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市场与营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后现代;消费文化;市场营销策略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编号:11C0760)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9日
“后现代”一词最早曾在19世纪70年代使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到70年代其影响已较为广泛,80年代以来,以法国为中心,后现代话语开始在全世界流通,主要代表人有福・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对囊括一切面面俱到的世界观提出了挑战,它的目标在于消除传统权威的合法性。后现代主义强调非决定论而不是决定论,是多样性而不是统一性,是差异性而不是综合性,复杂而不是简单。它特别关注合法化危机和支配世界文化系统以现代计算机和传媒为特征的这些方面,对基于共识、理性沟通行动和人类自由之上的理论和科学深表怀疑,试图寻求关于社会、语言和人类主体的新观念。后现代主义更新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视角。它不仅是一种“主义”或“思潮”,而且还是“一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
一、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1、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后现代的第一个本质特点,后现代主义并不确定任何事物,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各种不确定性渗透人的行为、思想及解释之中,形成反叛、去中心、分裂等多元性,充斥在人类的生活行为中,从而构建后现代的社会模式。
2、分裂性或零乱性:分裂性是不确定性的来源,后现代主义相信断裂的碎片,认为世界是片断的组合,对于任何形式的总体结合,均持反对攻击的立场。
3、非原则性:后现代主义认为非神圣化适用于一切教规法典、法律条文、乃至权威结构体制,即反对权威、颠覆传统,其目的在使文化非神圣化、知识非神圣化以及使权力、欲、欺骗的语言解体,使后现代的人类文化活动,不再如过去般是集中在一个中心,是较随机、随性、非原则化的。
4、无自我性、无深度性:自我在传统的西方哲学中是被追寻的重点,后现代主义者颠覆传统的自我,使自我成为一个既无内容,亦无外表的虚假平面。无我性、无深度性、表面化是最大的特点。
5、不可呈现性、不可表象性:后现代学者反对过去偶像式的崇拜,于是许多艺术家或者作家开始描绘一些人性丑陋的一面,追求一种极限状态,以各种沉默的形式,进行自我颠覆,并以自我消亡为荣。
6、反讽:后现代主义的反讽,亦可称透视主义,具有不确定性、可求明晰、一种缺席的光明,怀疑社会的法则、真理,此种特征说明心灵追求真理的再创造,而反讽的是,心灵要追求真理,真理却总是逃避。
7、表演性、参与性:传统的艺术是曲高和寡的,但后现代的艺术却雅俗共赏,无专家与外行的界线。无论是语言与非语言的,后现代均强调表演的及参与的特性,要求写定、修改、回答及表演。
8、建构主义:世界观从传统的一元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后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想像性和非现实主义色彩,并以此虚构的本质来建构现实。其主张世界应从一个独特固定的真理,迈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行塑的多元世界。
9、内在性:哈桑把内在性当作是后现代主义的第二个本质。后现代主义的内在性,系指心灵通过符号,概括自身的能力,语言依据其自身建构逻辑,将宇宙重建为符号,亦即把自然转变成文化,把文化转变成具有内在性符号系统。
二、后现代社会中消费结构和需求发展趋势
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带来了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并使消费需求的结构、内容、形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后现代社会,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表现为以下趋势:
1、消费的符号化。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再是人们的唯一选择,人们开始追求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即商品作为符号,能够提供声望和表达消费者的个性特征,向人们炫耀自己的财力,社会地位和身份,向人们传达某种社会优越感,以挑起人们的羡慕、尊敬和嫉妒。后现代消费社会已经从商品形式占主导地位进入到符号形式为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买回来的不只是一件物品,更是一种等级,一种自尊,一种社会承认。
2、消费感性化。后现代消费社会中,人们消费常常仅是为了获得一种愉悦和一种满足。人们在选择商品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商品的象征意义和内涵价值,更注重个人的享受,注重感性、感官和欲望的表现与满足。自己在家中冲泡一杯咖啡只要一元钱,而在咖啡屋一杯咖啡要几十元人民币,人们从咖啡屋浓郁的咖啡香味、幽雅的环境和动人的音乐中体会到了咖啡的浪漫,品味到了小资情调和时尚轻松的生活方式,人们宁愿花费更多的钱去享受在咖啡屋的感觉,而不愿意在家为了提神而饮用咖啡。
