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退休养老保险计算方式

退休养老保险计算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退休养老保险计算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退休养老保险计算方式

退休养老保险计算方式范文第1篇

社保为基础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支柱,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带有社会福利性质。

社会养老保险金分为基础养老金(社会统筹)及个人账户两部分,基础养老金部分主要由单位缴纳,缴费比例是全部被保险人缴费基数之和的20%;个人账户部分主要由个人缴纳,缴费比例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8%。

这样,凡是已达退休年龄(男60岁、女50岁、女干部55岁),或者1998年规定实施前参加工作且个人缴费满10年,规定实施后满15年的人均可领取。每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是按退休前一年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则等于个人账户本息之和除以支取年限。支取年限的计算方式是假设60岁退休,如果届时的预期寿命是75岁(不考虑利息因素),计发月数就是180。过渡性养老金只针对“中人”(1998年7月1日前退休的人)发放。养老金全部由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发放,按月领取。

不过,如果您指望光靠社保就能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可就错了。社会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也是为保障大多数社会成员年老时的生活而建立的,然而现在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用在岗人员缴纳的养老费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费,随着“生育高峰期”的一代步入老年,我国的社会养老制度将面临着巨大财政负担。

商业保险更自由

由于社会养老保险的局限性,要想有优质的晚年生活,可以考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有益补充。

商业养老保险是商业保险的一种,它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对象,在被保险人年老退休或保期届满时,由保险公司按合同规定支付养老金。目前商业保险中的年金保险,两全保险,定期保险,终身保险都可以达到养老的目的,也就是都属于商业养老保险范畴。

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有着显著的区别。社会养老保险费用一般由参保人员的单位代扣代缴,一部分交给国家,一部分存入个人账户。商业养老保险的费用是投保人本人向投保的保险公司直接缴纳,钱交给商业保险公司。社会养老保险对每个社会成员有统一的养老金领取规则。而商业养老保险则根据投保人购买的产品不同而有所不同。

同时,社会养老保险是低缴费低保障,但保障相对稳定。而商业养老保险是高缴费高保障,因为和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挂钩,所以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稳定性。

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政府行为,所以注定它只能从大众角度出发,注重保障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因此其保障水平比较低,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市场行为,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以及想要的养老保障设计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的缴费水平比社会养老保险高,相应的保障水平也高。并且用户可以灵活的选择保障程度。商业养老保险也可以当作一种强制储蓄的手段,帮助年轻人未雨绸缪,避免年轻时的过度消费。

在国外,商业养老保险是和房产、汽车并列的高档消费品。一个人在其一生之中从二十岁到六十岁只有大约四十年的时间有收入,因此必须考虑如何将这些收入连续的分配到没有收入的时间中去,购买养老保险便是满足这种需要的有效投资方式。

社保、商保相结合

对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年轻人来说,将社保和商业保险相结合是应对养老问题的最好方式。

商业养老保险丰富了社会养老保险的种类,社会养老金只能按月领取固定数额,而商业养老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是按月领、按年领、还可以是一次性领取一大笔资金,如两全保险;有的还可以在按月领取的同时在到一定年龄时再领取一部分养老金,如年金保险中给付的祝寿金、满期生存金。因此,消费者如果感觉每月或每年领取保险金很麻烦,或希望集中使用资金的话,在选择商业养老险的时候可以选择一次性返还的。

商业养老保险还拓展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功能,现在人们都开始注重自己资金的升值,也开始注重投资。商业保险就不再局限于单一养老的功能,而是顺应市场补充了很多新功能,如:分红功能、最低保障收益、设立投资账户。而且商业养老险在购买的同时还可附带很多其他功能的附加险,如:医疗、意外、健康等,使消费者得到更全面的保障。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需求的不同侧重点去选择。

