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通信基础设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无线电事业快速发展,公用移动通信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3G通信产业的应用和发展对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通信基站作为移动通信网络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建设和布局不仅应充分满足通信覆盖和承载容量的需求,同时也应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总体发展要求,体现与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然而,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基站建设不断增加,铁塔和建筑物上架设的天线随处可见。无线基站和天线的增多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问题,如市区建筑物顶部天线林立,特别是在天线密集的区域更是显得杂乱无章,严重影响了视觉环境。另外天线在建筑物顶部,也会给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的居民带来一种不安全感,与此同时,新型城市的建设对市容景观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在保证网络性能的基础上,使基站选址和天线的架设符合市容景观的要求,乃至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通信运营商和政府共同面临的新课题。为此,长沙市无线电管理局认真履行市通信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针对基站建设和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创新管理办法,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在推动公用移动通信基站集约化、景观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积极探索基站建设和管理新模式,取得了较好成绩,并积极推进和组织完成了2011年~2030年长沙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工作,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1.以制度和机制为保证,有序推进和支持基站建设长沙市政府成立了通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动引导和督促运营商基站集约化、景观化建设,深入有序开展了加强共建共享监督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有序推进和支持基站建设。(1)突出国家战略,有效保障TD网络建设。TD-SCDMA技术是我国通信业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国际标准,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长沙市政府多次召开TD网络建设工作会议,布置相关任务,并将其纳入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划和审批等环节上进入“绿色通道”。同时,长沙市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无线电通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开放楼顶和路灯、广告牌、公共绿地等市政公共设施,提供站址资源用于基站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将通信网络建设用地作为公共设施用地给予支持。(2)成立了市通信领导小组。为解决通信运营商基站建设“选址难、建站难”等方面的问题,长沙市政府于2009年7月19日,专门成立了通信领导小组,通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长沙市无线电管理局。各区、县(市)政府,长沙警备区司令部,市建委、公安、城管、规划、环保、物价、国土、园林、电力部门,市电信、移动、联通分公司等为成员单位,协同做好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工作,及时解决基站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2011年,因工作需要和人事异动,根据长政办函[2011]183号通知,长沙市政府决定调整长沙市通信领导小组机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办公室仍设在市无线电管理局,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为通信基站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3)制定颁发了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实施细则。2010年2月3日《长沙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由长沙市通信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并正式颁布实施。该细则确立了集约建设、景观设置的基站建设模式,强化了运营商间的共建共享及景观设置要求。它对加强长沙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维护移动通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者和社会公众的权益,保障公用移动通信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4)明确了路灯式通信基站建设及审批流程。长沙市创新基站建设模式,无偿提供城市路灯及广场灯等市政公共设施资源用于基站建设,为支持和规范路灯式通信基站建设,制定下发了《长沙市路灯式基站建设及审批流程》。进一步明确了路灯式通信基站定义和建设原则,对审批流程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提出了建设要求,简化了审批流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目前长沙市政府已联合审批路灯式基站建设计划682个。路灯式通信基站是指建设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城市广场、景(园)区、居民小区等公共区域,寄挂在路灯杆或景观塔上的仿路灯型通信基站。
