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 就业压力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28-02

心理辅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丰富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率和成效的新要求。心理学研究证明:人是社会动物,人的健康发展和需要的满足离不开团体的力量和支持,团体往往可以在我们遇到各种困难时发挥助人功能。心理咨询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1]

一、团体心理咨询概述

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2]团体心理咨询起源于欧美,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台湾地区团体心理咨询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在香港得到初步发展,大陆地区则是在90年代才引入这种心理辅导形式。但是,大陆有着长期通过团体形式进行思想工作、教育活动的历史与经验,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团体心理咨询的经验,日前团体心理咨询在学生人格成长、人际关系发展、心理障碍矫治中得到了发展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引进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团体心理咨询在学校开展的适用性

社会发展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除了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工作外还要担负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就业择业指导等多项工作。师生配备比的失衡,繁重的工作压力和任务要求辅导员必须在各种学生工作领域开拓新的、高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而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团体心理咨询有着非常多的优势和长处。

团体心理咨询之所以在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适用而有效,主要是因为学生有团体生活的倾向。青年学生喜欢三五成群,一起学习和嬉戏,他们可以从同辈群里那里得到支持和帮助,他们较容易向同学和朋友倾吐心事和烦恼,因此,如果在学校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可以为他们提供与同伴交流倾诉和解决困扰的机会。再者,学生有共同的成长课题和类似的困扰。青少年学生都将面临着人生的一系列选择,如学业、交友、人际关系、升学或择业等,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为,需要建立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团体活动,不但能充实学生在校生活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使其自然而然树立起团体意识增加集体荣誉感。这些良好素质和品行的培养都势必对德育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会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效果。

三、在学校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对于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长处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生活方式离不开团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随时都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建立各种形态的人际关系。而人的心理适应是人际关系的适应。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根源于不良的人际。在学校这个大团体中开展心理咨询恰巧提供了适当的人际交往情境,使成员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团体咨询应用范围广泛,从理论上讲,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团体心理咨询就可以有用武之地。[3]

团体心理咨询与个别咨询最大的区别在于求助者对自己问题的认识及解决是在团体中通过成员的交流、交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的,这就使得团体咨询具有独特的优势。总体来说团体心理咨询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效果容易巩固;特别适用于需要改善人际关系等优势和长处[4],之所以说团体心理咨询非常适合教育工作者在“学校”中开展是因为以下原因:

1.使学生体验支持与被支持,从相互帮助中获益,有助增强集体意识

团体可以让学生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生支持的。由于团体的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帮助,从而获得道义心,同理心,增进感情交流和集体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得到外界的有力帮助和心理支持时心理压力会减小,焦虑情绪会得到有效缓解。

2.有利于老师发现需要特别予以帮助的学生,为个别咨询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团体心理咨询主要是针对有共性发展问题学生而开展,对个别心理疾患的诊治恐怕达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团体咨询中需要指导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鉴别需要特别援助的个体,可以提升咨询效果。

3.有益于发展学生社会性,增进师生交流和情感培养

在团体里可以得到社会的相互关系,交换意见、共拟计划等现实的经验,社会化的实际经验可以促进学习、改进不良行为,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师生交往接触机会并不多,通过团体咨询提供的环境,学生可以与老师亲密接触,辅导员老师平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服务。

4.辅导员和教师的工作将更加有效

经过团体讨论,将使学生对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开展更有积极性,同时团体心理咨询可以舒缓学生紧张、焦虑情绪,改善不良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系,掌握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对事物正确的认识,提升个人心理素质的同时,也将有助于学习的进步和德育的发展,使高校中辅导员和教师的工作效果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邱显清,李龙.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0)

[2]巫珠霞.辅导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要素[J].科技创新导报,2009,(23)

[3]王政军.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J].观察管理.2009,(4)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团体辅导;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

[DOI]10.13939/ki.zgsc.2016.51.239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心理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和谐因素,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及学者的思考,使就业指导工作日益得到了高校领导层的重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课时有限,而且只停留在理论讲授阶段,有极少部分高校采用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了干预。这种方式对大学生特别是农村籍大学生的同质团体是非常有效的。

