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卢卡斯模式这样表述关于生态环境教育的实现:“环境教育是关于(about)环境的教育,为了(for)环境的教育和在(in)环境中的教育,任何两者或三者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教育”。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就是科学地利用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和资源,使生态道德教育在适当的美术课程内容中得到有效的落实,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一:结合包头本地特色,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人文为目的的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小丽花文化科技节” 美术综合探究活动方案》
一、活动创意
国有国花,市有市花,人们常用花卉的品质、外形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象,而小丽花作为包头市的市花,其喻意何在呢?活动通过对小丽花起源、种属、习性、栽培等知识的了解,探究其作为市花的喻意;通过美术拓展性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植物生长与环境改善关系的认识,体验绿色与环保的关系及重要性。通过对小丽花及包头历史文化的了解,引发对拓展小丽花文化,打造包头文化大市形象的兴趣和行动。从而使队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建立活动新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意识,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召开队干例会,组织假日小队,确定活动方案。
2、联系家长,做好协同调研准备。
3、联系市园林研究所,做好调查访问准备。
三、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左琳(校长)沈宏伟(副校长)常廷俊(书记)
副组长:赵欣(大队辅导员)
顾问:汪恩长(校外科技辅导员)
组员:一―五年级中队辅导员和美术教师、常磊(校科技辅导员)四、活动过程及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4月初):通过队干例会、队会、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全校队员宣传“小丽花文化科技节”的活动创意,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
要求:三―五年级每中队选出5名队员,其中小队长一名,自定队名,以假日小队的形式组织中队调研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4月―12月):
1、刨根问底:
为什么?(4月初―5月中旬)包头作为祖国的塞外明珠,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只适合耐干旱、抗风沙、花期长的植物生长。而小丽花为什么会在“市花”评选中脱颖而出?其中有许多原因和故事……三―五年级各假日小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
(1)小丽花的起源、种属、习性;
(2)小丽花的栽培;
(3)小丽花的品质与象征;
(4)小丽花被评为市花的根本原因及意义。
要求:以调查报告、资料册的形式写出调查结果。(如是资料摘抄,请写清出处;如是网上下载,请保留网址、网名,最好附带图片资料。)
2、奇思妙想
做什么?(5月中旬―10月中旬)小丽花不畏恶劣环境,仍然顽强生长,而且其姹紫嫣红、竟相开放的景象,把包头装点得如塞外春城一般,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也是包头人民所认同和宏扬的包头精神。我们作为包头的一个小市民,既应积极学习种植小丽花的知识技术,培养更多的花卉美化城市、净化环境,还应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小丽花”资源,发展“小丽花”文化,继承和宏扬小丽花精神。
(1)活动标志征集:为我校“小丽花文化科技节”设计标志(每假日小队设计一份);
(2)花仙子行动:以小队或个人为单位,栽培小丽花。一段时间后以花卉生长效果及体验日记的记录情况为标准,以年组为范围评出“花仙子”若干名。
(3)各假日小队以查资料、访问、上网等形式调查:“小丽花”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以此拓宽活动思路。
(4)以中队课题组为单位,成立“小丽花”文化资源开发组,从衣、食、住、行、玩等方面,开发小丽花的文化资源,如:研究小丽花植株品质、制作小丽花系列插花(干花)、设计小丽花服装、制作小丽花相关网页等。
(5)找出队员身边与小丽花品质相似的人和事,在黑板报中建立“小丽花在闪光”专栏,宣传我们身边的“小丽花”。
要求:各中队自选一项感兴趣且力所能及的内容来开发“小丽花”文化资源,活动强调队员间的合作、互动,重在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3、日积月累:SHOW(秀)什么?(10月中旬―11月)将前期活动成果以各种形式积累起来,展示出来!
