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人才培养的方案

关于人才培养的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人才培养的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人才培养的方案

关于人才培养的方案范文第1篇

一、存在问题

作为区级唯一一家精神专科医院,我院担负着全区精神障碍患者的诊疗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也在逐年增加,我院现可以满足精神障碍患者诊疗的工作,但是对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有较大难度。

二、原因分析

(一)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不能满足医院发展

(二)人员结构配备欠合理

随着医院的发展,现有人才资源与医院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能够胜任心理方面人员数量少、质量低,不能满足现社会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培养心理学人员,成立心理科

1.可以在医生及护理队伍中对比较上进、有学习需求的职工给予学习平台,或给予培训机会,来弥补我院心理服务缺失的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2.为满足社会需求,我院可以成立心理科。

(二)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及薪酬分配制度

1.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对稳定员工的心态有比较好的作用。医院应该根据医疗、护理、医技和管理人员等不同类别和不同岗位的人,来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绩效管理方案,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将个人发展与医院的发展相结合,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2.建立完善医院各项工作制度,各岗位工作才能有条不紊。根据制度,各科室领导组织本科室职工学习,认真执行制度。也可以定期组织培训,以培训促提升。单位领导加强督导检查力度,使管理落到实处,定期进行督导、考核,来促进提高技术水平,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三)拓展培养途径,全面提升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

1. 单位领导班子应该带头学习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在思想、认识上取得一致,行动上才能步调一致,才能形成整体合力。并积极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丰富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实践本领,自觉融入到医院发展的工作中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破解工作难题,提高在工作中的开拓创新精神,尽心尽力踏实工作。

关于人才培养的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Web数据库;ASP

1 引言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普通高等学校组织日常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体现高等学校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涵盖先进的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和所属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详细规定从理论教学体系到实践教学体系、从传统课内教学体系到课外素质教育体系、从课程先修后续的关系到知识体系的拓扑结构等高等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管理与执行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构建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的高效的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系统,是各高校所面临的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2 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系统简介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管理中比较核心的部分,它的制定情况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根据专业信息、学习层次、学习形式等情况来决定某门课程的学分、学时,安排的学期和考核方式。可以根据条件查询某一学年的所有培养方案情况,并可进行合理的修改。要求能够把往年的培养方案导入到今年的培养方案中来。

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涉及的对象与关系比较多,对象与对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就更复杂。本系统共分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方案运行、课程管理、系统高级管理四个大的功能模块。

(1)培养方案制定

学校对每一年进校的学生都应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它包含了各专业、学期详细的开课计划以及学生毕业规格。所含数据库包括院系、专业、课程、学分、学时、实践周安排等。该模块包含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以及审核、审批、统计等过程。培养方案可供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用户查询、打印,作为他们安排自己工作或学习的指导。

(2)培养方案运行

培养方案制定完后,系统自动根据培养方案中的数据生成学期教学计划运行表。该表是培养方案在每个学期的实际运行轨迹,相对培养方案更加详细、严格、可执行。教学计划运行表添加了班级、教师等信息,并对实践教学环节生成准确的教学进度表。

(3)课程管理

课程库的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留有不同权限的接口,教务处和院系可对课程的编号、教学大纲、课程简介等内容进行管理。

(4)系统高级管理

此模块管理权限最大,可以对院系信息、专业信息、学生信息、课程信息、专业类别信息等基本数据作后台统一管理。针对不同的功能设置不同的用户权限,以保证数据的安全访问。

在综合上述功能模块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用户(教务管理人员、学生、教师等)的要求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基于B/S结构的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系统,利用基于ASP的WEB数据库开发技术完成该系统的开发设计。

3 基于ASP技术的WEB数据库设计

ASP是一种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它与ADO的充分结合,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访问功能,已成为网上开发数据库的重要工具。

ASP技术是通过后缀名为asp的文件来实现的。当在浏览器Browser中访问以后缀名为asp的页面时。实际上就是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Web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调用相应的ASP引擎asp.dll来处理。若ASP脚本中含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就利用ADO对象,调用ODBC驱动程序,连接后台数据库,执行ASP文档所指定的SQL指令,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并将执行结果动态生成一个HTML页面返回Web服务器,然后与ASP文档中非脚本的HTML代码进行合并送给用户浏览器。客户端浏览器接收的是经Web服务器执行后生威的一个纯粹的HTML文档,可被运行在任何平台上的浏览器所执行,同时由于ASP源程序是在服务器端执行,保证了ASP源程序代码的安全性。另外服务器仅仅是将执行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减轻了网络传输的负担,提高了交互的速度。