1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

在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凸显,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在我国农村大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自然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也就显得不那么乐观。从县城高中到城市中的大学,农村籍的大学生需要承受着因为环境改变而带来的心理上的冲击,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父母的期望、自我实现的愿望,巨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心理上的负担比城市大学生更大[1],这些外在的因素都容易使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尽管国家颁布了有利于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也采取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暂时缓解了就业的部分压力,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久以来留存的就业难题。这导致农村籍大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开始担心未来的就业问题,从而在准备就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常见的自卑心理、焦虑心理、嫉妒心理、功利心理,这些心理如影随形,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在高校中既懂得就业指导又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非常少,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非常容易忽略。

2 团体辅导的内涵及积极作用

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探讨、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2]。所以团体辅导以它所特有的优势在就业心理压力的调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是探索缓解就业心理压力,提升就业技能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在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中非常适用。

3 团体辅导在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中的应用设计

3.1 总体方案设计

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开展团体辅导,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通过游戏设置、成员交流、经验分享、案例分享、相互支持等方式,思想进行充分的碰撞,获得内心的感悟和心灵上的成长,增强应对就业心理压力的技能。本次团体辅导共分为8次,每次90分钟,每2周开展一次。本设计为结构式、封闭式、发展性、训练性团体辅导,主要目的包括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学会运用、培养学生应对就业选择的自信和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3.2 场地选择

团体辅导的场地要选择宽敞明亮的地方,周围环境、空气都比较好,给人舒服的感觉,准备的椅子或者坐垫要柔软、舒适,提供一个安全可以信赖的自由空间。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要发生变化,防止成员由于场地改变而带来的不安全或不适应感[3]。

3.3 组建团体

以毕业生成员自愿报名为原则,通过海报、微信公众平台等形式进行宣传招募,对参加的人员严格进行筛选,吸引有意愿的、有就业心理诉求的学生来参加辅导。这样有利于团队运作和后期的参与。同时签字《团体辅导协定》,明确权利和义务。

3.4 团体辅导实施方案

第一卧缘聚你我 单元目标:建立团队,制定团体契约。单元目标: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活动内容:滚雪球,解手链。第二单元倾诉我的就业压力 单元目标:就业不良情绪宣泄和表达。活动内容:牵手诉衷肠,我的压力源。第三单元我喜欢什么 单元目标:了解自己的兴趣 活动内容:量表测试,海岛旅行,扑克游戏。第四单元我能做什么 单元目标:了解自己的能力。活动内容:量表测试,我的自画像,优点大轰炸。第五单元我想要的是什么 单元目标:分析自己的价值观。活动内容:量表测试,价值观拍卖。第六单元困难面前,勇往直前 单元目标:积极应对策略。活动内容:同舟共济,你是《西游记》中的谁。第七单元我的工作我做主 单元目标:全面分析所拥有的资本,了解用人单位喜欢的品质,确定最终目标。活动内容:名片设计,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第八单元明天会更好 单元目标:总结收获,分享感受,处理离别情绪。活动内容:播放音乐,写给未来的信,螺旋握握手。

4 团体辅导在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中的思考

4.1 关于团体辅导的领导者

团体辅导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心理咨询的基本能力和丰富经历,包括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的经验,还要有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针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团体辅导者要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特点,要有良好的亲和力,有利于建立团体关系,工作阶段能够掌控全局,把握团体辅导的进程,可以独立处理突发的状况,结束阶段善于总结,辅导结束后对辅导的总体效果和个体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跟踪回访,针对部分个体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咨询。

4.2 关于团体辅导的方案设计

虽然都是农村籍大学生,但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大学期间每个人的就业能力是通过多种渠道培养的,所以,在团体辅导的方案设计上,要根据现实环境和总体需求而设计。团体辅导的方案设计要循序渐进,逐层推入,达到团体辅导设定的目标。

