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教育教学案例

特殊教育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殊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特殊教育教学案例

特殊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特殊教育专业;应用型高校

一、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学模式是某种教学理论在特定的教学条件下的具体展现形式。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涉及到的教学理论主要有下面四种。

(一)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发现事物,学生学习是主动参与、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发现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和归纳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从发现学习理论中得到启发,并选择性的继承了发现学习理论的知识。可以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时,所选取的案例都是源于特殊教育儿童教学或者康复训练的真实事件。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对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以上就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理论和案例教学在理念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三)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结果,是潜能、人格和自我的发展。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且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主导者。与传统讲授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上,人本主义理论和案例教学是一致的。

(四)教学交往理论

教学交往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同学、教师以及周围环境的交往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自身的品质。交往是一切有效教学必需的要素。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案例教学提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在对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锻炼发展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以交往为基础的教学。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程序

(一)准备案例

案例教学展开的前提是案例的准备。没有案例就不能称之为案例教学。这一过程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选取合适的案例,并对案例和相关材料进行梳理。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准备,提前准备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做好心理准备,提前熟悉相关材料。

(二)阅读案例

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呈现给学生,可以是文字描述,可以是图片形式,也可以是特殊儿童的录像(要征得儿童家长同意)。学生开始阅读案例,熟悉案例的内容,了解相关资料。带着问题解读案例:这个案例讲了什么内容?关于哪类特殊儿童?提供了哪些信息?涉及到了哪些专业知识?主要解决哪些问题?初步熟悉之后开始去分析案例,并根据教师的引导,将自己的见解和问题等相关信息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结论。

(三)小组讨论

这一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学生已分析过案例,对案例已熟悉。在学生阅读分析案例时,已经把疑问和见解整理出来。在这一环节,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有易于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深化自己的见解。一般会选取一名成员整理最后的问题和大家共同的观点。

(四)班级讨论

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大家基本达到共识。在班级讨论这个环节,大家可以在课堂上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可以派出一名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问题和观点,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和见解。大家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让老师帮忙分析和解答。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组织全班同学发言、讨论,同时及时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和材料作为支撑。

(五)评价总结

在经过激烈的班级讨论之后,大部分学生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自己的观点也得到了阐述。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对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指出欠缺的地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评价。进一步把理论知识和案例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可以提出不同的分析思路,引导学生在课下进一步思考。

(六)课后思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结尾,大家基本达成了共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案例的学习过程,反思自我,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三、应用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概念区分不清

举例教学是基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引出一些事例对理论进行深度的解释说明;它本质上是演绎思维。而案例教学则主要是把案例作为教学的基点,经过师生对案例进行共同的分析、讨论、交流等过程,归纳出案例中所蕴涵的基本理论或专业知识;它本质上是抽象思维。案例教学具体来说是一种师生的双向活动,主要是以案例为核心,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案例的思考,这是一种快速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教学手段;而举例教学则主要是一种单向的教师教学行为,也只是一种用来说明具体问题或者具体事例的方法。

(二)缺乏丰富的特殊教育案例资源

特殊教育案例资源的匮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案例数量不足,二是案例质量不佳。特殊教育案例主要涉及到各类特殊儿童的特征表现,而关于言语治疗、行为矫正等具体的康复训练项目的案例较少。虽然目前已有《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运动治疗》、《特殊儿童言语治疗》、《行为矫正技术》等专业教科书,但仅运用书中有限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显然是不足的。这不仅不利于丰富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而且阻碍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使用案例教学,在教学组织与实施上忽视讲授教学,重视案例教学,导致主要原理、概念讲授不清,学生对原理、概念难以获得全面的科学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就造成教学目标难以完成的局面。

(四)案例材料呈现方式较单一

在特殊教育专业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文字材料的形式来呈现案例。文字材料的案例对于教师来说是比较容易运用的,但对学生而言则缺少了一些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以视觉的形式获取案例信息,很难真正融入案例之中。长期使用这样的案例呈现方式,容易大大降低学生对于案例本身的关注度,亦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教师长期的教学发展和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四、应用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案例教学改进的策略