(1)“花海如潮”时装设计展:以花的形状、色彩为设计元素,采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小丽花”系列童装,进行展示。
关键词: 范画及演示 小学美术课堂 教学 作用
一、范画及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信心。针对一些美术专用术语、法则,单凭教师口头讲述,小学生无法理解,作画困难,没有兴趣。教师应以直观形象的范画做演示,进行难点讲解,让学生亲身体验,概念直观形象,可激发求知欲。
(二)提高鉴赏水平。美术是欣赏的课程,是发现美的过程。教师进行名画演示,学生从中获得熏陶,提高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得到增强。
(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传统课本、粉笔的教学束缚了学生思维。在范画作用下,学生对绘画词汇的了解加深,巩固了基础,在形象直观感受中,启发了思维,激发了表现欲。
(四)加强对技能的掌握学习。绘画是技能学科,技巧的发挥可使画作流光溢彩。在传授过程中,一些技法艰涩难解,这就需要范画以直观视觉刺激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被画作吸引,提高教学效率。
二、范画及演示教学案例分析
(一)范画步骤。做事总有先后顺序,作画亦然。人们往往对美丽的画作望洋兴叹,遗憾自己画技的浅薄。即使教师提供了丰富、清晰的图片,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授作画步骤,事先应该准备好材料,做到边讲边画,事半功倍。
例如,在《游戏水墨间》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灵活运用,进行范画课堂实践,教学成果显著。我说:让我们铺开宣纸,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创造自己的空间。首先蘸墨,探索春天的细雨。(我先行点画,学生随后练习点画)我边范画边说:让我们绘出线条去野外放放风筝。(我又让学生自行动笔作线)我说:“大家想象一下,画出各自心目中的线,不要与老师的一样哦。”(学生听从,画线)我说:“蘸点清水,毛笔睡睡觉,画画我们的早餐馒头。”(学生也跟着学习)随后我观察学生作品,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兴趣浓厚,积极性高,画得十分出色。随后,我说:“用笔蘸不同颜色,描绘春天湛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原。”(学生们十分活跃,画起画来兴致勃勃)通过这次范画分步骤演示,学生动手,明确了点、线、面和颜色的着力点,对国画有所了解,在趣味中学习,熟练掌握了技能。
(二)范画对比。进行绘画评定的时候,教师对作品进行等级判定,说出缘由,指出错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并不能直观理解。如果进行图画的对比,讲解景物分布、色彩饱和或阴暗,则学生一目了然,领悟飞快。在范画对比中,学生明辨好坏,提高鉴别能力,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例如,教学《童谣童画》时,为了提高学生对童谣内容的感知力度,在绘图时结合主题。我出示了《秧歌》的三幅图画:一幅是两人空手在田边闲谈,手里没有物品,且身穿冬季衣服;第二幅是人们赤脚在稻田里收割,忙得热火朝天;第三幅是在稻田里人们手拿秧苗,弯腰劳作。依据童谣描述:五月天,六月天,哪有闲人在路边,人人都有秧在手……我让学生根据童谣内容进行观察,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第三幅图正确。理由是第一幅图是冬天,插秧时节不对,而且“闲人在路边”;第二幅图是稻谷收获季节,为秋季。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明白了画与意的相符,明确了位置布局和其他重点要素的把握。
(三)范画欣赏。美术是一门艺术,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课本纸张有限,无法展示名画细节,学生匆匆浏览,无法品味。这时教师可以展现准备好的大幅挂图或多媒体幻灯片。学生看得出奇,心领神会,艺术情趣得到升华。例如对莫奈作品《日出》,我进行多媒体教学,学生对图画目不转睛,我问:大家觉得这幅画描绘的真是晨光吗?学生各执一词。有学生说,色调太过阴暗,天空灰蒙蒙的,像是“渔舟唱晚”。我又叫大家仔细观察,学生说,远处烟雾滚滚。观看完毕,我进行引导讲解,告诉学生这是莫奈印象画代表作,色调代表画家对现实的理解,创作应该遵从内心感受。同时,远处烟雾代表画家对环境的担忧。莫奈反复画同一景物,表明其精益求精。随后,我展现了德加、布格、毕加索等大师作品,拓展学生知识面。
除此之外,还应在范画启示、当堂范画上下工夫,增强学生的现实感知力。如在启示范画环节,教师准备范画,学生临摹,学习作图技巧,名师出高徒,名画培养出名人;对于当堂范画,教师应该现场画图示范,丰富感官体验。
三、结语
范画教学并不是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相反,其为学生提供了可借鉴性操作模式。教师应该重视范画教学,精心准备,使学生绘画有参考,在参考中完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智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范画有效利用[J].小学科学:教师,2011,(6):23-23.
[2]杨爱莲.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2,(6):92,96.
[3]王卫权.课堂"范画"有效性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3,(12):77.
