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

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

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初中生;教师

初中政治的教育不仅仅只是让初中生认识、了解现代社会的政治,最为重要的是要让中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政治学会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人身安全。因此,为保证初中生能够利用现有的法律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教师必须有效地优化教学内容,使初中生的整体素质能够得以提升。

一、初中政治的优化所带来的益处

“无效的劳动是每位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所以,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得初中政治教学内容得以优化,初中生能够通过对初中政治相关知识的学习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初中政治的有效教学能够给中学生带来很多的益处,比如说,初中生能够通过改良版的教育模式而深刻地认识到政治对自己的重要性,并合理地利用法律帮助自己及亲属,使得自身的权利不受侵害。因此,中学教师需要依据初中生的学习现状以及社会中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帮助初中生认识政治相关知识。

二、优化政治内容最为有效的方式方法

政治是中国教育系统之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因其涉及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需要改善自己的教育模式,使自己的教学方案能够适合于初中生,并使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能够得以优化、简洁。

1.优化初中政治教学,设计其中最为基本的环节

为保证初中生有较为清晰的头脑并能够准确地记忆其中最主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适当地优化初中政治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较基础的记忆环节。以鲁教版初中政治教学内容为例,为使初中生能够有效地记忆其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在课前设计了一个较为基础的记忆环节:教师在给初中生讲解消费维权这一政治内容时,先给初中生列举了一个与消费权有关的真实案例,然后让初中生通过这个案例有感而发,倾吐出自己对这一真实案例的感想以及自己遇到类似的事件时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最后,教师依据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并结合初中政治与消费维权有关的相关知识点讲解,使初中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恰当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及时消化和吸收课堂中所讲解的知识点。

2.教师需合理配置课后练习题,使初中生的能力得以强化

课后练习题有利于初中生对政治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以及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师需要合理配置初中生的课后练习,使其能够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点。以鲁教版初中政治教学为例,某位教师很看重学生的课后练习题,但是学生并未感觉到练习强加而来的压力。因为这位教师所配置的课后练习的量并不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还能使初中生有效地认识到初中政治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比如说,结合你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点简要回答你对学校成立心理宣泄场所的认识等这些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分析,使初中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强化自己的能力。

总而言之,政治涉及社会中的法律法规以及一些道德常理,所以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初中政治教学内容得以优化,并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恰当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及时消化和吸收课堂中所讲解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张万古.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J].网络财富, 2010(18).

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第2篇

【摘 要】提问,能够吸引学习注意力,提升能动情感,推进双边活动。有效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设置典型性、概括性问题,需要开展有的放矢、深入浅出的提问。本文作者在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提升提问活动效能的方法举措。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教学;误区;对策

一、引言

一“问”激起千层浪。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设置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育功能学说认为,提问,能够将学习对象的注意力有效吸引,能够将学习对象的能动情感有效提升,能够将教与学之间的双边活动有效推进。初中生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各方面处于成长塑造期,各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波动性较大,需要教师采用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纠偏”。提问活动,看似简单,容易,但如何科学、高效提问,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析的话题。同时,在新课改下,提问已成为教师课堂教研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课堂提问的误区

一是课堂提问形式较为单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实施过程中,经常采用“师问生答”的单一形式提问活动,没有将学生引入到提问活动之中,初中生的数学探知意识和分析情感,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和增强。同时,课堂提问过程没有互动性,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探究”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教师提问与学生学习之间分离,降低了提问效果。

二是课堂提问没有针对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提问所具有的激趣、提神、引导、点拨等功效,未能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重点、难点、课堂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学对象学习实情,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出现提问随意性、提问肤浅性问题,导致提问效果较差。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中,部分教师设置提问内容时,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作为提问的重点,而没有针对初中生理解掌握判定定理的实际情况,针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之间的差异进行有的放矢的提问,致使初中生不能深刻认知判定定理,混淆判定定理。

三是课堂提问缺乏深刻性。众所周知,课堂提问具有显著的深刻性,提问活动实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推进学生实践、探知进程,解决学习疑难困惑。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提问活动紧紧局限在“提”这一层面,没有将“提”和“问”进行有效的融合,片面的认为,提问是教师独有的活动,而没有将课改标准要求渗透其中,没有将学生反思提问融入到教师提问活动之中,初中生的反思能力和探析能力未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解决的对策

一是创新提问的形式,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问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内在情感,吸引学习注意力。教学实践证明,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学习情感的增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中,要树立创新精神,将优化提问形式,作为吸引初中生有意注意力的有效手段,针对课堂实际,设置形式多样的提问形式,增强初中生的学习集中度。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没有采用直接提问的形式,而是采用操作演示法教学形式,引导初中生动手操作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图形,教师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操作实践的步骤,引导初中生逐步围绕“边、角、线”等方面进行思考,并向学生提出:“通过操作、探析活动,你能找出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特点?”,从而使教师所提的问题,能够引起初中生的注意,深入参与探析。