退休养老保险计算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优势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的发展逐渐进入了矛盾的集中领域,在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事业单位作为21世纪改革中的主要领域之一,职工的养老保险改革在提出多年后终于进入了改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国的支出在逐渐增多,由于改革和政府部门各级协调等因素影响,还有很多的资金没有及时的投入到国计民生保障领域;另一方面,国家主导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在社会企业、事业和农村各阶层中展开,所需要大量的保险资金投入,又显得不足,造成了当前的尴尬问题。此外,对于职工退休金与养老保险水平的逐年提升,也造就了大量的资金缺口,在很多方面造成了未来模式的虚空与隐患。首先,本文认为要促进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尤其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人们的各项生活保障与发展信息,必须坚持对传统的养老保险体制进行改革,这是时展的必要性条件,也是国计民生、人民安居乐业的条件之一。其次,本文认为首先需要坚持在确保我国的经济制度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我国事业单位员工的适度养老金待遇,需要确保他们的生活保险水平早我来发展中能够反映出社会福利待遇的一般水平。从我国目前的城镇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形势而言,需要充分考虑到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未来中长期发展中的收支情况,需要对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情况进行充分的测算。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未来中国的各项政策变化情况,尤其是人口政策影响到人口数量的情况,及时的调整养老保险参与因素,在不断强化我国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能力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赡养率的比重、调整未来事业单位中的养老保险基金数额和各项保障支出的比例,确保退休后的事业单位直供可以在不断扩大保障系数与提升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努力的工作。事业单位的保险制度深化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尤其需要各级政府在国家政策和相关扶持措施的支持下,及时采取有效的资金保障措施,不断解决当前养老保险中的资金收支失衡问题,对事业单位可以改革的部分职工进行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包括实施多样性措施在内的商业保险补充、意外保险补充以及大病险补充等方式,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收支失衡风险化解到最小。再次,事业单位中的养老保险改革,不能采取当前有些地方一味地削减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方式,而是需要在此后的生活中确保其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而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确实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但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事业单位中的参保人员到了退休后能够确保其生活水平,使其能够在退休前的几十年工作中尽职尽责。而如果过度的降低事业单位中的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的待遇,会使得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年轻员工的心态。

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现实语境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需要从具体的参数改革和保险制度外解决等层面进行措施与办法方面的具体研究,这样才可以促进我国事业单位职工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的保障工作,反过来职工也会支持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调整,从而让其成为一个可持续运行的养老保险改革与实施路径。尤其是在进一步完善职工的缴费积极性和采取措施规范职工缴费工资的计算方式方面,会获得职工的支持,从而努力缩小事业单位职工在缴费工资与实际工资之间的差距,提高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的遵缴率,使得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到。这个数据表很清晰的现实,考虑到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筹资模式情况,政府每年补贴的数额都是逐年大幅增加的态势,养老补贴也逐渐成为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的一项很沉重的负担。上图数据显示出我国当前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巨大的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已经促使国家在深度探讨延迟职工退休的实施方案,这也是政府为了实现未来我国事业单位和社会养老在国民收入的收支平衡方面所做的调研与讨论。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未来更少的人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收支总体平衡问题。上述列表显示的情况是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本文认为可行的措施是在维护当前应事业单位职工缴费率稳定的情况下,需要适当增加缴费比例,实施可行的年金制,让能干会干的人多得,多缴费,待养老保险基金实现全国统筹、规范缴费基数之后,适当提高1~2个百分点的缴费比例。再次,还需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地方经济状况考虑维持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前提下,在某些部门与机构实施年金制,然后与法定年龄退休的“老人”的养老金替代率进行结合,这样就可以逐渐在模式完善和成熟的条件下推广到90%左右的事业单位,然后再结合延迟退休等政策,使得制度的灵活性与保障性特点,稳定住“中人”和“新人”,并且通过年金制的方式进一步的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次,在实施职业年金制的过程中,逐渐的进行养老金综合替代率的普及,在最终不会超过45%的前提下,将明显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中的“老人”养老金替代水平。本文认为,一方面,在事业单位中需要同时进行年金制,同时进行适当降低“老人”的养老金替代水平的保险制度改革,这样不仅可以减小改革阻力,还可以调动年轻人和中年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在短期内缓解我国当前事业单位中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压力,还可以在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减小阻力,减小压力,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的缩小事业单位中的“老人”与“中人”、“新人”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从而在整体层面上促进事业单位中不同年龄段、工龄的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与改革的支持。