(一)不断地反思和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针对目前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还是要从教师的身上来解决问题,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掌握案例教学与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之间的相关关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从自身的发展出发,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身教学状况,积极探究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中的运用,挖掘更好的方式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亦可通过参加各种不同的在职培训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的顺利实施。

(二)丰富案例资源,建立完善的特殊教育案例资源库

不充分的特殊教育案例资源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和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的特殊教育科研专家共同组成以一个专门的特殊教育案例选编小组,大家通力合作,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收集和选取合适的案例,且可通过定期组织案例交流活动,实现案例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在收集第一手的真实案例资料过程中,应考虑到特殊儿童家长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学案例的心理,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帮助转变家长观念,是特殊教育案例顺利收集的前提条件。

(三)正确把握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只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不能用案例教学代替理论教学,而应该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实施案例教学。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以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前提。所以说,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我们不能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隔离开来,不能在实施案例教学的同时忽视理论教学的价值。案例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促成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特殊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因特网之旅》教学案例 德育实践 网络道德教育

一、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同样承担着德育的重任。网络时代对学生道德规范产生很大的冲击,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当积极地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因势利导,探索新时代下的德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因特网之旅》教学案例中的德育实践

(一)教材分析

《因特网之旅》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第三单元《畅游因特网》第一节的内容。上一节课学习了《接入因特网》,这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案例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必修模块和网络选修模块前而部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上网实践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认知基础,配合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能够掌握浏览器的使用;熟悉登录FTP网站的方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协助工作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服务类型:了解WWW、FTP服务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浏览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FTP服务的相关技术。

(五)教学过程设计

特殊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特殊教育学校是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之一,作为一个正式的社会性组织,它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有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和康复等活动的重要场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就是它作为一种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专门的教育教学场所或组织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能、功效或作用。它是特殊教育学校客观实有的,但又受制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学校的功能也要做相应的适应和调整。

二、特殊教育学校功能转变的必要性

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教育环境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转变显得尤其必要。

(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文明程度的窗口。[2]残疾人拥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这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良好的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势必发生变化,要立足于每个残疾孩子的终身发展,充分挖掘每个残疾孩子的潜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残疾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时展,融入社会生活,更好地享受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

(二)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的要求

传统上的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教育机构形成了两个互相分离的教育体系,特殊学生很难在不同的教育机构中流动,受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和其他附设在普通学校里的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特殊教育学校与特殊班、随班就读机构的分工不明确,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思路僵化,学校的功能单一。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随班就读将成为以后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因此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新对功能进行定位,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康复、资源开发、家长教育、社会宣传等多种功能,将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办成示范性质、高水平、多功能的基地,并以这些少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和学校,成为指导当地特殊教育机构和随班就读的基地。

(三)促进和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的需要

我国宪法及多部法律法规都提出了要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但与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教育的平均水平相比,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还很低。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不仅应该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为残疾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办学目标、教育计划、课程体系,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设备、师资,来满足残疾学生不同的教育要求和适应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特殊教育学校还应该作为一个组织、宣传机构,对残疾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协助家长安排好残疾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促进特殊教育机构及普通学校对残疾学生的接纳,最大程度地促进和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三、特殊教育学校功能体系的建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发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自身必然也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各种功能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有机整体。不仅包括最根本、本质的“以人为本”的本体功能,而且涵盖促进残疾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的具体功能。

(一)本体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本体功能指决定特殊教育学校本质的根本功能,是直接体现、反映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人这个本质的首要功能。特殊教育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都是由“人”所构成的,人是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主体。但是,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人”又有其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人”主要是指那些正在成长、发展中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或心理的某个方面存在缺陷,阻碍着他们的发展,因此,他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康复来弥补缺陷,或者使损伤的器官的功能得到部分的恢复。简言之,特殊教育学校的本体功能就是促进残疾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能变更的功能,它决定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其他具体功能。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就是对本体功能的最好说明,特殊教育学校只有明确了“以人为本”,学校的各方面活动以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才能较好地发挥学校的功能,否则会使自身功能的发挥出现偏差。