3、消费需求的个性化。从消费内容看,大众化的标准产品日渐失势,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那些能够促成自己个性化形象形成、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当我们把“个性化”划分为外在的、形体的和内在的三个层次时,三个广阔的市场也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在日益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使得各种形式、内容的教育、培训和与此相关的产业蓬勃发展。同时,消费者在接受产品或服务时的“非从众”心理日益增加。
4、文化商品化和商品文化化。后现代消费社会里,文化和商品紧密联系,结成同盟。一方面文化可以拿来消费,变成了一种商品。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洗去了高雅、严肃和纯粹的色彩,把文化艺术包装成商品,以纯粹审美消费的实物提供给观众,成为可供买卖的东西,从而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商业文化之间的距离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文化融入了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全过程。为了增强消费的满足感以及体现商品的符号价值,一切商品消费又都美其名曰“文化”,给商品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文化的氛围里快乐消费。
5、消费者的公益意识不断增强,希望通过消费“绿色产品”,体现自己的环保意识,成为“绿色消费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消费者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关心,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珍惜自己的生存环境,反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使用,追求永续消费。人们愿意为保护环境出钱出力,并逐渐改变消费习惯以利于环保的进行。
三、后现代消费文化视角下的市场营销策略
由于当代消费文化的变迁,许多传统营销策略不再适应后现代消费特点,必须对传统策略做出调整,才能更好地激发消费者的需求,刺激消费欲望,实现消费者与商家的双赢。
1、品牌与文化融合的营销策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日益丰富,对与普通消费者来言,很难区分为数众多的商品存在的质量差异。差别越不容易看出,消费者就越相信他们对符号价值和品牌的判断。从消费者的认知和体验出发,通过塑造品牌形象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将某种情感或思想上的价值观念赋予品牌,增加品牌的文化内涵,提高品牌价值,激起消费者的高度共鸣,这就是品牌与文化融合的营销策略。这种营销策略重点在于塑造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增加商品符号性的附加价值,渲染文化氛围。
2、体验与情感融合的营销策略。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不再是出于生活必需的要求,而是出于满足一种情感上的渴求。消费者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愉悦和满足,他们关注的是在哪里获得这一产品,如何得到这一产品,也就是消费者消费时的体验与情感诉求。在这种体验的消费中,消费者寻求的是一种即时的体验、欲望的表达和自由的情感宣泄。体验与情感融合的消费正日益成为社会主流的消费行为,体验与情感融合的营销策略便是在“人的情感”上大做文章,有针对性推出产品或改变销售方法,提供超值服务,使产品散发出来的气氛、情感和趣味与众不同,同时注重消费者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让消费者形成强烈的记忆,产生难忘的体验,从而掀起一股产品的消费风潮,把营销这一传统经营活动引入一个全新的情感与体验共存的营销领域。此种思考方式突破传统上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因此,商家可以利用一些纯真情感、古典怀旧、梦想憧憬等鲜明的体验主题,用意境化的情节设计或营销氛围来触动消费者的心灵。
3、形象与定制融合的营销策略。后现代时代将是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人们在消费商品时也是一样,希望通过个性化的商品来体现自身独特的形象。因此,人们越来越追求那些能够促成自己个性化形象形成、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商品。他们不仅在消费商品,更重要的是在消费商品的象征意义和符号意义,即形象。同时,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企业的诱导和操纵,而是主动地参与产品的设计,自己定制符合自身个性形象和需求的产品。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产品的设计,通过创造性消费来体现独特的个性形象,以此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满足感。另外,网络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营销沟通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得为每个单独的客户提供专门定制的渠道和促销活动成为可能,定制营销也开始广泛应用与发展,定制营销的广泛应用又促进了消费者消费过程中个性形象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宪.后现代主义社会下的消费文化[J].民主与科学,2004.
[2]杨雪.消费文化与市场营销的后现代解析[J].江苏商论,2007.