二是重视提问的内容,展现教材内容精髓。笔者以为,教师提问内容肤浅性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对教材研析不透,理解不深,掌握不牢。教育学认为,提问,应有的放矢,紧扣教材,便于更好的讲授数学知识,便于更好的探析实践。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提问内容的设置,不能“随心所欲”,凭经验办事,而应该紧扣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学生认知易错点,设置针对性、精确性的提问内容,展现教材内容的精髓要义。如在“菱形的性质定理1.2”知识点教学中,教师抓住该节课教学目标要求和本节课教材的重点和学习难点,设置了“根据菱形的定义结合图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质”、“观察右图,菱形?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底和高和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提问内容,让初中生既能够开展有的放矢的学习探知,又能够借助于提问内容认知掌握教材的关键要义。

三是发挥提问的功效,促进初中生深入探研。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提问活动时,要发挥提问的促进指引功效,通过设置典型、精当的提问内容,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深入的探究数学知识、解析数学问题活动,让提问成为促进初中生深入、有效探研的“助推器”。如案例教学中,教师在引导指导初中生探析案例过程中,通过提问形式,围绕案例解题要求,逐步向初中生提出:“该问题条件中隐含了哪些数学关系条件?这些条件关系与解题要求之间存在什么练习?”、“要解决问题要求,需要抓住哪些问题条件关系?”、“你能归纳得出问题的解答策略吗?”,逐步引导和推进初中生探析案例的进程。

四、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结合教研活动以及教学实践体会,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以及解决的策略等方面所做的简要论述。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刻认清提问的教学意义,将提问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实现教与学在提问进程中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房正华.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03期

[2]俞燕云.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9期

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第3篇

一、公开分析早恋话题,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学关系

初中阶段,早恋问题是班主任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学生成长中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对于早恋现象,是“堵”还是“疏”,理念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教育成效的差异。笔者在对待学生早恋问题上,没有像有些教师那样穷追猛打,又是写检查,又是带家长,而是采用“疏”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疏导,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青春期异性相互吸引的现象,将学生的思想从早恋的漩涡中拉出来,正确面对这一异性相互吸引的人生发展阶段,从而在班级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笔者在班会中将早恋问题摆上桌面进行讨论,这对于其他班主任老师而言是不可思议的。笔者在班上连续开展了两次主题班会活动,首先以早恋的原因作为切入点进行讲解,让他们明白,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之间的相互吸引是非常正常的心理活动,解开这一神秘的面纱,让他们正确面对人生发展阶段中的这一现象,消除神秘感。接下来以“初中生活我们应当怎样度过”为题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白初中阶段是人生最宝贵的学习黄金时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当用于学习,夯实自己的学习基础,为将来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奠定良好基础。笔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主要精力与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引导他们将相互吸引的情愫深深埋藏于心底,等待将来条件合适的那一天再生根发芽。引导学生绕过早恋这一沼泽,以积极的心态更加阳光地投入到初中学习生活之中。

二、强化磨难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直面生活困难的勇气

当前,绝大多数初中生属于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两代四口人的溺爱中,娇生惯养,吃不得苦,受不得难,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有的学生形成更严重的心理障碍。近年来初中生自杀事件层出不穷,这与他们耐挫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笔者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有意识地强化磨难挫折教育,让学生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首先,笔者介绍了多名身残志坚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从这些经历了人生重大挫折灾难仍自强不息的典型人物身上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感悟到这些困难是多么不值一提,让学生在内心藐视这些困难与挫折,并积极弥补。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提高了耐挫能力,能够正确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还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不能退缩,不能气馁,要鼓足勇气,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在这样的励志教育中增强学生勇往直前的勇气,并引导他们将这些思想融入到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开展团结友爱教育,营造和谐环境,引领学生成长

独生子女之间团结友爱意识有待增强,这是许多初中班主任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因为独生子女更多时候生活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环境中,与他人的团结、对他人的关爱,在很多时候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共同集体,班主任要结合各种活动强化学生的团结友爱教育,营造和谐的氛围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笔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方面结合各种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各司其职,为班集体的荣誉共同出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例如班级举办庆祝元旦晚会,笔者将这一活动任务交给班委会具体落实,班委会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推荐一到两个节目,同时各小组分别承担场地布置、音响调试、物品采购、节目验收等不同的职能,整个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都围绕这一次活动有效活动起来,学生的智慧与能力在这一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进一步提高了班级的团结程度。另一方面结合班级的一些突发事件、特殊情况,弘扬爱的主旋律,在班级营造以班为家的浓厚氛围,让学生相互帮助,感受到浓浓的友情、亲情。班上学生家庭中遇到变故的,笔者都组织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或采取捐款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以及开展帮扶心理疏导,引导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这一活动较好地体现了班集体的温暖,让学生找到了归宿感,受到了深刻的团结友爱教育。

四、组织青春警示教育,强化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理念

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第4篇

数学学科逻辑性强、抽象性强、严密性强,在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教育学认为,数学学科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性学科.学生思维能力需要借助有效教学方式及手段进行培养和训练.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他人的数学思维成果,开展思考分析、综合归纳等数学思维活动,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贯彻和落实于教学的全过程.本人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

培养

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以情感激发为先导,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较高形式.教育心理学指出,良好的情感、积极的情态,能够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需要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但初中生思维活动的能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对初中生能动情感的培养,运用情感激励的手段,挖掘出数学教材中,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的知识内容,设计出具有生动性、真实性和激励性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敏锐区”,使得初中生保持积极情感状态,参与教学活动.初中数学苏科版教材中,设置了许多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问题,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

用,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呈现给初中生,以此催生他们的情感.如《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基础上,抓住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蜻蜓、飞机”的内在联系,设计了“生活中从镜子里看到时间,求时钟的时间”教学案例,并借助于多媒体展示,让初中生能够对该节课知识点有感性、直观的认知,从而提升初中生学习情感,促使他们保持积极精神状态参与思维活动.