三、职业年金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实施的优势

职业年金,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具有很好的实施条件与优势:首先,事业单位在我国一般属于服务和行政行业,主要是非盈利,因而在养老保险方面相对职工负担较轻,曾经一度引发社会各阶层的羡慕和不满。而在事业单位内部,又往往导致不同年龄的职工很多不满,他们认为工资待遇相对不高,缺少弹性,因而参保职工在工作时的待遇与其他国企等盈利部门相差较大,会出现怠工、消极工作等情况,这些也将直接影响到一些年轻的工作人员的情绪和态度,甚至已经有很多人辞职下海、改行做其他的。因而,实施职业年金,将会对不同事业单位中的不同职业人员待遇和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等带来很大影响。而这些可多可少的年金,不仅可以确保他们在工作中努力发挥聪明才智,还可以将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保险一起并入社保轨道中。从而确保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水平由他们自己退休前的努力程度决定,确保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灵活性,使得社保制度实现公正与公平,实现原有的制度保障职工退休生活的本质意义。其次,有助于坚持公平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中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传统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还广泛存在,但是对于年轻人尤其是有一定工作时间和能力的中年人而言,还普遍的存在着“老人”、“中人”、“新人”待遇水平差别很大的问题,这一部分人是改革的主要对象。与即将退休的“老职工”不太一样,他们的去留与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保险制度未来的发展。因而,实施可上可下、可多可少的浮动性年金制,有助于减少男性与女性工作的年限、待遇、能力等不均的问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不同单位不同待的差异问题。再次,实施职业年金制,还可以调动有收益、有能力的事业单位员工进行足够的能力施展和创造,尤其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更需要这样的制度,将退休人员的具体待遇和当前的工作情况、能力情况等进行结合,成为考核的标准之一,有助于调动各年龄、阶层的积极性。在我国的城镇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待遇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年金制还可以在成就感与事业心等方面也体现出各自存在的较大差距性。因而,收益与养老保险情况只是年金的一个方面作用,还可以让各类人群之间事业发展与能力水平体现出差异性,更加提高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积极性与可持续运行能力。

四、结语

需要在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体现出循序渐进、具体分析、退出与进入并行的基本原则。需要引入职业年金,逐渐提高在职职工的缴费比例和延迟退休,然后将这些情况进行社会保障统筹,并且体现出员工的能力与实际工作情况,从而使我国事业单位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获得最为广泛的支持。这需要在多年的改革中坚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最突出的矛盾入手,逐步积累经验,逐步扩大改革深度,确保改革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退休养老保险计算方式范文第3篇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4.83岁,比2000年提高了3.43岁,而在上海,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2.13岁。预期寿命的延长、人们对退休生活期望值的提升,都对养老金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居民退休储备尚有10年缺口

据介绍,汇丰的未来退休生活调查始于2005年,是一项针对环球退休生活趋势进行的独立研究项目。今年所推出的调查报告《未来的退休生活:退休生活新面貌》是该系列调查的第8份报告。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人们对于建立养老金储备的一些观点与态度。

在调查中发现,中国内地的受访者平均从29岁开始为退休作储备,人们意识到,要保证退休之后的生活品质,最迟应不晚于36岁开始退休的财务储备,而在全球这一年龄平均为34岁。

同时,受访者对安享退休生活有较高的期望值。调查报告显示,要确保舒适的退休生活,每年平均需要约人民币166100元的家庭退休收入;在亚洲的受访国家和地区,这一数字平均每年约为人民币257500元;全球平均约为人民币214600元。

但是,有近一半(45%)的受访者表示,要实现舒适的退休生活,自己的退休储备尚不充足或者是完全没有退休准备。受访者认为自己相应的退休储备并不充足,平均只够10年之用,呈现出10年的缺口,高于全球平均8年的缺口水平。

三步计算你的退休储备缺口

由于取样的原因,这份调查报告尚难以对大部分人的退休储备状况形成判断。但是一些趋势性的变化能够成为共识,如人们对于退休生活的期待值在上升,退休储备的观念也在提升,但是与之相对应的退休储备还有较大的缺口。

看到这份报告的调查后,你是不是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养老金缺口有多大呢?在进行退休养老规划时,计算养老金缺口是第一步,也是较为关键的一项工作。