2.以规划为先导,对通信基站设置和审批进行规范化管理通信基站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必须坚持的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必须放在率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近年来,长沙市加大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推进力度,对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管理贯彻“以民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不少成果。(1)把通信基站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为了提高基站管理的科学性,长沙市加强了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市长张剑飞主持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移动通信基站规划和建设问题,指示由长沙市无线电管理局牵头负责组织实施。该专项规划市政府委托工信部电信规划研究院已编制完成,2011年11月11日,市规划局组织了2011年~2030年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管网、通信基站、局房、光交接箱及室内分布系统)专家评审会并原则通过。该专项规划报批后,将纳入“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把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在长沙乃至全国还是首例,必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长沙”、“无线城市”的建设步伐,对于长沙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通信基站建设及健康发展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建立了通信基站建设联合会审和规划评审制度。①?建立基站联合会审制度。在基站建设方面,长沙市建立了由市无委办、规划局、城管局、环保局、园林局等部门组成的会审小组,定期对各运营商申报的基站建设计划进行联合审核,由通信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建立了会审制度。“会审”制度将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到一起,加强相关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会审”以基站建设“符合科学规划、符合集约建设、符合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对基站建设中离中小学校、居民居住区较近的计划进行严格把关,对重点区域提出了隐藏化和景观化的建设要求,对各运营商分别有需求的站点,提出集约共建的要求。②?进一步完善了通信规划评审制度。依据通信基础专项规划,要求市城乡规划局在建筑规划设计评审阶段安排通信主管部门代表参加设计评审,对不符合通信规划设计要求的设计方案应责令修改,从制度上保证通信专项规划落实到位。(3)注重抓好通信基站的科学建设,明确了基站拆迁补偿办法。①?基站建设结合长沙的地形地貌来科学规划布局。长沙市规划局将基站设施规划落实到分区规划中,并在分区规划的基础上,将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落实到控规中,使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能够落实到位;同时通信基站设计要求科学合理,适应不同区域的通信需求。②?明确了基站拆迁补偿办法。长府阅[2012]9号《关于长沙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要求:负责通信基站拆迁相关部门必须提前3个月通知通信运营商,按“谁拆迁谁负责在该区域内提供基站建设场地的原则”和“拆一补一”的原则,在完成替代基站开通后,再将原有基站拆除,保证区域内通信不中断。要按政府相关规定对拆迁通信基站进行适当补偿;同时应建立相关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明确责任部门和执行部门,确保基站拆建到位。
3.以共建共享为理念,深化景观化改造,促进移动通信和谐健康发展景观化基站主要是指采用特型天线、隐蔽、遮挡等多种手段,在保证无线网络质量的同时,对基站的外观天线、馈线、连接线架进行景观化,使基站的外观与城市环境协调一致,避免视觉污染和辐射恐惧,以保证通信覆盖和质量。推进景观化基站建设,有利于实现城市与信息化建设的和谐发展。(1)对影响市容的基站进行美化改造,支持文明创建工作。针对长沙市主次干道各类天线林立、对全市景观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张剑飞市长批示要求限期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强督促检查。为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市城管执法局对通信运营商在市区11条主干道及二环线两厢影响市容的已建通信基站进行了摸底,确定拟对143处基站进行美化改造。确定的整改原则与方式为:与城市景观相一致;分期、分批、分时段进行整改;谁建设谁整改。多家天线基站共楼顶的,经协商后,由一家单位负责组织施工,按照市通信领导小组审定的天线改造设计方案,重点采用排气管型美化天线和集束天线两种方式进行整改,通信运营商按照市政府要求及时整改到位。该项整改措施的推行,为美化城市和“文明创建”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长沙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总分在省会级城市中排名第一。例如对时代帝景基站的改造,该站位于河西金星大道时代帝景楼顶,采用6根排气管式一体化美化天线,该产品天线部分净高2.5米,总高3.5米,直径16~20厘米,选用建筑物楼顶上常见的排气孔形状,结构设计极具美化效果,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集成化馈电网络设计,一体化成形,美化隐蔽性相当好,能很好地适应周围环境(见图1)。改造前效果改造后效果图1时代帝景基站改造情况(2)在橘子洲公园打造景观通信基站共建共享典范。橘子洲地域特殊,曾经在洲上通话会同时收到多个基站信号,但因信号强度相当导致切换频繁,通话质量很差,无法正常接听电话;电信与联通公司在洲上没有基站,80%的区域无法正常通话。为此,长沙市政府委托长沙市无线电管理局牵头,协调运营商推进共建共享,彻底改善橘子洲通信环境。原计划建设133个全部采用仿真型天线的基站,经3次优化,最终确定,建设39个“仿真环境”移动通信基站,经政府各职能部门联合会审并报市领导批准建设。2011年4月20日通信基站正式开通运行,在橘子洲上实现第一处真正意义上的3家通信运营商“共建共享”的基站。