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设计的一般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学生主导;课程设计;项目;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 defines the essence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for the project design; secondly,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channels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project on curriculum design; finally, forward the source model of projec on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students' leading role, and describes the specific operation and procedures about the model.
Key words: students' leading role; curriculum design; project; model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1]。在这个流动过程中形成的物流网络主要由物流运输线路和物流节点两大元素组成。而配送中心则是物流节点的重要表现形式,配送中心的规划就成为物流网络规划的重要内容,其规划与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物流系统运作成本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也成为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物流工程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理论教学完成后的一项以学生设计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对前期理论教学的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与前期的理论教学环节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过程。《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要求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在研究分析配送中心现有运营资料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对配送中心的运作流程、功能需求、区域作业能力、信息化程度、信息系统、设施设备选择、区域布置等进行综合规划与设计。也就是说,《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实质上是对配送中心规划项目的设计,是以项目为基础进行的设计,是一个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过程。
1 课程设计中项目来源的渠道现状及问题
由于课程设计的实质是基于项目设计的教学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项目本身情况,比如项目的复杂度、深度、信息的完备情况等是否能满足设计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现有课程设计项目来源的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1.1 课程设计项目来源的渠道现状
目前本科教学中的课程设计运作方式,基本上是以项目为引导进行组织实施教学。纵观各高校课程设计中项目来源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而《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的课程设计也不例外。
(1)来源于教师课题或对教师课题提炼而成;(2)来源于与学校有联系的企业的实际项目,由教师对项目分解后形成一系列相关的子项目供学生再设计;(3)来源于企业与教师共同研究确定的课题性的项目或由企业物流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形成的项目;(4)来源于物流设计大赛的案例项目;(5)学校物流实验室或实践基地的实际运作项目。
综上所述,课程设计项目的主要来源于老师、企业和学校。也就是说,对学生来说,课程设计项目来源系统的外部,而不是学生自己。比如课程设计中所需的配送中心运行的现行资料,不管该项目的来源属于哪一种,项目信息都是通过辅导老师提供的。
1.2 课程设计项目来源存在的问题
(1)项目的数量不足,不利于学生创新
从上述课程设计的项目来源来看,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来源,项目从数量上来说都不能满足目前课程设计教学的需求。由于目前多数高校每个专业一届学生的数量基本上都在100人以上,要满足一人一题或几人共同完成一题对多数高校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就是几人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一般一个项目的学生人数不会超过7人,按7人一组计算,100名学生也需要14个项目,何况有的专业学生人数更多。而且课程设计项目每年也需要不断更新,才能紧跟市场变化,这样项目数量更加严重不足。
而实际中常用的做法是:辅导教师改变同一个课程设计项目的相关参数,而形成不同的设计项目,来满足课程设计项目的数量需求。但是这种情况的课程设计项目,在设计程序、设计思路、设计中涉及到的相关运算,甚至资料分析结果的模式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不利于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进行创新。因此,课程设计的项目数量不足成为影响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和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2)项目类型的多样性不足
课程设计项目的类型应该是多样的。涉及到不同类型的配送中心运作项目的设计。由于不同类型的配送中心其经营的商品的品类不同,物流运作很大不同,其功能需求、运作流程、功能区域能力需求等都有所不同。比如:苏果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和苏宁连锁卖场的配送中心,虽然都是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但其内部的物流运作却有很大区别。而钢铁企业的加工型配送中心物流运作与零售企业的物流运作又有很大的差别。医药企业配送中心和烟草企业配送中心的物流运作也有很大区别;零担快运企业配送中心的物流运作却又是另一种情况。所以《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的项目应包容尽可能多的配送中心运作类型,才能满足学生课程设计能力培养的需要。然而,实际上,无论哪一种现有课程设计项目的来源都不能满足项目类型多样性的要求。
(3)项目情景资料缺乏足够的信息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所需项目情景资料主要包括项目的背景资料、配送中心运作的现行资料和未来规划资料三个方面。背景资料主要是指企业的类型、规模、经营区域、经营方向、企业发展战略等企业的基本资料;配送中心运作的现行资料主要包括基本运行资料、商品资料、订单资料、货物特性、销售资料、作业流程、事务流程与单据传递、物料搬运资料、供应商资料、配送网点与分布、作业工时资料等;未来规划资料主要包括企业运营策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商品现有销售增长率、未来商品需求预测、未来消费增长趋势等。