关于人才培养的方案范文第3篇

1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背景

汉语言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出现后较早设立并繁荣的一门专业课程,汉语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文学培养知识面较宽的专门人才,为各行各业输送优秀的人才,汉语言专业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各行业和领域,为行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汉语言专业由于其教学知识设计的广泛性,曾一度成为各高校争相设立的专业,在当时就业前景非常广。但是,随着21世纪的到来,汉语言专业因为泛而不专的原因,导致其逐渐变为冷门专业,而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汉语言培养人才的目标和能力需求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的行业已经不仅仅是具有审美能力、写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的单一型人才所能适应的,行业逐渐偏向于实用性,对汉语言人才的培养方案就应作出相应的改革。

2 省属高校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注重理论而不重实践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汉语言专业由于其偏理论方面的学习,已经逐渐受到报考人员的冷落。究其原因仍然是高校在培养汉语言专业人才时,由于一直以来坚持理论教育大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弱,面临着逐渐被社会边缘化的严峻形势。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4年学制的本科专业,一种是2年学制的专升本专业,由于本科设立时间短、基础缺失,汉语言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学校的专业课程太多,使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保证,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不足,很多高校的汉语言课程的主修课程被文学赏析和文学写作占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只是停留在理论层次。

2.3 教学方法传统无创新 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结合时代在不断进步,在汉语言教学中应结合当今社会的普遍情况实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然而,很多高校的汉语言专业教育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教育水平,课堂教学按照传统的汉语言赏析和汉语言文化写作只是单纯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与当今实用性人才需求理念相去甚远,使得汉语言专业整体就业率低,就业水平不高。

3 对省属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几点建议

3.1 开展汉语言拓展课程 汉语言拓展课程是指在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和最新经济发展趋势开展相应的拓展课程,主要分为三大模块:

3.1.1 考研深造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根据汉语言专业的文学和语言两大模块来设置,在课程设置上提供汉语言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等语言课程;在文学课程设置上开设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化赏析、唐宋诗词赏析、明清小说研究等文学课程。

3.1.2 教师教育类课程。汉语言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较多的选择教师行业,在教师教育类拓展课程,开设教师素质教育、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文学解读、经典文学理解与赏析、教师礼仪、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演讲与口才等教育类课程,使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行业时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努力拓展教育知识水平,力求培养多方面知识技能的教师人才。

3.1.3 文秘编辑类课程。开设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等课程,这类课程适合汉语言专业学生以后从事文员和公务员;开设新闻采访与写作、文学编辑、新闻学等课程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后从事媒体、记者、文案类工作。

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汉语言专业在培养专业人才时,要注重人才实践能力的开发,结合理论进行相应的实践,在实践教学课程的开设中,分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和综合性实践三个实践类别,主要实践课程包括文学采风、学年论文、文化资源调查、非线性编辑、报刊排版、教师教育、新闻采写和文书档案管理等具体实践课程,并且针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考查。

3.3 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 学生一到高年级,提问的主动性就会降低,很少主动向教师提问,即便有问题也是自己到图书馆或者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得到模糊的答案,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课程知识讲解,才能使学生得到进步。

3.4 加强实践,重视学生实习过程 汉语言学生一直以“高理论低实践”的状态而被用人单位诟病,要改变这种认知,就应该强调学生实习的重要性,在汉语言学生毕业前,高校应该设立相应的实习考核毕业检验过程,只有通过对实习的评价结合学生表现予以毕业。学生可以通过在初高中课堂、新闻媒体、企业文化部门等进行就业实习,提高汉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于人才培养的方案范文第4篇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关于成立

“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小组的通知

 

院内各单位: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的意见》(教高〔2018〕2号)《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扬州大学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工作安排,学校已于2020年6月全面启动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下达专项经费,组织学院广泛开展调研,为顺利完成该项工作,结合学校实际要求,经院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成立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夏泽清  杨章平