[关键词] 文化道德谋略关系
许多经济学家都预言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认为商业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就将会失去发展所需的营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市场营销文化,特别是传统思想中以伦理为本位,强调社会需求和集体利益,祟尚道德诚信,在当代市场营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汲取儒家伦理精华,倡导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道德
现代营销道德必然继承和发展传统道德,我国传统道德的根基是儒家伦理。实践证明,儒家伦理核心“仁义礼智信”是当代市场营销之道。(1)树立以“仁”为内核的市场营销理念。子曰:“仁者,爱人。”“敬人者,人恒敬之。”不以仁心对待顾客,顾客何以仁回报?(2)建构以“义”为特征的市场营销准则。儒家伦理强调先利后义、见利思义、以义求利,主张“取之有道”,不发不义之财,不做不义之事。 “义利合一”追求的是企业、顾客、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求在当代市场营销中,既要赚钱又要讲友谊,既重经济交流,又重社会效益。(3)建立以“礼”为基础的市场营销规范。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协调人际关系,就不能立身处世。当代商战也应遵守礼,遵守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实现互利双赢。(4)确立以“智”为动力的市场营销策略。儒家伦理认为“智者,才智” 、“待物为智”。强调对万物的认识依赖于智。在当代,在制定营销策略、预测市场需求、开拓国际市场、开展人才竞争等市场营销活动中 ,无处不需“智”。(5)遵循以“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原则。诚实守信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儒家伦理认为“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信则人任焉。”“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以诚为本”是塑造企业形象和信誉的基石,是企业获得效益、赢得市场的法宝。市场只青睐货真价实、真诚对顾客服务、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和运营者。鄙视那些不诚信行为:产品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广告虚假、售后服务质量差。
二、柔性营销超越刚性营销,在营销中要增加品牌的文化含量
商业企业创品牌的途径,一半是增加科技投入,另一半则是增加文化含量。在市场营销史上,以物质为基础的刚性营销曾经起过决定作用,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刚性营销必须要与以文化为基础的柔性营销结合起来,而且柔性营销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与接受方式,在品牌的设计上可以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心理。如白酒包装可以巧用古人名诗,体现地方特色,集书法、品名、诗词、印章于一体,包装得古老、朴实、浑厚,给人以返朴归真之感,让消费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浓郁的意境和韵味。各地可以利用本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开展经贸活动。如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哈尔滨冰灯节、洛阳牡丹花会、张家界森林节等,通过举办文化经贸节,招商引资,实现经济文化双丰收。“红豆”是江苏红豆集团的服装品牌和企业名称,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特有的情感魅力而吸引着广大消费者。提起它,人们就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孔府家酒是孔圣人的家乡酒,一句广告词“孔府家酒,让人想家”勾起无数人对家的眷恋,对传统文化的回溯追源。
三、弘扬传统优秀文化,随时调整和丰富当代市场营销谋略
在当代市场营销活动中,我们应汲取中庸哲学的精华,随时调整和丰富营销谋略,获得最佳经营效益。第一,实现互利双赢,和谐营销。中国人自古就追求“天人合一”,看重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现阶段有些商业企业仍存在“重市场轻生态”的观念,经销一些不符合国家环境标准的产品,因此,牺牲暂时的经济利益,引导绿色消费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体现。儒家文化价值观是“中庸之道”,反对“过犹不及”,不按规律行事。从市场竞争战略的调整到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的实施,都要求适应、适时、协调与和谐,获得最佳经营效益。在竞争策略方面,贯彻“和为贵”的思想,避开竞争的锋芒,与竞争者互利双赢。“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礼记》记载“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孔子兵法》也主张“上下同欲者胜”。第二、尊重顾客需求,以“人”为本。《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在当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表现为:“顾客需要什么,就卖什么。”“能卖什么,就制造什么。”而不是陈旧的营销方式所表现的那种“能制造什么,就卖什么。”顾客是上帝,以顾客为中心是市场营销的主题。第三、做到“知己知彼”, 求“变”创新。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要先发制人,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把握时机要“疾如风”、“动如雷震。”同时,要勇于求“变”创新,《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行,能因故变化致胜者,谓之神。”经营者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其次,成功的企业家要做到“知己知彼”,正确把握企业内外部信息,才能“百战不殆”。正如《孙子兵法》所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不可取无鬼者,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故之情者也。”