团体辅导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民主、愉悦的氛围,缓解成员的紧张情绪。在这样的氛围中,成员才能消除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在自我探索和行为训练的过程中,良好的关系能够使成员和成员之间感受到彼此的支持、理解和认同。从观察、体验、分享、交流到整合,进而进行深层次的反思,逐渐懂得怎样和周围的人交往和相处[4],进而能够理解他人,更容易与他人沟通,达到心力流动的效果。

4.3 关于团体辅导的实效

通过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有效地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团体辅导设计的各种活动,可以让农村籍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各方面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在团体活动中通过其他成员的及时反馈来更加全方位地了解自己,从而促进他们进行更为有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5 结 论

农村籍大学生在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上与城市大学生有一些差距,使得他们内心很自卑,不敢主动同其他同学沟通,多采取被动等待的方式[5]。团体辅导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建议高校有关部门可以对团体辅导进行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使就业指导工作更上一层楼。团体成员将学到的技巧应用到就业的过程中,学会调试就业心理,增强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促使农村籍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冯桂梅,王晓英.某医学院大学生情绪稳定性调查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11).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徐凤.团体辅导干预择业效能感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应用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4):70.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职业生涯教育 高专女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15-02

一、引言

当代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竞争,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就业市场供需诸多不平衡的情况下显得越来越突出,我国近几年也一直不断修订相应政策,加大对学生职业教育的投入。然而,大学生对生涯问题认识不足、缺乏对生涯的探讨,这一现象仍非常普遍。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设计,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了解。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职业发展教育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

近年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日益引起高校的重视,多数高校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有其适用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较难培养学生规划管理自己职业生涯的意识与能力,遏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而动态的连续过程,仅有经验的介绍总结和缺乏针对性的策略无法体现大学生的主体性,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强调体验与认知并重的辅导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把大学学业与未来的职业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成有效的职业指导。鉴于此,有研究者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加入职业生涯教育的应用中。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含义及特点

团体心理辅导是相对于个体心理辅导而言,是一种在团体的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辅导方式。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辅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的人际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和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促使成员学习新的良好行为方式。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具有以下特点:

1、团体辅导感染力与互动性强。个别咨询的过程是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单向或双向沟通的过程,而团体辅导是多向沟通过程。对每一个成员来说都存在多个影响源。群体的互动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自主性的激发,也就是团体动力的形成。此外,在团体情境下,可以同时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从多个角度洞察自己。团体过程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询解决问题的方法,减少了对指导者的依赖。

2、团体辅导效率高。个别咨询是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一对一进行帮助指导,每次咨询面谈需要花50分钟到一小时的时间,而团体心理辅导是一个指导者对多个团体成员即一个指导者可以同时指导多个来访者。相对于个体一次只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团体在解决问题方面,时间和精力是很有效率的。

3、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容易巩固。个别咨询的方式,不存在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激发“体验”,缺乏真实生活的情境。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是它提供了一种生活经验,参加者能将之应用于日常与他人的互动中,也就是说,团体心理辅导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拉近了咨询与生活的距离,使得咨询较易出现成果而成果也较易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优势

1、团体心理辅导强调“体验”与“认知”并用,更有利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灵活运用。如果只采用课程的形式不利于体验的深度与强度,知识的连续与贯穿。在团体生涯辅导中,引导成员不只停留在对自我探索、职业探索、职业定位技术和理念的掌握上,而是将各种认知内化为自身的体验进一步外投为行为的力量。

2、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可以得到同质性成员的信息分享与支持。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职业探索期得到同质性成员的信息分享与支持,能够促进他们对职业生涯的探索,掌握职业生涯决策技能,有效提升生涯责任意识。

3、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成员自我探索,全面认识自我。绝大多数成员比辅导前对自己的性格、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生活型态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这为后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成员实现职业理想。团体心理辅导促进成员在探索职业兴趣的基础上,确定职业理想;帮助成员找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制定职业目标;通过团体辅导形成监督机制,实现职业理想。