橘子洲公园移动通信基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基站与周边环境协调,和橘子洲景观一致,完全融入景区景观中,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目前,长沙市无线电管理局正协调通信运营商与岳麓山风景区管理局共建景区内短信平台,努力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创新服务内容,为景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对该项工作,长沙市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工信部,中国电信、移动、联通公司来湘考察,参观了橘子洲仿真基站建设成果,给予高度赞扬并建议向全国推广(见图2)。图2橘子洲公园景观天线效果图(3)洋湖公园片区及橘子洲公园二期通信基站建设正抓紧推进。2012年2月28日,长沙市通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政府办公厅、市规划、城管、环保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通信运营商在先导区洋湖公园召开洋湖公园片区及橘子洲公园二期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联合会审会。洋湖片区北依岳麓山,东临湘江,是长沙市南二环线与南三环线的围合,与湖南省政府隔江相望,总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是集酒店、办公、商业于一体的中部区域性总部经济基地及与之配套服务的生态湿地公园和绿色宜居社区,是城市、湿地生态及人居和谐发展的生态示范新城区,它和橘子洲公园一样,是人文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一个典范,也是长沙的一张名片,因此,各级政府和领导都高度重视洋湖片区及橘子洲公园综合通信网的规划和建设。会上各部门对基站建设方案充分体现了“共建共享”、“美观和谐”和“信号无缝覆盖”的建设思路予以肯定,方案进一步优化审批后实施建设,真正体现湖南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建设理念。(4)加大无线电科普知识宣传力度,让公众理解和支持基站建设。在积极推进基站科学管理、和谐建设的过程中,长沙市无线电管理局始终把群众宣传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为该项工作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一是要求通信基站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和国际标准执行,真正维护群众的利益。二是做好宣传工作,通过长沙网络设备改造升级,做好舆论的正确引导与宣传,逐步消除市民对电磁辐射的恐慌,将长沙市政府和无线电管理局编制的《无线电管理及移动通信中的电磁辐射宣传手册》发放到政府各部门、每个街道及社区,宣传普及无线电科普知识。三是坚持公开的原则,确保通信基站建设符合国家环保标准,要求环保部门做好检测并将结果及时向公众公布,促进通信基站建设和谐发展。
4.为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推动信息化与城市和谐发展作贡献未来长沙市无线电管理局将围绕“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基站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促进《长沙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和“2011年~2030年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基站建设的景观化、集约化水平,并通过强化共建共享来实现基站站址的总控制,以促进基站设置与市容环境的和谐统一,保障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移动通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政府、运营商、用户的共赢。通过管理流程优化、管理手段丰富、规范标准完善、创新实践拓展,为构筑公用移动通信和现代化城市建设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移动通信;业务安全;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6-0000-01
The Safet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Busoness Services
Qu Haijun
(Zhejiang NERACO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Hangzhou310023,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security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point of view the current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s to carry out the security threat faced and made the safet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business application strategy,implementation of mobile services to promote high quality,efficient,safe,sustainable important role in service.
Keywords:Mobile communication;Business security;Application
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发展,使各类基于移动理念的网络通信技术及终端应用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移动网络通信逐步实现了宽带化发展,而手机终端应用则逐步建立了智能化的管理模式。由此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了移动式互联网迅速发展时期。然而,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及全方位应用,各种安全威胁现象也逐步显现,并成为阻碍移动通信服务业务持续、健康及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移动通信业务开展中面临的安全威胁