第一步:对退休后的支出状况进行估测

这里计算的思路是,使用目前的支出状况作为基本参考,剔除掉一些退休后不会产生的支出项目。在此基础上,对应乘以不同的通货膨胀系数,并进行加总。

当然,每个家庭的支出状况都有很大的差异。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使用的是《2012年上海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以高收入组(人均年收入70067元)的消费支出来进行计算。通胀系数则根据生活经验对不同消费支出项目的年化通胀率进行了设定。在这个例子中,主人公夫妇预计在20年后退休。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对夫妇目前的年消费支出为82794元(扣除了部分支出项目后);在采用通胀系数进行计算之后,20年后当他们退休时每年需要的支出为169237元,接近17万元。

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退休生活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如果我们以25年来计算的话,那么简单的算法是,在退休生活期间需要的支出为17万元×25=425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最为简单的一种计算方式,忽略了多重因素,如在退休生活期间,支出仍将受到通胀的影响;而对一笔存续的退休基金来说,我们也可以通过适当的稳健投资方式,继续为这笔资金获得增值手段。

第二步:计算退休后的收入

退休后的收入构成主要来源包括社会养老金、家庭存款、个人养老金等。目前而言,社会养老金仍然是退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进行退休规划时,这项收入也是计算退休金缺口的主要数据。

估算社会养老金收入的困难在于,社会养老制度在不断进行变化与调整。一种比较基本的计算方式是,使用退休金替代率来进行估算。所谓的养老金替代率是指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以国际经验来看,当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时,退休后可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不过,目前来说,我国的养老金制度中养老金替代率较低,且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施行不同的养老金政策。其中,企业退休员工的养老金替代率较低,而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由于养老金的缴纳基数以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为基础,他们的养老金替代率更低。

我们仍然以2012年上海统计年鉴中对高收入组的划分标准:年收入7万元为计算基础,20年后这一收入水平将达到18.57万元(设定工资年均增幅3%)。以30%的养老金替代率来计算的话,预计他在退休时获得的养老金为5.57万元,两位老人的退休家庭养老金收入合计11.14万元。

另外,一些人还拥有额外的年金账户、商业养老保险账户等,在退休期间能够获得一定的年金收入。

还是采用简单加总的方式,以退休第一年的退休收入来计算,25年的退休生活所获得的养老金收入为279万元。

第三步:得出退休储备的缺口

沿用上面的例子,从支出与收入之差来看,在退休时养老金的缺口至少为425万-279万=146万元。这也意味着,在20年后退休时,我们至少需要准备146万元才能保障到退休后维持同样的生活水准。

退休养老保险计算方式范文第4篇

发现问题

审计组根据两个审计重点进行广泛的取证,发现了如下的问题:

(1)养老金计划有足够的资产支付短期福利,但长期稳健性值得怀疑。由于近期经济的衰退,养老金计划遭受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损失,但大多数的州政府仍有相当雄厚的实力为民众提供应允的长达10年以上的福利。这虽然让民众目前免于恐慌之中,但也应清醒的认识到,过去的10年内,大部分的养老金计划,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意味着政府需要更多的收入以确保支付长期福利。政府在面临着收入下滑、成本增加,以及不断增长的预算压力之下,民众对政府维持养老金运转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首先,尽管投资遭受损失,但大多数的养老金计划仍在未来短期内持有足够的资产来支付福利。早年建立起的养老金计划,几乎所有的计划收入都超过了支出,使得养老金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盈余。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支出逐渐超越了收入。随着离退休人员比在职员工增长速度更快,支付退休人员的福利相对于养老金缴纳额有所增加,所以,在最近几年,所有部门的支出都超过了缴纳额。不过,鉴于政府目前资产状况和支出相对于缴纳额的速度,大多数的计划预计以其现有的资产可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对民众福利的承诺。通过极值法来看,哪怕政府的养老金计划在未来没有任何的缴纳额,也没有任何的投资收益,那些大型的养老金计划凭借其资产也可以维持至少10年之久,因为他们持有的资产是年支出的10倍。其次,养老金面临着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的考验,要求提高缴纳水平。虽然政府有充足的资产在短期内满足养老金计划的要求,但是通过数学建模,以及其他精确的计算之后,我们会发现养老金计划的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依据大型计划编制的数据显示,这些计划的资助比例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由2001财政年的100%下降为2010财政年的75.6%。正是因为养老金面临着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要想养老金以正常的态势继续运行,就必须要求有着更高的养老金缴纳水平。展望未来,在审计组选定的8个州和地区的养老金计划中,有关官员表示,要是国民的养老金缴纳额与工资薪金同比例增长,养老金计划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例如,格鲁吉亚雇员退休系统的官员希望他们的养老金缴纳率在未来5年内增长近一倍(从10.5%到20%),用以维持定额福利计划的可持续性发展。来自犹他州退休制度的官员希望公司缴款率由13%增长至20%。再次,政府财政压力使养老金计划雪上加霜。在经济衰退和缓慢复苏的宏观环境下,税收会相应的减少,而经济、安全和社会服务的开支却会进一步增加,这也就导致了国家和地方资金的短缺,使得政府财政压力变大。根据国家预算官员协会(NASBO)的数据,2009年至2011年,政府解决了近230亿美元的赤字。地方政府的财政也频频吃紧。根据国家政府预算平衡的要求,支付养老金成本是政府的义务,但政府养老金的支付要与其他事项需求竞争,在僧多粥少的时候,养老金从政府方面得到的支持会有所下降,这将会使养老金计划雪上加霜。