四、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

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09、10级的40名学生为辅导对象开展职业生涯团体辅导。首先针对本校学生进行分析:高职高专学生往往存在较消极的自我认知,较低的生涯规划意识,在职业选择上具有很大盲目性。同时,我校是一所以女生为主要群体的高专,研究表明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上较男生晚熟。这可能是因为女生在生涯发展上往往面对更多阻碍(如传统观念中女性要以家庭为重),造成其对生涯发展状况抱持较害怕迟疑的想法;而男孩子要肩负更多的家庭责任和事业心。因此,在本次团体生涯辅导方案中要特别关注提高本校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女生找到生涯发展平衡的支点,方案设计详见表1。

1、名称:我的未来不是梦

2、团体目标:经过团体辅导,希望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自我、增强自信、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目标实现的策略,并及时反馈信息修正职业目标。

3、基本构架:结合本校学生自信不足,女生职业意识不强的特点,在唤醒成员生涯意识和生涯能动性的基础上,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三部曲”即“知己、知彼、抉择”来确定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基本构架。

表1 广西幼专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我的未来不是梦》

4、其他辅导技术的结合运用

(1)团体心理辅导介入个体咨询:我们在团辅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会发现个别成员具有其个性化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团体辅导过程中介入个体咨询,对他们进行一对一面谈以巩固团体辅导的效果。

(2)音乐、绘画等技术的渗入:一方面,积极运用心理绘画技术,通过纸笔绘画自画像、家庭职业树、生涯彩虹图,把抽象的问题用更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到了更深刻的体验。另一方面音乐心理技术的运用,在生涯幻游这一活动中,运用冥想音乐让成员进入冥想状态,进而激发成员潜意识,体验未来职业中的自我。在最后一个单元,全体成员同唱《我的未来不是梦》这首主题曲,让全体成员的情感体验达到。

为检验团体生涯辅导的效果,让学生填写反馈问卷。调查显示经过团体生涯辅导,学生在辅导后对自我的了解程度明显提升,自信心增强,生涯目标更为明确。

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特有的干预方式帮助大学生在全面认识自我和探索职业兴趣的基础上,确定职业理想,寻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在团体的监督机制下,使其得以贯彻实施,最终引导他们迈向理想的职业殿堂。因此,团体职业生涯辅导必将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教育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秦海燕,韩爱平,李晓东.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J].大众科技,2010(04):146-148.

[2] 曾璇.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职业规划,2008(02):110-113.

[3] 刘泽文等.青少年早期职业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2006.

[4]夏海燕.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5]张文墨.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调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0(02):34.

[6]聂永欣.班级团体辅导在职业规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01):196-198.

[7]黄熠容.生涯探索团体方案对高职二年级女学生生涯发展及生涯自我效能之影响研究[D].台湾师范大学,2000.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范文第4篇

Abstract: Employabil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Students currently part of the employability of students is not strong, mainly for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is irrational, less able to practice, applicants not strong, because there are social factors, educational factors and personal factors. To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of students, should be based on demand, based on career planning, social practice as a platform for the secondary pre-employment training, employment counseling as a guarantee.

关键词:就业 就业能力 大学生

Key words: employment;employability; college students

作者简介:陈惠娟,女,(1972.12),广西灵山人,钦州学院,助理研究员,在读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钦州学院校级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07XJ50)研究成果之一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中国新增就业任务为900万人。今年仅应届生就有630万人,去年未就业的大学生约80万人,每年还有数百万的中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的就业者,以及农村转移劳动力,据此预计今年劳动力供求缺口在千万以上。

在这种形势下,要促进大学生就业,关键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能力,简言之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能力,是知识、方法和技能等的综合。 大学生要成功就业,就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以找到适合自己发挥才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岗位。就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一、当前部分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一)知识结构不合理。当前,部分大学生掌握的知识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供”“需”脱节的现象,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同时部分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大学生。这折射出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主要原因在于不少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严重滞后,专业课程设置面过窄,十几年来基本不变,有的已陈旧,脱离现实;有的缺乏前沿性、发展性,不能涵盖当今行业发展的实际内容。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高校有的教师知识的更新能力跟不上专业发展要求,素质不能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实践能力较差。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用人单位希望招聘来的大学生能马上胜任工作,但现实并非如此。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参加学校要求的实习,没有参加其它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用人单位反映,约一半以上应届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成绩出色,但他们的成绩与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不相称的。这其中原因有社会的因素也有教育的因素。如社会公共培训机构不足、校企合作的缺乏等。高校一些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虽然有计划安排实习,但实际实施实习、技能操作课流于形式,存在重理论教学,轻技能实习的现象。另外,很多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等,这些都是造成大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的原因。