而实际上用于《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的项目没有一个能具备上述所需的明确、充分的信息。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项目设计信息不足,特别是订单资料、销售资料、供货厂商资料、配送网点与分布等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资料,没有企业会提供这样的信息。另外,由于一些物流企业其本身不注重物流运作分析,类似于作业工时、物料搬运等很多资料,企业根本就没有。
另外,如果项目来源于教师的课题,课题中涉及到项目的商业秘密,教师也需遵守保密协议,不能将项目中涉及到商业秘密的信息提供给学生进行课程设计。而物流设计大赛的案例项目用于《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的课程设计信息也是明显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假设或补充相关信息。学校物流实验室或实践基地的实际运作项目用于《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也只是能够提供相对较多的设计信息。
综上所述,用于《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的项目基本上都缺乏足够的项目设计信息。在具体的课程设计运作时,还需要指导教师对信息进行补充或由学生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也就是说,现有课程设计项目,在实际应用中基本上还需要再补充大量的必要信息。
(4)项目情景资料与学生的设计能力匹配度低
由于课程设计项目多数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或教师课题,这些项目常常在深度和难度上都远远高于现在本科生的设计能力;如果学生是利用辅导教师项目分解后的子项目进行课程设计,项目的系统性与复杂度又很难满足课程设计的要求。因此,在项目与学生的设计能力匹配度上辅导教师常常处于两难的境地。
(5)项目问题导致课程设计结果的批量生产现象
由于《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项目存在数量不足和类型多样性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将学生的设计思路局限于有限的物流运作形式、模式或类型,从而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结果呈现出批量生产的现象,常常是大部分学生的课程设计结果基本上雷同,没有太大的差异。
2 学生主导课程设计项目来源的运作模式与流程
为了弥补上述课程设计项目来源的不足,单独依靠辅导教师的来改变目前的状况是不可能的,必须将学生也纳入到课程设计项目的来源设计中,学生从项目来源的源头上就参与到其中,一直到课程设计结束。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目前项目来源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了使学生对课程设计项目的情景资料的设计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思路与方向,确保项目情景资料的设计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需要遵循一定的运作模式与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2.1 确定课程设计选题,力求类型多样
在课程设计进行之前,首先布置所有学生进行选题。由于在《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这门课程开设之前,徐州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的部分学生已经到企业顶岗实习一个月,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或研究方向、辅导教师提供的现有项目信息、校企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等,在广泛收集、分析二手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课程设计选题方向。辅导教师对选题进行把关,力求选题具有多样性,降低重复率。有了前期的这些基础工作,选题一般比较顺利。
2.2 参观、实习与调研,收集项目基本信息
在选题确定之后,组织学生到不同类的配送中心去参观,进行企业现有资料的收集。徐州工程学院与当地的一些物流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学生参观的主要有苏宁配送中心、淮海医药配送中心、烟草配送中心、金驹物流园、宝通物流、徐州汽配城等。学生带着收集资料的任务去参观,在参观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多的收集企业现有资料。
如果参观企业不符合学生的选题方向,学生可自行收集企业的现行资料,主要途径为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现行资料、学院实验室运行资料、教师的横向课题资料,学生调研资料(多数为连锁卖场调研)等。
2.3 模拟、仿真、填充随机数与合理假设,补充项目信息
通过上面的途径一般只能收集到一些表面性、浅显的资料,对于课程设计需要的大量的资料基本上是收集不到的,特别是涉及到企业商业秘密的资料订单资料、销售资料、客户资料等。对上述缺失资料,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学校物流实验基地的现代物流中心进行物流实际运作模拟;或者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对于类似订单资料、订货提前期、销售数据、库存等资料,一般实行在了解企业基本数据范围下填充随机数形成需要的数据资料。比如:了解到某企业某产品销售量的最大值为156箱/天,最小值为78箱/天,则对于该产品的销售量数据资料可以利用在78~156之间填充的随机数形成。对于在上述措施下仍然缺失的数据,则进行合理假设。
2.4 评价、修正与考核,形成完备的项目信息
建立评价标准对项目信息资料进行评估,建立的一级评价指标有核心性、建构性、驱动性、现实性;对各一级指标下设立二级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量化,确定权重,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小组评价相结合。对形成的每一个项目信息资料进行评价、反复修正、补充,直至形成完备的项目信息资料。利用评价分值作为建立项目信息资料的考核分数,这部分的分数将占整个课程设计分值的50%。最后,利用形成的完备项目情景资料进行课程设计。
3 结 论
本文主要阐述了《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现有项目来源的渠道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由学生主导课程设计项目来源的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流程。该课程设计项目来源模式是笔者在长期课程设计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对类似课程设计有所帮助。当然,该模式也有所不足,辅导教师在其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大,还有进一步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贾争现,刘利军.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潘春胜,刘聃. 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热”的理性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11(5):76-78.