(二)具体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功能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促进社会的各种活动和促进人的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功能,是特殊教育学校本体功能的派生功能、具体化功能。依据特殊教育学校活动的不同类型,我们将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功能划分为教育功能、康复功能、社会功能和研究功能四大类。

1.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主要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发挥出来的功效和作用。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对残疾学生的培育上,即育人。从教育目标来看,对于残疾学生来说,尤其是智力残疾学生,促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使他们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应最大限度地开展个别化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或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进行教学,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并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从教学管理方式来看,应将控制型管理转变为教育性管理。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控制性”为主导的教学管理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残疾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让残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康复功能

残疾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理、社会、家庭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其身心发展的一方面或多方面往往落后于正常儿童,根据残疾儿童的需要对他们进行康复是非常必要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学生的身心康复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训练质量。[3]可见,特殊教育学校还必须承担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康复功能。依据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对康复的定义,我们认为康复功能是特殊教育学校采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使残疾学生因自身某方面功能的缺陷所造成的身心障碍得到最大限度的消除,使各种缺陷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的作用和功效。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功能的发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特殊教育学校在发挥康复功能时,必须既看到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同时也要看到他们的特殊性,以采取特殊的康复训练目标、内容、方法促进他们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2)拓宽康复的对象和内容。每一个残疾学生都有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康复需求,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对象应该面向全体残疾学生。同时,康复的内容不仅是对残疾学生有功能障碍的器官和肢体进行生理机能的康复,更重要的是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尽可能对学生进行全面、整体的康复,为他们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3)建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残疾儿童的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性康复。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是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的两个重要手段,将两者有效结合,建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是促进残疾儿童康复的最好途径。通过医学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和恢复残疾儿童身体缺陷部位的功能,为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提供生理基础。通过教育康复可以使医学康复的作用得以体现和发挥,通过特殊的教育目标、方法来促进残疾儿童缺陷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促进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

3.社会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社会功能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从单纯为本校学生服务转化成向普通学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服务,同时面向社区、医院、康复机构、普校等社会组织开展多方面工作所发挥的功效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社会宣传。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特殊教育的中心组织,应进行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残疾儿童的关注程度,尽量缩减残疾儿童与正常人之间的差距,让残疾儿童过上正常或接近于正常人的生活,这是特殊教育工作的目标和理想。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文艺演出、竞赛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与周边社区、与整个社会的互动联系,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残疾儿童,并逐步真正理解和接纳这一特殊群体,为残疾儿童的发展努力创设更为宽松和有利的社会环境。(2)开展职业教育。《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它可以使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取得平等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功能和任务。(3)提供资源支持。相对其他形式的特殊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这些教育资源应该发挥更大的效益,特殊教育学校要使之尽可能地共享,成为所在地区特殊教育的指导中心与资源中心,发挥较大的辐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指导,提供专门教师协助普通学校教师处理特殊教育学生问题,开放特殊教育学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训练和辅导教室,给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使用;对社区残疾人工作进行指导,在社区展开宣传,为社区残疾人工作者提供各种专业资源与服务;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如发放书刊资料、设立家长学校、举办家长经验交流会和专家讲座、提供上门帮助服务等,让家长了解更多的特教知识和有关残疾人政策方面的最新信息,帮助家长解决好孩子的在家教育、康复等问题,为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4.研究功能

特殊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急行跳远;助跑起跳;特殊教育;盲人体育

急行跳远教学是盲校体育课田径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助跑起跳动作技术的学习是急行跳远教学的重点,通过急行跳远的学习,可培养盲生勇敢果断的、顽强拼搏、克服困难的精神,有效调高学生的弹跳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促进盲生身心健康发展。