(三)应聘能力不强。应聘能力指大学生筛选就业信息、面试应聘的技巧和技能。大学生应聘能力不强的具体表现,首先是“就业迷茫”,面对各种渠道的招聘信息,不少大学生不知所措,不懂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其次是应聘时不注意礼仪和缺少应变能力、面试怯场和应聘简历制作粗糙等,大学生因为应聘能力不强而错失良机的比比皆是。原因有就业指导方面的也有大学生个人因素。有的高校就业指导还是大班形式,对大学生的应聘技巧缺乏指导和训练。另外,有的大学生缺乏生涯规划,就业定位模糊,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没有围绕明确的目标做好就业的充分准备。还有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对就业的恐惧、不良的择业心理、不正确的价值观、过高评价自我、盲目的从众心理、对学校和家长的依赖心理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应聘能力。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学生作为贴着学校“商标”的“产品,”“就业能力”是产品的质量。只有大学生的质量“就业能力”是就业市场所需要的,达到市场要求,高校生产出的产品“大学生”才不会过剩。知识结构是就业能力的核心,为此高校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专业课程设置要与时具进,地方院校自觉为地方建设与经济发展服务,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一致。如钦州学院坚持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办学方向, 开设海洋科学、轮机工程、现代陶艺与装饰雕塑设计等多种特色专业,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培养了大量创新型应用人才。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自己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结合时代特点,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目标明确、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高校应加大力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落实规划的检查。指导大学生规划出最佳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职业发展路线,引导大学生尽可能利用多种学校、社会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依据生涯目标规划积极准备相关事宜,依据生涯规划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在这方面,英国的高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21世纪初,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局开始在各高校倡导大学生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并要求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档案,明确要求毕业生都必须具有个人发展规划和成长记录档案,以作为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参考。这一举措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值得借鉴的。

(三)以社会实践为平台。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必须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经验是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的,同时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大学阶段专业知识成绩的出色与其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并不直接相关。因此,在校期间受过较多实践锻炼的大学生更受企业青睐。西方发达国家,著名跨国公司,对人才标准的界定早已走出了“唯学历”、“唯学位”的误区,主要强调实践能力。我国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了类似的趋势。高校要加大校企合作的步伐,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基地;同时高校要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假日,参加大学校园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各级各类的社会实践工作等,这些都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实践平台。此外,我们应向国外高校借鉴。如英国大学的三明治年项目(也称三明治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常是在第三年到企业带薪工作一年并将工作结果记入学分,如学生工作报告占40%,学生日志10%,辅导员报告20%和雇主报告30%。该项目的益处是使大学生工作期间课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联系,懂得如何在团队有效工作,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简言之,借助社会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可使大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尽快胜任工作,取得职业成功。

(四)以职前培训为辅助。大学生从“学校人”成为“职业人”,应聘是重要的途径,而应聘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进行考核,自然是按照用人单位的标准去要求,而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无形中大学生就与企业形成了“就业鸿沟”。因此,开设形式灵活的职前培训,是提高大学生应聘能力的捷径。大学生职前培训内容一般有社交礼仪、职场沟通、公文写作、主动性、责任心、团队协作、客户意识、质量意识、人脉开发、销售基础等。培训形式可以是就业指导课、讲座、“实战”等。如礼仪、团队协作等知识可在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实战”可以是以班为单位举行模拟应聘,由就业指导教师现场指导;还可在大学生中开展跨专业、多形式、高水平的技能培训,如面向全校开设公文写作培训系列讲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五)以就业心理辅导为保证。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大学生中存在一些就业心理问题。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有择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忧虑和恐惧、消极自卑、就业盲从、盲目追求享受、过分依赖等心理。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在近二三十年里,不少国家和地区已将就业心理辅导列为大学教育计划的组成部分。例如我国港台地区,注重自我了解,以提高决策能力;强调自我观念的发展,以求得最佳的人生定位;重视个人价值观的建立,以构建良好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有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坦然承受毕业的心理压力;树立职业的长远意识,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帮助大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强化择业中的价值观等。辅导的方式可以为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在班级和团体活动中开展就业心理辅导、个别辅导、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就业训练活动等。如模拟招聘活动、创业设计大赛、参加就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对就业的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以利于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华云.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严峻 630万应届生创新高news.省略/20100123/n269780162.shtml. 2010年01月23日