移动通信属于众多通信业务服务中的一种,包含着多重的层次结构体系,我们可简单的将其划分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服务设施层、系统核心层及业务应用层。在移动通信业务的全面开展中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对这几个层面的攻击,无论任何层次的任何节点出现异常情况,都将对整个业务服务系统的安全、持续运行造成一定的威胁。在应用层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对机密信息资源的泄露、篡改、仿冒,对应用客户端的资金窃取、垃圾邮件攻击等,这些侵害矛头直指应用终端用户的服务业务及信息数据,一旦遭到攻击将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另外在移动通信系统及网络系统的运营服务中也常受到来自各方的安全威胁,例如病毒、木马侵袭、漏洞、黑客攻击等。轻则会造成系统应用程序失灵、数据服务系统遭到破坏,机密信息被盗用,重则会导致整个通信业务网络系统出现大规模的崩溃及瘫痪。
二、移动通信业务的安全架构建设
基于以上安全威胁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构建移动通信业务的安全运营环境中,我们应从基本结构入手,基于物理、网络及系统应用安全的角度,切实构建移动通信业务的安全运营架构。物理安全管理应用主要包括对移动通信系统运行设备及服务设施的安全保障,使其免于遭受自然灾害等安全事故的破坏及人为不当操作造成的系统瘫痪,该物理安全是保证整个移动通信系统全局安全性能的基础与前提。在网络安全构建中我们应科学采用防火墙的安全防护技术为开放式的移动通信网络环境构建一道安全的屏障,从而有效的实现对其内外网络、不同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及权限访问控制,切实促进移动通信业务网络系统各类服务性能的高度可用性。下面我们着重对移动通信业务的应用安全策略做进一步分析。
三、移动通信业务的应用安全策略
(一)移动通信业务基础设施层的安全构建。业务应用安全的基础设施层主要为移动通信系统提供了最底层的安全支持保障,包括安全服务设备及其功能模块系统,例如公钥基础设施PKI、通用型的自启动架构系统及生物识别系统等。PKI作为一种标准安全技术具有一定的安全协议,其系统的核心就在于利用公钥及数字化证书对主体的身份进行验证并实施绑定权限功能。因此我们可充分利用该技术的认证特性将其运用于移动通信业务的开放网络环境中,并促进移动通信业务的终端对其证书进行必要的存储与科学的处理。同时我们还应切实促进移动通信网络业务系统积极构建相应的证书及数字签名处理能力,找到快速认证及使用证书的捷径,使该认证环节得到合理与完善的支持。基于生物识别的密码学原理,目前行业内广泛流行一种基于人体特征的密钥技术,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所有业务均能发挥追踪到目标人的功能,从而保证了各项业务运行的安全。在该系统中我们可从其终端侧进行生物识别方式的认证,包括对人体的掌纹、指纹、声纹认证等。同时我们还可利用网络侧构建生物识别的综合信息库,从而切实促进认证操作的简便性与高效性。
(二)移动通信业务安全能力层的科学完善。为了切实提高通信业务的安全服务能力,面对庞大的用户群及各类访问服务业务,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对用户访问的统一管理及对其身份的科学验证。在用户的管理中我们可为每一位移动用户提供唯一的身份,并将其与各业务系统的信息账户相关联,从而确定用户登录的唯一安全性。同时为了适应不同的安全需求,我们还应强化身份认证统一平台具有全方位的多种认证支持模式,例如对静态、动态口令认证、数字证书、生物识别认证等方式的统筹支持。同时我们还可利用数字版权管理思想及通信协议安全管理模式展开对业务安全能力层的科学完善。
(三)移动通信业务安全表现层的合理管理。业务系统的安全表现层是对安全业务实施及安全业务运行属性的一种合理描述,其直接关系到对业务开展持续性、可用性、信息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可通过在业务管理中采用密钥管理、科学认证、严格的存取控制、对机密业务数据进行安全保障、合理构建数据信息完整性等方式强化业务表现层的安全性能。可通过密钥系统的安全管理服务使之发挥完善的生成、备份、恢复密钥、合理的注册与分配、必要的注销及对密钥申请进行授权、跟踪及访问控制功能。在数据完整性的保护环节我们可充分验证其业务流程开展中双方发出及收到的信息是否一致,是否经过编辑、修改、复制等。另外我们还可充分挖掘移动通信业务的不可否认性防护机制,使消息的发出与接收均有完善的记录证明,从而有效的产生对交易双方行为的现实标识,严格保护移动通信业务的安全属性。
四、结语
基于移动通信业务持续高效发展中面临的多重安全威胁,笔者进一步展开了对移动通信业务的安全性能浅析,意图通过安全威胁的特点分析、安全框架及应用策略的完善构建,使移动通信行业领域实现业务发展秩序化、服务应用人性化、综合管理安全智能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铁通信系统;共享建设;通信安全
高铁信息化建设为行车的安全与运输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它的建设依托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且新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了高铁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步伐。目前,高铁通信共享建设在我国的建设还不是很完善,而且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高铁通信系统本身的特殊性,它的建设还需要各方采取相应的策略。同时,这也成为我国高铁通信共享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一、高铁通信共享建设的现状
所谓高铁通信共享建设,就是以现代通信新技术为依托,通过共用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彻底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并且能够令用户随时随地与任何人进行交流,包括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种方式,此外,还要逐渐接入互联网与进军国际通信市场的高铁通信网和平台。目前,各地区已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起各种铁路通信系统,这不仅大大提高了铁路信息传递的效率与通信的安全性,而且也为建设更先进的铁路通信网提供了基础。然而,这些通信系统之间大多是独立的,互不干涉,既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也导致了运营成本的上升。