[3] 全春光,程晓娟.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51-52.
[4] 陈亚鹏. 项目教学法内涵、理论与问题探讨[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12):84-87.
[5] 宗亚妹,李建启. 系列化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3(11):44-46.
关键词:复合材料结构;课程设计;重点;基本内容
课程设计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才能进行的强化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和初步形成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1-2]。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越来越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一线工程师,因而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课程设计环节,虽然教学用时少,但内容却相当丰富,是与实际工程应用结合最紧密的过渡性课程,而这种设计类的课程和教学在理工科教育中的地位更为突出。材料学科课程设计一般在2周左右,课程设计时间集中又短暂,因此要求设计针对性强。设计内容一般包含工艺设计和设备设计两大类,而对于厂房、工艺布局等整体设计要求并不高。通常的设计任务是针对某一种材料生产过程的具体环节所需设备进行计算,选型和设计。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一种材料的制备或加工方法、流程以及材料在制备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提高他们方案论证、分析比较以及使用网络检索和计算机绘图等多方面能力,达到课程设计的最初目的[3]。而复合材料结构课程设计与一般课程设计有很大的区别,课程设计的重点不是工艺和设备,而是材料的结构设计与计算。因为复合材料有着与常规材料完全不同的材料概念,它本质上是结构物[4]。因此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也应该有与常规材料结构设计不同的观念,使之更符合复合材料的特点,这样才有利于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1复合材料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流程与重点课程设计的教学流程图
如图1所示,其中重点环节是选题、指导与管理、考核。其中选题是整个设计任务能否完成并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指导应讲究技巧,管理是过程控制,二者完美结合是课程设计顺利进行的保障;考核是对设计文本和作品最终的检验,考核结果也是该课程成绩的直接体现。
1.1选题
课程设计的选题应与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相一致,并尽量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难易程度适中[5]。课题应具有一定的可设计性、灵活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内容难度要以中等水平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为依据。在多数课程设计中选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设计题目雷同、枯燥、陈旧,与现实脱节。如果小组间设计题目相似或历年来变化不大,那么在设计过程中很容易让某些学生偷懒,将别人或以往的设计结果在数据上加以修改即可完成自己的设计,这样便失去了该课程的意义;如果设计选题总是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学生做起来又会觉得很枯燥,毫无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致的潜能;如果选题仅仅是符合了教学任务,却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那么学生又会认为该设计并不实用,没有任何意义,导致学生消极对待。由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这门理论课程涉及的都是复杂的公式计算,确实枯燥无味,且复合材料是新学科,在我校尤其如此,还缺少详细的全面的相关的课程设计指导材料和相关实践经验,所以在指导复合材料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时,作为指导老师我还在不断地探索中前行。虽然我自身没有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工程经验,对复合材料在常用领域航空航空器上的应用理论基础也不够了解,但是化工专业出身的我对化工设备的应用与设计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在从事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实践教学之初,我的设计选题多与化工储罐相关。这样即与工程应用相关,又能保证适当的难易程度,并有大量化工储罐类设计指导材料作为依据;此外,化工类储罐又是复合材料专业学生接触不多的设备,且看似简单的储罐按容积大小和应用形式不同又分为立式、卧式、拼装式、两支座、三支座等不同形式,设计计算方法就有很大差别,这样既能保证了选题的合理性和难易程度,又具有了一定的可设计性、灵活性、挑战性和趣味性。
1.2指导与管理
虽然课程设计的教学形式相对于理论课程具有极大有灵活性,但并不是分配任务完成即可,过程中还不能缺少相应的指导和管理,目的是为了提高设计质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以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重在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之后采取集中辅导和个别答疑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在指导课程设计前指导老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构思设计思路,拟定方案,并根据设计目标确定设计内容、步骤和重点、难点,然后在布置设计任务时,连同成果要求、参考资料等向学生介绍清楚。导论环节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的设计进程顺利与否。对于“玻璃钢化工储罐”课程设计而言,设计目的在于掌握玻璃钢制化工储罐的设计方法,重点是储罐壳壁的结构设计,即复合材料的铺层设计,难点在于力学分析和计算,为此,应在这些方面给予侧重。尽管第一次接触复合材料结构课程设计学生有很多茫然,但课程设计的过程还是要以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潜力为主,而不应是老师一步步教着做,照葫芦画瓢,做完了也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这一课程上我个人很喜欢按照国外的教学方式,任务布置好了,由学生自己努力去完成,是一个很好的发掘潜力的过程。因此对课程设计的指导便是把共性问题应进行集中辅导,指出方向和思路,至于学生具体碰到的具体问题再给予个别答疑。为保证在短期内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设计任务,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和时间节点的安排尤为重要。