[2]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5):91-92.

[3]王玉辉,王恒根. 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267-269.

[4]钦州学院. 快速发展中的钦州学院. 省略/Web/Content/OutLine.aspx. 2008年3月.

[5]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编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7.

[6]朱新秤.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高教探索,2009(4):124-127.

[7]熊书银,黄登婕. 大学生就业与就业能力培养[J].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08-109.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范文第5篇

关键字: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系;重要性;特点;构建

作者简介:丁西省(1967-),男,河南封丘人,新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大学生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2011-2012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对策研究”(编号:112400450222)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4-0058-02

在我国教育的不断变革中,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主要问题,面对当今这个大跨度、多变化的社会新阶段,我国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必须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潜在问题出发,力求多方面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思想并采取切实的措施,以促进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深化[1]。

一、 构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系的重要性

从我国很多高校特别是很多职业院校来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状态严重影响着其是否能够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未来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职业院校本身不同于一般高校的特殊性,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对待就业的心态,没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稳定性,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剧烈波动,如果学生一直无法摆脱这种多变慌乱的心理特征,则会对其择业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就业心理辅导体系成为当今各所职业院校最为重要的任务,只有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其求职择业的心理,才能加以积极引导和帮助。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愈发严重,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态十分复杂多变,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涉世尚浅,对社会认知不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理想与现实相脱离,在毕业后的择业过程中常常产生矛盾心理。往往会出现悲观、焦虑等消极情绪,再加上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压力和竞争,使得他们很难调整就业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校和有关部门在大学生就业心理出现的一些状况进行分析,努力建造出一套完备的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系,同时全面开展对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方法和创新模式。利用实践活动和教育改革最大限度的促进大学生健全自身人格、认真对待就业和提高就业心理素质,使大学生敢于正确面对当今社会就业的环境和压力,调整好自身就业心态[2]。因此,只有通过构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增强和完善自身的就业心理素质,才能促使学生的精神健康和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毕业后的就业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心理特点

职业院校的学生与其他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业心理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具有显著的区别,主要有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我国很多职业院校中的大学生在自我认知上还存在缺陷,不够明确,多过分强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这对学生的择业有着很大的心理影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甚至不能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在面对就业时往往不切合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导致很多毕业生失去了本应有的机会,最终造成心理困惑。此外,由于一些学生的地域观和乡土观的守旧心理,使得很多学生放弃自身喜欢的专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3]。

其次,由于职业院校不同于其他高校,具有一定的教育特殊性,导致其学生的观念与自我期望之间存在一些差距,造成学生悲观心理。对自身的而评价较低,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随之使得其遇到挫折很难解决问题,这样的逃避心理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择业中会出现情绪低沉、不思进取的心理状态,这就造成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不相符合。同时,对于即将毕业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在面对各种纷杂的就业机会时会产生失落感,表现出焦虑和不安,甚至出现就业恐惧的逆反心理,这种不正确的就业心理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大大增加了就业困难和就业途径。

再次,观望心理和攀比心理日趋严重,面对当今就业的激烈竞争,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缺乏对今后的方向和规划,总抱有一种观望心理,从而导致没有准备好随时上岗的状态,从而与就业机会擦肩而过。同时,一些职业院校学生不够实际,使得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期望值过高,不能从现实中出发,从而错失良机,再加上盲目的攀比心理,心浮气躁而极易跳槽,放弃自己找到的工作造成对公司的违约事件发生。这是长期形成的错误心理导致的结果,在矛盾面前不知所措不敢果断抉择,这样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很难找到或者盲目放弃稳定的工作,造成就业困难的现象。