现在,由于高速铁路具有快速移动性,所以运营商需要投入较高的经济和技术,以保证高铁通信系统基础设施和技术建设的完备。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已经建成功的高铁通信共享系统中仍存在基站布点无线覆盖难度大的问题,如京津城际高速在沿线建设了55个无线基站,但是仍然存在列车车厢信号屏蔽严重、手机信号频繁切换服务小区等方面的不足;比较成功的高铁通信共享建设案例有郑西高铁,沿线建设了80个无线基站,具有“移动通信密度之最”的称号,每1公里设立一个基站,每10公里设立一个中心机房,避免了京津城际高速缺陷的出现。此外,我国高铁通信共享建设也注重新技术的运用,如合并小区、GRRU光纤拉远,技术方面的投入非常可观。
二、新技术在高铁通信共享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
(一)新技术在高铁通信共享建设中的应用
所谓新技术,是指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光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的有机结合,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智能化、个人化和高速化。
目前,新技术在高速铁路共享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它最大限度地推动了高速铁路共享建设的进程。如在经济高速通信共享建设中,就运用了合并小区和GRRU光纤拉远等新技术,专项投资达到5000多万元人民币;郑西高铁更是增加了新技术的投入,郑州移动为其建设了一个专用的网络系统,这就相当于为其设置了一条专用“VIP通道”:不再是以前的每2公里设一个基站,而是每1公里设一个基站;为了克服经济高速中存在的手机信号频繁切换服务小区等不足,郑州移动就采用每10公里设立一个中心机房的方法,从而保证至少10个基站能够共用一个机房的信号;为了测试网络而专门设立了两部手机,从而集成了先进的网络测试系统,这不仅大大提高了高铁通信的有效性,而且保证了通信共享的安全性和及时性。此外,由于高铁列车具有高速移动的特点,所以无线接入网(移动通信)在铁路通信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随着高铁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高铁通信信号出现信号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二)新技术在高铁通信共享建设中的发展
考虑到高铁通信共享建设未来的发展,它对通信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而且在通信系统的使用期限内,运输会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由于它作为用户联络的手段,因此,在规划它的指标构成时,必须计算出一定的弹性需求。除此之外,通信系统的容量扩充性问题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通常要选择扩容性强的通信方式。就高铁通信共享建设的可靠性而言,如微波,结合起来也是一个必须采取的步骤,这样能够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以此提供必要的备份。以前有两种系统:GSM和TETRA(泛欧集群无线通信),但是随着GSM技术的日渐成熟,它的适用范围快速扩大,造价也逐步呈现下降的趋势,并且由于用户的迅速扩展,集群移动通信解决方案也出现了日趋突出的问题。鉴于此种情况,欧洲的高铁移动通信系统将GSM定位最后的方式,并且将加入了铁路移动通信所具有的群呼、优先级别、强拆、强插等特色功能,从而构成了GSMR,它可以用于铁路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此外,新技术在高铁通信共享建设中的发展也应该与公用网相融合,并实现与公用网的统一,这是它的发展趋势。这样,用户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在铁路网覆盖的区域就能随时随地的通过高铁通信系统进行电话、图像传输、数据传输以及接入Internet等信息交流。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只有第三代的CDMA技术才能满足这一发展要求。因此,朝着第三代CDMA技术的发展也是新技术在高铁通信共享建设中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高铁通信共享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国高铁通信系统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是仍不完善,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投入大,成本高
众所周知,高铁通信建设不仅需要先进的基础设备,这是硬件设施投入,而且也需要新技术和现代化的新兴技术人才,这是软件投入。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很高的要求,需要达到规定的标准。如在经济高速通信共享建设中,新建和改造的传输路线及运用的合并小区和GRRU光纤拉远等新技术,专项投资就达到5000多万元人民币;郑州移动为郑西铁路铁路建立了一条专用“VIP通道”,其中为测试网络而专门设立的两部手机而集成了先进的网络测试系统,这个系统的安装就要花费好几万元。由此可见,高铁通信共享建设需要运营商很大的经济和技术投入。此外,新型技术人才能保证高铁通信共享建设的实施与实现,但是培养新型的技术人才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据统计,培养一个新兴技术人才需要2到3年的时间,花费达到20万元到50万元,因此对于运营商来说,这也是一项很大的投入。
(二)技术不够先进,难以适应发展要求
目前,由于我国高铁通信系统各自之间独立运行,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技术资源浪费,而且也不能为高铁通信共享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此外,由于经济和技术等原因的限制,一些高铁通信系统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如京津城际高速,虽然每小时的行驶速度达到350公里,但是这也带来了无线多普勒频谱移效应、列车车厢信号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天津移动为其在高铁沿线共设立了55个无线基站;郑西高铁在沿线设立了88个无线基站,它的通信效率和稳定性要稳定的多。此外,由于受制于新技术,一些高铁通信的共享建设没有落到实处,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因此,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种情况,在国内高铁通信共享建设中普遍存在,在海外高铁通信共享建设中尤为强烈。
(三)管理不完善,资源浪费严重