1.3考核
考核是对课程设计的最终检验,也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成绩。课程设计的评判不像考试试卷有标准答案,难以有着统一的标准。由于是分小组合作完成,所以在评定时更是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除了看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的完成质量外,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及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尽量做到公平。因此,在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体系分为平时成绩(30%)、设计文本(50%)和答辩(20%)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核:出勤率、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和每日进度完成质量。平时成绩对督促懒惰学生的设计进程有一定好处,同时也对是否表现认真且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公平性判据。设计文本成绩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核:设计思路是否正确,设计步骤安排是否合理;造型、选材及工艺是否合理,结构计算是否准确;设计图纸是否规范、设计说明书书写是否详细清晰等。纳入答辩环节便于更客观、公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掌握程度。答辩中,学生通过与指导教师面对面交流,可以加深对设计的理解,对知识点上的盲点与误区有更好的反馈和弥补,并且答辩可以锻炼学生表达与应变能力;指导老师也可以通过答辩清楚了解学生对设计思路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并且通过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整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强化。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对优秀的设计者和设计作品,予以表扬鼓励,以调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对不认真完成设计或未达目标要求者要求其进行整改或限期重做。
2复合材料结构课程设计文本的基本内容
以“**立方玻璃钢卧式盐酸储罐为例”,设计的任务是确定产品的结构,技术、经济指标和主要零部件,并编制必要的技术文件。故完整的设计文本应包括以下内容: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前言(主要介绍设计的目的及复合材料储罐的应用及优势特点等)选型设计(依据设计标准选定储罐的基本造型、封头、支座等,并确定筒体直径、长度、伸壁长、跨距、封头高度、支座宽度和包角等相应的数值)性能设计(依据使用条件和各材料的性能选定材料,并明确该材料的性能参数,如克重、模量、体积含量、许用值等)结构设计(重点是载荷分析和计算,包括轴向应力、剪应力,环向应力等,从而确定筒体及封头的壁厚和铺层数,注意边设计边校核)工艺设计(根据以上设计的内容选择成型工艺方法,并完成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等)零部件设计(主要指确定各种接管如人孔、进料口、排气口、液位计、出料口、排污口、压力计、液封等的数量及尺寸等)安装设计(确定各接口的安装位置及储罐整体的安装等)制品检验(制品的检测方法)附图(本课程设计只要求绘制总装配图,其中要把构成产品的全部各种零件,部件,标准件,配套件等表示出来,同时将局部放大的铺层设计图表示出来。
3复合材料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体会与改进措施
经过两年来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体会,以此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奠定基础。(1)学生起初对课程设计虽然不够了解,但了解后十分感兴趣,说明相对于枯燥的理论授课,学生更喜欢这种形式灵活的、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教学方式,因此,对于该类实践课程应加大重视,并投入精力去研究和改革。(2)课程设计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自主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设计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检索收集能力不强,融会贯通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较弱,以后教学中应就此点进行强化。并且,在布置任务初期,应利用一定时间教授学生如何有效进行文献检索和收集。(3)设计过程中,团队合作不仅能够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设计任务,而且还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但仍有个别学生独立性差,不爱动脑思考,对团队成员的依赖性过大,有待于进一步有效控制。具体可通过考勤、检查设计草稿、及加大考核力度等措施进行过程控制。(4)课程设计对指导老师是极大的挑战,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故“双师型”教师更为合适。指导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还应不断思考,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提升学生设计能力的途径。与企业进行友好的沟通与合作是一个直接有效的途径(如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进入课堂参加指导)。(5)现有的课程设计形式虽然使学生在设计方面有了基础的锻炼,但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如能配合复合材料结构专用设计软件的使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设计效率,进而适当扩充设计内容,而且更能与专业设计人员的工作接轨,对培养应用型的大学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冬敏.高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9):72-73.