(2)政府采取的低成本战略,提高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从2008年开始,财政压力和对持续增长的养老金缴纳额的要求促使了许多州政府采取了行动,进行多元化改革,以改善财务状况。审计组人员发现,不同州政府在应对养老金危机中,采取了不一样的措施。那么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这些措施对养老金计划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审计组人员根据NCSL近期国家立法改革,归纳如下:①自2008年以来,多数州政府通过减少福利,减少未来的负债。依据审计组对NCSL年度报告中最新的养老金立法的分析,自2008年经济衰退以来,美国至少35个州修改了福利制度,减少员工福利以降低养老金的负债。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福利能降低养老金的负债,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使民众对养老金计划产生诸多不满,那么民众缴纳的养老金数额在长期来说也会下降的。不过在审计组采访一些养老金方面的官员时,他们表示这种福利的减少,对短期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②一半的州政府通过增加养老金缴纳额度应对危机。依据审计组对NCSL报告分析,自2008年以来,美国已经有25个州政府通过使民众缴纳更多的养老金额度,从而将养老金的危机转移给了民众。因为有时养老金的福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所以减少福利面临的违规风险较大,但是调整民众的养老金缴纳额却是可能回旋余地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州政府选择提高民众的缴纳额,而不是降低未来民众的福利。更有甚者,一些地区还要求民众为养老金支付首付。在审计组的采访中,弗吉尼亚州和密苏里州最近要求一些新养老金计划的参与者为养老金计划提供首付(弗吉尼亚州为5%,密苏里州为4%),而在这之前是闻所未闻的。③三个州最近通过混合收益方法。尽管多数州通过前两种方案来应对危机,但是在审计组的分析中,已经有部分州政府自2008年以来,通过混合措施将部分的投资风险转嫁给民众,例如佐治亚、密歇根和犹他州。这种混合方法将传统的固定收益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福利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固定收益,另一部分是随市场收益变动的收益。所以决定福利大小的关键是民众的供款率与市场收益率。这种方法降低了市场波动对养老金的影响,但是会给计划参与者带来更大的风险。④一些州政府的措施只会扬汤止沸不能釜底抽薪。与此同时,一些州政府通过改变保险精算方法、发行债券、推迟供款时间的方法调整养老金的问题。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解决养老金来源问题,但这些措施只能扬汤止沸,并不能釜底抽薪,很有可能在未来还会存在更多的成本问题。例如,发行债券在短时间内可以筹得资金,但是这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在未来不但要偿还本金还需支付利息,相当于目前的问题没有解决,只是把问题打包,这样滚雪球的方式,会使未来问题更加严重。出于这样的考虑,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敢于采取这种措施的州政府还是很少的,只在几个养老金计划中发现对于这种措施的使用。

案例建议

在经历了最近的经济衰退之后,投资损失和财政压力仍对政府产生挥之不去的影响。审计组在发现上述的问题后,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警惕养老金计划的可持续性。目前大多数州政府养老金计划仍保留有庞大的资产,足以支付长达10年以上的养老金,社会对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是国家和地方仍需提高警惕以确保养老金计划能够实施下去,因为一些不稳定因素还将影响州政府养老金计划的长期可持续性。二是养老金计划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养老金计划关系着广大的美国家庭,政府虽然仍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但政府必须全力的使养老金计划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确保广大民众退休的基本生活保障。

案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