运营商投资高铁通信共享建设,但由于需要巨大的经济和技术资本,所以难免出现管理和运行不合理的情况。就我国现有的高铁通信市场而言,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管理上的不完善。如之前举过的例子,京津城际高速在移动信号方面比郑西高铁相差很远,但是如果它也同样建设,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如果将移动通信基站作为公用设施,再通过多网合一等方式,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四川管局在建立城灌高铁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时,就将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合理整合,把基站的数量由原来的117个减少到49个,平均1200多米设有一个基站,共建共享比例达到70%以上,有效的避免了重复建设。此外,新的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也成为高铁通信资源整合的一条路径。
(四)通信安全性有待提高
安全性是衡量高铁通信共享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没有良好的安全措施,往往会出现重要通信信息被篡改、敏感信息被窃取和用户身份遭到假冒等一系列的安全事故。目前,在我国对于高铁通信共享建设安全性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方面还不完善,与比较成熟的安全模式(见图1)相比,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和深化,如可以建立单点登录系统、全局统一的角色匹配机制以及健全的消息安全保障机制,以此克服这个难题。
四、高铁通信共享建设的应对策略
高铁通信共享建设(见图2)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各方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针对高铁通信建设,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经济投入可以为其提供完善的高铁基础设施,而技术投入可以为高铁通信共享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就像京津城际高速和郑西高铁一样,除了经济投入,其运营商在技术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可观的。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现有的高铁移动通信系统还不能适应时速高于200公里的通信需求。虽然各国对于解决高铁运行与隧道通行的通信信号问题,有不同的具体技术组网方案,而且方案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直放站投放,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信号不足与中断的问题。对于信号不稳定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多种接入方式,尤其是无线接入方式来实现公用网合一,从而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除此之外,成本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做到通信投资的相对合理,才能促进高铁通信的共享建设。
第二,明确主要的用户群体。通常,高铁通信市场包括两个方面:与高铁本身相关的信号系统和高铁旅客的通信系统。前一个方面由运营商等各方主办,后一个方面则是高铁通信市场的重点。在高铁旅客用户中,商务旅客占据了大多数,例如,京沪高铁原本设计的年客运量是1.6亿人次,而商务旅客就超过了1亿人次。由此可见,旅客尤其是商务旅客对高铁通信共享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高铁通信共享建设主要的用户群体,旅客用户对乘高铁期间的移动通信具有很高的支付力和需求,对于无线上网尤为如此。作为运营商,应该针对这部分用户制定可行性强的解决方案,如可以通过建立基站、多网联合、开发专门系统。
第三,健全管理体系,整合资源。前面也说过,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建有很多的铁路通信系统,但是它们之间是独立运行的,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也是高铁通信市场管理不健全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运营商应该重新审视高铁通信市场,在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和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合理安置、分配与整合资源,健全高铁通信建设的管理体系。如京津城际高速与郑西高铁就可以通过接入互联网等方式共用一套基础设施,既避免了资源浪费,也降低了运营成本;电信、移动和联通可以共建工作站:由电信牵头,与移动共建工作站,连云港就是如此,共建了19个点,或者有移动牵头,与电信建立通信基站站点,再或者由联通牵头,与电信协商相关设施的共建共享。
第四,企业与政府合作,取得共赢。近年来,各地也纷纷加强高铁通信共享建设,如江苏正在大力推进"高铁、城铁、地铁"电信设施共建共享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四川管局也大力推进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对成灌高铁通信基础设施的共享建设。当然,这是得力于当地政府和国家大力推进高铁信息化与共享建设。企业需要政府的支持,因为政府的支持往往能够给企业或运营商带来很多的技术、资金等支持。企业或者运营商在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的前提下,与政府寻求合作,从而实现共赢。
五、结束语
高铁通信共享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它需要完善的通信基础设施以及强大的技术、经济投入。高铁通信网能够保证行车的安全和运输效率的提高,运营商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也应根据市场的需要,保证高铁通信完成其承担的任务的同时,也要发展多种接入方式,联合各方来为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以提供方便、多元化、高效的电信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新苗.高铁通信建设也应共建共享[J].通信世界,2010(9).
2、李强兴.铁路通信系统中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0(4).
3、王建斌.有效开发高铁通信市场[J].邮电经济,2010(1).
4、张军.四川管局大力推进成灌高铁通信基础设施共享建设[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3).