副组长:常国斌  王小龙  龚道清

组  员:杨海明  魏臻武  魏文志  徐  琪  王梦芝 

严学兵  苗淑彦  毛永江  王杏龙  孙龙生

 (此页无正文)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〇二一年三月九日

关于人才培养的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融合 创新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经各地推荐,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组织专家评审,陕西共有三所高职院校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分三批开展项目建设工作。项目的建设任务非常全面和具体,其中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是首要建设任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方案多数是从政治、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描述的,描述的内容都过于理论与空洞。

我国现有的主流教学过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适应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还沿用了本科院校的课程构建,只是从深度方面与本科院校有所区别,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科性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形式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质量,也使得高职教育逐渐失去了特色,变成了大学本科教育的“学前班”。高职课程内容过于陈旧,没有与现行规范同步,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用前苏联的课程架构模式,采用学科性的课程体系。多年来的改革并未使高职课程从本质上发生变化。

2.验证式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有开展,但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例如很多院校通过一些课程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课程设计内容单一,一个班的学生都用相同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这样的设计往往都有着共同的评价标准。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属于验证式的,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积极性。

3.课堂式的教学模式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资源的约束下,课堂是学生取得知识最主要的来源,甚至在某些院校成为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无论课程的性质以及课程的教学标准,学生都在教室里完成其全部学习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多数也都是“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所有获取的知识都来源于教师的描述,没有实例,没有模型,没有现场,课堂教学显得空洞,逐步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4.学院独家完成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方案直接决定学生在大学这几年中都应该学会什么、怎么学习、毕业后应具备什么技能。但是这些应该具备的技能是否能够满足就业的需要,就应该听听用人单位的意见。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全部由学院完成,很少有企业人员参与,这样“闭门造车”制订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就要打个问号了。

5.学术型的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的教师群体中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为数不多,很多教师是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当教师的,也就是“学校到学校”只是角色发生了变化,其自身并没有实践工作经验。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群体理论知识充实,实践技能匮乏,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6.知识性的教学评价

关于教学评价方面,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方式就是考试,分为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考试主要是从知识层次方面对学生应掌握的内容进行考核,但几乎完全忽略了实践技能的考核。例如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课程的考核如果采用考试的形式,让学生写出软件操作的一些命令。这种考核方式比起让学生利用软件做出一栋建筑物的工程造价来说就显得过于理论化了。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1.构建“工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工学交替、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工学交替,依据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按三个阶段能力递进组织教学,推行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等新教学模式。参照施工员等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培养建筑施工生产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即依据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工学交替,按三个阶段能力递进组织教学。

“工学交替”是指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认知,在暑期到企业进行生产认知实习,经过第二学年进一步学习巩固理论知识,暑期到企业进行综合实践,第五学期在企业继续进行综合实践学习,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三段递进”指的是能力递进,前两学年是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训练,第二学年的暑期以及第五学期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第六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2.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重点是配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创建以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的学习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深入不同规模、不同资质等级、不同地区的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形成岗位知识与职业能力分析报告,分解知识与能力的考核要素,创建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学习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吸引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质量。

学习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遵循“能力为主、知识为辅,过程为主、结果为辅,应会为主、应知为辅,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确定专业理论考核和职业能力考核的权重,并结合企业考核标准确定能力考核要素,改变以前学科成绩考核的方法,将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使学习效果评价与岗位职业标准相吻合。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在企业专家的参与下,采用现场实操、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核。

3.真正的双师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根据“工学交替、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按照企业锻炼、校外引进、行业企业聘请、国内外培训、承担应用技术研发课题等思路,从知名施工企业引进的企业技术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进行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培养,使其能够负责人才培养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带领专业系部全方位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对校内的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带头人培养。通过企业一线锻炼、国内外培训、承担应用技术课题等途径,使其迅速成长。将专业带头人培养成既能把握专业(群)建设与改革发展方向,保持专业(群)建设的领先水平,又能把握行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既有高水平课程开发和教学能力,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国内同类院校知名专家。

4.真正的项目化课程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开展对建筑施工企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提取出典型工作任务,经综合分析确定施工员的岗位能力,再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并形成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分析转换为学习领域。按“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过硬”的原则,合理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制订课程体系实施方案。(见表1)

表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名称一览表

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个与时俱进的工作,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的素质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力求创建出实用性强、便于操作、教学效果优良的人才培养模式,用以指导具体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立.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54-55.

[2]张继军.校企合作办学 工学结合育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0):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