1 盲人学生的体育教学存在特殊性

盲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盲人体育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代偿作用的影响下,盲人在听觉和触觉上的注意力较健全人更为集中,他们的听觉和触觉功能显著增强,由于缺乏视觉系统的辅助作用,盲人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相对缓慢,由于缺乏感性的经验,盲人学生的逻辑抽象概括过程难以顺利进行,就体育教学来说,他们对具体的动作所形成的概念往往不准确,认知存在片面性。

1.1学习动作技术动作困难,由于视力的缺失,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起跳动作技术的表象,造成起跳不充分、不正确,动作变形。

1.2大部分盲生在助跑起跳过程中存在恐惧心理,造成无法达到助跑的最大速度,起跳不够果断、有力。

2 盲人学生急行跳远教学的内容研究

急行跳远动作连贯性较强,结合盲人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能急于求成,应根据盲生的特点,由简到难,先分解后整体的原则,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让盲生掌握急行跳远的助跑起跳技术动作,并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盲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主要设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2.1 起跳专项练习

起跳的专项练习,是让盲生通过体验和切身感受,初步了解跳的概念以及助跑起跳的动作要领,同时通过教师的指导启发,在大脑中建立初步的动作表象,为急行跳远的起跳学习打下基础。

2.1.1原地单脚向上起跳。该节内容主要目的是要先让盲生理解跳的动作概念,因为很多盲生通常会把“跳”和“跨”的动作混淆,因此本练习要求盲生在原地用力向上跳起,膝关节和脚踝关节蹬伸充分,能够初步掌握跳的动作要领。

2.1.2 跑三步起跳练习。通过此练习,让盲生体验简单的跑动中起跳的动作感受,要求盲生在平整的场地进行练习,助跑速度适中,起跳时用心体会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用力,摆动腿曲腿向前摆动。

2.1.3 连续三步助跑起跳练习。本节练习的重点是让盲生体会跑动中最后三步起跳的动作要领,初步在大脑中建立动作的表象。要求盲生助跑速度要快,起跳速度也要加快;连续起跳可提高盲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不断巩固动作要领。

2.2 助跑起跳动作的学习

在进行完整动作时,应先降低学习要求,让盲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再逐步加长跑动距离,加大难度,最终完成助跑起跳动作。

2.2.1 跑三步跳入沙坑。要求盲生跑动速度适中,起跳点离到沙坑的距离可以缩短,起跳要有力,能够基本完成起跳动作,并通过不断练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克服自身恐惧心理;练习中要求教师带领盲生丈量步点,并为盲生确定跑动方向,保证盲生练习安全。

2.2.2跑五步跳入沙坑。在顺利完成跑三步跳入沙坑的练习后,再加长助跑距离到五步,要求跑动速度加快,这时盲生对完成动作有了一定的自信,教师也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盲生不断挑战自我,取得成功。

2.2.3不断加长助跑距离。这个过程是盲生不断获得自信,取得成功的过程,教师要鼓励盲生完成新的挑战,对盲生的每一次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对其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协助盲生定向,确保盲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3 盲人学生急行跳远教学的方法研究

3.1 讲解示范感知教学法

讲解示范感知教学法是指盲人通过触摸教师的示范动作或者教师纠正盲生错误的动作,帮助盲生形成正确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盲生要用手触摸教师的身体,教师一边运用语言讲解动作要领,一边进行动作示范,盲生通过触觉和听觉感受身体各部位动作的运行轨迹,对所学动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来补偿视力的缺失。比如在讲解摆动腿曲腿摆动时,让盲生用手触摸教师的摆动腿的膝关节处,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的同时,做曲腿摆动动作,盲生边听边用手感受,进行学习。

3.2分解动作指导教学法

分解动作指导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难度较大的动作或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分成几个步骤进行教学。分解教学可以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实践,提高盲人学习信心,从而使盲人较快掌握技术动作。