四、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中国的关系营销
从关系而不是其他途径参与社会(包括市场营销活动),是中国人的自然取向,具有必然性,因此中国的市场营销一开始就是关系营销。传统的交易营销,交易双方必须同时从一项交易中得到利益,而关系营销中,并不要求双方在某一项交易中都要得到利益,它要求的是在长期交往中,二者都能得到利益,相互满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缘有缘分与机缘两类。缘分包括亲缘(血姻亲情之缘)、地缘(邻里乡党之缘)、神缘(共同的之缘)、业缘(同行、同学之缘)和物缘(共有的喜好和兴趣之缘)。机缘则涉及同舟、同店、同(考)场、同难等短暂性的社会联系。在5种缘分之中,亲缘是最核心的,外显为家人关系。其他四缘围绕着亲缘,外显为熟人关系。熟人关系之外,便是由机缘决定的生人关系。因此,中国的人际关系呈现出一种“以己为中心”由近及远的“差序格局”,是“以人伦为经,以亲疏为纬“的人际网络。关系营销讲究责任和情义,信任与承诺是关键因素。中国人的承诺是一种文化上的默契,信任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人治,轻法制”观念。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中,我们看到的是买方“走后门”现象;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中,我们看到的是卖方“走后门”现象。我们也经常听到,跑了一个推销人员,失掉一批客户的事情。一些企业在招募员工时,非常注意侯选者的背景,也是想利用员工已有的关系进行营销。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中国的市场营销活动,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对中国商业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才会有更大的帮助。
中国市场的根本所在是中国的老百姓,根源是生命力极强的传统文化,把握这个“文化”就是把握了重点和契机,丢弃这个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土壤则是舍本逐末的举动。加入WTO后,中国的商业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吸纳现代文化,促进中西文化在交融中升华。我们要以自己特色的文化与精神风貌,走自己营销的路子,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并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吴健安主编:《市场营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甘碧群著:《企业营销道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陈炳富编著:《企业伦理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郭国庆著:《市场营销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关键词:职场文化;职业工程教育;就业竞争力;礼仪习惯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09-03
近十年来,中国职业工程教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社会的繁荣和经济增长的不断加速,我们需要更多的富有技能和竞争力的工程技师。对于高级技工学校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各学校都加大了资金投入,完善硬件建设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但学校的产品――学生,能否被市场认可和接收,不仅只看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还要看学生对新岗位的适应速度与程度。因此,要在职业技术专业教学中不断渗透职场文化教育[1][2],转变学生心态,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和融入到社会岗位中,真正达到专业技术学校为社会建设注入活力的目的。
一、在职场最忌眼高手低,责任心[3]很重要
刚到职场的新人不可能在技术工作上很快被委以重任,但像整理客户通信录、打文件、复印资料,给潜在客户寄广告卡片等琐碎之事却会经常遇到。诸多新人面对这些琐事开始抱怨,觉得自己是天降大任之人,因而抱着敷衍的心态去做事,免不了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势必会引来上司和资深同事的不满。其实这些工作虽然繁琐又不用动脑筋,但却可以磨练新人的专注度与细心度。俗话说:魔鬼藏在细节中。工作不分大小、贵贱,都要努力做好,只有把小事做好,做到极致,才能在工作岗位上,从“做中学”里提高职场经验值。另外,若在职场将你认为不重要的“琐事”丢在一边,随性对待工作的话,将很快被职场淘汰。为何许多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学生干部或获过奖的学生,与这些学生在学校有过完整的做事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就要使学生得到相应的锻炼,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如:社团活动、当选学生会干部、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这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借助社会实践平台,也可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相匹配的职业,为以后在职场做更有创意的高阶工作打下好的基础。
二、职场中面对的是综合考评,礼仪养成[4]很必要
在学校专业课学习中,每科成绩满60分就可以过关,但在职场做事,要面对除了工作本身之外,直属领导、同事、客户对你的综合评价。不论专业表现、服务态度或人际关系每个方面都会影响到个人整体考评。所以,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明白:职场中面对的是综合考评。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有很好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科学重在求真,人文重在求善、求美。而真善美作为人类的价值追求目标,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科学与人文自然也是如此。所以,在完整的现代技术教育中,应当是科学与人文并重,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与交融,以充分实现技术教育所肩负的使命。从马家爵到林淼浩,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无不在提醒当今教育: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情商,完善他们的人格,努力令学生们精神上成人。