[2]徐文娟.课程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59.
[3]于岩.材料学科本科生课程设计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3):58-59.
[4]张汝光.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基本观念[J].玻璃钢,1997(2):26-31.
教育部环境工程与科学教学指导分委会于2005年制定了《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要求,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先精神,环境工程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一下能力: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艺设计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实验能力等[1]。实践环节对专业教学至关重要,可使学生加深基础知识理解与掌握,锻炼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程设计作为理工科高等院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学习和生产实际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础理论,进行工程设计的尝试,也是对前期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评价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搞好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来讲,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现状
(一)设计课程内容重复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后的一次综合训练。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和“环保设备-原理•设计•应用课程设计”,时间分别为1周。《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选用教材为高廷耀、顾国维、周琪主编的,笔者根据大纲要求及实际教学时数的限制,重点讲解下册第二篇污水处理部分,以水处理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生物处理方法为主线,重点讲解物理法、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处理方法;《环保设备-原理•设计•应用》选用教材为郑铭主编的,以物理法设备—化学法设备—生化法设备—物理法设备为主线,重点讲解物理法设备、物理化学法设备和生化法设备由于两门课程分别侧重水污染控制原理和水污染控制设备,在课程设计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重复的。
(二)课时量少
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在校生的数量逐渐增加,而专业课课时数量逐渐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时间单独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讲授。而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遇到的问题需要指导教师进行现场解答,由于指导课程设计的教师只有一个,很难及时解答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课程设计时间短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和“环保设备-原理•设计•应用课程设计”的时间各1周。1周的时间设计一套比较复杂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很困难的,因此课程设计题目难度不宜太高,要求也比较低,对学生实际设计能力锻炼效果有限。例如在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时,首先需要根据给定的水质条件和出水要求选定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然后再根据工艺流程进行设计计算,由于学生缺少对工程实例的认识,工艺流程选择未必合理,可能需要重新选择再进行设计计算;而在对设备构筑物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需要选取合适的工艺参数,进行计算后对结果进行校核,由于学生对构筑物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上,需要进行对此校核计算结果才合理,再加上绘制设计图纸,1周的设计时间就显得非常紧张。
(四)课程设计过于理论化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向学生下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设计题目。设计题目一般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较少,学生在接到设计题目后也不会安排到类似的工程现场进行参观学习。学生缺少对工程实例的认识,只能根据课本理论查找相关的设计手册,完成设计计算,整个过程过于理论化,与工程实际相差太远。
二、课程设计改革方案
(一)修改教学大纲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和“环保设备-原理•设计•应用课程设计”两门课程,由于两门课程分别侧重与水污染控制原理、方法和水污染控制设备,在课程设计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所以在2010级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已经进行了修订,将课程设计集中在第七学期“环保设备-原理•设计•应用课程设计”进行,时间为2周,精简了课程设计内容,延长了课程设计时间。
(二)完善课程设计资料
总结近几年课程设计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制订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编写具体的设计指导书;收集整理各种设计参考资料、设计手册等;制订课程设计管理文件。
(三)重视课程设计的实践锻炼
课程设计别重要的是计算构筑物的尺寸,选择设备的型号等问题。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效果可安排学生到工程现场进行参观学习,参观的单位一般2~3个即可,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处理工艺和处理构筑物的规模、重要参数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结合工程实例完成设计任务。在2010级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对此已经进行了修订,将生产实习安排在了课程设计前,即第六学期进行,丰富学生的实际经验。
(四)改变多人做同一题目的做法