从掌握完整定向行走技能动作出发,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比如在学习起跳动作要领时,先进行起跳腿的踏跳练习,再进行摆动腿的摆腿学习和练习,最后将两部分练习结合,学习掌握完整动作。

3.3探究式互动教学法

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如在本课中助跑起跳最后一步的步幅大小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最后在教师的总结中获得正确答案。

3.4鼓励式教学法

教师采用语言鼓励的方式,让盲生在练习和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并激励自己顽强拼搏,克服困难。如在盲生助跑中,通常存在较大的心理恐惧,教师要不断鼓励盲生挑战自我,教师要善于发现盲生的进步并予以表扬。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盲生进行体育教学不但要符合其身体特点,同时也要符合其心理的特点,在助跑起跳这一教学案例中,首先教师要在课前预测盲生学习本节内容主要存在哪些困难,抓住这些难点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其次,安排教学过程循序渐进,让知识点逐步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并环环相扣,让盲生更加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沈剑辉.盲人定向行走教学方法初探,[J] ,教育教学,2001年5月期

特殊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同题异构 教学资源 小学英语教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普遍开展,自然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几乎占据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传统教学资源也不断得以优化,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如何对这些种类繁多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与设计,以便有效应用成了当务之急。

课堂教学资源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教学支持与管理能力上的标准是: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促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学活动。

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指导学生建立英语语言系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运用、交流英语,逐步培养英语表达、思维和运用能力。英语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教学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英语课堂中,学生不仅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而且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课堂的创造者。

2011年4月15日常州小学英语同题异构教研活动在常州市实验小学举行。常州市实验小学张佶老师和常州市戚墅堰实验小学李叶老师的4BUnit 8 Open day两节英语课,很好地为我们诠释了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创设平等课堂。以下是我听课的一些感悟。

一、现实资源――“水到渠成”

我们生活中的现实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室,上公开课的观摩室,学生的个人信息,教师的个人信息,如教师的家人信息,教师本人的QQ号码,等等。而有的教师常常舍近求远,忽视了现实资源,收集一些学生不甚了解的信息,导致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教学片段一:

T:I’m Jill.What’s your name,please?How are you?

S1:Fine,thank you.And you?

T:I’m OK.Who is your friend?

S1:She’s Linda.

T:I’m very happy today,this is a special day because it is an open day.Look,there are many friends in our school.They are all English teachers.

Boys and girls,let’s say Hello to the teachers,OK?

Ss:Hello! Welcome to our school!

T:Well,many teachers are new here.I think you would like to show them around our school.

反思一:张老师充分利用了现实资源,今天常州小学英语同题异构教研活动的契机,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本校的开放日,“水到渠成”引出open day。

二、动态生成――“巧妙捕捉”

动态生成资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这正是一节课最鲜活的生命力所在。这也是课堂给予教师每一节课的“礼物”。

叶澜教授在《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中,就提出了“课要有生成性”。是说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如果说一节精彩的英语课应该扎实、充实的话,那么动态生成可以让课堂变得丰实。教师巧妙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将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教学片段二:

T:So first let’s look at some pictures about our school.(多媒体出示一张地图,展示校园组图)What can you see?

S1:I can see some classrooms.

T:How many classrooms are there ?

S1:There are ...

T:Do you like computer rooms?

S2:Yes.

T:Why?

S2:I like computer games.

T:You like computer games.You can play computer games in the computer games.

T:Do you like read books here? Is the garden beautiful?

Ss:Yes.

T:And there’s a gallery.It’s a good place.It’s cool in summer.

T:Look,I have a map here.What map is it? Is it a map of a park?

S3:It’s a map of our school.

T:Yes,it’s a map of our school.Look,what place is this? What’s in our school?

S4:There’s a ... There are some ...