技术学校目前的学生年龄大多数在十六七岁,正是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求知欲很强的年龄,要保护利用好他们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开设诸如:礼仪教育、发展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使学生理解生活的道德面向等方面课程,帮助学生们精神上成人,为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作实际的准备。
特别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诚然,的确有部分学生不知礼、不讲究卫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如不知道鞠躬、不会握手、不会谦让、不懂得尊重他人;浮躁、虚华和叛逆,缺乏当代青年学生的良好形象。但大部分学生要强、坦率、追求新奇、张扬自我、办事思路开阔、有个人魅力等,应该值得肯定和给予接纳。学生都有梦想、有憧憬,但要加大力度,塑造他们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远离斤斤计较于小事并树立起远大目标。我们提倡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把人际交往和礼仪养成结合起来。人际交往能力的内涵并不等同于能说会道,那些只是夸夸其谈的人只能得到短暂的吸引力,要锻炼学生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能积极主动地在不同的环境氛围中与人沟通交流,并在与人沟通交流时不卑不亢,会倾听、善表达,以尊重人为本,既有礼有节,又幽默大方。这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让他们有尊严,快乐地成长,还可以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拓宽生命宽度,挖掘未知的潜能。只有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关系、全方位地积累人际交往经验,才能锻炼好人际交往技能。礼仪养成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三、职场中需要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职场新人必须掌握的一门功课。一切都必须在严格的时间管控下进行,即使产品做得再好,如果延误了上市时间,很可能将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后果严重到可能将一个企业搞垮,这与在校迟交作业无伤大雅完全不同。在职场每个环节的工作都环环相扣,如果不知规划时间,一个环节的工作进度比预定时间晚几天,后面所有牵涉到的部门进度都会被迫后延,结果累加起来将无法如期完成整个工程。帕累托原则的核心内容告诉我们:生活中80%的结果几乎源于20%的活动。因此要把注意力放在20%的关键事情上。新人拖延工作,不见得是事情太多,而是没有掌握好时间管理的方法,不知如何规划时间,不会先做好20%的关键事情。因此,在校期间就要培养学生对时间的监控能力,养成好习惯,帮助学生们克服浪费时间的内因干扰,如防止做事拖延、善用零星时间、强化日程执行、不要过分追求完美等;还要减少其浪费时间的外因干扰,如不速之客的随机造访、沟通不良造成数倍的时间浪费,及桌面(包括实体桌面与电脑桌面)混乱难找东西浪费时间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常常保持积极的心态,因积极的心态能挖掘一个人的潜能,消极的心态会磨灭一个人的才能。积极的心态不仅会让自己生活的更好,还会感染到周围的人,使他们乐于与你交往,这也会带来效率。
四、在职场多做少说别批评
在学校只要管好自己就可以,但在职场上,常因突发状况而被临时抽去支援甚至加班,通常这也是主管观察职场新人的最佳时机。有些人的第一反应是“这又不是我的事!”,于是板着张臭脸、不管品质好坏的去做额外工作。要让学生就业前就明白:对年轻人来说,这样的临时任务反而是多学习一项工作的机会。在职场只有多做事,才可以锻炼新人快速成长。
在学校一般都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意见,并且多数职场上对于表达意见者也是鼓励多于责难,但对于刚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人,最好先观察或私下询问资深同事,了解原因后再决定要不要提出异议,毕竟在学校只是理论的学习与探讨,而企业的任何一项计划,都是经历了多年与无数人尝试错误的经验积累。最好不要冒失,不要以为一定要提出不同的新想法,才是对部门有所贡献。另外,即使表达意见也要注意措辞,要学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不能用对同学说话的口气和主管沟通,若造成建议听起来像指责,疑问听起来像质问,明明是有贡献的好建议,却被误认为是放肆跋扈,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的今天,就业任务异常艰巨,严峻的人才市场竞争告诉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就业竞争力不是两三天就能获得的,需要经过长期规划和积累。因为就业竞争力包涵了与人沟通交往能力,做事的责任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抗挫败能力等诸多方面。学校必须适时加入这方面的教育,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才可以保障所培养的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快速过渡。
参考文献
[1]陈辉.基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成长调查的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
[2]郑碧新.论高职院校职场文化建设[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3]王羲.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责任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2,(27).