【关键词】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 师范院校
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日益热门,很多高等艺术院校都加强了对这个专业的重视。同时,师范类院校也逐渐增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可是从艺术设计系整体的课程设置来看,我国目前很多高等师范类院校的课程设置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师范特色不突出、不够重视艺术理论等。
一、师范院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特点
美术教育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也变得更为专业化,而师范类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正是其进步的标志之一。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从师范类大学毕业之后,就业方向除相关设计类行业之外,有相当大一部分从事的是教育领域的行业,因此,其人才培养特点应该与专业类艺术院校的培养特点有所区别,应该凸显出师范特色。
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的关键就是培养人民教师。师范院校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要按照师范特点表现出独特教育规律性,要具有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本质特征。师范类大学的艺术设计人才不仅要具备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与教师职业活动直接有关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相关的素质,比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等。
二、师范院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
师范院校最关键的任务就是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基于此,师范类院校应该认识到自身的办学特色和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师范类大学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与艺术类专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做出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应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方面,让师范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具备专业技能和理论,还要具备优秀的教师职业素质,不能盲目地追随专业的艺术院校,只重视技能而忽视教师素质。所以,高等师范院校要转变观念,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应该对自身的发展做出一个科学的定位,要明确师范特色。在这种背景下,对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以及改革是很有必要的。师范院校对于艺术设计类人才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艺术设计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艺术设计能力与丰富的教师职业技能,要培养具有专业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意识、表达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创新课程设置
艺术设计学科是一个专业涵盖范围非常广泛的学科,具有多样化、有实用价值、应用性强、与经济同步发展等特点。然而我国现行的艺术设计专业类课程设置基本雷同,教学模式也类似,不管是艺术类专业院校还是师范类大学的艺术设计类的专业课程都基本相同,各院校没有自己的培养特色。师范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一样,在课程的设置安排上,也和其他专业院校一样,十分强调设计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往往是片面强调专业操作技能,这样就会使艺术设计人才的知识体系变得十分片面,综合素质较差,难以应对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师范类大学的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地域文化以及自身教育资源进行改革和拓展,尽可能符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增强在社会上的竞争力。笔者认为,一方面师范院校在艺术设计表现基础及实践应用课的教学上,应该向综合类大学或专业院校学习借鉴,学校可以适当投入资金创办相应的设计工作室,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各方向设置成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等,由学院专业教师牵头,面向社会吸收一些热爱本学科的教学实践教师参与,并且打破专业界限,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多样化特征,与相关专业横向联合,聘请相关专业知名的设计师、艺术家定期前来授课,让学生可以了解更时尚、更前沿、更实用的设计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素质与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除了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和理论类的课程之外,师范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师范特色,加强师范类教育教学课程,让学生能够学习到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类的知识,还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特征,加强艺术设计教育类的课程,如艺术设计教学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在文学、艺术、哲学、设计教育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丰富教学方法
艺术设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讲授方式,艺术设计课程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师范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这一点对他们将来从事教师这一行业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除了传统的授课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者分组学习的教学方式让这些艺术设计人才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其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艺术设计的课本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艺术设计现象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教案和课件,增加课堂的信息量,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兴趣,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学生更加能吸收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重视教育实习
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来说,除了必要的艺术设计专业实习之外,教育实习是他们逐渐适应以及最终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授课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虽然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被广泛认知,然而,在我国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就是师范教育类的都很难保证足够的教育实习的环境与时间,更别说艺术设计类的教育实习了,有的师范类院校甚至只是走走形式,很多师范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并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教育实习。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高师院校师范性艺术设计教育实习的重视,师范院校应该像对待其他师范专业类学生一样,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与各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岗位上实习,让学生通过教学实习来了解、体会、掌握艺术教育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同时让学生能够为以后的职业有更好的发展做好准备,使学生就业前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毕业后更容易就业,也能够尽快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求。
(五)增强师资力量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保证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要办好一所学校,脱离了教师,或者教师的作用发挥得不够,那是不堪设想的,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决定教育计划的实施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可以说,教师资源是现代学校管理最根本、最核心的资源。近几年,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缺口大,各类高等院校纷纷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师范类大学也是在此背景下开办的艺术设计专业,因为艺术设计教师需求量迅速扩大,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应该加强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笔者认为,针对目前艺术设计师资紧缺的情况,师范院校的艺术设计师资队伍可采用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一方面高校有稳定的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到企业聘请有经验的设计师参与教学,还可聘请一些既有专业教学经历又有多学科知识,还有跨学科实践背景的教师来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教师的应用教学能力,此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应该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同时师范类高校要营造有成就感的成才环境,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本校教师的职业素质,探索以构建行动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自我发展,为他们提供外出进修的机会,可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快速建立合理师资队伍。
结语
艺术设计人才体系的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的配合才能够完成。因此,师范院校在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创新过程中,要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师资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1(464);湖南省教育厅科技处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C0288)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胡弼成.高等教育学[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