二、以实践探究为契机,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笔者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对学生主体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同.新初中数学教材,为初中生数学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和空间.教师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程中,要紧紧抓住教材所赋予的条件,设计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动手操作等活动,为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提高搭建更为有效的训练平台.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设计“动手观察和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角、对应边和对角线关系”的专题实践活动,以此引导初中生参与测量、观察、对比、总结等思维活动,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又如,在《解直角三角形》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学情以及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求,在课堂作业中有意识地布置“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探究实践作业习题.学生面对教师所提出的这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内心产生大大的疑惑:旗杆那么高,测量它的高度可能吗?但回顾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就会意识到解题的关键,借助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动手操作实践.通过思考分析,得出旗杆的高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以方法为保障,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志,就是面对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能否运用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予以解决.数学解题方法是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内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将数学解题的方法、策略的传授作为重要任务,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获得解题的方法.

比如,类比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教材中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和开展类比思维活动.在《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组织初中生通过类比方法,来进行研究幂的乘方法则以及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掌握运用类比思维方法解答问题.

在数学解题策略中,化归转化的解题思想策略是一个经常运用的策略.它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获得原问题答案.如在讲解“解方程:2(x-1)2-5(x-1)+2=0”时,教师向学生指出:此为解关于“x-1”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把方程展开化简后再求解会非常麻烦.此方程的特点是含未知项的都是含有“x-1”,所以可将其设为y,这样原方程就可以利用换元法转化为含有y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就简单化了.通过讲解,教师将化归的解题思想融入解题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化归思想,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四、以典型试题为抓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第5篇

一、立足学生思想动态组织教学活动

学生的思想状态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对于思想品德教学而言,能够运用教学工作对学生开展渗透引导,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困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教师要结合日常教学工作,仔细观察、全面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此为导向,体现思想品德教学的引领功能。在《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认真分析了许多学生身上存在的自卑自闭心理,以教学活动为抓手,着力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和片面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列举了各条战线许多成功人士、先进人物的事迹。他们有的勤奋学习,在高等学府深造,投身于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有的从一线成长,认真钻研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生产创新能手称号,等等。通过介绍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方面的人才,使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因为每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长处。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向其他同学讲述或简要展示自己的特长,活动之后教师进行点评,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在自身发展方面的特点专长,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增强自信心,较好地提高中等以下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学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因为所有教学活动都是立足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开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针对周边环境影响组织教学活动

人生活在一个多种元素掺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生活中容易受到一些片面理念、不良思潮的侵蚀,周边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也要着眼于这方面的因素,巧妙设计组织思想品德教学,在学生的思想中筑起防范的堤坝,以主旋律正能量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例如《面对诱惑,学会说“不”》一课教学中,我没有按部就班进行教学,首先和学生探讨我们生活中哪些场所、哪些事情比较有吸引力,或者学生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和学生共同分析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诱惑,如网吧、游戏厅到迪厅、溜冰场等,花花世界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对于不明世事的初中生更是充满诱惑。接下来,教师话锋一转,用多媒体投影了一组素材,从这些场所中不良青少年出入的比例、发生各种治安刑事案件概率入手,使学生明白这些场所并非初中生适宜去的地方,而且沉迷网络游戏、沉迷娱乐场所所引发的案件层出不穷。教师以这样的负面案例对学生强化教育,让他们明白自己所处的这个社会,周边环境中充满诱惑,哪些场所不适宜自己涉足、哪些活动不适宜自己参加,在心中有了一杆秤,从而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良诱惑,做到自制自律、自警自重。

三、瞄准校园生活特点组织教学活动

初中生大多数学生是住宿,校园生活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受到教师的关注,发掘其中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巧妙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行为纠正,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的关爱。例如《好习惯受用一生》教学中,教师事先安排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分组调研,从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健康习惯、饮食习惯等多个方面,对“好习惯”这一概念进行拓展延伸,从两个方面搜集正反案例,一方面搜集学习生活中典型的好习惯,另一方面搜集典型的不良习惯,课堂上结合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汇报交流。学生所讲述的内容都来源于校园生活,来源于他们周围的同学,因此对学生而言具有更强的直观性,感同身受极具震撼力。在这样的正反叙述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好习惯与不良习惯,开展分析,既明白其错误之处在哪里,更认真学习习惯优秀的同学,在学生身边树立榜样,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这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的身心引导效果更为明显。

四、结合家庭生活环境组织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