【关键词】迪士尼乐园 市场营销 政治障碍
一、文化障碍及克服
文化风险是跨国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的一项相对较“软”的风险。它包含两种含义,一是这种风险不似政治风险一般,拥有诸如强制没收一样强劲的威力;二是这种风险有时对于刺激反应较慢,对于在此方面犯错的企业,改正的时间成本较大,因此更需要企业从始至终保持警惕。本案例中,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差异理论,在西方世界里,美法两国差异相对较大。因此更需要着重考虑以下问题。
(一)应当事前考虑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1.产品形象的可接受性
由于历史(法国历史上帮助美国建国)和现实(现时国家地位)的原因,美国和法国都认为自己处于文化上的强势地位。这时,如果美方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不加改变的的强置于法国,就如同强行喂药的医生,不会被患者接受。
2.消费方式的差别
由案例所言,美国人习惯在乐园中消费多日而欧洲人多习惯一日游。
3.劳工状况
我认为,迪士尼公司大可以通过事前的准备进行化解以上因素。
首先,迪士尼可以通过一些类似“选秀”的方式试探法国人对于乐园的热情,扭转法国人对美国文化的轻视。奥运会的申办,可以被认为是可行的先例。凭借这个方式,迪士尼可以通过多个城市、国家的角逐,与各国人民的反应,判断出最佳的投资地点。
其次,如果迪斯尼确定把法国作为投资目的地,则应根据市场调查的方法,判断至少以下几个情况:1)目标客户的消费习惯(防止出现对周一消费者人数少的误判和对消费者多一日游的误判);2)当地劳动力情况(熟悉当地相关法律及工会状况和潜在员工的工作习惯,防止员工对原先组织设计的不适应)。
第三,根据以上步骤得出的结论修改计划,包括乐园的硬件设施、产品的提供以及对经典组织结构的变化方面。具体而言,迪士尼乐园可以将乐园的功能按照欧洲旅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将乐园分成数期建设或者开放(这与我国改革时“先试点后普及”是一个道理)。同时,在中高层管理人员中更多的吸收法方人员而不仅仅在底层招募法方员工。
(二)事中应考虑的问题。
1.文化协调
我认为,尽管迪士尼公司事先能够做一个更加详尽、谨慎的调查,小的问题依然不可避免。这时,应该充分发挥公司中的法方人员的作用,使得欧洲人的意见得以表达,也使得乐园的细节得到改善。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片在案例截止的2004年以后的新闻,里面讲乐园方根据法国人的审美,给唐老鸭等卡通文物戴上了三角帽,穿上了法国传统衣服,这可以被看作是迪士尼“接地气”的一个表现。如果这样的改进能够在被批评后更快的做出,我想迪士尼应该会处在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上。
2.突发的文化公关
如材料所示,法国农民将拖拉机开到迪士尼乐园示威是因为美国对法国提出了关于农业的不合理要求。虽然迪士尼在此事件中并无过错,但乐园方显然也因此吃了大亏。我认为,在这就是由于迪士尼危机公关准备不足的原因了。
二、政治障碍及克服
与文化障碍相比,政治障碍就相对较“硬”了。这主要体现在相比于一家公司的力量,政治变动的威力实在是过于巨大。
因此,“定性”的判断十分重要。在案例中,迪士尼乐园选择了法国这个政治相对稳定的法制社会,在大的方向上是没有问题的的。
然而,在细节处理上,迪士尼还可以做的更好。例如,迪士尼可以通过分期建设的方法,拉长工期,从而防止法国政府改变态度。
另外,针对迪士尼被法国农民误伤的情况,迪士尼应该吸取教训,更多的使迪士尼本土化,在控股比例、管理层构成与企业形象上更多的吸收欧陆因素,以此增加法国以及整个欧洲的人民对于“欧洲的迪士尼”认同。
参考文献:
[1]曹艺凡,童锋.文化冲突背景下跨国传媒公司文化整合的路径——以迪士尼公司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10).
[2]刘杨.迪士尼乐园跨文化企业管理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3]张秋艳. 从迪士尼乐园看香港与巴黎的文化距离——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出路[J].天府新论,2009,(S1).
[4]肖树青.迪士尼乐园经营现状的文化解读[J].商业时代,2010,(32).
讯:随着国人对民乐喜爱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把培养孩子的特长科目,从西洋乐器转向了民乐器,从今年的古筝考级升温钢琴考级降温,就不难看出民乐在现在的国人眼中越来越多的得到了重视,因而民乐器的市场也正在走向兴旺。
采用网络营销模式来推动民乐器的市场推广是促进民乐器市场的强心剂,它不但可以在文化层面对现在的文化市场进行精准的分析和阐述,同时还可以将民乐器及相关行业中的佼佼者打造成知名品牌和世界品牌,与文化市场一同走向繁荣。
就拿古筝来说,一曲《高山流水》让多少人为之倾倒啊,但在肯定乐曲的同时,又会有多少人为民族乐器的市场想过呢?通过网络营销,将民乐的博大精深和民作乐器的市场做一个紧密而又有效的衔接,通过网络营销中的软文营销、新闻公关、事件营销等手段将文化市场与民族乐器市场进行架构,让二者能够彼此相互推动和促进,使文化市场在发展的同时带动文化用品市场,使文化用品市场的繁荣再推动文化的发展,这样一来,二者之间便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利用网络营销的模式促进民族乐器的市场不是只靠单一的广告形式,更要充分的结合其中的文化内涵,例如通过网络营销中的软文和新闻公关这些模式,就可以将商品信息融入到文化中去,使民族乐器的底蕴更能凸显文化气息。(来源:中国商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