的新的舞蹈艺术门类。它的出现和诞生表明,单纯的舞者表演或简单的背景式舞台视频设计已经满足不了艺术创新和观众审美高标准的需求,技术的革新势必带动了艺术品质的提升。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源起

有关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源起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北京舞蹈学院张朝霞教授曾在《新媒体舞蹈艺术源流与特质探析》一文中说,1967年,斯德哥尔摩艺术与科技艺术节,为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先锋艺术家提供了一个进行多媒体表演实验的媒介平台。某种意义上,它既是录像艺术、录像装置艺术和新媒体舞蹈表演艺术等新媒体艺术样式的播种机,也开当代多媒体剧场和交互表演实验艺术之先河。如此的实验性艺术表达正好符合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 贝尔在自己论著中的观点,他在《后工业社会来临》中认为,科技对人类生活的第五种影响,即形成了新的时空感,导致新的美学感觉和文化形式出现,丹尼尔 贝尔称之为审美技术文化。

时间推动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进程,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新媒体舞蹈艺术出现之后,形成了舞蹈艺术有关舞蹈本体的三个重要阶段:舞蹈形态展示舞蹈内容思考舞蹈媒体渲染。中国的舞蹈艺术同样经历这样三个阶段,舞蹈媒体渲染阶段也就是现今的新媒体舞蹈艺术阶段,它为舞蹈艺术影视化、商业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成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类别

新媒体舞蹈艺术类别大体可以分为多媒体舞蹈、影像舞蹈、装置舞蹈三大类别。它们分别在舞台舞蹈艺术、屏幕舞蹈艺术、实景演出的艺术呈现上表现出超凡的舞蹈张力和艺术感染力。

(一)多媒体舞蹈

此种形式是现代舞台艺术中较为常见的舞蹈表现形式,舞蹈从业人员利用计算机程序系统控制声光舞美的包装效果,利用LED大屏幕视频播放和全息技术营造出逼真的舞蹈环境。这种方式不仅在视听感受上有所提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的实际成本。在西藏林芝地区的歌舞表演《寻找香巴拉》中,笔者曾应用多媒体舞蹈形式展现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民间歌舞。主要表现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珞巴族村民在没有搬入安居房之前,在深山丛林中赤脚劳作、男子狩猎、女子织布等日常生活内容。其中,在表现森林生活条件艰险困苦的环境因素时,创作采用了LED大屏播放棕熊在树林中奔跑的虚拟镜头,同时配合计算机控制的声光舞美,展现闪电雷鸣、疾风骤雨的自然天气,使表演者和观众一同身临其境地走进珞巴族先民的生存环境和舞蹈文化世界。如此的创作表演形式,丰富了表演者的舞蹈内容,增强了舞蹈表演的审美情趣。

(二)影像舞蹈

影像艺术在舞蹈表演中的渗入,出现了舞者与影像内容、形象可以随机灵活交互的情况,它主要是利用投影技术或影视后期技术在舞台区域投出舞蹈伴同物的影像,增加舞美内容、增强舞者与投影内容的交互性。2016年辽宁卫视猴年春晚《金猴闹春》节目中,六小龄童在美猴王的角色扮演中,充分利用影像艺术的美学特质,与影像中的金箍棒、六只小猴子、筋斗云、七仙女、天宫等进行生动深度的互动,使六小龄童饰演的美猴王形象,在表现时增加了动作的张力和表意的内容,凸显了新媒体舞蹈艺术整体性、交互性、生命感并重的美学原则。但如此的影像舞蹈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在现场的观众看来仅是一个单人舞蹈的表演呈现相对枯燥,对于电视观众来说则是一场诱人的饕餮盛宴。

(三)装置舞蹈

常见的装置舞蹈,通常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依势而为,修建符合地势特征和舞蹈表演需要的景观,从而进行表演的舞蹈。如广为所知的印象系列大型实景演出,杨丽萍创作的《云南映象》,张艺谋与团队联合打造的《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印象丽江》《又见平遥》,西藏最大的实景演出《文成公主》等等。这些大型实景演出大多是在当地标志性、较著名的景点景区,根据现有条件,多选择夜晚,运用各种高科技机械技术、媒体技术,展现该地域自然、地理、历史、人文、风俗等内容。

2016年9月,在杭州举行的《最忆是杭州》 G20峰会文艺演出就是在西湖的实际景观中,加入多种装置设施增强声光舞美的艺术效果,依照交响乐和舞蹈的融合,分别用《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等9个曲目,展开《最忆是杭州》的主题表达。创作团队依据西湖固有的景观特征和丰富的湖水资源,启用蓄水、排水的升降装置,方便舞者在水槽中充分利用水的可操控性和水的灵性,表现中国文化的意蕴悠扬、杭州和西湖的韵味积淀。装置舞蹈是依托自然、亲近自然、体现自然的创意性舞蹈艺术作品,它具有连接古今的文化传播功能,又拥有促进观众融入情境的美学带入效果。在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中,装置舞蹈也在不停地与之协调进步发展中。

视听美学与舞蹈艺术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