【关键词】应急保障方案;移动通信网络;原则;现状;问题;策略
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会受到一定的破坏,当这些破坏出现的时候,就充分考验着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在应急保障方面的能力和作用。基于这一点,我国最主要的三大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分别制定并不断完善应急保障方案,为我国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候,能够在通信方面得到良好的保障。尤其是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运营商所制定和落实的应急保障方案,不仅能体现自身移动通信网络的稳定程度,同时也为受灾群众带来了移动通信方面的保障,使政府及相关援救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受灾情况,可以迅速做出应急反应与灾害处理意见,确保以应急保障正常运转。
1.移动通信网络构建中制定应急保障方案的原则
在移动通信网络构建中所制定的应急保障方案,应当具备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要坚持安全通信原则,要充分考虑到应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在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安全通信原则,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发生;二是要坚持遵纪守法原则,不得在构建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中涉及到违法违纪行为,要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在应急保障机制建立方面的基本准则;三是要坚持领导统一、分级负责的原则,通过应急保障总指挥处的工作调度,向下一级部门、单位进行应急处理任务分配,并将责任具体到人;四是要坚持快速反应的原则,通过构建移动通信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在第一时间内对收到的指令、信息进行解读与应急处理;五是坚持常备不懈的原则,未雨绸缪,做好应急保障日常工作,并定期进行应急通信保障演练,以便在真正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应急保障工作;六是要坚持网络能力最优化原则,如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应该将移动通信应急保障的中心放到灾区人民的救援工作上,最大限度的发挥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的应急保障的网络能力。
2.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通信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通信现状
从目前世界各国在应急通信保障方面的研究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无疑是一个世界级的通信难题,这是因为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对保障移动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站设备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通信受阻成为了最普遍的情况。
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在移动通信网络方面参与应急保障工作的经验,将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通信现状总结如下:
第一,各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基础应急保障工作已经初步建立,但是由于自身技术问题的局限,所以在突发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的应急通信仍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应急通信保障的基础建设工作。
第二,应急通信主要是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与政府之间进行合作,通过应急保障体系来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确保事件处理及时到位。
第三,应急通信保障所凭借的通信技术,主要还是依靠基站设备等,当基站设备等受到损害的时候,就很容易导致应急通信保障失去作用。
2.2 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通信问题分析
结合我国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应急通信情况,笔者将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通信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在地震发生后,由于人们受到惊吓,所以都迫不及待的通过手机、固定电话、网络平台等,向各自的亲人发送信息,在短时间内导致应急通信保障系统被堵塞,移动通信电话的接通率也就很低。
(2)由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与应急保障通信网络未细化区分,所以在当时导致了党政军的移动通信指挥失去通信作用,必须要借助于卫星电话等,才可以实现通信指挥,极大的影响了对地震救援的指挥效率。
(3)地震的破坏力,对支持移动通信网络服务的基站设备、电力设备等造成了巨大的损坏,导致供电受阻、基站无法正常运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地震过后,有近60%的移动通信网络用户被迫退出了服务器。
3.优化移动通信网络构建应急方案的合理策略
3.1 深入学习国外在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方面的经验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该国政府与民众对地震的防范十分系统,在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方面的措施也远远领先于我国,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其完善的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体系,在建设传输设施的时候,进行设施备份,防止因为主设施受损就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发生;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节点分布,要防止被集中摧毁的可能,进行合理的基点设计与建设;在应对地震上,运用移动通信网络新技术,减弱地震干扰波对通信信号的影响;在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方面,可以建立“运营商相配合”的机制,即不同的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在地震发生后,可以互相享用没有受到破坏的光纤资源、通信线路等。
美国在这方面也有着很多先进的技术与应急保障处理手段,如美国的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对自身网络进行了加固,充分利用卫星等无线通信设施,进行通信备份,同时扩大了EV-DO网络的覆盖面积,进一步强化了交换机;在移动通信设备方面,加固了通信天线与基站设备等;在备用电方面,对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所使用的电源等,配备永久发电机、备份电源等;在救援中心方面,建立了一大批、合理布点的呼叫救援中心,专门处理因为突发事件出现的呼叫服务;在信号检测方面,成立了专业的信号测试队伍,对移动通信服务运营商所覆盖范围内的信息质量进行测试等。
3.2 加强完善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体系,加大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力度
从目前我国已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技术和相关手段来看,主要是对重要的通信设备进行冗余、备份,对突发事件的公众通信渠道进行流量管控,以及采用无线集群系统等。在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体系的完善方面,需要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和政府部门,加大移动通信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善力度,具体、系统的制定应急保障方案,并加强对民众自然灾害通信意识的宣传工作,促使民众在发生自然灾害后,能够不慌乱的进行移动通信使用,给灾难应急处理部门的通信提供畅通的通道。
4.总结
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保障方案的优化,应当遵守相关原则,全面、深入的分析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在应急通信保障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深入学习国外在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方面的经验,加强完善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体系,加大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力度,从而推动我国政府、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在应急通信保障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雅飞,吴文敬,王景丽.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通信保障方案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3(05).
[2]黄剑春.关于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方案的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2.