进行课程设计,最好是每个学生采用不同题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是多人同做一题,这样就难以避免抄袭现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作为指导教师要尽可能地多布置不同的设计题目。但学生数量太多,做到一人一题可能性很小。这时,可以布置相对较复杂的设计题目,让几个学生共同完成,每人承担各不相同的任务。这样既可以避免抄袭现象,让学生各自独立完成设计题目,还可以在设计中锻炼学生的工作协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好处。
(五)真题真做,环环相扣
通过生产实习,让学生直接接触污水处理设备,增强学生的工程概念,而且为了提高学生在生产实习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后续的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前,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并确定各组应完成的设计题目,并在生产实习前专门进行一次有关课程设计的授课,对课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提醒,同时介绍生产实习厂家的主要特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生产实习,使写生在实地参观实习时对其中可能对自己课程设计中具有参考意义的部分进行重点学习和讨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生产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理解,可以在较短时间的生产实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识。因此,课程设计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p#分页标题#e#
关键词: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教学体会
作者简介:吕廷波(1978-),男,山东临朐人,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讲师;李明思(1965-),男,新疆奎屯人,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河子大学“263”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J08014)、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4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086-01
水泵与水泵站是工学门类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水利工程中常用的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等理论知识;了解泵站辅助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泵站节能改造的一般手段;重点掌握水利工程水泵站的设计方法和要求。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基本理论和设计基本方法综合应用的实践,是学生尝试进行设计任务的综合训练。
本文主要从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的题目设置、实践过程指导、设计规范应用和成绩考核评定等方面对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的教学经验体会进行了阐述交流。
一、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的题目设置
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目的是锻炼学生精确完成相关水力计算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等理论知识的应用,能了解泵站辅助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了解泵站节能改造的一般手段,同时学生掌握泵站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泵选型的原则,泵站机组布置的要求,工程图纸制图标准以及泵站设计规范的一般要求,充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的创造能力。合理设置设计题目,有利于引导学生投入课程设计,是每位同学自发自觉地得到良好的实践训练,加深自己的设计水平和职业能力。
指导教师在进行水泵与水泵设计题目设置时,首先考虑学生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设计题目;同时结合专业发展应用情况,体现课程设计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应当根据涉及水泵与水泵站的研究课题或当地实际需求情况,做到“真题假作”或者“真题真做”,这样使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内心充满被需求感,可以提高学生设计时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如将水泵设计应用于滴灌和喷灌的系统规划的设计,需要进行低压管道的设计,主要考虑水泵的输水扬程,如果设计某个从河道渠水的一级给水泵站,结合城市及河道的地理位置1:10000地形图、城市人口、城市各区的用水量、气象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电力条件等,则要求学生根据地形情况、来水量和用水量情况设计一级给水泵站。
为了科学合理地设置题目,教师在下达设计任务书时,应提供不同的地形图纸,不同的基础数据,不同需求的规划设计内容,以便学生自主选择,选择做不同的题目,更好地体现个人设计特点,更好地掌握水泵与水泵站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设计题目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课程设计兴趣,也可以有效避免课程设计中的抄袭雷同现象,促使学生必须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努力完成设计,加深学生对课程设计全部环节的掌握程度。
二、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弱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包括设计规划区的资料收集、水泵与泵站设计相关规范与标准、图纸规范绘制、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给水泵站设计为例,学生设计工作包括:根据城区用水量确定泵站所供流量;根据地形图选择站址、供水池位置及吸、供水管线路,并作出线路图。选址是要考虑洪、枯水位及河岸淹没区,作出站址附近河流横断面,标注水位;估算设计扬程、初选水泵型号及电机;根据水泵和电机安装尺寸及重量设计机组基础;选取吸水管和压水管;布置机组和管道,作出相应水池平面布置图;确定水泵安装高度,计算吸水管、压水管长,计算管路水头损失;精选水泵和电机,列出其特性表;根据水泵参数及管路特性和相对性能曲线图,校对泵站和水泵工况;选择泵站附属设备,包括变压器、配电柜、起重设备、水锤保护设备、真空泵、通风设备、站内排水设备等;编写计算及设计说明书,应包括设计根据、主导思想和方案评价及设备表。吸水池、供水池及电路的各种图绘在说明书中。泵站平面图、剖面图单独出图,作图标准与教课书实例相同。