三、如何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系进行构建

面对当今愈演愈烈的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如何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就业心理辅导体系成为目前各所高校面对的重要课题。建立科学规范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系,对于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和就业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从对学校的教育操作系统和管理系统两大方面做起,具体措施如下:

(一)操作系统即职业院校心理辅导体系教学模式的构建

1.在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对待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对大学生感性实践的加入,从而达不到对其就业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在教育领域方面开展就业心理健康辅导,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和择业特征有针对的传授其关于就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其可以认清自己,努力建立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可以设立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讲解关于就业的心理知识和自我调节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职业院校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可以开展一些与就业相关的社会心理评估和适应性测量,以帮助学生明确分析自身不足和优势,以满足现代不断变化的就业需求。除此以外,还要结合社会实际,针对职业学院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加强其技能训练和社会服务,及时使其认识到当今的职业需求,从而正确进行合理的职业选择和定位。

2.在活动领域方面,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和心理问题的丰富性,从而决定了对其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教学知识传达,而应该采取各种多元化的方式作为构建心理辅导体系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新的模式思维下根据实际要求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进行对职业院校学生健康择业的心理咨询活动和教育,使其能够客观准确的改变传统择业观念,在参加这些活动的同时获得自身价值体验和增长。要注意根据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的个性心理辅导,可以通过讲座、模拟练习和演讲等方式对其有意识的接受教育和提高心理素质,在传统模式上加入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系的建设,使其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提高就业率。此外,在救助方面和学术方面也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对其就业心理的辅导体系要系统化、科学化的研究,不断提高就业心理咨询的专业水平,帮助大学生增进自己的心理能力和职业选择。

(二)职业院校就业辅导体系管理系统的构建

1.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一个有机的全过程,离不开学校教育管理系统的整合和改革,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保障体系的支持才能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实效性。要努力加强学校内部组织的管理工作,以构建专业化、多元化的工作服务体系为目标,即从职业院校的领导至管理部门甚至心理辅导教师和辅导员,按照移动的形式组织成统一的体系结构,根据不同渠道和层面来展开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通过建立学校组织整合体系,可以逐渐实现工作整体化优势,实时转变教育理念,及时把握就业信息,从而健全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心理状态。

2.要全面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活动的管理工作,促进其自主性和创新性,学校要全面建立与就业心理有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建立心理健康机构或俱乐部,以多种形式进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强化其就业心理和自体自育。同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其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观念意识,从而使其在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中不断完善自身心理状况,以更好的面对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因此,就业心理教师要多引导和激发职业院校学生参加心理社团活动和专题讲座,使学生在自我调控、自我认知和自我生存上得到全面的了解,找到消除学生负面就业情绪的心理困惑,使职业院校学生增强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3.在对职业院校进行组织管理和活动管理的同时,对于实践管理方向也应该重视起来,以最大限度的促进教育效果的延伸。一方面,对于职业院校自身来说,充分发挥学校中各种社团的作用,提前为学生提供各种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并在大学生选择就业过程中的自我表现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对实践管理和考核上要严格要求,组织相关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实习进行相关指导帮助,并开展模拟演练,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协调能力,同时做好社会角色变化的准备心理,使职业院校学生敢于竞争,成为具备良好就业心理素质的优秀人才。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体系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构建科学有效的职业院校就业心理辅导体系已经成为当今我国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和重要挑战。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很多高等院校从基本上都存在着认识上的错误判断和行动上的滞后问题,特别是对职业院校来说,应该在分析其毕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对系统的职业心理指导课程体系进行再构建,采取模式和教育体制上的创新。同时,再发挥职业院校中专业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在就业心理指导中的作用,从而在根本上改善职业院校中学生就业心理的问题,进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钦华,钟云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生与就业,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