反思二:张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旧知,引入新知的学习。新知的掌握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本堂课的伊始,张老师便通过学生已掌握的旧句型What can you see?和I can see ...来教授新单词classroom,computer room和playground等单词,在此基础上新知There be 句型的呈现真实而自然,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学得非常轻松。学生们看着学校地图介绍学校,同时也在向来宾展示常州实小的校园,实现了句型结构功能与真实意义的有效结合。

叶澜教授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教学活动则是一种对话和理解的活动,在对话中学生的观点显现了,思维发展了。”张老师在课中插入了学校的地图,从而巧妙地练习了对话,使学生获得了独立思考与自我表达的机会。

三、散状信息――“提升资源”

在一堂课上,从学生那里会获得很多的动态生成,因为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但这些生成是散状的,不一定都可以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有些只是一些相关的信息,关键是老师要智慧地从这些散状的资源中提取出有效的资源。

教学片段三:This big classroom(在教研活动现场的观摩教室)

T: There are many places in our school.Where are we now?

S1:We are in Building 5!

T:Yes,we are in Building 5!This is the place where we are.Now we’re having a lesson in this special classroom.Is it big?

Ss:Yes,it’s very big.

T:Please look around,what’s in the big classroom?

Ss: There’s a ...

There are some/many ...

T:And there are some plants.(learn plant)

反思三:对于学生来说教研活动现场的观摩教室是个新环境,这个平台给了师生话语权。通过真实的教学资源实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在张老师的课堂中,在What’s in this big classroom?环节中,学生说出了大量课外的词汇,但是张老师没有置之不理也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根据四年级的学生掌握词汇的能力和需要,重点扩展了plant这一词汇,有效利用了学生生成的资源。

教学片段四:

T: Different schools have different classrooms.Would you like to see more classrooms?(参观外国学生的教室照片)Is this classroom nice?

S1:Yes,it’s nice.

T: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in their classroom.What’s on the wall?

S2:There are some pictures.(learn picture图画,照片)

T:What’s that?It’s a globe.(learn globe地球仪)

T:Look at the 4 classrooms.I like ... Guess,which classroom do I like?What about you?Which one do you like?

S3:I like Classroom 2

T:Why?

S3:There’s ... There are ...

反思四:看不同教室的图片,简单谈论,询问自己的朋友最喜欢其中哪个教室,通过多种渠道使教学资源更丰富,同时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渗透。

四、媒体运用――“有力支撑”

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在自主学习中积极发展学生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多媒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演示和浏览的工具,更主要的是为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教学内容,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地呈现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弥补教材和课堂学习的不足,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教学片段五:

T:I’ve got a picture of a classroom.Is it nice?

Ss:No,it’s not nice.

T:So I hope there are more things in the classroom.

(多媒体呈现一个最简单的教室)

S1:I hope there’s a TV.

S2:I hope there are some books in the bookcase.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布置教室,鼓励学生用I hope there’s a ... there are ...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教室更有吸引力。

反思五:我情不自禁地为张老师的这一教学片段喝彩。PPT制作中“触发器”功能的最大运用,充分反映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同时也是有效利用电教软件资源的很好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动态生成的资源,使师生可以将对话延续。

五、错误资源――“将计就计”

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都会出现一些错误,有的老师会逃避学生的错误,有的老师会对学生的错误用No来进行评价。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但在这两堂课上,老师都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通过老师的适当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真正理解掌握。

教学片段六:

T:What’s in the room?

S1:It’s a blackboard.

S2:There are some lights.

T:What’s in the pencil box?

S3:There’s a rubbers.There are some pencil.

反思六:李叶老师的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环节,出示许多词汇,有单数的、有复数的、有不可数的名称,让学生放进there is和there are两个方框里,在回答中学生出现了一些错误,老师发现错误后没有简单地用对错评价,而是让学生评价,并分析原因,最后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总结出了there be结构的规则。

教学资源是丰富的、宝贵的,有效地挖掘与整合学教学资源可以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需要教师用心去发现,用智慧去开发,把如此丰富、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效、合理地创造性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真实有效的学习现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参考,1997,(4).

[2]周成平.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