一、第一阶段(2000-2004年):起步阶段
1完成的项目
第一阶段仅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通信管网专项规划》,覆盖范围为福田、罗湖、南山和盐田四区,总规划面积391.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0%;涵盖的通信业务种类有电信固定网、数据网、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微波通信网、通信管道网等。该规划总结了现状通信管道的备用管孔原则和以光缆为主要传输介质的通信管道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各类通信业务发展需求量,规划布局各通信网的局址(主要包括电信固定网、数据网、移动网、有线电视网局址等)和管道系统。
2规划作用
作为深圳市编制的第一个通信工程专项规划,该规划对深圳市通信的发展发挥了规划先导的作用,为深圳市各类城市规划提供了通信设施规划依据,有效指导了深圳市经济特区内通信设施及管道网的建设。该规划也存在一些不足,最为主要的是没有划定各类局址的用地红线,未能及时控制用地。
二、第二阶段(2005-2007年):高速发展阶段
1完成的项目
第二阶段3年时间内共编制了4项通信工程专项规划,分别为《宝安区通信管网专项规划》、《龙岗区三组团通信管网详细规划》、《深圳市东部滨海地区通信管网专项规划》和《深圳市信息管道及机楼“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下分别简称《宝安专项》、《龙岗专项》、《滨海专项》和《“十一五”规划》)。《宝安专项》、《龙岗专项》和《滨海专项》的覆盖范围为深圳经济特区以外的地区,涵盖的通信业务种类与《特区专项》一致。这3项规划以深圳市《组团规划》成果为依据,结合现状机楼布局和业务预测,重新调整和确定通信设施的用地布局和规模;通过核查地籍资料、现场踏勘并与其它规划充分协调,确保通信设施用地的可行性,最终划定用地界线坐标;以多种城域网并存、光缆为主要传输介质的前提条件,在深圳市通信管道政策的统一指导下,综合规划通信管道。《“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源于“十一五”期间深圳的信息化建设,该规划在各通信运营商业务、网络、机楼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各行政区或组团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规划全市近期建设通信机楼布局及其用地需求和信息管道,并制定相应的年度实施计划;此外,该规划还首次提出了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基础设施的保障措施。
2规划作用
有了第一阶段的经验,第二阶段的规划编制速度大幅提高,编制的成果也更加得完善,对第一阶段规划编制存在的不足也作了修正,划定了大部分通信设施的用地红线。这4项规划编制完成后,作为依据,指导了深圳大量的法定图则编制,落实了大量的通信设施用地,保证了通信行业的顺利建设发展。此外,本着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这阶段的4项通信工程专项规划还首次打破了以前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等主导运营商各自建设机楼的现状,提出了通信机楼共建共享的原则,建议今后建设的任何一座通信机楼均需满足2-3家通信运营商的发展需求。
三、第三阶段(2008-2010年):补充完善阶段
1完成的项目
第三阶段3年时间内共编制了2项通信工程专项规划,分别为《深圳市无线电监测网布局规划》和《深圳市公众移动通信基站站址专项规划》(以下分别简称《监测网规划》和《基站规划》)。近十多年来,无线电行业一直都保持着高速发展,深圳的无线电业务也是全国居首,然而深圳的无线电监测网设施却十分落后,难以与周边城市形成监测联控。另外,无线电监测网点也一直未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导致部分无线电监测网点用地落实困难。在此背景下,《监测网规划》应运而生,其重点确定了无线电监测站点的布局、近期建设规划和高山监测站的用地控制坐标,为将监测站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高山监测站纳入城市黄线管理提供了依据。2004年后,移动通信用户数量飞速增长,手机已成为公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样通信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一方面希望在任何情况下自己的手机信号都能够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又担心移动基站的辐射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对移动基站的抵触情绪也越来越强,大量的移动基站无法建设,移动通信需求不断增长与基站数量不足的供需矛盾日益显著。为解决此矛盾,深圳开始编制《基站规划》。《基站规划》建立了可纳入城市规划体系的基站预测模型,总结出基站布局的方法和步骤,规划落实了基站物理站址的空间布局;分析景观化基站和集约化基站的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此类基站的建设形式;编制基站规划建设指引,提出基站近期建设计划。
2规划作用
第二阶段结束时,深圳市已基本完成了通信工程专项规划的全覆盖,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通信业务种类,但仍有部分非主流通信设施未涉及。而第三阶段编制的《监测网规划》和《基站规划》就是对这些非主流通信设施规划不足的补充,也解决了部分通信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本阶段编制的2项规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将平时不容易关注的通信设施纳入了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在保证公众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解决了部分通信行业目前发展遇到的困难,为这些非主流通信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