1现状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主干学科开设课程设计是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需要而开展的。但是,课程设计教学效果总体来讲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课程设计质量整体不高。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由任课教师直接指定。由于部分青年教师指导课程设计经验不足,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倾向于从互联网上找参考资料,学生也通过网络比较容易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没有经过深入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引用网上资料,难以达到课程设计的要求,也影响课程设计的质量。
(2)课程设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设计是承接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的重要环节,学生非常希望将自己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起初课程设计的情况是,在两周的时间内,按照选题、查资料、策划等流程执行,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指导、检查。出现少数学生偷懒,少做设计内容,甚至还有抄袭现象,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设计作用大打折扣。
(3)考核标准难以统一并流于形式。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课程设计评价标准的多维度,制定课程设计考核标准有一定的难度。考核过程主要由指导老师根据课程设计报告撰写的情况评分。由于受到指导老师主观因素的影响,指导老师也缺少相对客观的评分依据,最终考核成绩普遍偏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程设计和论文没有有效区分。不少学生把课程设计按照论文的模式和结构撰写,没有理解课程设计的实质,课程设计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指导老师和学生都对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要求不能准确把握,理论偏多,偏离了课程设计重在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初衷。
2改革措施
课程设计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使老师和学生都不甚满意,为了能达到课程设计的预期目的,专门召开课程设计研讨会,积极探索课程设计改革措施,在进行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对课程设计进行较大的改革,把过程管理的思想引入到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
2.1充分做好开题准备
指导教师要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要求,给学生准备合适的题目。由于每个课程设计的先修课程和后继课程不同,所以其目的、任务和要求有很大的区别。采取的相关措施有:第一,由课程设计指导小组教师集中讨论决定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第二,编写完备的课程设计指导说明书。指导书包括:课程设计性质、对象、学时、学分;课程设计目的侧重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课程设计题目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出发,提供自学、查资料、独立实践的任务;课程设计内容应说明必须的步骤和反映步骤完成情况的文档;课程设计考核标准包括出勤、设计报告、成果汇报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应的得分标准。
2.2建立答疑制度
在课程设计期间,每天安排一名指导老师值日,为学生答疑,严格考勤。学生针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须主动找老师答疑,交流设计构思、想法和创意。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搜集资料、撰写策划方案的能力。
2.3提交课程设计大纲
在课程设计开始后的第三天,学生要在查找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撰写课程设计大纲,大纲要明确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某个具体企业的简介,在战略、营销、人力资源、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相应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要合乎管理的逻辑。大纲必须提交指导老师审阅,指导老师和每个学生就大纲进行沟通,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学生在指导老师审阅后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思路。
2.4实行全过程考核
课程设计采取从课程设计开始的第一天直至结束,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都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估,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课程设计考核标准根据特定的设计目的和性质编制。考核标准包括出勤率、各阶段的评价、设计报告的评价、成果汇报的评价等多项指标。各指标所占的比例也由课程设计指导小组老师集体讨论确立。
2.5组织成果汇报
在课程设计结束后,安排了成果汇报环节——答辩。汇报流程类似毕业答辩程序:由学生自述10分钟,之后老师和同学针对性提出2-3个问题。学生要取得好成绩,必须按照要求完成设计任务,认真搜集资料、完成报告、熟悉设计内容,总结重点、制作PPT完成汇报。
3改革效果
3.1强化了课程设计指导老师的责任心
在前期的课程设计中,按照某些说法,指导老师用课程设计“混”教学工作量。通过一系列过程管理,指导老师除了在课程设计上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外,还要有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对指导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老师必须保持和学生沟通,有效强化了指导老师的责任心。
3.2加深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理解
以前不少学生普遍对课程设计和论文的区别没有弄清楚,很多课程设计基本上就是论文。课程设计简单的说,就是设计一个可以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操作方法,不需要太多理论的阐述。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要求学生设计出某公司不同职位、岗位员工的绩效考核表格,让企业每一个员工根据这个考核表格很清楚的知道组织对自己的要求,自己从哪些方面努力能取得良好的绩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通过一个完整的设计,为以后学生可能从事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3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